0%
第五篇 演講口才——演講的力量助你一飛衝天 第三章 材料:演講的骨和肉

第五篇 演講口才——演講的力量助你一飛衝天

第三章 材料:演講的骨和肉

多年以前我為銀行界開辦了一個公開演講班。這個班是在每星期五晚上五點至七點上課。某星期五下午某銀行的羅先生一看表發覺已經四點半了,可是他還沒準備講什麼。他走出了辦公室,就在報攤上買了一本雜誌,在去演講班的途中,他挑選了一篇題目為《你只有十年的成功時間》的文章閱讀。他閱讀的目的只是為了在班上輪到他講時,他能說點什麼,而不至於冷場。
顯然,原因從屬於它們所支持的要點。
在準備演講時,不要限制自己的思路。把你覺得演講中可能提到的內容隨手記下來,不管這些內容是在收集資料還是整理準備放棄的資料時碰到的。採用頭腦風暴法,此時注重數量而不是質量。不要對任何想法心存偏見或輕易拋棄,把它寫下來。現在不必為你記錄的內容排列順序。加快工作速度,即使其中有些只是另一種想法的不同表達或者與另外一些想法截然對立也不要在意。除非已經積累了充足的原材料,否則無法著手進行整理。
下面是演講大師卡耐基講述的一個故事:
新穎別緻,是就聽眾的感覺而言的。新奇感是促使人們注意的心理因素。演講者立論高妙,演講材料新鮮,就能較好地激起聽眾的新奇感,引起注意。這對深化主旨,充實內容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演講者「人云亦云」,重複使用別人用濫了的材料,就會令人感到乏味,甚至反感。因此,要儘力防止和避免材料的雷同。要產生新鮮感,一方面要留心收集現實生活中新近發生的事情;另一方面也要善於收集那些過去早已發生但並不為人所知的事例。此外,還要善於觀察分析,抓住現實中看似一般的材料,從中挖掘出新意來。這些當然不是信手可得的,而必須有耐心,有韌勁。魯迅先生在這方面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他常借古諷今,十分生動,如《由中國女人的腳,推定中國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的演講,運用了大量歷史材料和現實材料,古今結合,使人感到異常新鮮、有趣。
喊聲響了:「瞧啊,誰出價?」想一想,是一對夫婦在待價而沽呀!女的被領上拍賣台,她的四肢照例是野蠻地展現在買主們面前的,他們可以像相馬一般地任意察看她。丈夫無能為力地站在那裡,他對自己的妻子毫無權利;處置權是屬於主人的。她被賣掉了。他接著被帶到拍賣台上。他的雙眼緊盯著走遠的妻子;他以懇切的目光望著購買他妻子的那個人,乞求把他一起買去,但是他終於被別人買去了。他就要同他相親相愛的女人永別,無論他說什麼話,無論他做什麼事,都不能使他免於這次分離了。他懇求他的新主人允許他去跟他妻子告別,但沒有獲准。在極度痛楚下,他掙扎著從新買他的主人那裡沖向前去,打算同他的妻子話別;但是他被擋住了,並且當頭挨了狠狠的一鞭,他馬上被抓了起來。他太傷心了,所以當命令他出發時,他像死人一般倒在主人的腳邊……
重要性相同或邏輯作用平行的要點稱為並列要點。用於解釋、支持或服務於其他要點展開的邏輯推理過程,重要性較小的要點稱為分要點。

收集材料的原則

……這就是美國的奴隸制;沒有結婚的權利,沒有受教育的權利——福音的光輝透不進奴隸幽暗的心靈,法律禁止他讀書識字。如果一個母親教她的孩子認字,路易斯安那的法律就宣布她將受到絞刑。倘若一個父親想讓他的兒子識幾個字母,他立即會受到鞭笞,而在另一場合之下,法庭可以隨時把他處死。

選擇精練的演講材料

九_九_藏_書
從你的核心想法、你的主題入手,在一張紙的中間畫圓圈或方框。然後利用整理的想法對其加以擴展,圍繞主題寫出幾個要點,留出足夠的空白以備將來補充分要點。圍繞你最初的想法會出現若干新想法;把腦海中產生的新想法寫下來,用線將相關的要點連起來。
3、要點應獨立且符合主題
要點之所以被稱為要點不是偶然的,要點是擴展主題的有限幾項核心的不可或缺的內容。
2、選擇典型的材料
還有一點值得大家注意,就是要點如果超過五條,聽眾就記不住了。
為了儘可能明確清晰地說明問題,要點應該彼此獨立。每項都應該排除隸屬於另一項的可能性。用簡單的話來說,這條法則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格言「任何東西都有其所歸和所屬」。演講者面臨的挑戰在於找出一種可以恰到好處地把所有內容加以安排的條理。
有時當你嘗試把各項內容歸為幾個要點時,發現有些內容既可以屬於一個要點也可以屬於另一個要點。出現這種重疊現象時,你就會明白自己還沒有理清思路,還沒有為所有內容找到一個有效的分類系統。如果你不知道某項內容應該放在什麼地方,聽眾當然也不會明白。
一看你的論點陳述句,就應該想到你的演講中應該包括哪些要點。明確必須做出回答的核心問題。一旦明白主題涉及的內容,你就能用論點陳述句檢驗提綱中的要點了。

篩選材料要點的步驟

如果一項內容可以放在兩個地方,說明你的要點不能彼此獨立。如果一項內容不能放在任何地方,這說明你離題了。
3、選擇有針對性的材料
4、確定要點的數量
充分展示每種組合方式的優點,不要急於下判斷做選擇。讓自己享有充分的自由,能夠隨意調換各個部分,直到你認為滿意為止。
主題是選材的依據。選擇材料必須緊緊圍繞主題,選擇材料時必須考慮它能否有力地支持主題或為主題服務,否則,再生動的材料也不能用。即堅持這樣一條原則:凡是能突出、烘托主題的材料就選用,否則就捨棄。能夠有力支持主題的材料一般包括:演講者自己受感動的材料;演講者親身實踐證明了的材料;聽眾感興趣的材料等。
2、整理歸類想法
你心中必須明白各種要點之間的關係只是相對的。演講的每條內容都既是並列要點,又是分要點,這也是對其他內容的綜括。
⑶要選擇符合聽眾心理和要求的材料,盡量使這些材料和聽眾的切身利益結合起來。
⑵要針對聽眾的文化程度,把材料具體化、形象化,多選擇聽眾能看到、聽到、感覺到的材料。
「他從前曾獲勝邊疆,所得的財帛都歸入國庫……」(這不是私心,而是公心。)

準備屬於自己的素材

調整可移動的想法。把內容分佈在紙上各個部分;它也可以類似於列提綱,用線性方式連接內容。比如,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在記事貼上記下,把它們粘在牆上或桌上。你可以根據主題把它們集中起來,把某一組的某些部分移到另外一組,直到你對整體結構感到滿意為止。或者,如果你更喜歡以線性方式考慮問題,則可以根據記事貼上的內容制定原始提綱,提綱可以寫在任何地方,包括縮格記錄read.99csw.com的分要點。
邏輯推理類似於說明內容之間從屬和並列關係,例如,汽車是一種有效的貨物運輸方式,因為汽車運輸的目的地覆蓋範圍相當廣闊;因為汽車的設計形式多種多樣,靈活多變;因為汽車相對易於操作。
上課一小時后,他站起來試著很有興趣、很有說服力地敘說那篇文章的內容。然而他並未消化那些內容,因而並未真正成為他自己的東西,只是膚淺的記憶而已,講出來也就缺乏激|情,當然聽眾難以有較深印象。他提到的只是那篇文章的作者說這說那,但很少有羅先生自己的看法。於是我對他說:「羅先生,我們真正感興趣的不是這篇文章作者怎麼說,而是你和你的意見,告訴我們你本人有什麼可說的,如果現在沒有,就將這同樣的題目留做下星期講。你可將這篇文章再讀一遍,並問自己是否和這位作者意見相同,相同的話就用你自己的經驗證明他的見解。假如不同,就講出何處不同與為何不同,這樣講出來才能吸引人,才能使人印象深刻。」
基礎的、可行的提綱。組織演講內容最傳統的辦法是採用階梯形的、縮格提綱的格式。但是在確定提綱的時候不要自我局限,認為只能用正式的、完整的句子列出提綱。用完整的句子列出提綱對你清楚表達要點和分要點很關鍵,但是運用主題提綱這種比較靈活的形式會更有好處。
收集材料是演講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它是充實演講主題,充分證明論點的有力條件。收集材料不能盲目進行,要遵循定向、充分、真實、新鮮、典型、具體和感人的原則。
雖然這條規則聽起來過於武斷,但是並不像你認為的那樣束縛手腳。作為演講者,你應該圍繞幾個要點整理自己的內容和思路。如果把每條思路都作為要點,結果弄得沒有機會擴展其中任何一條。如果分要點過於龐雜,你就無法從中抽象出適合你演講主題的東西。此外,如果你只有一個要點,那麼你基本上只有主題,談不上所謂的整理和組織演講。
選取的材料,既要求真實、新鮮,還要求典型。真實具有可信度,新鮮具有吸引力;而典型則由於其深刻揭示事物本質,具有代表性,有較強的說服力。演講的目的在於說服人、鼓動人。因而,要認真審慎地收集那些最能說明主旨、最具代表性的事實材料和事理材料,防止和避免材料的平淡化。
1、選材要緊緊圍繞主題
材料要充足。演講要求大量地詳盡地收集和佔有材料,既要縱向了解事物發生、發展的經過,又要橫向了解事物各方面的聯繫;不僅了解事物的正面材料,而且還了解事物的反面材料,以便多方位、多角度進行分析、比較,這樣可以避免認識上的主觀性和片面性。材料越充分,思路就越開闊,論據就越充分,就越能正確有力地闡明觀點,產生令人信服的雄辯力量。特別是學術演講和法庭演講,更要求論據充足,旁徵博引。材料不足,往往難以言之成理,很難達到預定的目標。
陳毅的《代軍長就職演說詞》中所要闡明的主題是「人民的軍隊是任何反動派也消滅不了的」,他只選擇了兩個材料:一是「在大革命失敗時,朱德總司令只帶了800多人上井岡山,就發展成今天的50萬大軍」;二是「新四軍的前身是南方各省的游擊隊……只有200多人,三年後,新四軍發展到9萬人」。由此推出:「800人沒有被消滅,50萬大軍能被消滅嗎?200人沒有被消滅,今天9萬人還能被消滅嗎?」充分證明了主題九-九-藏-書
經過這個過程,你已為自己的演講準備了好幾個可能的要點。下一步是選擇最能滿足你的演講目的、效果最佳的要點。
⑷要選擇那些能給聽眾指明方向、能夠教給聽眾行動的手段和方法的材料。
總之,收集演講材料要力求做到定向、充分、真實、新鮮、典型、具體、感人。很多優秀的演說家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另一種可行的方式是從收集資料的筆記卡片入手,在卡片上添加你自己的想法。我們建議在查閱資料時使用筆記卡片,在上面註明標題。你可以從這裏著手寫下自己的看法、過渡句並再用一些卡片進行綜合,把它們插在你認為適當的地方。像記事貼一樣,你可以隨意改變順序和模式,變換嘗試多種處理主題的方式。
收集材料要把准方向,防止盲目性和隨意性。生活千頭萬緒,書報浩如煙海,時間和精力不容我們有見必記,有聞必錄,這不僅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我們必須把准方向,有計劃、有針對性地收集。所謂把准方向就是圍繞論題進行,根據論題劃定的區域範圍,按計劃、有重點地工作。選擇的論題要大小適中,不宜太窄,也不宜過寬。太窄,往往會漏掉與之相關的材料,使用時沒有迴旋餘地;太寬,往往難抓住主線和重點,造成內容蕪雜臃腫,削弱和沖淡主題。例如,做一次題為「崗位成才」的演講,不妨把收集目標集中在下列方面:從名人先哲的著作中收集有關成才的論述及有關部分和整體關係的論述;從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圖書中收集有關成才理論和有關青年心理特點及其發展趨勢的論述;從歷史圖書中收集有關青年在工作中立志成才的故事;從報刊和現實生活中收集,特別是收集本單位青年在本職崗位上所做貢獻的先進事例,等等。確定了這樣一個範圍和方向,收集材料就會順利得多。
演講材料選擇的大致範圍確定以後,還要注意選擇精練的演講材料。除了選材要真實、準確,一般來講,選擇精練材料還要遵循一定的標準:選材要緊緊圍繞主題,選擇新穎的、典型的材料,所選材料最好還要有針對性。
⑴要針對不同場合、不同聽眾的具體特點、興趣和愛好選擇使用不同的材料。
你可以採用許多不同的辦法進行組織整理,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種或幾種方式,加以組合,起決定作用的可以是視覺效果或者演講內容。
1、選擇真實的材料
這些材料都緊扣主題,直接支持和證明了自己的觀點,從而產生了無可辯駁的說服力。
3、選擇充足的材料
這篇演講,淋漓盡致地揭露了美國奴隸制度的罪惡,真是催人淚下!這與演講者精當選材有密切的關係。
在演講活動中,要注意選取能提高聽眾興趣和打動聽眾感情的材料。在現實生活中,許多感人的事情都是看似違背常理,出人意料,不可思議,但又是在情理之中的。例如,有位演講者在演講時引用了一位老師上課老是請假跑廁所的事。這種事顯然違背常理,令人好笑。可是,當你知道這位老師身患膀胱癌,長期尿血,直到他被抬上病床,大家才發現他揣了一大摞病假條卻從不請假時,你會覺得看似違背常理的事情,其實卻在情理之中。演講者用這件事來表現這位老師的高風亮節,十分生動感人。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事例,關鍵在於要善於發現這種有違常理事例的特殊性。此外,演講要感人,講人們的奮鬥經歷,講與聽眾切身利益相關的事,容易達到目的。九-九-藏-書
典型材料與一般材料是相比較而存在的。只有在充分掌握許多材料的基礎上,才有比較餘地,分出高下。在與眾多材料進行比較時,要發現典型材料,關鍵在於演講者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思想認識水平。比如,為了說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人生觀的重要性,有人在眾多的材料中選取了一位女大學生自殺的材料。這位女大學生非常愛美,常為自己的單眼皮傷腦筋,後來自費做手術,不料手術無效,眼睛反而顯得更難看。她陷入了極度苦惱之中,無法解脫,竟一死了之。顯然,這種愚蠢的輕生行為竟然發生在一位正在受著高等教育的人身上,這充分說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人生觀的必要性。
演講材料的收集和選擇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雖有先後之分,卻無輕重之說。對此,演講者應該切實地重視起來。
2、選擇典型的材料
概念圖。概念圖是一種理清思路的方式,通過它可以直觀表示某些概念之間的相互關係。你可以按照其基本形式很快繪製簡單的圖表,用中間標有說明的圓圈或方框表示,再用線把它們連起來。
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鮮明、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質、體現演講主題的材料。只有這樣的材料才能以一當十、以小見大。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挑選彼此獨立的要點。
羅先生接受此建議,重讀那篇文章之後,發覺他與原作者的意見完全不相同,於是他反覆思考、發揮、整理自己的意見。在下一個星期羅先生站起來又講這個題目時,講的就是他自己的材料,是從他自己「礦源里」挖掘出來的「礦石」,因而真實感人,使這次演講非常成功。
因為你可能會嘗試採用不同的辦法整理思路,因此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措辭或格式上。以不同的方式對各項內容加以整理,使得它們能夠和諧地組織起來,直到發現一種緊湊而清晰明了的結構為止。
下面是美國著名的廢奴主義者,奴隸出身的弗?道格拉斯於1846年5月在倫敦發表的一次演講的部分內容:
安排演講內容時用於證明要點的論據不能與要點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或與要點並列。
這裏強調一個「自己的」,雖然念一本書也是一種準備,但並不是最好的方法。從書上找材料,是可以有幫助的,但假如一個人僅想從書本上得到一大堆現成的材料,立刻據為己有而講給別人聽,難以獲得聽眾熱烈的掌聲。
4、選擇具體的材料
給要點分類的時候要遵循單一的原則,使得所有內容可以歸入某個要點,並且只能歸入這個要點,這一點最重要。
7、選擇感人的材料
往往會碰到這種情況,即某項內容在兩個要點之間很難決定把它歸入哪一類。對普通聽眾來說,最好的辦法是把問題的範圍縮小,排除某些模稜兩可的要素,必要時把這些問題留到聽眾提問時解答。
演講者在服從主題的前提下,選材還要有針對性。演講者從聽眾需要出發,有針對性地選擇材料,在組織和選取材料時,「因地制宜,因人施講」,這樣才能達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效果,才能喚起聽眾的熱情和興趣。這種針對性包括:
「那天過節時,你們眼睜睜地看著,我三次以皇冠勸他登基,他三次拒絕。」(這不是野心,而是虛心。)
奴隸主的殘忍是罄竹難書的。……飢餓、血腥的皮鞭、鎖鏈、口銜、拇指夾、貓抓背、九尾鞭、地牢、警犬,都被用來迫使奴隸安於他在美國為奴的九-九-藏-書處境。……(在美國)報上也時常刊登如下廣告,敘述有的逃奴頸上戴著鐵圈,腳上拴著鐵鏈;有的渾身鞭痕;有的帶著火紅烙鐵燒成的燙傷——他們的主人把自己的名字的開頭字母燙進他們的皮肉里。……不久前發生過這樣一樁事。一個女奴和一個男|奴在缺乏任何法律保護作為夫妻的條件下結合在一起。他們的同居得到了他們主人的同意,而不是由於有權利這樣做,他們成立了一個家。主人發現,為了他的利益起見最好把他們賣掉。但他根本不詢問他們對這件事的願望;他們是不予以考慮的。在拍板聲中一男一女被帶到拍賣台旁。
5、定向收集材料
這就是準備,只有自己真實的經驗並加上深思的演講才會成功。
1、廣泛收集想法
具體,是相對抽象籠統而言的。有些材料雖然真實、新鮮、典型,但由於詳略處理不當,儘管講清楚了來龍去脈,也使人感到「不夠味」、「不解渴」。這恐怕就在於敘述太簡略籠統所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對於事例性的感性材料來說,往往是忽視了對重點材料的必要的渲染;從記敘的諸要素看,常常是對Why(為什麼)和How(怎樣)交代得不夠。如果把Why和How的內容進行較為詳細的闡述,做必要的渲染,就會顯得具體,給人留下明晰的印象。比如「他帶病堅持工作,最後累倒在車床旁」,給人的印象就較籠統。如果進一步把他為什麼帶病工作,如何做的,怎樣累倒的,累倒后又怎樣,當時的現場怎麼樣等做必要的交代和渲染,給人的印象就具體得多。
收集到足夠的材料以後,把所有的想法根據演講題目進行篩選,保留自己滿意的部分,然後對它們進行綜合,最後做到前後連貫,這個過程涉及很多步驟,主要包括:產生想法,把想法歸類,把每類綜合起來,然後重新考慮、調整並且理順各種想法的關係,最終確定下各個要點。
⑹要根據自身的特點,選取那些自己熟悉的、適合自己身份的材料,這樣才能將主題表達得充分而深刻。在演講時才能胸有成竹,具有說服力。
6、選擇新鮮的材料
在公元前44年,古羅馬的布魯圖斯等人說愷撒大帝是暴君、有野心。愷撒的重臣安東尼為了駁斥他們的詭辯,在愷撒的葬禮上為愷撒做了辯護,在辯護詞中,選擇了這樣三個材料:
⑸要選擇那些正確、準確、科學性強的材料,使聽眾相信和服從。
「他聽到窮人的呼喚,也曾經流下淚來。」(這不是暴君,應是富有同情心的好君主。)
所謂真實,就是指材料的客觀性,即所選材料是客觀世界確實存在的、符合歷史實際的。只有真實的材料才最有說服力,才最有利於人們形成堅定的信念。任意臆造和虛構材料,勢必與事實發生撞擊,勢必被揭穿。為了保證材料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必須交代材料的出處,如引用事例必須講清是什麼人、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幹什麼事,為什麼以及怎麼樣。即恪守5個「W」和1個「H」——Who(什麼人),When(什麼時候),Where(什麼地方),What(什麼),Why(為什麼),How(怎樣)。這樣可增強真實感,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和影響力。同時要知人論事,既不誇大事件的意義和拔高人物思想,也不低估事件的價值和貶損人物品德。對於選做論據的書面材料,要嚴格檢查、核對;要善於鑒別,去偽存真;切忌抄轉訛傳,張冠李戴,引起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