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章 三分篇 第十三節

第五章 三分篇

求賢若渴,磻溪金遇。周文王拜謁姜尚(姜太公)后,與姬發(周武王)、姬旦(周公)等組成了一個強有力的周王朝。周族經過翦商仁德、廣納賢良后,不出幾年,便實現了姜尚「天下三分,其二歸周」的預言……
周朝打起了龍旌,不畏苦旅,立志要向中原挺進……

第十三節

「二位官人,莫非在溪邊看到了我爺爺畫的八卦陣了。」
「姜英姐姐的劍術真好,我願拜你為師,學好劍騎,今後好與商紂交戰。」
車馬啟動了,鳥兒高飛、陽光燦爛。文王和姜太公在車輦內談古說今,指點江山,灑下了一路的豪邁壯語。
周公旦也進了屋忙上前說:「這是小女姬玉。」
西風起兮東風撤
文王忙扶住他,乜抱拳還禮:「適才聽得先生所吟,頗有同感,久慕先生才華,今得以聆教,實昌之幸。」文王把左右一一引見后,便隨姜尚前往茅舍一敘。
「哎。」
少女忙還禮道:「二位官人不必客氣,小女這就帶你們去見祖父。」
「這就是奇門遁甲八卦陣,你看,這是生門,這是開門、休門、驚門、景門、杜門、傷門,這是死門,布陣得好,敵軍陷到裏面只會往死門亂撞,是不會找到生門的。」
姜太公答道:「哦,那是因為她長得有娘娘相,故起此名。」
少女收起書簡帶著二人,推開籬笆院門,便向屋裡喚道:
「玉兒記性真好,此曲唱的就是這個傳說。」
爺孫倆收拾好釣魚竿,款款回茅捨去了。
「噢,那要怎樣的布陣才能迷惑住敵人呢?」
文王聽了起立拜道:「我先聖曾有言:『當有聖人至周,周方得以興盛。』想必您就是那位聖人了吧!昌盼望先生久矣。」
「是。」
姜太公忙道:「大王,萬萬不可,金輦乃帝王專用之車,布衣平民豈可同乘?請大王快上輦,尚騎馬緊隨其後便是。」
「散大夫,快來看,這是奇門遁甲八卦兵陣圖。」
「那就必須掌握八卦和奇門遁甲……時候不早了,我們回家去,吃罷晚飯,爺爺給你講八卦。」
姜尚一路念念有詞:
「噢。」文王謝過婦人。
小姬玉高興地笑了。
「所獲非龍非鹿,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
「英兒,快過來給兩位大官人行禮。」姜尚道。
這磻溪是遠近有名的泉溪,泉水是從後面深山上淌下來的,小溪一直通到渭水。溪水清澈見底,水底鋪滿了鵝卵石,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著。因為水甘而甜,所以路過的人都喜歡在溪邊的石頭上坐下來喝幾口泉水或撈幾條魚。
「敢問姑娘所讀何書?」
姜英高興地拉住姬玉的手說:「小小年紀竟有如此志向,我看定能學好,英姐願教你。」
「爺爺,有貴客登門。」
散宜生說:「哦,就是紂王出獵時,搶去的民女姬妃。」
「姜英,還不快快過來拜見文王、太子、周公旦。」
姬發這才發現原來這英姿少女,不但武功不凡,而且容貌出眾,勝過王宮裡的嬪妃彩娥,不覺心裏一動……
走在前面的文王聽了,高興地轉過頭來稱讚道:
姜尚說:「正是。後來,姬妃不從被紂王殺死後,她的父親去尋妻子,被紂王下屬抓去修鹿台病死在工地上。英兒跟她爺爺逃居於此,她爺爺臨死前把這女孩託付於我,遂收為義孫女。」
「玉兒真不愧是周人的後代。」
少女說:「正是我祖父剛九九藏書才所畫。」
易經八卦深莫測,
「今日我倆將得賢人,看這沙陣尚未被雨水沖走,說明布陣人也許就在眼前,我倆快快尋去。」
「小女姜英給將軍請安。」
「兼并周邊小國,包括南夷黎國,使其來朝,以壯我主,此謂翦商,其第二也。」
散宜生拍手說:「不錯,姜太公最尚軍事,我倆曾同求學于風后的高足,姜太公最得其旨。」
「下月父王要擇日出獵,父王每次外出前都要龜卜,這次我們何不……」周公旦把頭往散宜生處湊了湊,小聲地對他耳語了幾句,散宜生立刻拍手叫好。
姜尚不緊不忙地說:「我聽說,治國要領必須循『三常』,所謂『三常』,一日,君以舉賢為常;二日,官以任賢為常;三日,士以敬賢為常。即善為君者,當以尚賢為本。親賢人、遠諛人方可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是也。」
姜尚聽了笑道:「公子不忙,待我說來。八卦兵陣我最喜風后八卦兵陣,主要包括蛇陣、蟹陣。其中,蛇陣首尾相貫如蛇,前呼后應,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相至。蟹陣則列隊如蟹之八足,此起彼伏最為詭秘,臨陣應用有神兵天降之威,最讓敵軍喪膽。」
文王又轉過頭來高興地誇她道:
姑娘見有客人進來,便停止了舞劍,走過來施禮。
馬兒吃飽了青草,兩人又騎馬上鞍,高高興興地回朝中去了。
散宜生聽了也喜不自禁拉了周公旦就走。
少女抬起頭見是兩位官人,忙還禮道:「這是我爺爺所寫《六韜》。」
「下官姬旦。」周公旦謙恭地行了禮。
「兄長止步,旦弟回去即向丈王引薦,不日必來接兄長進京,共圖大業。」
小姬玉眨了眨眼睛問周公旦:
到了一片開闊的草地上,兩人下馬並肩走著,想著計策,讓馬兒在綠地上吃著草。
姬發說:「我剛才看她的劍舞得十分出色。」
小姬玉跟了進去,高興地走到姜英旁說:
「噢。」周公旦點頭嘆道,「紂王害得多少人家破人亡啊!」
一行人便往西而去。
散宜生忙說:「大吉大吉,飛龍合飛熊,所向披靡,所向披靡!」……文王和姜尚在車輦內談古說今,指點江山,灑下一路的豪邁壯語。
姜英聽了十分高興,沒想到平日里她最崇拜的文王及太子姬發、周公旦,竟立在眼前,於是慌忙跪下,一一施禮。
姜尚忙起立回拜道:「尚不才,空過垂暮之年,縱有興國之志,卻難遇展才之時,今幸遇明君,願與聖王一起,縱橫天下,共展宏圖。」
「洗耳不聞亡國音。」
文王見左右文武個個皆面帶喜色,惟三子姬旦輕嘆,文王素知姬旦最憂國憂民,必是也想到了災難中的商民。又想起昨日他和姬發建議遷都豐鎬事,正合孤意,便向兩個兒子投去了會心的目光。
姜尚說:「大王可施三計。先向段紂獻地洛水以西,以惑紂心。此謂陰德,其第一也。」
文王心中大喜。說道:「此乃飛熊人卜,與我夢中所覓相同,看來吾必獲經國之才無疑。https://read.99csw.com」眾官聽罷,齊聲朝賀。
姬發向前拜了拜道:「今日得聆聽大賢教導,實為萬幸,日後願與先生討論帶兵之策,以獲教益。」
釣了兩條魚,姜尚把它裝進竹簍后,用樹枝在沙地上畫起了八卦陣。畫好后,便抬頭喚道:
少女聽見「聖人」二字,笑了笑道:
文王看到這些昇平景象,心裏十分欣慰。但同時,也想到了在商紂暴政下百姓的苦難,不禁又兩眉深鎖起來。騎馬走在一旁的周公旦,忽見父王面現憂容,他深知父王必是觸景生情,又想起了朝歌城裡還處在水深火熱中的百姓,不禁輕輕嘆了一口氣。
姜尚見散宜生旁站著一位鬚髮烏黑、面方清瘦、目光深邃、舉止謙恭的人,頓感氣宇非凡,心想,必是文王三子姬旦無疑。便說:
文王順著聲音,繞過一片竹林,見一鬚髮全白的老者在溪邊石上垂釣,文王便上前施禮道:
姬發嘖嘖嘆道:「真高志矣!」一面感情熾熱地注視著姜英。
文王一行來到渭水邊,見幾個婦人在洗衣,有兩個孩童在唱:
天明,二人與姜尚辭行,姜尚和英兒送至山莊路口,周公旦說:
兩人正僵立著。
「公子,我們當想個辦法向文王推薦姜尚,文王雖然尚賢,但又十分謹慎,並不輕易相信人,尤其姜尚是曾經事過商紂的人,文王難免會有猜忌。」
磻溪離西岐城不遠,所以城裡的人也常到此處背水,據說此泉水喝了可以美顏和長壽。
姜尚及英兒站在路口,直到貴人已遠離山莊方返回茅舍。
「諸位賢者在上,老婦這裡有禮了,不知賢者有何聆教?」
姜尚、姜英收拾好衣物,侍從接過放入車上,收拾停當,文王和姜尚攜手出於柴門外,文王吩咐:
文王令侍從退下后,說:「左右姬發、姬旦皆吾親子,散大夫亦我忠臣,先生不必顧慮,但講無妨。」
姜英紅了臉低下了頭……
但願智者能上門。
這日,周公旦和散宜生微服外出訪賢,來到景色秀麗的磻溪,只見青山綠水,柳垂溪寧,甚是幽靜。散宜生舒了舒胸懷說:「這可真是一個釣魚的好地方啊。」
「打魚去了。」
「玉兒對歷史典故這麼熟悉,真是好孩子。」
文王頻頻點頭,面現喜色。
姬發聽了大喜,忙上前一揖說:「發願聆聽先生教誨。」
姑娘也感到,站在面前的這位將軍長得劍眉大眼、英氣逼人,就像在夢裡見過似的,不覺也怔住了……
周公旦和散宜生辭別了姜尚後上了馬,一路上興奮地談論著:
文王一行,沿著渭水踏青緩行,一路上見百姓也在兩岸郊遊野宴,孩子們在水邊歌唱嬉戲,田野里綠苗青青,路邊羊兒馬兒在啃草兒……
散宜生忙走過來,看了贊道:
姜尚又說:「到那時,三分天下,周有其二,方可出兵。又大王可據大河天險,于冰期乘車揮師而下,有如天兵所降,勢不可擋,還怕不能兵臨朝歌?」
文王正新奇地看著四周時,忽傳來一陣喃喃念詩聲:
自古兵家難識陣。https://read•99csw.com
姬玉回答說:
周公旦又端詳了一番,不禁喜出望外,嘆道:
姜尚指著茅舍外院內,說:「小孫女英兒對此也很有深究,她已故祖父對兵法深研一世,已將兵術傳授於她,不妨讓她隨我一起出山,也了卻她巾幗之志。」
「好劍藝!」姬發嘆道。
周公旦高興地拱手拜道:「姑娘,我們二人是周國朝中人,專為尋賢人而來,若得姑娘引見,自是感激不盡。」
「這是我的義孫女,從小習得一手好劍騎,立志長大了要帶兵打仗報仇雪恨,她便是姬妃的女兒。」
周公旦答應著,忽然,他駐足不動了,驚看著溪岸沙地上的圖陣。
「噢噢,幸會,幸會。」
姜太公用手捻著銀白的鬍鬚說:
姜尚說:「大王志向,姜尚知之。如今周雖國富民強,然北有犬夷,南有黎國,中有崇虎,東有強紂,尚未構成東西鼎立,更談不上西取代東,除非擬行幾策……」姜尚頓了頓。
「哎。」
文王甚為驚奇,駐足問其中一七八歲孩童:
婦人忙說:
周公旦、散宜生聽了大喜,當下三人結為兄弟,飲酒喝茶,縱談興周滅紂大事,直至拂曉。
「噢,你們的父親呢?」
文王大喜,嘆道:「天助我也,得此大賢,難怪今日佔卜礙一飛熊,莫非就是先生?」
姬發忙問:「那八卦兵陣呢?」
「噢!是哪位貴人?」隨著應聲,屋裡旋即步出一老者,只見他鬚髮銀白,神態矍鑠,目光炯炯,有一種獨特的震懾力。周公旦竟怔住了。
「速準備好孤之金輦,今我與先生同輦而返。」
能破此陣非凡人,
姜尚看著這位英姿勃發、才華出眾的公子贊道:「人人都說二公子乃將才之輩,果然不假。」
「啊呀!是姬旦貴人,早仰其名,今日得見,幸會,幸會!快請坐。」客人落座后,老者又說:「英兒看茶。」
「這位貴人,莫非就是周公旦?」
姜妃羞得飛跑進屋裡……
「『洗耳不聞亡國音』這個故事,是反映隱士不願出山的觀點,但憂國憂民這是我們周族人的傳統,是不能丟的。」
「啊呀,原來是姜尚兄呀!」散宜生高興地說道。
周公旦在前面引路,姬發、散宜生騎著馬在文王左右。文王一行來到磻溪,但見岩峰奇立、石凈溪清,不遠處竹林圍院,茅舍間炊煙裊裊,一派生機景象,不禁流連忘行,便命下馬。
「爺爺,這是什麼?」
文王說:「那為何起一個妃子名?」
眾人回到屋裡,周公旦欽佩地說:「姜太公有用『周易』八卦兵陣的絕招,不妨與我等講來。」
「父親,洗耳不聞亡國音,是傳說帝堯在一座山林里遇見一隱士賢人,他們談論國家大事十分投機,帝堯便想把王位禪讓給他,這位隱士聽了雙手掩耳,忙跑到河邊洗耳,是指這個故事嗎?」
初夏,天空湛藍,遠處飄浮著幾朵淡淡的白雲。
「啊!聖人駕到,有失遠迎。」姜尚一面招呼著,一面放下釣竿,上前一步向文王行跪拜禮道:「平民姜尚不知聖王駕臨,有失遠迎,望聖王恕罪。……九*九*藏*書
進入茅屋,分賓主落座后,姜尚再拜道:「尚乃平民布衣,蒙主親臨賜見,實尚之萬幸。尚屢聞聖王求賢若渴,愛民若家,今尚親見,聖王所為果然非比一般。尚願垂事大王。」
「噢!」周公旦迫不及待地問,「敢問,此處有否識八卦兵陣的聖人?」
姜尚聽了嘆道:「早聞三公子姬旦智慧過人,才德出眾,今聽來,果然名不虛傳。」
散宜生高興地說:「啊!難道聖人就是你的祖父。」
「唉,說來話長。紂王親信費仲、惡來那等小人,你走了以後,紂王愈加疏遠賢人,我本想好好輔佐他,哪知紂王驕橫傲世,對我等不屑一顧。現又寵了個妲妃,整日酗酒,不理朝政,而今已是朝綱日下,江山窮途。我得知周文王自歸西岐后,撫民生產,富國強兵,又篤行禮仁,深得民心,所以離開昏君欲投明主。」
姜太公看出了二人心意,便說:
文王執意要姜尚人輦,姜太公推辭不過,只好上車與文王並坐一起。姜妃則翻身上馬與姬發並肩。小姬玉仍和父親周公旦在一起。
「傷其十指無若斷其一指,集中兵力滅掉兇惡的崇侯虎,消除了攔路虎,方可揮師朝歌。」
眾人向院外望去,果然見一英姿少女正在專心致志舞劍,姬發看得呆了,不禁走出了屋,在院里站著看去。
姜尚說:「尚確有一號曰飛熊,怎麼成了主公的卜名了。」
姜尚講完八卦兵陣,眾人皆拍手叫絕,周公姬旦抬頭看了看窗外,說:「時候不早了,大王該回宮了,請姜太公、姜英姑娘收拾行裝我門一道啟程。」
龍心大悅,想起那夜在靈台觀天象,見群星燦爛而南天熒惑星獨亮,便率姬發、姬旦、散宜生等,往南郊而下。小姬玉則騎著一匹小白馬跟在父親周公旦身旁。
散宜生說:「姜兄為何流落到此?」
「呵!莫非是散大夫?」老者也高興地問。
文王點頭傾聽。
「將軍若是不嫌,願將小孫女許配將軍。小孫女身世雖坎坷,卻非英雄不嫁。現英雄降臨,正是小女緣分。」
「下官正是。」
驚雷作兮閃電掣,蛟龍騰兮鳳鳥折。
姜尚遂進言道:「西岐地偏西域,丘多地薄,不宜發展,若於渭水之濱豐鎬(今陝西西安一帶)修建京城,則依山傍水,地肥物博,將有利於周國發展。」
旁邊婦人聽了,見有長者詢問孩子,便起立施禮道:
「哎。」英兒聽了便翻身下馬,收了劍牽著馬過來,用手巾擦了擦汗問道:
姬發聽了大喜。文王也高興得直點頭。
文王聽了大喜,忙雙手扶起姜尚,姜尚謝恩坐下,文王說:「今紂王無道,諸侯奮起,天下一時乾坤難定,昌縱有興國之志,怎奈孤掌難鳴,卿可有高明之見,昌願洗耳恭聽。」
周公旦卻說:「知父莫如子,父王雖恨商紂,但對他手下的人卻是有區別的,對您,父王不是很信任嗎?只是姜尚雖有滿腹經綸,但尚未建樹過功勛,不會馬上得到父王重用。所以我們是得想個辦法……」
沿著溪流,他們興奮地快騎著,由於求https://read.99csw•com賢心切,二人已顧不得欣賞景色。騎了一段后,眼前出現了一座山莊,他們便進了莊子,走到一個籬笆院外,見一個少女在樹下念兵書:「凡兵之道……當速乘其利,復擊其不意……古之善戰者……其成與敗,皆由神勢……」周公旦靜聽幾句,深覺兵略不凡,忙施禮問道:
英兒端了茶上來。
散宜生忙說:「大吉大吉,飛龍合飛熊,所向披靡,所向披靡!」
文王叉說:「先生還有何高見?」
文王大喜,說:「先生之言,甚合孤意,先生先見之明非高士所不能及。另外,對治國之道,昌猶想一聽高見。」
姜尚說:「八卦在兵家常被用於八卦地陣及八卦兵陣兩大類。八卦地陣暗設開、休、生、驚、死、景、杜、傷八門,布設得旨,在防守上實堪稱一絕。敵軍一旦陷入陣內,大多瑰飛魄散或暈頭轉向,少有能脫險出陣者。」
「這是義孫女姜英,大名姜妃,她的祖父是我年輕時學兵法時的同窗密友,她祖父臨終前將她託付於我,遂收為義孫女。」
「我懂,文王爺爺也給我講過為人當以國家社稷為重。」
他繪聲繪色地說著,文王和眾人饒有興趣地聽著。
姜太公笑道:「英兒從小就發誓要練好武藝,將來要像商王武丁的婦好娘娘一樣帶兵打仗,保家衛國呢!」
文王聽了指了指左右兩個兒子說:「遷都一事,去年姬旦已經在朝中提出,現正在籌建豐鎬新都。先生也有此意,我們可謂不謀而合。」
「此詩,是誰教你們所唱?」
姜尚一聽要介紹自己的絕招,便眉飛色舞地講起了八卦陣。
「噢,沒什麼,我等聽小孩吟詩,不知是誰所教?」
文王聽了說:「既是吾兒所求,但講無妨。」
東方已升起了一輪紅日。周公旦想了想說:
周公旦又對姬玉說:
文王還禮道:
倘有仁者舉賢來,西風起兮東風撤。
周公旦聽了高興地說:
姜尚忙起身回拜道:「散大夫過獎,尚但知一二。」
「好兵陣,只是有誰能破?」
「英兒,過來。」
「那第三條呢?」文王忙問道。
周公旦忙拱手:「姜太公過獎。」
磻溪兩岸被綠柳掩映,百年樹蔭下,鬚髮如雪的姜尚,坐在磻溪邊的一塊石頭上垂釣,孫女姜英在一旁習騎,只見她在岸邊一塊空地上,忽而翻身立於馬背,忽而又伏于馬的腹下,一隻手還揮舞著劍,十分靈巧自如。
但見她倩影一晃如蛟龍翻身,劍光閃閃似霹靂划天……
「敢問老者,詩中所指,莫非暗喻商周之興亡?」
姜尚回頭見站著一位白髮銀須、儀錶非凡、目光炯炯的聖人,後面跟著姬旦、散宜生,心想必是文王無疑。再看旁邊立著一位身軀魁梧、目光四射的人,必定是文王的繼位人姬發公子了。
「是父親。」
姬玉忙說:「謝爺爺誇獎。」
這日,天氣格外好,風和日麗,霞光萬丈。文王起來后,感覺神清氣爽,他換好了出獵的衣服,便喚來散宜生占卜。散宜生卜后,周公旦拿起念道:
「啟稟大人,是順河往西數里一漁翁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