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部 貞觀之治 第十七章 贏得人心

第四部 貞觀之治

第十七章 贏得人心

「謝皇上隆恩,謝尚書大人信任。」魏徵拜過李世民,又拜長孫無忌。
太監待房玄齡言畢,大聲吟唱:「散朝!」
「請大人與本官同去見皇上。」
眾人聽了,也都紛紛長跪表態,有的甚至感動得泣不成聲。大家在用詞上雖然各有不同,但意思都與魏徵說的不相上下。李世民聽了,心裏也非常感動,當即宣布散朝,讓群臣好好回去準備一月,到時候,再到朝堂之上來各敘己見,為大唐王朝找到一條天下大治的途徑。
討論會進行得空前熱烈,群臣爭相發言。你方唱罷我登場,整整的一個下午,一刻也不曾冷過場。最後經房玄齡整理出隋朝滅亡教訓主要有三:
「既然如此,朕與你就再做一個兒子!」說著,李世民已經深入進去。
「甚好!」房玄齡坦然地迎著李世民的目光回答。
「不用叫御醫,一會兒就沒事了。」楊妃笑著說:「妾不能替你更衣,請陛下自己動動手。」
「只是,你知道為什麼有人要告你嗎?」李世民問。
「生了?」李世民看一眼嬋媛:「起來吧!」說完幾步走進內室。從嬋媛手上接過一個胖乎乎的嬰兒,李世民久久地注視著這個新生的、稚幼的生命,只聽得長孫氏微弱的聲音,說:「皇上,給他一個名字。」
「謝皇上關愛,魏徵身體很好。」魏徵打起精神回答。
此時的李世民,已經有了八個兒子,李治是第九子。就長孫皇后而言,已經為他生了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這李治是第三個,比他的太子大哥李承乾,正好與李世民比李建成一樣,剛好小十歲。誰也沒想到,歷史竟是這麼的相似,這比太子李承乾小十歲的李治,二十二歲后,會取太子而代之,成為大唐帝國的第三個國君!
李世民聽了,頻頻點頭,高興地說:「愛卿真忠臣也,朕若不信忠臣,還能信誰?」說罷哈哈大笑,之後又道:「適才愛卿的一番話,讓朕避免了一次錯誤的決定,也使朕想起了朕自己經歷的一個有趣的故事。」
「是的,只是今天不忍再勞煩你了。」
「《謚法》有雲:『隱拂不成曰隱。不思忘愛曰刺;暴戾無親曰刺。』」房玄齡說。
太極殿是皇帝主要聽政視朝之處,平日里,每月就初一、十五兩日,皇帝始臨此殿會見群臣,視朝聽政。要麼,就得是皇帝登基,冊封皇后、太子、諸王、公主大典及宴請朝貢使節等重要事情,才在此殿舉行。今兒,並不是初一、十五,也不是往常的那些重大事情,而是,由皇上親自主持的「自古理政得失」的大討論。
魏徵聽了,跪下奏道:「臣認為天子應以四海為家,對其臣民,不分東西南北,皆親其親,臣民自然皆親天子,如同自己的父親。購糧之事,若蒙陛下相信,到時令臣前往,若不能滿足朝庭用糧,臣自願領罪。」
「知道。」魏徵平靜地回答:「自我大唐立國,連年征戰,去年又遇天災,國庫存糧,所剩無幾?」
阿滿是魏徵唯一的兒子,今年七歲了,差不多全由其母王氏教他讀書寫字。魏徵聽妻子提到阿滿,眼前一亮,問道:「這幾日阿滿的學業,可有長進?」
這個魏徵!性格這麼倔犟,言辭又這麼犀利,可是,細細想來,還真有他的道理。李世民聽罷魏徵的一番話,盯著他想著。糧稅與威信,孰重孰輕,朕怎麼就沒有想到!房玄齡怎麼也沒有想到!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啊!看來,我要聽聽更多人的建議,這才能夠正確地處理好一些大的事情。想到這裏,李世民問魏徵:
「朕的兒子,都是頂天立地的漢子。」
妻子王氏,雖然讀書不多,卻非常心疼自己的丈夫,看著魏徵一天天瘦下去,不由得滿臉帶淚地問他:「夫君,皇上的差事要辦好,自己的身體也要保住啊!」魏徵聽了,放下手中的書,來到妻子面前,伸手幫她擦去臉上的淚珠,動情地說: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世民給李治取了名字,安慰安慰了長孫氏,來到書房,再次翻開《武德律》。
「想見他?」長孫無忌問。
「眾臣都勸朕用忠臣,獨爾勸朕擇良臣用之,忠臣和良臣,有何區別?」
「右僕射之言,臣感同身受。」魏徵接著說:「君依於國,國依於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滿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昔煬帝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尚且意猶不足,還在徵求無已,更加上他東西征討,窮兵黷武,致使百姓痛苦不堪,遂至於亡滅……」
「為了避免朕決策的失誤,朕決定召開一次有關『自古理政得失』的討論。就是讓眾愛卿都來總結一下自秦以來,特別是隋以來理政得失的經驗。為朕的大唐王朝,找一條實現『天下大治』最好的途徑。此事,不知眾愛卿以為如何?」
「細觀我大唐王朝,確實是一個『亂』字了得。只是如今要治這亂,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一是生亂之魁手,已然盡除。二是思定為人之本性,亂后治理,是非常容易教化的。因為久亂於人,猶如久飢,亂后教化人,猶如以食予飢人一般,他不但不會挑食,而且很容易吃飽。」
第二日,在故太子李建成原僚屬王圭與魏徵的一手操辦下,葬禮辦得空前隆重。秋殿西邊的宜秋門,自從建成以來,第一次有了這麼熱鬧的場面。
「魏徵愚鈍,魏徵不知,只是猜想魏徵恐怕是哪裡做錯什麼?」
「臣妾希望,關於國家的大事,皇上最好說給長孫姐姐聽,臣妾只希望能專心服侍皇上。」
李世民的話語剛落,朝殿中群臣,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房玄齡見了,也提高聲音說:
第二天,李世民首先訓言:「朕之大唐王朝,自建立以來,太上皇帝勵精圖治,一改隋朝政治頹風。可是,大唐王朝初建時,國內尚未統一,太上皇帝主政八年,主要精力還得用於『削平區宇』,統一國家的各項戰事之中。由於隋末戰亂,狼煙四起,群雄割據,國家四分五裂,不僅耗光了本來很充裕的各項國家儲備,還使得如今的大唐王朝,自伊洛之東,暨乎海岱,萑莽巨澤,茫茫然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進退艱阻,社會現狀read.99csw.com,異常嚴峻。」
李淵宣讀完自己皇位上的最後一道詔書,看看群臣,看看自己的親兒子李世民,一聲不吭,朝身旁的張妃、尹妃一使眼色,讓她們扶著自己,回到宮裡去。看著父皇就這麼走下皇位,走下那大臣們一輩子也走不上去的六步階梯,走過自己的身旁,就這麼離了大殿而去,李世民雖然對父親有些憐憫,有些兒憾意,但還是突然的感到一種內心深處湧出的快意,感到渾身的輕鬆,他長長地舒了口氣。
魏徵聽后,也衝口答道:「兼聽則明,偏信則昏。一個君王,能夠廣泛地聽取各方意見,就是一位明君;反之,君王如果只相信某個討好他的人的說法,那就是昏君。昔日堯帝經常諮詢下民的意見,所以有苗的惡行他才能了解;而舜帝則善於聽取四面八方的聲音,故共、鯀、歡兜這些奸臣,都不能蒙蔽他的視聽。反之,秦二世只相信趙高,最終導致亡國;梁武帝任用朱異一人,才引發侯景之亂;隋煬帝偏聽虞世基之言,天下大亂而不自知。這些正反面的例子都說明:君王只要兼聽廣納,就能充分了解各方面的情況,不受蒙蔽,成為明君。」
「臣沿途已經細想了一遍,沒有做錯什麼。」
李世民聽了,頻頻點頭。心想:「若不是魏徵這樣有傲氣、有個性的臣子,朕又怎麼能聽到這樣披肝瀝膽的話呢?」第二天,李世民升任魏徵為尚書左丞。
魏徵聽了大喜,正準備奏上自己的另一要事,只聽到皇上已經在說封立皇后、皇子之事,只好閉了嘴巴,眼睜睜地望著皇上,心裏卻在想著自己要奏的事情。而高高在上的李世民,此時也在想著他昨日的事情。
說到這兒,李世民稍稍一停,然後提高聲音,來談自己,接著說道:「朕自繼承大統以來,一直在想著這些事情。希望能找出一個好的方法,改變這些社會現狀,使朕的大唐王朝,能夠儘快走向昌盛繁榮。到時候,現在還猖狂地來向我大唐王朝挑釁的突厥,就只能乖乖地拜倒在這太極殿里了。」李世民說到這裏,漸漸地激動起來,更加的提高了聲音,大聲說道:
魏徵聽了,想起孔老夫子的典故來。當年夫子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曾信誓旦旦地對各國君王說:「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想到此,魏徵微微一笑說:「僕射所言,是從平常人做事育人來說的,對於智慧非常高的聖賢之人,譬如我們的皇上,就不適合。智慧非常高的聖賢人做事育人,講究的是以信立威。威立而能使下同上心,結果一呼百應,進展速度非常之快。我說三年成功,還是把時間說長了的。」
「朕很小很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弓箭,」李世民回憶著說:「朕的這個愛好,二十多年來,一直都沒有變過。因為這份喜愛,朕一直非常熱衷於對弓箭的研究和收藏,學習了許多有關方面的知識,自以為已經深解弓箭的奧妙。可是,就在前不久,朕的這份自信給打破了。」說到這兒,李世民停了下來,搖搖頭,嘆了口氣,接著說:
李世民高高在上,望著他的臣子,看到他們與往日不同的興奮表情,便在心裏暗暗地替自己決定的這場討論喝彩。一顆原本期待的心也不由得興奮起來,待到下面鴉雀無聲時,李世民的心也平靜下來,他掃視了群臣一番,然後緩緩地說道:
楊妃經歷了顯赫一世父皇的慘死,對名利自然非常淡泊,而且也清楚自己的處境,聽李世民突然這麼一問,她微微地一笑說:
房玄齡走了不到一個時辰,魏徵就知道此事,連夜準備了一個摺子:「而今皇上詔免山東、河北糧稅一年,百姓老幼歡慶,載歌載舞,感激皇恩浩蕩。可是臣剛剛聽說,朝庭要重新頒布赦令,說今年還是照常納貢,明年再免糧稅,如真有此事,則萬萬不可……」
李世民讀罷,沉吟一會,目光逼視魏徵,問道:「魏公可知我大唐國庫存糧,能供應幾許?」
「臣從未有過徇私受賄之事,君子固窮……」
自從那天下朝以後,魏徵貓在自己窄小的書齋里,已經有三天都沒有出來了。每日,妻子王氏都會按他的吩咐送來兩頓飯和一大壺水。餓了,魏徵吃些飯,渴了喝口水,困了就打會兒盹,餘下的時間,魏徵都在讀書和書寫。他第一次這麼有勁,來為一個國家的大治提一些建議。
「不礙事,朕不怪你。」李世民說著在楊妃的臉上親了一下。
「那麼朕告訴你,是因為你的傲氣,有人看不慣。」
「至於追封一事,朕令尚書左右僕射房玄齡和杜如晦共同商計,然後聞奏於朕。」
「臣沒有問魏大人,也沒有給他說有大臣狀告他的事。」長孫無忌繼續說。
望著王氏理解地離去,魏徵的心平靜下來,伸手又拿起了筆,可就在這時候,只見王氏慌慌張張地又進來說:「外面有齊國公來請你去。」魏徵聽了,忙放下手中的筆,往外要走。
蕭瑀斥罷魏徵,幾個老臣表示符合,爭相發言。房玄齡、杜如晦等則站在魏徵一邊,雙方開始對抗舌辯。一時間,原本平和的氣氛,變得相當激烈,平時儒雅清高的大臣,變得臉紅脖子粗起來,有的甚至還對人身進行攻擊。相比之下,魏徵官微,資歷尚淺,與皇上的交往,時間也很短。可是,他抱定不以一己之生死、得失為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宗旨,卻也能毫無懼色。只見他援古而喻今,從三皇五帝說起,用一個個大亂后達到大治的典型事例,反覆證明他的「行帝道則帝,行王道則王」的觀點,最後總結說:「社會,其實就是在一亂一治、亂中求治中得到發展的。假如只在一旁說百姓們狡詐,不那麼純樸,以至於造成現在世道的混亂,還不如認認真真來教育他們,這才有效,你們說是嗎?」
「你那點奉銀,我父母又一直有病……」
蕭瑀說到這裏,咳嗽不已,只得停了話頭。杜如晦見了,搶過話頭,緊接著說:「蕭丞相認為隋煬帝爭戰過多,確也說到了點子上,臣非常贊成。同時,臣以為,除此以外,隋煬帝為滿足一己之貪慾https://read.99csw.com,到全國收集奇珍異寶、美女、特產,也是其敗亡的原因之一。然而,最為主要的還是,煬帝為個人享受,大搞工程,運河、宮殿,為一己遊玩居住。如此傷財勞民,既掏空了國庫,又窮盡了百姓。」杜如晦說到此,連連搖頭。
李世民還要一一說下去,楊妃輕輕地擁著他,將自己紅嘟嘟地小嘴湊在他的嘴上。熱吻一陣之後,楊妃真誠地說:
對於這次首議理政,李世民非常滿意,已準備了許多的話要說,誰知突厥竟來搗亂。李世民的心裏非常不舒服,鑒於房玄齡已為這次討論作了總結,更不想再多說什麼,平靜地對群臣宣布:
其一,奢華浪費,勞民傷財。其二,生活腐化墮落,荒淫無道。其三,戰爭太多,耗費國力。
「陛下,你現在必須起來。」
「今若減了山東、河北糧稅,來年糧缺,當如何處之?」
陳叔達聽了,不以為然,說道:「魏左丞之言,看似比喻妥貼,實為大謬也。聖人尚有言曰,使人學好,百年不長;使人學壞,半年有餘。如今亂時,已有多年,短時之內,何以能治?」
李世民說到這兒突然停下話來,閉上雙目,陷入沉思。整個大殿,一時,又靜悄悄的。
「臣不知。」
皇帝講話自然應該作數,昨日對楊妃說的話,今日需要兌現。李世民與房玄齡商量了幾句,立即宣布了自己對皇室女人與兒女的冊封。舉朝上下,一遍贊同,長孫氏與李承乾,一個做了皇后,一個做了太子,倆人都得了千歲的賀辭。李世民正要宣布散朝,魏徵卻又有本上奏。
「還沒有生,陛下又睡得正熟,臣妾就……」楊妃替李世民整理胸前的紐扣,歉意地望著他說。
「成這個樣子,怎麼……唉。」李世民回身抬起她有些僵直的手臂:「御……」剛喊出這一個字,就被楊妃伸手攔住他的嘴。
李世民說到這兒,把目光再次投向群臣,見他們一個個屏息靜聽,等待下文,滿意地一笑,這才又接著說:
李世民說得激動起來,目光熠熠地看著眾臣。「那時候,西域的商人來,隋煬帝不是想與他們通商,而是在向他們炫耀隋朝的財富。隋煬帝不但用最好的美酒招待他們,臨行時還賞賜比他們運來的商品多出十幾倍價值的財物。當時的隋朝,曾是多麼強大啊!可是,煬帝僅用了五年的時間,就將這個地域遼闊、實力雄厚的帝國,弄得分崩離析。他自己,也落得個悲慘下場。這是為什麼?」
「突厥來犯之事,由兵部及有關人員專議,原定明日的討論,繼續!」
「稟皇上,皇後生了!」
李世民聽了,非常高興,正想表一個態度,只見蕭瑀一步上前,指責說:「魏徵書生,不識時務,若信其虛言,必敗亂國家也。」斥罷,蕭瑀引經據典,從夏商周三代一直說到秦漢,最後問詰魏徵:「秦任法律,漢雜霸道,皆欲理而不能,豈能理而不欲耶?」
「山東、河北,雖然人才薈萃,只是于朕之大唐王朝的感情恐怕不及關中人士,到時購糧,未必能如卿之所言,爭相售糧。」
有點兒刻薄了,可是卻能代表原來秦王府中舊人的心意,看來也只能如此了。想到這裏,李世民說:「既如此,就這麼辦吧。具體事情,讓王圭與魏徵辦理,場面必須隆重。」
「名字?」李世民點點頭,他想起眼下大唐王朝最需要的大治,不由脫口而出:「治,就叫李治。」
是啊,眼下山東、河北是朕大唐王朝的糧庫,若減了稅糧,實在撐不下去,看來也只能如此了。李世民這麼想著,點了點頭。房玄齡一見,鬆了口氣。說:「臣這就去辦理此事。」
魏徵自然聽得出來,卻還是平靜地說道:「臣之所慮,只是為了朝庭的威信。陛下初登大寶,億萬百姓都在看著陛下的一言一行。現在陛下對百姓剛發出第一道旨令,沒等執行就要收回。這樣會使百姓對朝庭的信用產生懷疑。朝庭信用不在,威信自然難立。因此臣以為,對朝庭來說,糧稅是小利、短利,威信才是大利、長利。就算朝庭糧食緊張萬分,也不可用國家的威信來換取糧食。況且,糧食緊張一事,完全可以靠其他的途徑來解。」
「你應該刪立長孫姐姐為皇后,封承乾為太子。」
李世民非常熟練地說了出來,聲音中氣十足,比他的父皇,如今的太上皇,更加雄渾,更加有力。他今年還剛滿二十七歲,若是在尋常百姓家,還才剛剛開始步入社會。而他——李世民,卻成了駕御群臣,統治億萬百姓的皇帝。不知為什麼,李世民突然想起了隋煬帝,想起了他的一系列的大手筆:萬里長城、大運河、征戰高麗。煬帝正是為這些事所累,也正是為這些事所敗。可是,誰又敢能不從心裏佩服,一個皇帝能在短短的十三年執政期間,就能做成這一件件造福後代的大事情?隋煬帝的父親楊堅,為他的兒子留下了一個富裕的皇室,加上煬帝自己的魄力與意志,他做成了自己要做的事,也做完了自己。可是現在,我李世民要面對的,是一個困厄的,人心還在浮動、流言還在洶洶的皇室。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大哥,想起小時候大哥教他學射箭的情形。唉!如果不是因為我,該是他坐在這個位置上。可是,我沒有象楊廣那樣殺死父親,我卻能理解他,為什麼登上皇位之後,迫不及待地做出一件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情。一個人,心裏只要有遺憾,總是要設法補嘗的。朕,現在也有許多的大事想做,但目前要做的,還是要進一步,收服人心……
「一次偶然的機會,朕將多年來收集得到的十余張朕非常喜歡的良弓,拿出來給宮中的弓匠看。朕以為可以讓他們開開眼界,長長見識,知道天底下什麼是良弓。沒想到,朕做夢也沒有想到啊!這弓匠,一一認真地看過朕的這十余張弓之後,竟然說:『陛下的這些弓,都不是良弓。』朕聽了,大吃一驚!」李世民說到這兒,再次一停,放眼去看群臣,只見他們差不多也都是大吃一驚的樣子,於是得意的接著說道:
李世民聽了,從沉思中醒來,說:「拿來看看。」宦官下來從魏徵手上接過九*九*藏*書表來,雙手捧了上去交給李世民。看罷魏徵與王圭的聯名上表,李世民心裏豁然開朗。這到是個好主意,重新追封和禮葬已故的太子與齊王,而且是要非常高的規格。真是太好了,一箭雙鵰!既可以收服人心,又可以彰顯大唐新皇的寬豁仁慈,表明皇上之所以殺死他們,是多麼地不願意;而皇上要推行的政治,又是多麼的正確而勢在必行。已經死了的人,再隆重、再高規格的安葬也徒然的,但對於那些活著的,心裏還牽挂他的人,卻有絕對的意義。
李世民聽了魏徵的回答,一面點著頭,一面脫口問道:「臣有忠良、奸佞;君有明君、昏君。愛卿說說,何為明君,何為昏君?」
廷議結果剛總結出來,李世民正要開口,有侍郎來報:「突厥頡利可汗,率二十萬精兵來犯,前鋒已破武功,意欲南下進逼長安!」
「你沒有問他?」李世民臉色嚴肅起來。
「可以緊縮其他開支,節約出銀兩,到時派吏往山東、河北購糧。此兩地人士義氣,又領受皇上大恩,知道朝庭缺糧,必然爭相出售,滿足朝庭所需。」
「如今,東宮、齊府原來的舊屬都已撫慰好了,朝庭的舊臣,朕原來的僚臣也都一一擢升,該是給這些女人的名份了。」李世民雖躺在麗人的懷中,心裏仍然想到國家的大事情。
魏徵此時雖說尚不知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的來意,但卻已分明地感覺到自己肯定是出了什麼事,皇上這才可能派長孫無忌來查問自己。除此以外,魏徵同時也感到,長孫無忌對自己充滿善意。儘管如此,魏徵的心中,還是有許多的疑問,卻又不便於開口,就只好默默地跟在長孫無忌的後面。他倆從承天門入太極宮,走過「前朝」,來到了「內廷」。
「臣知道,請皇上容臣將心中所慮言明。」
魏徵喜逢知己之主,從此更加不以一己之生死、得失為然,竭誠輔佐李世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皇上,臣有表要奏。」
說到這裏,李世民朝房玄齡一使眼色。
「皇上聖明,臣逢如此英主,定當肝腦塗地,竭盡全力,準備『自古理政得失』討論的發言。」
「哦!那麼朕就告訴你,有人狀告你徇私受賄!可有此事?」
原來,尚書左右僕射房玄齡、杜如晦昨日找到皇上說:「國庫糧緊,難以為計,如真是免了山東、河北這兩個糧倉的稅糧,來年必然糧缺。」李世民聽了,眼瞪著房玄齡,問道:「情況如此嚴重,當如何處之?」
殿上眾臣,聽了新皇的旨意,「平身」已有多時,卻見皇上自顧自地遊走于神思之間,終不再下聖旨。他們,竟沒有一人敢挺身詢問,只呆若木雞般立著,靜候皇上的下一個聖旨。整個大殿,如無人跡一般,靜悄悄的。到是剛從山東、河北宣慰成功趕回來的魏徵,實在忍不住了,對王圭使了使眼色。新皇登基,作為深受寵愛,而又資歷尚淺,功勞少建的魏徵與王圭,倆人都想對皇上能有個好的建議。思之再三,他們倆人共同想出了一個良策,決定今日殿前聯名上表給新皇上。魏徵自己,則單獨還有一要事上奏,決定分個輕重急,先奏上自己與王圭看法一致的。王圭官大,表在他手上,故魏徵向他使眼色。王圭見了,朝高高在上、陷入沉思的李世民看了一眼,然後對魏徵搖了搖頭。魏徵急了,從王圭里搶過表來,一步上前,抬頭望著李世民說:
在兩儀殿前,長孫無忌站住,回頭對魏徵說:「魏徵大人,請在此候著,容我稟報皇上,再來喚你。」完了也不等魏徵回話,自己便進去了。
在經歷了這麼多風風雨雨以後,李世民身邊已經有了不少忠誠可信之人,但是在李世民心裏的深處,卻沒有一個人比得上長孫無忌更為可靠。這不僅因為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親哥哥,是他的妻兄;更主要的還是長孫無忌與他相處的最久,他們之間的友誼,以及長孫無忌的膽識、才能和對他的忠誠,都經歷了諸多的考驗。正因為如此,長孫無忌的話一出來,李世民就大大地鬆了口氣。
「眾愛卿平身!」
作為大唐王朝的臣子們,今兒無疑是最開心的日子。皇上要討論政理,為臣者一個個又都自認是滿腹經綸之人,而且這回都精心作好了準備,似乎都認為,只有自己想的,才是最對的,有的甚至認為,只要自己開口,一定可以語驚四座。
李世民聽了,目光緊緊地罩住她,默然不語。他喜歡她的身子,更喜歡她的心。他想起長孫氏替他生的承乾、李泰,倆人在長孫氏的教導下,都非常出色。承乾今年剛滿八歲,就已經非常機敏聰惠,處理起一些平凡的小事來,通情達理。李泰更是文才出眾,聰明過人,還不到七歲,已經能寫出對仗工整的詩文。唉,子得母教,擇妻有一半是為了教子。這楊妃,不也是如此?她替朕生的李恪,也還只有七歲,長得儀錶堂堂,豪放豁達,仁義誠信,還真正很象母后提到自己的小時……想到這裏,李世民沾沾自喜,脫口而出:
「朕就再睡會兒,等愛妃的手能活動了,再起身不遲。」
「『隱』與『刺』,可有出處?」李世民問。
「昨天,我們討論了隋朝滅亡的原因。今天,我們要大家討論的問題是:而今百廢待舉,百亂待治,在此大亂之後,究竟可不可以舉?能不能夠治?」
「你看,朕給你一個怎樣的名份?」李世民突然轉過身,伏在楊妃的酥|胸上,看著她明亮的雙眼問道。
早在李淵晉陽起兵時,就頒布了「寬大之令」,曾約法為十二條,其中之一就是要善待百姓,主要是為了爭取更多的民眾擁護。李淵攻入長安當了皇帝之後,為了爭取民心,立即廢除了煬帝煩法酷刑的《大業律令》。李淵命令裴寂等人,遵循「務在寬簡,取便於時」的原則,經過多年的反覆修改,于武德五年,正式修成《武德律》。而今,轉眼過去三年,新皇李世民,對這部《武德律》已有許多想法。如何修改,一直以來朝庭有兩種看法:一是主張應以威刑肅天下,一是主張應以寬仁治天下。何去何從,李世民認為自己該先研讀一下《武德律》,然後再作決定。read.99csw.com故而,這本書擺上書案上已有兩月,只要能擠出時間,他就來讀幾頁。
「請皇上恕罪。」長孫無忌雙膝跪下。
「說罷!」李世民有些不高興。
「使自己身獲美名,使君主成為明君,子孫相繼,福祿無疆,是為良臣;使自己身受殺戮,使君主淪為暴君,家國並喪,空有其名,是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遠。」
李世民正看著《武德律》,有房玄齡與杜如晦求見,為的是太子禮葬之事。他們商計再三后,來建議李世民追封故太子李建成為息王,謚號曰「隱」;追封故齊王李元吉為海陵王,謚號為「刺」。倆人對太子之恨太深,故擇此謚號,李世民聽了,心中自然明白,微笑地看著他們倆個,問道:「爾等認為此謚號甚好?」
魏徵進來,李世民首先看到的是一張消瘦了許多的臉。「愛卿是不是身體不適?」李世民問。
對於魏徵最後的詰問,蕭瑀等反對者也一時啞口無言。李世民見了,心中暗自稱快,驚訝此舉收穫遠勝於事先之料想。不但解決了「亂」可以速治的問題,還發現朝中官員竟然有明顯的兩派。一派是以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為首的少壯改革派,一派是以蕭瑀、陳叔達、封德彝等為首的元老反對派。看來,今後朕在用人的問題上,又要動一番大的手腳了。李世民這麼想著,對雙方敢於直言的行為都進行了表揚,然後緩緩地說道:
「在坐的諸位愛卿,人人都看到了隋朝的滅亡,也都看到過隋朝的興盛時期。誰也不能不承認,只要退回去十五年,隋朝曾經是一個多麼強大的帝國。那時候的隋朝,不僅是軍事上所向披糜,在經濟實力上,又是何等的雄厚。單是儲備的糧食,就夠五十年之用,五十年吶!」
「好啦!」李世民打斷魏徵的話,說:「不管你怎麼說,可還是有人狀告你徇私受賄。朕只好令吏部尚書親自去查,可這個吏部尚書……」李世民說到這兒停下來,手指指一旁的長孫無忌,「他到你那裡一看,連問也沒問,就回來告訴朕說,他敢替你擔保,你沒有徇私受賄,朕也就相信你了。」
「不行!剛才皇后那邊來報,皇后正在生產。」
「遵命!」王圭、魏徵領命謝恩。
「好!好!好!」看完上表,李世民連聲說:「二位愛卿所想,正合朕意。禮葬一事,就令你二人主持辦理,務必要隆重大氣。」
原來,就在剛才,有大臣狀告魏徵徇私受賄。憑著直覺,李世民根本不信,但還是得讓吏部尚書親自去前去詢問。
「你把他帶來了?」
「你真是這麼想的?」
本太子,不……朕,終於成了皇帝!在眾人仰慕與畏懼的目光中,李世民挺胸塔腰,走上那君臣之間的六步階梯。他異常激動地坐在父親昔日的龍椅上,雙手握緊龍椅兩則威猛的龍頭,目光里閃爍著熠熠的光輝。他高高在上,群臣們都跪伏在他的腳下,齊聲祝福他:
楊妃曾是煬帝的掌上明珠,天生麗質,氣質高貴。再加上聰慧溫順,善解人意,實在是男人都喜歡的女人。李世民新任皇帝,雖然歡天喜地,但皇上的那份壓力,也是非常累人的,長孫氏此時剛懷上後來的皇帝李治,李世民散朝下來,便到楊妃這兒來歇息。
李世民走進正宮,差點與被匆匆奔來的嬋媛撞了一下。嬋媛是長孫氏的貼身丫鬟,忽見一男子擋在道上,已經跑過去幾步,又回頭來看,見是李世民,忙撲通一聲跪下說:
「別說了。」魏徵打斷王氏的話:「不管怎麼樣,到時都要花錢給阿滿請個老師。你去吧,我……」
房玄齡說:「依臣之見,今年只能要求山東、河北照常納貢,明年再減他們的稅糧。」
「不問了,好!也不用問了。」李世民聽了,動了真情,他似乎是說給長孫無忌聽,又象是說給自己聽。稍稍一停又說:「他是在為朕的國策操勞,朕現在真想見見他。」
他高高在上地俯視他們,看到的是一個個怪模怪樣的頭頂,有的還能看到隆起脊椎的背。他心裏感覺有些好笑,但表情依然是非常嚴肅的。
秋的美麗在於成熟,無論是皎皎的秋月,還是析析的青林,是山中的松子,還是滿城的金菊,處處都在彰顯一種成熟。二十七歲的皇帝李世民,雖還是人生的夏季,卻行走在秋時美麗的成熟中。人生的金果,撲面而來。他做了皇帝后,立刻享受了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他把父親的武德年號,改為貞觀。武德八年便又成了貞觀元年,大業十三年,也是武德元年一樣。做了皇帝的人是不允許他人與自己名字有相同的字,於是原本是徐世績的李世績,又只能改為李績。
王氏點點頭說:「他太聰明了,一教就會,千家詩就快讀完,到時我怕是教不了他。」
「坐,這兒沒有外人,愛卿不必拘禮。」待魏徵坐下,李世民又說:「愛卿可知道,朕為何讓吏部尚書去見你?」
誠如後來《貞觀政要》記載所言:「初,息隱、海陵之黨,同謀害李世民者數百千人,事寧,復引居左右近侍,心術豁然,不有疑阻。」
「多謝皇上指點。可是臣以為,人之不同,各如其面,人的個性,大相徑庭,皇上用人,只擇良臣用之,個性理當不論。」魏徵回答說。
「他們的父皇如是,皇兒們自然也就這樣了。」楊妃睜著美麗的大眼,深情地望著李世民。
「不用勞煩,他就在門外。」
「愛妃怎麼不早告訴朕。」李世民說著一骨碌起身。楊妃的手臂此時也能動了,在一旁幫著他穿衣戴帽。
「不,朕要辦的大事都已安排妥當,也該讓自己多睡會兒了。」
儘管他從沒有花什麼心思去追遂女人,可他做了皇帝以後,身邊的女人還是越來越多起來。以至於多得他自己也數不清。這是他的不該,卻並不是他的過錯,因為這是皇權規定可以這麼做的。不過,如果把皇帝的權力拿走,皇帝也就是個普通的人。情慾同樣如此,女人雖多得數不清,但真正感覺好的,也就那麼兩三個。除了長孫氏,便是楊妃了。
「人的看法,常常會有所不同。有所是非,本為公事。或有護己之短,忌聞其失,有是有非,銜以為怨。或有苟避私隙,read.99csw.com相惜顏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難違一官之小情,頓為萬人之大弊也。卿等特須滅私徇公,堅守直道,庶事相啟沃,勿上下雷同,可以明了真理,使朕取之於國策,興朕之大唐王朝也。細析眾臣之言理,朕已經決定要大治天下,使朕華夏安寧,遠戎賓服。何以為治,還望諸大臣認真考慮,明日再議。」
「快,令他進來見朕。」
李世民當了皇太子,任命長孫無忌為太子左庶子;李世民當了皇帝,又升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晉封齊國公。魏徵正要往外走,長孫列忌已跟在王氏身後進來。見了魏徵,仔細地打量著他一張倦怠的臉,又看看他書桌上壘起的一摞翻開的書,再瀏覽了一下他書桌上正在寫著的一疊稿子,然後將目光留在一碗米飯,一碟青菜上,許久,許久,這才抬起頭來,望著破敗的屋頂,傷感地搖了搖頭。稍微停了停,長孫無忌對魏徵說:
新皇李世民來到秋殿西邊的宜秋門,失聲痛苦,以表哀情。奉命前來參加的、昔日東宮和齊府的僚屬見了,無不為之動容。新皇李世民終以自己滂沱的淚水,沖淡了兩位親兄弟僚屬心中遺留的憤恚。從此以後,朝庭從外到內,因殺兄弒弟引起的怒濤,日漸趨於平靜。
「皇上已將問題提出來了,大家可以就此發表高見,以報答浩蕩皇恩于萬一。」房玄齡話罷,魏徵站出來說:
李世民早在殿內等著長孫無忌地回話,見他進來,只把目光盯在他身上,催他快說。長孫無忌第一次看見李世民為一位臣子的事情這麼著急,不由在心中暗自誇李世民好眼力。他微微一笑,說:「皇上,如果魏徵都徇私受賄,恐怕臣也成為嫌疑人了。」
「臣妾何時欺騙過皇上?」
李世民醒來,發覺自己枕在楊妃的玉臂上,不由得一笑:「難怪,朕睡得這麼舒服。」說著坐了起來。卻不見楊妃有什麼動靜,回頭一看,楊妃正用另一隻手將這被枕的手抬起來。
李世民的聲音剛落,下面一片嘩然,稱頌之聲,此起彼伏,人人都不甘落後,爭相表達對皇上此舉的由衷讚揚。特別是魏徵,聽后大喜過望,激動地拜倒于地,長跪不起,大聲喊道:
「到時再給他請個老師就是。」
「隋朝的軍事力量,在大業八年以前,都還是非常強大的。」蕭瑀起身,首先發言:「大業元年,隋將韋雲起大敗契丹軍,俘虜其男女四萬餘人,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強大;大業三年,煬帝派軍滅了吐谷渾,開拓了東起青海湖東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庫魯克塔格山脈,南至崑崙山脈數千里的疆域,還在這些疆域實行郡縣制度管理,使之歸入隋治之下;第二年,煬帝到達張掖,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史臣紛紛前來朝見,表示臣服。直到大業六年,煬帝因『高句麗本為箕子(商紂王叔父)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禮』為由,動員全國現役、預備役士兵,首征高麗時,也是應該打贏的,可是終因用人不當輸了。從此以後,到大業八年時,隋煬帝又不顧眾人的反對,不顧國力已衰、民眾窮困的現狀,再征高麗,結果楊玄感起兵,各地相繼起義。唉!從這以後,就再也無法收拾局面了。」
「那你就好好想一想,究竟做錯了什麼。」
長孫無忌點點頭。
「愛卿既知此事,就要為朝庭著想,不要再提稅糧之事,朕非不願為,而是不能為也。」
「魏大人的家,就是四間平房,屋裡除去平常百姓家都有的用具,再沒有一樣值錢的東西。他把最好的一間用作書房,可是屋頂已是破敗不堪的。他吃的,就是一碗米飯和一碟青菜,還有書桌上摞起的書,正在寫的稿子……」長孫無忌說到這兒,不由得搖了搖頭,放低聲音說:「等等這一些,都是我突然撞去,親眼見到的。魏大人原在東宮,也是很受器重的,這麼些年了,如他貪財,能是如此情景?因此,臣也就不問了。」
說到這裏,李世民突然止住,靜靜地等待著他的愛卿們高論。
「朕急問其故,弓匠說:『陛下的這些弓,都不是質地優良的材料所造。』說著他指著弓背告訴朕,說:『皇上你看,這些弓的木心都不正,心不正則脈理斜。脈理斜的弓,雖剛勁有力,卻發箭不直,所以不能算是良弓。』朕聞后大開眼界,感受頗深:這麼些年來,朕憑武力來平定四方,所用的弓,多得數也數不清,朕也花了許多時間來研究弓,到頭卻還是不認識弓,得不到木心正、脈理直的弓。現如今,朕登基時間還這麼短,想得到心正理直的意見,肯定還不及於弓。朕對弓的看法都這麼不準確,何況對於治理天下的道理呢?可是,得不到木心正、脈理直的弓,對朕的影響只有這麼大;而得不到心正理直的意見,對朕的影響就比天還大。而今百廢待新,作為天子,朕有許多大事要決策,朕的決策一旦有誤,後果不堪設想。這些天來,朕反覆地思考這個問題,終於想到了一個解決的辦法,今天特別在這裏說給眾愛卿聽聽,看可不可行?」
「快起來,朕沒有責怪你,只是要你講明原因。」
房玄齡自然心領神會,大聲說到:「今日廷議,就止於此,明天繼續廷議,議題是:何以為治。明日悉聽諸位高論。」
「好,這事就依你。朕就立長孫氏為皇后,封承乾為太子,你與韋氏、燕氏、王氏都為夫人,朕還要封你替朕生的兒子李恪為吳王……」
「你不知,為夫現在完成的已不再僅僅是件差事,還是一種使命。為夫少時家貧,幾經碾轉為原太子洗馬,后得其賞識而成為坐上賓客,能常提些建議給他。可是,因那時原太子一直在與當今皇上暗鬥,為夫所提建議,也都是些爾虞我詐的陰謀罷了。」說到這兒,魏徵淡然地一笑,嘆一口氣說:「原太子對我固然也好,可現如今,國家統一,民心思定,皇上又順應民心,還讓臣等為其謀一大治途徑。這樣賢明的君主,多少謀臣,一生一世都難遇到。魏徵有幸遇到了,魏徵不能再顧自己……」說道這裏,魏徵已經是滿臉淚流了。王氏見了,忙伸出手來,替魏徵擦去臉上的淚水,理解地點點頭說:「你忙大事,妾自去照顧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