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部 貞觀之治 第十九章 一統邊疆

第四部 貞觀之治

第十九章 一統邊疆

「臣有言敢問皇上。」魏徵坦然地迎著李世民的目光說:「前王善事,皆力行而不倦,其所任用公輩數人,誠以為賢,然致理比於三、五之代,猶為不逮,何也?」
「稟陛下,這是臣寫的公文,有什麼疵漏,請陛下明示。」
房玄齡領命而去,不一會帶來陸家管家並遞上表章,聲言:以前與鄭家雖有資財往來,卻從無有過訂親之事。
「兵貴神速,機不可失。今兵始集,銑尚未知,若乘水漲之勢,倏忽至城下,所謂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縱彼知我,倉卒徵兵,無以應敵,此必成擒也。」
李世民又一驚,回過神來看到長孫皇后溫和的目光,有些尷尬地點點頭。這種事情,由長孫皇後來替他處理,也不是頭一回。愛情是人才有的感情,從來都只是屬於兩個人的,世上沒有一個男人能與多個女人發生愛情。無論是皇帝還是有錢人的一夫多妻,都不過是一種愛好和生理髮泄的需要,這才與多個女人發|生|關|系。作為皇帝,除去極少數能堅持人性的,大多數都無愛情可言。所幸的是:李世民屬於極少數能堅持人性的人,只是他的愛情,也不例外,一直都只是在與長孫皇后之間。因為皇權荒唐的特許,作為皇帝的李世民,可以肆無忌憚地同時擁有多個女人,滿足他對女人各方面的愛好、研究、嘗試和盡情發泄,這使得他愛情的另一半——長孫皇后——只能屈從。
還有一次,李世民得到一隻非常勇猛的鷂鷹,很是得意,把它放在肩膀上取樂,遠遠地看見魏徵向他走來,趕緊把鳥藏在懷中。由於這次魏徵故意奏事很久,竟然致使鷂子悶死懷中。
李世民此時決定的科考,分兩種:一是常舉,定期舉行;一是制舉,由皇帝決定臨時舉行。凡是考中的人,原來有官職的還要陞官,原來沒有官職的由吏部考核之後再授予官職。
就在李世民前往宰相府探望杜如晦的病時,李靖與侯君集等,兵分四路,迎著凜冽的朔風,冒著嚴寒,悄悄地向突厥撲去。
「大唐盛哉!大唐盛哉!大唐……」第三句不及說完,轟然倒下,安祥地閉上雙眼。
「長樂!」
長孫皇后聽了,不由一驚,抬頭去看皇上。李世民聽了,心裏也頗為惱火,威嚴的目光,將魏徵罩住,冷冷地問道:「魏侍中,這種事……」
言畢,李世民令人告訴李淵,今晚要設宴慶祝滅匈奴之捷,請他也一定參加。
「非也。」魏徵回答說:「以上六德,陛下已有。只是,自從隋末天下大亂直到現在,國中戶口,並未恢復,倉庫雖有餘糧,但還不是非常豐盈。此時車駕東巡,千騎萬乘,耗費巨大,沿途百姓,恐難承受。更何況,陛下封禪,萬國必然咸集,遠夷君長,也要扈從。而今中原一帶,人煙稀少,灌木叢生,萬國使者和遠夷君長一路而來,看到這些,必定認為中國虛弱,產生輕視之心?如果賞賜不周,就不會滿足這些遠人的慾望;免除賦役,也遠遠不能報償百姓的破費。如此僅圖虛名而受實害的事,臣以為陛下還是不做為好?」
「末將也是這麼看的。」薛萬徹微笑著說。李世民知他少言個性,對他一笑,將目光轉向李靖。
「皇后,你為何要這樣?」李世民吃驚地問。
伏允可汗在兩路大軍的勇猛追擊下,一路北逃,最後逃到磧中時,僅有一千多騎兵,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不久為部下所殺。其長子大寧王慕容順殺死天柱王,率眾降唐。
長孫皇后見父女倆動了真情,一時感動,竟然眼圈都紅了。輕輕地唉著:
魏徵並不立即開口,只把目光投向房玄齡。
杜如晦聽了,已再也說不出話來,眼角湧出一串淚水。李世民儘管親自為杜如晦挑選了宮中最好的御醫治病,杜如晦終抗不過疾病的折磨,三天之後,與世長辭,年僅四十六歲。
李世民聽罷兩種意見,心裏都不以為然,以目去視房玄齡,卻見他表情木然,再去看魏徵,見他搖搖頭表示再無什麼更好的意見。心中由不得十分失落,低頭有好些時候,不出一言。
公主有:襄城、汝南、南平、遂安、長樂、豫章、比景、普安、東陽、臨川、清河、蘭陵、晉安、安康、新興、城陽、高陽、合浦、金山、晉陽、常山、新城等二十二位。
眾將依從其言,遂攻蕭銑。結果將蕭銑打得落花流水,殺死、溺水而亡近萬,一戰攻下夷陵。李靖馬不停蹄,親率鐵騎五千,攻克江陵外城,又佔領水城,繳獲大批舟艦,卻讓孝恭全部散棄江中,順流漂下。諸將對此做法都困惑不解。李靖告之:
李靖領旨謝恩。
「臣有事欲稟皇上,亦欲稟皇后,不知能否?」
「皇上以為,長樂的嫁妝?」長孫皇后微笑地問李世民。
「侍中有話,儘管說就是。」長孫皇后說。
「你說呢?」
「臣以為,今四夷賓服,天下無事,誠曠古所未有。然自古帝王初即位者,皆欲勵精為政,比跡于堯、舜;及其安樂也,則驕奢放逸,莫能終其善。」
李世民聽了,這才滿意地點點頭,準備離去。正在這時候,只見魏徵風急火燎地進來,見了皇上,倒頭便拜。
「臣只希望你一定要將大唐,建成天下最強盛的帝國。」
李世民聽了,雖然怒火衝天,卻又不便發作,一甩衣袖,回到內宮。見了長孫皇后,狠狠地說:「總有一天,朕要殺死這個王八蛋!」??在與長孫皇后一起時,李世民很少發這麼大的火,長孫皇后不由擔心地問道:「陛下要殺死誰?」??「除了那個犟騾一樣的魏徵,還能有誰?他竟然大胆去調查,說那個女子……已經許配給陸家,說朕不能再納為嬪妃。朕,實在是忍受不了他了!」??長孫皇后聽后,看了看李世民,一聲不吭地回到自己的內室,換了一套高雅的朝見禮服,出來莊嚴地跪在李世民面前。
「突厥本是個鬆散的軍事聯合國家,其中被征服了薛延陀、回紇、契丹、吐谷渾、高昌等國,只是倔從於頡利的武力威脅,心裏並不服氣,且多怨怒。如今內部生隙,更如一盤散沙,正是消滅他的大好時機。」李績首先開口說。
「中書、門下,機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實重,詔敕如有不穩便,皆須執論。比來惟覺阿旨順情,唯唯苟過,遂無一人諫諍者,豈是道理?若惟署詔敕、行文書而已,人誰不堪?何須簡擇,以相委付?自今詔敕疑有不穩便,必須執言,無得妄有畏懼,知而寢默。」
古老的歌聲,喚起了人們對往昔的追念,使眾人都沉醉其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去,心裏忘不了過去最使自己留戀的擁有與快樂。人心激動起來,人們的身子也跟著動起來。情動于中而引出了行,就連長孫皇后,也情不自禁地舞在李世民的身邊。整個宴會,沸騰起來。李淵在張、尹二妃的摻扶下站起,感慨地說:
李淵對李世民的殺兄弒弟似乎不願去原諒,玄武門血案之後,他雖然一直默默地順著兒子的意願生活,從沒有說過半句對兒子不利的話,但是他再沒有主動去見李世民。炎熱的夏日,當李世民激他一起去避暑時,他挽言地拒絕了。他再無心出去尋歡作樂,只靜靜地生活在早已非常熟悉的幾個女人之間,輪番地伏在她們年輕而豐|滿的乳|溝中,安享自己的晚年。
按當時的官制,中書、門下、尚書,合稱為三省。其職責分別為:發令、審查、執行。具體職責:中書省是朝廷發布敕旨冊制的機構,有「佐天子執大政而總判省事」的決策權;門下省則負責對中書省發下的文件政策進行複核審議,沒有問題便簽署放行,如覺不妥,可將原件批註送還,也叫「封駁」「封還」;「掌典領百官」的尚書省就是實際執行者。此三省既互有制約,又各有實權,九*九*藏*書所以三省長官都是宰相。
李世民一看長孫皇后紅了眼圈,不由心中一動,大聲說:「遇上好事,你們母女……哈哈!」笑過之後,他對長樂公主說:「你去吧,朕有大事要與你母后商議。」
李世民即位后,升杜如晦為兵部尚書,封蔡國公。第二年,使他以本官檢校侍中,攝吏部尚書,仍總監東宮兵馬事。不久又升他為尚書右僕射,總監國中兵馬事。在他與房玄齡共掌朝政的這幾年中,無論是制定典章,品選官吏,還是對外用兵,都好評如潮。對於成功離間突厥頡利、突利叔侄,杜如晦也出了不少良策。如今眼看大功就要告成,他卻一病不起。
正是嚴冬時節,花甲已過的李靖,領了八萬鐵騎,奔赴滿眼黃沙漠漠的北國寒天。霜鞭、雪拳還有風劍,無情地掃蕩著這隻部隊。他們在老宰相的親自率領下,還是義無反顧地一直勇往直前。走過了嚴寒的冬,擊沒了霜鞭、擊粹了雪拳,擊退了風劍。一路踏霜破血,風餐露宿地,在翌年閏四月,到達了庫山。李靖令李道宗首先開戰。李道宗首戰告捷,大敗吐谷渾可汗伏允于庫山。
從太極殿回到後宮,李世民特別的高興,因為他剛剛第一次使用了「天可汗」的玉璽。長孫皇后第一次誤解了皇上,還當他是因為嫁女。
「朕意則不然,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畫,於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且日斷十事,五條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繼月,乃至累年,乖謬既多,不亡何待?豈如廣任賢良,高居深視,法令嚴肅,誰敢為非?宰相如是,皇上更加。」
結果,李世民仿效光武帝劉秀的原陵,造六丈高,名為獻陵,安葬了李淵,此為後話。
這次宴會,除了李淵,唯一沒有起舞的人,便是秦叔寶。此時,曾以勇猛彪悍著稱的秦叔寶,已被疾病折磨的淹淹一息,只因這讓他心儀已久的宴會,這才掙扎著來參加。聽太上皇的感慨之言,興奮之極,站起來大聲高喊:
滿面春風的李世民,在眾臣地簇擁下,從城上緩緩下來。突然,他停止了腳步,驚訝的目光,緊緊地追蹤著,城牆腳下、柳樹旁邊的一位二八女子。他身旁的長孫皇后見了,微微一笑,順了李世民的目光望去,心裏不由得也是一驚。皇后她自己天生麗質,這麼些年來主持後宮,更是見了不少絕色佳麗,可還從來沒見到這麼漂亮的女子。正驚訝時,她聽到了李世民急驟的呼吸。跟他這麼多年了,只見他為國事緊張,卻還從來沒有見到他為了一個女人,竟然會緊張成這個樣子!長孫皇后心裏雖然醋醋的,有些不舒服,卻還是輕拍李世民的肩膀,說:
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親哥哥,從小跟李世民一道玩耍,倆人一直非常投緣。李世民初登大寶,就曾任無忌為宰相,執掌朝政。長孫皇後知道后,對李世民說:
魏徵告辭出去,長孫氏走到李世民面前,深有感觸地說:「臣妾從來只聞魏徵敢於直諫,今日幸得親耳所聞,真為皇上高興萬分,能有如此正直的忠諫之臣,實在是陛下的最大幸運,天下的最大幸運了!」
那種男人渴望女人的熱血在他身上翻滾,攪得頗有定力的皇上也坐卧不安。這是一種讓人奇怪,又頻頻發生的事情。一個男人在他的生活中,總是能夠不斷地發現一個比他從前所有交往的女人都更好的一個女人。然而,結果似乎並不是這樣。這新發現的,在得到之後,立刻感覺其實很是一般,並不比從前的強。但在當時,卻又是這樣認為,新發現絕對超過以前的所有,這完全是人的那種對新的渴望的本能所誤導。
「你親自寫這樣的公文?」
三年了,剛好三年!你這個頡利,終於親叛眾離。而朕治理的大唐王朝,卻已是空前團結、兵強馬壯、糧倉豐盈。李世民心裏這麼想著,不由脫口而出:
「來,到朕的身邊來,讓朕好好地看看你。」長樂依著在她父皇的肩上,目光里充滿幸福。李世民輕撫女兒嬌美鮮嫩的臉蛋,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長樂如果不嫁,該多好啊!」
「臣以為,如今突厥,上層分裂,下層反抗,內有心腹之患,外有腹背之敵,實力大打折扣,正是消滅他的最好時機。」李靖說完,倒身便拜,說:「臣請領兵,消滅突厥,以血長年侵掠之恥。」
「就這麼辦吧!」李世民說。
「長樂,讓長樂來見朕!」好事多多,李世民心裏高興,想見見自己的女兒。不一會,長樂公主輕盈地象只蝴蝶,飄然而到李世民跟前。
「好漢舉斧一劈,嚇跑了烏雲,將日月星辰都安排好,只留下一個太陽和月亮,好讓他們輪班溫暖著人間……」
「可他已因足疾在家,讓侯君集去罷?雖說忠勇可佳,只是在大的戰略上,尚有不足。這當如何是好?」李世民正在心中嘀咕,房玄齡與李靖一起來了。
「其實,做宰相的,就應該忙。」李淵看一眼李世民,緩緩地說:「別說做宰相的,就是皇帝本人,也是忙忙碌碌的。我就是這麼忙了八年,曾記得,當年的隋高祖文帝楊堅,在做了皇帝之後,好象從來就沒有閑過。」
「好!侯君集,爾諳熟突厥情況,就先說說,如今出擊突厥,有那些有利戰機。」
房玄齡聞后,連連點頭,說:「皇上所言,意義深遠,臣當在以後的工作中,努力實踐。」
李世民聽了,深以其言為是,於是毅然地取消封禪之行。
「司空所言,正合朕意。自古以來,都是貴漢人而賤少數民族,只要朕能象愛漢人一樣愛他們,他們定會象漢人一樣視朕為父母。中華大地,各族相親,定會空前繁榮!」
「恕罪?其實爾還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罪。」
倆人商議妥當,各領部隊趁夜出發。到了頡利牙帳七里處,才被發覺。頡利可汗如驚弓之鳥,又騎馬北逃,突軍四散逃命。李靖與侯君集大軍,如砍瓜切菜一般,殺敵萬余,俘虜幾萬,繳獲牛羊甚多。頡利可汗逃到大同道,被大同道行軍總管任城王李道宗擒獲,送到京師。
「大丈夫不能戰死沙場,凱歌中含笑而死,幸事也!」言畢,令人將秦叔寶遺體送回其府,擇日安葬。
在這廣袤空前的神州大地上,李世民作為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國家皇帝,還不到四十歲。
「唐軍傾國而來,突厥危矣!」
可惜李靖剛休息了不到兩個月,還沒來得及到中書、門下、平章去看一看,就發生了吐谷渾進犯涼州的事件。年逾花甲的老將軍李靖,聽到又有吐谷渾來犯,頓時心中氣憤,不顧足疾的不便,也不管年事已高,去見了宰相房玄齡,請求挂帥,遠征吐谷渾。
「朕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往來國家草創,突厥強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稱臣于頡利,朕未嘗不痛心疾首,志滅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暫動偏師,無往不捷,單于稽顙,恥其雪乎!」
「幸運歸幸運,只是長樂的嫁妝,不得已又要減半了。」李世民苦笑著搖搖頭。正在這時候,中書侍郎岑文本,送來宰相的辭職書。李世民展卷一看,原來是李靖以足疾為由,請求辭去宰相一職,其言詞懇切,令人感動。李世民何等精明,一看便知其心意,對岑文本說:
太上皇李淵自遜位以後,很少參加李世民的活動,炎熱的夏季時,李世民請他一道去避暑,也拘詞謝絕。只是這一次,聞知兒子滅了突厥,還生擒了頡利可汗,一時欣喜萬分,帶了尹、張兩貴妃,欣然前往。這一回,李世民不僅請來了太上皇,還令朝中重臣、勛臣,所封諸王、王妃、公主等,統統參加。其重臣、勛臣,大都在開國二十四功臣中,read•99csw.com有: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禹、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秦叔寶。
吐谷渾也是中國境內一個很有些歷史少數民族。唐初建時,曾派李安遠「使于吐谷渾,與敦和好,與內中互市。」經這麼些年來的發展,吐谷渾漸趨強大,今見突厥已亡,沒了后頓之優,不免頭腦發熱,進犯涼州,拘留了唐朝鴻臚丞趙德楷。在決心滅了吐谷渾時,李世民又想到了曾建奇功的李靖。
李世民聽了,一下子抬起頭來,滿懷希望地盯著無忌,催促說:「請司空明言。」
「左武衛大將軍戎馬一身,所經二百余陣,從來衝鋒在前,屢中重瘡。其疾如是,皆為唐而至於此,朕只望其康復爾。」如今李世民見秦叔寶已然逝去,走到他身旁,靜望了一會,說:
「胡越一家,自古未有,大唐盛哉!」
妻妾主要有:長孫皇后、韋貴妃、徐賢妃、楊妃(煬帝女)、陰妃、燕妃、楊妃、王氏、楊氏(李元吉之妻)、武才人等十人。
就在李世民安置了突厥降眾不久,周邊很多民族紛紛爭相傳頌李世民對少數民族的恩德,西北各族領袖紛紛歸附。為表他們對李世民的愛戴和擁護,到年底,大家共同上書,請求為李世民上尊號「天可汗」(意為「像天一樣偉大的領袖」)。從此以後,西北各族對於大唐所下詔書,皆認「天可汗」的印璽。這也是后話。
「說!」
李世民聽了這熟悉的曲子,不由感慨萬端,心被浸潤,想起兒時偶爾聽父撫琴的快樂。他看著痴迷其中的父親,站了起來,也不與長孫皇后招呼,經自來到當庭,隨著曲子的節湊,翩翩跳起舞來。一時滿座皆驚,就連舞技高超的長孫皇后,也為此驚訝不已。她同李世民已經生活了二十多年,卻還從未知道自己的丈夫,竟有這般神奇高妙的舞技。
昔日物以稀為貴,斗米匹絹,國庫已空的現象,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大唐帝國,國內呈現的是商旅行人,無論所到何處,都有熱湯熱飯招待,整個社會,安定富庶,國家的糧倉中,也堆滿了存糧。李世民並不就此罷休,他要將他的大唐帝國建設的更加富強。為招攬更多的人才,李世民精心安排了從隋初以來的科舉考試。他站在高高的城樓上,看著從全國各地趕來的考生,高興地說:
除了科考,李世民還下令精簡了機構。早在隋朝的時候,中央的官員高達二千五百八十人,李淵建唐以後,基本照舊。李世民登基后感到中央官員太多,令房玄齡負責,調整精簡機構,最後確定中央的官員的編製只有六百四十人,整整減去了原來的四之三多,大大地節儉了中央政府的開支。
經此事之後,李靖稱足疾在家,乃闔門自守,杜絕賓客,雖親戚不得妄進。不久,李靖以功進封衛國公。貞觀十七年,又與長孫無忌等二十四人圖像于凌煙閣,尊奉為功臣,並進位開府儀同三司。貞觀十八年,李世民親自征伐高麗,把李靖召入閣內,對他說:「公南平吳,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渾,唯高麗未服,亦有意乎?」李靖此時已逾七旬,還染病在身,聞說要征高麗,便說:「往憑天威,得效尺寸功。今疾雖衰,陛下誠不棄,病且瘳矣。」李世民聽后,感動不已,念及李靖年歲確實已老,終是沒讓他出征高麗。沒了吐谷渾伏允可汗之後,李靖雖不再領兵出征,卻在家裡撰寫他的軍事著作,歷經十余年,寫出了《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可惜大都失傳,後人編輯了《唐李世民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這是后話。
為嚴肅地方吏治,李世民還依照地理形勢將全國分為十道,即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然後從京城的高官中選任觀風俗使,巡行四方,考核地方官,以定獎懲。
「病啦?」李世民關心地問。
「我會的。」李淵說著一擺手,讓愛妃替兒子上茶。
「父皇!」
「臣以為:頡利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外用兵,對內荷政,濫用重刑,使其牧民不堪其虐。加之近幾年大雪頻頻,六畜凍死甚多,牧民生計艱難。頡利非但不加存恤,反重斂諸部,以至下不堪命,內外多叛離。」柴紹說。
李世民聽了,心裏有些不服氣,並不是因為自己盡了全力父親沒看到,而且他有另外的看法,於是說道:
在治理國家的問題上,騎著戰馬一路打過來的李世民,由於他的那份高貴的謙虛和因為有些欠疚而引出來的格外豁達與善良,使得他能放棄差不多所有帝王都擁有的高傲、自負與自私,最大限度地吸納圍繞在自己身邊精英團體的智慧與經驗,他終於做得非常出色,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李世民端起茶來,見父親臉色紅潤,精神還不錯,便開口給父親講房玄齡寫公文的事,最後說:
李淵給兒子讓出皇位以後,除了偶爾出席一些宮廷必須他出面的禮儀,再不過問朝政,成了一位名符其實的退隱皇帝。李世民稱李淵為太上皇,源於秦始皇做了皇帝后對他父親庄襄王的稱謂。李世民原本也曾對父皇一直沒立自己為太子而耿耿於懷,如今事過境遷,當他突然發現自己也是立長子承乾為太子,而父親又被他遷往皇宮西邊較窄的大安宮后,在他的心裏,有時也會產生對父皇的挂念之情,常常在他當朝義正言辭地批評一通父親原封親戚王位太多之後,心裏又有些想念自己的父親。
李世民聞言,由驚而怒,目光直逼魏徵。
李世民傷心地大哭,贈杜如晦司空,徒封萊國公,謚曰成,還親手為其書寫碑文。後來李世民每每念起杜如晦,都會愴然淚下。一次吃香瓜時,忽然想起杜如晦,立刻派人將他剛挑到的一個最好的香瓜送到杜如晦的靈牌前,以示祭奠。在杜如晦每年的忌日,李世民都要派人到他家裡去慰問他的夫人和兒子,並一直保持他的公府官吏僚佐職位,對杜如晦「終始恩遇,未之有焉。」這是后話。
昔日總是面帶微笑,精神旺盛的杜如晦,此時卻面色臘黃,憔悴枯瘦。他儘力地睜開疲憊已極的雙眼,望著他的皇上:
「是時候了!滅了你這個一直讓朕『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的頡利!就在今日!可是,派誰去呢?右僕射李靖、兵部尚書侯君集、并州都督李績、華州刺史柴紹,靈州大都督薛萬徹……」李世民在心中,一一點著他的這些將軍的名字。
李靖之計果然奏效,蕭銑援兵見江中到處都是遺棄散落的舟艦,以為江陵已破,都疑懼不前。李靖將江陵圍得水泄不通,走投無路的蕭銑只好開門投降。此役大捷,李淵親自接見李靖,誇李靖「左之名將韓、白、衛、霍,豈能及也!」李靖可是個善於捕捉戰機,出奇制勝的軍事天才……想到這裏,李世民回頭吩咐道:
「皇上,臣調查的清清楚楚,鄭女許給陸家一事,千真萬確。如今陸家之所以否認此事,一定是害怕陛下,以後可能於他不利。這其中的緣故,以陛下的智慧,應該是十分清楚的,不足為怪。」
「父皇!」她動情地呼喚著,因為已經知道自己就要出嫁,聲音里充滿了依依不捨之情。
長安的冬日,是寒冷的。巴掌大的雪花,紛紛揚揚地下著。山川河流,白茫茫的一片。信步來到御花園的李世民,此時卻滿面紅光的興奮,心裏熱呼呼地眺望著園中冰枝上喳喳叫著的喜鵲。只見他如山中的猛虎,大踏步地在雪地里走來走去。
「什麼大事?」長樂公主依依不捨地走後,長孫皇后問。
「既然如九_九_藏_書此,皇后說給那女子聽時,她為何不言,此事定是子虛烏有。臣請親自前去查明。」房玄齡說。
李淵見李世民與自己的看法相左,不原與他爭下去,轉言他事。李世民坐了一會,告辭回宮。
「皇上,臣妾給你去看看。」
魏徵向來以消息靈通著稱,這回也不另外。與皇后談妥女兒嫁妝的事,李世民來到書房,一頁書還沒讀完,就有魏徵求見。行過君臣之禮后,魏徵正要說話,長孫皇后又來,見魏徵似有事要稟,稍待即欲避之,魏徵見了,拜于長孫皇後面前說:
房玄齡正在草擬一份關於處理一個官員受賄的公文,見皇上駕到,忙起身相迎。君臣大禮后,李世民向他擺擺手:「起來吧!」說完徑直走到案前,順手拿起公文,認真看過幾行,冷冷地問道:
言罷,也不待房玄齡回話,李世民匆匆地走出中書。來到千迴廊,來回走了幾步,他想起父親李淵,移步往西而去。
「這……」李世民說完這個字,急切地望著他的皇后。
「公反對朕封禪,定是認為朕的功勞不高、德行不尊、國內未安、四夷末服、年穀未豐、祥瑞末至,是嗎?」
一曲終結,李世民渾身是汗的來到太上皇李淵面前,父子倆四目相對,視之良久,這才依依不捨地分開。李世民見李淵已很疲倦,便從他手中接過琴來,回到長孫皇后的身邊,彈起一首胡曲,大聲命令頡利可汗說:
「鄭氏許配陸家之說,你可調查清楚?一定是子虛烏有之事。」
「老臣請命將往。」李靖開門見山。
「替皇上辦差,臣從來是非常嚴謹,不敢有半點馬虎,何況是這等大事。」魏徵說:「臣已是調查的清清楚楚了。」
「可汗是否心已臣服?」
生擒了頡利可汗,晉封了李靖等人,李世民長長地舒了口氣。望著遠遠跪伏在地上的頡利可汗,想到自己與父親都曾對他有過的懼怕和屈辱,李世民感慨萬千地說:
「父皇一定要注意身體。」
針對這多數人的這種看法,少數人針鋒相對地提出:北方游牧民族,弱則請服,強則生亂,自古而然,本性如是。若將他們遷往內地,遲早必生動亂。為防患於未然,應趁此將他們遠遠地驅趕到莽莽荒原,遠離內地,以絕後患。
「是這樣的,臣聞皇上要納一妃,女子是京城裡鄭大夫的女兒,名子叫鄭麗……」魏徵說到這兒停了下來,詢問地望著他的皇上。
從這以後,李世民對魏徵的犯顏直諫,雖然有時還是非常氣惱,但有時也會產生一些敬畏之心。有一次,李世民想要去秦嶺山中打獵取樂,行裝都已準備妥當,但卻遲遲未能成行。魏徵知道后問及此事,李世民笑著回答:「之所以如此,是擔心你又當著諸位大臣的面,要直言進諫,朕只好打消了打獵取樂的念頭。」
「長樂的嫁妝。」李世民說:「朕看,就比長公主多一倍吧!」
在中書門前,李世民又想到早些時對房玄齡的訓斥。一時意猶未盡,再走進去,也不待房玄齡開口,就說:
李世民到來時,李淵正在咳嗽,尹妃在前面替他揉胸,張妃在身後為他輕輕捶背。皇上駕到,兩位愛妃都停止了自己的動作,李淵抬起頭來,竟然也不再咳嗽。
象往常一樣,大凡心裏有事要議,李世民總是準時地來到大殿。因為昨日已下了通知,他的大臣們,許多都早早地在大殿外候著。李世民當庭宣布議題后,大臣們立即爭相發言,多數人認為:北方游牧民族,從來就是中原隱患,他們不事稼農,只知掠殺,而今既降,就該將其遷至黃河以南,分散雜居到各個州縣。這樣,一可亂其原部落組織和結構,二可引導他們耕種紡織。時過境遷,就可以將這些桀驁不馴的游牧民族,改變成易於制服的內地居民。
「蕭銑之地,南出嶺表,東距洞庭,吾懸軍深入,若攻城未拔,援軍四集,吾表裡受敵,進退不獲,雖有舟楫,將安用之?今棄舟艦,使塞江下,援兵見之,必謂江陵已破,未敢輕進,往來覘伺,動淹旬月,吾取之必矣。」
李世民征服吐谷渾后,確保了河西走廊的安全,為統一西域打好了基礎;緊接著,令侯君集等領兵平定了高昌、焉耆、龜茲,暢通了西域交通「絲綢之路」。到貞觀十二年,唐王朝以是疆域空前遼闊的國家,其版圖:「東極于海,西至焉耆,南盡林邑,北抵大漠,皆為州縣,凡東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萬九百一十八里。」
李世民聽了,哈哈一笑,扭過頭來,冷冷地望著魏徵。那目光分明是在問:你還有何話可說!
「天下的良才,都來為朕服務,大唐帝國,一定會空前興旺發達!」言語之間,豪氣衝天。
「這,怎麼能行,朕想念女兒,更希望女兒幸福啊?」
第二天早朝,李世民特頒詔書,對李靖加授特進,賜物千段,尚乘馬兩匹,特賜李靖一條靈壽杖,以幫助他療養足疾。還當朝宣布:李靖足疾稍好時,每二三日,可到中書、門下、平章,參与政事。
「皇上息怒,臣……請皇上恕罪。」房玄齡跪倒在李世民面前,抬頭不解地望著他。
「朕已將國中大小事務交給宰相處理,公有何言,可當面說來,不用迴避。」
李世民跨進中書時,房玄齡就看出他臉上掛著焦慮,知道他心裏一定有不愉快的事情,因此在心裏提醒自己要特別小心,這時聽李世民問起,便滿臉堆笑地回答:
長孫皇后很快回到李世民身邊,輕輕地說:「皇上真有眼力,越近她越漂亮,身上還有一股淡淡的馨香之味。臣妾敢說,她是京城之內,絕對第一的美人!」
「好,朕就告訴爾:爾不是一般的抄寫、收發的秘書,而是當朝很少的幾個宰相之一。抄寫、收發的事,只要是個秀才就能幹,如果你整天只知道幹這種事情,朕用得著百里、千里、萬里挑一地來提拔你做宰相?」
「好、好!愛卿都請起,朕就依了爾等,各領兵三萬,分道出擊,消滅突厥,血恥!」
李世民聽了,雖然一肚子的怒氣,卻無法發作。因為魏徵所言,句句在理。房玄齡在一旁見了,突然心生一計,對魏徵說:
長公主是李世民的親妹妹,按禮,其嫁妝應該比長樂公主多出一倍才是,正因為如此,長孫皇后聽了,問詢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李世民的臉上,分明是在說:「這是不是太多了。」
頡利聞言,眼睛一亮,隨著曲子,高興地跳起舞來。他原來的屬下要臣,十多人都跟在他身後,瘋狂起舞,南蠻首領馮智戴,情之所至,禁不住高聲吟唱,唱起創世的古歌來:
「真辛苦老宰相了,朕就令你為大元帥,令兵部尚書侯君集、刑部尚書李道宗、涼州都督李大亮、右衛將軍李道彥、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五人,為各道行軍總管,統一由宰相指揮,前往反擊吐谷渾。」
「臣真不想去。」杜如晦掙扎著說:「臣想繼續追隨皇上,將我大唐建設成天下最強盛的帝國。可惜……」
李世民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在與頡利渭水之盟后,按照清靜無為的繼定國策,苦苦地經營著自己的帝國。當尋常百姓能托皇帝之福享受和平與較大的自由以後,迸發出巨大的創造力。正是這創造力,在短短的幾年中,將一個「茫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的國家,發展成為一個富足的帝國。到貞觀三年時,大唐帝國已經是:「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常空,馬牛布野,外戶不閉。又頻致豐稔,米斗三四錢,行旅自京師至於嶺表(今兩廣之地),自山東至於滄海(東海),皆不齎糧,取給於路。入山東村路,行客經過者,必厚加供待,或發時有贈遺。此皆古昔未有也。」
「臣服,已經臣服。」
李淵走進李世民身旁,輕聲說道:「秦將軍年紀輕read•99csw•com輕,就這麼走了,老父恐怕也不會呆得太久。」李世民聽了,心中大動,回宮途中,想起前不久魏徵說過的話,不該讓太上皇住得太窄。立即喚來工部侍郎,吩咐他在皇宮的東北面為李淵建造一座大明宮,使他能更快樂地安度晚年。
李世民生擒了草原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頡利,正高興時,竟傳來吐谷渾可汗伏允侵犯涼州的消息。他心中大怒,決定予以迎頭痛擊,一舉滅了吐谷渾。
「傳李靖、侯君集、李績、柴紹、薛萬徹來見朕!」
「哈哈哈……」從遜位以後,李淵第一次這麼開心地笑,直笑得淚流滿面。然後吩咐拿來琵琶,輕輕地拔弄一下琴弦,熟練地彈起了一曲古老的「蒼龍吟」。琴聲如遙遠之夢,依稀哀婉,卻內藏雄建,悠悠漫漫的聲音,在大殿里蔓延迴旋,溫情而倔犟地,朝著更遠的地方滲去。
「不冷。」五人齊聲回答。
就在李靖拿下定襄時,侯君集也從雲中到達白道,在此等待敗退的頡利可汗。頡利可汗早已喪失鬥志,敗逃中遇上如此深入的唐軍,幾乎不敢交戰,便潰不成軍。侯君集指揮部隊乘勝掩殺,頡利可汗死傷大半,退守鐵山,十余萬人馬轉眼只剩幾萬。李績、柴紹、薛萬徹的大軍,還在不斷開來。山窮水盡的頡利,知道如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條。於是請求內附,並表示願意入朝。
突厥頡利可汗滅亡,唐朝的版圖擴大到貝加爾湖以北,原屬突厥部落的薛延陀人,除少部分奔往西域,大部降了唐朝。對這十多萬突厥人如何安置,李世民想了一夜還沒作出最後決定。李世民母系這一邊,幾代人都是少數民族的血統,其祖母獨孤氏為正宗的鮮卑人,愛妻長孫氏的祖先是北魏拓拔氏。因為這一緣故,加上他豁達的心胸,在李世民的心裏,根本沒有對少數民族的歧視。他雖然恨了突厥多年,但俘獲了頡利之後,卻也不忍心殺之,對頡利原來的臣民安置問題,他決定召集朝臣商議商議。
「私事?公難道忘了,皇家無私事。」
「臣妾愧不敢當。」
不一會,五人都到齊。在御花園的觀景亭里,一排兒站在李世民面前。「都坐下!」李世民一擺手、笑容可掬地同他們打過招呼,又溫和地問道:「不冷吧?」
希望是一件美麗的東西,等待才是一種難堪的苦痛。這種對於一般熱戀中渴望見到心上人的普通百姓的感受,皇上今日也體會到了。李世民從聽了長孫皇后的話以後,就一直在難堪的苦痛中等待著。他已經品嘗過太多的美人,但這並不妨礙他對一個新發現女人的強烈渴望。
李世民聽了,昂起頭來,憤憤地瞪著魏徵。
「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也已經儘力了,朕不會忘記你。」李世民握住他的手,問道:「你有什麼要求,告訴朕。」
伏允初敗,往西而北,心中不甘,惡狠狠地下令:「燒光野草,絕唐軍草料,困死他們。」
李世民聽了,擊掌而起,大聲說:
只要能逃過此劫,待到來年,草青馬肥時,本可汗一定捲土重來。頡利暗自里做著自己的春秋大夢,李靖卻早將他的這點心事看得清清楚楚,率兵抵達白道后,對侯君集說:
李世民聽著他那凄楚的聲音,心裏不覺一動,伸手抓住他如柴的手,深情地說:「你好好養息,朕讓最好的太醫來,一定要治愈你的病。」
「皇上!女兒!」
李世民心思著那位一見鍾情的佳麗,閉了眼似乎就能看到她那光鮮滋潤的肉體,甚至似乎已聞到了那肉體的酥香。這使他坐卧不安,信步來到中書房。
「乞請皇上明示。」
「皇上,您也是為人父母的人,平時又深愛百姓。既然如此,就當憂其所憂,樂其所樂。居住在宮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著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無饑寒之患;嬪妃滿院,要想到百姓有家室之歡。現在鄭民之女,早已許配陸家,陛下未加詳細查問,便將她納入宮中,如果傳揚出去,難道是為民父母的道理嗎?」
「臣聞言長樂公主將嫁,特此恭賀。」魏徵說:「只是同時也認為,長樂公主的嫁妝,不宜超出長公主半分。」
李世民大喜,進封李靖為代國公,賜物六百段及名馬、寶器等。唐朝西北邊境的禍患,從此解除;以往向突厥屈尊的恥辱,也得到徹底洗刷。
面對廣袤的焦原,諸多將帥深感不安。乾草已被燒光,春草尚未萌生,戰馬無食自弱,何以長途追擊?侯君集聞之,淡然一笑說:「吐谷渾已鼠逃鳥散,斥候亦絕,君臣攜離,父子相失,取之易如拾芥,此而不乘,后必悔之」。
「臣妾已被立為皇后,長孫家族,尊貴已極。而今兄長又為當朝宰相,執掌朝政。臣妾擔心,如此以往,朝中賢德之臣,很難一展個人所長。前漢朝的呂后、霍光之家,可為前車之鑒。因此,臣妾請皇上收回成命,不要讓妾的親哥哥當宰相。這樣,朝中賢臣,可展個人所長;妾的親哥哥,還是國家的棟樑,無論有何事情,他都會全力以赴。」李世民聽了長孫皇后的話,覺得有理,又去徵求了長孫無忌的意見,便免了長孫無忌的宰相之職,封他為司空。司空雖是一品,地位高於宰相,卻是一個沒有實權的虛職,正因為如此,每每廷議,長孫無忌總是最後一個發言。聽了李世民的催問,長孫無忌緩緩地開口說:
送罷李靖、侯君集等,李世民想起了杜如晦。離開御花園,乘了龍輿往宰相府去。
「朕會的,你放心,朕會的!」李世民站起來,自言自語,彷彿是在向杜如晦保證,又彷彿是在對天發誓。他看著跪在杜如晦床腳的杜構,突然腑下身子對杜如晦說:「朕升杜構為尚舍奉御,使他能繼續為大唐出力。」
李靖不負李淵的重望,統轄十二總管,分四路大軍齊頭並進,殺向江陵。時逢秋雨綿綿,江水暴漲,咆哮狂奔,路險難行。蕭銑滿以為洶湧的江水,可阻唐軍東下,遂不加防備,安心養兵。李靖身邊大將也都生畏,提出水退進兵。李靖卻說:
「對、對、對!那……臣就說了?」
屬下聽了,兵將相顧,個個大驚失色,有大胆者問其緣故。頡利說:「唐軍若不傾國而來,李靖安敢一支深入?他可是唐朝用兵的宰相。」
「只是,這是皇上的私事。」
「爾去轉告李靖,朕以為他這是識大體之舉,朕觀自古已來,身居富貴,能知止足者甚少。不問賢智,莫相自知,才雖不堪,強欲居職,縱有疾病,猶自勉強。朕對其此舉,深足可嘉,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為一代楷模。」
雖說杜如晦的府前掛了「宰相府」三個大字的招牌,但這院子並不比京城裡一般商家的院子大,更不及商家的豪華。李世民曾到過不少自己的重臣、勛臣家裡,似乎都很簡樸,這使他心裏有些難受,但更多的是高興與自豪。走進那簡易的大門,出迎的是杜如晦的兒子杜構和他的妻子劉氏。看來杜如晦是病得太重了!李世民這麼想著,說完了「平身」兩個,就匆匆走進杜如晦的卧房。
「舞!」
秦叔寶原是隋將來護兒的部將,后降李密,深得重用,擢升為驃騎將軍。李密失敗后歸順王世充,因看不慣王世充的驕橫,不久與程知節等人一道投唐,被李淵安置在李世民帳下。爾後追隨李世民征戰沙場,每戰必先,常于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玄武門之變,同樣衝殺在前,后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只因歷次作戰負傷太多,身體一直為疾病糾纏,很少正常上朝,李世民對此非常理解,對人說:
「臣有事稟皇上。」
諸王有:皇太子李承乾、楚王李寬、吳王李恪、魏王李泰、齊王李佑、蜀王李愔、蔣王李惲、越王李貞、晉王李治、紀王李慎、江殤王李囂、代王李簡、趙王李福、曹王李明read.99csw•com,十四位。
今兒一大早,便有兵部尚書侯君集帶來了好消息:突厥的一些部落,鐵勒部的回紇、薛延陀等都已經相繼反叛頡利。最讓李世民高興的是,頡利的親侄兒突利,也背叛了他的親叔叔,暗地派人相約唐王朝,去進攻頡利。
李世民告別父親,又來到太極殿的東側。為上下辦事都方便,李世民在這裏設有門下內省、宏文館、史館,西側設有中書、內省、舍人院,為宰相和皇帝近臣辦公的處所,以備李世民隨時顧問和根據他的旨意撰寫文書詔令。
李靖率三萬精兵,馬不停蹄,孤軍深入北漠惡陽嶺。頡利聞之李靖兵到,未及會戰,心已一日數驚,對屬下說:
「依臣之見,最好的辦法是將投降的突厥人遷往河套。這裏氣候好於漠北,水茂草豐,可以使他們繼續過以往的遊牧生活,保全他們原有的部落,維持他們原來的生活習俗。這樣,既可以讓他們生活得比原來更好,又可以充實大唐河套的空虛之地。以德報德,人之常情,游牧民族,更是如此,大唐如此善待他們,其心必向我大唐。這麼一來,就會大大地加強大唐王朝的邊防力量。更何況,天子之德,如天覆地載,無一有漏。而今突厥既已歸降,就是我大唐王朝子民,其如此窮困潦倒,我們應該格外施恩。只有這樣,大唐恩威,方可布澤天下。」
「謝皇后。」
「快說下去!」
「父皇真這麼想,女兒就不嫁了,永遠不嫁。」
「臣遵命!」魏徵雙手一揖,放低聲音說:「臣替皇上問過,這女子已經許配陸家,陛下不可以再娶為嬪妃。」
只可惜,正在大明宮施工期間,李淵一病不起,于貞觀九年陰曆五月,駕鶴西去,享年七十歲。大臣們議請上謚號太武皇帝,廟號為高祖。李淵臨死時,要求薄葬自己,李世民為心中對父皇的那點欠疚,為表自己的孝道,決定厚葬。
「頡利雖敗,其眾猶盛,若走度磧北,保依九姓,道路且遠,追之難及。今詔使在彼,虜必自寬,若選精騎一萬,齎二十日糧往襲之,不戰可擒矣。」
「頡利縱慾肆凶,此主昏于上,可取一也;別部同羅、仆骨、回紇、延陀之屬,皆自立君長,眾叛于下,可取二也;突利被疑,欲谷喪師,無托足之地,此兵挫將敗,可取三也。北方霜早、廩糧乏絕,可取四也;頡利疏突厥,親諸胡,可取五也;華人在北,保據山險,王師之出,當有應者,可取六也。」
長孫皇后十三歲嫁給李世民,如今轉眼二十年過去,先後給李世民生了承乾、李泰、李治三個兒子,女兒就長樂公主一人。這長樂公主,不但聰慧仁愛,且又長於他夫妻都喜歡的書畫,由此深得他們的寵愛。長樂公主今年正是豆蔻年華,在夫妻倆精心挑選之後,讓她嫁給長孫無忌的兒子長孫沖前。日子已經定下來,現在該安排嫁妝。
「好,分析總結的好!」李世民望著侯君集高興地說,然後轉向四位問道:「你們的看法呢?都說說。」
李世民聽了,就像突然被當頭澆了一盆雪水,滿腔的怒火,瞬間盡逝。他上前扶起皇后,輕輕地說了兩個字:「謝謝。」
「說!」
李靖聽了,眼睛一亮,立即下令:元帥與薛萬均、李大亮等從北道,侯君集、李道宗從南道,兵分兩路,齊追突厥敗逃之兵,務必一舉而滅之。
「疵漏?笑話!」李世民突然變臉,大發雷霆:「朕的宰相,來寫這樣的公文,還會有疵漏,爾是不是以為朕的眼睛瞎了?」
再後來,群臣一至請求李世民去泰山封禪,以炫耀功德和國家富強,獨魏徵一人反對。李世民責向魏徵:
特別是這個李靖,他是隋朝韓擒虎的外甥,昔日韓擒虎每與之論兵,未嘗不稱善。李淵太原起兵后,他一直就在朕的麾下,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不少功勞。李世民滅王世充、竇建德之後,為削平後梁蕭銑這最後一割劇勢力,李淵曾遣李靖剿滅蕭銑。李靖深思熟慮之後,上陳「滅銑十策」,得到李淵盛讚,即擢任李靖為行軍總管,兼任孝恭行軍長史,委李靖為三軍統帥。
李世民聽了不由一驚,轉而一想,才感到這事他魏大人知道也不足為奇,皇后既然要派人去送聘禮,且明天麗人就要進宮,自然會驚動不少人。只是,魏徵對此事竟這麼清楚,還知道那女子叫鄭麗……而且象這樣的事情,何勞他魏徵來與朕說。想到這裏,李世民雙眼一瞪魏徵,催促他:
李世民看著魏徵,良久,說道:「侍中暫回,長樂嫁妝,朕與皇后再議。」
「難怪他一天忙忙碌碌的,原來都做這些事情。」
在安置投降的突厥人的問題上,李世民力排眾議,在河套地區設立了定襄和雲中兩個都督府,統領突厥降眾。對於願意歸附的各級酋長,都拜為將軍、中郎將,布列朝廷。從這以後,朝廷中少數族官員越來越多,五品以上,竟有有一百多人,差不多佔了朝臣的一半,而相繼遷入長安居住的少數族,將近萬戶之多。這是后話。
「我們回去吧。」長孫皇后微微一笑,對皇上的這份真心,她一點也不想要。
「臣願領兵,消滅突厥,以血長年侵掠之恥。」侯君集、李績、柴紹、薛萬徹三人也都跪下,齊聲說。
李世民如今見到自己的兒女一個個英姿煥發地站在自己對面,心裏高興,讓人喚李恪和李泰到自己身邊來陪侍。席間,李淵聽了戰事報告,對跪在自己面前的頡利問道:
李靖率軍經過了兩個月的浴血奮戰,再次平定了吐谷渾,向京師告捷。李世民親自出殿迎接李靖,並設宴慶祝李靖凱旋歸來。沒想到,就在第二天,李世民收到狀告李靖的摺子,打開一看,大吃一驚,原來是利州刺史高甑生、廣州都督府長史唐奉義等,告李靖謀反。李世民雖是不信,還是即刻派人徹查此事。查出的結果竟然是,利州刺史高甑生任鹽澤道總管時,因未能按期到達指定地點,受到李靖責備,由此懷恨在心,回到長安,串通唐奉義等,誣告李靖。李世民知道真象后大怒,即判定高甑生以誣罔罪減死,流放邊疆。
「她姓鄭,是京城一個官員的小女兒,剛到豆寇之年。臣妾知道了她家的地址,已經告訴了她本人,今天下午便派人送過聘禮去。到了明日,陛下就可以將她納入宮中,備為嬪妃。」
「臣妾聞說:只有英明的天子,才擁有正直的大臣,如今這個魏徵,能夠不懼你如此恨他,而敢冒死直言。陛下能擁有這樣正直的大臣,說明陛下是何等的英明啊!臣妾為此心中激動、自豪、高興!情不自禁地跪在這裏,向陛下表示祝賀!」長孫皇后說完,連連給李世民瞌了三個響頭。
對於討論制定的治國方針,李世民不容許他人有絲毫改變,但在具體實施的方式方法上,他絕不獨斷專行。他將國家重要的軍政事務以及五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都交給宰相會議,由這些國家的精英們拿出初步決定的意見,再充分聽取眾人的意見后,方作最後決定。既不使自己獨裁,又能有效地妨止少數大臣專權亂政,充分地發揮了國人的集體智慧。
「朕是真心謝你的。」李世民拉住長孫皇后的手說。
頡利自己唬自己,未及開戰,已是膽怯七分,待到李靖趁了夜色來進攻,頡利便倉皇逃往磧口。李靖奪了定襄,李世民高興萬分,對大臣說:「昔李陵以步卒五千絕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書竹帛。今靖以騎三萬,喋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
「沒什麼,咳嗽幾聲罷了。」
「好,你去吧,速去速歸。朕與魏公就在此等著。」
李世民聽了,喜出望外,看看房玄齡,只見他在頻頻點頭。
「臣有個不同的想法。」長孫無忌突然說。
「臣恐怕是不能為皇上分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