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十三章 宗教改革

第四十三章 宗教改革

查理的父親去世很早(據說他是被毒死的,但已不可考),母親因此變得精神失常(她帶著丈夫的棺材四處旅行),所以小查理是由姑媽瑪格麗特管教的。查理長大后,不得不接管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百來個或大或小的奇異民族的統治權。但是,小時候接受的佛德蘭教育,使得他一直忠實于天主教,反對任何宗教偏見。從小到大,查理一直都很散漫。可是命運偏偏不放過他,把他安排在正處於宗教狂熱的亂世。他一輩子就是在各個不同的城市間奔走,來去匆匆,毫無安寧可言。他熱愛和平與安寧,卻一生沒有離開過戰爭。在五十五歲之際,他對人類的厭惡和憎恨達到了承受的極限。於是,他拋棄了一切俗務。三年後,他就在絕望和疲憊中撒手人寰。
好壞絕對分明的事情,在我們的歷史上是鮮有的,純粹的黑、白兩色不可能構建起我們的世界。歷史學家如果足夠坦誠的話,就應該對任何一個歷史事件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然而實際上,由於我們無法避免的個人喜好,真正做到這一點又談何容易。但是,我們至少應該儘力而為,不要讓個人偏見過多地干涉我們的歷史書寫。
1546年2月,路德逝世。遺體被安葬的教堂,就是二十九年前他反對銷售贖罪券的地方。歲月還沒有邁過三十個春秋,那個漠視宗教、追求俗世歡樂的文藝復興世界,就已經完全被不是爭吵就是辯論的宗教改革世界取而代之。多年來統一的宗教帝國在瞬間土崩瓦解。為了發揚一些神學教義,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們拼得你死我活,整個西歐世界都淪為了戰場。可是在現代人看來,這些神學教義就如同古代伊特魯里亞的神秘銘文一般讓人莫名其妙。
路德成了領袖,領導著眾多不滿於羅馬教會的基督徒,儘管這並非出於他的意願。一些德意志愛國者,比如烏里奇·馮·胡登,甚至趕去保護路德。威登堡、埃爾富特、萊比錫大學的學生們也公開聲明,如果當局逮捕路德,他們一定誓死保護他。甚至連薩克森選帝侯也向熱血的青年們保證,只要路德在薩克森的土地上,他就不允許任何人對他造成傷害。
接下來,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文藝復興對歐洲的影響。這樣你就會明白,為什麼經歷了文藝復興以後,宗教狂熱會再度爆發。文藝復興始於義大利,後來波及法國。文藝復興在西班牙沒有激起什麼波瀾,這是因為西班牙人在與摩爾人的五百年戰爭中,日漸變得心胸狹窄,並對宗教極度狂熱。文藝復興波及的範圍越來越廣,但是它的性質在越過阿爾卑斯山之後發生了變化。
他來了,名為馬丁·路德。路德出生在德國北部的鄉村,才智超群,勇敢大胆。他接受過高等教育,取得了埃爾富特大學頒發的藝術學碩士學位,進入一家多明我派修道院修行,最後成為威登堡神學院的大學教授,開始向不太熱情的農夫們解釋《聖經》。空閑之餘,他開始研究《舊約》和《新約》的原文read.99csw.com。很快,他就發現,教皇和主教們所說的與耶穌基督本人的訓誡竟然有著天壤之別。
這些計劃宏大而美妙,可是卻一無所成。伊拉斯謨過於理性而且寬容,無法滿足大多數教會敵人的要求。於是,他們只好繼續等待,希望一位天性更為強硬的領袖的出現。
沃爾姆斯會議經過長期的討論,最終將路德定為神人共憤的罪人,並禁止任何德國人給他提供食宿,或者閱讀他所寫的任何書籍,而這位偉大的改革者的生命卻毫無危險。在絕大多數的德國人看來,沃爾姆斯敕令是一份不公正的可惡文件。為了安全起見,路德被藏匿到薩克森選帝侯在威登堡的城堡里。在那裡,他仍然不懈地對抗著教廷的權威,並將《舊約》和《新約》譯成德語,使每個人都有機會親自接觸上帝的話語。
然而,教皇和紅衣主教的擔任者,幾乎全都是義大利人。教會被他們變成了俱樂部,人們在此可以毫無顧忌地大談特談藝術、音樂或者戲劇,而信仰問題卻很少被涉及。於是,嚴肅認真的北方世界與隨意樂天的南方國家有了分裂的罅隙,而且日益加劇。可是,沒有人想到,這會給教會帶來危險。
尤利烏斯教皇臨終之時,託付他的繼任者擴建聖彼得大教堂。這座教堂非常宏大,尚未完成就需要維修。然而,教會的府庫早已被老教皇亞歷山大六世揮霍一空,到了1513年利奧十世接任之時,教廷事實上已經瀕臨破產。於是,為了籌集資金,他想到了一個古老的方法——出售「贖罪券」。贖罪券其實就是一張羊皮紙,不過要花錢才能得到,據說它能使擁有者縮短他在煉獄里的時間。根據中世紀晚期的教義,這是合乎情理的。因為,教會既然能夠寬恕那些死前真心懺悔的罪人,那麼當然也可以縮短靈魂在煉獄里的時間。
很多年以後,我生活在一個信奉天主教的國家裡。在那段日子里,我驚訝地發現,那裡的人竟然比我的鄰居更加快樂、寬容,而且也相當的聰明。這一發現讓我開始相信,在宗教改革中天主教徒們也有著他們合理的一面。
歐洲南北兩地氣候差異很大,這使得北歐人與南歐人的生活習性相去甚遠。義大利陽光充足,人們喜歡戶外活動,喜歡縱酒高歌,享受生活。而北歐的德國、荷蘭、英國、瑞典的氣候則比較陰冷,人們更願意待在舒適溫暖的小屋內,不苟言笑,態度嚴肅,他們會經常關心自己的靈魂,不會拿神聖的東西開玩笑。因此,北歐人只關注文藝復興中的「人文」部分,比如書籍、古代作家的研究、語法以及教科書等。而對於全面回歸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號召,他們卻不敢去響應,而這恰恰是文藝復興在義大利的主要成就。
關於皇帝查理,我們就說這些吧。接下來就是教會,它是當時社會的第二大勢力,那麼它的故事又如何呢?在中世紀早期,教會的任務就是努力地征服異教徒。可是也正是從那時起,教會就在逐步發生一些變化。而這些變化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教會已變得相當的富有,教皇也不再是貧寒的基督徒的牧羊人。教皇的住所是富麗奢華的宮殿,身邊簇擁的是一大群的藝術家、音樂家和知名文人。他的教堂、禮拜堂布置華麗,滿掛著嶄新的聖像,彷彿古希臘的神祇。他關注藝術品的時間要遠遠多於教務:他用在教務上的時間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剩下的十分之九,他都花費在了非常安閑舒適的事情上了,比如古羅馬雕塑、新出土的古希臘花瓶、新夏宮的設計、新劇的首演等。對於教皇的行為舉止,大主教和紅衣主教們爭相效仿,而他們又為主教樹立了榜樣。只有鄉村牧師們依然恪盡職守,他們遠離邪惡的世俗世界,遠離異教徒對美與享樂的熱愛,他們也同樣遠離修道院。因為,修道院里的僧侶們好像已經忘記了那些古老的謹守簡樸的誓言,只要不出亂子,他們就盡情享受耳目之娛。https://read.99csw•com
1517年,在德國的薩克森地區,贖罪券的銷售權在一個多明我會修士的手中。這位修士名叫約翰·特澤爾,算得上是一位急功近利的推銷員。他斂財心切,強迫式的銷售手法激怒了那裡虔誠的信徒們。誠實的路德在盛怒之餘,做了一個魯莽的舉動。1517年10月31日,路德來到薩克森宮廷教堂的大門前,將他寫的九十五條聲明張貼在上面。聲明用拉丁文寫成,猛烈地抨擊了銷售贖罪券的行徑。路德不是革命者,毫無引發暴亂的念頭,他只是反對銷售贖罪券這一做法,並希望他的神職同事們能明白他的態度。這原本是神職人員與教授之間的私事,不是要世人去認識教會的過錯。
「宗教改革」一詞,聽起來肯定不會陌生,它能讓人聯想到歷史上許多無畏的清教徒。他們堅信「宗教信仰自由」,並且為了實現理想而遠渡重洋。歲月推移變遷,宗教改革如今已經成了「思想自由」的近義詞(尤其在新教國家),馬丁·路德也被尊為進步的先鋒。但是,我們書寫這部歷史不能一味地讚美那些讓人尊敬的先輩,這不應該成為我們的歷史書寫。德國歷史學家蘭克曾經說過,歷史研究的關鍵是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只有這樣,看待歷史的眼光才能公正而客觀。
僅以我個人舉個簡單的例子。我生長的地方新教特色非常明顯,因此在十二歲之前,我從未見過天主教徒。所以,後來我在遇到他們的時候就會覺得不舒服,甚至還會有些害怕。我聽人說起過一些關於新教徒被迫害的事情,說是什麼艾爾巴公爵想要消滅路德派與加爾文派的異端,結果使得成千上萬的新教徒被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殘酷地絞死、燒死,甚至肢解。這些事情在我看來,好像就發生在昨天,而且也許不久會捲土重來。可能在另一個聖巴托羅繆之夜,我會在睡夢中遭遇不幸,可憐而瘦小的身體會被人扔出窗外,就好像是高貴的科利尼將軍所經歷的遭遇一樣。九九藏書
1500年,伊拉斯謨拜訪了托馬斯·摩爾爵士。之後的幾個星期里,他完成了《愚人頌》。此書妙趣橫生,以最銳利的武器——幽默來抨擊僧侶及其追隨者,成了16世紀最為暢銷的著作,並被譯成多種文字。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它使歐洲各國人民開始關注伊拉斯謨的所有宗教改革著作。他在那些書中,揭露教會的弊端,呼籲改革,號召人們都來協助他完成基督信仰的偉大復興。
帝國真的發生了暴亂。有的王公成了新教徒(就是路德所謂的「抗議教廷者」),對統治區內的天主教徒進行殘酷的迫害。而另一些王公們依然信仰天主教,於是大肆絞殺自己的新教子民。1526年,為了解決子民的教派歸屬問題,斯帕爾會議規定「臣民們必須信奉其領主所屬的教派」。這使德意志聯邦的上千個小公國相互敵視,從而阻礙了德國數百年的正常發展。
1511年,路德因公出訪羅馬。這時,博爾吉亞家族的亞歷山大六世(他曾經為了子女聚斂起大量財物)去世,尤利烏斯二世接任了教皇一職。此人品行端正,只是非常熱衷於征戰和興修土木。此人態度虔誠,但是在嚴肅的德國神學家路德看來卻不以為然。他失望之餘,返回了威登堡。可是,更糟的事情還在後面。
事態發展到這一步,宗教改革已不再僅僅涉及宗教和信仰了。社會動蕩不安,有很多人便趁勢興風作浪:憎惡現代大教堂建築之美的人,開始攻擊甚至摧毀他們不喜歡的東西——因為他們不理解;窮困潦倒的騎士們想奪回曾失去的,佔領了原來屬於修道院的土地;心懷不滿的王公們則趁機擴張自己的勢力;饑民們在鼓動家的狂熱的帶領下攻進城堡,像十https://read.99csw.com字軍戰士一般大肆劫掠。
矛盾逐步激化,北方的人文主義者們終於按捺不住,開始向僧侶發動了進攻。由於他們的內心還存有對教皇的敬畏,因此他們不敢直接攻擊教皇本人。於是,最初的攻擊目標,就是那些修道院里懶惰、無知的僧侶。
1500年,這個年份非常好記。查理五世就降生在這一年。通過歷史的考證,我們知道,中世紀混亂的封建割據局面後來被高度集權化的幾個國家取而代之。後來,查理又成為這幾個國家之中最為偉大的君王。不過在1500年,他還是個襁褓中的嬰兒。查理的出身非同一般,他是斐迪南與伊莎貝拉的孫子,又是哈布斯堡王室的馬克西米利安(中世紀最後一位騎士)和瑪麗(「勇敢者」查理的女兒,「勇敢者」查理就是勃艮第大公,他獲得了對法戰爭的勝利,卻被一個瑞士農民所殺)的孫子。這使得查理在孩提時代,就擁有了世界上最大的一片領土,包括他在德國、奧地利、荷蘭、比利時、義大利及西班牙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叔叔舅舅、堂表兄弟、姑媽阿姨的全部領土,外加這些人在亞洲、非洲、美洲的所有殖民地。命運女神彷彿在開查理的玩笑,把他降生在根特的佛德蘭伯爵的城堡中,而這個城堡在不久前曾被德國人當作監獄。更加讓人覺得奇妙的是,身為德意志和西班牙的帝王,查理接受的卻是佛德蘭的教育。
掛在牆上的鐘擺,總是有規律地前後交替擺動,而人類進步的步伐有時也彷彿如此。你看,在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文藝充滿著熱情,對宗教則不聞不問;可是,在隨後的宗教改革中,人們又丟下了文藝,重新燃起了宗教的激|情。
然而,頗為遺憾的是,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在關注宗教事務。對於任何事情的討論,都會立刻導致嚴重的思想震蕩。不出兩個月,薩克森的九十五條聲明幾乎無人不知,整個歐洲到處都在沸沸揚揚地討論它。每個人都必須選擇立場,每個神職人員都必鬚髮表自己的觀點。教廷終於嗅到了不安的味道,於是急令這位威登堡神學院教授前往羅馬,以便向他們表達他的觀點。路德想起了胡斯的教訓,明智地選擇了拒絕。作為藐視教廷威嚴的處罰,羅馬教會將他的教籍革除。可是,在無數的支持者面前,路德親手焚毀了教皇的敕令。從那一刻起,路德和教皇就不可能再言和了。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很少被人提及。德國是印刷機的故鄉,因而書籍在北歐價格低廉。《聖經》本來是手抄本,一直由教士壟斷著解釋權。而現在它成了家用圖書,人們只要懂得拉丁文,就可以自己閱讀《聖經》。這本來是違背教規的。可是後來人們通過閱讀發現,教士告訴他們的東西,有很多與《聖經》中的記載不符。這使人們產生了懷疑,並開始提出問題。而問題又必須被正當地解答,否則就會引起麻煩。
最後則是普通百姓。相對於過去而言,他們的狀況有了很大的改觀:生活富裕,住房舒https://read•99csw.com適,孩子們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城市乾淨漂亮。他們手中擁有火槍,可以和欺壓者對抗,這使得他們終於擺脫了數百年來壓在他們身上的重稅。到這裏,宗教改革的主角們都已登場了。
這些事情發生在1520年。查理五世那時已經年滿二十歲。身為半個世界的統治者,他不得不與教皇互相協助。於是,他決定在萊茵河畔的沃爾姆斯召開一次宗教大會,並命令路德出席,要求他在會議上解釋自己的越軌行為。此時的路德已經是德意志的民族英雄,他毅然前往。但是在沃爾姆斯,路德拒絕收回他所寫的或者所說的任何一句話。他把良心虔誠地獻給了上帝,置生死於度外。
贖罪券必須花錢購買,這實在很不幸,但卻是教廷創收的捷徑。而且對於那些特別窮的人,它又是可以免費領取的。
當然,16、17世紀那些善良的人們,是不會以我現在這樣的態度來看待問題的。他們確確實實地經歷過了那場混亂的宗教改革,並且堅信真理在自己這邊。這是一個你死我活、不容置疑的問題,生存是人們本能的、無可厚非的選擇。
令人驚奇的是,這場運動的領袖竟然是教會忠誠的子民。他叫傑拉德·傑拉德松,荷蘭鹿特丹人,大家通常也稱他為德西德里烏斯·伊拉斯謨。伊拉斯謨出身貧寒,曾經在德文特的拉丁學校(就是坎普滕的托馬斯修士的母校)接受教育,並成為教士。後來,他離開了一度居住的修道院,周遊歐洲各地,並將旅途見聞記錄在冊。再後來,伊拉斯謨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在現代社會,他大概會被稱為社論作家)。他的《蒙昧者書簡》中那些風趣幽默的匿名信,給世人帶來了極大的樂趣。書中採用一種奇特的德語-拉丁語的打油詩形式,揭露了普遍存在於中世紀晚期僧侶中的無知與自負。伊拉斯謨學識淵博而嚴謹,精通拉丁語和希臘語。他認真校對了希臘文的《聖經·新約》,然後將其翻譯成拉丁文,這是第一本可靠的拉丁文版《聖經·新約》。但是,和古羅馬詩人賀拉斯相仿,他相信「微笑說明真相」的寫作方式是強有力的。
還有一些次要原因,可以解釋為什麼宗教改革運動會在德國爆發,而不是瑞典或者英國。德國人向來不喜歡羅馬,日耳曼皇帝與教皇之間積怨頗深,爭吵也是無休無止。至於歐洲的其他國家,國王通常能夠強有力地控制政權,並能夠保護子民免遭教士的盤剝。而在德國,皇帝毫無實權,大小王公良莠不齊,善良規矩的市民得不到國家的保護,很容易受到主教或者教士的欺凌,財富被大量搜刮。教士用這些錢修建豪華的教堂,以便向教皇獻媚(文藝復興時期的教皇特別喜歡裝飾奢華的教堂)。德國人覺得吃了虧,對此極其不滿。

路德翻譯《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