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十六章 勢力均衡

第四十六章 勢力均衡

「君權神授」的言論曾經在法國空前高漲,後來「勢力均衡」原則出現,國王的野心才得以限制。
《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簽訂之時,路易十四剛滿十歲。三十年戰爭結束了,哈布斯堡王室在歐洲大陸的顯赫地位從此一去不返。滿懷雄心壯志的路易,當然會利用這個機會,為自己的家族爭取原屬於哈布斯堡王室的榮耀。1660年,路易娶了西班牙公主瑪麗亞·特雷莎為妻。後來,他在岳父菲利普四世(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中半瘋的國王之一)逝世后馬上對外宣稱,西班牙屬下的尼德蘭部分(今比利時)是他妻子的一部分嫁妝。這種公開的劫掠當然會衝擊歐洲的和平,並對新教國家的安全構成了威脅。在尼德蘭七省聯盟的外交部長詹·德·維特的極力倡導下,1664年,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國際聯盟——瑞典、英國、荷蘭三國同盟成立。不過這是一個短命的聯盟,並沒有維持太久。利用萬能的金錢和漂亮的諾言,路易十四將英國的查理一世和瑞典議會輕易收買,被出賣的荷蘭只好獨自承擔厄運。1672年,荷蘭遭遇法國軍隊的入侵。當法軍深入到荷蘭腹地時,海防大堤再次被開啟。九九藏書結果,法蘭西的太陽王與當年的西班牙軍隊一樣,深陷荷蘭沼澤的淤泥之中。1678年,《尼姆威根條約》簽訂,但是它不僅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反而引發了另一場戰爭。
這就是「勢力均衡」。它雖然不是一條成文的法律,但在此後的三百多年裡,卻得到了人們的嚴格遵守。提出此原則的人認為,歐洲正處於民族化發展階段,只有當各種衝突或利益之間處於絕對平衡狀態時,才可能有和平的保證。某個國家或者王朝,絕對不能再凌駕于別國之上。三十年戰爭期間,哈布斯堡王室就成為這一法則的犧牲品,儘管當時他們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當時,宗教爭端的迷霧遮蔽了人們的視線,掩蓋了問題的實質。但從那以後,人們意識到,在一切重要的國際爭端中,經濟利益是問題的主導因素。不久我們就發現,一種新的政治家誕生了,他們的精明和理性就像收銀機一般準確無誤。詹·德·維特是這種政治家的首位成功倡導者,威廉三世則是他的第一位優秀學生。而路易十四儘管擁有無比的威望,卻成為第一個有意識的犧牲品。從那時開始,還有許多人步了他的後https://read.99csw.com塵。
首先,我們應該完全了解「獨攬大權」的含義。歷史上,有不少的君主建立過一種高效率的獨裁統治,我們將之稱為「開明君主制」,而路易十四正是此類君主的第一人。許多國王視國家事務為兒戲,覺得非常輕鬆愉快,對此路易十四憎惡不已。開明時代的君主是相當勤奮的,甚至要超過他的任何子民。他們起早摸黑,不僅感受到他們的「天賦神權」(可以不必徵求臣民的意見而隨心所欲地治理國家),也強烈感受到由此產生的「神聖職責」。
接下來我將講述的是,在英國人極力爭取自由的那段時間里,法國又起了怎樣的風雲。在歷史上,一個合適的人在合適的時機出現在某個合適的國家,即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是十分罕見的。可在當時的法國,路易十四的出現實現了這一完美理想。但是對於歐洲的其他地區而言,要是沒有他,一切會更好。
在當時的歐洲大陸,法國人口最多,國力也最為強盛。經過兩位紅衣主教馬薩林與黎塞留的整頓,路易十四即位之時,古老的法蘭西王國已經成為17世紀最強大的集權國家。路易十四本人也不同凡響,才九_九_藏_書華橫溢,智勇雙全。因而即使到了20世紀的今天,我們似乎依然能夠體會到太陽王時代光輝的余跡。在路易十四時代的宮廷里,人們創造了經典而完美的禮儀,高貴而儒雅的談吐,這些不僅奠定了我們現代社交生活的基礎,而且為之創立了最高標準。在外交領域,法語依然是國際會議最重要的官方語言之一,因為早在兩個世紀以前,法語就以高貴雅緻、文辭純粹而著稱,讓歐洲的其他語言難以望其項背。路易十四時代的戲劇至今仍然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示,我們甚至經常會抱怨自己太過魯鈍,無法領略這些古典戲劇的神秘美感。路易十四在位期間,黎塞留創建了法蘭西學院,佔據了學術界的領軍地位,這讓其他國家羡慕不已,並紛紛效仿。類似這樣的成就,足以讓我列舉很多頁。譬如,如今的菜單依然使用法語,這也絕非偶然。精製的法式烹飪,最初或許只是為了滿足這位偉大君主的口腹之慾,如今也已經成為了一門藝術,代表了人類文明的最高成就之一。總之,路易十四的時代充滿了輝煌和優雅,至今仍能教給我們許多東西。

勢力均衡
https://read•99csw.com
當然,國王也沒有不分事務大小,統統包攬。他的身邊,自然需要幾個助手和顧問、一兩個將軍、數名外交家、一小撥精明的銀行家與經濟學家。不過這些輔政大臣只能遵從君權行事,並不允許有獨立意志。在普通百姓眼中,君主本人就代表著國家政府。所謂的祖國榮耀實際上成了某個王朝的榮耀,法蘭西由波旁王室統治,它的利益和榮光便都屬於波旁王室。這是與民主理想背道而馳的。
然而遺憾的是,在輝煌耀眼的背後也有著它的灰暗面。對外的輝煌往往意味著國內的悲慘處境,法國也沒有逃出這條規律。1643年,路易十四繼任王位,死於1715年。這就表明,路易十四獨攬法國政權長達七十二年之久。
1701年,西班牙的最後一任哈布斯堡國王查理二世去世,緊接著西班牙的王位爭奪戰就打響了。1713年《烏得勒支條約》簽訂,卻等於是一紙空文。然而,正是這場戰爭將路易十四的國庫消耗殆盡。在陸戰中,法國所向披靡,read.99csw.com可英國與荷蘭的海上聯軍卻使法國始終無法取得最終勝利。還有一點值得一提,那就是在經歷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之後,一個新的國際政治基本原則誕生了。根據這一原則,從今以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長期統治整個歐洲或整個世界。
這一體系的弊端顯而易見。國王意味著一切,其他人則什麼都不是。古老的功勛卓著的貴族被迫放棄了對外省事務的管理權。手上滿是墨水的王室小官僚,坐在巴黎的某幢政府建築里,行使著政府管理的艱巨職責,而一百多年前,那本是封建主的責任。如今,這些封建主們無事可干,便搬到巴黎宮廷里來盡情享樂。他們的莊園經濟很快就處於一種非常危險的境地,即所謂的「在外地主制」。在不足一代人的時間里,那些勤勞負責的封建管理者,全都成了凡爾賽宮中舉止優雅但卻無所事事的閑人。
第二次的侵略從1689年一直延續到1697年,以《萊斯維克條約》的簽訂而告終。但是,路易夢想的在歐洲事務上的地位依然沒有實現。宿敵詹·德·維特雖然已經死於荷蘭暴民之手,可他的繼任者威廉三世(前一章我們已經提到過他)卻繼續與路易為敵,打破路易試圖稱霸歐洲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