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十一章 藝術

第六十一章 藝術

但是到了這個時候,中世紀初期那般狂熱的宗教熱情已經不復存在。城市裡的有錢人取代主教成為新的藝術投資者。藝術是需要經濟支持的,於是藝術家們轉而為國王、大公、銀行家畫起了肖像畫。用油彩作畫的新式畫法很快在歐洲大陸上風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發展出了獨具風格的繪畫流派,各自展示著訂購這些肖像畫和風景畫的當地人群的獨特藝術品位。
其實這個詞的原意是「粗魯野蠻的哥特人的製品」。落後的哥特人長期居住在文明邊緣,對典雅的古典藝術缺乏敬意。他們造的儘是些品位低俗的恐怖建築,從不去參考羅馬廣場、雅典衛城這些崇高的建築經典。
世界上的人們第一次擁有了只要花幾年工夫就能自如演奏的樂器。與其他樂器相比,它無須像豎琴、提琴般經常調音,其音色又比大號、長號、單簧管和雙簧管遠為清麗動聽。現代留聲機的推廣曾使數以百萬計的人為了音樂而瘋狂,與之相似,鋼琴的發明也使音樂普及到更為廣泛的領域。幾乎每一個出身良好的年輕人都要接受音樂教育。許多王公貴族和富商紛紛組建起屬於自己的私人樂團。音樂家不再需要像行吟詩人那樣四處流浪,他已經成為受到社會尊敬的藝術家。後來人們把音樂帶進劇院,和戲劇表演結合在一起,這就是現代歌劇。開始的時候,欣賞歌劇幾乎是王公貴族的專利,可後來這種娛樂形式越來越流行,歌劇院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歐洲各大城市裡。義大利歌劇和德國歌劇先後為歐洲社會帶來了全新的高級視聽享受。當然也有少數特別嚴肅的基督徒對這種現象深感憂慮,在他們看來,音樂對人具有這麼大的魔力,這恐怕會影響到靈魂的健康。
在西班牙,委拉斯開茲正在那裡畫宮廷弄臣、王室掛毯作坊的織工,以及與國王、宮廷有關的各種人與物。在荷蘭,倫勃朗、弗蘭茨·哈爾斯、弗美爾正在畫商人家裡的糧倉、他蓬頭垢面的妻子、他健康驕傲的孩子,以及他用來賺錢的商船。在義大利,米開朗琪羅和柯勒喬仍然在畫聖母聖子與聖徒,因為那裡教皇勢力較大,藝術家還是需要他的保護與支持。而在英國和法國,由於貴族和國王勢力更為強大,因此藝術家要麼在畫已經步入政壇的大富豪,要麼在畫國王的那些風姿綽約的情人。
音樂是上帝欽定的最受歡迎的藝術品類。那些古老的視覺藝術大多需要經過刻苦而持久的技巧訓練,才能隨心所欲地指揮雙手把內心形象在畫布或大理石上再現出來。而戲劇表演和小說創作的學習有時也要花去你大半生的精力。同時,作為欣賞者的大眾也需要受過一定的訓練才能領略繪畫、小說或雕塑的精美之處。可是一般情況下,除了那些連音調都無法分辨的傢伙,幾乎人人都會哼幾首歌謠,或者在音樂里獲得某種程度的快|感。中世紀的人能聽到的音樂非常有限,且儘是些宗教音樂。聖歌對節奏與和聲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會讓人感到非常單調甚至沉悶。並且聖歌是絕對不能在街市上隨便哼唱的。
繪畫產生了如此劇烈的轉變,除了因為教會勢力日漸衰落以外,還和新的社會階級的興起有關。這種情況同樣發生在其他藝術品類中。作家因為印刷術的廣泛使用而成為一個可以通過為廣大讀者寫作來獲得聲譽的職業。因此社會上出現了職業小說家和插圖畫家。然而很多人雖然買得起書,卻並不願意時時刻刻都待在房間里苦讀,他們更需要到外面的世界去進行娛樂和消遣。中世紀的行吟詩人或是流浪歌手顯然已經不再能提供盡興的娛樂。那些源自https://read.99csw.com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城邦的職業劇作家重新受到大眾的熱烈歡迎。戲劇在中世紀的時候只是教堂的一種宗教儀式。13、14世紀的悲劇都是關於耶穌受難的敘述。在16世紀的時候,上演世俗戲劇的劇場在歐洲出現了。最初,劇作家和演員都還沒有獲得如現代戲劇工作者那樣的地位。威廉·莎士比亞僅僅被視為為王公和民眾逗樂的戲團中的一分子。不過等到1616年這位戲劇大師溘然謝世時,他已經獲得了極大的尊重和崇敬,而戲團演員也不會再像盜賊一般被警察監視了。
這裏我們插一個小故事。
古代埃及人、巴比倫人、猶太人都是忠誠的音樂愛好者。他們已經開始把不同的樂器組隊以進行合奏。但是古代希臘人對這些粗俗不堪的域外之音頗為不屑,他們愛聽的是荷馬或品達的詩歌朗誦,朗誦時可以有豎琴(這恐怕是最簡陋的弦樂器了)伴奏。羅馬人在這方面要進步一點,喜歡在舉行宴會的時候聽到器樂的演奏,並且還發明了今天大部分樂器的先祖。早期教會對羅馬人的音樂深惡痛絕,因為它帶有深深的異教徒的味道。公元3、4世紀時的主教們最多容許教眾唱幾首刻板的聖歌。唱聖歌是需要用樂器伴奏的,不然就會走調,管風琴是經過教會特許的唯一的伴奏樂器。管風琴發明於公元2世紀,它是由一排牧神潘的笛管和一對風箱所組成的能發出巨大聲響的樂器。
回到中世紀畫師的材料問題上,他們當時在教堂牆壁上作畫時用的顏料是用濕泥調成的,這種濕泥作畫的方法在歐洲流行了好幾個世紀。今天它們已經十分稀有,幾百個現代畫家當中最多只有一兩個會操作。可是中世紀的畫家沒有更好的材料,條件限制他只能做一個濕泥畫畫師。濕泥畫法有一個重大缺陷,就是濕泥灰很容易剝落,而且因為它吸潮而使畫面容易被侵蝕,弄得像我們今天牆紙上的污漬一樣。畫師們想方設法改善這種技術,他們試著換用酒、醋、蜂蜜、雞蛋清來調,但都沒有理想的結果。這一試驗前後持續了足有一千多年。中世紀畫家的這種畫法只適合畫在羊皮紙上,要想畫在教堂堅硬的介質上面總是效果不佳。
等他長大一點能夠坐起來時,他開始捏起了泥團。小小的泥團並不起眼,世界上有許多這樣的孩子,都能捏出這樣的泥團。但泥團捏制卻是小寶寶步入藝術殿堂的又一個早期階段,他正在向雕塑家發展。

行吟詩人
18世紀中期,歐洲音樂的發展正蒸蒸日上。這時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誕生了。他就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萊比錫托馬斯教堂里的淳樸的管風琴師。他的音樂創作涉及所有已知的體裁和樂器,無論是流行的喜劇和舞曲,還是莊嚴的聖歌與讚美詩,他都能寫得動人心弦,通過這種方式,他為現代音樂奠定了全部基礎。他於1750年溘然長逝,然後偉大的莫扎特延續了他的光榮。莫扎特的音樂作品具有清新可愛的特點,其輕盈的節奏與溫婉的和弦讓人聯想起綿延不斷的美麗花邊。在他之後,悲劇英雄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向我們走來。他把雄渾高亢的現代交響音樂奉獻給了全人類,自己卻無緣傾聽那人世間最偉大的音響。在最貧困的歲月里,一次傷風導致他聽力衰退直至完全失聰。
最後輪到鋼琴出場了。鋼琴是最普及的一種樂器,甚至被人們帶入荒原的深處或是格陵蘭島的冰山之上。最早的鍵盤樂器是管風琴,但是它在演奏時需要在演奏者之外再找一個人來拉動風箱(今天這種活已經被電力一手包攬)。有鑒於此,當時的音樂家希望能用一種易於操作的樂器來訓練唱詩班的眾多學生。到了偉大的11世紀,在詩人彼得拉克的故鄉阿萊佐城,一位名叫圭多的本篤會修士發明了記譜法。還是在這個世紀,第一件同時擁有鍵盤和弦的樂器隨著人們對音樂的熱愛日漸高漲而誕生。這種樂器的叮噹響聲和現代的玩具鋼琴頗有些相似。1288年,維也納音樂家(那時候他們被人看成是雜耍演員、賭徒或者騙子)創建了史上第一個獨立的音樂家協會。維也納人把單弦琴加以改造,製成了現代斯坦威鋼琴的前身。這種「翼琴」(「翼」就是鍵盤)很快從奧地利流傳到義大利,並被威尼斯制琴家喬萬尼·斯皮內特改造成小型立式鋼琴,後人就把這種琴稱為「斯皮內特」。最後在1709年至1720年之間,巴托羅繆·克里斯托弗里製造出一種演奏時可以任意變換響度的鋼琴,用義大利語講就是既能奏「弱音」(piano)又能奏「強音」(forte)的樂器。這種鋼琴已經與現代鋼琴非常接近了。九*九*藏*書

哥特式建築
貝多芬的時代爆發了法國大革命。在革命精神的感召下,他對新時代充滿熱情,為此他專門寫了一部交響曲獻給拿破崙。後來拿破崙的變節使他對自己早年的行為非常後悔。1827年貝多芬與世長辭,那時曾縱橫歐洲的拿破崙已經默默死去,法國大革命也已偃旗息鼓。此時蒸汽機誕生了,它使全世界響起了在《第三交響曲》的英雄夢中無法聽到的聲音。
文藝復興使音樂的存在狀況發生了巨變。音樂再次深入人們的內心世界,帶著他們一起享受哀與樂的無限美麗。
「哥特式」這個詞語你一定已經耳熟能詳。一聽到它就會在你腦海中浮現出一座美麗的古代教堂,它那纖細而華麗的尖頂高聳入雲。但你知道這個詞的確切含義嗎?
15世紀上半葉,尼德蘭南部地區的詹·凡·艾克與胡伯特·凡·艾克聯手解決了這個困擾歐洲畫家千余年的棘手問題。這對聞名遐邇的佛蘭九_九_藏_書德兄弟調試出一種特殊的油,只要把它摻入顏料里,就能使顏料獲得新的特性,適用於木板、帆布、石塊及其他任何介質。
幾年後這種純粹的表現生涯被中止了,孩子們要到學校里去學習沒完沒了的功課。在學校里,每個小男孩小女孩的頭等大事就是掌握生存的技能。這些可憐的孩子被一堆乘法口訣、不規則動詞的分詞形式重重包圍,再不會有時間來享受「藝術」。除非他毫不功利,純粹出於一種與生俱來的喜愛之情而自發地要求有所創造,如若不然,孩子長大以後就會完全忘記自己早年對藝術的傾心與努力。
關於藝術。
三四歲時已經能夠自如運用的雙手又把他變成了畫家。他用媽媽買來的彩筆在小紙片上圈圈畫畫,這些歪歪扭扭的線條和大小不等的色塊就代表了房子、大馬還有海戰。
上帝的居住地現在煥然一新,被熱情洋溢的信徒擠得滿滿當當。這種技術的神奇之處在於它使信仰被生動而感性地呈現出來了。為了把上帝的這個居住地建得盡量完美,任何材料方面的花銷都是值得的。羅馬帝國覆滅以來一直無所事事的雕塑家又開始重操舊業,在教堂的正門、廊柱、扶垛和飛檐上鑿出了上帝和諸聖徒的形象。刺繡工被請來綉一些美麗的掛毯以裝飾牆壁。珠寶匠施展身手把祭壇點綴得華貴壯觀,以接受信徒的頂禮膜拜。畫家也趕來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但是很可惜,他們暫時還沒選好材料,這影響了他們的發揮。
以神廟為中心建立的市場是古代希臘、羅馬市民的生活中心。中世紀的時候,教堂取代神廟成為歐洲人新的生活中心。對於我們這些每個禮拜天才去教堂待幾個小時的現代新教徒而言,恐怕已經無法理解中世紀教堂對市民生活的意義。在那個宗教籠罩一切的年代里,你一出生就要被抱到教堂里去接受洗禮。稍大一點后你要到教堂學習《聖經》故事。再大一點你就成為正式的教眾。如果碰巧你口袋裡有幾個錢,你就得為自己建一座供奉家庭守護神的小供堂。當時教堂在所有的白天和大部分夜晚都是對外開放的。換言之,它有點類似於二十四小時營業且來者不拒的現代俱樂部。你可能會在教堂里遇見日後成了你新娘的那個好姑娘,並與她一起在這座教堂的神壇前起誓要相伴終生。最後你死了,你被埋在這座你最熟悉的建築之下,好讓你的子孫在末日審判來臨前都一直能夠看到你的墳墓。
中世紀晚期,城市文明進一步世俗化,致使社會對音樂家的需求激增。銅管樂器最初就是在戰爭或狩獵時發信號用的號角,幾經改進之後已經能夠在舞會上嘹亮地吹奏了。吉他最初就是把馬的鬃毛作為弦綁在弓上做出來的。到了中世紀晚期的時候,這種六弦琴(最古老的弦樂器,古代埃及和亞述就已經有了)已經發展成現代的四弦小提琴。18世紀的斯特拉底瓦留斯等著名的義大利小提琴製作家進一步完善了它的製作工藝,使它的音色幾近完美。
現在,藝術正在緩慢地恢復它在人類生活中應有的地位。人們逐漸認識到,只有倫勃朗、貝多芬和羅丹才是人類精神的真正先知與領袖,世界如果失去了藝術就會像幼兒園失去了歡笑一樣可怕。
羅馬人和對頭迦太基人一樣只對治國和賺錢有興趣,不屑於無功利的純粹精神活動。他們在征服世界的過程中建造了許多道路和九-九-藏-書橋樑,但他們的藝術品卻都是照抄希臘人的。他們也曾因為實際需要而創造了幾種建築形式,但他們所有的雕塑、歷史、鑲嵌畫和詩歌都是從希臘原作改編而來的拉丁版本。我們知道,藝術品身上具有一種難以言傳的神秘「個性」,它是使藝術成為藝術的必要條件。而古代羅馬世界對「個性」恰巧深惡痛絕。帝國對高度實用的戰士和商人求賢若渴,而對詩人和畫家頗無好感。
然後大遷徙時代開始了,最後一批羅馬音樂家如果在戰亂中幸運地逃離了死亡,就做起了流浪歌手,他們在市鎮的街角巷尾演唱以賺錢度日,其情形頗像現代渡船上賣唱的豎琴歌手。
在早期基督教時代,羅馬人的神廟和房屋裡掛滿了光怪陸離的玻璃飾品,這些飾品其實是用彩色碎玻璃鑲嵌成的美麗圖案。玻璃鑲嵌工藝很不好掌握,藝術家無法憑藉它暢所欲言。如果你小時候玩過積木遊戲,你就能夠感同身受。因而鑲嵌畫工藝在中世紀晚期就已經沒落,只在俄羅斯還有所發展。君士坦丁堡失陷后,拜占庭的鑲嵌畫師傅都逃到了俄羅斯,他們在那裡又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用彩色玻璃把東正教教堂裝飾得面貌一新。後來布爾什維克革命中斷了教堂的修建工作,這種工藝也就隨之銷聲匿跡。
戲劇在之後的日子里越來越為人們所喜聞樂見。在我們的現代社會中,任何一座功能完整的城市都會擁有一家以上的劇院,而「默片」電影也已經在偏僻的村莊里流行起來。
一個健康的小寶寶在吃飽睡足之後總喜歡哼兩句來表現他的快樂。大人們當然覺得這些「咕嚕咕嚕」的怪聲音沒什麼實際意義。但對小寶寶而言這卻是美麗的音樂,是他藝術靈感的最早體現。
但是事實上,哥特式建築在好幾個世紀里都是北歐人藝術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完美體現。前面的一些章節已經向你介紹過中世紀晚期時人們的生活狀態。他們如果不是住在村莊里,就會住在所謂的「城市」(由古拉丁語「部落」衍生而來)里。確實,這些所謂的城裡人雖然住在城牆和護城河後面,但在生活方式上仍然保持著部落中人的特點,他們還是生活在一種互助合作的團體組織當中。
於是教堂的建築師花了好多個世紀來探索怎樣擴大建築物的空間容量。羅馬人的建築經驗教導他們,要保證厚重石牆的堅固,就只能開鑿幾扇很小的窗。可是12世紀開始的十字軍東征使歐洲建築師發現了穆斯林的穹頂,他們在此基礎上探索出一種新的建築樣式,使歐洲人終於能夠滿足當時豐富而頻繁的宗教生活的需要。這種奇異的建築風格在以後的年代里獲得了不斷的發展和完善。義大利人對此十分不屑,稱之為野蠻人的「哥特式」建築。這種建築用巨大的「拱券」來支撐圓拱形屋頂。但這種沉重的拱頂很可能會把牆壁壓塌,就如一把小小的兒童椅頂不住三百磅重的胖墩一樣。在這個問題上法國建築師想出了採用「扶垛」加固牆壁的辦法。「扶垛」就是砌在牆邊起支撐作用的石塊。繼而他們又發展出「飛垛」來支撐頂梁。其實道理很簡單,你看看圖畫就全明白了。
而與此同時,東方藝術又傳了進來,發展成為美麗的「中世紀藝術」。歐洲北部的「中世紀藝術」帶有深深的日耳曼民族精神的印記,而與古代希臘、拉丁的藝術無關,當然也與更古老的埃及、亞述藝術甚至印度、中國藝術毫無親緣。那時候的人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還存在著什麼印度和中國。南方人的藝術風格很難影響到北方民族,因此義大利人對北方建築也感到不可理解,甚至極其蔑視。
巨大的https://read.99csw.com窗戶在這種新的建築樣式中得到了用武之地。玻璃在12世紀是很稀罕、奢侈的東西,一般人家很少會有玻璃窗,就連貴族的城堡也只是在牆上開幾個洞。因此,當時的房屋裡滿是過堂風,而且房屋內外溫度相差不大,都得穿毛衣。
這之後「黑暗時代」降臨了。蠻族像公牛闖進瓷器店一樣粗暴地闖入文明世界,把他們不能理解的東西全部毀掉。換一句現代話語,這些只喜歡雜誌封|面|女|郎的粗俗傢伙一看到倫勃朗的蝕刻畫就會隨手扔掉。一段時間之後他們的趣味突然提高了,想要挽回多年前造成的損失,但此時倫勃朗的蝕刻畫已經找不回來了。
民族藝術的最初發展就經歷了類似的情形。原始人類從漫長而寒冷的冰川期中倖存下來以後就開始全力整頓家園。他創作出許多不能為他的狩獵活動帶來實際幫助的美的東西。他在他所居住的岩洞的牆壁上刻畫了狩獵時見到的大象和麋鹿,有時候還會把一塊石頭簡單地雕琢成他所嚮往的女子形象。
古代地中海人的彩色玻璃製造工藝仍然倖存著,現在又重新興盛起來。於是哥特式教堂的窗戶變得光彩奪目,上面用許多小玻璃塊拼出了《聖經》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然後用鉛絲固定。
在蒸汽、鋼鐵、煤礦和工廠組成的工業社會裡,難有繪畫、雕塑、詩歌、音樂等藝術的立足之地。像中世紀的教會與王公,或者17、18世紀的富商那樣的藝術保護人已經在世界上銷聲匿跡了。工業社會的新寵只顧賺錢,毫無教養,對蝕刻畫、奏鳴曲或象牙工藝品之類的東西提不起一點精神,更不用說去關心保護這些東西的創造者了——這些人對新社會百無一用。習慣了機器的隆隆轟鳴聲的技工已經完全喪失了鑒賞力,無從辨別他們的農民祖先所發明的長笛或提琴的優美旋律了。工業時代藝術的地位就好像是社會的領養兒子,被人們的日常生活所徹底拋棄。從歷史中保留下來的繪畫作品如今只能寂寞地待在清冷的博物館里。而音樂則變成了少數大師的個人表演,它離開了普通人的家庭生活,被這些號稱大師的人帶進了門檻森嚴的音樂廳。
中世紀教堂不僅僅是一個信仰場所,它是所有公共生活的絕對中心,因此它的建築風格必須和之前人間所有的建築物都截然不同。古代埃及人、希臘人、羅馬人的神廟只供奉各地的小神,也沒有在奧西里斯、宙斯或朱庇特像前佈道的習慣,因此這些神廟都沒有太大的容量。古代地中海地區的民族向來都在露天場所舉行宗教儀式。可是歐洲北部氣候惡劣,必須把主要宗教活動放在教堂里舉行。
著名的西班牙戲劇家洛普·德·維加與莎士比亞差不多處於同一時代,他擁有驚人的創作力,一共寫過四百部宗教劇和一千八百部以上的世俗戲劇。教皇非常欣賞他,曾經賜給他爵位。而在大約一個世紀以後,法國大戲劇家莫里哀獲得了堪與路易十四比高的社會聲譽。
歐洲人的祖先是從遙遠的亞洲草原遷徙而來的游牧民族,他們大多是些過著自由生活的獵人。為了向他們的部落領袖表達讚頌,他們發明了一種宏大的流傳至今的詩歌形式。一千年以後他們在希臘半島安身下來並建起了許多城邦。所有神廟、雕塑、悲劇、喜劇及其他想得到的藝術形式都被他們用來表現自己內心的悲與樂。
埃及人、巴比倫人、波斯人等東方民族在尼羅河、幼發拉底河等河流的岸邊建起了自己的小國家。他們的國王想要一座華麗的宮殿,女人想要許多精巧的首飾,於是人們開始致力於創造這一切。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在居所的後院里栽花種草,裝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