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章 成熟的政治家 讓對手不戰而退

第六章 成熟的政治家

讓對手不戰而退

雖然和珅與馬嘎爾尼之間的幾次會面都不算愉快,馬嘎爾尼在其回憶錄中仍數次稱讚和珅,稱和珅為「中國首相」,稱讚其是「成熟的政治家」。
此次英吉利國使臣到京,原欲照乾隆十八年之例,令其瞻仰景勝,觀看伎劇。並因其航海來朝,道路較遠,欲比上次更加恩視。今該使臣到熱河后,遷延裝病觀望,許多不知禮節。昨令軍機大臣傳見來使,該正使託病不到,止令副使前來,並呈出一紙,語涉無知。當經和珅面加駁斥,詞嚴義正,深得大臣之體。現令演習儀節,尚在託病遷延。似此妄自驕矜,朕意深為不愜。已令減其供給,所有格外賞賜,此間不復頒給;京中伎劇,亦不預備,俟照例筵宴,萬壽節過後,即令該使臣等回京。伊等到京后……王大人應照行在軍機大臣傳見之禮,按次正坐。使臣進見時,亦不必起立,止須預備几凳,令其旁坐。所有該國貢物業經裝好安設,自可毋庸移動。其發去應賞該國王物件即於是日陳設午門外。令其下人並差人送至伊等寓所。求進貢件已諭知徵瑞不必收接代奏。俟其在寓所收拾一二日,妥為照料,齎發起身。該使臣等仍令徵瑞伴送至山東交代接替,亦不必令在京伺候迴鑾接駕。朕于外夷入覲,如果誠心恭順,必加恩待,用示懷柔。若稍涉驕矜,則是伊無福承受恩典,亦即減其接待之禮,以示體制。此駕馭外藩之道宜然。將此諭令知之,欽此!
1793年9月2日,喬治·馬嘎爾尼一行又離北京赴承德避暑山庄覲見乾隆皇帝,途中參觀了長城。1793年9月13日,喬治·馬嘎爾尼使團一行抵達熱河,向中國政府代表和珅遞交了國書,並同其就禮儀問題再度發生爭執。
第四,在廣州附近也設立這樣一個小島;
昨因英吉利國使臣不請禮節,是以擬於萬壽節后即令回京……今該使臣等經軍機大臣傳諭訓誡,頗知悔懼。本日正副使前來,先行謁見軍機大臣,禮節極為恭順。伊等航海遠來,因初到天朝,未諳體制,不得不稍加裁抑。今既誠心效順,一遭天朝法度,自應仍加恩視。
乾隆皇帝對此不屑一顧,覺得對英使已經仁至義盡,就派和珅去打發他們回去。1793年9月21日,喬治·馬嘎爾尼一行回到北京。
第五,通過雙邊條約為英國貿易打開遠東的其他地區。
臣渡洋至停泊夷船之定海縣。據夷官回稱:「我們前蒙貢使代奏仰沐大皇帝恩典准令先行回國,實願及早開行;唯因病人尚未痊癒,懇恩准令暫緩數日。」臣驗明病夷尚有二十余名,現在醫治未痊屬實。臣若催行迫促,不唯該夷等妄生疑懼。臣當即傳諭該夷,爾等不服水土,既然懇求聖恩要在浙江醫治,大皇帝矜恤爾等至優極渥自蒙恩准。並遵旨傳諭該夷,以爾國貢使奏稱尚有夷官一名嗎庚哆嘶欲在浙江置買茶葉,順帶回國,已蒙大皇帝恩准,並蒙格外加恩免其赴關納稅。宣諭之際,眾夷人同聲感頌歡忭之情動于詞色。
大不列顛國王請求中國皇帝陛下積極考慮他的特使提出的要求。國王指示特使懇請皇帝陛下恩准:第一,英國商人在舟山或寧波港,以及在天津,像在廣州一樣經商;他們必須服從中國的法律和習俗,並安分守規矩。第二,英國商人有權按俄國人從前在中國通商之例在北京設九-九-藏-書立一所貨棧,以便出售商品。第三,英國商人可以在舟山附近擁有一個小島或一小塊空地,以保存他們未能賣掉的商品;在那裡他們將儘可能與中國人分開以避免任何爭端或糾紛;英國人不要求設立任何像澳門那樣的防禦工事,也不要求派駐軍隊,而只是一塊對他們自身及其財產安全可靠的地方。第四,同樣,他們希望在廣州附近獲准擁有一塊同樣性質、用於同一目的的地方;或至少被允許在需要時可常年住在廣州;另外,在廣州和澳門居住期間,他們應有騎馬、從事他們喜愛的體育運動和為健康進行鍛煉的自由;他們將注意在得到准許后將不打擾中國人的生活。第五,對航行在廣州和澳門之間或在珠江上航行的英國商人不必徵收任何關稅或捐稅至少不要比1782年前徵收的稅更高。第六,對英國商品或船隻不徵收任何關稅或捐稅,除非皇帝簽署的文件有所規定,這時應給英國商人副本,讓他們明確知道他們必須支付什麼稅項,以避免向他們徵收得過多。本使節希望得到和珅閣老對此作的書面答覆,以使英國國王滿意。
奉天承運皇帝敕諭英吉利國王知悉,咨爾國王遠在重洋,傾心向化,特遣使恭齎表章,航海來廷,叩祝萬壽,並備進方物,用將忱悃。朕披閱表文,詞意肫懇,具見國王恭順之誠,深為嘉許。所有齎到表貢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遠涉,推恩加禮。已令大臣帶領瞻覲,賜予筵宴,疊加賞齎,用示懷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等六百余名,雖未來京,朕亦優加賞賜,俾得普沾恩惠,一視同仁。至爾國王表內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爾國買賣一節,此則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向來西洋各國有願來天朝當差之人,原准其來京,但既來之後,即遵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內,永遠不準復回本國,此系天朝定製,想爾國王亦所知悉。今爾國王欲求派一爾國之人居住京城,既不能若來京當差之西洋人,在京居住不歸本國,又不可聽其往來,常通信息,實為無益之事。且天朝所管地方至為廣遠,凡外藩使臣到京,驛館供給,行止出入,俱有一定體制,從無聽其自便之例。今爾國若留人在京,言語不通,服飾殊制,無地可以安置。若必似來京當差之西洋人,令其一律改易服飾,天朝亦不肯強人以所難。設天朝欲差人常駐爾國,亦豈爾國所能遵行?況西洋諸國甚多,非止爾一國。若俱似爾國王懇請派人留京,豈能一一聽許?是此事斷難准行。豈能因爾國王一人之請,以至更張天朝百余年法度。若云爾國王為照料買賣起見,則爾國人在澳門貿易非止一日,原無不加以恩視。即如從前博爾都噶爾亞(葡萄牙),意達哩亞(義大利)等國屢次遣使來朝,亦曾以照料貿易為請。天朝鑒其悃忱,優加體恤。凡遇該國等貿易之事,無不照料周備。前次廣東商人吳昭平有拖欠洋船價值銀兩者,俱飭令該管總督由官庫內先行動支帑項代為清還,並將拖欠商人重治其罪。想此事爾國亦聞知矣。外國又何必派人留京,為此越例斷不可行之請,況留人在京,距澳門貿易處所幾及萬里,伊亦何能照料耶?若雲仰慕天朝,欲其觀習教化,則天朝自有天朝禮法,與爾國各不相同。爾國所留之人九_九_藏_書即能習學,爾國自有風俗制度,亦斷不能效法中國,即學會亦屬無用。天朝富有四海,唯勵精圖治,辦理政務,奇珍異寶,並不貴重。爾國王此次齎進各物,念其誠心遠獻,特諭該管衙門收納。其實天朝德威遠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下有。爾之正使等所親見。然從不貴奇巧,並無更需爾國制辦物件。是爾國王所請派人留京一事,于天朝體制既屬不合,而於爾國亦殊覺無益。特此詳晰開示,遣令該使等安程回國。爾國王唯當善體朕意,益勵款誠,永矢恭順,以保義爾有邦,共享太平之福。除正副使臣以下各官及通事兵役人等正貫加賞各物件另單賞給外,茲因爾國使臣歸國,特頒敕諭,並賜齎爾國王文綺珍物,具如常儀。加賜彩緞羅綺,文玩器具諸珍,另有清單,王其祗受,悉朕眷懷。特此敕諭。
在天津大沽口登陸后,喬治·馬嘎爾尼一行七百餘人受到了清政府的熱情接待。可在接待的過程中,大清王朝的欽差大臣徵瑞和直隸總督梁肯堂對英國人的行為十分震驚。要知道,這精美的晚宴不是總督而是皇上恩賜的,這些英國人不問問就吃,胃口極好。中國人本以為他們也會像中國人那樣在菜上來時跪倒在地。欽差大臣徵瑞和直隸總督梁肯堂隨後在給熱河的奏摺中悄悄地提了一筆:貢使向上免冠叩首。這后兩字「叩首」是表示磕頭的固定說法。但不拜倒怎麼「叩首」呢?這兩名大文豪把西方式的脫帽和中國式的頭搗地兩種不同概念糅合成一種含混不清的表達方式,從而創造出一個表示虔誠的隱喻來說明馬嘎爾尼是恭恭敬敬的。
1793年8月9日,喬治·馬嘎爾尼一行離大沽赴北京,途中在通州停留,與中國禮部官員在禮儀上發生爭執。喬治·馬嘎爾尼依然認為,自己是代表大英帝國前來的「欽使」,不同意行這麼重的禮節。中國政府中的多位官員同英使交涉都無功而返,就連和珅親自出面說服教育也是無濟於事。乾隆皇帝震怒異常,立即發布聖旨。聖旨中說道:
很快,接見儀式就按照和珅設計的那樣,於1793年9月14日(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初十日)順利結束了。有關這次慶典,中國史書記載:「上御萬樹園大幄次,英吉利國正使馬嘎爾尼,副使貢斯當等入覲。並同扈從王公大臣,及蒙古王公貝勒貝子額駙台吉,暨緬甸國使臣等賜宴,賞賚有差。」後面還附有一首御制詩,紀念英國人的「臣服」。詩是這樣開頭的:「博都雅昔修職貢,英吉利今效盡誠。」
這一次,英使見了和珅之後,在和珅的建議下,採取了折中的主意,在農曆八月初十乾隆皇帝萬壽節慶典之前,先舉行非正式會見。這時,英國公使可以按照英國禮節,行單膝跪拜禮,但等到乾隆皇帝萬壽節慶典之際,他們必須按中國規矩,三拜九叩。為此和珅專門制定了一份詳細縝密的禮儀程序表呈遞給乾隆皇帝御覽。
第六,要求向北京派常駐使節。
和珅把乾隆皇帝回復英國的國書交給他,示意他馬上率團回國,馬嘎爾尼無奈只好帶領著龐大的使團回英國向女王復命去了。
從和珅的奏章中,我們可以看出,和珅在氣勢洶洶的英使面前,最大可能地保障了大清帝國的尊嚴,也讓乾隆皇帝感到高興。九_九_藏_書乾隆皇帝又立即發布了新的聖旨。聖旨中說道:
第三,在舟山附近給英人一個小島,以供他們停泊船隻,存放貨物;
當中國方面接到英國人的信時,也幾乎是在喬治·馬嘎爾尼使團出發的時候。喬治·馬嘎爾尼來中國的那年,乾隆皇帝已經80歲了——中國的官員都認為英國人是給乾隆皇帝賀壽來了。1793年6月19日,在出發9個月之後,英國人終於來到了中國的海面。他們在澳門停泊數日後北上,並於1793年8月5日(乾隆五十九年六月廿三日),抵達天津白河口,之後換小船入大沽,在天津大沽口登陸。
覲見后,乾隆皇帝命大臣陪英國使團參觀行宮。英國人看到園內的樓里都放著西洋的玩具、掛鐘和地球儀,感到十分掃興,因為這些東西讓他們的禮品頓時黯然失色。陪同馬嘎爾尼遊覽的官員還告訴他,比起圓明園內西洋珍寶館收藏的東西,這些都算不了什麼。英國人一陣尷尬的沉默,中國居然到處是英國人引以為榮的禮品物件。
非常不幸的是,不足半個世紀后的1840年,喬治·馬嘎爾尼的預言就被證實了。
身為理藩尚書、全權負責接待事務的和珅,敏銳地感覺到了奏摺中關於「叩首」中存在的問題,立即提筆寫信給欽差大臣和直隸總督,要求進一步說明情況。他在信中寫:向聞西洋人國俗不知叩首之禮。而該督等折內聲敘未能明晰,遂指為叩首,亦未可定。和珅還進一步說明,如果馬嘎爾尼真先磕了頭,事情也就完了;假如他只是低頭,那就應該告訴他,他應該遵守一切朝貢者甚至藩屬國國王覲見皇帝時都應遵守的禮儀。和珅要求馬嘎爾尼及其所有隨從在將來面見乾隆皇帝的時候要按照中方的禮儀行跪拜大禮。
第二,儘可能在靠近生產茶葉與絲綢的地區獲得一塊租界地或一個小島,讓英國商人可以長年居住,並由英國行使司法權。
最後,但不是最不重要的一點,關於情報工作,他們提出:在不引起中國人懷疑的條件下,使團應該什麼都看看,並對中國的實力做出準確的估計。
臣和珅謹奏:竊照英吉利國貢使到時,是日寅刻,麗正門內陳設鹵簿等大駕,王公、大臣、九卿等俱穿蟒袍褂齊集。其應行入座之王公大臣等,各帶本人座褥至澹泊敬誠殿鋪設畢,仍退出,卯初,請皇帝御龍袍褂升寶座,御前大臣蒙古額附,侍衛仍照例在殿內內翼侍立,乾清門行走,蒙古王公、侍衛亦照例在殿外分兩翼,侍衛內大臣帶領豹尾槍長靶刀,侍衛亦分兩班站立,其隨從三五大臣、九卿、講官照例于院內站班,臣和珅同禮部堂官率欽天監副索德超,帶領英吉利國正副使等恭逢表文,由避暑山庄宮門右邊門進呈殿前階下,向上跪捧恭遞。御前大臣福長安恭接,轉呈御覽,臣等即令該貢使此向上行三跪九叩頭號禮,畢。其應入座,王公大臣以次入座,帶領該貢使于西邊二排三米,領其叩頭入座,俟令侍衛照例賜茶,畢。各于本座站立,恭候皇上出殿、升輿。臣等將該貢使領出,于清音閣外邊伺候,所有初次應行例嘗該國王及貢使各物,預先設於清音閣前院內,候皇上傳旨畢,臣等帶領貢使,再行瞻覲。頒嘗后,令其向上行謝恩禮畢,再令隨班入座,謹奏。
第五,免除或減少英國由澳門販入九_九_藏_書中國貨物的關稅;
和珅等離開英國公使駐地后,馬上把他們的要求呈報給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對這些要求一概拒絕,並且回復了喬治三世一封信。原文如下:
第一,為英國貿易在中國開闢新的港口。
1793年10月7日,懊喪之餘的喬治·馬嘎爾尼一行只好灰溜溜地離開北京前往廣州。因為,他們的艦隊在那裡已經等待多時了。乾隆皇帝為了讓英國人見識一下天朝的地大物博,特安排馬嘎爾尼一行人由陸路返回廣州。但臨走之前,乾隆皇帝有點不放心,於是他下了一道密詔給沿途接待的官員:「英咭利夷性狡詐,此時未遂所欲,或至尋釁滋事,固宜先事防範。但該國遠隔重洋,即使妄滋事端,尚在二三年之後。況該貢使等目觀天朝法制森嚴,營伍整肅,亦斷不敢遽萌他意。此時唯當於各海口留心督飭,嚴密巡防。」
喬治·馬嘎爾尼還在做垂死掙扎,再次草擬曾向和珅宣布過的照會。全文如下:
中華帝國只是一艘破敗不堪的舊船,只是幸運地有了幾位謹慎的船長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間沒有沉沒。它那巨大的軀殼使周圍的鄰國見了害怕。假如來了個無能之輩掌舵,那船上的紀律與安全就都完了。但是這艘破敗不堪的舊船將不會立刻沉沒。它將像一個殘骸那樣到處漂流,然後在海岸上撞得粉碎。但是,它將永遠不能修復。從而,亞洲及世界各地的貿易將受到擾亂……各國的冒險家都將來到中國,企圖利用中國人的衰敗來建立自己的威望。而在他們之間將展開無情的鬥爭。在這種對抗中,富的愈富,窮的愈窮。英國靠著它的創業精神已成為世界上航海、貿易和政治的第一強國。從這樣的急劇變革中,它將獲得最大的利益,並將加強它的霸權地位。
覺得時機已到的和珅便以此為借口,企圖和藹地打發喬治·馬嘎爾尼一行回國。喬治·馬嘎爾尼一行來華的目的還沒有達到,當然不能輕易回國,他說了幾句表示謝意的話之後,就拿出了原本早已擬好、現在又經過修改的條約,共有如下的六條:
和珅接過喬治·馬嘎爾尼的文書後,不卑不亢地說:「足下不是想在我中國國土中建立一個國中之國吧?」喬治·馬嘎爾尼連忙說:「不是,如果貴國有不同意見,我們還可以商量。」和珅接著說:「貴國要求使用中國的土地又不許我們設防,這樣的事怎麼可以拿來商量呢?」一句話說得喬治·馬嘎爾尼一時語塞,無言以對了。和珅見氣氛有些僵化,便立刻命人拿來乾隆皇帝賜予英使的禮物一件向馬嘎爾尼說其妙處,這些難得一見的珍貴禮物,再加上和珅的巧舌如簧,把喬治·馬嘎爾尼樂得不知所以,早把剛才的不愉快忘記了,將條約的事擱到一邊,暫且不提。
和珅領會了乾隆皇帝的意思,對英使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客氣,1793年10月7日,和珅召見了喬治·馬嘎爾尼。向其宣讀了乾隆皇帝的聖旨:
第四,在中國特別是在北京開闢新的市場。
隨之而來的談判過程中,更顯示出了和珅的機智和巧言善變。英國使節在覲見乾隆皇帝之後,就向乾隆皇帝提出了如下要求:
對喬治·馬嘎爾尼來說,這實在是一次極其失敗的出使。但他在南下的過程中,卻發現清政府的貪污腐敗已是病入膏肓。比如乾隆皇帝批准給使團九*九*藏*書的招待費,當時算是一個駭人的巨款(每天五千兩白銀),但大多數已被經手的官員剋扣下來中飽私囊。
此時,和珅得到報告說英國人因遠涉重洋,水土不服,已經病了三人。下面這段文字是浙江巡撫長麟(愛新覺羅氏,字牧庵,滿洲正藍旗人)報告英國人患病的原文:
原船當在寧海停待調治患病之人。並查出從前該國夷人曾在浙江貿易,現已密行驍諭鋪戶嚴行禁止。該貢使等經赴浙江乘坐原船回國,較為簡便,較之赴粵可省過半路程。松筠務須會同長麟,妥協辦理,勿任借詞稍有逗留。夷人等欲在寧波置買貨物一節,唯當稟遵約束,按例置買茶葉絲斤。長麟查出從前乾隆二十一年該國夷商曾至寧波貿易拖欠鋪戶銀1·5萬余兩未償,已密諭鋪戶等以前事為鑒,毋庸與之交易,借可杜勾引之弊。此事向未聞之,長麟所查甚為周細。若該貢使等向松筠懇請置買物件,當諭以爾等夷船現在寧波停泊,已准就近酌買茶葉絲斤,其沿途經過地方不得再行買物,致違天朝體制。浙江人郭姓從前曾經勾結夷商,今已病故,伊子郭極觀已經嚴行管住。著即派要員伴送由別路進京備詢,不必全帶刑具。
第三,廢除廣州現有體制中的濫用權力。
第二,准許英人在北京設立一個貨棧,以便買賣貨物;
第六,中國海關公布稅則,以便英國商人照章納稅。
第一,准許英人在舟山、寧波、天津三處貿易;
他們恆久不變的體制並不能證明他們的優越。中華帝國是一個神權專制的帝國……它翻來覆去只是一座雄偉的廢墟。任何進步在那裡都無法實現。人們生活在最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懼之中。他們給婦女裹腳,殘殺嬰兒。他們膽怯、骯髒而且殘酷,所以無可避免地,最終將重新墮落到野蠻和貧困的狀態。
在這次旅行中,他對中國人從滿腔的熱情轉到極端的蔑視。回到英國以後,他同喬治·斯當東爵士一起,用充分的時間來冷靜地考慮他的來華回憶錄《紀實》的寫作。這本《紀實》直至1908年才發表,而且還是部分內容。在《紀實》中,喬治·馬嘎爾尼對中國做出了評價和預言,他毫不留情地戳穿了「康乾盛世」的神話,看出「康乾盛世」背面的敗亡之兆。
但讓英國人不快的是,剛一上岸,他們的隊伍便被中國官員不由分說地插上幾面彩旗,上面用中文寫著幾個大字——英吉利貢使。無論在旗上還是禮品清單上,中國官員都把「禮物」改成「貢物」。在天朝,送給皇帝的禮品從來都叫作「貢」。喬治·馬嘎爾尼並不認為自己是臨時的貢使,他是作為英國首任常駐大使派往中國的。但中國人從一開始就不接受這種區分,和對其他國家的使團一樣,他們對英國人採用的是同樣的措辭和禮儀。
喬治·馬嘎爾尼一行經京杭大運河往杭州等地參觀。在遊歷了東部中國之後,11月9日,喬治·馬嘎爾尼一行抵達杭州。12月9日,喬治·馬嘎爾尼一行抵達廣州,他們終於見到了等待已久的獅子號與印度斯坦號,戰艦鳴十九響禮炮,迎接他們的歸來。隨後,喬治·馬嘎爾尼一行離開廣州,兩廣總督在廣州送行。喬治·馬嘎爾尼一行在澳門停留了一段時間后,於1794年3月17日離開中國,9月6日回到英國朴次茅斯軍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