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九章 王延嗣廷激遼主 周世宗親征北漢

第九章 王延嗣廷激遼主 周世宗親征北漢

劉崇一副勝券在握的派頭,還特意在軍中設帳,備好了絲竹美酒,只等擊敗周軍。周世宗郭榮卻十分緊張,時刻關注戰場的狀況,和手下大將商量對敵策略,準備著親自衝鋒陷陣。
張暉舞著狼牙棒,打死幾名逃兵,驅趕著後退的士兵繼續衝鋒。他見趙匡胤英勇善戰,只有殺了趙匡胤,才能遏制住周軍的攻勢,便悄悄取出弓箭,一箭射去,正中趙匡胤左臂,頓時血流如注。趙匡胤一咬牙,將箭矢啪地一聲折斷,雙目圓睜,大喝一聲,殺開一條血路,隻身單騎,直取張暉。李良一見,急忙跟上去策應。
潞州節度使李筠,得知劉崇與遼將楊袞合兵南犯的消息,火速派人報知郭榮。郭榮聽了雖感意外,卻並不驚慌,畢竟他隨郭威久經沙場,見多識廣,對於繼位之初的艱難,早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所以能面臨事變而鎮定自若。
卻說劉崇知周軍因劉詞未及時趕到,馬步軍僅三萬餘人,不由起了輕視之意,便與眾將商議:「朕觀周師兵微將寡,行伍不整,遼兵最好不用,以我大漢五萬餘眾,足可克敵!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取勝,更可使遼人心服。此乃用兵之機也!」
馮道手捋長須,微微一笑:「陛下未必便可學唐太宗。」
遼主耶律明高踞虎皮鋪就的檀木椅上,左右兩邊依次坐著耶律齊、楊袞等大臣。那耶律明滿臉鬍鬚,右腳架在椅子扶手上,傲慢地瞟了王延嗣一眼,毫無表情地問:「皇侄派你來南京,有何要事稟告朕?」
周軍大獲全勝,趙匡胤等人追到澗邊,才勒馬返回。郭榮在張永德等人的護衛下,立在一處土崗眺望,遠遠見趙匡胤一行飛馳而來,身後所帶的御林軍,已經所剩無幾了,而趙匡胤等人也無不傷痕纍纍,血跡斑斑,尤其是趙匡胤,幾乎成了一個血人。
劉崇哪裡肯聽,派人前去對楊袞說:「周軍勞師遠襲,我軍以逸待勞,不煩足下餘刃,還請勒兵,登高觀之。」楊袞正樂得兵不血刃,作壁上觀,欣然同意。
樊愛能、何徽二人畢竟是先帝舊臣,而且屢建戰功,郭榮有心免兩人一死,可轉念再一想,長期以來,諸將驕橫難制,常懷游移之心,此二人不誅,何以整肅軍紀?不由得輾轉躊躇,難以決斷。
燕京經過遼人近二十年的經營擴建,已初具規模,街道繁華,商賈雲集,漢、女真、回紇等族的百姓混雜而居,倒也頗具特色。自後晉以來,這裏實際上成了遼國向南經略的大本營和指揮中心。
張暉等將領一致贊同,唯獨王延嗣竭力反對:「周軍人數雖少,但周主臨陣,士氣高昂,且陣中多驃悍驍勇之士,不可小覷,陛下切不可掉以輕心!為穩妥計,還是與遼軍共進為宜。」
王延嗣見激將法起了作用,心中暗喜,從容答道:「大王千萬不要誤會!遙想太祖當年,意氣風發,飛渡滹沱,橫掃二京,睥睨一世,何其壯哉!大王繼其餘烈,欲南伐中原,光大先帝偉業,世所共知也!微臣只擔心大王聽信一面之詞,失去良機,如此豈不造成千古遺憾!」
王延嗣強按住內心的不滿,呈上劉崇的親筆信,不卑不亢地說:「吾皇特遣臣赴南京,請求大王速派鐵騎,與我大漢組成聯軍,南討周逆。郭榮新立,百端待舉,此乃南下創業之良機,願大王勿疑慮焉!」
回到內殿,郭榮立即吩咐內侍召來張永德、趙匡胤,余怒未消道:「馮道這老傢伙,平日里道貌岸然,倚老賣老,現在竟敢口出狂言,當廷羞辱朕,實在可惡!朕若不是念他年老功https://read.99csw.com高,給他面子,今日便對他不客氣了!」
近年來,有不少北漢使者前來拜謁,大多卑躬屈膝、唯唯喏喏,像王延嗣這般大胆直言、凜然難犯的卻是第一次遇到,這不能不使他另眼相看,由衷佩服。他面色凝重,對王延嗣道:「照王先生的意思,朕竟是鼠目寸光,遠不及父皇了?」
「大胆!」耶律齊指著王延嗣,氣得渾身顫抖。耶律明強忍住怒火,沖他擺擺手,示意他坐下,不由自主地將右腳從扶手上放下來,正了正身體,收起那副不可一世的傲慢神情。
次日下午,兩軍主力在高平縣南部的巴公原相遇,雙方擺開陣勢,準備決一死戰。郭榮令侍衛馬步軍都虞候李重進、滑州節度使白重贊率領左軍,居陣之西邊;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樊愛能、侍衛步軍都指揮使何徽統帥右軍,居陣之東邊;宣徽使向訓、鄭州防禦使彥超統領精銳部隊為中軍,居主陣;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和趙匡胤統領御林軍護駕。一切已經準備就緒,只有劉詞的援軍遲遲未到,郭榮又急又氣。
那些落草為寇的群盜和流亡山林的勇士,多是些曾經殺人越貨的欽犯,招募令一出,無不歡欣鼓舞,紛紛應募,不到半個月,招募的士卒已達萬人。趙匡胤將他們分散編入禁軍,加緊訓練。
當年石敬瑭將幽雲十六州獻給契丹,甘當兒皇帝,一直為中原百姓所唾罵,確當引以為鑒!可一直以來,劉崇都面臨後周的巨大軍事壓力,要想求得生存,除了藉助遼國的力量外,似無其它辦法可想。因此,儘管王延嗣數番苦苦勸諫,也無法改變北漢親和遼國的基本外交策略。
郭榮默默點頭,於是出帳升座,吩咐將樊愛能、何徽押上來。二人知道臨陣脫逃,大罪難免,膝行而前,向郭榮叩頭求饒。郭榮厲聲叱道:「你們二人,皆是我朝宿將,久經沙場,這次臨陣脫逃,非不能用兵,實欲將朕出賣給劉崇。不殺你們,讓朕如何服眾!」喝令侍衛將二人拖出,斬首示眾。
王延嗣勉為其難地接受了劉崇的使命,帶著十余名隨從和大量的金銀珠寶,晝夜兼程,來到燕京幽州府。這遼國以皇都上京為臨潢府,遼陽故城為東京遼陽府,幽州為南京幽州府,南京又稱燕京,此時遼穆宗耶律明駐蹕燕京別宮,所以王延嗣直奔燕京而來。
大臣耶律齊站起來,揶揄道:「口氣不小,無奈軍力太弱,王兄還記得晉州大敗之事否?況且你北漢與周爭鬥,關我大遼何事?我大遼為何要冒此風險呢?」
趙匡胤的馬快,轉瞬間到了張暉面前,宛如神兵天降。張暉心頭一驚,慌忙應戰。兩人二話沒說,挺槍便戰到一處,戰了十幾個回合,不分勝負。李良暗中對準張暉馬頭,「嗖」地發出一枚「燕子鐺」,正中馬眼,那馬吃痛,登時狂性大發,猛地將張暉掀翻在地。趙匡胤趕上去,奮力一擊,將他的腦袋砸得粉碎。
郭榮雙眼冒火,瞪著這鬚髮皆白的四朝元老,欲言又止,氣沖沖地罷朝而去。
郭榮聽說樊愛能、何徽竟敢回來見他,心頭火起,喝令左右侍衛:「來人啊,速將這兩個臨陣脫逃的敗軍之將,給我綁了,聽候發落!」拂袖而去。
「朕召兩位來,正為此事。不知你們有何良策?」郭榮憂心忡忡。
突然,在臨戰前令人壓抑的寂靜中,一陣東北風迅猛而起,雙方旗幟飄揚,發出嘩嘩的響聲;撲面而來的勁風,裹起滿天的灰塵,吹得周軍將士睜不開眼睛。劉崇哈哈大笑,https://read.99csw.com叫了一聲「天助我也!」隨即下令進攻。
耶律明是太祖耶律德光的兒子,自從殺了燕王耶律述軋,被遼國各部擁立為帝,便日夜冥想追及太祖當年的偉業,早就想入主中原,因而才有廣順初年的舉動。聽到王延嗣對父皇的讚歎,不免又激起了他的勃勃雄心。
北漢主劉崇聽說王延嗣遊說成功,遼將楊袞所率援兵勇壯剽悍,大喜過望,便統帥漢、遼聯軍八萬餘人,浩浩蕩蕩,直取潞州。
右軍一旦潰散,北漢軍氣勢更盛,大軍如狂潮一般,沖入周之中軍和左軍。眼見周軍就要全軍覆沒,騎在馬上觀戰的周世宗郭榮,心急如焚,雙腿猛力一夾身下戰馬,向敵陣衝去。
張永德道:「樊愛能、何徽畏敵如虎,棄軍脫逃,罪不可赦!陛下欲削平四海,建萬世之功,不申軍法,雖有雄師百萬,亦有何用?」
適逢張永德入內當值,郭榮面色凝重地問道:「樊愛能和何徽臨陣脫逃,太讓朕失望了!張愛卿,依你看朕該如何處置?」
劉詞領軍追了數十里,見劉崇已經跑遠,方才回軍。只見巴公原上屍橫遍野,血流成渠,北漢軍丟棄的輜重器械,更是不可勝數。
郭榮見眾臣紛紛阻攔,臉色不悅道:「劉崇趁我大喪,聞朕新立,以為天下可取,此際必來,斷無疑耳!朕若不親征,敵人以為朕軟弱可欺,倍加狂妄,此無異助其氣焰也!昔唐太宗之創業,無不親征,朕又何懼焉!」
耶律明草草閱過書函,隨手扔在几案上,漫不經心地說:「郭威雖歿,餘威猶在,郭榮大權在握,又熟諳軍陣,倒是個有作為的君主,而且周朝兵多將廣,糧草充裕,吾皇侄以區區北漢,守成尚覺艱難,豈有餘力南進乎?」
趙匡胤大呼一聲:「主辱臣亡,弟兄們上啊!」胯|下的赤褐馬聽到喊叫,興奮不已,仰首長嘶一聲,展開四蹄,飛一般竄了上去,很快超過了郭榮。趙匡胤回頭喊道:「陛下,快回陣中去!」舉起渾天棍殺入敵陣。
剎那間,北漢軍陣內鼓聲震天,吶喊聲、馬嘶聲,在北風與塵埃中,顯得格外駭人心魄。張暉率領漢兵,像一股突起的狂飆,乘著風勢,向周營右軍衝去,樊愛能、何徽連忙擂鼓應戰,兩軍短兵相接,展開激烈的廝殺。
天色將暮,依然刮著東南風。周軍、漢軍隔著巴公澗紮營,都已無力再繼續廝殺。正在此時,河陽節度使劉詞,率領萬余精兵趕到,郭榮急令發起新的進攻。
王延嗣是開封人,從小熟讀詩書,廣涉經史,談吐不凡,頗有韜略。河東節度使劉崇聞其頗有才略,千方百計將他羅致自己帳下,引為心腹。後來北漢獨立,又拜他為樞密副使,委以重任。王延嗣素懷青雲之志,欲借河東之地,一展宏圖,所以竭其全力,輔佐劉崇。然而對於劉崇諂媚遼國,自稱侄兒的做法,他卻堅決反對。孔孟先聖,以中原為正統的觀念,早已深植他心中,怎能以華夏正宗,而屈事北狄之邦呢?
第二天一早,耶律明在宮中召見北漢使者。王延嗣登上殿階,穿過寬敞的殿堂,叩首行禮,獻上一雙白璧、一顆碩大的寶珠和一把精緻的佩劍。
郭榮決心已定,便說:「也罷,姑且不去管他!朕此番親征,你們兩個認為是否妥當?」
趙匡胤見他氣憤難耐,連忙上前勸說:「陛下無需生氣,馮太師年事已高,自然希望守成,不願陛下冒險,也是一番好意。至於言語偏激,他一貫如此,陛下千萬不要計較,以免傷了君臣和氣。」
郭榮漲紅著https://read.99csw.com臉,又氣又怒道:「劉崇所部,皆為烏合之眾,若遇王師,必如泰山壓卵石!」
趙匡胤答道:「這次劉崇南犯,乃有備而來,顯然是想趁陛下新立,而我軍將領又內懷觀望之心,故調集所有兵馬,孤注一擲!此外,遼將楊袞所率騎兵,亦是精銳之師,不可小覷。面對如此強敵,依末將看來,非陛下親征,無人可當其銳氣!」
張暉一死,漢軍大亂,周軍乘機穩住陣腳,重新佔據了主動權。正在這時,天公作美,風向陡變,東南風一陣緊似一陣,郭榮抓住時機,下令全軍出擊,他親自擂響戰鼓,周軍士氣大振,爭先恐後,吶喊著衝殺過去,人和馬踏起的塵土,在頭頂上翻滾著,更增添了駭人的氣勢。
當他聽到郭威已死,郭榮繼位的消息時,不禁喜笑顏開,心想天助我也,報仇的時機終於來臨。於是,他在全國範圍內調集兵馬,招募流亡,召集了馬步軍五萬餘人,一面加緊訓練,籌措軍需,一面派王延嗣為特使,前往燕京向遼國求援兵。
潞州節度使李筠率一萬人馬,出守太平驛,扼住通往潞州城的必經之道。北漢軍先鋒將張暉領兵來到太平驛,在周軍營前耀武揚威,大聲叫陣。李筠大怒,令穆均率三千士卒出寨迎戰。
王延嗣見劉崇堅持己見,張暉諸將驕橫輕敵,不禁悵然,仰頭嘆息:「北漢敗亡,其天意耶?抑人事耶?」
「吾國雖狹小,亦方圓數百里;土地雖貧瘠,然亦不乏軍需。吾皇已調集五萬餘人,皆忠勇之士,又聚集了大量輜重糧草。只要大王願意出兵輔助,壯我兵威,必可克敵致勝,直搗開封!」
時近正午,太陽火辣辣地照射著大地,天空中飄浮著朵朵白雲,白雲下是一望無際、黃綠相間的原野。在這片古老的原野上,十余萬身披鎧甲的將士,凝神屏息,在等待著軍令,隨時準備進行殊死的拼殺。
於是,遼主耶律明詔令楊袞率領三萬精銳騎兵,立即出發,前往太原,配合劉崇攻打後周。中原的天空,又一次捲起了戰爭風雲,剛剛繼位的周主郭榮,面臨著一場生死攸關的嚴峻考驗。
三月十九日,周軍前鋒與劉崇軍相遇,雙方交戰,北漢軍敗退。郭榮敦促諸軍乘勝追擊,並遣使督促河陽節度使劉詞速來增援。
顯德元年三月二十日,周世宗郭榮不顧許多大臣的勸阻,毅然率領大軍北征劉崇。大軍出發不久,得到軍報,說劉崇已解除對滁州的包圍,正向澤州進犯,郭榮立即傳令日夜兼程,迎擊北漢軍。
劉詞增援來遲,怕郭榮怪罪,正想在新主面前將功贖罪,便身先士卒,率領這支生力軍,越過巴公澗,齊聲吶喊,殺入敵陣。北漢軍飢餓疲勞,根本無力應戰。劉崇見士兵死傷殆盡,局面無法控制,心知大勢已去,只好與王延嗣帶著數百親兵,直往太原逃遁。
周主郭榮班師回到京城,論功行賞。高平一役,論功勞首推趙匡胤,破格提拔為殿前都虞候,賜銀一萬兩,御馬五匹。封韓令坤為龍捷左廂都虞候,慕容延釗為虎捷左廂都虞候,王審琦為鐵騎都虞候,石守信為鐵騎左右都校。李良死活不願為官,賞銀一萬兩,住宅一所,調往趙匡胤幕府,領從五品將軍銜。
王延嗣在專為外國使節修建的官邸住下,心中卻為這次使命發愁。首先,他愁的是遼國君臣的傲慢態度。長期以來,他們一直以太上皇自居,對北漢使者出言不遜,動輒奚落嘲諷,令人無法忍受。其次,他擔心遼國不會輕易派援兵,因為此時遼國的北方不太穩定,南邊卻九*九*藏*書有北漢作為一種緩衝力量,頂住後周的壓力,如此一來遼主自可高枕無憂。
楊袞見火候已到,不失時機地插上一句:「大王,王延嗣所言頗有道理。若能一舉攻下開封,我大遼便可統一四海,君臨天下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
數年來,趙匡胤一有空閑,便埋頭鑽研廣濟大師所贈的《輿地與兵法》,對天下地形了如指掌,遣兵應敵亦遊刃有餘,往往在倉促之間,也能應對自如,有章有法地提出對敵方案。
劉崇在大帳中聞得張暉陣亡,又眼見漢軍漫山遍野,如潮水般潰退,此時遼將楊袞又不敢增援,心知敗局已定,急忙下令撤軍。一直過了巴公澗,才收束敗軍,依澗列營。略一清點,只剩一萬餘人。劉崇又悔又氣又怕,胸口一陣悶痛,吐出幾口鮮血,王延嗣趕緊找來御醫,為他治療。
三月十八日,大軍抵達澤州,在城東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郭榮身著戎裝,騎著戰馬,在御林軍的護衛下檢閱部隊。周軍將士一見君主親自督戰,士氣昂揚,「萬歲」聲此起彼伏,在原野上久久迴響。
張永德摸著下巴,慢吞吞地說:「趙兄所言有理。此役關係我大周的生死存亡,敗則局面難以收拾,勝則陛下威名遠播,諸將再不敢存小覷或游移之心。臣亦以為,陛下親征乃明智之舉,只是禁軍老弱居多,能征戰者不過萬餘人,兵力不足,實在堪憂!」
王延嗣濃眉一揚,慷慨激昂地說:「耶律兄眼光未免太過短淺!漢、遼疆土相連,不可分割。若無我大漢阻隔,周兵早已揮戈北向,直抵南京。試想大漢為周所吞併,你大遼幽雲十六州能保無虞嗎?」他嘆了一口氣,接著說:「唇亡齒寒,如此淺顯的道理尚且不懂,怎能成大事!唉,像遼太祖那樣的英雄豪傑,如今確是難以尋覓了!」
當天晚上,郭榮在帥帳中,召見諸將,下令將在初戰中降敵的樊愛能、何徽的部下,一個不留,全部殺掉,又將北漢降兵數千人,編成「效順營」,發往淮南,以防禦南唐。
郭榮聽了,心中暗想,趙匡胤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所言方略,大胆細密,幾乎無懈可擊,便一一採納,詔令立即實行。
沉默了一會兒,趙匡胤說:「情勢急迫,不妨破例。陛下可詔令京師附近各州,招募山林亡命之徒、勇力之士,即刻送于闕下。只要本人應募,就赦其原罪,一律編入禁軍。此皆矯捷勇猛之輩,勝原禁兵之老弱者遠矣!此外,陛下還可詔令符彥卿、郭崇威,自磁州赴潞州,詔令向訓、史彥超,領兵先往澤州,以為配合。如此則萬無一失了。」
如何能勸服遼主出兵,確實是個難題,王延嗣想來想去,一個人影在他腦中一閃。王延嗣招來隨從,吩咐即刻準備好見面禮,當晚悄悄前往大將楊袞府中。這楊袞與北漢關係一直比較親密,而且深得遼主的信任,要是通過他對遼主施加影響,事情就好辦多了。
第二天,周主郭榮抵達潞州城,李筠親自出城迎接。郭榮剛在節度使衙署坐下,忽報樊愛能、何徽前來請罪。原來兩人逃出戰場后,在路上遇到劉詞的援軍,不但不思戴罪立功,反而力勸他退軍。幸虧劉詞自有主意,周軍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趙匡胤剛跳下馬,還沒有站穩,那赤褐馬撲通一聲倒在地上,口吐白沫。趙匡胤顧不上自己的傷,急忙俯身去看。赤褐馬睜著灰色的大眼睛,戀戀不捨地望著眼前跟了八年的主人,掙扎著喘息了幾聲,頭向下一耷拉,就閉上了眼睛。
馮道一聽,微微一笑,臉帶輕https://read.99csw.com蔑問郭榮:「陛下捫心自問,果能作泰山否?」
次日上朝,郭榮在廣政殿對文武大臣道:「潞州軍報,漢逆劉崇勾結遼軍,將大舉侵犯我大周疆域。朕打算率軍親征,蕩平來寇,揚我國威,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張暉乘勢率軍衝殺過來,周兵倉皇潰退,李筠一看形勢不妙,連忙率大軍前來接應,卻已損失了千餘人馬。李筠見敵軍驍勇,當晚放棄了太平驛,退回潞州城固守,等待援兵,同時派出數批信使,分幾路前往開封,呈報周世宗郭榮,請求救援。
劉崇與後周王朝有不共戴天之仇,兩年多來,他無日不思報仇雪恨。無奈北漢土瘠民貧,賦稅不足以供軍隊所需,而且郭威深孚眾望,周朝兵強馬壯,他根本不敢輕舉妄動,只能將那滿腔的怨憤之氣,強壓在心中。
張暉本十分驍勇,更兼擊敗了劉筠,心中正自狂傲,視周軍如草芥一般,氣勢如虹,而樊愛能因為援兵未到,心中早存幾分怯意。雙方交戰不久,周軍騎兵就開始潰退,緊接著步兵開始混亂起來。樊愛能、何徽二人見勢不妙,趕緊勒轉馬頭,逃命去了。來不及逃跑的士卒見主將離陣,紛紛跪地求饒。
歷來史家,都盛讚郭榮痛斬二將之舉,其原因在於自後梁以來,王朝更迭頻繁,朝廷為了取得軍隊的支持,不得不對將領採取縱容拉攏的政策,結果造成諸將驕恣、離心難制的局面。高平之役殺樊愛能、何徽之後,諸將震恐,君主的權威加強了,自唐末以來長期存在的強將凌君的積弊得到初步扭轉,這對後來的宋朝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而隨著官職的升遷,趙匡胤等人逐漸掌握了兵權,在後來的政治軍事舞台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它畢竟已經老了,這場激烈的廝殺,耗盡了它全部的精力。趙匡胤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一旦意識到這是真的,不禁伏在尚有餘溫的馬身上號啕大哭。那哭聲突兀而起,在空曠莽蒼的原野中,顯得格外凄厲和悲涼,在場諸人也無不下淚。
廣順元年十二月,北漢主劉崇率漢、遼聯軍,大舉進犯晉州。眼看破城在即,卻因大雪受阻,既而後周援軍趕到,己方死傷過半,只好恨恨北歸。從此,北漢元氣大傷,無法再對後周發起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韓令坤、慕容延釗、李良、石守信、王審琦等人一看,知道關鍵的時刻到了,也呼喊著,率領御林軍數百人衝殺過來。眾兄弟個個武藝高強,出手兇狠。趙匡胤的棍猶如一張網,一掃便倒下一大片;韓令坤的一對鬼頭刀,就像切西瓜似的,刀鋒閃過,人頭滾地;慕容延釗的長槍似靈蛇吐信,或刺或挑,槍槍見血;更有李良的雙劍、石守信的朴刀、王審琦的鐵鐧,直如蛟龍鬧海,虎入羊群。那數百名御林軍健卒,也奮不顧身,跟著衝殺。氣焰囂張的北漢軍,突遇如此猛烈的衝擊,頓時拋下上千具屍首,向後退卻。
話音剛落,太師馮道出班奏曰:「啟奏陛下,臣以為劉崇自晉州逃遁之後,勢弱氣奪,國力空虛,絕無迅速復振之理,所謂大舉進犯,只不過虛張聲勢耳。陛下即位初始,先帝陵墓未成,人心易搖,不宜輕舉。不如遣將禦寇,則可萬全!」范質、李谷、樊愛能等一幫大臣,紛紛出班,勸諫郭榮,不宜親征。
那張暉勇猛異常,使一柄六十斤重的狼牙棒,見穆均出陣,也不打話,舉棒殺過去。穆均舞動大刀拚死抵擋,頗覺吃力,又見張暉額突眼暴,滿臉殺氣,不覺生了幾分怯意。戰了不到十個回合,手中一緩,被張暉打得腦漿迸濺,死於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