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十三回 軍政府出兵漢口 《大漢報》馳名全球

第二十三回 軍政府出兵漢口 《大漢報》馳名全球

黎元洪愕然失色,口吃著連聲勸慰道:「使不得,使不得,不可辭職,不可辭職!無論如何,老弟也要勉為其難。」
胡石庵忽然愁眉深鎖道:「兩軍開戰,決定勝負的關鍵:一是平時訓練,士兵素質如何?二是官長指揮優劣。武器利鈍,兵力厚薄尚屬次要。現在湖北招募新兵雖多,販夫走卒、無業游民,無所不有。又未經過訓練,怎能臨敵作戰?稍有不慎,必然一觸即潰。歆生路住一營兵,我看步兵有用馬槍的,有用來複槍的,還有用舊槍的。如此戰鬥力必然參差不齊,開戰又怎能取勝?各級指揮官又系新選拔。以此與久經訓練、槍械精良、指揮有素的清軍作戰,恐難取勝。如果一戰而敗,武昌軍政府必然潰亡,革命前途又將難以預測。我已為此憂慮許久。唯一可恃者,我軍心民心旺盛,或能僥倖一勝。這就有賴黃帝在天之靈的保佑了。」
胡石庵道:「這裏已有傳聞,黎都督進攻方略若何?」
辛亥槍聲,武昌首義,勢命逼人,都督就職。黎元洪登壇誓師禮畢,騎馬回軍政府,進入辦公室。剛及坐定,譚人鳳、居正、湯化龍便進謁祝賀。黎元洪向譚、居二位說道:「元洪德薄學淺,今日暫承其乏。還是請孫文先生早日來鄂,主持大計。元洪情願去前線帶兵作戰。」
客人劉道一看后說道:「難得石庵兄有如此恬淡致遠之作,敬請題贈小弟吧!」
居正道:「黎都督順天應命,乃民國之幸。孫文先生尚在海外,很難預期何時回國。現在國內革命形勢,矚目武昌,一切全賴都督善為運籌。」
楊選青臉色緋紅,本是家中要他回鄉相親,說不出口,便支吾道:「家裡要我回鄉一趟,順便籌點款項。」
胡石庵雖未敢全信,心中卻稍得慰藉,提筆又寫「元洪」兩字,請教客人道:「請再看成敗大勢,前途若何?」
客人又審視許久,忽驚奇道:「漢族中興第一偉人是朱元璋,國號洪武。元洪二字,各佔一字。其次有洪秀全的太平天國,佔一洪字,也在中原樹幟十余年。由此可決是恢復中華之象。」
於是,眾人共推吳兆麟、蔡濟民、甘績熙等八人,攜帶黎元洪手書立即渡江。
此人四十余歲年紀,身穿長袍馬褂,道貌岸然,原是故友劉道一來訪。胡石庵連忙拱手作答,吩咐劉心田把餐具撤去,沏茶待客。
胡石庵遂就書桌提筆寫一「黎」字,說道:「請就都督的姓斷勝敗。」
楊選青道:「這倒是個新聞,軍政府竟然出了一名女官。」
黎元洪道:「作戰命令已發,萬難收回。請統領全力維持https://read.99csw•com,顧全大局。如前線兵力不足,武昌可派兵過江支援。」
客人應道:「以後皆利。」
江邊晚眺
這時,小廝劉心田提來水壺添茶,回身又燃著一支玫瑰香。
又用手指點元字道:「這兩個大總統,開始必為仇敵,」又指洪旁三點水道:「幸第三者中立,從中調和,兩面乃能合而為一。」
胡石庵不解,問道:「兄為何作此判斷?」
楊選青道:「進攻方略未見,只知何錫藩統領任總指揮。」
政事部:正部長湯化龍、副部長舒禮鑒。下開理財局、外務局、編製局、文事局各正副局長名單。
何錫藩電話中道:「部下檢查部隊后,實有不得已之苦衷,還是請都督另選賢能。」
胡石庵嘆息一聲道:「存亡在於明日一戰,管他是些什麼人呢!」
劉道一說道:「石庵兄創辦《大漢報》,洛陽紙貴,可喜可賀!」
客人說道:「哪裡!哪裡!」
黎元洪道:「如此要賴諸革命先進隨時匡助。元洪擬聘請諸位先生為都督府高等顧問,便於隨時請教。」
楊選青道:「任第六標標統。」
胡石庵道:「不敢當。為出版這報紙,我已焦頭爛額,牙痛發作,現正卧床呢!你升做標統,怎有空過江來?」
然後,便告辭離去。
還有西服革履的外國人把《大漢報》舉在頭頂,撥開人叢向外走。楊選青又驚又喜,心想:「胡先生真大才子,報紙辦得這般暢銷。」
這時,居正便從袖中取出連夜起草的一紙文件呈上,佯稱道:「茲有同盟會東京本部所擬《中華民國軍政府條例》,請都督審定。」
黎元洪急忙看那《條例》,軍政府下設軍令、軍務、參謀、政事四部。各部隸屬於都督,受都督命令,執行主管事務。規定軍政府重要事項,由都督召集臨時參議會或顧問會議決實行。都督有發布命令、任命文武各官大權。都督併兼任司令部總長。其他各項規定得十分詳盡。黎元洪閱后竊喜,心想:這條例如能施行,我可握有實權,再不會有拍書桌、拔手槍的事情發生。居正又從旁解釋道:「條例雖是同盟會本部所擬定,都督認為有商榷處仍可修正,再向下面說明,俟獲通過,請都督核准公布施行。」
又笑道:「合併后,二人中占上首者或為袁姓之人。目前傳說清廷起用袁世凱,以此人名望卜之,或就是他,也未可知。」
說罷,找出一張宣紙,蘸墨揮毫寫道:
二人又講些其他閑話,楊九*九*藏*書選青低聲問:「聽說軍政府安排職位,竟沒有劉公的位置,是真的嗎?」
胡石庵看過便拋置一邊。小廝劉心田也在旁觀看,仰首向胡石庵問道:「這名單上人我怎一個也未聽說過,他們是黨人嗎?」
胡石庵道:「承兄過獎。武昌起事後,軍政府幾次來函敦促過江共謀大計。我幾次過江,又半途折回。偶有所感,得五律一首。今錄下請兄斧正。」
胡石庵提筆落款,笑道:「不堪入目,獻醜了。」
蔡濟民道:「起義前,原章程規定劉公為總理,必要時出任都督。陰差陽錯,現已不可能。謀略處協商,請劉公出任總監察。」
客人指洪字右半邊道:「不待言,是共和。」
客人略作思考,說道:「自明日算起,四十六日可平息。」
正當胡石庵愁悶時,忽一人推門而入,連聲:「恭喜!」
胡石庵道:「勝敗二字,世人難料,我身家性命繫於《大漢報》,明日之戰有關生死存亡,實難釋懷,請兄決疑。」
楊選青剛到巷口,只見巷內擁塞不通,報童熙熙攘攘,高聲呼喊:「大漢報!大漢報!」
胡石庵又問:「事成后政體若何?」
楊選青帶護兵走後,胡石庵又重卧床上,對明日開戰更加憂心忡忡:《大漢報》剛創刊,發行僅三天,明日戰事一旦失利,劉家廟清軍必然攻進市內,這可如何是好?機器、人員向何處轉移?《大漢報》再怎樣出版?自家性命若何?……前途凶多吉少,一切都難預料。待牙痛稍輕,才朦朧入睡片刻。醒來已是用晚飯時,劉心田端來一碗麵條,胡石庵正就餐,外出採訪的記者走進門來,報告武昌教育會開會,議論改良政治辦法,並把政事部草定名單交給胡石庵。那名單上開列:
楊選青道:「不會耽擱,一定及時返回。」
在軍用碼頭,蔡濟民忽遇楊選青。楊原屬蔡部下,現升任第六標標統。蔡濟民問:「選青哪裡去?」
居正道:「請都督放心,有無名義,我等也當全力幫忙。」
客人道:「減去左邊三點水,不就是四十六嗎?」
客人詫異道:「兄為何這般說?」
客人略為審視,說道:「明日之戰必勝。兄看這字首即利字。再看黎字下半部,此戰之利,全仗人心連合,如快刀割枯禾,定操勝券。」
黎元洪便去隔壁參謀部。只聽何錫藩在電話中報告道:「部下所屬已照都督命令進入宿營地點。部下並去各標營檢查,惟新兵太多,又無訓練,對執行都督向北出擊命令,毫無把握。部下特向都督呈請辭職,懇請都督另選賢能。」
客人又指洪旁三點九九藏書道:「明日逢七,有三次逢七之日,象上已很明顯。」
客人道:「石庵兄既與黨人素有往來,何不去武昌軍政府供職?」
胡石庵苦笑道:「哪裡!哪裡!至今出版三天,明日四天,也許至此而壽終正寢,成為中國報業史上最短命的報紙。我正為此而愁腸萬轉呢!」
蔡濟民道:「你要快去快回,馬上要開始作戰了呢?」
楊選青小時在家鄉讀私塾,曾拜胡石庵為師。胡石庵善著文,尤工詩,曾著長篇連載小說十余部。頭年籌資經營印刷公司,與共進會、文學社均有聯絡,並承印《大江報》。武昌首義后,胡石庵創刊《大漢報》。先是獨自經營,用毛筆抄寫張貼,后即改為鉛印。胡石庵晝夜不停地撰寫詩文,編排版面。又把從武昌逃回的小廝劉心田找來幫忙發行。八月二十三日付印,二十四日《大漢報》便正式出刊。時間距武昌起義僅只五天。開始印兩千份,應付市內銷售。不料《大漢報》出刊后名聲大噪,市民搶購,報童擠滿報館。不得已而一再加印,至二十六日日銷兩萬份,仍然不夠發行。此時,胡石庵才知一人再難支撐,急忙聘請其他辦報朋友做編輯、記者。
黎元洪道:「這意見很好。請參謀部趕快推舉人選前往。我再親筆寫一公函,勸他不要辭職。」
連日來,胡石庵一面欣喜莫名,一面焦灼萬狀,以致引起牙痛發作。楊選青帶護兵前來拜望時,胡石庵正卧床休息。他見楊選青一身軍官打扮,便問道:「選青高陞了呢!現任何職務?」
客人指洪字的共字道:「這不是廿一與廿八嗎?此兩數皆以七為公倍數。」
接著又道:「奇怪,元者大也,洪亦大也。元字從二,從人。或同時有二人皆為大總統,也說不定。」
胡石庵連說恭喜,請楊選青落座。楊選青道:「武昌見到《大漢報》,都嘖嘖稱讚。黨人說,吾師一支筆,勝過三萬毛瑟槍。」
胡石庵道:「道一兄誤會了。小弟雖然結識幾個革命黨人,但從未參加同盟會。回首往事,我十九歲去北京跟隨譚嗣同左右,戊戌變法失敗,逃回武漢,又結識唐才常,自立軍起事我任參謀。唐被張之洞殘殺,我又逃上海。后又密謀運動軍隊,未得成功。劉靜庵日知會案我又受牽連。其間幾次被捕坐牢,雖得獲釋,然精神所受刺|激太大。所以變賣祖產創辦大成印刷公司,作書報印刷營業。今受詹大悲委託,辦《大漢報》,為革命吶喊助威。我青少年時醉心於改良派,經自立軍失敗,思想轉向革命派。實則,我無黨無派。現在只怕南北交戰,一旦失敗,read.99csw.com武昌軍政府必然瓦解,前途又不堪設想。」
雙手接過捲起,又閑談幾句,便起身道別而去。
客人道:「見《大漢報》上兄作《三烈士贊》,慷慨浩歌,氣勢磅礴,令人嘆為觀止。不知還有何新作?」
胡石庵便把明日兩軍開戰事說過,客人聽后默然沉思。平素二人相遇,或飲酒賦詩,或論古道今,甚為相得;今日卻再無此興緻。略停,胡石庵忽然說道:「道一兄精通周易,盡究曆數,請預卜明日之戰若何?」
蔡濟民道:「總監察權力不小,上可監察都督,下可監察同僚。他如夫人劉一,又擔任總監察處掌任官。好在劉公也不熱衷權勢,總算安頓下來了。」
黎元洪露出一副苦臉說道:「元洪忝列重位,但這軍政府所屬機構究該如何設置,亟待諸位商定辦法。」
黎元洪道:「我無異議,一切聽憑諸位先生主持。」
楊選青把請假回鄉事說過,又從衣袋中取出黎元洪誓師詞給胡石庵看,並說:「軍政府已決定驅逐劉家廟清軍,明日漢口將有戰事發生。」
胡石庵道:「為何又變成四十六呢?」
「智多星」吳兆麟道:「誠如都督所說,命令已發,萬難收回。且我軍調動,敵方也必然早有偵察。但何統領所報困難,也是實情。他恐新兵無訓練,更無戰鬥經驗,一旦進攻失利,必受各方責備。如不進攻,又有違抗軍令之嫌。所以事先報告都督,明明是要都督和大家都知他的困難。我意不妨派人到漢口監督,並在協司令部幫忙,以便讓何統領放膽指揮作戰。」
名利舟中客,英雄浪中花。
眾參謀聽到何錫藩來電話辭職,立刻群起物議。有說這是臨敵先怯的;又有說何錫藩原屬張彪部下,恐他與張彪聯絡而誤大事的;更有人提出根本不該派何錫藩擔任漢口指揮官。黎元洪也失去主張,只是說:「臨敵易將,最犯兵家之忌。命令已發,萬難收回,現在如何處置?」
胡石庵越聽越奇,半信半疑,心中仍擔心明日戰事,手指洪字道:「請再斷以後戰爭得失若何?」
兩人燈下相視而笑。胡石庵雖覺近乎數字遊戲,卻又寬心許多。兩人繼續飲茶,客人劉道一問道:「過去未敢動問,石庵兄是老同盟會員吧?」
何錫藩在電話中還是一再懇請辭職。黎元洪說服不下,只好答應和參謀部研究,再做回答。
又和武昌軍政府接洽,邀請特約記者按日來稿。所有武昌軍政府公告、諭令、法令和致各國駐漢領事照會等,均照登不誤。如此《大漢報》更不脛而走,九九藏書長江以南的蘇、浙、皖、贛、湘、閩諸省紛紛來電訂閱,其中九江、湖南、上海銷數最多。漢口各國租界洋人把《大漢報》稱為《湖北革命首領報》。洋人帶翻譯來館祝賀,進門脫帽,連聲「恭喜」,還要求從創刊號始各購數十份,以便寄回本國。報館沒有存報,洋人便找報童高價搜購舊報。如此,報館門庭若市,胡石庵忙得不可開交。
淡煙搖遠水,薄靄孕殘霞。
胡石庵送走客人,便去前面辦公室看報紙版樣,並把明日將有戰事發生告訴編輯、記者,預作準備,再回室就寢。
胡石庵道:「明日即八月二十七,即逢七。」
胡石庵笑道:「兩個大總統,必然是一正一副。」
楊選青道:「那不是個閑職?」
略停忽又說道:「這共和政體,開始恐只南方一半,未得統一全國。」
說話間,吳兆麟走進報告道:「漢口方面第二協統領何錫藩來電話,要親自向都督做報告。」
客人笑道:「石庵兄是革命家,竟發迷信呢?」
回首西山外,雲橫日影斜。
說著,兩人相視而笑,登岸後分手。參謀部人員去何錫藩司令部。楊選青帶護兵去歆生路(現江漢路)餘慶里,順路拜望胡石庵老師。
胡石庵又不解,問其原因。客人指洪字道:「二十一加二十八,得數四十九。」
大江流不斷,點點數歸鴉。
胡石庵道:「袁世凱乃當代梟雄,清廷命他率北洋軍南下作戰,非同小可。不知湖北戰事何日才得平息。」
客人道:「這不須卜課,請兄就紙上隨便寫一字可也。」
提筆寫一「漢」字,繼續說:「兄看這洪字,加進中土二字,不即是漢字?漢人席居中原,乃無往不利之象。」
劉道一再細審又蹙額道:「勝券雖然可操,但恐開戰之初,小有不利,因字首多一撇,使利字小變形狀。幸得齊心合力,可以獲勝。」
楊選青默然許久,道:「吾師不必過慮,此戰必勝。」
略停又道,「以後戰事,但逢七日,必甚得手。」
客人搖頭道:「不是,字中無副象,此副者或是另一人。」
胡石庵道:「小弟甲戌生辰,今年已三十七歲。武昌軍政府中革命派新人,年輕激烈;立憲派舊人官僚世故,均難相處共事。何苦去那裡妄附驥尾?且我過去所為無一次不失敗,對於英雄事業已經絕念。只願以印刷、報業為革命效力自娛,以盡個人天職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