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風雲突變 第二節

第一章 風雲突變

第二節

此時,在紫禁城外廷的武英殿內,大明天子朱允炆,正與自己的心腹重臣齊泰、黃子澄商議著紛雜政事。
待誇完允炆,朱元璋又對朱棣笑道:「爾馬術冠于兄弟,朕已是見著,可不知近年來文詞功夫可有長進?方才炆兒已對一下聯,爾也對一句來。朕倒要看看爾等叔侄誰的更佳!」
嚴防宗藩亦是建文本人定下的調子。但他想了一想,仍道:「黃愛卿所言確有道理。但燕王畢竟乃皇祖父之子,朕之親叔,雖說昔日兵權重了些,但畢竟也是皇祖父給的。且先前遺詔一下,四叔也未有梗阻,仍將軍權交了出來。依朕看,他的心還是忠於朝廷的。如今兵權已收,愛卿仍要朕嚴加防範,四叔知道,豈能不生憂慮?外人若知,怕會說朕不顧叔侄之情,朕不得不慎啊。」
「愛卿說的是燕王吧!」建文見事情辦的順利,心中一時大安,臉上露出一絲微笑,「二叔、三叔已先去世,諸塞王中,帶兵久的也就只有四叔了。不過四叔是諸王之長,且此次回京奔喪,又被朕用敕符擋了回去,恐其心中會有不平。若是眼下便調換北平武官,四叔于朕誤會恐怕更深,且其臉面上也下不來。依朕看,此事還是從長計議為好。」
允炆沒有回話,大廳內安靜得連根針落地的聲音都能聽出來,黃子澄雖明知別無他人在場,太孫也不會將此事說出去,但仍不由得一陣緊張,頭上頓時冒出汗來。
朱元璋見允炆俯首受教,十分高興,正欲再說幾句勉勵之詞,忽然一陣大風吹過,御馬身上的鬃毛隨風飄起。老皇帝眼珠一轉,忽然笑道:「若論武功,自有你一眾叔父,但談到文詞,你向來擅長。朕有一上聯,說與你來對如何?」
黃子澄已瞅著允炆麵帶愁容,遂小心問道:「中午赴宴之前,臣觀殿下心情尚好,不知宴中發生何事,致殿下憂心?」
「阿!」
太孫如此信任,子澄還有什麼好說的,當即哽咽答道:「臣必不負殿下重託!」
黃子澄一聲輕喚,將建文從往事中拉了回來。嘆了口氣,建文方道:「黃愛卿說的是,宗藩不削,國無寧日,朕不可因叔侄私情而廢國事。」
「臣必仔細辦理,請陛下放心。」黃子澄忙一揖作答。
「日照龍鱗萬點金……」朱元璋品讀片刻,忽然放聲大笑道,「對得好!對得好!若說工整,此句與炆兒的『雨打羊毛一片氈』可謂各有千秋;不過論氣勢,還是這句更好。我天家兒孫,應有真龍氣度,看來此次作對,炆兒還是遜了爾這四叔一籌啊!」
「陛下」
「太孫既已登基,便為九五至尊!諸王均是臣子,若有不服,便是謀反!」黃子澄豪情頓生,聲音也大了起來,「天下衛所,縱有歸藩王節制的,但也總是朝廷兵馬;天子下旨,他們誰敢不遵?諸王所掌,不過護衛軍校而已。一旦有王謀反,陛下則明詔征討。天子堂堂之師,討伐亂臣賊子,豈有不勝之理?」
「回稟陛下,一早就開始準備了,昨日臣與禮部、read.99csw•com光祿寺會揖,已將此事商議妥當,並擬了個條陳,伏乞陛下聖裁。」黃子澄趕緊應答,並從袖中掏出個奏本,畢恭畢敬地呈給建文。黃子澄是洪武十八年的探花,入仕后又歷任太子朱標與太孫朱允炆的伴讀,學問文章自是沒話說的,辦事也是盡心儘力,甚得建文器重。現在的黃子澄論職雖只是個正三品的小九卿衙門掌印,但要說到聖眷,其實已是滿朝文武之首。
見皇上問話,齊泰忙躬身答道:「回陛下,一切順利!據各省都司來報,諸王雖有不解,但因是先帝遺詔所命,俱都遵旨照辦,現除各王護衛外,天下衛所已俱歸朝廷所有。只是各王有的帶兵久了,轄下武官多受其恩惠,恐還需調換一番,方可放心。」
允炆深受儒家熏陶,對「以武立國」有些不以為然,不過聽得皇祖父諄諄教誨,仍恭敬答道:「孫兒謹記於心。」
此時五王已是摩拳擦掌,都想佔得鰲頭,在父皇面前大大的露上一臉。皇命一下,五王便一齊上前,各自牽了匹順眼的騎上。朱元璋早已於場邊高台上坐了,允炆立於一旁。見各王已準備完畢,朱元璋一聲令下,五匹駿馬奔騰而出,馬場上頓時揚起一陣黃沙。
朱棣欠身笑道:「太孫乃國之儲君,宮裡師傅也都是名儒,學問自是比兒臣這個只會帶兵的強。方才父皇一出對,兒臣已在想著下聯,雖比不上太孫才思敏捷,但久思之下,也有了一對,濫竽充數,權博父皇一笑。」謙遜完,朱棣咳了一身道,「今日天氣晴朗,兒臣方才見日光照于宮宇黃瓦之上,便得出了個『日照龍鱗萬點金』的下聯,不知父皇覺得可行?」
「吾皇聖明!」齊泰、黃子澄雙雙跪下贊道。
朱元璋指著眼前御馬說道:「就以眼前之物為對,朕上聯是『風吹馬尾千條線』,昔日曹子建七步成詩,朕不求你才比子建,七步之內,對出下聯即可。」
黃子澄與齊泰二人對視一眼,心中均閃過同一個念頭:這位皇上好是好,就是有時候優柔寡斷了些。子澄遂再稟道:「臣非離間宗親,只是藩王之事,於我大明江山之穩固關係重大,臣雖愚昧,不得不斗膽進此言,還望陛下以社稷為重。」
「黃愛卿,轉眼就是七月,按制當行時享之禮,爾等可有準備妥當?」所謂時享,乃明代宗廟之祭禮,一年之內,每季首月及年終共行五次。黃子澄是太常寺卿,這祭祀之事乃其職掌,故建文此時問他。
東角門是奉天殿前的側門。朱元璋立允炆為太孫后,便命他在東角門城樓學習政務。允炆走進城樓,見自己的伴讀,翰林院修撰黃子澄仍在裏面,遂笑道:「天色已晚,黃愛卿還在辛苦?」
……
高下已分,朱元璋哈哈一笑,帶著允炆走下台來。此時眾王已至台下迎候。允炆一眼望去,五位叔叔戰果不同,神色也是各異:秦王朱樉是皇二子,乃眾王之長,此次賽馬卻落到第四,僅比七弟齊王略勝一籌,已是臉九-九-藏-書上無光。且秦王素來不得皇上歡心,曾一度被削去王爵,直到去年七月,因太子朱標去世,他為諸皇子之長,方被皇上開恩復封。常年驚懼下的這位叔叔早沒了天潢貴胄的氣度,此時更是一臉驚惶之色,生怕皇上一不高興再加斥責;而晉王朱棡則是垂頭喪氣,本來他一直第一,最後卻被超了過去,僅列第三,臉上自然不好看;六叔周王朱橚一臉興奮,想來列居次席已讓他十分滿意;齊王朱欂倒是一臉的無所謂,本來五王之中他便最小,排在各位哥哥後面也是理所當然,且允炆也隱隱聽過,這位七叔似乎對酒色的興趣要比兵馬之事大很多;真讓允炆略感意外的是燕王朱棣。這位四叔本就神武,大前年帶兵出塞一戰而捷,引得皇上大加讚賞。今日在皇祖父跟前得了彩頭,他應是十分高興才對,而面前的朱棣卻神色恬然,絲毫沒有興奮之色,彷彿此賽與己無關似的。這份定力與修養,不由讓允炆暗暗稱奇。
朱元璋哈哈大笑。眾王中有的懊悔讓朱棣獨得了彩頭,但見父皇如此開心,也都一起陪笑。惟獨允炆臉上閃過一絲憂慮。
「阿!」允炆尷尬一笑,恭敬回道。
建文帝皺眉不語。黃子澄偷瞄建文一眼,見其臉上仍有幾分猶豫之色,索性心一橫道:「陛下可還記得昔日東角門之語?」
朱元璋心情大好,把幾位皇子均誇獎了一番,又扭頭對允炆笑道:「你無事之時,也可到此處練習弓馬。我大明以武立國,將來你位列九五,切不能一味修文,忘了朕創業之基!」
「理是這個理,但若到時諸王不服,滋生禍亂,卻又該如何?」
黃子澄在一旁,見建文有鬆懈之意,忙奏道:「陛下所慮正是,但燕王為諸王之長,且久鎮北平,實力雄厚,雖不可操之過急,但仍需嚴加防備。」
燕王朱棣坐在左首第二位,見父皇感慨,忙起身笑道:「父皇撫治天下,日理萬機,豈是兒等封建一方可比?兒臣聽說父皇在皇城中亦建有跑馬之所。今臣兄弟五人難得同日進京,父皇何不帶了臣等一起出去遛上幾圈,也讓做兒子的在陛下面前顯顯我天家子孫的尚武之風!」
五王都是帶兵之人,于騎術均有造詣。一開始時,諸王尚混在一起,待過了兩圈,便分出了高下。晉王朱棡此時一馬當先,燕王朱棣以一個馬身之差緊跟其後,在他倆後面的則是周王朱橚,不過與前面二王相比則有了數十步的差距;最後的是秦王朱樉與齊王朱欂。二人不相上下,已被其餘三王遠遠拋在了腦後。
允炆素來信任子澄,今日之事也正想找人蔘詳,於是屏退下人,將跑馬、對對聯等事一股腦地全倒出來,末了,方憂心忡忡地說道:「諸王俱是尚武之人,各擁重兵於一方,一旦陛下不豫,我年紀輕輕,又是晚輩,如何奈何得了諸位皇叔?尤其今日我觀四叔,文韜武略俱佳,頗有皇祖父當年之風。像此等強藩,若心懷異志,卻不知有何良策可以應之?」
「既read.99csw.com已定議,便不再更改。至於如何削藩,兩位愛卿回去后商量一下,拿出個妥善的章程出來,即能削除禍患,亦不要激起禍端,前漢『七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萬不能在本朝重演。」建文滿臉鄭重地說道。
作為大明王朝的第二任天子,建文絲毫沒有繼承其祖父的殺伐果斷、堅韌不拔的氣質;相反,這位以詩文見長的年輕皇帝,有著與其削瘦身材相似的柔弱性格,優柔寡斷、缺乏定見是他讓太祖最不滿意之處。不過好在建文深受儒家熏陶,學問與品性都是一流,尤其是「寬仁厚道」,「知書達禮」二節,更是為天下文人所稱道,這才讓一向極重「文治」的朱元璋放心將大位傳繼給他。不過儘管滿腹經綸,且早在做皇太孫時便已學習打理政務,但一朝登基,面對撲面而來的諸多國事,建文仍顯得多少有些不適應,而一向為其敬重的齊泰、黃子澄二人則成為自己不可或缺的股肱之臣。
子澄一番慷慨之語,大大激發了允炆的信心,先前的憂慮與不快頓時散去。允炆疾步上前,一把將跪在地上的子澄扶起,動情地說:「愛卿方才所說,俱是至理名言,我必牢記在心。只是真到削藩之時,還望愛卿助我一臂之力!」
待齊、黃二人走出大殿,建文感到一陣輕鬆。積壓了多年的難題總算有了些進展。建文站起身來,望著殿外的一片藍天,蒼白的臉上浮出一絲笑容,許久,方自言自語道:「方先生應也快到京城了……」
黃子澄抬頭一看,見是太孫,忙起身行禮道:「勞太孫費心,只是前幾日呈上的啟本中尚有些未加批閱,臣方才便想著擇了出來,太孫回來再看也方便些。」
朱元璋默念一遍笑道:「不錯,對的工整,不足七步,便已得對,炆兒才學確實不凡。」
場上諸王奮力馳騁,場邊的一眾內官和侍衛也紛紛搖旗吶喊,把聲勢造的十足。高台上的朱元璋則緊盯著沖在最前面的晉、燕二王,似乎在判斷誰能最後奪魁,一旁侍立的朱允炆則沒有這份鎮定。他在深宮中長大,又受其父朱標影響,好文而不尚武,于騎馬射箭並不熟悉。今日難得諸皇叔比較騎技,此時場上又呈二王相爭之勢,允炆看的十分興奮,若不是因朱元璋在場,且顧著自己皇太孫的身份,他真想像兩旁侍從們一樣大喊出來。
「好!」朱元璋哈哈大笑道,「棣兒說得好,倒激起為父當年橫刀立馬的氣概。」隨即側身對允炆說道,「爾也一起去見識下五位皇叔的騎術。爾這孩子,還是像爾父親多過像朕,太文弱了些,今日正好激激爾之武風!」
「愛卿說得很對,」允炆終於發話了,「只是諸王素為陛下信任,這藩又如何削得?」
建文接過條陳,從頭到尾仔細閱覽了一遍,方合上微微頷首道:「朕看可以。不過此次時享乃皇祖父升遐后之首祭,務需鄭重,萬不可有所差池!」
見太孫支持削藩,子澄一顆心終於落地,膽子也大了起來,沉聲說read.99csw.com道:「陛下在世,這藩自是不可削。只是臣斗膽,陛下終有不在的一天,到時殿下再興削藩,則上應天命、下順民心,必能成功。」
「此事事關重大,僅可二位愛卿知曉,千萬不可泄漏出去,否則必引來滔天禍患!」
「孫兒敢不從命。」
允炆心不在焉地「嗯」了一身道:「先放這吧,今日心有些亂,怕沒心思讀,反正都不是急事,明日再批也無妨。」
當跑到最後一圈時,場上形勢起了變化。晉王朱棡的馬似因前面發力過猛,已漸呈不支之勢,任憑朱棡如何大呼小叫,連連揮鞭,速度仍是慢了下來。而燕王朱棣則一直穩健,此時又一發力,跨下御馬一騎絕塵,竟把朱棡甩在二十步之外,第一個衝過了終點。本處第三位的周王朱橚也趁著三哥不支奮力趕上,以半個馬身的微弱優勢贏得次席,先前一直領先的朱棡只落了個第三。待三人已勒馬歇下,秦王朱樉和齊王朱欂才趕到終點,分列四、五。
朱允炆今年二十二歲。洪武二十五年,他的父親懿文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半年後,年僅十五歲的允炆便被祖父朱元璋立為皇太孫,至今已有六年。前些天,皇祖父朱元璋駕崩于西宮,允炆大哭于地。在一眾文武勸進之下,允炆于朱元璋下葬孝陵之日登基為帝,改元「建文」,並尊謚朱元璋為高皇帝,廟號「太祖」。
金陵乃江南第一名城。前元至正十六年,朱元璋率軍渡江,一舉攻下當時還叫集慶的金陵城,並改名為應天。此後,朱元璋以此城為根基,東征西討十余載,終於一統天下,創建大明。洪武十一年,應天正式被定為大明京師。金陵本就是六朝古都,大明建都於此數十載,更使得這座城市彙集四方繁華,人文薈萃、商賈雲集,逐漸成為天下第一大城。若在平時,數十萬天子腳下的臣民或公門當值、或開鋪經商、或走街串巷賣苦力、訪親友,把這塊金粉之地烘托得熱鬧非凡。但眼下,這座城卻略顯冷清,大街之上車馬匆匆,酒肆茶樓客源寥寥。前些日子,坐了三十一年龍廷的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龍馭上賓,整個京師瞬間安靜下來。雖然太祖遺詔中僅讓臣民服孝三日即可,但皇城外的百姓們仍不敢過於放肆。而平日里尋歡作樂的官員勛戚們,此刻更是謹慎,除了去衙門當值,便呆在家裡悶頭不出,唯恐因貪這一時之歡,被科道言官或官場宿敵給記在心裏,將來抖摟出來,毀了自己的名聲和前程。而在坐落於東城的皇宮內,大小內官和都人們,連走路都踮著腳跟,小心翼翼到了極致。
建文聞言渾身一震,一縷思緒不由飄回到了五年前的那個秋天……
酒足飯飽后,朱元璋對諸子笑道:「朕昔日東征西討,戎馬半生,何等瀟洒痛快。只是登基以來,因要治理天下,不能像以前那般騎馬上陣,實是人生一大憾事!爾等久在外藩,統兵放馬乃經常之事,倒叫朕這枯坐宮城的父皇羡慕的很哪!」
建文伸手一虛扶,示意他平身,旋又read.99csw•com將目光對向齊泰道:「齊愛卿,諸藩削除統兵之權一事可還順利?」
允炆來回踱了數步,回首對朱元璋躬身道:「孫兒已想出一句,正是『雨打羊毛一片氈』。」
那還是五年前的事了。洪武二十六年八月,秦、晉、燕、周、齊五位王爺來朝,朱元璋在華蓋殿舉行家宴,被立為皇太孫尚未滿一年的允炆也出席作陪。去年夏天剛遭遇喪太子之痛的朱元璋見到五個兒子十分高興,五位皇子自也是絞盡腦汁地專挑好話奉承父皇,席間眾人歡聲笑語,觥籌交錯,一片其樂融融之象。
黃子澄心中怦怦直跳。藩王兵權過重,朝中有識之士早有憂慮,只是朱元璋信賴諸王,在此事上根本聽不得人勸。洪武九年天下大旱,朱元璋下詔求直言,平遙訓導葉伯巨當即上書,引歷代藩王權力過重,禍及中央的舊事,請皇上限制諸王,削宗藩兵權。孰料奏疏一上,朱元璋勃然大怒,當即要將其處斬,后經百官苦苦求情,方才網開一面,只將其打入天牢。經此事後,朝中無人敢再提削藩。黃子澄當然知道削藩的好處,但他也不敢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因此平日對此緘口不言。今日太孫問及於此,他不能不答。思忖一番,一份忠心終於戰勝了被朱元璋抄家殺頭的恐懼,子澄鼓足勇氣道:「以臣愚見,宗藩過強,必生巨變,殿下問臣對策,臣以為只有『削藩』二字!」
從馬場出來已近傍晚。眾王辭了父皇,從北安門出皇城回府。允炆侍候著朱元璋回乾清宮用完晚膳,方辭了出來。此時天色已黑,允炆卻不想回東宮歇息。白天馬場之事仍在腦海中纏繞不去,引得他一陣心煩。當下允炆屏退了一眾內官宮女,獨自一人慢慢踱步,不知過了多久,已走到東角門前。
齊泰是黃子澄的同年,本為兵部左侍郎。建文昔日便與齊泰相熟,知其通曉兵事,朱元璋駕崩之後,建文因擔心藩王權力過重,漸成尾大不掉之勢,便與齊泰、黃子澄商議,以遺詔的名義,收掉各王統兵之權,並命齊泰督辦此事。建文正式登基后,便升齊泰為兵部尚書,與升任太常寺卿的黃子澄一起參預國政。齊泰感謝皇上的信任與賞識,一心為國效力,要將建文輔佐成為堯舜之君。
「阿!」
朱元璋走出大殿,坐上大涼步輦,允炆與諸親王分乘小輦居后,一行人穿過大內,從玄武門出了紫禁城,又沿著北安門內大街行了一陣,才來到位於皇城西北角的跑馬場。御馬監早已得了消息,掌印太監帶著屬下一眾內官已於兩旁跪候多時。朱元璋看也不看他們,徑直走到馬廄旁,撫摸著一匹渾身雪白的御馬對兒子們笑道:「爾等在外帶兵,所騎的必都是千里良駒。朕這些馬要說好看倒是不假,不過論馬力恐就比不上爾等自己的了。不過這些馬體型相似,品種也都一樣,隨便選來差別也不會太大,正顯爾等騎術本領。」
「父皇見笑了,此乃兒臣一得之愚,若論文采,太孫勝我這叔叔遠了!」朱棣仍是態度謙和,微笑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