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學者偵探的趣味雅

學者偵探的趣味雅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小說出現,和作家的出身來歷是有關係的。英國推理小說界中,有非常多一流的學者跳進來進行創作的,他們把寫推理小說這件事當成是一種娛樂。自己行有餘力,趁學校教書研究的閑暇之餘,就來玩一玩,寫寫推理小說,寫作目的只是想創造出一個謎題給大家解,是抱著遊戲的心情在創作的。這樣的創作形式發展到極限,就出現了像麥可·伊尼士這種愛引經據典的「掉書袋」小說,作家把自己平日所學融入作品中。一方面他自己寫的開心,讀者讀來也覺得有趣。
J· I· M· Stewart生於1906年,年輕時就讀艾丁堡學院(Edinburgh Academy),不久後進入牛津大學奧瑞爾(Oriel)學院,主攻英國文學。1929年,他前往維也納攻讀精神分析學。學成歸國后,他開始從事教學,最後在哈佛退休。1936年,他用麥可·伊尼士作為筆名,寫了自己第一本推理小說《校長宿舍謀殺案》。在他接下來五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大部分的作品是用筆名發表的。此外,他也以本名發表學術論文和嚴肅小說,兩個身份的作品都受到很大的迴響,不少書迷還不知道這兩個人其實就是同一人呢。
——談《校長宿舍謀殺案》與《艾伯比的終點站》
感謝遠流出版社給我這個機會,讓我能第二次進入校園,和推理社團打交道。另外,宣傳海報上的題目是錯的,其實這要怪我,之前我寫了一張字條給秘書,告訴她我的主講題目是「學者偵探的趣味雅」,可能她覺得太奇怪,為什麼會用https://read•99csw.com雅這個字?結果就改成趣味「派」了。
30~60年代,美國正嘗試將寫實的街頭犯罪融入推理小說時,英國作家則是寫比較輕鬆的推理遊戲。因為英國作者多是學者,學者平時並沒有什麼機會去接觸街頭現實,對他們而言,用校園學術界為背景來進行創作當然是輕而易舉的事。伊尼士一路創作下來,就算不是用學校作背景,不是用艾伯比做為主角,他也還是喜歡玩文字里暗藏典故的遊戲。1937年他寫了《Hamlet,Revenge!》,故事里的角色們正在籌拍莎士比亞的舞台劇,伊尼士還安插了一件謀殺案,藏在戲劇的製作中,創造了用戲劇來隱藏謀殺案的架構。
伊尼士五十年創作生涯,扎紮實實的建造出掉書袋小說的傳統。作品除了故事情節好看之外,到處有雙關語、到處有隱藏典故。另外,他把學者寫得又瘋癲又博學,有知識但又有點古怪,將學術圈中各色各樣的人物融入在故事中,也相當有趣。
我覺得用「趣味雅」來形容英國的推理小說,是最為準確的。閱讀推理小說不只是趣味,裡頭還有一種雅性。雅性的故事像是私人俱樂部的遊戲,遊戲要求讀者具備某種程度的知識,文化教養累積的越深,才越能懂得如何去欣賞,獲得的樂趣當然也越高。

80年代的謀殺天王

謀殺專門店的選書以古典推理小說為主,作者大多都已經去世了。出版社希望能訪問到目前還健在的作家,作個專訪特集,於是我們到英國拜訪《昆恩的靜默世界》的作者,柯林·德克斯特先生。德克斯特四十歲后才開始創作,寫作速度read.99csw.com不快,大概兩年才有一本作品問世。他僅僅只寫了十多本小說,就拿下英國犯罪小說作家協會的銀匕首獎、金匕首獎,以及相征終身成就獎的鑽石匕首獎,堪稱80年代的謀殺天王。
1951年,伊尼士寫了《Operation Pax》,故事里有動作追逐戲,劇情還牽涉到國家危機,以及學術圈裡瘋癲又博學的故事情節。所有的章節結構,是借用米爾頓的長詩《失樂園》(paradise lost)。故事裏面的所有壞人,都能在《失樂園》里找到來歷,一部小說里又有隱藏另一本著作,這也是一種閱讀樂趣。
《校長宿舍謀殺案》開創了以校園學術圈為背景的新型態推理小說。故事發生在虛構的聖安東尼學院,晚上校園對外的門口是關閉的,外人不得進入。在這樣的環境下,校長在宿舍里遭人謀殺,擁有鑰匙能進出命案現場的,只有10個擁有崇高地位的學者。到現場調查命案的警察自認沒有能力偵辦這個案件,便向總局請求支援,伊尼士筆下的名警探艾伯比就這麼登場了。艾伯比發現有嫌疑的學者們,彼此之間有著複雜的恩怨,問案過程也是困難重重,這些學者談話時都會大量的引經據典,必須聽出言外之意,才能順利的理出真相。
各行各業的作家為我們帶來不同領域的推理小說:學者帶給我們掉書袋的推理小說,脫衣舞娘帶給我們聲色場所的秘密,醫生帶給我們醫院里的眾生相,在政府工作的人寫出政府機關內的勾心鬥角,宗教人士則寫教會內部鬥爭。所以讀推理小說不只是看神探厲害、謎題精彩,品味每一個不同的故事背景所帶來的專業領域read.99csw.com知識,也能得到不少收穫,可說是如觀百工圖般的樂趣。
過去推理小說中的神探們,如福爾摩斯,在犯罪相關知識上是無所不知的,但對於其他領域,如文學、哲學等則是一無所知。這位艾伯比卻大不相同,他受過高等教育,有相當淵博的文學知識。辦案時,他不只是調查命案現場,還跑到每一個嫌疑犯的房間內,觀察每個人的藏書,來進行心理分析,是一本步步為營的推理小說。
我們到了英國牛津,在酒吧內與德克斯特進行訪談,幾杯酒下肚后,他也變得健談起來,訪談工作很順利的就完成了。訪談結束后,我們請德克斯特充當導遊,帶我們逛逛牛津大學。我問到他一件事,這麼多的推理小說都以牛津校園為背景,按人口比例來看,牛津大學應該是全世界發生謀殺案機率最高的地方。牛津不過幾萬人口,被推理小說這樣一路殺下來,應該沒剩下幾個活人了(笑),為什麼牛津會這麼受推理小說家喜愛?德克斯特先生給了我一個很幽默的答案:「別忘了這裡是牛津大學,每個人都有好幾個理由,想要殺掉其他人的!」這句話生動的描述出學術界里誰也不服誰,勾心鬥角的現象。德克斯特又告訴我,把牛津大學套入推理小說的第一個人,是J· I· M· Stewart。這位J· I· M· Stewart是誰?他就是我今天要談的麥可·伊尼士。
這種傳統一路發展下來逐漸茁壯。1946年艾德蒙·克里斯賓寫《玩具店不見了》,創造了另一個大學教授偵探費恩。費恩是牛津某個學院的院長,平常碰到案件發生,就會開著自己的愛車在校園裡橫衝直撞的進行辦案,可說是輕鬆read•99csw•com的謀殺喜劇。謀殺在故事里沒有血腥,沒有份量,只是提供一個鬥智的遊戲題目而已。到了70年代,德克斯特繼承這樣的傳統,繼續寫牛津地區的謀殺案。伊尼士創造了艾伯比這樣博學的學者型偵探,為推理小說的偵探角色開創了更多的可能性。就連現實世界的警察分工也產生變化,慢慢得從純粹行使司法武力辦案,分支出使用知識辦案的警察角色,辦案的力量不是來自他的肌肉或武裝,而是靠自己的知識和判斷。

以校園學術圈為背景的新型態推理小說

在美國則有另一種現象,在街頭江湖混過的人也會挑戰推理小說創作,如大家熟悉的達謝爾·哈梅特,他就做過水泥工、飛機駕駛、電報生、還有徵信社偵探。就因為有這樣特殊背景的人也來參与創作,所以美國推理小說大多有種血肉模糊的寫實感。這樣的概念在當時的英國相對就比較少,但後來受到美國的推理作品影響,英國也慢慢的開始重視寫實的要素了。
伊尼士的小說有兩個特色,一是故事里會大量的引用英美文學作品的原文和典故,另一則是常會討論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品。這些元素對美國讀者來說是蠻頭痛的,我在網路上曾看過某個美國書評家這麼評論伊尼士:「伊尼士的作品中所引用到的詩文,在美國既使是專修英國文學的學生,頂多也只是聽過引用的作者名稱,對於其著作卻是不了解的。」但這些引經據典並不會影響讀者閱讀時,對於情節設計的理解,可說是另一種閱讀趣味來源。

把創作推理小說當娛樂

最後介紹的這本,是我個人認為伊尼士的非艾伯比系列小說中,最有意思的一本,叫《Theread.99csw.com New Sonia Wayward》。這個書名也是一語雙關。Sonia在故事中是一位超級暢銷作家。有一天,Sonia竟意外身亡,吃軟飯的丈夫不甘看到自己的財源就這樣沒了,於是想盡各種方法,想要隱瞞Sonia死亡的事實,用Sonia的名義再出版新的小說,以賺取更多的版稅。所以「The New Sonia Wayward」代表的不只是Sonia新出的小說,也是指冒牌的Sonia替身。故事里有大量的「掉書袋」情節,讀起來可能會有點跟不上節奏,但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樂趣,只要看到我不知道的書名,我就會想辦法去找到這些書來讀,希望能知道這個書名為什麼會出現在這個故事里。這樣的小說自然是有拘限性的小說。它不是那種可以真正深入民心,普羅所有大眾的小說。但是這也代表著一個新的意義:追求知識時,其實也是可以帶有娛樂效果的。

學者偵探與牛津謀殺的歷代傳承

麥可伊尼士很喜歡玩文字遊戲,就拿《艾伯比的終點站》這個書名來說,書里提到艾伯比想要退休,在這本小說出版后將近五年,伊尼士都沒有寫有關艾伯比的小說,所以我猜想,伊尼士當時是真的想要結束掉艾伯比系列的。所以這個書名其實是雙關語,想要暗示這是系列作的最後一集。「艾伯比」在書中不但是人名,也是火車站站名。艾伯比警探竟然來到艾伯比的終點站來辦案,不就像是三國演義里,鳳雛先生龐統來到落鳳坡,大難臨頭了嗎?故事里,艾伯比也真的有好幾次陷入絕境,但最後都能逢凶化吉。不過是個書名,就能用雙關語玩出這麼多的暗示,這正是伊尼士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