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理學是非 五、誰迷心竅

第三章 理學是非

五、誰迷心竅

值得慶幸的是,朱熹也好,陸九淵也罷,都好歹繼承了王安石和司馬光他們「以道進退」的傳統,踐行了「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主張。貶官出京時,陸九淵曾以七律一首答謝雪中送行的楊萬里,詩中有這樣兩句話:
這是一種氣節。
義難阿世非忘世,志不謀身豈誤身。
必須再看理學。
他寫信問:面談是在什麼時候?
原因之一,是機會難得。
朱熹則還有理論支持。他認為,國家社會的好壞,全在帝王的心術。夏商周三代的聖王心術最好,戰國以後則一塌糊塗。秦始皇無道,漢高祖有私,曹操和孫權是賊,唐太宗心裏全是人慾。天理是金,流出的是王道;人慾是鐵,流出的是霸道。行王道的聖王是純金,其他金中有鐵;行霸道的帝王是鐵,只不過好一點的鐵中有金,壞的完全是鐵。
沒錯,作為忠臣孝子和仁人志士,南宋理學家並不反對甚至積極謀求參与現實政治。但那是謀道,不是謀身。賣論求官絕對不行,不採納意見接受主張,也恕不奉陪。
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和情懷!
其實,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原本是兩漢以後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謀划,只不過宋人自許甚高。他們認為,漢唐兩代根本無足稱道,read•99csw.com儒生們也不過稻粱謀。只有確立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宋,才是大展宏圖的好時代。因此他們對「得君行道」期許很高,理學家群體更可謂莫不如此。
鵝湖之會火藥味十足。陸九淵嘲笑朱熹支離破碎,朱熹譏諷陸九淵是禪宗的跟屁蟲。兩人牛頭不對馬嘴,呂祖謙的願望完全落空,乘興而來的諸位學者只好不歡而散。
這就有意思了,因為陸九淵回信是在三月十三日。由此可見,朱熹得到消息的時間應該更早,而且應該是陸九淵本人透露的。那麼,陸九淵為什麼要迫不及待廣而告之,冬天才可能發生的事又為什麼年初就討論起來了呢?
走火入魔,也不奇怪。
陸九淵答:是從五臟六腑里來的。
風氣如此良好,也就是宋吧!
這是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的事,當時陸九淵四十五歲,朱熹五十四歲。陸九淵是南宋時期理學的又一代表人物。儘管《宋史》把他列入《儒林傳》中,而不在《道學傳》里,但後世仍然認為他是理學家。後來,他的學說被明代王陽明(王守仁)發揚光大形成陸王學派,與二程兄弟和朱熹創建的程朱學派共同構成了宋明理學的頂梁支柱。
更要緊的是,朱熹和陸九淵都認為只有依靠皇權,學說才能推廣,儒術才能振興。因此,聽說陸九淵能夠有跟皇帝面談的機會,朱熹便表現出極大的關注。
熱衷,read.99csw.com並不難理解。
宋代儒學譜系

據小島毅《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
氣節是必須堅守的,非如此不足以為士,但為了守節而要求人們去死卻是變態。那麼,一種原本正當的甚至崇高的道德傳統,又為什麼會發展成血腥和邪惡的東西呢?
可惜這隻是一廂情願。淳熙十一年輪對之後,陸九淵和他的朋友都在等待第二次。而且按照制度,淳熙十三年冬天確實還能夠有此機會。然而就在眼看到期的五天前,陸九淵突然被貶到浙江台州崇道觀做主管去了。儘管這是只領俸祿不必上班的虛銜,陸九淵也得以回到家鄉教書育人,但他和朱熹的滿腔熱忱殷切期望,豈非分分鐘就打了水漂?
陸九淵比朱熹小九歲,關係則很特別:要振興儒學挽救世道人心是戰友,但于治學方法和修養途徑卻是論敵。淳熙二年(1175)六月,由哲學家呂祖謙邀請並主持,在江西省上饒市的鵝湖寺進行了學術大辯論,試圖調和朱熹與陸九淵之間的分歧,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鵝湖之會。
如此結果,讓朱熹很沮喪。這也是他聽說陸九淵有機會輪對,就急不可待要討論的又一個原因。而且,有了二十年前的經驗教訓,朱熹便提醒陸九淵:果得一見明主,就緊要處下得數句為佳。其餘屑屑,不足言也。九*九*藏*書
朱熹則曾經登對。隆興元年(1163)十一月六日,他作為職位很低的地方小官被即位不久的孝宗召見。儘管朱熹對此高度重視,準備了三份奏摺,卻似乎話不投機。據他事後的記述,談第一個問題時,孝宗作答如響;但是談後面兩個問題時,皇帝陛下卻保持沉默,一言不發。
也許明白也許不,而且就算清楚也無可奈何。因為帝國制度無法更改,甚至還是他們要維護的。畢竟,三綱五常的頭一條就是君為臣綱。綱舉目張,做皇帝的思想工作也不能不被他們視為頭等大事,以至於朱熹讀了陸九淵的奏摺之後還要問:面談的時候,皇上對那些話有所領悟?
但是冷靜下來以後,兩人又都發現了對方的可取之處和自己的不足,於是相互通信往來不絕。五年之後的淳熙七年(1180)九月,朱熹甚至邀請陸九淵到自己擔任洞主的廬山白鹿洞書院講學。據正史記載,後者講「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一章時,座中竟有淚流滿面泣不成聲者。read.99csw.com
尊重對方,不因意見分歧而記私仇,就更可貴。
何況見了皇帝又如何?皇帝並不能民選,是什麼樣的人只有天知道。昏庸無能的教不了,雄才大略的不讓教。宋儒總說宋帝好,卻不知他們善待士大夫不是為了受教育,而是為了保皇權。太祖用趙普,高宗殺岳飛,雨露雷霆無不出於帝王心術,統統都是人慾,哪有天理可言?
這可真是古道熱腸,關切之情也溢於言表。
此後兩人的交往表現出濃濃戰友情。朱熹期待著陸九淵的第二次輪對,陸九淵也關注著朱熹。他們都願意看到甚至幫助對方被皇帝重用,而朱熹對陸九淵更是寄予厚望。因為在他看來,當時最會說話,能夠說得響亮讓人感動的,簡直非陸九淵莫屬。如果說動皇帝,豈非能致太平?
惺惺相惜,取長補短,這很可貴。
因此,必須教會帝王正心誠意,教他們克己復禮。帝王心術不正,別人再講天理又有什麼用!
陸九淵答:應該是冬天,還不知道見不見得著。read.99csw.com
按照唐宋兩代的制度,中下級官員上朝回答皇帝的詢問有三種可能。一是出任地方官要陛辭,這叫轉對。二是作為中央政府官員輪流向皇帝進言,這叫輪對。三是被皇帝特別從外地召到京城登朝面對,則叫登對。淳熙十一年,陸九淵在尚書省任職,所以有資格參加輪流進言;又因為輪對的時間次序有一定之規,因此知道這年冬天有此機會。
然而弔詭之處也正在這裏:君臣父子是天理,君為臣綱是天理,最不講天理的又偏偏是那綱。這又如何是好?不要那綱吧,就不成其為新儒學。堅持到底吧,那綱那龍頭卻向人慾去。因此,如果說朱熹們鬼迷心竅,那麼,被視為天理的三綱五常才是他們無論如何都揮之不去的心魔。
聽說能夠跟皇帝面談,陸九淵相當興奮。
難怪對生命冷漠的理學家們,對朝堂卻相當熱衷。
明擺著的事情,朱熹和陸九淵不明白?
朱熹則似乎沒有再糾纏。
輪對結束,朱熹立即索要了奏稿來讀,讀完之後興奮地對朋友說:子靜(陸九淵字)講得好!語意圓轉渾浩,無凝滯處,也是他自己確有心得。當然,朱熹的回信除了由衷稱讚奏摺規模宏大源流深遠,也沒忘記譏諷陸九淵受佛教影響太深。他半開玩笑地說:尊意不會是從帕米爾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