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事過境遷 畫畫,必先利其器

事過境遷

畫畫,必先利其器

歐洲北方人多工匠,安特衛普和阿姆斯特丹都有能工巧匠,專門負責把橡木乾燥、塗料,完成後送給畫家。橡木用完了,就找波蘭人進口。15世紀,弗蘭德斯人普遍要把木頭乾燥八到十年才制畫板。16世紀之後,他們改良了技術,二到五年就可以開工了:打磨平面,用白堊和膠水塗層,然後由行會前來驗收質量,再販賣到歐洲各地。當然,畫家們也自己處理畫板,比如,倫勃朗1642年畫傳世的《夜巡》時,傳聞就用過沙子、膠水和泥土來製造塗層,給模板施以厚重細膩、易於著色的表面。可惜訂購畫的自衛隊不解風情,背地裡埋怨:倫勃朗這廝,畫里十幾位人像站位亂七八糟倒還罷了,這畫板沒用獸骨粉膠這等高貴材料,就是在偷工減料!
中世紀的人用羊皮紙,做法相當讓人不舒服,倒不是得殺綿羊或山羊剝皮——中世紀歐洲人生計艱https://read•99csw.com辛,都下得了狠手——而是處理方式:把羊皮剝下來,先得剃乾淨、脫了油脂,用石灰撲過,找個架子掛好張開,用刀颳得乾淨了,再用浮石磨光漂白。問題不言而喻:一隻羊能剝多少皮,制多少紙呢?價格昂貴,自不待言。實踐證明,越是嬌嫩幼小的羊,其皮子越適合寫字畫畫,所以好羊皮紙法語所謂velin,價格和普通羊皮紙parchemin可以相去萬里。
原則上,一棵樹只有中心一段可以做畫板。邊材和樹皮,太容易被蟲子襲擊了。當然,樹木中心也未見得太平,遇見木質粗、木紋龜裂的,還是只能用布片或羊皮紙直接貼上。木板拿過來了,先得上石膏或膠——大師切尼尼認為起碼得八層才夠勁,也有人想法子,用鉛白、油和膠水自製了圖層的,總之是變著法子抵抗壞天氣和蟲子。義大利https://read.99csw.com人也積極往外尋覓,他們發現,西班牙那邊,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使松樹,加泰羅尼亞人用楊樹,但都不及義大利本土的,沒奈何,他們只好偶爾也接受一下北方弗蘭德斯人的玩法了。
所以,歐洲人見了阿拉伯人帶過來的中國紙,簡直感激涕零。17世紀荷蘭人發明了一些亞麻和抹布制的改良紙,風行歐洲,狄德羅開玩笑說荷蘭人善於素描和工程設計,都是靠荷蘭紙便宜。
在歐洲概念里,黑白畫和彩畫不同。黑白畫法語所謂dessin,英語所謂draw,類似於素描;彩畫法語peint,英語paint,有點彩色粉刷的意思。彩畫最基本的底子,便是牆壁,見一面牆壁,隨便招呼。中國古代有張僧繇畫龍點睛的典故,歐洲公元前後有伊特魯里亞濕壁畫,一時瑜亮。濕壁畫麻煩的是,牆壁表面做成濕灰泥,趁沒幹時九_九_藏_書,用水性顏料作畫。灰泥干透,顏色保留,頗有點兒瓷器里釉下彩的意思。壞處也很明顯,畫畫的不能失手,一失足成千古恨,可是改不得的。
自身無顏色,需要蘸墨水的,則有鵝毛筆和現代用的刷狀畫筆。羽毛筆大概是6世紀開始有的,說是鵝毛,其實公雞和烏鴉都有,瑞典王室最有錢時,炫耀過天鵝毛制的筆。羽毛尖端用熱灰處理,脫脂,切出斜面和裂口。斜切角度大的筆適合寫粗體字,書信等字跡細密的,則得用削尖了的筆。所以西方書法之華麗多變,很大程度上,是寄托在鵝毛筆匠的刀刃上的。
中世紀往後,有錢大師也用銀條或鉛條。銀條磨尖了手感極好,可以畫修長優雅的線條,在羊皮紙上呈現灰色,氧化後會變褐色,能夠長存;鉛條雖然比較軟,不像銀條那麼精細,但比較親民,拿起來就畫,而且可以用麵包屑擦掉。15世紀到16https://read.99csw.com世紀,義大利的大師們也用黑石來畫解剖圖或設計圖,用赭石畫素描和裸體解剖,以至於粉筆與鉛筆,不一而足。
李約瑟先生將造紙術認作四大發明之一。哪位問了:歐洲不是有莎草紙和羊皮紙么?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了解下前兩位,你才曉得蔡倫為首的歷代先賢,如何造福人民。且說莎草紙最初是埃及人使:摘了紙莎草,削了皮,將莖切成三角形截面的薄片,在水裡泡一周;長條們排一列,垂直著這一列再擱一層,然後用木槌打;兩層薄片壓成一片了,再用石頭壓緊、石頭磨光,這就可以用了。要命的是,莎草紙只能在埃及那類乾燥地方使,濕氣一重,立刻完蛋,而且費盡千辛萬苦制得一張,只能單面書寫畫畫。羅馬人曾試圖把莎草紙放在雪松熬的油里,以免被濕氣沾染,後來發現,倒是不受濕氣了,可是顏色日益變黃,字跡不清;油里撈出來,立時粉碎。https://read.99csw.com
中世紀到文藝復興前後,大師們都用木板作畫,又隨地分南北,用的木頭也不同。義大利用楊樹,北方國家如荷蘭和德國則愛用橡木,達芬奇和他的諸位好友弟子們,愛用核桃木。其他橡樹、椴木、櫸木、栗子樹也不稀罕。
有了紙,得描描畫畫了吧?最早大家都不使筆,而用炭條。歐洲古代素描或做工程圖,用的炭條不大挑揀,核桃木、李子樹、椴樹甚至白樺樹,有什麼木頭您就招呼。文藝復興前後,大家使了千多年炭條,都有經驗了。滿手烏黑的大師們總結道:炭條的特色是在哪兒都能畫出印子,不拘牆上紙上人臉上,且不帶黏附性,后一條是優點也是缺點。優點是畫錯了,隨手抹掉很容易,那時大家都用麵包屑擦炭條痕迹;缺點是炭條作畫,不易保存。16世紀到17世紀,義大利大宗匠們的做法是:用亞麻油浸泡木炭,這樣炭條畫出來就帶黏性,油光鋥亮,方便大師們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