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物換星移 背帶褲

物換星移

背帶褲

20世紀60年代,出現了奇妙的潮流:那時節,全世界到處風起雲湧,大學生鬧革命,年輕人當嬉皮士,大家都厭倦浮華繁複,追求簡單直接。性解放、草根革命……每個人都希望做點叛逆的勾當。最樸實最真誠的是什麼人呢?那些喝烈酒抽劣煙、每天流汗賣勞力、一身腱子肉的工人師傅。如何跟他們一樣回歸自然、對抗威權呢?穿背帶褲!
實際上,如上所述,德國人的背帶短褲,歷史還真悠久,又不同於美國、英國的傳統背帶褲。德國和荷蘭一樣,在歐洲屬於北方,手工業者素來多,所以素來缺乏義大利和法國式的慵懶華麗嬌媚,更多幹練素樸。18世紀時,他們這背帶褲就聞名于巴伐利亞,有名到法國人都管背帶短褲叫「巴伐利亞」。當然,19世紀,德國人對背帶短褲的熱愛也下滑了一把,理由嘛,還是嫌穿這個就像農民,沒文化,不適合現代城市居民。但19世紀後半葉,幾乎和美國流行背帶褲同時,德國人又揀回了對背帶短褲的熱愛,理由也幾乎如出一轍:這玩意既能當工裝褲,還休閑自在!——至於時裝風格沒文化什麼的,先一邊放著吧。至今德國境內各類啤酒節,穿背帶褲都還是個保留節目呢。
從20世紀最後十年開始,背帶褲再次被時尚界看上,原因和60年代那波風潮有類似處:背帶褲這會https://read.99csw.com兒帶有無數象徵意味了,包括獨立、幹練、工人階級、自在、輕鬆、休閑、無拘束、藍領、半制服。所以穿背帶褲瀟洒不羈,甚至還有女模特特意穿背帶褲,借這種女工人獨立範兒來顯性感,其實也算一種制服誘惑。成年姑娘穿這個再戴副眼鏡,還能賣萌扮高中女生;越寬鬆的背帶褲,越容易掩飾身材,顯青春秀可愛,是假小子們的不二良方。當然,最有用的還是給孕婦們穿,以便讓她們行動自如,還不傷著寶寶。同樣的,男人穿背帶褲,在如今又有新一番暗示。這是個白領眼鏡男人遍地跑的時代,穿背帶褲的男人則大多能顯出一派淳樸又健美的風骨,就像《查特萊夫人的情人》里那位草根男主角一樣,能撩撥得貴婦人心裏紛亂。基本上,這個時代,男人只要穿上背帶褲,就基本暗示著你體力過人,雄性荷爾蒙過剩——你或者是滑冰的、開摩托車的,或者是賣體力的工人,或者是穿著防彈衣的勇士,無論哪一條,都帶著刺|激的性感。至於19世紀被視為沒教養的光膀子穿背帶褲,在這時代更乾脆成了各類美男或美女拍封面照抖性感的殺手鐧。說到底,一切民間的、草根的、荷爾蒙味的東西,最後總會想點辦法逆襲回來的。
所以如果說,20世紀前半段,背帶褲還經常read.99csw.com是細背帶加白襯衣,供少爺們在這裝束外面罩背心和外套的話,20世紀後半段,高衣襟大包桶藍帆布的背帶工裝褲開始統治潮流。人人都想擺工人姿態,男生希望借背帶工裝褲顯得自己不是象牙塔里的笨蛋,很懂社會;女孩則覺得背帶褲可以顯得自己獨立幹練自主,不再是聲色靡靡的小姑娘。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是背帶褲最風光的歲月。背帶褲成了一種LOGO,並且從此半永恆地建立了自己的聲威。至於背帶褲那時在美國和德國也同步受歡迎,簡直再自然不過了。這兩國都是工人階級大量充溢、人人都隨時抄起傢伙打算敲敲房子修修電燈,穿背帶褲隨時變身工人,對他們而言再自然不過了。
19世紀末,背帶褲也有了很正經的款式。油漆工人粉刷匠,鐵軌員工車把式,都穿這身;體面一些的工人,還會有固定的一件襯衣加一條胸前交叉寬腳背帶褲,再戴上平眉帽,這就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工人的招牌裝束了。如今你去看卓別林電影或《米老鼠與唐老鴨》,美國工人時代大家都這麼打扮。20世紀初,美國某些州都下令了:為了保護機械工人不受傷,老闆得為他們掏錢置辦背帶褲!——反正那年頭,因為淘金熱,帆布產量極大,老闆們也樂得慷慨,買大堆廉價帆布和亞麻布,製作背九*九*藏*書帶褲給工人穿。「一戰」期間,英國女工們日夜操勞,很累,跟上頭交涉,上頭就發給她們背帶褲作為標準配備。如今看來很滑稽:女孩子穿背帶褲,跟爺們似的,好看嗎?但對那時的英國女工來說挺棒的:再叼個煙捲,上班間隙吹幾句,她們就達成男女平等了!
和牛仔褲一樣,背帶褲經歷了一個短暫但堅實的逆襲過程。一代孩子們穿著背帶褲長大了,工人們習慣背帶褲了,社會各階層都不覺得穿背帶褲有什麼大問題。當然啦,這玩意的確很藍領階級,但確實穿著挺自在。20世紀中期,美國人開始接受了這一習慣:重要場合,他們還是要穿正裝,但日常行動,穿牛仔褲或背帶褲,自在得多了。
村上春樹有個短篇小說,叫作《背帶短褲》,大略說有個女性,為家庭操勞多年,與丈夫雖有齟齬但一直忍耐,直到老來,去德國旅遊一趟,想買德國式背帶短褲給丈夫,店裡老闆保持德國人的嚴謹,說人沒到現場不能賣——除非找個和她丈夫身材類似的男子來。女主角答應了,路上找了個身材肖似其夫的德國人來試衣服……結果試完衣服后,她已經下決心要離婚了。這是村上春樹寓意最微妙的小說之一,你可以猜說是該女性在此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多年以來久積的委屈,或對丈夫深藏的厭惡云云,但這裏的確有些小尷尬:背帶短褲九-九-藏-書,德國……這兩個詞怎麼就劃到一起了呢?
眾所周知,印花粗棉布在全世界範圍流行,是英國人殖民、工業革命期間的事兒。那時間,世上的農民正紛紛轉為工人,大家都需要正經的勞動服裝。美國剛獨立那些年,南部多是黑人種植棉花田,就是《亂世佳人》里的景象。奴僕要下廚做飯,怕沾臟身子;農民要彎腰耕作,怕弄髒褲子;工人要干各類摩摩擦擦跌跌撞撞的事情,需要一身結實耐勞的行頭,於是就有了背帶褲:前襟拉高,肩上掛帶固定,這就能遮蓋下半身及上半身的大部分了,不怕臟,不怕磨,妙哉。
倒是家長們看著背帶褲,動起了腦筋。小孩兒嬌貴,需要保護;小孩兒頑皮,經常跌跤蹭摔;小孩兒要發育,不好拿瑣碎的腰帶去纏他們的細腰。所以20世紀30年代,你常見到一些小傢伙的照片:一臉心不甘情不願地裹著一大身背帶褲,穿著小襯衣,偶爾還添個小領結。這衣服,又結實又鬆快,也不會輕易蹭壞,給小孩兒穿正合適。
19世紀時,美國南部和中西部,如果你穿著背帶褲出門,大家都知道你是有飯碗的,也許是農民,也許是鐵道工人,總而言之,你穿著背帶褲,就意味著勞動光榮!而且,你說不定還是一畫家。19世紀末,真有畫家穿背帶褲作畫的,那時報紙連載小說,經常描寫某畫家又把胸口背帶褲染得一團九-九-藏-書亂色,滿手都是松節油,當作身份標籤。甚至,英國還用這個做軍裝,供給士兵們穿。看著不算體面,但方便啊!
20世紀20年代,背帶褲作為工裝褲基本通行地球,那時工人階級還自覺不錯,工作之餘雙手插在口袋裡——那時背帶褲多設口袋,開始是為了方便工人裝零件,後來就擺酷了——亮亮肌肉,可比那些腦滿腸肥的大亨們有派頭。當然,那時美國中西部有些大漢,不著襯衫,全身上下只穿條背帶褲,就被淑女們認為粗野沒教養,但他們自得其樂:鬆快舒暢,最難得。
廣義的背帶褲——即褲子靠各類背帶,或交叉,或平行,總之搭著肩來固定——古已有之。17世紀歐洲人穿衣服,經常是下頭褲子,上面襯衣,褲子上兩條背帶勒住襯衣肩膀,就免腰帶了。之後慢慢有種穿法開始流行,即,褲子加前衣襟後背,直覆到胸,對男人來說,這就是件連衣搭背大褲子了。這玩意流行於18世紀的德國,美國管這個叫overall,顧名思義,「全包著」。在英國叫dungaree,這詞更偏,是列印度來的。在印度語里,dungri這個讀音代指的詞意為印布棉花所制的衣服,英國人常年在印度殖民,逼印度人說英語,自己也不小心引了些詞彙在裡頭。所以可以說,背帶褲在英美語境里,最早就這倆意思:印花粗棉布所制的,全包著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