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編 生死之較量 第四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

第二編 生死之較量

第四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

再說邊境上的府兵。府兵原來是三年一代,但因為邊防戰事頻繁,戍期延長。前面提過,府兵都是家境富裕之人,到邊關時,往往攜帶不少絹匹(唐朝以絹作幣),這是他們的私房零用錢。邊將見財起意,便想方設法地侵吞士兵財物,還強迫士兵服苦役。這樣,由於邊將貪污,朝廷腐敗,直接導致沒有人再願意當府兵,發生了府兵大面積逃亡事件。這種情況發生在玄宗一朝,正是唐帝國國力鼎盛的時期。
這時候,黃巢才發現,只有當最大的理想實現了的時候,感慨過去九死一生的經歷才會回味無窮。倘若當初唐朝廷同意他為廣州節度使,現在他會是什麼樣子?倘若當時唐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窮追不捨,他恐怕早就喪生了吧?倘若……實在有太多太多的倘若。
黃巢進長安后,先入春明門,升太極殿。皇宮舊宮女數千人前來拜見,一齊稱呼黃巢為「黃王」。黃巢聽了心花怒放,說:「這真是天意了。」於是派人守住皇宮,不得搶掠。而他本人出宮住在大宦官田令孜的舊宅。黃巢自稱將軍,向部下申明軍律,不要隨意驚擾百姓。
而高駢躲在廁所中的時候,已經暗中記下了作亂突將的姓名,派人乘夜將這些人家圍住,跳牆破戶入宅,不分老幼,全部殺死。有的嬰兒被撲殺于門階上,有的被在柱上撞死,一時流血成渠,哭喊之聲震天,被殺死者達數千人。晚上,高駢再派人用車拖屍體投入江中。
僖宗繼位之時,年齡尚小,軍國大政多聽從臣下。南衙朝官和北司宦官為爭權互相攻擊,相互傾軋,政局動蕩混亂。「自懿宗以來,奢侈日甚,用兵不息,賦斂愈急。關東連年水旱,州縣不以實聞,上下相蒙,百姓流殍,無所控訴,相聚為盜,所在蜂起。州縣兵少,加以承平日久,人不習戰,一與盜遇,官軍多敗」。矛盾日益激化,終於一發不可收拾。
一個是朝廷重臣,一個是帝國皇帝,兩人一來一往,跟大街上潑婦的對罵差不了太多。至此,雙方已經徹底撕破了臉皮。「(高)駢臣節既虧,自是貢賦遂絕」。後來,長安為諸道收復,高駢又無比後悔,覺得自己未能佔到功勞。
中國的農民起義是世界上鮮有的。不論是次數,還是規模,都是其他國家所不能比擬的。唐末的黃巢起義則對後世的農民起義產生了重要影響。
黃巢隨即與尚讓合兵,繼續進攻襄陽。唐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與唐淄州刺史兼江西招討使曹全晸合兵,屯兵于荊門(今湖北),以抗拒黃巢。劉巨容事先定下計策,他負責設下伏兵,而曹全晸率輕騎迎戰黃巢,然後由曹誘敵深入。
因為高駢的這些「鐵血」手段,王仙芝、黃巢農民軍轉戰江南后,唐朝廷任高駢為鎮海軍(今江蘇鎮江)節度使、諸道兵馬都統、江淮鹽鐵轉運使。次年,又遷淮南(今江蘇揚州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仍充都統、鹽鐵使,負責鎮壓王仙芝、黃巢起義軍。
這時候,汴河已經被義軍切斷,龐勛乘勝圍壽州(治壽春,今安徽壽縣)。因「江淮往來皆出壽州」,壽州這裏財富如山,諸道貢獻及商人財貨都囤積在這裏。在巨大的物質面前,龐勛陶醉了。加上前面與官軍戰無不勝,自認為無敵于天下,開始享受起來,「日事游宴」。
康承訓隨後率軍進逼地勢險要的柳子,與義軍柳子守將姚周交鋒。姚周有勇有謀,雙方在一個月之間交戰數十次,各有勝負。恰值大風颳起,官軍趁勢四面縱火,姚周不得不棄營逃走。沙陀軍以精銳騎兵於半路邀擊,將義軍屠殺殆盡,自柳子到芳城,死屍遍野。這場戰爭中,沙陀朱邪赤心扮演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甚至一度救出陷入叛軍包圍之中的唐朝統帥。
到了後來,朝廷因調防費用大,遲遲不予輪換。到了咸通九年(868年),這些徐州兵守桂州已經有六年之久。他們思念家鄉,懷念親人|妻子,自然對唐朝廷深為不滿。最可氣的是,徐州都押牙尹戡不顧群情洶洶,為了討好上級,向徐泗觀察使崔彥曾建議說:「以軍帑空虛,發兵所費頗多,請更留戍卒一年。」意思是換防要花很多的錢,而朝廷現在沒軍費預算,不如讓這些徐州兵在桂州再多守一年。崔彥曾是宰相崔慎由的侄子,性情嚴酷,為人刻薄。唐朝廷因為怕徐州士兵驕橫難制,特意任命苛刻的崔彥曾鎮撫徐泗。崔彥曾聽從了尹戡的建議。
然而,在黃巢之前,還有次龐勛領導的桂林戍卒起義。《新唐書·南詔傳贊》稱:「唐亡于黃巢,而禍基於桂林。」由此可見其影響之深遠。為什麼唐帝國滅亡的導火索不在藏龍卧虎、群雄林立的中原,而在偏處於嶺南一隅之地的桂林呢?
後世有相當多的史學家認為「唐亡于黃巢」。雖然唐朝滅亡的直接原因是黃巢起義,但實際上,導致唐帝國覆滅的因素很多。黃巢起義爆發的原因綜合了多方面因素,可以總結為三大類:藩鎮割據、宦官專政和朋黨之爭。這三類,已經在前面的篇章分別提到。這些原因導致了唐朝政治的腐敗與黑暗,腐敗與黑暗又導致民不聊生。黃巢起義不過是個火引子,將以前各種暗流形成的地火激發了出來,形成了火山,從而直接導致唐大廈的倒塌。
黃巢決定起義前的心理,現在已經很難揣測。以他不顧官府禁令販鹽的經歷來看,他應該全身充滿了江湖習氣,有著極端冒險的精神。但實際上,他卻是個地地道道的讀書人,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他是在名落孫山的情況下,才滿懷憤慨地寫了「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詩句。從這點上來說,他潛意識中的願望其實與龐勛是一樣的,都有著等待招安的心理。
這時,唐朝廷再一次誘降,詔命黃巢為右衛將軍。史書上記載說:黃巢「度藩鎮不一,未足制己」,拒絕投降唐朝。但實際上,此時尚君長和王仙芝新死不久,尤其是尚君長的「送死」,黃巢不得不懷疑招安是個陰謀。這應該才是黃巢拒絕招安的根本原因。
后朱邪赤心因鎮壓龐勛起義有功,被唐朝廷賜姓李,名國昌,並賜京城親仁里官邸一所。李國昌有個大名鼎鼎的兒子,就是李克用。李克用即後唐建立者李存勗的父親,後唐的建國基礎其實是在李克用時期奠定的。
這時候的黃巢,應該是很志滿意得的。他原來就想當廣州節度使,現在,即使沒有唐朝廷的承認,他已經是廣州實質上的主人了。轉戰各地多年,已經讓黃巢相當厭倦,這次佔領廣州后,他便打算留在這裏經營,「永為巢穴」。
詩中充滿豪闊的英雄不羈之氣,氣勢凌厲,殺意陣陣,驚人心魄。氣勢之大,為詩中所罕見。從這首詩中,能夠讀出黃巢對長安的強烈渴望。這種渴望,不僅僅是對一個城市的渴望,還有對無上權力的渴望。此時,黃巢的理想不再是進士及第那麼簡單,他的理想,或者說野心,已經演變成凌雲之志,而長安就是理想的彼岸。
司空圖,字表聖,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人。史稱司空圖少有文才,后以文章為絳州刺史王凝所賞識。王凝回朝任禮部侍郎,知貢舉。司空圖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時年三十三歲。因受到王凝讚許,司空圖名聲益振。不久,王凝因事被貶為商州刺史,司空圖感於知遇之恩,主動表請隨行。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王凝出任宣歙觀察使,召請司空圖為幕府。第二年,朝廷授司空圖殿中侍御史,他因不忍離開王凝,拖延逾期,被左遷為光律寺主薄,分司東都洛陽。當時盧攜因與鄭畋爭吵罷相,正居於洛陽,對司空圖的才華和為人很愛重,常相往來共游。有一次,盧攜經過司空圖的宅第,在壁上題了一首詩稱讚他說:「姓氏司空貴,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念屯奇。」後來,盧攜回朝復相,召司空圖為禮部員外郎,尋遷郎中。
大殺宗室后,黃巢的農民軍再一次表現出「流寇」的特徵,通過劫掠來獲取軍餉,這無疑給長安帶來的巨大的騷亂和破壞。黃巢進長安時,年青士子韋莊正在京城準備應舉,如同當年年輕時的黃巢一樣。然而,與黃巢當時所看到的長安的繁華不同,昔盛今衰,韋莊還目睹了農民軍燒殺搶掠的暴行,親眼見證了一個繁華的都市如何變成一座廢墟的過程。韋莊本人也在這場劫難中與弟妹失散,還生了一場大病,經歷了一次人生的大磨難。後來,韋莊將這段經歷寫成著名的長詩《秦婦吟》。此詩以長安為中心,通過一位從長安逃難出來的女子——即秦婦的「自述」,講述了黃巢農民軍給長安帶來的深重災難,黃金甲下的長安,並非是衝天香陣,而是地獄般的噩夢。農民軍令人髮指的所作所為,使長安百姓遭受了巨大浩劫。秦婦的講述從黃巢起義軍攻佔長安開始,到黃巢稱帝建國,再到農民軍與唐軍反覆爭奪長安,一直到最後城中被圍絕糧的情形。
這時候,徐泗團練判官溫廷皓站了出來,慷慨地說了一番話。他先指出了崔彥曾猶豫的原因:「目前討擊桂州戍卒有三大難處:皇帝已經頒下詔書釋免戍卒的罪,我們不能擅自討擊,這是第一大難處。這些桂州戍卒的親人都在徐州城內,而我們率領戍卒的父兄,去討擊他們的子弟,人情難違,這是第二大難處。戍卒犯罪,牽連的枝黨多而複雜,追究起來判刑和處死的人必然很多,這是第三大難處。」本來眾將都以為溫廷皓是要站在龐勛等徐州兵一邊了,不料他話鋒一轉,又列舉了如果不討伐龐勛的五大害處,從而促使崔彥曾下定了決心。
黃巢刺探到唐諸道兵已經北渡淮河,立即與高駢絕交,並且出戰。高駢得知后怒氣衝天,命令張璘向黃巢軍進攻。一向能有效克制黃巢的張璘這次被殺得大敗,張璘自己戰死,黃巢的勢力復振。並乘勝攻佔了睦州(治今浙江建德)、婺州(治今浙江金華)。同年七月,黃巢率軍從採石(今安徽馬鞍山西南)北渡長江,進圍天長、六合等縣,黃巢軍一時兵勢甚盛。
乾符六年(879年)正月,黃巢軍受藩鎮高駢部將張璘、梁纘的襲擊,遭到失利,黃巢不得不向唐軍勢力薄弱的南方發展,進入廣東,包圍了廣州(今屬廣東)。奇怪的是,黃巢並沒有著急攻城,而是分別緻書給唐浙東觀察使崔璆和唐嶺南東道節度使李迢,要求二人替他向唐朝廷上書:只要朝廷授予他天平(今山東東平北)節度使,他便願意歸順。這確實就是黃巢當時的理想。之所以是天平節度使,而不是其他地方,一是因為天平富饒,二是因為黃巢本人是山東人。由此可見黃巢內心深處的鄉土情結。

二、被逼上梁山的龐勛

黃巢軍意氣洋洋地進入長安時,農民軍將領尚讓一再告諭市民說:「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極力撫慰百姓。農民軍將士見到窮苦市民,還經常送與財物。百姓們相率歡呼。
唐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大破黃巢后回到襄陽。這時候,襄陽發生了「荊南兵變」。荊南監軍楊復光命忠武都將宋浩暫管府事,泰寧都將段彥謨率所部兵守荊南城。不久后,僖宗下詔任宋浩為荊南安撫使,段彥感到位居宋浩之下是種恥辱,處處與宋浩作對。宋浩禁止砍伐街中的槐柳樹,而段彥謨的部下違犯了禁令,宋浩就下令杖責犯禁士兵。段彥謨極感憤怒,懷挾利刀馳入軍府,當場殺死宋浩及其二子。監軍楊復光裝作什麼都不知道,只求息事寧人,上奏唐朝廷,說宋浩因殘暴被激憤的士兵所殺。於是僖宗下詔任命段彥謨為朗州刺史,又任命工部侍郎鄭紹業為荊南節度使。
可以看到,桂林起義是在龐勛等人走投無路的時候,不得不為求生存而發生的。這就是歷史上常說的官逼民反。水能載舟,又能覆舟,唐太宗認識到的經驗子孫們沒有長期恪守,最終,百姓的滔滔之水只能將這個王朝傾覆了。
言歸正傳,唐懿宗時,徐州一帶「風土雄勁,甲士精強」,那裡武風極盛,人的性格也比較剛烈。當時,唐朝廷為了加強西南邊防力量,調派了部分徐州兵(雇傭兵)去守嶺南,其中有八百人在桂州(今廣西桂林)駐防。開始調防時,朝廷與這些徐州兵約定,三年一輪換,就是說,只要他們在嶺南守夠三年,就可以重新回去家鄉徐州。
高駢與黃巢暗鬥心機的計中計,最終以高駢的失敗告終。這時,畢師鐸力勸高駢據險出擊,阻止黃巢東進,高駢頗為心動。然而,他身邊的術士呂用之卻生怕畢師鐸立功受寵,堅決阻止。高駢見諸道兵已經北歸,張璘又戰死,「自度力不能制,畏怯不敢出兵,但命諸將嚴備,自保而已」。同時,高駢又向朝廷上表告急,誇大黃巢軍勢,奏稱義軍有六十萬,距揚州已不足五十里。
乾符五年(878)三月,黃巢率軍進攻汴、宋二州,唐朝廷以張自勉充東南面行營招討使,以阻止義軍。黃巢轉攻衛南(今河南滑縣東北)、葉(河南葉縣)、陽翟(河南禹縣),唐廷又詔命河陽兵千人開赴東都,與宣武、昭義兵守衛宮闕,還徵調義成兵三千人守衛東都附近的伊闕、武牢等地,以增強東都的防禦力量。黃巢見河南一帶官軍勢力強大,難以取勝,而江南則力量相對薄弱;而王仙芝舊將王重隱又攻陷了洪州(治今江西南昌),轉戰于湖南,於是便率軍渡江南下,與王重隱部相呼應,接連攻下了虔、吉、饒、信等州。八月,黃巢軍進攻宣州,在南陵被官軍打敗。於是,黃巢率軍又進入浙東,經婺州至衢州(今屬浙江),然後披荊斬棘,開山路七百里,攻入福建。同年十二月,義軍進入福州(今屬福建)。之後,黃巢軍再一次被官軍打敗,在官軍的追擊下進入廣東。此時,距離黃巢進長安還有整整兩年。
這時,黃巢與族兄弟子侄黃存、黃揆、黃思鄴及外甥林言等八人,在冤句(今山東菏澤縣)聚眾數千人起義,以響應王仙芝。
龐勛為了避免兩線作戰,打算先對付徐州北面招討使曹翔和魏博大將薛尤的軍隊,解除西北方向的威脅。龐勛留父親龐舉直和將領許佶等留守徐州,自己親率大軍出擊包圍豐縣的魏博軍。龐勛在半夜來到豐縣,魏博軍隊毫無覺察。當時,魏博軍分為五個營寨,其中靠近豐城的一個營寨屯駐有數千人。龐勛縱兵將這個營寨團團圍住。其他魏博四寨聞訊趕來救援,龐勛早在要道上設下伏兵,四路援兵都被殺退,各自敗回本寨。當晚,龐勛見被圍營九-九-藏-書寨一時難以攻克,便解圍離去。離奇的是,魏博軍反而因此而人心躁動,驚恐不安,又聽說龐勛親自領兵到來,都驚駭不已,於是不戰自潰,紛紛趁天黑逃走。更離奇的是,其他四個營寨也都乘夜潰逃。
唐王朝建立后,仍以大興城為首都,改大興城為長安城。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委派工部尚書閆玄德負責,在春、秋兩季,先後修建唐城外部城牆和東、西、南三面的九座城門及城樓。其時,全城面積八十四平方公里,大約相當於明清都城北京的四倍。且規模宏大,布局嚴整,南北向大街十一條,東西向大街十四條,全城劃分一百零九個坊和東、西兩市。正如白居易在詩句中所描述的那樣:「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長安城的市政規劃建築,對日本古代奈良時代的「平城京」和古代京都的「平安京」都產生了直接影響。
唐朝廷得知真相后,甚為感動,安排沙陀殘部在鹽州(治所在今陝西省定邊縣)居住。併為之設置陰山府,任命朱邪執宜為陰山府兵馬使。這是沙陀內遷的開始。
黃巢也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政權體系:封其妻曹氏為皇后;尚讓為太尉、中書令,趙璋為侍中,崔璆、楊希古並同平章事,這四個人都是宰相之職;皮日休為翰林學士,孟楷、蓋洪等為尚書左、右僕射兼軍容使。可以說,大齊是由農民軍與唐故臣混合而成的一個政權機構。不過,除了崔璆以外,其他都是舊農民軍將領。
黃巢揮兵北上,乾符四年(877年)正月,攻克鄆州(治今山東鄆城),殺天平節度使薛崇;三月,又攻破沂州。黃巢雖連下二州,但仍是孤軍作戰,勢單力薄。這時王仙芝部將尚讓(尚君長弟)屯兵嵖岈山(今河南遂平西),黃巢便與尚讓會合,共保嵖岈山。這樣,在形勢的逼迫下,黃巢不得不與老搭檔王仙芝再一次走到了一起。
鎮守潭州的唐將李繫緊閉城門,不敢出來迎戰。黃巢見李系如此懦弱,便揮軍急攻,結果一日而下。李系率少數心腹逃跑。當時潭州還有唐軍十萬人,都被黃巢殺死,屍體被拋入湘江,血染紅了湘江水,死屍遮蓋住了整個江面。
毫無疑問,黃巢佔領長安期間,長安被徹底地破壞了,被破壞的不僅僅是城市,還有這座城市所體現的政治秩序。當黃巢如秋風掃落葉一般襲卷長安城的時候,他為得到他理想中的城市而高興,但他不知道他改變的將是長久以來維繫的社會秩序。尊嚴與放縱交織、怡然與惶恐背離。之後,這座城市再也沒有恢復過來。作為京師而言,長安自此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無疑,司空圖得以逃脫,完全是因為段章的念舊。後來司空圖特意寫了一篇《段章傳》以紀念恩人。段章這樣的人,應該代表了農民軍中的一類人。他們是最普通的一類人,一樣有血有肉,有自己的人生經歷。他們加入農民軍,更多地是出於自願,農民軍確實給了他們唐朝廷不能給予的東西,否則段章不會熱情地向舊主人宣傳農民軍的好處。然而,他們也加入到破壞中,殺人、放火、搶掠,也許是野性迸發,也許是身不由己。他們的生命被歷史的浪潮捲入,又被歷史的浪潮沖沒。就像大浪淘沙,如同細微的沙粒,不可能被人區分。
天下興亡交替,受苦的都是老百姓。後世史書多將黃巢記載成一個殺人如麻的「賊」,其實,唐官軍絕對不比黃巢好到哪裡去。黃巢殺人總還是有理由,要麼是為了軍餉,要麼是為了報復,而唐官軍卻常常毫無理由地胡亂殺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曹全晸軍被破后,黃巢軍北渡淮河,自淮而北、整裝而行,不剽財貨,唯取丁壯為兵。之後,一路勢如破竹,破申州(今河南信陽),分兵入潁州(今安徽阜陽),宋州(今河南商丘)、徐州、兗州境,所至唐官吏皆望風逃竄。
隋朝建立后,開始仍以北周的舊長安城做都城。但是自東漢以來,長安城破亂不堪,宮室狹小,城裡水質變樣,不能食用。且城裡宮室、官署、居民混在一塊,難以區分,不利於統治,也不適於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因此,在開皇二年(582年),隋文帝下令營建新都,以著名建築家宇文愷為營新都副監(相當於都城建設總設計師),在漢長安東南修建宮城和皇城。第二年完工,定名大興。
元和三年(808年),沙陀部三萬人東遷。吐蕃派軍追擊,沙陀且戰且走,沿洮水(今甘肅省黃河支流洮河)至石門關(位於今寧夏固原縣西北),戰鬥數百次,損失慘重,部眾大半戰死,朱邪盡忠戰死,朱邪執宜也受了重傷。歷經千辛萬苦后,沙陀餘眾近萬人在朱邪執宜率領下,終於抵達靈州(治所在今寧夏靈武縣西南)。
黃巢曾經有凌雲之志,卻沒有與之匹配的才幹。他應該是不希望看到一幕幕殺人放火的景象出現在長安的,但他卻無力制止自己的部下。黃巢的追隨者,大都是以搶掠出名,沒有深謀遠慮的眼光。那些在長安的有才幹的唐大臣都被他的部下毫不猶豫地殺死。而黃巢所建立的大齊政權只在歷史上留下了暴虐的名聲。毫無理由的大屠殺所帶來的直接後果是,沒有讀書人再願意投靠他,除了證明了殘暴,屠殺沒有帶來任何益處。
剛好這時候湘江水暴漲,農民軍自己動手,編製了數十個大木筏,自桂州順湘江順流而下,連下永州(今湖南零陵)和衡州(今湖南衡陽),抵達湖南重鎮潭州城下。
此時,徐州兵仍然沒有反叛的意思。龐勛甚至多次派人向上司徐泗觀察使崔彥曾送申訴狀,信使一個接著一個,申訴狀的言辭都相當恭敬。然而,崔彥曾沒有做出任何反應,這大概與他苛刻的性格有關。這些徐州兵原來都是他的部下,出了這樣的事,他自覺臉上無光,勢必要剷除這些徐州兵而後快。崔彥曾如此態度,朝廷也無法知道更多的真相,自然也不可能得到龐勛的申訴狀,更不可能安撫這些只想早日回到家鄉的徐州兵了。
唐末詩人林寬有這樣兩句詩:「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詩。」這詩用在黃巢身上倒也相當貼切。如今,黃巢詩中的遠大志向已經實現了,長安就在眼前,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此時的黃巢是何等感慨,他實在沒有料到,理想會實現得如此容易,勝利會來得如此之快,因為就在一年前,他數次瀕臨失敗逃亡的邊緣。
十二月初五,僖宗在田令孜神策軍的護衛下,狼狽逃往成都避難,只有很少人從行,文武百官及諸王、妃多不知皇帝去向。黃巢未受到任何抵抗即順利進入長安,他終於實現了「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夙願。
也許確實是看到了黃巢有投誠的誠意,這一次,唐朝廷很重視,專門進行朝議。宰相鄭畋認為可以先答應授黃巢廣州節度使以為緩兵之計,他說:「黃巢之亂,本因飢荒而起,依附之人惟求一飽而已。國家久不用兵,士皆忘戰,不如暫作包容,予一官。賊軍本以飢年而起,一俟豐年,其將士誰不懷念故土而思歸?其眾一離,黃巢即為案上之肉,此正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如果現在只是恃武力戰,後果還真難以逆料。」另一宰相盧攜內心之中希望心腹高駢能獨得平賊大功,力持不可:「黃巢蕞爾小賊,平滅甚易,奈何現在授其官以示怯,使諸軍離心離德!」議來議去,唐朝廷最後決定授予黃巢「率府率」的虛官。
特別要說明的是,有人認為韋莊站在他的立場,對農民軍有諸多誣衊之詞。實際上,這首《秦婦吟》大體上寫黃巢軍隊的姦淫燒殺,但從詩中一位老人口中吐露出來的,卻是唐官軍比黃巢軍更壞。這首詩後來之所以失傳,不光是「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兩句而為公卿所驚訝,還因為詩中所描繪的官軍的情況觸怒了那些「東諸侯」。由此可見,韋莊的角度應該是相當公正的。正因為它的寫實,所以詩成后才會引起許多人的共鳴,廣為傳抄,以致韋莊都不能回收抄本。也幸虧如此,此詩才得以流傳到今天。
唐朝廷一直對高駢寄以厚望,看到他的奏表,一直熱盼他平賊的朝廷大臣們大失所望,「人情大駭」。於是,僖宗下詔切責高駢,說他遣散諸道兵,致黃巢乘唐軍無備渡江。高駢上表辯解了一通,就稱自己得了半身不遂,「不復出戰」。
尚君長一死,王仙芝招安的路就斷了。乾符五年(878年)正月,王仙芝攻入江陵外郭,五百沙陀騎兵從襄陽趕來增援江陵的唐軍,王仙芝兵敗撤走。同月,唐朝廷解除了年老多病、戰而無功的宋威的兵權,提拔潁州刺史張自勉為招討副使,又調西川節度使高駢為荊南節度使兼鹽鐵轉運使,加強兵力,加緊圍剿王仙芝義軍。二月,王仙芝率領義軍南下蘄州(治蘄春,今湖北蘄春北)。曾元裕窮追不捨。雙方在黃梅(今湖北黃梅縣西北)決戰,農民軍大敗,約五萬義軍壯烈犧牲,王仙芝在突圍中不幸遇難。
為了泄「招安不成」的憤怒,王仙芝縱部在蘄州大肆剽掠。蘄州城內的百姓,一半被趕出城外,一半被殺死,百姓的房屋被焚毀。在中間斡旋的唐蘄州刺史裴偓逃奔鄂州,前來招安的宦官逃奔襄州,王鐐被農民軍扣留。
兩天後,都虞候元密引唐官軍前來圍攻宿州。官軍在城外駐營。龐勛用火箭射燃城外茅舍,火勢延及官軍營帳。龐勛軍突然殺出城來,襲擊官軍,殺死三百人,然後從容返回宿州城中。當天晚上,城裡民眾協助守城,婦女持鼓打更。龐勛事先搜集宿州城中的三百艘大船,裝滿糧食,乘流而下。元密以為龐勛義軍一定會固守宿州,毫無防備。
此時,徐州北面招討使曹翔正在圍攻滕縣,聽說魏博軍隊大潰敗,心中驚恐,不敢繼續交戰,率軍退保兗州。
特別值得強調的是,在這句氣挾風雷的「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中,黃巢表現出對長安不同尋常的喜愛。正如作者在前面《黃巢的理想》一篇中所分析的,他內心深處有深沉的「城主」情結。那麼,有沒有可能,黃巢決定起兵,是不是因為神迷於長安,甚至視其為靈魂的皈依,所以才不惜與他本來一直想效力的唐朝廷對抗呢?至少,在很久之前,他迷戀長安,迷戀長安無與倫比的壯麗,迷戀長安至高無上的政治意義,甚至想要有一天能夠擁有它。當然,長安是帝國的首都,只有天下之主,才能擁有長安。這種野心勃勃的願望在當時看來是可望而不及的,於是蟄伏在黃巢的內心深處。這種願望雖然潛伏了很長的時期,在特殊的環境下卻會激發起來。有了這樣的前提,也就能解釋為什麼黃巢進入長安后,突然不思進取,心滿意足地偏安於長安城內。一個英雄人物的心理演變,本身就是一頁意味深長的歷史。
黃巢接連取勝,再一次震撼了唐朝廷,僖宗一面任命淮南節度使高駢為諸道行營都統,指揮各路兵馬聯合進攻黃巢軍。同時徵調昭義、感化、義武諸道兵南下,與高駢協同作戰。
豪邁倔強,傲世獨立,有衝天凌雲之志,男人的勃勃雄心一覽無遺。事見宋人張端義《貴耳集》。黃巢的詩歌在中國詩歌史上堪稱另類,其中凸現的意蘊,不是司空見慣的愛國忠君和譏諷時弊,而是不可抑制的反叛、憤怒、仇恨和令人生畏的極權慾望,是推倒現實、重整天下、凌駕萬物的雄心壯志。張端義于《題菊花》詩下注道:「跋扈之意,現於孩提時。加以數年,豈不為神器之大盜耶!」
崔璆為唐前浙東觀察使,曾為黃巢求天平節度使一職。后被唐朝廷免職,剛好在長安,結果被農民軍逮住。黃巢本來想讓唐朝的舊宰相們來出任大齊宰相,舊宰相們德高望重,都是當時的名士,這樣黃巢更有面子。結果,舊宰相要不就逃跑了,要不就藏起來了。黃巢無奈,只好臨時逼迫崔璆為相。
唐將劉漢宏也並非善類,他見王鐸棄城逃走,將一個亂攤子留給自己,心中憤怒,乾脆對對江陵大肆搶劫,還放火燒城,幾乎將江陵城燒了個乾淨。江陵士民被迫逃竄到附近山谷。時值隆冬,天降大雪,大批無辜百姓因而凍死。滿山遍野都是殭屍,觸目驚心。劉漢宏之後率其部向北逃亡,淪為強盜。
關於這個劉秉仁,還有個相當有名的故事。根據明人馮夢龍的《古今笑史》記載:劉秉仁來任江州刺史時,從京師帶來一頭駱駝,放養在廬山下。廬山附近的百姓見了大驚失色,敲起鼓來聚集起來,合力把駱駝打死了。於是去稟告新任的刺史說:「某日于某處捕獲廬山精。」劉秉仁命人把「廬山精」抬進來,卻發現是他自己放養的駱駝。
按照黃巢前期的表現,如果不發生大的意外,他大概就不打算再離開廣州了。他確實寫過野心勃勃的《菊花詩》,但多年輾轉各地的經歷已經慢慢消磨了他的雄心。長期的漂泊下來,他的理想已經由「天九九藏書下」演變成「一隅」,只要有一個富饒的城池,能當個城主,他就心滿意足了。正是這種強烈的「城主」意識,才使得黃巢在佔領長安后長期流連在那裡,始終捨不得放棄,最後也敗在了那裡。
此時,義軍聲勢極大,淮南為之震動。老奸巨猾的淮南節度使令狐綯(令狐楚之子,李商隱舊交)生怕義軍進入他的地盤,想出了一招緩兵之計,派人向龐勛表示,願意代為向朝廷奏請徐州節度使節鉞。龐勛等人起兵的本意原先只不過回鄉心切,因此內心深處總是存在著適當的時候讓朝廷招撫的心理。他也不想把事情弄得更大,覺得能當個徐州節度使已經相當不過,於是停止進兵,等待令狐綯的消息。龐勛等人由於對朝廷存在幻想,結果坐失戰機,漸漸地變主動為被動,形勢日趨不利。
龐勛探問降卒,得知徐州空虛,立即引兵北渡濉水,迂山進攻徐州。此時,義軍已經有六七千人的樣子,擊鼓喧噪,聲音震天動地。龐勛軍對城外居民好言勸慰,毫不擾侵,於是人們爭相歸附。義軍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就攻下徐州城。崔彥曾被俘虜,囚禁于大彭館。民憤很大的都押牙尹戡、教練使杜璋、兵馬使徐行儉等人都被殺掉。當天,城中願意參加龐勛義軍的就達一萬餘人。而附近諸州百姓聽說龐勛招募軍隊后,爭先恐後地趕來參軍,甚至父親送兒子,妻子勉勵丈夫,農民們把鋤頭磨得更銳利,扛著它作為武器來應募。義軍人數激增到十萬以上。龐勛聲名大振。
儒生通常將「修身齊家治天下」作為人生最高的理想。黃巢是讀書人,開始表現還不是那麼跋扈,也是走傳統的建功立業之路——參加進士考試。據說黃巢的父親給他取名為「巢」,就是指望兒子日後能夠榮登科榜。「巢」可書作「窠」,音科,民間吉祥語中有「五子登科」之說。然而,黃巢的運氣不是那麼好,屢戰屢敗,數次參加考試,每一次都名落孫山。落第后的黃巢終於絕望了,決定再也不參加科舉考試了。他題了一首《不第后賦菊詩》抒發心中的不平之氣:
戴可師全軍覆沒后,唐朝廷重新做了部署,改由兗海節度使曹翔為徐州北面招討使。魏博節度使何全皥也派遣魏博大將薛尤統兵一萬三千人,開赴徐州助戰。曹翔和薛尤兩支官軍互相配合,採用口袋戰術,逐漸往東向徐州外圍收縮。另外,包圍徐州的官軍還有徐州節度使康承訓統率的七萬官軍主力,沙陀酋長朱邪赤心率領的三千精騎。
朱邪赤心對唐朝廷收容自己的父親很是感激,曾多次率軍幫助唐朝廷抵擋吐蕃入侵。沙陀軍非常勇猛,經常作為唐軍的先鋒出擊。尤其朱邪赤心勇冠三軍,所向披靡。敵軍畏之如虎,說:「吾見赤馬將軍火生頭上。」被賦予了神話般的色彩,由此可見朱邪赤心在戰場上的氣勢是多麼驚人,令敵人膽戰心驚。
從後面將會看到,黃巢之所以能成功地進入長安,是因為他在全國大面積地遊走,流動作戰,後來進入長安后,也跟龐勛得到徐州一樣,有固守一隅的心理。從軍事上來說,二人的失敗是有相同之處的。
黃巢見自己的號令竟然無人理睬,又回想起當年他來長安應試時名落孫山的落魄,頓時勃然大怒,下令四處搜查唐朝大臣,凡搜獲者全部殺死。唐宰相豆盧瑑、崔沆及左僕射于琮、右僕射劉鄴、太子少師裴諗(裴度之子)等人,都被搜出后處死。于琮妻子為廣德公主,見丈夫被殺,上前握住殺人者的刀刃,慨然道:「我是唐室女,誓與于僕射同死。」於是被殺。將作監鄭綦、庫部郎中鄭綦拒不投降,「舉家自殺」。
在這樣的情況下,龐勛與許佶等人計議:認為朝廷赦免他們,是怕他們沿途攻擊搶劫地方,又怕他們潰散到山野為盜為匪,一旦他們回到徐州,等待他們的必然是早已設好的羅網。徐州兵心中恐懼,不敢繼續北上,於是乘船沿長江東下。一路上,眾人為了防備朝廷突然襲擊,都拿出自己的錢打造兵器。
曾經力主剿滅義軍的徐泗團練判官溫庭皓被龐勛召來,要求他起草給朝廷的表。溫庭皓說:「這件事關係重大,不是頃刻間可以完成的,請讓我回家慢慢地起草。」龐勛准許他回家去寫。第二天早上,龐勛派人去溫庭皓家取表文。溫庭皓空手來見龐勛說:「昨天所以不立即拒絕起草表文,是想回家看一下妻子兒子,今天已經與妻兒訣別,現在就是來送死的了。」龐勛看了溫庭皓幾眼,笑著說:「書生敢頂撞我,不怕死嗎!我龐勛能攻取徐州,怎麼怕找不到人為我起草表文!」竟然沒有殺溫庭皓,而將他釋放。
此時,倘若唐節度使劉巨容繼續追擊,黃巢要麼被擒,要麼被殺,無外乎這兩種下場,這樣也就絕對沒有後來「滿城盡帶黃金甲」的事了。然而,令人稱奇的是,劉巨容突然下令停止追擊,還發了一番驚人之論:「朝廷經常說話不算數,危急的時候,就撫慰籠絡我們這些將士,不惜賞官予人。而事情一旦平定下來,就將我們這些人拋在一邊,甚至有人會因功得罪。我們不如讓黃巢之輩殘留下來,以為我輩取富貴的資本。」唐軍將士聽了這一番「留賊以為富貴之資」的「高論」,深以為然,於是不再提追擊黃巢之事。
黃巢尚在躊躇,他不想輕易放棄好不容易得來的廣州,他的部下卻待不住了,「勸請北歸,以圖大利」。黃巢見農民軍士氣相當低落,在廣州難以持久,於是決定率軍北上,殺回中原地區。
唐鎮海節度使高駢貪立戰功,曾奏請朝廷,請求率兵萬余追擊黃巢,以將黃巢部徹底剿滅。唐朝廷卻另有預忌,深怕追剿黃巢失敗,中原防守空虛,東西二都難以防守;加上當時帝國的兵權都在各藩鎮節度使手中,大量調動軍隊南下,中原局勢難以預料。因而沒有同意高駢的計劃。不僅如此,唐朝廷因只是擔心黃巢重新北上,布置了幾道防線,沒有調動軍隊進行任何針對黃巢的軍事進攻。本來敗局已定的黃巢得到了寶貴的喘息機會。
王仙芝戰死的時候,黃巢正在攻打亳州(治譙縣,今安徽亳縣),尚未攻下。王仙芝死後,余部由尚讓率領,趕來和黃巢軍會合。此時,黃巢的心中應該是又悲又喜吧,悲的是少了一個老朋友,也就少了一份牽制唐朝廷的力量;喜的是,老朋友的部下終於都歸自己所有了。於是,義軍公推黃巢為主,號衝天大將軍,改元「王霸」,並設官分職,初步建立了農民軍政權機構。「衝天」二字顯然取自黃巢描摹菊花的「衝天香陣透長安」之句。
然而,農民軍進長安后大肆劫掠,已經殺了不少人,其中包括一些唐朝大臣。在這樣的情況下,誰都不願意去相信黃巢的話,因此大都沒有理黃巢的那一套,沒有去趙璋府第投遞名銜,而是各自躲藏起來。
就這樣,黃巢率軍攻城略地,隨打隨棄,如狂風驟雨般先後席捲了中原大地,給所到之處均帶去了極大的破壞,肆意搶掠唐官府、富有者的財物,無意于根據地建設。後勤補給除劫掠以外,即強令地方官徵調,而地方官員自然轉嫁於黎民百姓,涸澤而漁的補給方式又勢必使得農民軍不能在某一地區滯留太久。更重要的是,黃巢顯然對首都長安以外的其他任何城市與地區缺乏興趣,只想在進攻與逃跑之間漸漸壯大勢力,伺機圖謀北上。不論南下抑或北伐,都可視作是黃巢朝向長安的迂迴曲折的道路。可見長安曾經是多麼的壯觀,竟然對黃巢這個外鄉人產生了致命的吸引力。
《秦婦吟》因真實地反映了唐末動蕩的社會面貌,寫成后轟動一時,在當時極負盛名。韋莊也因此詩被時人呼為「秦婦吟秀才」。然而,這樣一首爭相傳抄的詩之後卻失傳了近千年。因為韋莊在詩中寫有「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這樣的詩句,引起了唐公卿貴族的憤怒。韋莊見惹怒了唐朝廷權貴,也相當後悔,立即想方設法到各處去回收抄本。但這首詩已經廣泛流傳,許多人家的屏風、幛子上都寫著這首詩。韋莊臨死前,遺囑上還寫明不許家裡掛寫有《秦婦吟》的幛子。後來,有人給韋莊編定詩集,沒有選入這首詩。因此,從宋朝後,《秦婦吟》失傳。宋人孫光憲在《北夢瑣言》中記錄了這件事,但誰也沒有見過《秦婦吟》這首詩。一直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在敦煌發現了許多古代寫本書籍及文件,其中就有《秦婦吟》寫本。這些寫本後由伯希和取走,整理全詩后寄回中國,這首失傳了一千年的敘事長詩至此才重新得見天日。《秦婦吟》是現存唐詩中最長的一首。
龐勛隨即回軍進攻宿州。當時宿州缺刺史,觀察副使焦璐掌攝州政事務,宿州的軍隊被調去符離后潰敗,城內不再有軍隊,已經是一座空城,即攻即下。焦璐狼狽不堪地逃出宿州,得免一死。龐勛將城中的財貨全部聚集在一起,讓老百姓隨意來取。「一日之中,四遠雲集」。然後龐勛再從中選募丁壯參軍。「自旦至暮,得數千人」,起義隊伍迅速擴大。龐勛分兵守城,自稱兵馬留後。
龐勛遭受一系列的失敗后,引兵西擊宋州(州治宋城,今河南商丘縣南)、亳州(州治譙縣,今安徽亳縣),打算吸引官軍西進,以解徐州之圍。咸通十年(869年)九月,龐勛率起義軍二萬西出,襲破宋州南城,又渡汴水,南攻亳州。康承訓率步騎八萬,由沙陀部落朱邪赤心率數千騎作前鋒,追擊龐勛于亳州。義軍大敗,全軍覆滅,生脫者才千人,龐勛也在此役中戰死。
黃巢後來還逮住了唐宰相王徽,逼迫王徽出任大齊的官。王徽裝聾作啞,一言不發。後設法逃出長安,投奔僖宗,被任命為兵部尚書。
有個在長安的讀書人憤恨黃巢等人,在尚書省的大門上題了一首詩,極力嘲諷了大齊政權。結果,惹得尚讓大發雷霆。他將大院包圍起來,追查詩作者,卻無人承認。尚讓便下令殺死了在尚書省工作的所有官員,並將這些人挖出眼珠,屍體倒掛起來示眾。就連守衛尚書省大門的農民軍衛士也被一道殺死。尚讓還覺得不解氣,下令大索城中,殺死長安城中有詩名的舊官吏,還抓了一批識字的人罰作僕役。因為這一首詩被殺的人多達三千多人。這是繼公卿士族、唐宗室之後的第三次大屠殺。
歷史的天平開始偏向于黃巢一邊。廣明元年(880年)十一月中旬,黃巢率農民軍攻克汝州(今河南臨汝),又馬不停蹄,揮師北進。唐調河東(駐太原府)、天平(今山東東平北)等藩鎮兵進剿。農民軍勢如破竹,十七日攻克東都洛陽。唐東都留守劉允章率百官迎降,坊市晏然。
事情到了這種地步,龐勛等人顯然已經無路可退。渡過淮河以後,龐勛向眾徐州兵宣稱:「我輩擅自歸來,不過是因為思念妻兒,日夜想與他們相見。聽說已有皇帝的密敕到了徐州,一旦我們等回到徐州,將被肢解滅族。大丈夫與其自投羅網,為天下人所笑,還不如大家同心協力,赴湯蹈火干一番大事業。這樣不僅擺脫禍殃,還可求得富貴!更何況徐州城內的將士都是我們的父兄子弟,我們在外一聲高喊,他們在城內必然響應。」眾人聽后都歡呼雀躍,拍手稱好。
這時候,在唐朝廷的詔令下,北方昭義、義武等數道軍已經趕到淮南集結,張璘率兵窮追不捨。羅網收緊了,黃巢再一次面臨失敗的命運。尤其不可思議的是,農民軍所駐紮的信州再一次流行瘟疫,農民軍大多染病死去,元氣大傷。在雪上加霜的危急時刻,黃巢只好拋出了最後的緩兵之計。他一面派人給死對頭張璘送去了大量黃金財寶,懇求他手下留情;一面致書高駢,表示願意投降。
黃巢與王仙芝再次合兵不久,即進攻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南),企圖切斷運河交通。由於唐廷調來大批援軍,農民軍作戰失利。於是王仙芝率原班人馬南下,再次與黃巢分裂。黃巢折向南略蘄、黃(州治黃岡,今湖北新洲縣),北撲濮州(治鄄城,今山東鄄城縣北)、滑州(治白馬,治河南滑縣東),進攻洛陽外圍的葉(今河南葉縣南)、陽翟(今河南禹縣)。唐朝廷為了保衛東都洛陽,調動重兵來東都一帶布防。黃巢見無機可乘,便揮兵南下了。
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二日,黃巢入太清宮,次日,于含元殿(大明宮正殿)即皇帝位,「擊戰鼓數百以代金石之樂。登丹鳳樓,下赦書,國號大齊,改元金統」。齊是黃巢家鄉山東的古稱,由此可見黃巢內心深處的鄉土情結。
言歸正傳,黃巢得到廣州后,正打算將這裏發展成根據地,農民軍突然遭受到重大挫折,不過,不是敗在與唐軍對壘的戰場上,而是敗在嶺南獨特的氣候上。黃巢軍大都是北方人,不習慣嶺南地區當地氣候。而剛好就在這一年,從春至夏,疫病大為流行。進入冬季后,農民軍有三四成的人染上瘴疫而死,人數銳減。
但是唐朝廷並不甘心眼睜睜地看著李國昌、李克用父子的勢力快速膨脹。等黃巢的農民起義軍在中原遭受挫折、退往南方后,唐朝廷便決定動手收拾李氏父子。乾符六年(879年)春,唐廷命昭義軍節度使李鈞為北面招討使,聯合幽州等軍進攻蔚州。但為李克用所敗,李鈞中箭而死。

三、王仙芝起義

之前,宰相盧攜因與另一宰相鄭畋爭吵,都被罷相。後來因為高駢部將張璘戰黃巢有功,而高駢是盧攜舉薦,所以盧攜又被召回任宰相。此時,盧攜當然更希望高駢立首功,因為他們二人是一根繩索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於是,宰相盧攜以朝廷名義,遣散了諸道唐兵。
劉漢宏毀江陵十多天後,黃巢的軍隊才趕到。不過,此時的江陵已經成為一座尚在冒著青煙的焦黑的空城。連黃巢都難以相信,眼前的景象竟然是唐軍自己造成的。
長安是中國著名的古都之一,歷史上前後共有十一個朝代在這裏建都,具有長達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從漢朝開始,正式定名為長安。漢惠帝元年(前194年),正式開始修建長安城,由軍匠出身的陽城延主持建造,徵召上萬名民工,歷時五年才完成。全城佔地九百七十三公頃,城高三丈五,共有十二個城門,每門有三個門洞,可以并行四輛馬車。城裡有八條大街,一百六十個封閉作坊。宮殿雄偉壯麗,房屋鱗次櫛比,街道寬闊,樹木成行。長安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城市之一,可以和當時歐洲的羅馬城相媲美。
在黃巢和眾部將的堅決反對下,王仙芝被迫放棄了唐朝廷授予的官職。當時的局勢應該是相當緊張的,大有王仙芝不同意就會血濺當場的意思,因為之後王仙芝和黃巢就公開分裂了。他們不但是同鄉,還是曾經在私鹽販戰場上出生入死的好夥伴,如果不是無法彌補的矛盾,二人不會冒著被官軍各個擊破的危險分道揚鑣。這矛盾,一定是黃巢用武力逼迫王仙芝不敢當場接受招安。義軍因招安一事分化,三千餘人跟從王仙芝及尚君長,二千餘人隨黃巢北上。
在這一場大戰中,宰相王鐸不但無尺寸之功,還棄城逃跑在先,直接導致了江陵被毀。而最大的罪魁禍首劉漢宏竟然在事後又被王鐸招降。唐朝廷的軍隊都是這樣的將帥統兵,結局就可想而知。

四、黃金甲下的長安城

黃巢,山東曹州(今山東曹縣)人,「(黃)巢少與(王)仙芝皆以販私鹽為事,(黃)巢善騎射,喜任俠,粗涉書傳,屢舉進士不第」(《資治通鑒·卷二百五十二》)。可見黃巢與以往的農民軍領袖不同,他兼有士人和豪俠的雙重身份。即使是在代表正統的《新唐書》中,黃巢也被歸在《逆臣傳》中,與安祿山等叛臣並列,可見傳統的作史者也沒有將黃巢當成一般的流寇。黃巢還與王仙芝一同組織過武裝鹽幫,同唐官府緝查私鹽進行過多次武裝鬥爭。長期的冒險生涯,養成了黃巢負氣仗義、好抱打不平的性格,有許多人願意追隨他。毫無疑問,黃巢身上有著明顯的梟雄氣質。
黃巢愛讀書,小時候讀過一些經典與傳述之書,能寫詩。有一次,黃巢父親與一老人以菊花為題作聯句,那老人一時未就,黃巢在旁見了卻脫口而出:「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赭黃衣。」黃巢https://read.99csw.com父親怪他不禮貌,欲教訓他一通,那老人勸止說:「孫能詩,但未知輕重,可令再賦一篇。」黃巢應聲詠了一首《題菊花》:
重新回到正題。高駢受命于唐朝廷危難之間,開始還能恪盡職守,傳檄征天下各鎮兵,他自己也廣為招募,合淮南和諸道之兵得七萬人,威望大振,朝廷深為倚重。廣明元年(880年)三月,高駢派驍將張璘渡江南下,狙擊黃巢。黃巢部下大多是臨時招募,無法與唐正規軍抗衡,連戰失利后,黃巢不得不退守饒州(治今江西波陽)。張璘乘勝進軍。張璘似乎天生就是黃巢的剋星,每次與黃巢交戰,都能取得勝利。五月,黃巢又退守信州(治今江西上饒)。
在龐勛軍敗之前,張玄稔進圍徐州,崔彥曾的老部下路審中開城迎接官軍,龐舉直、許佶等義軍將領悉數被殺。官軍大力圍捕桂州戍卒的親族,受到株連被殺的死者達數千人。一度轟轟烈烈的桂林戍卒起義,就這樣失敗了。
之後,高駢一直坐守揚州,保存實力。黃巢軍入西京長安時,朝廷再三征高駢「赴難」,他卻想得漁翁之利,欲兼并兩浙,割據一方,遂逗留不行。唐朝廷對他的擁兵自重、無所作為當然十分生氣,中和二年(882年),唐僖宗下令罷免高駢諸道兵馬都統、鹽鐵轉運使等職。
乾符五年(878年),代北水陸發運、雲州防禦使段文楚削扣軍食,引起軍中不滿。李克用當時是雲中邊防督將,部下紛紛向他訴怨。軍校康君立、李存璋等人乘機擁他入雲州(今山西大同),浩浩蕩蕩,達萬人之眾。此時,大同城中也發生兵變,內應外合,殺死段文楚。諸將上書唐僖宗,請求任命李克用為雲州防禦使。唐朝廷斷然拒絕了這個要求,並徵發各道兵馬討伐雲州。剛好在這個時候,黃巢農民起義軍渡過長江,向北進攻。唐朝廷為避免兩線作戰,只好先承認李克用為大同軍節度使,檢校工部尚書,實際上是認可了李克用割據云州的事實。
各地府兵要輪流到京師宿衛一年,唐太宗時,太宗李世民經常親自教習這些府兵騎射,府兵們都覺得榮耀,願意為國家出力。後來,天下太平無事,在京師宿衛的府兵無事可做,逐漸淪落為達官貴人的苦工,受人輕視,因此,再有府兵下一輪宿衛,便千方百計地逃避。
黃巢進駐長安的時候,司空圖正住在西安崇義里。他聽說農民軍大肆搜人後,立即準備轉移為常平倉下藏匿。當他正要出門時,被一群農民軍士兵當場堵住。正當司空圖絕望的時候,其中一個持槍的農民軍士兵上前與司空圖相認。此人竟然是司空圖以前的車夫段章。段章熱情地向司空圖宣傳農民起義軍的各種好處,勸他加入起義軍。司空圖表示誓不辱節,段章悵然淚下,於是,將司空圖領到大道上,便與他分手了。司空圖得以有機會乘夜逃出長安城去。
從上面可以看出,當時農民軍的實力根本無法與唐朝廷抗衡。然而,唐朝廷方面沒有統一的指揮調度,沒有強有力的威震一方的統帥,朝廷內外將相離心,各藩鎮各有私心。這些對唐帝國而言都是相當不尋常的,而黃巢剛好就有意和無意地利用了這些不尋常。可以說,黃巢的遊刃有餘徹底地暴露了朝廷各機構間無法協調的真相。
後來,回鶻與吐蕃爭奪土地,攻取了涼州(治所在今甘肅省武威縣)。吐蕃擔心沙陀暗中與回鶻勾結,準備將沙陀遷至黃河以北地區。沙陀人為此非常害怕。沙陀首領朱邪盡忠與其子朱邪執宜商量。朱邪執宜說:「我世為唐臣,不幸陷污,今若走蕭關(位於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東南)自歸,不愈于絕種乎?」於是決定脫離吐蕃,前去投奔唐朝。
而義軍內部這時候也開始分化。龐勛部將孟敬文守豐縣,因手下軍隊多而強悍,便起了異心,自己暗中製造符讖。當時魏博大將薛尤進攻豐縣,龐勛派心腹將領率三千人增援孟敬文。孟敬文與援軍相約共襲官軍,由援軍當先鋒打頭陣。結果,龐勛新派的援軍與官軍交戰時,孟敬文悄悄率軍隊走,致使龐勛新派的援軍全軍覆沒。龐勛知道后大怒,假意要讓孟敬文鎮守徐州,孟敬文十分高興地趕去徐州,半路被龐勛預先埋伏好的士兵殺死。
順便提一句,就在官軍與義軍殊死較量的時候,唐懿宗正在嫁寶貝女兒同昌公主。同昌公主事見《侯昌業之死》一篇。
十二月初,黃巢率農民大軍經陝(今河南陝縣)、虢(今河南靈寶)直指潼關。唐潼關守將齊克讓、張承范兵少無糧,農民軍力敗唐守軍,攻克潼關,大軍直指長安。十二月初四,僖宗下詔任命黃巢為太平節度使,為歷史寫上了近似鬧劇的一筆。此時的黃巢,怎麼還會在乎太平節度使呢?他更加在乎長安。
因官軍調動費時費力,於是戴可師先率三萬士兵,緊急增援泗州。
最後要強調的是,龐勛起義是雇傭兵與農民的同盟,雖然這種聯盟是暫時的,龐勛義軍也終以失敗而告終,但卻對唐朝的局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朝廷的勝利只是下一次更大失敗的前奏。龐勛起義拉開了唐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不久,就爆發了王仙芝、黃巢大起義。散居「兗、鄆、青、齊之間」的龐勛余部,又重新加入到王仙芝、黃巢的隊伍裏面去了。
廣明元年(880年),唐朝廷任李琢(名將李晟之孫)為蔚朔節度使,與盧龍節度使李可舉、吐谷渾兵共同討伐李克用。在唐軍的強大壓力下,吐谷渾都督赫連鐸說服李克用手下大將高文集投降,沙陀酋長李友金等人也投降了李琢。不久,盧龍節度使李可舉破李克用於葯兒嶺。李琢、赫連鐸也打敗了李國昌。李克用與李國昌率人馬逃往北邊的達靼(時居於陰山)部落中。此時,正值黃巢大軍由南北上、一路勢如破竹之時。
龐勛起兵后,一系列的軍事指揮相當漂亮,取徐州如探囊取物一般。但龐勛沒有野心家的本質,他最早與朝廷對抗的原因,不過是要回到家鄉,現在,他終於回到了徐州,目的達到了,他也就心滿意足了。只不過他現在的身份,是在與朝廷對立的面上,所以,龐勛便希望能得到朝廷同情和理解,最好讓他當個徐州節度使。這也是他找溫庭皓起草上奏朝廷的目的所在。也正是這種不堅定的意志,成為他日後失敗的根本原因。他盼望招安的心理,被敵人最大化地利用了。
當時徐州城內只有四千三百名士兵,崔彥曾派都虞候元密統兵三千人拒龐勛,又命宿州(今安徽宿縣)出兵五百扼守符離(今安徽宿縣北符離集)。龐勛義軍隨即抵達符離,兩軍在睢水之上激戰。雙方都是訓練有素的軍隊,而對方軍中各有不少人或是親戚或是朋友或是相識。當然,龐勛義軍此時有家不能回,正是義憤填膺、勇氣倍增之時。狹路相逢勇者勝,交戰結果,唐官軍大敗,望風而逃。
殺完隱匿不肯報到的唐大臣后,「黃巢殺唐宗室在長安者無遺類」。唐宗室、公卿士族遭受了巨大打擊,「華軒綉轂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韋莊的這些詩句形象地反映了這一歷史事件。從事實上來說,這不過是一個新政權對一箇舊政權的清洗。但因為唐朝始終不失人心,而黃巢始終未得人心,這一在歷史上常見的清洗被妖魔化了,極大地影響了黃巢的形象。到後面可以看到,即使是長安百姓急切盼望的唐官軍回到長安時,也對平民進行了無情的掠奪和屠殺。當戰亂之時,權與血、火與淚,幾乎成了動蕩時局的特徵,而遭殃受苦的總是老百姓。
關於王鐸,還有個怕老婆的笑話。王鐸懼內,出京時,只帶了姬妾隨行,將夫人留在了京城。有一天,部下忽然來報:「夫人離開京城前來,已在半路上了。」王鐸聞報,十分驚恐,問周圍的人說:「黃巢兵漸漸逼來,夫人又氣沖沖自北方趕來,旦夕之間,就要到達,這可怎麼辦?」一個幕僚開玩笑說:「不如投降黃巢吧。」眾人都大笑不止。
當時,黃巢軍自稱才十五萬,實際人數應該遠遠不足這個數。高駢謊報軍情,不過是為自己的膽怯找借口。之後,他擁兵自重。天平節度使兼東面副都統曹全晸六千人全力抵抗黃巢,由於寡不敵眾,退兵屯于泗州,以等待諸道援軍的到來。高駢不出一兵一卒救援。為此,後世王夫之憤言道:「無忘家為國、忘死為君之忠,無敦信及豚魚、執義格鬼神之節,而揮霍踴躍、任慧力以收效於一時者,皆所謂小有才也。小有才者,匹夫之智勇而已。小效著聞,而授之以大任於危亂之日,古今之以此亡其國者不一,而高駢其著也。……而唐之分崩滅裂以趨於灰燼者,實(高)駢為之。」
於是,一場本來不該發生的大起義就這樣爆發了。
農民軍四處搜查可疑人物,除了唐官員外,還搜查有名的讀書人,以逼迫他們做大齊的官,凡是不從的便當場殺死。當時,禮部郎中司空圖也在長安,於是上演了極為戲劇性的一幕。
黃巢聽到唐朝廷的回復後有些失望,但他還是沒有輕易放棄,自己親自向唐朝廷上書,退而求其次,求為廣州節度使。
唐朝先將全國的人口做調查統計,根據各家的經濟情況,分為九等人。下三等的人沒有資格當兵,上等和中等才有當兵的資格。作為補償,朝廷會免去當兵家庭的租庸調。這樣,當兵是地位的象徵,所以,富裕人家願意當兵,這就是府兵。府兵自己有田有地,因此不需要朝廷出錢來養軍隊。那麼,府兵制是怎麼破壞的呢?
雙方交戰前一天,劉巨容選了五百匹沙陀良馬,配上釕轡藻韉,趕向黃巢軍大營。黃巢軍以為是對方馬驚跑了過來,自然都樂得收為己用。因為這些沙陀馬都是好馬好鞍,都被將領們搶先霸住。第二天,黃巢軍與曹全晸軍交戰,曹全晸佯敗而走,黃巢發軍追趕。追了一陣,黃巢意識到不對勁兒,想下令收兵。唐軍中的沙陀人立即用沙陀語高聲呼喚,沙陀馬聽到主人聲音,立即往前狂奔,那些騎著沙陀馬的農民軍將領拉都拉不住。黃巢軍因而戲劇性地進入了劉巨容的埋伏圈,唐軍伏兵齊發,黃巢軍大敗,被一路追殺到江陵,被俘虜和殺死的農民軍有十分之七八之多。
至此,對義軍西北方向的威脅完全解除。龐勛隨後引兵南下,直奔柳子寨,準備與駐紮在這裏康承訓官軍主力決戰。為了一戰而平,龐勛事先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不料龐勛軍中的淮南俘虜逃到官軍一方,將作戰計劃泄給康承訓。康承訓得以事先做好準備,秣馬整眾,設伏等待。結果可想而知,義軍陷入官軍重圍,損折了數萬人,屍體布滿十幾里。龐勛解除衣甲穿短衣逃走,收集潰散的士卒三千人,退入徐州。
另一支唐軍在曹全晸的率領下繼續追趕農民軍。黃巢狼狽不堪地逃命,幾乎就要被生擒活捉,然而,上天再一次青睞了他。曹全晸正要渡長江時,唐朝廷剛好在這個關鍵時候任命泰寧都將段彥謨代曹全晸為招討使,果然應驗了劉巨容「朝廷無信」的預言。這樣的情況下,曹全晸受到了打擊,自然也停止了追擊。黃巢帶著殘兵敗將得以逃走,轉戰于江西、安徽、浙江、湖北等地,隊伍又迅速擴充到二十幾萬人,勢力復振。
第二天天亮后,官軍才知龐勛已經衝出重圍,狼狽追趕,連早飯也沒吃,人人飢乏不堪。這時,突然發現龐勛的船隻列于堤下,岸上幾隊義軍發現官軍來到,紛紛躲入堤陂。元密以為龐勛臨陣畏縮,驅兵進擊。不料龐勛軍一路從舟中殺出,一路從堤坡間殺出,兩路夾攻,從中午殺到傍晚,官軍大敗。元密引兵敗退,陷入菏澤,龐勛軍追到,元密等諸將死於亂軍之中,官軍死約千人,其餘人都投降了龐勛,竟然沒有一個人得還徐州。
高駢是當時知名度極高的武將。高家世代為禁軍將領,祖父為憲宗朝平定西川的名將高崇文。高駢本人常年在邊關領兵抵禦党項、西蕃侵犯,屢建奇功。他在朱叔明手下任侍御時,曾經「一箭貫雙鵰」,被稱為「落雕侍御」,一時傳為美談。高駢曾任西川節度使,在任上刑罰嚴酷,濫殺無辜。
高駢也是老江湖,身邊還有原黃巢部將畢師鐸指點,不會看不出黃巢的拖延之策。但他也有私心,想將計就計,誘使黃巢主動上門請降,然後殺之,這樣便可得平賊首功。不僅如此,高駢還生怕別道人馬與自己分功,上奏朝廷,聲稱農民軍「不日當平,不煩諸道兵,請悉遣歸」。
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這一年,黃河中下游遭受旱災,夏季麥收一半,秋季顆粒不收。百姓只好以野菜、樹皮充饑。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的徭役、賦稅仍未減輕,逼得百姓無法生活。憤怒的群眾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聚集王仙芝周圍,拿起武器進行鬥爭。於是,唐末農民起義爆發了。
這裏要特別提到的是,唐朝廷只有給王仙芝一個人的任命,其他人隻字未提。鑒於黃巢之後數次請求招安的經歷,他此時意志堅決地表示反對,應該只是因為唐朝廷沒有給他官做。倘若唐朝廷策略一些,在招安書上列上義軍主要將領的名字,哪怕是虛職,這次招安多半就成了。不過只需要簡單的一紙文書,為何唐朝廷偏偏不做呢?這其中大有文章。
農民軍隨後攻陷了汝州(治梁縣,今河南臨汝縣),活捉汝州刺史王鐐。汝州離開洛陽只有一百六十里地,汝州的陷落,使洛陽震驚,士民紛紛挈家外逃。
龐勛經過前面的幾次挫敗后,這才明白他一直盼望的朝廷招安是不可能來了,於是接受了謀士周重的意見,殺了徐泗觀察使崔彥曾及徐州監軍張道謹等,表示從此與唐朝廷勢不兩立的決心。他之前之所以遲遲不殺崔彥曾等被俘虜的將領,就是為了給招安留後路。
而王仙芝一度過江攻下鄂州(治江夏,今湖北武漢市),但其主力還在江北。義軍連破安州(治安陸,今湖北安陸縣)、隨州(治隨,今湖北隨州),又向郢(州治京山,今湖北京山縣)、復(州治沔陽,今湖北仙桃市西南)一帶作戰略的轉移。
唐朝建國后實行的是府兵制。其府兵制本身有其特殊性,在中國古代兵制史上相當罕見。關於這一點,可以拿與唐朝同樣有聲色的漢朝來作比較:漢朝是寓兵九_九_藏_書於農,全農皆兵;唐朝只能說全兵皆農,就是說,每個士兵都要種田,但不是所有種田的人都要當兵。
要講桂林戍卒起義,首先講講唐朝的兵制,因為這次起義就是跟兵制有關。
還是先言歸正傳。黃巢起義后,數月間隊伍也發展到幾萬人。之後,王仙芝趕來與黃巢匯合,兩支義軍合在一起,聲勢更加浩大。
高駢素信神仙,重用術士呂用之,付以軍政大權。呂用之趁機秉權,誅殺宿將,由此導致上下離心。部將畢師鐸是黃巢降將,常常因此而自危。畢師鐸有一愛妾,美貌非凡。呂用之明為修道之人,卻趁畢師鐸外出公幹,公然闖入畢府強行姦淫美妾。畢師鐸知道后,雖然敢怒不敢言,但心中卻恨不得將呂用之碎屍萬段。光啟三年(887年),畢師鐸奉命出屯高郵,呂用之「待之加厚,(畢)師鐸益疑懼,謂禍在旦夕」。畢師鐸到高郵后,聯合諸將高郵鎮將鄭漢章等人反攻揚州。城陷,高駢被囚,不久被殺,最終落了個眾叛親離的下場,既無善終,又得惡名。
黃巢起義后,全國各地有不少小股農民軍紛紛響應。這裏特別提到江西的一支農民軍,由柳彥璋率領。乾符四年(877年)六月,柳彥璋率部攻陷江州,擒獲唐江州刺史陶祥。柳彥璋讓陶祥向朝廷上表,請求歸順。僖宗下詔,任命柳彥璋為右監門將軍,並命令柳彥璋將部眾解散后奔赴京師做官;又下詔任命左武衛將軍劉秉仁為江州刺史。柳彥璋接到詔敕后不肯答應,率領戰船百余艘在湓江上設立水寨。新江州刺史劉秉仁有勇有謀,乘驛馬上任,單獨駕一葉小船來到柳彥璋水寨中。柳彥璋大出意料,一時不知所措,傻頭傻腦地上前迎拜時,被劉秉仁乘機斬首。劉秉仁隨即將柳彥璋軍全部解散,創下一人平一軍的奇迹。事見《資治通鑒·卷二百五十三》。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黃巢乘勝派得力部將尚讓進逼江陵(今屬湖北)。農民軍一路北上,隊伍大為充實壯大,進攻江陵時,號稱有五十萬。當時唐宰相王鐸任荊南節度使,親自坐鎮江陵。他見農民軍聲勢浩大,而江陵唐軍不滿萬人,心中害怕,便留部將劉漢宏據守江陵,自己率眾退守襄陽。為了掩飾逃跑的真相,王鐸宣稱自己要襄陽會合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所率的軍隊。
事情到此地步,還沒有十分惡化。不過是一群離開家鄉六年的士兵,渴望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而已。不過,這些徐州兵因心中憤怒,在所過之地四處劫掠。因為他們都是職業兵,訓練有素,地方州縣根本拿他們沒辦法。唐朝廷得知消息后,派大宦官張敬思來安撫徐州兵,表示不追究前事,由官府資送他們回歸徐州,於是徐州兵停止了沿途搶劫。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然而,沒過幾天,王仙芝、黃巢便轉戰河南,迅速攻佔了陽翟(今河南禹縣)、郟城(今河南郟縣)等八縣之地。唐朝廷見王仙芝「死而復生」,急忙重新下詔發兵。如此反反覆復,各道士兵怨氣衝天,「士皆憤怨思亂」。諸道本來就各有私心,這下更是難以齊心了。
事情到此,應該就已經解決了,皆大歡喜。然而,徐州兵到了湖南后,宦官監軍用計策誘騙他們,讓他們將武器全部交出。山南東道節度使崔鉉則派兵嚴守要害之處。
在這樣的情況下,唐朝廷只好停止徵發府兵,開始實行募兵制,其實就是雇傭兵。唐帝國此時財力雄厚,有錢有勢,出得起大價錢僱人當兵。招募來的士兵,軍器、衣糧都由朝廷發給,長期服兵役。而這些被招募的士兵,絕大多數都是番人。正是大量使用少數民族番人當兵當將,而沒有採取任何提防措施,才造成了後來「安史之亂」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
可以說,唐帝國憑藉國力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重新鐫刻了長安的輝煌。正是因為長安偉岸的風情和魅力,以及它所代表的至高無上的皇權象徵,才令多次到這裏應試的青年書生黃巢產生了深深的眷念和崇拜,甚至直接影響到他後來與朝廷對抗的決心。然而,等到他真正擁有了這座城市,帶來的卻是無比巨大的災難。
對唐朝廷來說,泗州當江淮要害,關係到江淮漕運。如果泗州被義軍控制,唐朝廷的經濟命脈就將被切斷。唐朝廷驚恐萬狀,開始了大面積的調兵遣將:任命康承訓為義成節度使(即徐州節度使)、徐州行營都招討使,王晏權為徐州北面行營招討使,戴可師為徐州南面行營招討使,率諸道軍及沙陀、吐谷渾等族部眾,鎮壓起義軍。
崔彥曾知道元密戰敗的消息后,大驚失色,慌忙寫信請求鄰道發兵救援。隨後下令緊閉城門,選城中的丁壯入伍守城。徐州城內外一片恐慌,人們普遍同情龐勛義軍,沒人願在城中堅守,都想逃走。崔彥曾部下勸他投奔兗州,崔彥曾倒還有些骨氣,憤怒地說:「我身為元帥,城若被攻陷,只有死而已,守城是我的職責。」將勸他逃走的人斬首。
此時的黃巢,已經看出唐中央朝廷難以統一指揮調動諸道軍隊,唐各道軍隊之間還有矛盾,他希望再一次藉助敵人內部的矛盾逃出羅網。以黃巢目前的處境,不會不知道唐朝廷決不會輕易同意他投降,他以前處在上風時誠心誠意表示歸順,唐朝廷都不準,他現在落在了下風,唐朝廷會那麼傻嗎?一定會對他斬盡殺絕!但這是黃巢最後的路,無論如何,他都必須試一試。從他前面幾次死裡逃生的經歷,他認為他應該可以繼續在夾縫中生存下來。
儘管廣州當時是唐朝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和重要的財賦供應地之一,又是嶺南的政治、軍事要地,但畢竟與大唐江山比起來,顯然是一隅與天下的差別。倘若黃巢求為廣州節度使的要求被批准了,恐怕歷史將會是另外一個方向。
高駢既已喪失兵權,又被解除了財權,頓時捋起袖子,破口怒罵。還立即指使幕僚顧雲起草奏書給僖宗,言辭極為不遜。其中說:「是陛下不用微臣,固非微臣有負陛下。」又說:「奸臣未悟,陛下猶迷,不思宗廟之焚燒,不痛園陵之開毀。」又說:「今賢才在野,奸人滿朝,致陛下為亡國之君,此子等計將安出!」(《資治通鑒·卷二百五十五》)將唐朝廷戰敗的責任全部推到了僖宗身上。僖宗看完后勃然大怒,派鄭畋草詔,將高駢大力貶損一通。其中說:「『奸臣未悟』之言,何人肯認!『陛下猶迷』之語,朕不敢當!」又說:「卿尚不能縛黃巢于天長,安能坐擒諸將!」
在廣州被黃巢俘虜的唐嶺南東道節度使李迢一直被押在農民軍中。黃巢此時已經佔據了大半個荊南地區,又動了不思進取的心思,要挾李迢上表唐朝廷,再替他求節度使一職,去實現他「城主」的理想。從前面李迢曾經替黃巢上奏一事來看,此人並非耿直有氣節之人。不過,當了農民軍俘虜后,他大概已經明白了唐朝廷對黃巢的態度,更大的可能則是他在農民軍中呆了一段時間,對黃巢及其部隊有了更深的了解,認為這些人不足與朝廷抗衡。於是,李迢表現出宗室弟子的最後一點骨氣,堅決地拒絕說:「吾腕可斷,表不可為。」(《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五下·黃巢傳》)於是被黃巢怒而殺死。
朱邪執宜曾到長安朝見憲宗李純。憲宗賜給他「金幣袍馬萬計,授特進、金吾衛將軍」,很是禮遇。朱邪執宜死後,兒子朱邪赤心嗣位。
這下事情鬧大了,許佶等人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推舉素所信服的糧料判官龐勛為都將。龐勛見大家已經把王仲甫殺了,難以置身事外,再說他也渴望早日回到家鄉徐州,於是被逼上了梁山,做了徐州兵的首領。龐勛帶著眾人沖入監軍院,奪取了兵甲,武裝起來結隊北還,打算自行回去徐州老家。
崔彥曾召部下商議,諸將都覺得徐州治下的兵出了這樣的事相當丟臉,都哭著喊著要去與龐勛義軍決一死戰。崔彥曾當然知道他自己這一決定將左右許多人的命運,還是很猶豫,因為他看得出,龐勛等人並沒有反叛朝廷的意圖。
到了東漢,長安城因不是正式首都,便逐漸走向衰落。尤其是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戰事頻繁,長安城多次遭到毀滅性破壞,原來興旺繁榮的景象已不復存在。後來雖然前趙、後秦、西魏、北周等朝代都把長安作為都城,但始終未能恢復到漢朝的規模。
王仙芝,濮州(治鄄城,今山東鄄城縣北)人,販私鹽出身。當時,鹽稅是唐朝廷的重要收入,鹽的經營由官方所控制,對民間的鹽禁極重,販鹽一石以上即處死。但也有許多膽子大的人,靠私人販鹽來牟取暴利。販鹽者大多拉幫結夥,真刀真槍地武裝販鹽。王仙芝販私鹽時奔走各地,為抗拒官府查緝,練會了一身好武藝。
昔日有「二桃殺三士」的典故。三名勇士是公孫捷、田開疆、古冶子,以勇力搏虎聞,為齊景公所寵信。晏嬰認為三士不懂得君臣大義和朝廷禮儀,所以想除掉他們。剛好有一天,魯昭公和大夫叔孫婼到了齊國,齊景公設宴招待,晏嬰陪坐,田開疆等三士帶劍立於階下,昂昂自若,目中無人。酒喝到一半,齊景公對魯昭公說:「我園子里種了一棵『萬壽金桃』,長了三十多年了,一直只開花不結果,恰好今年結了幾顆果子,我想請您品嘗品嘗。」魯昭公聽了很高興。晏嬰便去摘桃。一會兒,端來了六個大如碗、香氣撲鼻的桃子,晏嬰說:「還有三四個沒熟,我就先摘了這些熟的。」客氣了一番后,齊景公和魯昭公各吃了一個桃子,叔孫婼和晏嬰也各吃了一個桃子。晏嬰說:「這裏還有兩個桃子,主公可傳令諸臣自表功勞,功勞最大的兩人便可以吃桃。」齊景公同意了,還讓晏嬰當評委。公孫捷第一個走上台說:「當年我跟主公去打獵,赤手打死了一隻猛虎,救了主公一命,這功勞大不大?」晏嬰連忙說:「這個功勞很大,可以喝一杯酒,吃個桃子。」古冶子立即跳出來說:「殺個老虎算什麼,我曾經殺了黃河裡一個妖黿,救了主公一命,你說我該不該吃個桃子?」齊景公說:「當時若不是古將軍,我早已葬身黿腹了,古將軍蓋世奇功,可以吃桃。」晏嬰一聽,趕緊給古冶子遞桃。這時,田開疆站了出來:「我曾經南征北戰,殺敵無數,使諸侯震驚,推舉公主為盟主,這個功勞不知大不大?」晏嬰連忙說:「田大將軍的功勞比公孫將軍和古將軍大十倍,只是金桃已經沒有了,請大王賜給他一杯酒,等明年桃熟后再給田將軍桃子。」田開疆一聽,熱血上沖,說:「我功勞不小卻吃不上桃子,反而在兩位國君面前受這種侮辱,我還有什麼臉面活到這世上?」說完就拔劍自殺了。公孫捷大吃一驚,持劍說:「我功勞小吃了桃,田史功勞大反而吃不上桃子,他死了,我又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說完也自殺了。古冶子大聲喊道:「我們三人結為兄弟,他倆都死了,我活著也沒什麼意思。」也拔劍自殺了。晏嬰洞悉人性,用兩個桃子做引子,不費吹灰之力就殺掉了三名勇士。
汝州刺史王鐐是宰相王鐸堂弟,蘄州刺史裴偓是王鐸知舉時的門生。王鐐為王仙芝寫信給裴偓,表示王仙芝願意接受「招安」。裴偓據以上奏朝廷。宰相王鐸眼見堂弟在農民軍手中,力排眾議,固請「招安」,終於說服僖宗。僖宗便任命王仙芝為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御史。
其時,唐朝廷已經知道勢必激怒黃巢。在農民軍是招降還是消滅的問題上,總是主戰派在朝堂上佔了上風。果然,黃巢得到唐朝廷的率府率的委任狀后,痛罵當朝執政宰相。由此可以看出他失望之極,也表明他確實對這個廣州節度使抱了很大期望。
王仙芝十分高興,決定接受。黃巢卻十分憤怒,說:「當初共立大誓,橫行天下。如今你去左神策軍做官,眾多士卒將何處安身?」此時群情激憤,人人責罵王仙芝,怒不可遏的黃巢還出拳把王仙芝打得頭破血流。

一、黃巢的理想

高駢並非只是一介武夫,他同時還是一位才情出眾的詩人。《唐詩紀事》稱他的詩「雅有奇藻」。當時藩鎮養士成風。高駢在揚州時,也吸納了一批賢才能人加入其幕府中。其中,最著名的當數後來被譽為韓國漢文學開山鼻祖、「東國文化之父」的新羅(今朝鮮半島)留學生崔致遠。當時,崔致遠對高駢十分欽佩,向其自薦,被高駢禮遇重用,「凡表狀文告,皆出其手」。崔致遠受高駢之命執筆撰寫的檄文《討黃巢書》,一時天下傳誦。後來崔致遠回新羅時,高駢以豐厚賞賜為他送行,並代表朝廷授予他「國信使」的名銜。
義軍將領姚周衝出重圍,只帶領麾下數十人南奔宿州。然而,義軍宿州守將梁丕平素與姚周有私仇,先開城門讓姚周進來,之後殺死了姚周。龐勛知道后,責怪梁丕擅殺姚周,撤了梁丕的職。在這個時候,龐勛犯了另一個錯誤,改派徐州舊將張玄稔代理宿州州事。
崔璆和李迢二人畏懼黃巢的聲勢,尤其是李迢,正處在黃巢軍的包圍之中,因而都很努力地照辦了。李迢是唐朝宗室子弟,在朝中頗有影響。兩位重臣極力上奏,求爺爺告奶奶似地懇求朝廷,給黃巢弄個天平節度使的官噹噹。唐宰相鄭畋認為應該同意黃巢的請求,以此來換得天下太平。但另一宰相盧攜與當權宦官田令孜勾結在一起,想讓他們的親信淮南節度使高駢因為戰事而立功,所以堅決不同意招降。僖宗皇帝沒有主見,基本上受田令孜的控制,因此沒有批准崔璆和李迢的奏書。
唐太宗李世民時,沙陀部首領曾隨西突厥貴族阿史那彌射至長安朝見太宗,之後一直內附於唐,與唐朝保持了良好的關係。安史之亂后,吐蕃佔據河西走廊等地,沙陀與唐朝的路途受阻,聯繫中斷,沙陀歸吐蕃。吐蕃遷沙陀部至甘州(治所在今甘肅省張掖縣)。
不久,在黃巢率軍襲破了沂、濮二州之後,形勢又一度逆轉。唐廷命右衛上將軍張自勉為東北行營招討使,督兵進剿農民軍。黃巢欲進兵襄邑、雍丘,為滑州節度使李嶧所阻。在各地活動的義軍也多被官軍擊潰。黃巢欲進攻東都洛陽,唐朝廷又迅速派來大批援軍。
過了年,到了880年,此時僖宗改元為廣明元年,黃巢的運氣開始好轉。他率軍離開鄂州(今湖北武昌)東進,數月間連下饒(今江西波陽)、信(上饒)、池(今安徽貴池)、歙(歙縣)婺(今浙江金華)、睦(建德)等州。
在日薄西山的唐朝末世,在那個危機四伏的時代,各種各樣的人物都登https://read.99csw.com台亮相,為了達到各自的目的,無所不用其極。然而,他們最後無一不是以失敗的命運收場。這些必然與偶然結合下導致的失敗,不僅僅是個人命運的失敗,還折射出大時代的氣息,個體無不成為大背景下的犧牲品。
對唐帝國許許多多的人來說,公元880年對他們的人生產生了難以迴避的巨大影響。在這一年中,上至皇帝,下到平民,無論是農民軍領袖黃巢,還是唐軍的諸位節度使,都面臨著壓力,面臨著抉擇,感受到緊迫,感覺到即將來臨的大風暴。這一年,是不能被輕易忘記的一年。對黃巢來說,尤其如此。
當時,西南有南詔騷擾邊境,曾經圍困成都,當時的節度使楊慶復用高官厚祿招募突將,由此抵擋住南詔的進攻。高駢到成都后,託言稱蜀中屢遭南蠻侵犯,百姓尚未恢復產業,停發了突將的俸祿,突將怨恨異常。到了後來,突將們忍無可忍,起事攻入節度使府。高駢藏在廁所中,未被突將發現,幸免於難。最後還是宦官監軍派人出來招諭突將,承諾恢復他們的官職和俸祿,突將才還歸本營。高駢部下天平軍一直緊閉營門,見突將退走,才打開營門,假裝出擊。追到城北,那裡剛好有役夫數百人在修築球場。天平軍竟將這些役夫全部殺死,砍下首級,送到節度使府,宣稱已將作亂者誅盡。高駢立即賞賜豐厚的金帛。
之後,李克用從鎮壓黃巢起義開始發跡,依仗其軍事實力,成為唐末政治舞台上風雲人物之一。這是后話,後面再表。
徐州兵只有將士趙武等十二人不想參与起義,企圖逃跑,結果被龐勛處斬。龐勛隨即派人將趙武等人的首級送給崔彥曾,並再遞上申訴狀,宣稱是被趙武等人騙歸。不久,龐勛再次申訴,要求停掉徐州都押牙尹戡的職,然後,將他們這些從桂州回來的將士「別置二營,共為一將」。這說明龐勛起義仍然是想求自保,在他心底深處,仍然希望能平平安安地回到徐州,大家和睦相處。由於當時通訊條件所限,唐朝廷不可能及時了解到情況,所以在這個時候,徐泗觀察使崔彥曾的態度就相當重要了,和與戰,其實就在他一念之間。
眼見官軍大兵壓境,龐勛有些沉不住氣了,先派將領王弘立率主力三萬,前去抵擋官軍。王弘立出師不利,遭到沙陀精騎和康承訓官軍的夾擊,全軍覆沒。王弘立隻身逃回。
沙陀是西突厥的別部,名為處月,又被音譯為朱邪。相傳他們的先祖出生於雕窩之中,酋長因為他生得怪異,便讓各族輪流撫養,因此得姓「諸爺」,即不是一個人撫養,後來傳成了朱邪,即「諸」變成「朱」,「爺」變成「邪」,但讀音沒有變。朱邪分佈在金娑山(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格多山,一說為尼赤金山)南,蒲類海(今新疆東北部巴里坤湖)東,由於駐地有沙磧,且名為沙陀磧(今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所以對外號稱沙陀部。突厥習慣以部落的名稱為姓氏,所以沙陀部落的人都姓朱邪。
這個時候的黃巢,還是明智的。他是讀書人出身,熟讀史書,應該相當了解維持軍紀對爭取民心的重要性。然而,許多加入農民軍的人有自己的目的和背景,保持軍紀、爭取民心對一些人沒有任何吸引力,他們看重的是豐厚的戰利品。沒過幾天,農民軍開始大肆掠市,「各出大掠,焚市肆」,長安的災難開始了。連續幾天,農民軍洗劫了這個世界上最富裕的城市,各市場都被付之一炬。長安的百姓也遭受了地獄般的恐怖,「殺人滿街」,「家家流血如泉沸,處處冤聲聲動地」。農民軍尤其痛恨唐朝官吏,凡是被捉住的,都被當場殺死。黃巢也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部下,沒有制止這些浩劫般的行為。
達靼對李國昌父子開始很歡迎,收容了他們。但後來因有人離間,雙方漸生猜疑。不久,黃巢自江淮北渡,矛頭直指長安。聽此消息,李克用喜出望外,他料到唐朝廷無將可用,必然會起用他去對付黃巢,便殺牛置酒,大會達靼首領,還說:「人生世間,光景幾何?曷能終老沙堆中哉!」李克用這話十分高明,既抒發了他的豪壯之志,也安撫了達靼首領,讓對方知道:他不會在此久留,只是待機行動而已。
之後,為了拱衛徐州,龐勛確實也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先後派軍攻取淮南道的濠州(治鍾離,今安徽鳳陽縣西北)、滁州(治清流,今安徽滁縣)、和州(治歷陽,今安徽和縣)。還動員了一萬餘人圍攻「當江、淮之沖」的泗州。顯然,龐勛始終只是在徐州周遭困守,並無取天下之心。所以,從開始到最後,義軍始終只有徐州一個根據地。這樣,一旦被包圍,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困守的結果只能是坐以待斃。
高駢喜好妖術,每當調發軍隊時,都要于夜晚張開旗幟,排列隊形,對著將士焚燒紙畫的人和馬,並散發小豆,說道:「蜀中士兵懦弱膽怯,今天我要派遣玄女神兵在前面行進。」主帥如此,蜀軍都感到羞辱。高駢又命令民間均使用足陌錢進行交易,錢不足百的人都被處死。由於刑罰嚴厲殘酷,蜀中百姓均感不安。
而農民軍攻取廣州后,唐朝廷極度恐慌,急忙任命宰相王鐸為荊南節度使、南面行營招討都統駐江陵,又任命李係為行營副都統兼湖南觀察使,使他率兵十萬屯駐潭州(今湖南長沙),「以塞嶺北之路,拒黃巢」。
這時候,唐招討副使、都監、宦官楊復光派人去勸誘王仙芝投降。王仙芝上次招安不成,一直很是後悔,為了表示誠意,派最親信的心腹尚君長去鄧州見楊復光。節度使宋威知道消息后,為了邀功,派人將尚君長在半路劫取。宋威就是前面謊報王仙芝已死的那人。這個臉皮極厚的宋威抓到尚君長后,立即上奏朝廷,說臨陣生擒了尚君長。宦官楊復光大怒,也上奏稱尚君長確實是來投降,並非宋威在戰場上所擒。唐朝廷派了御史歸仁紹來調查,毫無結果,於是將尚君長斬于狗脊嶺。
金吾大將軍張直方曾經領銜到灞上迎降,主動投降了黃巢,頗得農民軍信任。但張直方心念舊情,將許多無處可去的唐大臣冒險藏在自己的永寧里府第里,人數多達數百名,結果被黃巢發現,張直方全家都被殺死。因此有人認為張直方先前是偽降黃巢。歷史人物因為當時所處的複雜環境與局勢,已經很難完整複原。根據當時的情況看來,張直方投降黃巢為情勢所逼,並不一定心甘情願,但是為了性命和前程,只得如此。
最早龐勛起兵時,下邳(今江蘇睢寧縣西北)土豪鄭鎰聚眾三千,自備資糧器械,熱烈響應義軍。鄭鎰見龐勛此時兵敗,立即以下邳投降官軍。蘄縣(今安徽宿縣南)土豪李袞也殺死義軍守將,舉城降唐。沛縣裨將朱玖趁義軍守將李直赴彭城議事,舉城降唐。宿州守將張玄稔殺起義軍將領張儒等,開城門降唐。宿州城內有精兵三萬人,康承訓配以精騎數百,直趨符離。符離守城義軍還不知道張玄稔已叛變,開門延納,結果被張玄稔順利拿下符離。
消息傳到桂州后,徐州兵群情憤怒。這些兵當中,都虞候許佶、軍校趙可立、姚周、張行實幾人以前都是徐州附近著名的群盜,因為地方官府無力征討,於是招安他們出山,充在軍隊中任職。這些人曾經為盜,作風剽悍,自然更加怒火衝天。剛好此時桂管觀察使李叢被調往湖南,新任觀察使還沒有到任。這些徐州兵更加覺得自己被朝廷拋棄了。咸通九年(868年)秋七月,許佶等人去找都將王仲甫理論。王仲甫不但不安撫,還趾高氣揚地訓斥眾人。許佶等人氣憤不過,一哄而上,殺死了王仲甫。
唐朝廷的招安只任命王仙芝一人,也有「二桃殺三士」的嫌疑。分配不公,必然引起內訌。唐朝廷想用一紙任命書來離間農民軍將領關係的目的,也如願以償地達到了。
當時滯留在長安的文人名士甚多,倘若大齊政權能妥善任用,這些人定然會成為大齊的棟樑。然而,農民軍一味殺戮,這些人不免惶惶不安,都想方設法地化妝逃出了長安城。這其中便有後來成名的韋莊和杜荀鶴、謝瞳等人。杜荀鶴(杜牧庶子)和韋莊前面都已經提過,謝瞳在這裏多提兩句。謝瞳好不容易逃出長安后,又被朱溫手下的農民軍抓住,朱溫聽說他是讀書人,倒以禮相待。謝瞳從此跟隨朱溫,成為其手下著名的謀士。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王仙芝率數千人在長垣(今河南長垣縣)起義,傳檄諸道,「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資治通鑒考異》引《續寶運錄》)。次年,王仙芝率部將尚君長等攻破濮州、曹州(兩州均在今山東省),並且打退了前來鎮壓的唐官軍。起義隊伍迅速發展到數萬人。所到之處,都開倉放糧,百姓歡呼震天。
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初五,農民軍領袖黃巢進入長安。黃巢乘坐金色肩輿,其部下全都披著頭髮,身穿錦袍,束以紅綾,手持兵器,簇擁黃巢而行。鐵甲騎兵行如流水,輜重車輛塞滿道路,農民軍隊伍浩浩蕩蕩,延綿千里,絡繹不絕。唐金吾大將軍張直方率文武官數十人趕來迎接,長安居民夾道聚觀,場面極為壯觀。這一刻,是黃巢人生中的巔峰時刻。
最後再提一下沙陀與唐朝的關係。從前面提到的龐勛起義和王仙芝起義都可以看到,沙陀軍經常會在關鍵的戰事中出現,在鎮壓農民軍上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黃巢後面的故事在前面的篇章已經有所論述。值得注意的是,黃巢後來先後提過想當兩個地方的節度使:天平和廣州。天平是他的家鄉,毫無疑問,他希望能衣錦還鄉,這可以說是幾乎所有中國人都有的鄉土情結。而廣州,則是因為黃巢到達廣州后,發現這塊遠離中原的地方還相當富庶,相對天平而言,廣州也更加安全。但無論如何,長安才是黃巢心底深處最期待的夢想。
到這個時候,黃巢還是沒有下定探取天下的決心,對他而言,每走出一步,都是被動的,都是因為被唐朝廷方面的拒絕推向另一面。
長安不僅是大唐的政治、文化、軍事、宗教中心,還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國際大都會:人口眾多,建築規整,名勝林立,繁華富庶。整個都城的氣勢相當宏博,縱貫南北、橫貫東西的主街道寬度都在一百米以上,作為全城中軸線的朱雀大街寬度更是達一百五十五米,比起今天任何一座現代化大都市都毫不遜色。當初唐朝國力強盛之時,來自世界的各國使臣,沿著如同廣場一樣寬廣的朱雀大街前往大明宮朝覲大唐皇帝的時候,大唐無與倫比的強盛與國力,將對他們的心靈產生何等的震撼!盛唐詩人王維曾在《和賈舍人早朝》一詩中寫道:「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盡情描繪了長安宮城中早朝的場面以及大唐天子君臨萬邦的盛大氣勢。
歷史就是如此,有其必然性,但也有太多的偶然性。在許多不經意的偶然間,黃巢實現了他曾經的最大的志向,在歷史的畫卷上寫下了他濃墨重彩的一筆。
經過一系列的挫折后,農民軍主力基本上退出了中原戰場。可以說,自從黃巢揭竿而起后,到目前為止,雖然有局部的軍事勝利,但那些勝利太小,僅僅限於攻陷幾座小城池,戰果幾乎是微不足道的。黃巢基本上是靠游擊戰在大範圍內的運動遊走來取得生存,多少有點疲於奔命的感覺。可以想象,這種大失敗的經歷會對黃巢的心理產生不小的影響。他或許逐漸意識到,曾經的凌雲壯志並不是那麼容易實現的,一系列的打擊讓他逐漸現實而清醒起來。可以說這個時候開始,他已經意識到,他夢想中的長安離他實在太遙遠,也許會永遠可望而不可及。
李克用年少時便驍勇而善騎射,能在百步以外射中針或馬鞭,眾人很佩服他。由於出生時就有一隻眼睛失明,所以外號「獨眼龍」。李克用十五歲那年(868年),龐勛領導桂林戍卒起義,聲勢浩大,縱橫山東、江蘇、安徽等地。唐朝廷十分震驚,急召沙陀騎兵馳援。李克用隨父出征,軍中稱為「飛虎子」,因鎮壓起義有功,被授為雲中牙將,幾年後升為雲中守捉使。
黃巢也知道自己部下中能負文治之責的有限之極,要讓政治機構運轉起來,還是要靠那些唐朝官員。於是,黃巢下了一道令:唐官三品以上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則官複原職。不過要到宰相趙璋府第投遞名銜(名片),才可以復官。
廣明元年(880年)末,黃巢佔據長安,唐僖宗逃至四川。果然,沙陀都督李友金向代北監軍陳景思建議起用李國昌父子。因手無強兵抗拒起義軍,僖宗只好起用李克用,任他為雁門節度使,率本部軍兵出征黃巢。
當初堅決不同意授予黃巢廣州節度使的宰相盧攜是黃巢的頭號敵人,不過他早已經喝毒藥自殺。為了泄憤,黃巢下令打開棺材,將盧攜的屍體在長安市集上公開碎屍萬段。
攻進了長安,黃巢才發現,只有當最大的理想實現了的時候,感慨過去九死一生的經歷才會回味無窮。倘若當初唐朝廷同意他為廣州節度使,現在他會是什麼樣子?倘若當時唐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窮追不捨,他恐怕早就喪生了吧?倘若……實在有太多太多的倘若。歷史就是如此,有其必然性,但也有太多的偶然性。在許多不經意的偶然間,黃巢實現了他曾經的最大的志向。
當時,泗州東南的都梁城(今江蘇盱眙縣東南)已經被義軍控制。戴可師官軍一上來就猛烈圍攻都梁城,龐勛義軍在半夜悄悄撤出。第二天,戴可師官軍進入都梁城,才發現不過是一座空城。戴可師認為義軍膽怯,不戰而逃,因而十分得意。此時,天降大霧,丈外不能看清人的面孔。數萬義軍突然重新殺入,官軍大敗,戴可師和監軍(宦官)被殺,三萬官軍只有數百人僥倖逃脫,器械、資糧、車馬喪失殆盡。
唐朝廷見王仙芝與黃巢起義軍聲勢浩大,立即詔令淮南、忠武、宣武、義成、天平五節度使進擊義軍。乾符三年(876年)七月,唐天平節度使宋威在沂州(今山東臨沂)城下大破王仙芝軍。宋威聽說王仙芝已經死於亂軍之中,得意非凡,竟然不辨真偽,立即上書唐朝廷,說王仙芝已死。於是,「百官皆入賀」,唐朝廷下詔遣散了諸道兵。
在強烈的不滿下,黃巢開始揮軍急攻廣州。乾符六年(879年)九月,農民軍攻克廣州重鎮,俘虜了唐節度使李迢。又分兵西取桂州(今廣西桂林),控制了嶺南的大部分地區。之後,黃巢在廣州自稱「義軍都統」,併發布檄文,斥責唐朝廷「宦豎柄朝,垢蠹紀綱,指諸臣與中人賂遺交構狀,銓貢失才」。此時,黃巢表現出讀書人的才幹和敏銳目光,史稱檄文中所指出的問題所在,「皆當時極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