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婚姻家庭 楊繼盛的家庭生活

婚姻家庭

楊繼盛的家庭生活

繼盛對兩個兒子在遺言中表示出他的愛護態度,要他們兄弟和睦,不分家,特別指出小兒子性情暴躁,讓大兒子看在父親分上原諒他,同時要求老二敬重哥哥。兩人如有解不開的事,要請親戚和解,萬萬不許打官司。如果在哪一方面違背他的教導,繼盛表示在九泉之下也要擺布兒子,以警告他們。繼盛是把他處理兄弟關係的原則,傳給兒子們。
繼盛有同母所生的二姐、四姐,婆家都窮,繼盛要求張貞和兒子們對她們予以照顧。對庶母所生的五姐、六姐,也要有所顧恤。
繼盛有個女兒,比兒子大,已出嫁,他要求兒子,姐姐將來富貴便罷,若貧窮一定要周濟,你們母親要給她東西,不許阻攔,表示對女兒的眷念。
楊繼盛,號椒山,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生,河北容城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官兵部員外郎。大將軍咸寧侯仇鸞在與蒙古瓦剌部關係中怯懦主和,楊繼盛上書反對,被下詔獄,貶為狄道典史。仇鸞勢敗后,楊回到兵部任職,又上書指責權相嚴嵩的弄權,再次下詔獄,於三十四年(1555)被處死,時年40歲。明穆宗繼位,給予「忠愍」謚號。楊繼盛受刑前夕,分別給妻張貞,子應尾、應箕寫遺言,後世顧鈃把它以《楊忠愍公遺筆》為名刊露,后被收入《學海類編》叢書中。《明史》、《明書》均有楊繼盛的傳記。這些記載向我們展示了楊繼盛的部分家庭生活情況。read.99csw.com
妻子張貞,勤勞治家,體貼丈夫。繼盛被貶狄道,張貞跟隨赴任。當地文化不發展,繼盛想興辦學校,沒有經費,遂賣了自己的乘騎,錢還不夠,獲得張貞的同意,變賣了她的服飾,買田收租,作學校的經費,可見在事業上夫妻觀點一致。繼盛考慮彈劾嚴嵩時,自言自語我怎樣報答天子的隆恩呢?張貞聽到,笑著說:看你這樣子,該退職返里了。繼盛問這話是什麼意思,她說一個仇鸞差點沒有把你陷害死,現在嚴嵩父子比仇鸞奸惡百倍,這種現實怎容你報答天子,所以不如回老家。繼盛從張貞話中得到啟發,決心參劾嚴嵩以報國。不幸的是如張貞所料,繼盛又一次被投入監牢,判處死刑。張貞痛惜丈夫,向朝廷上書,為繼盛鳴冤,同時要求以自身代替丈夫服刑。她愛護丈夫勝過自己的生命,繼盛同樣熱愛妻子,深深地了解她的為人。遺言說妻子聰明懂道理,但性子剛烈,要求她撫養好兒子,保持家庭,千萬不要因夫妻感情重,做出殉死的事來。在遺言中告誡兒九_九_藏_書子,要孝順母親,「凡事依她」,對妻子的後事作了安排,也是綣綣于夫妻之情。繼盛有妾,叫二貞,沒有生養過,繼盛入監三年,二貞吃齋誦經,給繼盛祈福。繼盛告訴張貞,在他死後,因二貞年輕,讓她嫁人,她的衣服首飾都給她帶走,不要讓她守寡。他這樣對待妾還是通情達理的,少見的。
繼盛的大伯有四個孫子,繼盛獲罪,大伯並不關切,他的孫子也以冷淡態度對待。但是繼盛認為這四個堂侄都是知好歹的人,對自己不關心,不能責怪他們,所以要求兒子在祀產沒有分凈的地方,他們要佔便宜就讓他們占,不必認真計較,免得讓外族人看笑話。
對於奴僕,繼盛分別對待。有個叫楊應民的,是小時買來的,連姓可能都是隨的主家的,相處多年,有感情。繼盛遺言妻兒,將來給他50畝地,一所住宅,讓他給楊家看墳山,如果他私積錢財,房子和地都不給他。另有一個叫麹鉞,是用四兩銀子買來的,繼盛遺言他若守奴才本分,給他20畝地,一所小房,如果要求離開楊家,就以他的賣身價向他要利息,一兩銀子一年六錢利,年年算下來,他就贖不了身了,這樣做是免得其他奴僕跟著學。還有奴僕福壽兒、甲首兒、楊愛兒侍候繼盛于監獄中,有共患難的情誼,以後每人給田20畝,小房一所,都要在墳山附近的,讓他們看墳。田地只許他們耕種,不許可出賣。即他們只有使九-九-藏-書用權,沒有所有權,也不用向主人交地租。
楊繼盛少年時代家境清貧,父親楊富,母親曹氏。7歲時母親亡故,父親的妾陳氏虐待他,讓他放牛,所以他自幼就獨立處理與家裡人的關係。繼盛看到鄰居家的孩子在學塾讀書,非常羡慕,回家向同胞長兄繼昌要求學習,哥哥說你這麼小,讀書做什麼,表示反對。繼盛說我年歲小可以放牛,就不能讀書?繼昌聽了覺得有理,把弟弟的願望向父親反映了,楊富答應他的請求。於是繼盛一邊放牛,一邊讀書,到13歲時全力學習,18歲中秀才,以後借住僧房繼續攻讀。有一年繼昌得了瘟疫,繼盛聽說趕回家中侍候,日夜不寐,使兄康復。嘉靖十九年(1540)中舉人,次年會試落第,入國子監進修,需要家庭供給生活費。繼昌認為不能白白養活弟弟,也不同繼盛協商,就給弟媳張貞八石谷和一片土地,算作分家的財產,繼盛夫婦沒有怨言地接受了。繼盛在京邊讀書邊坐館教學,有了收入,張貞在鄉生產也獲得豐收。繼盛回到家鄉請姻親吃飯,乘機向繼昌敬酒,說我當初默認析產,是怕我的學習費用連累長兄,現在我有餘錢,可以補助家用,請哥哥允許我和你一起生活。繼昌聽了很慚愧,同意了他的要求。繼盛又拿出13兩銀子捐給政府作邊疆經費,使繼昌得到教官的榮譽。繼盛給妻子遺言,說哥哥不懂多少道理,也沒九-九-藏-書有壞心眼,只是愛佔小便宜,你要讓著他,他自然高興了,表明至死惦記著長兄。
楊繼盛處理家庭關係的思想,同他處理與君主關係的思想完全一致,在家庭行孝道,在國家就是實行忠道。他在仇鸞事件上受迫害,沒有學會明哲保身之道,反而更加嫉恨奸臣,更以忠君為綱領,以清厘治道為己任,不惜性命地彈劾權奸嚴嵩。「文死諫」,他實踐了這條忠君的最高道德原則。他完整地接受了三綱五常的思想體系和倫理道德,身體力行,按封建道德講,他是一個完人,也就是說他的忠君和他的孝道緊密聯繫,他是這兩方面的楷模。

清上官周《晚笑堂畫傳》中楊繼盛畫像
楊繼盛完全按照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長幼有序的家庭倫理來處理家內人際關係,是真正實踐兄友弟恭、夫唱婦隨、父慈子孝、和睦親族、善待奴僕的人,他的家庭生活有和諧的方面,這是由卑幼、妻子、奴僕敬奉尊長、丈夫、主人造成的,這本身就有屈從的因素。楊繼盛尤其強調主僕名分,他固然注意給奴僕以恩惠,給土地,給房屋,但這要以奴僕的絕對恭順忠誠為前提,稍有不恭,特別是想離開主家,則要給以嚴厲的懲治,觀其對麹鉞的規定,以利九-九-藏-書滾利的方式要賣身價,何其嚴酷,所以在仁義道德之外,還有兇狠的一面。
楊繼盛的以身許國,得到身後之名,贏得了一片讚揚。還在明末,就出現以楊繼盛參奏嚴嵩為內容的《鳴鳳記》傳奇,謳歌繼盛。傑出的思想家黃宗羲為母親做壽,演出《鳴鳳記》,家人看了為之痛哭。黃宗羲的父親、御史黃尊素因反對魏忠賢閹黨死於詔獄,黃家與楊家有共同經歷,故而對《鳴鳳記》有特殊感受。清朝最高統治者極為欣賞楊繼盛的忠諫,順治帝令中書舍人吳綺編寫楊繼盛的傳奇,成崑曲《鳴鳳記》院本,因為寫得好,順治帝一高興不秩提拔吳綺,讓他做楊繼盛做過的官——兵部郎中,當時人認為這是「奇榮雅遇」(陳康祺《郎潛紀聞二筆》)。乾隆年間宮中演出《鳴鳳記》,孝聖皇太后看了很受感動,問現在朝中有沒有楊繼盛這樣的人,乾隆帝回答說有個叫吳煒的言官和他有點相近,因為吳煒應詔上疏,有耿直敢言的味道(徐珂《清稗類鈔》)。事實表明,皇家最需要楊繼盛式的忠臣。楊繼盛忠於昏君一人,他的死諫,表現了他的愚忠,既不值得,也不明智;他不度形勢,不講策略,不懂得政治鬥爭的藝術,以死為能事,是愚蠢的表現;但他有視死如歸的勇敢精神,剛正不阿的骨氣,高尚的氣節。對他的行為,今人不能一味稱頌,而應該有分析地給予批評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