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四、自我與無我 洗乾淨的衣服還是衣服嗎?

四、自我與無我

洗乾淨的衣服還是衣服嗎?

濟:一旦證得根本智,就完全具足了。不像差別智,了解這個領域的知識,未必了解那個領域的知識,需要一一學習。證悟並不是憑天分,也要通過修行的積累。所謂上根利智,其實是因為過去生的積累比較深厚,所以今生的起點特別高。只需三言兩語的點撥,就能直達本質,明心見性。反之則是鈍根,即遮蔽內在智慧的塵垢特別厚,要花很多時間來清理。但不論根機利鈍,這種內在智慧是每個人都具足的,而且是無差別的,「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周:心理活動會積累成為習性,這是一個含義。
周:心和性的關係,也許可以這樣來歸納。一個含義是,由我執導致的心理活動會積累成為不良的習性。另一個含義是,去除我執,就能回歸清凈心,洞察無我之本性。
濟:首先要搞清楚,是什https://read.99csw•com麼意義上的擺脫,是徹底擺脫,還是暫時擺脫?在佛教中,對這個過程有非常完整的闡述。無論是認識的改變,還是心的改變,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你在見道位獲得這種認識,就像偶爾一陣風把雲吹開,暫時看到了藍天。但云很快又會回來,還需要不斷努力,直到徹底去除這些產生雲的因素,你的認識才是圓滿的。這時候的修行,就要讓這個正確認識從短暫的體驗不斷延長,最終雲開霧散,明明白白。它有這麼一個過程。
濟:如果沒有認識,沒有知覺,那就是木頭,不是心,不是生命。佛經中說到佛的智慧,其中有一種叫「正遍知」,也是佛陀的十大名號之一。佛法認為,佛陀是一切智者,具備一切智慧,可以對宇宙中的一切遍知無餘。因為這種認知read.99csw.com來自心的本質,而心的本質就是世界的本質。當他體認到心的本質之後,就同樣對宇宙具有無限的認知能力。除了對本質的認識之外,佛陀還了知一切差別現象,佛法稱為差別智。這種差別智需要學習,不是通達根本智之後自然具備的。但對一個通達根本智的人來說,他學什麼都會特別快。在菩薩道的修行中,菩薩要從五明處學。也就是說,他要去學習世間的一切學問,這樣才能有各種方式,善巧方便地利益眾生。但通達真理的智慧不是學來的,而是需要體證。
濟:性其實可以有兩種,即本性和習性。所謂本性,即本來具備的,比如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這個佛性是現成的,不是靠修行修出來的。在佛法中,有時也把佛性叫作真心,與之對應的就是妄心,即我們現前的、由錯誤認九_九_藏_書識所形成的各種心理活動。所以,心和性有相對的固定性,但它的內涵有時也會重疊。這就需要對佛法義理有一定素養,才能分清楚,這時候的心是指什麼,性又是指什麼。
周:就是說,差別智是對現象的認識,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上,需要學習;根本智是對本質的認識,要靠體悟,不需要學習。那麼,根本智完全是憑天分嗎?
周:佛教經常談論心和性的關係,也想聽法師說一說。
周:心擺脫錯誤認識以後,它和認識是什麼關係?是不是擺脫錯誤認識以後,就擺脫了一切認識?
濟:佛法認為,既有染污的妄心,也有清凈的真心。修行,就是要去除染污的妄心。至於染污心被去除之後的那個心是什麼,其實就是它的本來面目。就像一件衣服,本質上說是乾淨的,但因為我們穿的時間長了,積累了很多塵read.99csw•com垢。在沒有清洗前,我們看到的是一大堆灰塵和污垢,並習慣於這樣的狀態。所以當污垢洗掉之後,我們可能會產生質疑:還是那件衣服嗎?還是那件和我們朝夕相處、須臾不離的衣服嗎?我們的認識往往停留在現有經驗的基礎上,停留在灰塵和污垢上,所以沒辦法理解:衣服洗乾淨了,那還有衣服嗎?事實上,我們洗去的只是污垢部分。污垢洗掉之後,乾淨的本質才能真正顯現出來。污垢的這一面相當於妄心,乾淨的這一面則屬於真心。那真心到底是什麼呢?當內在污垢不斷減少的時候,當我們少一點焦慮、迷惑和混亂的時候,心就會呈現出清凈的一面,讓我們感受到發自內心的寧靜和喜悅。其實,它時常都在產生作用,只是我們的感受太粗糙了,沒有注意到而已。
濟:心和性的關係主要在於,心理活動會積累https://read.99csw.com成為習性。每個人會有不同的性格,這個性格從哪裡來?就來自心理活動的積累。比如有的人貪慣了,看到什麼都起貪心,就會成為貪性人;有的人很有悲心,不斷重複這種力量,就會成為慈悲的人。此外,有的人心胸狹隘,有的人豁達大度;有的人自私自利,有的人大公無私,這些都是心理活動不斷重複的結果。
周:心其實就是識的載體,我覺得心沒有認識是不可能的。擺脫了錯誤認識,就意味著形成了正確認識,那還是和認識有關。也就是說,真心和正確認識是同一個東西。沒有認識的心有沒有?就像天空可以沒有雲那樣。
周:宋明理學有一個概念叫明心見性,也就是明真心見本性的意思。在一定的意義上,心就是識,佛教修鍊的目標是通過轉變識來轉變心。我想問的是,當錯誤的識排除以後,那個轉變以後的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