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五、自由與命運 種子和現行

五、自由與命運

種子和現行

濟:現代人接受了唯物論教育,很難對輪迴說產生共鳴。但如果不相信輪迴,就無法對幾個問題做出解釋。
周:「我」只是宇宙里一個孤立的片斷,這的確荒謬、無意義。西方哲學和宗教的解決方法是給宇宙設定一個精神本質,柏拉圖叫理念,基督教叫上帝,是靈魂的來源和歸宿。
濟:至少不可以武斷地加以否定,不能證真的事情,直接否定本身就不客觀。
濟:唯識對阿賴耶識的描述,是「相似相續,不常不斷」。它所儲藏的業力,在不斷推動生命相續,從不間斷,又非一成不變。佛法以緣起看世界,認為沒有什麼可以不依賴條件而獨立存在,所謂「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換言之,一切都是因緣的假相。任何一個東西,離開組成它的條件,根本找不到恆常不變的自體。周:阿賴耶識也是從因緣生的?
濟:既然是倉庫,為什麼有些我們經歷過的事會想不起來呢?這就像缺乏管理的倉庫,雖然放了東西,一時也可能會找不到。在這些資料中,還伴隨相應的心理力量。我們每想到一個人或一件事,不只是單純的影像而已。在這些影像背後,都伴隨著某九-九-藏-書種心理力量。所以說,阿賴耶識為所有的意識活動提供了心理基礎。但阿賴耶識本身是屬於潛意識的範疇,其特點為不可知,即無法用意識直接認識。
濟:如果沒有輪迴,生命就成了孤零零的一個片斷。我們不妨想想,在這茫茫宇宙里,一個叫作「我」的生命出現,然後消失——沒有之前,也沒有之後,實在是莫名奇妙的事。難怪不少哲學家和藝術家要走上絕路,因為這樣的人生是看不到意義,看不到希望的。整個印度的宗教哲學,關注的就是輪迴和解脫,這是它有別於世界其他文明的重要特徵。
周:我發現,佛教在談論自由與命運的關係時,輪迴理論是不可缺少的。
周:為什麼阿賴耶識需要的條件最少呢?
濟:是的,任何事物都是各種條件的組合,我們的生命體同樣如此——佛教稱之為五蘊,即色、受、想、行、識五種。其中,色屬於物質的部分,受想行識屬於心理的部分。五蘊中的每一項,又是由各種條件組成。比如識,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和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阿賴耶識需要的條件最少,read.99csw.com所以它始終存在。而眼識需要九種條件才能形成,耳識需要八種條件才能形成,等等。需要的條件越多,識的活動機會就越少,反之亦然。
周:很玄妙。從基督教來說,生命延續是以靈魂為載體,而靈魂是實體,人死了以後,靈魂會升入天堂或墮入地獄,這個載體比較好理解。阿賴耶識是一個心識,不是實體,怎麼能一世一世地延續呢?
濟:阿賴耶識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作為貫穿輪迴的載體。前六識都是有間斷的,包括第六意識,在深睡、暈厥或無想定的狀態,意識都不產生作用,但我們並沒有死掉,還會有體溫,心臟也在跳動。從唯識的角度來說,就是因為阿賴耶識在執持我們的身體。二是作為儲藏種子的倉庫。阿賴耶識就像一個無所不包的巨型庫房,收藏了我們無始以來的生命經驗。換言之,我們所有的言行,乃至起心動念,都會在內心留下記錄,唯識宗稱為種子。一旦具備相應的外緣,種子就會產生活動,即「種子生現行」。而在產生活動的同時,又會在內心留下記錄,即「現行熏種子」。每一種心理力量都是在不斷的重複中成長https://read•99csw.com。當然,這種重複不是機械的,而是會介入意識,是一種多元、複合的作用,所以這種力量會越來越豐富。哪種力量被重複的次數越多,在內心形成的力量就越強大。
濟:輪迴說只是對生命現象的一種解讀。佛教立足印度這樣一個文化背景下,它所解決的問題,和印度其他宗教是一樣的。不同只是在於,如何對輪迴做出正確解讀,以及解脫方法的差異。
周:這三個理由非常好,也是讓我相信輪迴的理由。但這畢竟仍是一個假說,儘管是一個好的假說。
周:對於輪迴,唯識學用阿賴耶識來解釋,理論上比較完備。
周:有一本《前世今生》是現在的美國人寫的,全是美國、歐洲的例子。看來這是一個普遍現象,不過作為我們沒有這種經歷的人,還是覺得難以想象。
濟:阿賴耶識需要的條件,包括它所緣的境、種子,還有和它相互依賴的第七末那識。這些條件始終存在,所以第八識是永久的延續。唯識有一個不同於哲學的重要特點是轉依。唯識認為,阿賴耶識有雜染的部分,也有清凈的部分。如果開發染污的部分,就會形成凡夫的生命。如果開發https://read.99csw•com內在的清凈種子,就會成就佛菩薩的品質。
周:種子有雜染和清凈之別。從「種子生現行」說,每個人這一生的起點是確定的。從「現行熏種子」說,人在這一生又是可以有所作為的,能夠開發清凈種子,消除雜染種子。
濟:第一是天賦的問題。為什麼那些神童生來天資聰穎,異於常人?從輪迴的角度來說,是因為每個人的生命積累都不一樣,所以今生的起點大相徑庭。第二是緣分的問題。為什麼有些人你初見就特別有緣,甚至一見鍾情;也有些人你看到就內心抵觸,甚至橫眉冷對?這和我們往昔的緣分有關。佛法認為,眾生在輪迴中來來去去,生生死死。每一期生命,其實就像換了一個場地。雖然場地換了,但以往留下的種子還在繼續,使我們對某些人莫名地喜歡,對某些人莫名地反感。第三是命運的問題。在這個世間,即使付出同樣的努力,結果卻往往是不同的。有些人總會有貴人相助,有善緣成就;但有些人總是歷盡坎坷,處處有違緣阻礙。為什麼?也是因為往昔培植的福報不同。就像同樣的種子,在不同的田地中,收穫是截然不同的。
濟:在佛教中,輪迴屬於常識性九*九*藏*書的話題。每個生命都經歷過,而且生生世世都在經歷,只是我們會有隔陰之迷,在投生過程中遺忘了。不過還是有人可以回憶起前生,記得自己從哪裡投生過來,前世又經歷些什麼。這些都證明,生命是相續不斷的,只是會以不同形式轉化。
周:在一世又一世的輪迴中,這些種子在發生變化。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已經帶著種子來,只是不知道自己帶了怎樣的種子。
周:哪幾個問題?
濟:輪迴雖然是一種生命現象,但任何一種現象的根源都在於我們內心。所以,我時常會從當下的人生現象來解讀輪迴。每個生命都有不同的渴求和執著。有的人經商,每天就想著怎樣把事業經營得更大,這就屬於渴求。在渴求過程中,又會對這份事業產生執著,並在執著過程中導致更多的渴求。最後,他就在這種對事業的渴求和執著中不斷輪迴,形成他的人生軌道。事實上,不同的人都在各自的領域輪迴,進而在內心形成相應的心理力量。所以,現世的修行很重要。
周:古希臘哲學中也有輪迴說,比如畢達哥拉斯,而希臘的這個觀念又是來自埃及。我不知道埃及和印度哪個更早一點,或者互相之間有沒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