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六、生死與輪迴 無常是硬道理

六、生死與輪迴

無常是硬道理

周:那是凡夫,我覺得我要追求的永恆不是這樣的。世間生活總是在變,如果因此世間生活就沒有價值,生命的意義到底在哪裡?當然,你說認清了這一切都是現象,然後心就寧靜了,不受它的干擾了,也會讓人感到一種快樂。
濟:這正是中國古代文人出儒入佛的關鍵所在。歷史上,不少文人士大夫都入仕為官,如果他們執著名利的話,不管在春風得意還是懷才不遇的時候,都是件辛苦的事。所以,很多士大夫熱衷於結交方外高僧,更會從《金剛經》《心經》《維摩經》等佛典中尋找精神養料。這樣的話,在春風得意時可以保持超然,坐看雲起;在遭遇逆境時可以處變不驚,安然接納。
周:在佛教傳入以前是道家起這個作用。中國如果只有儒家的話,這些古代的知識分read.99csw.com子就苦死了,或者愁死了。所以,儒家之外,還有道家和佛教,是中國文人的幸運。
濟:關鍵在於這種期待違背了自然規律。如果這種期待不但是我們臆想的,還會給我們製造痛苦,它對不對呢?該不該有呢?
濟:對呀。
濟:雖然佛法認為世間生活就像水月空花,只有暫時的意義,甚至沒有意義。但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對這些現象的如理觀察,了解生命的無常和痛苦,幫助我們產生智慧。所以佛教也不會否定這一切,因為這就是輪迴的現狀,生命的現狀,關鍵是我們怎麼看待,怎麼運用它來提升你的生命。
濟:無常為什麼會成為痛苦?其實是因為人有一種永恆的期待。如果沒有這種期待,無常不過是一種現象而已。就像春去秋來https://read.99csw•com,雲捲雲舒,花開花落,只要接受這種變化,就不會因此傷懷,還能欣賞到不同的美。
周:佛教立足於無常,讓人接受無常,順應變易,西方哲學立足於永恆,試圖尋求變易中的不變,無常中的永恆,這是兩者最大的不同。佛教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內在的覺悟,這個覺悟說到底就是要認識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從而進入寂靜涅槃的境界。如果最後覺悟到的是這個,實際上就是說生命本身是沒有意義的,不必留戀。
周:死是不可避免之事,為不可避免之事而苦惱是愚痴,這個道理人人懂。可是,道理是一回事,情感是另一回事。從情感上說,人就是不能接受無常,就是想要尋找某種不變的東西,某種永恆的價值。
濟:期待永恆只是人的一廂九_九_藏_書情願罷了。
周:人有永恆的期待難道不對嗎?不該有嗎?
濟:關鍵在於,這個永恆建立在什麼基礎上。如果在變化的世間追求永恆,那是自找麻煩。那有沒有永恆呢?在變化的現象背後,還有空性的層面,包括佛法所說的涅槃,都是永恆的。這種永恆是超越能所、超越二元對立的,無法通過思維來認識或推理,必須以般若智直接體證。佛教之所以反對人們追求和執著所謂的永恆,關鍵在於這種追求和執著的對象是錯誤的,只會給我們製造無盡的痛苦。失戀之苦,是源於對感情的執著;破產之痛,是源於對財富的執著。我們想一想,世間所有的痛苦,哪一樣不是如此呢?
周:這樣說當然也對。但是,人類自古以來就在追求永恆,古希臘哲學是這樣,道家是這樣,各民族早期宗教也九-九-藏-書是這樣。
周:世間一切皆變,唯有無常是不變的。人多麼有力量,就是改變不了無常。無常是世間唯一永久不變的真實相,所以佛遺教經說:想要改變無常是無理的要求。這很對。可是,面對無常,人不能不感到恐慌,覺得沒有一塊穩固的地盤可以讓你站立。
周:這樣理解無常當然比較積極,強調了人在變易中的主觀能動性。尼采也提出過一個命題:一切皆虛妄,一切皆允許。意思是說,正因為事物沒有固有的本質,人就有了創造的自由。不過,這好像離開了佛教所說的無常的本義,因為變好也罷,變壞也罷,說到底是一回事,都是一個空。
濟:所以,我們不僅要透視現象,還要體證空性智慧,看到整個宇宙是一體的。這樣的話,既能了解一切差別,又可以根據需要做種種努力,讓世界read.99csw.com變得更好。不是說看透就沒意義了,並不是這樣。
濟:現代人對無常的理解偏向消極。其實,無常只是說明一切都在變化,一切都有可能,好的可以變成壞的,壞的也可以變成好的。無常也離不開因緣,你創造什麼樣的條件,最後就有什麼樣的變化,可以變好也可以變壞。給眾生帶去利益,就是生命提升的過程;而給他人造成傷害,則是生命墮落的過程。
周:這還是中道。如果看透了一切都是生命流轉中的暫時現象,因此而沒有什麼價值,如果總是這樣一種眼光的話,就只有出家一條路了。如果還要在紅塵中生活的話,抱著這樣一種心態,就很難再品嘗普通的人間幸福了。所以怎麼做到既作為一個普通人來熱愛普通的生活,同時又和它保持距離,時時用佛學的眼光來看一看,不要陷得太深,這個度很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