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八、道德與修行 以無所得之心求利益

八、道德與修行

以無所得之心求利益

濟:這種強調無形中會把人導向一種功利。一方面,中國人往往把道德和利益對立起來,這種對立就使人對道德產生恐懼感,或是嘴上講著道德,內心想著利益,成了口是心非的偽君子,這樣問題更麻煩。另一方面,如果一個社會缺少信仰,缺少高尚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典範,人們自然會把外在的物質追求當作最高目標,看到的只有財富、權力。為了利益的最大化,就會不擇手段。連食品、醫療這些直接關係到生命安全的行業,都會有各種匪夷所思的造假事件,已經觸及了道德的底線。
濟:儒家道德缺少哲學的內九*九*藏*書涵,就變成了機械的道德,僅僅是行為規範,缺乏讓人信服的力量。而佛教提倡的道德有雄厚的理論背景,把遵循道德的原理說得清清楚楚,告訴我們,這樣做對自己和社會的價值是什麼,不這樣做的過患又是什麼。哪怕基於對自身的負責,也應該遵循道德,就很有說服力。
濟:雖然是方便說,但不會有根本性的差異。弘法要契理契機,契理就是契合佛法義理;契機是契合當下受眾的程度。所以,佛教會根據人的需求層次,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果對方的目標只是半山,不能一下九-九-藏-書子高出太多。有的人可以一下子到達山頂,有的人需要一步步引導。普通百姓都希望幸福平安,這是正常需求,本身也是合理的。當然,這種需求還要不斷提升。很多人在物質貧困時,希望通過積聚財富獲得幸福,現在什麼都有了,還是沒有幸福感和安全感,顯然是內在的心靈問題。佛法對人的作用不只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作為心靈智慧,引導我們解除痛苦、煩惱和不安全感。如果內心沒有改變,任何外在改變都是短暫的,不究竟的。
濟: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利益是維護基本生存的需要,不可能九-九-藏-書完全不要,這沒什麼不對。佛教也是通過對因緣因果的解讀,鼓勵我們追求正當的利益。利益要重視因果,要與善和道德相結合。通過道德的行為,才能獲得真正的利益。這樣的利益,不僅對眼前有益,還對未來有益;不僅對自己有益,還對他人有益。反過來說,不道德的行為是不可能給我們帶來真正利益的。周:實際上也不否認利益的動機,但是強調要用正當的手段,不可損人,最好還能利人。在這一點上,中外道德是共同的。
周:道德有兩個層面。一是個體生命的層面,肯定個人對合理利益的追求,但必須read.99csw.com遵守規則,不可損害他人的利益。另一個是靈魂的層面,人要有信仰,有精神追求,在這個高度上看淡一切利益,不執著。在利益的問題上,道德應該起這兩個作用,第一用正當的手段追求利益,第二超脫利益。中國儒家的道德過於強調社會性的層面,不重視個體生命和靈魂,就不能很好地起這兩個作用。
濟:當然,佛法還講到更高的層次,就是對利益不能執著,要有無所得的心。只是對普通信眾來說,還是會說明利益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得到利益。
周:儒家道德的問題,實際上有兩點。一是把義和利對立起來,完全https://read.99csw.com否定個人利益,這是很大的問題。利己是本能,否定的結果就是造成虛偽。另一個是沒有一種更強大的力量來約束對利益的追求,就是超越性的信仰。結果,在利益的問題上,一方面很看重,不超脫,另一方面又很糾結,不能正大光明地追求。
周:佛教對普通大眾有一些方便說法,其中有策略的成分,是為了能讓他們容易接受。從教理本身來說未必正確,或者說,根本宗旨是不一樣的。
周:佛教如何看待利益的追求?
周:人生智慧是道德的根本,而儒家是要讓你當馴服工具,不需要智慧。孔子不是這樣,祖師爺還是好的,往後就變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