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化 來自於傳統世界的NGO——平江廟會、路會組織的走馬觀花

文化

來自於傳統世界的NGO
——平江廟會、路會組織的走馬觀花

介山廟除了像其他寺廟一樣,滿足人們的宗教和精神需求以外(除了殿堂供上香之外,還設有禪房,供一些老人念經),似乎已經成了平江一處公園。除去廟宇,管理組還建了杜甫紀念亭台,負責山上的綠化和道路,我去的時候,就見到一些鍛煉的老人,幾對卿卿我我的戀人,還有些人在憑欄眺江,似乎正在醞釀詩意。這個公園,在廟會的時候,又是一個城鄉接壤處的集市,一個供節假日娛樂購物的去處。這樣,介山寺的廟產管理組就像國外的NGO一樣,為平江居民提供相當數量的公共產品,而且既沒有政府的支持,也沒有財團的資助(這對於國外的NGO幾乎是必須的)。在平江期間,我還去過官辦的平江起義紀念館,那裡有固定而充裕的經費和拿工資的管理人員,但是館外就堆著垃圾,而完全由民間非贏利機構管理的介山廟所在的山,卻乾乾淨淨,連一張廢紙都看不到。
那麼,NGO是否純然是舶來品,中國要想發展NGO只能著眼于引進呢read.99csw.com?否。實際上,類似NGO這樣的民間非政府組織,中國的民間社會其實本來就有,中間雖經社會主義的改造被摧垮,但孑孓還在,改革開放以後,多少有些死灰復燃,在某些偏僻的山區,甚至已經小有氣候。我所要提到的湖南平江的廟會與路會組織,就是一例。介山廟的廟產管理組織介山寺建在平江城關的一座旁臨汨羅江的山上。這個廟,似乎跟佛、道兩家關係都不大,廟裡供奉的主神名叫陳公昭,據說是一位曾經在武當山修道的道士,生前和死後似乎並沒有多少名聲,只是不知怎麼就傳出來說他在太平軍的一支經過平江時,曾經顯靈退了太平軍。當時的湖南巡撫駱秉章大概知道正在焦頭爛額的朝廷巴不得出點兒「神跡」,於是捕風捉影地就報了上去,結果陳道士被封為真人。同治年間又修了這座廟來供奉他。然而,當地的老百姓卻沒有這麼明確的政治頭腦,他們很快就在廟裡塞進了私貨,一位被人稱為介山老爺read.99csw.com的神被請到神座上。據說這位介山老爺是位民間醫生,有妙手回春之功,對兒科尤其擅長。介山老爺雖然在廟裡位在陳真人之下,但真人就像被宋江架空的晁蓋一樣,坐在上座不過是擺擺樣子,老百姓真正供的是介山老爺,日子久了甚至連廟名都改了。
眼下,NGO(NON-GOVER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組織)受到了國人的關注,走出國門的人們最先感受到國外形形色|色的NGO的存在。國外的各種行業協會、各種基金會、各種慈善團體、各種社區組織、志願團體、環保組織等,都屬於NGO。NGO的特色有三,一是非政府,二是非贏利,三是在政府之外,為各自特定的人群提供著公共產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類似的民間非政府組織也開始浮出水面,比如各種行業協會、個體勞動者協會、艾滋病防治協會、青年志願者協會等等,只是這種非政府組織目前還存在有很濃的官方色彩,以至九*九*藏*書於有人根本不認為它們是中國的NGO。倒是某些從基層冒出來的一些民間的自發組織,如山東榮成的漁業協會、四川儀隴的鄉村發展協會、北京南口的煙酒專業協會、河北易縣的扶貧經濟合作社等等,不僅運作良好,而且性質上更接近西方的NGO。這些組織一出世,就以它們的高效率、高信度起到政府組織根本無法企及的作用。中國進入WTO之後,實現建設小政府大社會目標,發展NGO看來是一條無可替代的途徑。
介山廟最忙的時候是廟會和春節,陰曆五月廿四日相傳是介山老爺的生日,在生日前後和春節期間要舉行盛大的廟會。屆時不僅平江四鄉的人要來參加,周圍縣市乃至長沙湖北的都有來上香的。屆時管理組不僅要安排戲樂活動(花鼓戲和皮影戲,我在廟裡還看到了一副皮影戲的戲台),收取香客額外的布施,供應茶水和負責接待與維持秩序,還要安排一個宴會,參加宴會者都要買飯票(給多給少隨緣,等於是布施),大家吃流水席,一天吃九_九_藏_書到晚。當然,跟其他地方廟會一樣,趕會的人既來上香禮神,也是參与娛樂和商品交易,而管理的責任,就落到了管理組頭上。在管理組的管理下,廟產逐年增加,現在已經將寺廟所在的山建成了一個花園,免費開放,供人遊玩,還擁有三個商店,一個1300多平方米的綜合樓(剛剛建成),並打了一眼深水井。這一切,都是民間的管理組「管」出來的,而且這些財產並不屬於管理組。到目前為止,管理組基本上是在盡義務,只有僱員才發工資。 「管」出來的錢,都用在了廟宇的維修擴建和周邊環境的建設上,如果非要問廟產屬於誰,那麼他們會說屬於介山老爺。值得一提的是,管理組的另一個負責人張石根告訴我,他們這個管委會,縣委統戰部、政協、公安局以及城關鎮和寺廟所在的城西村都能管得著(但經費一分不投),不過一直都對他們非常滿意,廟裡從未有過違礙現象發生(我去的時候,寺廟的牆上,掛滿了反對邪教的宣傳畫)。
我所看到的介山廟的九-九-藏-書廟務管理組織是1989年寺廟重建時成立的。廟宇的重建完全出於民間的自發,政府沒有撥一分錢,但是蓋廟總需要有人張羅組織,所以一些積極分子就湊在一起選舉出了一個管理組,廟蓋好之後,管理組沒有解散,繼續存在了下去,到今天已經是第三屆。每屆都是選舉產生的,參加選舉的人多的時候有上千。現在的管理組由9人組成,一個組長,三個副組長,分管財務、總務和基建。除了常設的九人小組之外,管委會辦公室的還掛著一個寫有40人名單和聯繫電話的「聯絡圖」。據負責人劉妙濤說,這些人只要需要,一個電話隨叫隨到。管理組下分7個小組:財務組、後勤組、衛生組、茶水組、香火組、接待組和保衛組。每組由核心組成員帶上幾個聯絡圖上標出的外圍組人員組成,平時每日保證3~4人值班,每逢廟會和春節期間,全體都要出動。管理組的成員都是盡義務,1995年以前連中飯都自己帶,後來財務狀況好了,也只有幾個人有少量的補貼,中午吃一頓免費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