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上篇 第一次世界大戰全程歷史紀實 第五章 東線風雲——「俄國壓路機」乘虛而入

上篇 第一次世界大戰全程歷史紀實

第五章 東線風雲
——「俄國壓路機」乘虛而入

三、東普魯士之戰——可悲的馮·普里特維茨

23日夜間,當魯登道夫匆匆走進首長已被免職的第八集團軍司令部的時候,他從霍夫曼將軍那裡接到了實際上正在進行的部隊調動的報告,他對這些調動均表示同意,他發現對計劃無需作任何增刪與修改。魯登道夫原本預計面對一個癱瘓的參謀部和一支不穩定的軍隊,但他發現參謀部以罕見的能力和決斷為即將進行的戰鬥做好了一切安排。這本來是命運給普里特維茨的成為英雄的機會,可惜他沒能把握住,魯登道夫因此一舉成名,成為了「一戰」中的重要人物。普里特維茨給後人留下了一個教訓,那就是萬萬不可對人表現出自己的無能為力,決不言敗,縱使失敗已然臨頭。
普魯士是一個軍國主義色彩極為濃重的國家,這個國家及以後的德意志帝國不斷湧現出大量的傑出軍人,在這些人的頭腦中,忠於國家、履行命令就是軍人的職責所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一位將領把他的忠於國家和履行命令真正做到了完美的地步,其思想也被後人奉為軍人的法則。他,就是保羅·馮·興登堡。1847年10月2日,興登堡出生於東普魯士波森市一個貴族家庭里,父親是少尉軍官,母親是軍醫的女兒。興登堡從小就受到普魯士黷武精神的熏陶,立志當個軍人。他童年時代體弱多病,經常曠課,學習成績不佳。11歲時,興登堡被母親送進了一所寄宿制的陸軍少年學校,在那裡,他接受了啟蒙的軍國主義教育,普魯士那種絕對服從、對上忠誠、勇猛果敢、永不言敗的精神在少年興登堡心裏紮下了根,這種心理意識伴隨了他一生。當時為了培養忠於普魯士王室的感情,軍事學校的學生有時去王宮實習,1863年興登堡曾擔任菲特烈·威廉四世的遺孀伊麗莎白太后的禁衛,王太后贈他懷錶一塊,興登堡對此沒齒難忘,每次打仗都要把此錶帶在身上。

五、將「總體戰」進行到底——魯登道夫

臨時政府成立后,沙皇一家被安置在皇村,當時,皇后亞歷山德羅和4位公主及皇太子阿列克塞早就提前被軟禁在那裡了,隨後沙皇也被押送到那裡。至於要如何處置沙皇一家,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準備先把沙皇一家送到摩爾曼斯克,再去丹麥,英國政府也決定派巡洋艦來接走沙皇。但形勢發生了變化,臨時政府決定把他們轉移到西伯利亞的托博爾斯克。1917年8月1日,尼古拉全家離開皇村,在300多人的武裝衛隊押送下登上去西伯利亞的火車,於8月6日到達托博爾斯克,皇室一家被安頓在前省督的住宅里。
德軍從馬祖里湖區退卻的兩個軍發出了天才的一擊,魯登道夫留下由兩個師組成的掩護隊牽制來自後方的俄第一集團軍,調遣第八集團軍的幾乎全部兵力去攻打來自南邊的俄國第二集團軍。經兩天激戰,德軍擊退了薩姆索諾夫的第二集團軍兩翼部隊,而對其中路三個軍形成包圍態勢。8月27日黎明開始,對俄軍來說是世界末日,德國信號兵截獲了薩姆索諾夫求援的電訊,但吉林斯基和萊寧坎普夫都不理睬他的請求,飢餓和士氣低落的俄軍,無可避免地潰散逃走。儘管處境危險,薩姆索諾夫還是命令他的中央部隊進攻,造成德國人的短暫的不安。8月27日,薩姆索諾夫的右翼遭到來自北面的德軍第十七軍和第一預備役軍的打擊,他的左翼遭到弗朗索瓦勇猛的第一軍的迂迴和包圍,而他的正面遭到第二十軍的打擊。八月二十八日,俄軍開始了反突擊,俄第十三軍和第十五軍猛攻德第一軍陣地,戰鬥空前激烈,薩姆索諾夫親臨前線指揮,但是飢餓又疲勞的俄軍已經達到了耐力的極限,無力突破德軍防禦,到8月29日清晨,弗朗索瓦將他的部隊插入俄軍後部,包圍圈合攏了,剩下的事就是對試圖逃脫大網的一股股烏合之眾大開殺戒。俄軍被圍于科慕辛森林地域,士氣徹底崩潰,已經無法進行有組織的抵抗,夜幕降臨之際,走投無路的薩姆索諾夫在卡羅利南戈夫的一片小樹林里開槍自殺。
當年11月,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勝利之後,有一段時間托博爾斯克處於革命熱潮之外,老的市議會繼續掌管這座城市,皇室一家仍由臨時政府任命的委員會負責看守。11月下旬,當地第二步槍團成立了士兵蘇維埃,沙皇全家被布爾什維克軍隊逮捕,轉而囚禁于葉卡捷琳堡,這是沙皇一家在人間最後的住所。1918年5月,捷克兵團發動叛亂,6月,在西伯利亞的鄂木次克成立了西伯利亞臨時政府,葉卡捷琳堡處於危險狀態,沙皇有落入白衛軍手中的危險。當時白衛軍的隊伍正在漸漸迫近葉卡捷琳堡,在十分緊急的情況下,1918年7月17日凌晨,沙皇夫婦和他們的五個兒女,還有一個醫生、一個廚子、一個男僕和一個女傭被看管他們的布爾什維克官員槍殺。
俄國同德國和奧匈帝國有一條共同邊界,延伸1800餘公里。那時是俄國一個省的波蘭,形成一塊400多公里寬的突出部,這個突出部向西突出320多公里,在西部和西北部與德國毗連,在南部則與奧匈帝國鄰接。它的西部邊界離柏林只有不到300公里,它的北面是東普魯士,這塊約130公里寬的德國領土夾在波蘭和波羅的海之間,俄國一次勝利的大規模進攻,就能把它同整個德國切斷。俄軍的集結部署是按照第十九號計劃「A」方案進行的,面對德、奧兩個方向,俄軍編成西北、西南兩個方面軍,在德國戰線上投入吉林斯基的西北方面軍,它由萊寧坎普夫的第一集團軍和薩姆索諾夫的第二集團軍所組成,總兵力為25萬人,計劃是分北、南兩路向東普魯士發動鉗形攻勢。
大戰剛剛爆發,俄軍西北戰線的指揮權就交付給了吉林斯基將軍,他在一年前出任俄軍參謀長時,與法國就現已開始的大戰中兩個協約國的合作做了最後的秘密安排,吉林斯基從戰爭動員的第12天起即在比亞韋斯托克的司令部指揮至少10個步兵軍和10個騎兵師發起了進攻,他的意圖就是要絲毫不失時機地入侵東普魯士,制服它的守衛者。俄軍大本營的計劃是以第一集團軍從北方切斷德軍與柯尼斯堡的聯繫,以第二集團軍切斷德軍與維斯瓦河的聯繫,把德第八集團軍包圍在東普魯士突出部加以殲滅,進而直取柏林。根據方面軍指揮部的企圖,萊寧坎普夫將軍的俄國第一集團軍應當從北面向馬祖里湖地區實施迂迴突擊,以吸引德軍主力,薩姆索諾夫將軍指揮的第二集團軍應當從西面對該區實施迂迴突擊,以切斷德軍向維斯瓦河的退路並殲滅之。1914年8月,俄軍兵分兩路,一路直撲西北面的東普魯士,另一路開向奧匈帝國境內的加利西亞,俄國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試圖通過南北合圍的戰術殲滅東普魯士的德國守軍。
英軍於10月5日成功突破興登堡防線,德軍前線處於崩潰之中,而德國內部的反戰呼聲日高一日,已經出現了革命的浪潮,除了承認戰敗,德國政府已別無選擇。德軍最高指揮部陷入一片恐慌,魯登道夫確信,由於德國缺乏支援,他又被自己人從「背後插了一刀」,只好提出了辭職。兩天後,德國公海艦隊發生叛亂,德國人的不滿終於爆發了。辭職后的魯登道夫旅居瑞典,撰寫文章和回憶錄,不承認失敗的他宣稱,在戰場不敗的德國軍隊是被左翼政客「從背後插了一刀」。戰爭結束后,魯登道夫返回德國,成為了魏瑪共和國國會中的納粹成員,1928年後,魯登道夫因與納粹黨不和,最後退出政壇。
魯登道夫屬下的弗朗索瓦軍長看到薩姆索諾夫的部隊正在解體,他知道剩下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攔截因昏亂而失去戰鬥力向波蘭慌亂逃跑的俄國兵,在接下來的三天中,弗朗索瓦的薄弱包圍網,一網捕獲了6萬名俄國戰俘,而德國人一共捕獲9·2萬名俄國戰俘,俄國人的總傷亡人數是25萬,約有500門大炮被繳獲,而德軍損失僅1萬人。到30日晚,魯登道夫對取得完全勝利感到心滿意足,他也滿意於他已經構築起對付萊寧坎普夫的防線,萊寧坎普夫的騎兵師此刻終於接近科慕辛地域,幾乎可以俯瞰他們的友軍剛剛覆滅的戰場,下一步就要輪到他們了。8月31日,獲勝的德軍開始向北轉進,準備打擊俄第一集團軍,將俄軍徹底趕出國境。這時從西線來的兩個九九藏書步兵軍和一個騎兵師也開始到達,加上這批生力軍,德軍在數量上也超過了對手。到9月1日夜晚,坦能堡戰役的勝利者已轉向新的任務,這個新任務應該是什麼,勝利者沒有絲毫的疑慮。霍夫曼說得很簡潔:「薩姆索諾夫的軍隊實際上已經被殲。他所率的五個半軍,其中有三個半非死即俘,所剩約一個半軍不得不返至華沙附近整編,現在我們可以騰出手來對付萊寧坎普夫了。」
俄國早在開戰前就開始了總動員,至8月底,俄軍已從120萬增加到530萬。但俄國交通十分落後,集結速度實在慢得嚇人。俄軍在8月中旬可立即投入東線作戰的只有65萬人,多數部隊還擠在路上,遠東的一些軍隊甚至要三個月後才能趕到。鑒於西線的嚴峻形勢,俄軍統帥尼古拉大公決定提前發動攻勢,其中西北方面軍負責進攻東普魯士,西南方面軍負責進攻加利西亞。1914年8月上旬,應英法聯軍指揮部的再三請求,俄軍在沒有完成動員和集結的情況下就開始了進攻,以粉碎德軍主力對法國的進攻。戰役的直接目的是殲滅德國第八集團軍和攻佔東普魯士,為爾後進攻加利西亞創造條件,以減輕德軍對西線的壓力。在軍事計劃的棋盤上面,俄國以其地大人多而被視為龐然大物,儘管它在對日一戰中丟臉出醜,但是只要想起俄國「壓路機」,法國和英國就感到心寬膽壯,而德國人因害怕在他們背後的斯拉夫人而提心弔膽,寢食難安。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尼古拉二世把俄國帶入了戰爭中,由於戰況不利、糧食困難等原因,激起人民的不滿,同時由於皇后寵信「妖僧」拉斯普京,引起了年輕貴族和軍官團的不滿,沙皇失去了軍部、官僚和資本家的支持。在戰爭中俄國軍隊屢遭失敗,本來就很落後的俄國經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戰爭的災難引起了廣大人民的強烈不滿,處於饑寒交迫之中的人民再也無法忍受沉重的壓迫,此時的尼古拉二世已經眾叛親離,內閣提出辭呈,杜馬也在軍隊的支持下要求沙皇退位。1917年3月8日,俄國二月革命爆發,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在奧拉寧堡宣布退位,羅曼諾夫王朝的腐朽統治就此被推翻。
普法戰爭后,德意志帝國宣告成立,名聲鵲起的興登堡也成為德意志帝國一位頗有前途的少壯派軍官,1872年,興登堡被推薦到陸軍大學深造,以優異成績畢業的興登堡受到總參謀長老毛奇的賞識,於1877年進入參謀總部任職。1879年他和傑屈德·馮·史伯林在斯特丁成婚,婚後育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1903年,興登堡已榮升為中將並在馬格德堡之戰中指揮第四軍。這個時期正是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的最後階段,歐洲形成兩大軍事集團,即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和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雙方為爭奪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展開激烈鬥爭。但是習慣以舊眼光觀察國際形勢的興登堡,並不認為會爆發戰爭。由於年逾花甲,進一步升遷已無指望,他就在64歲那一年退伍。

這是在東普魯士東面與俄國接壤的邊境線上某處,藏身於戰壕之中的德國軍隊。
興登堡有意將此次會戰稱為「坦能堡會戰」。坦能堡是德國境內的一個小村子,在歷史上1500名波蘭人和立陶宛人曾在這裏給德國騎士團以毀滅性打擊。在給他夫人的信中他卻寫道,他沒有因此次勝利而忘乎所以,榮譽是上帝恩賜的。小毛奇把坦能堡會戰勝利的消息壓了一段時間才公布,以抵消馬恩河會戰敗北帶來的消極影響,對德國人來說,坦能堡的捷報有助於掩蓋馬恩河的敗績。德國人民在興登堡和魯登道夫身上發現了英雄,他們將追隨這兩尊偶像直到土崩瓦解。德軍東線指揮官興登堡元帥一夜之間名聲大振,為以後的飛黃騰達打下了基礎。在大戰期間以及此後數年間,坦能堡之戰的榮耀被魯登道夫成功地據為己有,這是他上升到實際控制整個德國戰爭的地位的墊腳石。在俄軍慘敗之時,法國武官德拉吉什將軍曾向俄軍總司令致以慰問,俄國人回答說:「能為我們的協約國作出這樣的犧牲,我們很高興。」俄國人深知他們有無窮的人力資源,多大的災難他們都慣於泰然處之。俄國的這個犧牲成全了法國,德國從西線調往坦能堡的兵團,將不能參加西線的馬恩河戰役了。俄軍在西北面戰場上雖然全線潰敗,但西南方面的俄軍卻進展順利,俄軍打敗了在加利西亞的奧匈軍隊,此刻西線戰事愈演愈烈,奧軍已無力派兵增援東線,德國感到事態緊急,立即向西南方向派出了援軍。
俄國陸軍人數之多,對歐洲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一支不可輕視的力量,它在平時的常備兵力有150萬人,一經過戰爭動員,馬上就可以達到近700萬人。當然,腐敗的機構和落後的交通,使俄軍在開始發動時不免緩慢,但是一旦充分發動后,它那驚人的潛力,將足以拖垮任何敵人。對此,英國的外交部長愛德華·格雷爵士曾對法國總統普恩加來說:「俄國的資源非常富足,就是我們不去支援俄國,時間一長,德國人也要山窮水盡的。」在法國人的想法中,一旦戰爭爆發后,霞飛的「第十七號計劃」能不能取得成功,關鍵得取決於俄國,取決於俄國人到時能不能在德國的東部拖住德軍的部分力量,也就是要看俄國人能不能在戰爭的前半個月內對德國發動進攻。當然,法國人心裏也明白,這樣的要求對於俄國來說是不可能辦到的,法國人只希望在戰爭的前半個月中,俄國人將其手頭已有的力量投入戰場就心滿意足了,不管怎麼說,一定要讓德國在一開戰的時候,就要陷入兩面作戰之中,藉以削弱德軍在西線所投入的兵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法國陸軍部的參謀長迪巴伊將軍在戰爭爆發的前三年就被派到了俄國,去給俄國的戰爭決策者們灌輸必須奪取主動的作戰思想,並把它變成了兩國之間的協議。要求俄國儘早發動攻勢的協議在隨後的兩年中,經過兩國的總參謀部之間的商談而越來越得以確定。
俄國在歐洲各國的眼裡向來被視做龐然大物,平時常備軍有150萬人,一經動員可達到300萬人,此外還有一支200萬人的地方部隊和可以徵召的後備力量。整個國家可使用的兵員總額達650萬人。然而,沙皇的專制政體在制度上不利於最優秀的軍人被推上最高層。這是一個愚不可及的政體,除了數量的優勢足以嚇壞膽小者外,就其素質而言,幾乎沒什麼可以稱道的地方。俄國對中歐強國德國的最大威脅,在於它有600萬部隊,但是其「蒸氣壓路機」開動起來效率很差,大多是文盲的部隊雖由勇敢的士兵組成,但他們由貴族和有錢人組成的軍官團所受到的訓練很差,那些人的戰爭知識,還局限於使用軍刀和劍。直到開戰前,俄國軍官缺額達3000名之多。陸軍大臣蘇克霍姆利諾夫是個貪污枉法之輩,他壓制軍隊中的改革派,一口咬定俄國過去的失敗,只是由於司令官的錯誤,而不是由於訓練、準備和供應方面的不足。他頑固地堅信刺刀勝過子彈,所以根本不肯花力氣去增產步槍、子彈和炮彈,以至於俄國在開戰時,每門大炮只攤到850發炮彈,成千上萬的補充兵員赤手空拳地待在前線戰壕里,等著同胞戰死後留下的武器。不過在人們的腦海中,俄國軍隊是個龐然大物,開始時不免臃腫遲鈍,但是一旦充分動員起來投入行動,它一浪接一浪永無窮盡的人海波濤,不論傷亡多大,都會不屈不撓,前仆後繼,滾滾向前。
戰爭後期,雖然興登堡和魯登道夫指揮德軍取得了不少勝利,但已無力扭轉戰局了,興登堡這位「護國之神」和他聰明的參謀長魯登道夫越來越力不從心了,打到1918年,德國經濟幾乎崩潰,德軍士氣也一落千丈,以興登堡命名的、號稱易守難攻的「興登堡防線」也被協約國軍隊突破了。德國國內的革命運動也洶湧澎湃地發展起來,11月3日,基爾海軍爆發起義,到11月8日,革命紅旗飄揚在許多城市的上空,軍隊內部也有不少士兵傾向革命。在這種形勢下,興登堡不得不勸說威廉二世退位。read.99csw.com11月10日凌晨,威廉二世逃往荷蘭。11月11日,德國代表在福煦將軍的火車車廂里簽訂了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
東線的德軍就是在這個只知道睡覺的元帥指揮下,在取得坦能堡大捷后,經過一年多的激戰,獲得了一連串的巨大勝利,俄軍不僅無法染指東普魯士,而且還被迫放棄了波蘭、立陶宛、里加以西的土地和沃倫地區,人員損失超過170萬人。由於興登堡取得了一連串的輝煌戰績,他被德國人譽為「護國之神」。興登堡大智若愚的統帥風格和魯登道夫鋒芒畢露的指揮特色相得益彰,成為20紀軍事史上經典的名將默契配合、克敵制勝的典範。大戰持續到1917美國的支持下,經濟實力雄厚的協約國開始佔據了優勢,這時,在西線戰線上,法國的尼韋爾將軍取代了一向謹小慎微的霞飛將軍,他決定用閃電戰取得戰爭的勝利,同時德國方面,用東線取得勝利的興登堡取代了法金漢,興登堡鑒於在前一年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的失敗,決定在西線採取守勢,而在海上展開無限制潛艇戰,他希望通過這種策略迫使英國人因飢餓而投降。
在前線,魯登道夫打算趁美軍還沒到達歐洲之前先把英法軍隊打殘,他用上了包括毒氣在內所有的武器在西線與英法血拚,數次重創英法聯軍,無奈德國力量有限,越打越吃不消,而英法有源源不斷的美軍支持,越發壯大。此時實力強大的美軍也源源不斷地加入到戰場之中,處於強駑之末的德軍已經無法改變戰爭的大局了,雖然也曾取得一些局部的勝利,但最終還是歸於失敗了。美軍與協約國軍隊的猛烈攻勢令德軍節節敗退,在大勢已去的戰況下,魯登道夫的缺點表現出來了:面對困境的他陷入沮喪和失望之中。6月,德軍又向協約國軍陣線發動兩次襲擊,結果卻被法國和美國軍隊所牽制。當時的聯軍戰機和大炮猛烈轟擊德軍佔領的橋樑,摧毀其補給線。魯登道夫氣數已盡,他的士兵已經沒有再繼續奮戰的勇氣和意願。而在聯軍方面,每個月卻還將有30萬美軍持續增援。魯登道夫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我懼怕的所有事情以及我常常受到的警告已經全部變成現實,我們的戰爭機器不再有效了。」
1866年3月,19歲的興登堡少尉來到普魯士駐但澤第三步兵近衛團,參加了隨後爆發的普奧戰爭。普奧戰爭是德意志統一過程中的關鍵一仗,也是興登堡的初出茅廬之戰,克尼格雷茨之戰中興登堡表現突出,在進攻奧軍炮兵陣地時英勇奮戰並頭部受輕傷,從而聞名全軍,得勝而歸的他隨著部隊第一次通過柏林凱旋門,得到了威廉一世的稱讚,把一枚只有上尉以上軍官才能得到的赤鷲勳章親自頒給了他。1870年8月,普法戰爭爆發,興登堡作為第三步兵近衛團一營營長的副官參戰。不久,該團團長在戰鬥中負傷,一營營長代理團長之職,興登堡也跟著晉陞一級。「鐵血宰相」俾斯麥通過三次王朝戰爭,統一了德國。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國宣告成立,興登堡作為部隊的一名代表,參加了在凡爾賽宮鏡廳舉行的典禮,這是他畢生引以為榮的一件大事,同年6月,他再次通過柏林凱旋門。
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后,把皇位讓給他的弟弟米哈伊爾,但整個杜馬臨時委員會以及大多數其他大公都反對他當皇帝,新任內閣首相李沃夫公爵、克倫斯基等都向米哈伊爾表示,不能保證他的人身安全,在這種情況下,米哈伊爾拒絕繼承王位。當天米哈伊爾再次發表聲明,宣布拒絕接受皇帝位子。他於3月2日晚6點簽署了放棄王位的詔書,詔書寫道:「我請求俄羅斯帝國所有公民服從在國家杜馬提議下產生的、擁有全權的臨時政府,直到在最短時間里在普遍、直接、平等和無記名投票基礎上產生的立憲會議作出表達民意的管理方式的決定。」

四、「護國之神」——興登堡

二、「歐洲憲兵」——沙皇俄國

由於在攻克列日要塞突出的表現,魯登道夫被選擇接替瓦爾德澤為第八集團軍參謀長,德皇和小毛奇接見了他,對他簡單介紹了情況。3小時后,他乘一列專車開往東線,專車一路上預定只在一個地方停車,就是在漢諾威,第八集團軍的新司令官興登堡將在那裡和他會合。此時的東普魯士,在東面,萊寧坎普夫的俄軍第一集團軍有24個超編步兵師,它以無數騎兵為先行,在南面,薩姆索諾夫的俄軍第二集團軍的實力稍遜於前者,但此集團軍對東普魯士德軍僅有的防禦力量仍佔有優勢。面對雙重的敵人,德軍第八集團軍必須一分為二,否則有被兩個俄國集團軍壓碎的危險。德軍指揮部利用了俄軍兩個集團軍之間的缺口,並從截獲的俄軍明碼電報中得知了他們的行動計劃,於是在8月21日命令部隊停止退卻,24日,新任德第八集團軍司令興登堡和參謀長魯登道夫利用發達的鐵路網,重新部署部隊。施蒂芬在他的計劃中已指明一項對此局面的解決策略!魯登道夫毫不猶豫地採取了這個大胆的辦法,在審視了俄國兩個集團軍在東普魯士所處的位置之後,決定先攻擊薩姆索諾夫的第二集團軍,然後在萊寧坎普夫來不及馳援前者之時,轉身向其發動進攻。
直到8月27日,吉林斯基才開始認識到他的第二集團軍已處於真正的危險之中,他命令萊寧坎普夫率第一集團軍前去救援,但萊寧坎普夫只是虛晃了一槍,並未及時趕到戰場。吉林斯基關心薩姆索諾夫的命運,命令萊寧坎普夫的第一集團軍去找現已不存在的第二集團軍的方位,因為獲勝的德國第八集團軍對其部隊集中了火力,萊寧坎普夫擔心退路被切斷,也落得個薩姆索諾夫的下場,他沒有費心跟吉林斯基打交道,便命令所部撤退,以兩個師的兵力從正面實施反突擊,掩護主力撤退。這兩個師進行了最英勇的反擊,完全成功地達到了目的。這次反擊持續了一整天,致使德軍圍殲俄國第一集團軍的企圖未能得逞。在隨後的馬祖里湖戰役中,俄第一集團軍被俘4·5萬人,傷亡約10萬人,損失火炮150門,德軍肅清了東普魯士的所有俄軍。正如西線的馬恩河戰役一樣,坦能堡-馬祖里湖區戰役產生了巨大的後果,全世界都感覺到了這場大戰役在軍事上、戰略上、政治上和心理上的衝擊波。兩個俄國集團軍被擊潰,總共損失約30萬人,所謂俄國「蒸氣壓路機」的神話破滅了。的確,俄國人並不是以壓倒一切的力量來對付敵人,而是拖著沉重的腳步茫然地邁向死亡。他們的失誤是如此之多,以致成了所有的軍事院校都採用的反面戰例教材。
魯登道夫的輝煌始於東普魯士的坦能堡之戰。「一戰」爆發后,正當德軍在西線與法軍大戰馬恩河之際,東線的俄軍乘虛而入,攻入東普魯士,東線德軍潰敗,形勢岌岌可危,在這緊要關頭,鑒於魯登道夫在列日之戰的表現,小毛奇任命魯登道夫接替瓦爾德澤為第八集團軍的參謀長,魯登道夫迅速乘專列在漢諾威和新任第八集團軍司令興登堡會合,並趕往東線。臨危受命的魯登道夫被派到東線戰場,德皇本意是指派魯登道夫成為東線戰場的實際負責人,但由於魯登道夫的中下等階級出身和德意志帝國軍隊嚴格的等級觀念,使他不能被任命為指揮官。但是這種安排卻形成了興登堡與魯登道夫這一對絕妙的搭配,這一搭配在整個「一戰」中對德國產生了重大影響。魯登道夫和興登堡聯手,不少人稱其為珠聯璧合。作為司令官的興登堡十分信任他的參謀長魯登道夫,說他要使「參謀長的聰明才智、幾乎超人的精力和從不懈怠的幹勁得到充分的發揮,必要時為他創造條件」,因此魯登道夫得以放手指揮作戰。

德軍只用一發榴彈炮就解決了比利時列日市的隆桑堡壘。
1916年,德軍最高指揮部特意讓列寧秘密乘坐火車返回俄國,結果一如魯登道夫所願,1917年俄國發生革命,1918年俄德簽訂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該條約讓俄國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由於在和約的簽訂中發揮的關鍵作用和在戰爭中的卓越表現read.99csw.com,魯登道夫被封為貴族,成為埃里希·馮·魯登道夫。東線戰事緩和,這使得德軍得以從兩面作戰中解脫出來,東線的德軍開始大批地調往西線戰場。魯登道夫在1918年春天對西線發起了攻勢,德軍採取突襲的進攻方式,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在德國軍隊向協約國軍陣地逼進約65公里后,終於因等待補給而停頓下來。儘管戰績輝煌,但這次攻勢仍讓魯登道夫付出了高昂代價——25萬德軍傷亡。「我們要來個中心開花,其餘部分就會跨下來。」這是魯登道夫1918年3月發動大規模進攻前,對他的一位集團軍指揮官說的一句話,可以說,這正是他軍事思想的表露。魯登道夫思維敏捷,知識淵博,在軍事戰術上的創新令人嘆服。他的新戰術運用曾大大減少了德軍人員的傷亡,在相當程度上彌補了物力的不足,使德軍的軍事研究水平高人一等。這時的興登堡-魯登道夫組合獲得了實際上是軍事獨裁者的地位,以魯登道夫為首的軍方在國內實行軍事專政,嚴格限制集會,動用武裝鎮壓罷工,認為只有軍事上的勝利才能避免社會革命的發生。魯登道夫提出了「總體戰」的口號,提出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戰爭,並在此同時恢復了無限制潛艇戰,指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打敗協約國。
尼古拉二世是羅曼諾夫王朝最具悲劇色彩的末代君主,生於1868年,是亞歷山大三世的長子,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但由於常年生活在宮廷,很少和外界接觸,甚至對朝中的大臣也不甚了解。19歲時尼古拉開始在軍隊服兵役,一年後開始出行歐洲。在途經德國黑森-達爾姆施達特公國時,尼古拉遇到了公國的公主阿莉薩,也就是英國維克多利亞女王的孫女,尼古拉對阿莉薩一見傾心,與她成婚。阿莉薩是個好弄權術的女人,她不甘寂寞,對朝政處處干涉,作為皇帝,本該保持公正的尼古拉二世卻沒有對愛妻進行干預。在皇儲阿列克塞血友病發作時,阿莉薩請了一位名叫拉斯普京的妖僧來為皇儲「治療」。這位拉斯普京也算是個怪人,在戰前曾給尼古拉的皇后阿莉薩寫信說「不要參戰,這場戰爭將會使你失去一切」。事實正是如此。拉斯普京幸運地「運功」治好了皇儲的病痛,從此之後,拉斯普京就在阿莉薩的庇護下禍亂宮廷,引起了所有人的不滿,沙皇一家,尤其是皇后的威信跌到了最低點。
此後在1918~1919年間,共有19名羅曼諾夫家族成員遭到處決,亞歷山大三世的後代完全被消滅殆盡。尼古拉二世的結局以悲劇告終,羅曼諾夫王朝以覆亡收場。幾天後,蘇維埃的敵人攻佔了烏拉爾首府,但他們沒有找到尼古拉二世。蘇維埃政權槍決尼古拉二世,不但扼殺了那些想要打著尼古拉二世這桿大旗向蘇維埃開戰的人的幻想,而且結束了俄國的一個時代。不經審判槍斃沙皇全家,這種做法並沒有為蘇維埃政權添加光彩,反而授人以柄,畢竟尼古拉二世是自動退位的沙皇,並沒有現行的反革命行為。而其家人和隨從更是全然無辜的,最小的王子尚未成年,正因為如此,槍殺皇室一家的真相長期以來一直被保密。

1914年8月,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俄軍出征前檢閱軍隊。
普里特維茨錯誤地分散兵力,然後對萊寧坎普夫的第一集團軍進行正面攻擊而不是進行側翼攻擊,8月19日德國第一軍在施塔盧珀嫩的戰鬥中被擊退。次日,在貢賓嫩-戈烏達普一線,俄國第一集團軍遭到德第八集團軍主力的反擊,俄軍右翼一度被擊退,但中路粉碎了德第十七軍的正面攻擊,德軍遭到失敗后,開始向西撤退。隨著薩姆索諾夫對其交通線構成潛在的威脅,驚慌失措的普里特維茨沒有通知任何下屬就撥通了在科布倫茨的德軍總司令部的專線,小毛奇說:「你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守住維斯瓦河。」對此,普里特維茨認為如果得不到增援,甚至這一點也無法保證,他未加思索就回答說:「河水很淺,有多處可以涉水而過,我只有這麼一點人,怎麼守得住維斯瓦河?」
魯登道夫出生於普魯士的波森省附近的一個小鎮,他出身農家,雖然其母屬於貴族階級,嚴格而言他始終不屬於容克階層。12歲時進入陸軍幼年學校,後來他憑藉耿直的個性、出色的才智和勝任艱苦工作的能力進入柏林陸軍軍事學院。17歲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獲得如下評價:「頭腦清楚,思維嚴密,生活習慣良好,各科成績都很優秀,戰史和戰術成績尤為出色,適應任何工作。」畢業時他被授予少尉軍銜。因表現優異,在1894年晉陞到德國參謀部。1908年,魯登道夫調任總參謀部第二處處長,主管軍隊的訓練、裝備、動員等事宜。魯登道夫逐漸成為了一個精力旺盛、權力慾望極強而又有些神經過敏的軍人,他對一切的興趣都從屬於軍事,但其缺點主要在於缺乏真正的政治眼光,而且其情緒不穩定,面對困境容易陷入沮喪和失望。德國「一戰」前的首相馮·貝德曼評價說:「你不了解魯登道夫,他只是在成功時才了不起,如果事情變糟了,他就會沮喪起來。」
擊敗俄羅斯軍隊為興登堡帶來了許多榮譽,他被晉陞為元帥,他的這次勝利後來成為他的名聲和傳說的基礎,但與他共事的人都認為他只是一個傀儡而已,真正運籌帷幄的是埃里希·魯登道夫將軍,在坦能堡之戰中發揮了重大作用的德第八集團軍司令部參謀官霍夫曼不知是出於什麼心理,對來參觀司令部的記者介紹時著重地介紹道:「這裡是戰前元帥睡覺的地方,這裡是戰時元帥睡覺的地方,這裡是戰後元帥睡覺的地方。」彷彿是在說,元帥在整個戰役中所做的只是在睡覺。霍夫曼這麼說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作戰計劃的制定他是起了重大作用的,而功勞卻歸了只是在睡覺的興登堡,殊不知其實睡覺也是一種領導藝術——當部下的計劃已很完美時,為什麼要去畫蛇添足呢?興登堡曾坦率地講過,他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使我的參謀長的聰明才智、幾乎超人的精力和從不懈怠的幹勁得到充分的發揮,必要時為他創造條件」。
在西線即將開戰前,德軍把普里特維茨將軍的第八集團軍的20餘萬人、火炮1000多門,派往東普魯土,並把沃伊爾施將軍的兩個後備師派往加利西亞。奧匈帝國在加利西亞派駐三個集團軍約75萬人,近2000門火炮,還有25萬人尚未到達。而俄國則在400多公里的戰線上派駐兩個方面軍共100多萬人和3200多門火炮。儘管俄國人才動員了1/3的兵力,而且明顯地缺乏補給和支援部隊,但他們還是於8月13日發動了攻勢。向東普魯士的進軍兵分兩路,矛頭均指向德國第八集團軍:一路為俄國第一集團軍,由帕·倫寧坎普夫指揮,位於馬祖里湖區以北;另一路為俄國第二集團軍,由亞·薩莫索諾夫指揮,位於湖區以南。兩個集團軍都受俄國西北方面軍司令官吉林斯基將軍協調,但是通信裝備不足,參謀工作不力,車輛匱乏,加上指揮拙劣,恰恰暴露了這次東普魯士進攻戰役的一個突出特點——缺乏協調。與俄軍對陣的是由馮·普里特維茨將軍指揮的德軍第八軍團,分散地配置在從波羅的海南至弗蘭克瑙河一線,以柯尼斯堡為基地,根據修改過的「施利芬計劃」,其任務是實施彈性防禦以遲滯俄軍。
魯登道夫的成名之戰是德軍進攻比利時的列日戰役,當時大戰剛剛爆發,按照「施利芬計劃」,德軍打算取道比利時插入法國,但比利時的列日要塞阻住了前進的德軍,在遭到重大損失后德軍總參謀長小毛奇把魯登道夫派到戰場接替指揮,並給他調去了大口徑的攻城重炮,魯登道夫利用這些重炮一頓猛轟,一舉蕩平了要塞的12座炮台,率領他的部隊在晚上經由弗萊龍和埃夫涅的缺口悄悄地進入列日,對最後反敗為勝奪取要塞起到了關鍵作用。因攻克列日之功,魯登道夫被德皇威廉二世授予功勛十字章,這是德軍的最高軍功獎章,魯登道夫一戰成名,從此開始了他一生事業的飛躍,成為了德國軍界一顆耀眼的新星。

六、東線奇迹——坦能堡會戰

1935年,read.99csw.com希特勒想讓魯登道夫擔任陸軍元帥,但被他拒絕了。魯登道夫晚年極力主張恢復德國軍事實力,建立法西斯專政的國家,但他沒有等到希特勒發動戰爭的那一天,也沒有看到希特勒德國失敗的那一天。1937年12月20日,魯登道夫在慕尼黑逝世,終年72歲,希特勒等納粹黨中堅分子參加了他的葬禮。
1914年,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東線德軍形勢很糟,德軍總參謀長小毛奇決定派曾在比利時列日戰役立下赫赫戰功的猛將魯登道夫去東線對付俄軍,但魯登道夫資歷太淺,性格專斷,難以服眾,所以還得選一個威望高、會處事、脾氣好的老將和魯登道夫配合才成,於是,小毛奇馬上任命興登堡為東線德軍第八集團軍司令。興登堡臨危受命,於1914年8月在馬林堡接管了第八集團軍,這是他和魯登道夫合作的開始,在這個組合中魯登道夫的智謀和興登堡的統帥力得以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興登堡採納了魯登道夫和霍夫曼擬定的作戰計劃,於8月25日發動反攻並從兩翼包圍殲滅了薩姆索洛夫的俄國第二集團軍,取得了坦能堡之戰的輝煌勝利。坦能堡之戰的勝利不僅提高了德軍在這場歐洲戰爭中的戰略地位,更主要的是在心理上激發了德軍的士氣,使協約國對俄國的信心漸漸減弱。
被稱為「歐洲憲兵」的俄國,在歐洲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在歐洲所有的事務中,都離不開它的影子。為了對抗以德奧為主的同盟國,英國和法國把它拉到了自己的一方,組成了協約國,共同對付新崛起的德國。地廣人多的俄國巨人,像具有魔力似的迷惑著歐洲。儘管它在19世紀的克里米亞戰爭和日俄戰爭中的慘敗暴露出了它在軍事上的無能,但是人們仍然認為俄國是不可能被徹底戰勝的。俄國兇悍殘忍的哥薩克騎兵和取之不盡的兵源,在歐洲已是深入人心,只要一想起德國後背的這個龐然大物,協約國中的英國和法國就感到心中踏實,而德國人則對他們背後的那隻「北極熊」提心弔膽,寢食難安。
羅曼諾夫王朝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王朝,也是俄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羅曼諾夫家族在1914年舉辦了一次盛大的慶祝典禮,慶祝家族佔據俄國皇位長達三百年之久。在這混亂的三個世紀中,沙皇皇冠交替地被戴在天才和庸才頭上。俄國由東歐一個閉塞的小國變成一個歐洲強國,雖然其現代化程度還不完滿,還不完全像一個真正的歐洲國家,卻是一個擁有巨大財富的帝國,領土從波蘭一直延展到太平洋。1613年,在縉紳會議上,貴族、商人、僧侶和哥薩克上層的代表推舉羅斯托夫總主教菲拉列特的兒子米哈伊爾·費多羅維奇·羅曼諾夫為沙皇,是為羅曼諾夫王朝之始。1741年,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繼位,男嗣斷絕。後由外戚當權,仍襲用羅曼諾夫王朝的室號。羅曼諾夫王朝長達三百余年,對內實行絕對君主統治,對外實行侵略擴張政策,成為歐洲反動勢力的主要代表。歐洲的事務處處都有沙皇俄國的插手,沙俄也因此被人們稱為「歐洲憲兵」。
8月8日開始的亞眠戰役讓魯登道夫再次遭遇了「暗淡的日子」。9月26日,當協約國發動了默茲-阿爾貢攻勢的時候,保加利亞退出了大戰,這對魯登道夫是一個雙重的打擊,魯登道夫的精神很快地垮下來,開始變得焦躁不安。在9月28日總參謀部召開的例行會議上,魯登道夫為德國的處境,責備除他自己以外的任何一個人。
當天晚上,臨時政府成立。就這樣,在俄國持續了千年之久的君主制宣告結束,統治俄國三百余年的羅曼諾夫王朝就此宣告滅亡。
8月22日,剛接到任命的魯登道夫匆忙研究了來自東線的報告之後,向第八集團軍各個軍的指揮官發出電報命令,要求他們朝著薩姆索諾夫的第二軍團實施進攻,同時遲滯萊寧坎普夫的第一軍團進一步向東行進。當天晚些時候,魯登道夫與興登堡一起乘火車趕往東線,並在路上報告了他的計劃,興登堡表示贊同。興登堡與魯登道夫這兩位人物,可以說是來自不同時代又具有完全不同性格的人。然而,共同的任務和共同的總參謀部思想將他們結合在一起,而且配合默契,成效卓著。興登堡具有數十年的軍隊實踐經驗,在軍界享有崇高的聲譽、威望和自主權,而魯登道夫則具有毋庸置疑的戰略天才,雄心勃勃,精力充沛,脾氣暴躁但外表又表現得鎮定自若——這最後一點是權威性領導所必需的。
在國內,尼古拉二世統治下的俄國是一個經濟上落後政治上反動的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國家,國內充滿尖銳複雜的矛盾,群眾鬥爭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社會各階層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政治民主運動。在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中,俄國戰敗,在首都爆發了「流血星期一」事件,引發了1905年的革命,有「俄國的俾斯麥」之稱的斯托雷平擔任了內務大臣的職務,他提出「先安定,后改革」的口號,將行刑隊和戰地軍事法庭派往俄國各地,大肆逮捕和屠殺進步人士,行刑隊的絞索被戲稱為「斯托雷平的領帶」。1905年的革命被血腥鎮壓了,但是不久后,沙皇統制下的俄國又陷入更複雜的巴爾幹問題。
1894年10月,年僅49歲的亞歷山大三世突然暴死,26歲的尼古拉二世被推上了沙皇的寶座,老師告訴尼古拉:「所有政治原則中最錯誤的一條就是讓人民擁有權力,如果命運給我們一個致命的禮物——人民議會,我們的生存條件將不可想象。」年輕的尼古拉記住了一條原則,即沙皇是所有俄羅斯人的父親,這不僅是沙皇的權力,也是神聖的義務,絕不許把這個權力讓與他人。尼古拉二世是羅曼諾夫王朝最後一代沙皇,他在1896年5月18日登基時,按照傳統,俄國宮廷在莫斯科為尼古拉二世舉行加冕典禮,因謠傳沙皇將賞賜豐厚的禮物,使數十萬群眾聚集在莫斯科的霍登廣場,因擁擠而互相踐踏,造成3000餘人傷亡,史稱「霍登慘案」。加冕典禮上的悲劇為新繼位的尼古拉二世的統治蒙上了一層陰影。尼古拉二世繼位之初,即逢俄國的動亂之秋。自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失敗后,俄國便喪失了它在歐洲國際舞台上的霸主地位,與昔日盟國德國間的政治和經濟矛盾也越來越深。面臨身邊強國的威脅和不利的國際處境,沙皇政府不得不與昔日的死敵法國結盟,希望藉助法郎和法國的軍事援助而站穩腳跟。
在第八集團軍傑出的參謀官霍夫曼的協助下,魯登道夫與興登堡採取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戰術,先後打敗了俄第二和第一集團軍,一舉扭轉了東線的不利戰局,在隨後的一年中,在魯登道夫的謀劃下,德軍獲得了一連串的巨大勝利。俄軍則損失慘重。由於這些輝煌的勝利,魯登道夫和興登堡成為德國民眾心中的戰神,興登堡被德皇授予元帥軍銜,魯登道夫則獲得一級上將的軍銜。1916年,德總參謀長法金漢不顧魯登道夫等軍事將領的強烈反對,將軍事進攻的重心從東線移至西線,並指揮德軍從西線發起攻擊,結果在凡爾登大敗,法金漢引咎辭職,興登堡繼任總參謀長。8月29日,魯登道夫被任命為最高統帥的第一軍需總監及德軍副總參謀長,成了德國第三屆最高統帥部的要員。自此,魯登道夫實際上已在行使德軍最高軍事指揮權,他不僅成為德國軍隊的主宰,甚至可以說,他操縱著德國的命運。

一、羅曼諾夫王朝的覆滅——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三天之後,第一軍向德軍主力發起進攻,迫使德軍後撤,與此同時,俄第二軍趁勢從南面進入了東普魯士境內,但是,俄第一集團軍沒有乘勝追擊,這就讓俄第二集團軍陷入了非常危險的境地。8月17日,萊寧坎普夫率軍在寬廣正面上攻擊,其中部與弗朗索瓦將軍的德軍第一軍相遇,並遭受嚴陣以待的弗朗索瓦的重擊,被擊退到邊界一線,損失了3000多人,弗朗索瓦則隨後撤至古姆賓嫩。8月20日,俄軍再次緩慢地推進。弗朗索瓦猛擊俄軍右翼並將其驅退了8公里,但德軍其他各部的攻擊沒能成功,戰鬥打成了平局。德軍此刻面臨的困難非常嚴重,俄軍南北合圍的兩個集團軍人多勢眾,似乎難以抵擋。但施利芬為此事預先留下了一套計劃。按照施蒂芬制定的計劃,把整個集團軍放在了一個叫坦能堡的要害地區,read.99csw.com俄軍兩個集團軍中不論哪個首先進入有效打擊距離,德軍都將予以打擊,然後再迂迴運動打擊另一個集團軍。這個作戰計劃充分體現了施利芬的主導思想,那就是集中自己的優勢兵力,對敵人給予各個擊破,這對當時在總體人數上佔劣勢的德軍來說,是最可取的辦法。這要求指揮者有高超的才能,但是也向總司令提供了最輝煌的機會!對於這種任務,德軍留在東線的指揮官馮·普里特維茨將軍從一開始就感到力不從心。
關鍵時刻的一句話足以決定命運,就是這句話結束了他的軍旅生涯,甚至影響到了戰爭的全局。數小時后,普里特維茨回到了他的指揮位置,聽取和批准了作戰處長霍夫曼所制定的進攻計劃,作為一個軍人,這個計劃必定會給他帶來歷史性的榮耀。然而就在此同時,小毛奇發來的一個電報也到了,普里特維茨和他的參謀長瓦爾德澤被新的總司令官馮·興登堡和新任參謀長魯登道夫取代了,半小時后,第二個電報通知麻木了的普里特維茨和瓦爾德澤退役,榮譽的桂冠已然對他落下。
俄軍的優勢在於易於管理、吃苦耐勞和視死如歸的巨大人力資源,但裝備和彈藥嚴重不足。在高層指揮上,除了作為總司令的尼古拉大公和少數人之外,大都是漫不經心和庸碌無能之輩,其總參謀部亦同樣糟糕。俄軍有個龐大的軍官團,其中的軍官們基本上都是依仗有社會關係而得到提升的,在俄國的制度下,真正有才幹的人是很難被提到重要位置上的,那些高級軍官們平時從不鍛煉,斗紙牌就是他們平時的工作。在戰爭爆發后的一年中,被淘汰的軍官人數比法軍全部的軍官還要多,而真正稱職的軍官卻嚴重缺乏。曾任英國首相的維特伯爵曾說:「它是集怯懦、盲目、狡詐、愚蠢於一體的大雜燴。」沙皇尼古拉二世是個既無才智也無精力的人,他所依靠的朝臣們都是出身於貴族世家的官僚階級,管理政府的就是這批人。這個政體得以生存主要是依靠人數眾多的秘密警察,這些秘密警察遍布全國,無孔不入。尼古拉二世在處理國家大事上處處受皇后亞歷山德羅的影響,當皇后被一個叫拉斯普京的「妖僧」左右了之後,尼古拉二世便失去了許多人的支持。隨著戰爭的失敗,俄國的國家經濟瀕於崩潰,民不聊生的俄國終於爆發了革命,尼古拉二世失去了他的政權,十月革命后,俄國退出了戰爭。
經過日俄戰爭的慘敗,俄國人已經對它龐大的軍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俄國人因為他們的軍隊蒙受的恥辱而急於重振軍威,現在的聖彼得堡充滿自信,認為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然而,出於俄國人所慣有的惰性,他們只是制定了戰略上的計劃,而對於這個計劃的具體細節,並沒有事先制定。井井有條,一絲不苟,那不是俄軍的習慣。但俄國人同意和法國人同時對德軍展開進攻,法國人派往俄國的迪巴伊參謀長得到了俄國人的保證,一旦開戰,俄軍對德國的進攻將在動員后的第16天開始,不等動員完畢,俄軍將把它的前線部隊先行越過德國與俄國的邊界。其實俄國人的這個承諾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派出大軍進入敵國境內打一場戰爭,是一件充滿複雜而又危險的事情,是需要做好充分準備的,然而俄國人完全沒有考慮那些,比如它的戰時運輸是否對夠對此提供足夠的保障,俄軍的武器彈藥到時是否能夠得到充分的補充。開戰後這些問題讓俄軍吃盡了苦頭,沒有糧食,沒有彈藥,沒有援軍,使得俄軍因此遭到了敗北,但是此舉卻救了法國人,使德國在西線最為緊張時分兵東線,從而導致了馬恩河會戰的失敗,俄國人這種舍已為人的精神實在是難得。當時的俄軍是存在許多不足的,這一點英國的軍事觀察員早就指出過,俄軍在訓練以及情報和保密方面都有明顯的問題,但對於俄軍這些軍事上的弱點,英法並不擔心,它們所關心的只是要讓俄國這個巨人動起來,至於它所發揮的作用則無關緊要,英法對俄軍的企望,也只不過是牽制德軍。
魯登道夫,德國將軍,軍事戰略家。歷任德軍總參謀部作戰處長、步兵旅旅長、集團軍參謀長、東線德軍參謀長、德國最高統帥部第一總軍需長等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率部取得赫赫戰功,「一戰」后被解除軍職,從事政治和寫作,他著述甚多,最著名的是《總體戰》一書。
問題在於要使俄國人在德、法兩國各自在西線發動攻勢的同時,在德軍後方發動攻勢。直到1913年都擔任俄國參謀總長並將統率參戰軍隊的伊凡·吉林斯基將軍,向法國保證,戰爭動員后兩星期,80萬俄軍就會做好戰鬥準備。到了8月中旬,有65萬多人已經準備就緒,這一業績使德國人感到驚愕和擔心。初期德國在西線的勝利,引起法國人連續懇求俄國迅速打擊德國的東部,承受著德國幾乎全部力量的法國後來開始大聲求援,按照法、俄之間1911年以來協商一致的安排,如果德國把它的主力投入西線,俄國從一開始就要勇猛地殺入德國,以減輕德國對法國的壓力。現在這個情況顯然發生了,法國政府提出比戰前協議更進一步的要求,敦促俄國直接向德國進軍。
興登堡簽署了停戰協議后,這位71歲的老人解甲歸田,再次回到了他在漢諾威的莊園。1925年2月28日,魏瑪共和國總統艾伯特因病去世,在隨後的大選中,78歲的興登堡獲得勝利,於4月26日成為共和國的第二任總統,並在85歲高齡時獲得連任。1933年1月,興登堡任命阿道夫·希特勒為德國總理,雖然興登堡本人對納粹反感,但他越來越陷入這些人的影響之中。1934年8月2日,這位87歲的總統在他位於東普魯士的領地紐代克溘然而逝,為他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畫上了句號。本來興登堡應該葬在他的莊園中,但希特勒將他葬在他過去戰勝俄羅斯的坦能堡戰場上,併為他樹立了一座雄偉的紀念碑。興登堡死後,希特勒成為獨裁者的障礙也被消除了。

陸軍元帥興登堡在制定作戰計劃。
在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期,世界上的幾個新興強國的發展相繼進入大規模的工業化階段,它們為了獲得原料產地和海外市場,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英、法、俄三國結成的協約國和德、意、奧三國結成的同盟國兩大集團,這兩個政治軍事集團對抗的結果就是1914年爆發的世界大戰。7月29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沙皇尼古拉給德皇威廉發去一份電報,電文表達了「對一個弱國發動一場不光彩的戰爭」的憤慨。他質問德皇威廉:「能不能阻止他的盟友不要走得太遠?」德皇威廉給沙皇尼古拉發去的回電中,表白了自己對和平的期待,並說:「我正在利用我的影響力促使奧匈人直接與你達成令人滿意的諒解。」這說明當時的尼古拉二世還是希望能避免戰爭爆發的。

坦能堡戰役中,德軍士兵穿過一個失火的小鎮繼續向前進發。
俄國騎兵偵察的報告說,德國的陣線暗示要進行側翼襲擊,這使薩姆索諾夫減低了追擊的速度,他發電給吉林斯基,建議暫停前進。但吉林斯基深信德軍正在按照普里特維茨的計劃退卻,把薩姆索諾夫的警告看成是怯懦。他安然坐在離前線300多公英里的沃爾克指揮部里,命令薩姆索諾夫不要再扮演懦夫角色,繼續進攻。德軍前任指揮官普里特維茨驚慌失措地決定停止貢賓嫩的戰鬥進而大撤退的行為,蒙蔽了俄軍指揮官的頭腦,這種欺騙效果是無論怎樣仔細策劃都無法達到的。此時的薩姆索諾夫將以他那些疲憊不堪而且後勤嚴重不足的軍隊面對德軍在東普魯士的全部力量,魯登道夫知道萊寧坎普夫所部的俄軍第一集團軍在他後方,急於先同薩姆索諾夫的第二集團軍決一死戰,他命令第一階段的戰鬥於8月25日打響。德軍一直在監聽薩姆索諾夫沒加密的無線電通信,現在已了解所有俄軍部隊的部署,並知道了他們明天的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