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上篇 第一次世界大戰全程歷史紀實 第十五章 大局已定——協約國軍隊的反攻

上篇 第一次世界大戰全程歷史紀實

第十五章 大局已定
——協約國軍隊的反攻

蘭斯保衛戰,雖然協約國付出慘重的代價,總計傷亡達5000人,但這是協約國從防禦轉入反攻的轉折點,是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關鍵戰役。這次戰役的規模與第一次馬恩河戰役雖然不可同日而語,但其結局卻意義重大。德軍因在此次戰役中受挫,從此便完全喪失了主動權,無力再發動進攻,而法軍不僅通過勝利反攻再次解除了德軍對首都巴黎的威脅,而且還由此把戰場上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裡。蘭斯戰役,德軍所有後備軍都已投入了戰鬥,這意味著,魯登道夫想佔領蘭斯從而迫使黑格從佛蘭德斯派出更多的增援部隊的希望破滅了。在三天的時間里,他對香巴尼的所有希望都破滅了,敵人正在對他構成威脅,這是一種難以置信的轉折,部下勸魯登道夫讓部隊後撤,出於政治原因他拒絕了,在絕望之下,魯登道夫說,他將不得不考慮辭職。
1914年8月,交戰國的總參謀部認為飛機只有有限的作用。法國對航空的興趣,只在少數民間運動員中持續下去。霞飛和福煦都對飛行沒有一點信心,後者在幾年前就不予考慮,認為飛行「對運動來說一切都很好,但對軍隊來說沒有什麼用處」。英國軍事當局對飛機作為一種武器的威力,也同樣抱懷疑態度。如果說空戰最初未給將軍們留下深刻印象,它卻很快抓住了公眾的想象,空中力量在那時還不能成為勝利的決定因素,但它卻有軍方預見不到的提升士氣價值。德國最高統帥部首先認識到航空英雄能使平民很興奮,航空功績被突出地加以報道,報紙上的宣傳運動則鼓勵民間與王牌駕駛員通信。根據一切軍事上的考慮,德國在空軍方面是遠遠領先的,德國人為準備戰爭,已經把他們的資源編入預算了,然而,即使是德國最高統帥部,也不過把飛機看作是個觀察哨,在通信兵中只給予空軍一個無足輕重的地位。1911年,德國有兩個雖小而發達的飛機公司,製造用優良的達伊姆勒和梅塞德斯水冷式發動機發動的阿爾巴特羅斯飛機和阿菲亞蒂克飛機,還有十多所私立飛行學校。
大戰結束后,米切爾關於飛機的思想更進了一步,他把飛機的支援和協同地面部隊作戰密切聯繫起來。他於1919年被任命為美國陸軍航空勤務部隊副司令,此後他開始致力於從事創立獨立空軍以及對軍事空中力量實施聯合控制的宣傳鼓動工作。他宣稱飛機已使戰列艦失去了以往的作用,並通過兩次空中轟炸及在25分鐘內擊沉德軍無畏艦「東弗里西蘭」號的實驗來證明其觀點。米切爾不斷呼籲發展空軍並改善其裝備,他認為在未來戰爭中,空中力量的影響將起決定作用,主張空軍應取得與陸軍、海軍平等的地位。但他的主張在當時並不能被別人接受,激憤的他時常譴責反對派是愚蠢的,說他們被私利蒙住了眼睛,這導致他與上級關係的惡化。由於直言不諱批評軍方高層,不久米切爾被降為上校,並被調到南方得克薩斯州任職。後來因他在「飛艇失事事件」公開指責陸軍部和海軍部無能,被軍事法庭判處停止軍職五年,降為永久上校軍銜,1926年被提前退役。米切爾是美國空軍堅韌不拔的倡導者,他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預見到在未來世界上,飛機是主要的運載工具,能跨越各大洋和大洲,天生就具有根本改變國家和人民之間關係的能力。由於長期以來一直擔任美國陸軍航空兵的高級指揮官,因而他的理論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其經驗的總結和發揮,其中,關於制空權的重要性、航空兵的集中指揮、人員的訓練及發展民用航空等觀點,至今仍具有現實意義。

六、美軍的「身份證」——聖米耶爾戰役

亞眠戰役標志著德國的最後衰落,從此,德軍士氣急劇下降,開小差的現象大量發生,士兵們經常聚集在一起高喊:「我們不願為百萬富翁打仗!」幾乎所有的德國軍事將領都開始明白,勝利的希望已經破滅,繼續戰爭已毫無指望,必須採取非常措施。魯登道夫無可奈何地說道:「現在,我們已無力再擊垮敵人,堅持防禦以求和平也不可能,眼前的出路只有一條,用和平談判結束戰爭!」隨後,協約國軍又發動了多次攻擊,聯軍的反擊戰迅速展開。在潘興指揮下,美國第一軍團在9月對默茲河-阿爾貢地區發起進攻,法國人收復了色當。9月底,協約國軍開始發動總攻。「興登堡防線」全面崩潰,德軍已無力反抗。隨著德軍在西線的崩潰,協約國軍在巴爾幹戰線也開始了反攻,突破了保加利亞的防線,保加利亞宣布投降。它的潰敗,使同盟國的整個陣線被打開了一個缺口。
1918年7月,德軍為了迅速攻佔法國首都巴黎,在統帥魯登道夫的部署下,從兩面包圍巴黎的「門戶」——蘭斯城,想一舉攻克蘭斯,長驅直入巴黎。為了實現這個計劃,採取了高度保密的策略,德軍在皇儲威廉率領下,龐大的集團軍群秘密地進入陣地,在行軍過程中,連車輪也用布包裹起來,以避開法國偵察兵的耳目。魯登道夫計劃在7月12日從兩面包抄蘭斯城,在蘭斯城以西發動的進攻是想跨過馬恩河,拉長戰線,直逼蒂耶里堡。這將危及巴黎。魯登道夫寫道:「在這次行動之後,我們就立即集中大炮、戰壕迫擊炮和幾個中隊的飛機向佛蘭德斯陣地發動進攻,而且可能在兩周之後就發動這次進攻。」
戰役進行到了11月份,潘興以休整過的師部替換了疲憊的一線部隊,隨後再次發動了進攻,突破德軍最後一道防禦陣地,由利格特中將指揮的美國第一集團軍這時已經在德軍的防線中殺開了一條血路,從11月1日起直到停戰前的一系列進攻中,這支部隊連戰連捷。進入開闊地區以後,美軍攻擊箭頭直指默茲河上游地區,並橫掃試圖最後頑抗的德軍部隊,於11月6日,抵達色當城前的默茲河畔,並佔領了色當附近俯視默茲河的高地,以火炮猛烈轟擊梅濟耶爾至蒙梅迪的鐵路線。美軍第一集團軍的幾個師在色當東面強渡了默茲河,這時美軍的實際作戰地帶已擴大到包括默茲河東岸地區,阿爾貢森林已被清除,從而為左側的法軍第四軍團向埃訥河挺進創造了條件。在部署於美軍附近的幾個法國師的配合下,美軍第一師主動對色當發起攻擊,但被來自高層的命令制止。因為協約國要將攻佔色當的榮譽讓給法軍,以洗刷法軍在1870年普法戰爭的慘敗中所遭受的恥辱。11月10日,布拉德的第二軍團向蒙梅迪發動了最後一次進攻,第二天,一紙停戰協議結束了所有敵對狀態,第一次世界大戰到此結束了。
戰鬥機是為了限制敵偵察機的活動而出現的,在「一戰」的戰場上,最早各國的飛機都是用於偵察和觀察戰場動態,飛往敵方陣地上空進行空中偵察是當時軍方使用飛機的主要任務。隨後人們就把偵察與轟炸結合到了一起,在飛機的腹部裝上機槍,並安排一個副駕駛用手向下投擲小型炸彈和手榴彈。為了阻止對方飛機執行這些任務,把令人討厭的敵方的飛機攆走,一種可將敵機驅逐出己方陣地上空的作戰飛機應運而生,當時稱為驅逐機,後來發展成為戰鬥機,飛行性能和作戰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可執行近距支援、空中格鬥等更加複雜的空中作戰任務。當時的戰鬥機多為活塞式發動機的螺旋槳拉進式雙翼機,代表性的有英國的「索普威思」和「布里斯托爾」系列,法國的「斯帕德」和「紐波爾」系列,德國的「容克」和「福克」系列等。安東尼·福克是位懷才不遇的年輕飛機設計師,大戰中,福克飛機廠製造了許多種很成功的飛機,英國人曾向福克書面提出,如果他到英國去設計飛機,就送他1000萬美元,但直到戰後福克才知此事,原來德國情報機構截獲並扣留了此信。
為了發起這次戰役,在聖米耶爾攻勢結束后一周,美國遠征軍司令官潘興利用夜間的時間,通過不是很充足的公路和鐵路網,將他的軍隊迅速布置到新的進攻地區。這是美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行動,60萬名美軍和5000門大炮從80公里以外的地方調往前線,在戰線的後邊儲備了數萬噸的彈藥和其他補給品。9月26日清晨5時,天剛剛亮,潘興指揮的美軍第一軍團的三個軍一齊開始實施進攻,與此同時,古羅指揮的法軍第四軍團也開始了全線進攻。行動受到清晨的濃霧、數千個彈坑、有刺鐵絲網、滑腳的溝壑和密林的阻礙。黃昏以前,第一道防線已被美軍攻下,美軍還大規模進攻蒙福孔兩邊遠離主陣地的突出部,並在第二天中午前由第五軍的第七十九師佔領它。

福克D-Ⅷ型戰鬥機的最高時速可達200千米,擁有兩挺可以向前開火的機關槍。但此類飛機鮮見服役。
在美軍發動攻勢的第二天,英軍開始猛攻興登堡防線,10月5日,英軍在實施了一系列代價高昂而輝煌的攻擊之後,終於突破興登堡防線最後一道陣地。魯登道夫採取以空間換取時間的辦法,設法指揮德軍實施退卻。令黑格吃驚的是,他無法達成完全的突破,在德軍巧妙的防禦面前,英軍進攻的銳勢喪失了,並慢慢停了下來。
在向德軍全線發起的進攻中,默茲-阿爾貢僅僅是其中一個戰區,同時有比利時軍和英軍在佛蘭德斯進攻,法軍在香巴尼進擊。協約國合起來的兵力有220個師,在制定行動計劃時,福煦提出的戰鬥口號是「人人作戰」。由於美軍在默茲-阿爾貢地區的進展,德軍的全線撤退已經成為必然。魯登道夫希望在德國的西部邊界建立一道新的防線,並在整個冬季實施堅強的防禦,以此爭取協約國給予較寬大的停戰條款。但由於協約國軍繼續在全線保持強大的壓力,魯登道夫的希望破滅了。10月17日,協約國軍隊再次發動進攻,英軍的第四軍團突破德軍在塞勒河的防禦。3天後,英軍第三軍團在下游地區強行渡過塞勒河,抓獲了2萬名德軍戰俘。10月31日,阿爾貢森林被美軍攻佔了,美軍一直向前推進了10多公里。同一天,法國部隊也到達了離出發陣地20多公里的埃訥河。美軍進攻所造成的壓力,迫使魯登道夫動用他所剩下的30個最精良的後備師,以增援搖搖欲墜的默茲-阿爾貢戰線。美軍吸引了這麼多的德國部隊,因此大大減輕了在其他方向上的盟軍身上的負擔。

1918年6月,美國王牌飛行員艾迪·瑞肯貝克在他的法國產斯巴德XⅢ型戰鬥機里。
九九藏書
當戰爭進行到1918年8月時,在協約國的反攻下,德軍連連敗北,這使得協約國方面的聯軍總司令福煦對勝利能夠在1918年取得已是深信不疑,在這之前,他本以為戰爭會延續到1919年。現在,協約國的作戰任務是要瓦解從伊普雷東北的海岸延伸到瑞士邊界的「興登堡防線」。這條防線是德國西線指揮官興登堡為防禦協約國軍隊而在1917年構建的防禦工事,也叫「齊格菲防線」。
1917年4月6日,美國對德國宣戰,米切爾隨軍到達法國,任美國遠征軍的空中軍官。這時的法、英等國已經有了三年的空戰經歷,當時的歐洲由於戰爭的壓力,空軍發展得很快,已經有時速近200公里的戰鬥機和時速140公里的轟炸機組成的大型航空隊。通過觀察和學習,米切爾的觀點逐步形成,向美國遠征軍司令潘興上將提出了建立航空隊以爭取制空權的建議。米切爾的建議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並最後成了美國遠征部隊空軍的正式計劃,米切爾也因此擔任了美國第一集團軍的空軍指揮官。作為美國第一集團軍的空軍指揮官,米切爾最多時擁有不過650架飛機,但他卻能把協約國的航空兵部隊借過來參加美國遠征軍唯一實施的兩次重大戰役。在聖米耶爾戰役中,米切爾組織起大約1500架飛機用於支援美國地面軍隊的作戰。這次戰役超過西線戰場任何一次戰役的規模,特別是以其大規模集中使用飛機而引人注目。由於在此次戰役中米切爾的空軍發揮了重要作用,他被晉陞為準將。

一、空權理論的先驅——威廉·米切爾

第二次馬恩河之戰使德軍付出了80萬無法補償的部隊的代價,而美軍則輕易地補充了協約國方面35萬人的損失。德國未能有喘息的機會。自7月8日開始,德軍連續遭受猛擊,被迫採取守勢,福煦策劃的反擊,要攻下敵人的三個突出部,收復把亞眠和阿茲布魯克這兩個戰略接合點連接起來的鐵路線,最初的矛頭都指向馬恩河以及自1914年以來已經存在的聖米耶爾。
美軍在最初的幾天中推進得還是很快,但是當德軍的增援部隊趕到后,美軍的進攻在阿爾貢森林和蒙福孔之前慢了下來。10月3日,美軍在突破德軍兩道陣地之後,由於德軍的頑強抵抗,遏止住了美軍的大規模進攻,在德軍的阿普勒蒙-布略勒防線之前美軍的進攻勢頭被遏止。在此決定戰爭結局的最後時刻,潘興既不願喪失美軍的獨立性,也不能放棄美國遠征軍艱苦作戰贏得的左右戰爭進程的影響力,因此,潘興以其參加過聖米耶爾戰鬥而有經驗的部隊替換了原先的攻擊部隊,新的攻勢於10月4日開始,美軍再次發起了進攻。而德軍的增援部隊也同樣是身經百戰的勁旅,由於戰場上沒有機動的餘地,兩軍短兵相接,硬打硬拼。美第一軍團不得以代價高昂的正面攻擊,緩慢地向前推進。由於美軍擁有佔壓倒優勢的炮兵的支援,德軍的陣地一個個被攻破,德軍的主要堡壘崩潰了。
1903年12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有動力的飛機誕生了。當設計、製造和試飛者萊特兄弟沉浸在巨大的喜悅之中時,他們絕對想不到一種新的戰爭武器將由此問世。飛機出現后最初十幾年,基本上是一種娛樂的工具,主要用於競賽和表演。但是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這個「會飛的機器」逐漸被派上了用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距第一架飛機成功飛行的歷史僅僅有11年。戰爭爆發之時,作戰飛機多為木、布結構的三翼機,裝備數量也較少。德、法、英等國共有作戰飛機2000多架。大戰期間,飛機由試驗型發展為批量生產,其外形發展到雙翼機,並逐漸向單翼機過渡,動力裝置由單發動機發展為雙發動機、多發動機等多種型號,機體逐漸改用半金屬結構,螺旋槳由推進式轉變為拉進式。
法軍芒讓的部隊集結在香巴尼突出部的東端,位於維萊-科特雷正西北的大森林。在這個地區的德軍素質很差,其中許多人是從俄國調過來的,缺乏對付坦克的經驗。而芒讓計劃大量使用坦克,7月18日晨,炮聲隆隆,協約國軍隊發起了總攻,皇儲威廉意識到,左右側的幾個師都被擊退了,作為後備軍的幾個師也參戰了。皇儲不相信他的部隊能阻擋敵人的進攻,命令部隊從馬恩河南面的橋頭堡撤出來。經過一個下午的激戰,強大而英勇的協約國軍隊終於佔領了這座險要的峽谷,德軍已失去戰鬥的信心,一批批撤出戰場,倉皇地向後退去,夕陽照射下,站在雷斯森林里18米高瞭望塔上的協約國前線總指揮芒讓將軍,終於露出了微笑。
10月12日,潘興將美軍的參戰部隊改編為兩個軍團,新組建的第二軍團由布拉德指揮,準備在默茲河和摩澤爾河之間向東北方向進攻,與此同時,第一軍團在利格特的指揮下繼續向北面實施緩慢的攻擊。克里孟梭對美軍緩慢的推進極為不滿,但福煦了解德軍防禦的實際情況,他也清楚地知道,美軍的進攻威脅著德軍防線上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德軍不得不四處抽調可使用的預備隊投入該處的防禦,到10月結束之時,美軍第一軍已突破德軍第三道也是最後一道防線的大部。
在歐洲西線的戰場上,步兵只能蜷縮在塹壕里,而飛行員卻可以在空中盡情表演絕技,這種強烈的對比造就了戰場上一個不朽的神話——「空戰騎士」。在所有這些「騎士」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那些「王牌飛行員」了,他們都曾經擊落過5架以上的敵機。美國最著名的王牌飛行員是艾迪·瑞肯貝克爾中尉,戰爭結束時總共擊落敵機26架,成為殲敵最多的美國飛行員。在馬恩河戰役中,美國飛行小分隊駕駛著英國設計的「索普威思-駱駝」戰鬥機投入戰鬥,這是一種由英國飛機設計師托馬斯·索普威思研製的戰鬥機,這款戰機之所以被叫作「駱駝」,是因為這種飛機的頂蓋酷似駱駝的駝峰。「索普威思-駱駝」戰鬥機於1917年中期進入英國陸軍航空隊和英國皇家海軍航空隊服役,一舉成名。非同尋常的平衡性能為其帶來意想不到的機動性,因此這款戰機非常適合富有經驗的飛行員駕駛,不過對新兵來講它就是自殺式武器。它的駕駛難度非常高,在訓練中犧牲的飛行員要多於犧牲在戰場上的人數。但如果駕駛嫻熟,它的飛行高度可達3600多米,很難被擊中,更別說戰敗了。

作為德軍首位王牌飛行員,有「里爾之鷹」稱號的馬克思·殷麥曼,在德國受到了英雄式的崇拜。
法國第四集團軍司令古羅將軍根據戰爭的態勢,認為德軍即將對蘭斯發動進攻,法軍情報部門派出一股精幹的小分隊,連夜闖入敵營,活捉一名俘虜,獲悉德軍將於0點10分發起炮擊。古羅馬上做出反應,命令炮兵部隊提前開火。0點10分,一聲令下,2000多門各種口徑的大炮同時向德軍開火,鋪天蓋地的炮彈劃出道道光亮呼嘯著射入德軍陣地,頓時火光一片,空前規模的蘭斯之戰,在隆隆炮聲中拉開帷幕。德國人的總攻也開始了,整條戰線都噴射著火焰。凌晨4點30分時,德軍36師的第五擲彈團和其他一些部隊開始把隱蔽在蘆葦盪和灌木林中的鐵舟駛出來,雙方炮擊產生的毒氣和濃煙同早晨的霧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濃煙霧。在德國人憑藉濃煙霧到達河中心時,美國第三師的人便發現了這些裝滿了步兵和機槍手的德國船隻,立即朝那些船隻進行猛烈射擊,德軍正渡至中流,猝不及防,有幾十艘小艇被擊沉,損失慘重,但仍奮戰渡河,終於以慘重的代價涌過對岸,並迅速佔領了一個制高點,向美軍進行反擊。美軍三十八步兵團越戰越勇,堅守住陣地,與德軍抗衡,整個戰場一片硝煙瀰漫。但是在別的地方,德國人涌過馬恩河南岸去攻佔美國的前哨,還爬上了通向巴黎-梅茨鐵路後面的主要防線的小山。在這裏,儘管傷亡慘重,但是美國人還是堅守了陣地。在第三十八步兵團兩側的法國人開始後撤了,但這些美國人堅決不撤。
那天下午的戰鬥打得十分激烈,加上天氣炎熱,使戰鬥更加折磨人,德軍毫不畏懼地跟著往上沖,瘋狂地叫著喊著,但是致命的炮火使他們不得不躲在玉米地里。到傍晚時分,他們令人失望地只前進了5公里,不得不在那一塊玉米地的另一邊挖戰壕自衛。上級對他們的要求超過了他們的能力,對他們來說,末日已經到了。第二天,天剛亮,只見在平坦的田野上,大大小小的坦克隆隆地向前推進,喊殺聲震耳欲聾,雙方剛一接觸,德軍就亂了方寸,紛紛退卻,面對強大的攻勢,德軍大部紛紛投降,只有少數部隊堅守陣地繼續抵抗,但很快就被打退。德軍見大勢已去,只好扔下長槍,不斷地喊道:「結束戰爭!」在河的另一邊的屠殺更為殘忍,協約國炮兵整整一天都在炮擊河那邊的後備部隊,使德軍傷亡慘重。皇儲沒有接到最高統帥部的命令,所以那天晚上他不僅停止了衝過馬恩河的攻擊,而且還停止了在蘭斯東面的攻擊,只有在馬恩河和蘭斯之間的兩個軍準備于第二天發起進攻。雖然地面部隊抵敵不住,但在戰場上空,一批批德國飛機仍不斷地向地面的協約國部隊進行一次次俯衝掃射,給協約國軍隊造成很大傷亡。協約國空軍駕機升空,迎擊敵機,雙方在濃煙滾滾的蘭斯上空,進行激烈的空戰,戰鬥進行到上午11時,皇儲威廉和魯登道夫意識到局勢嚴峻,因為所有的後備力量全已用上,而佔領蘭斯長驅直入巴黎的希望已然化作泡影。
1917年,戰火在歐洲大陸熊熊地燃燒,協約國與同盟國軍隊的交戰陷入了膠著狀態,大批投入戰場的愛國男兒慷慨赴義,在無情的戰場上犧牲了生命。此時,美國政府依舊保持著中立,遲遲未宣布加入戰爭,這引起許多美國熱血青年的反對,他們於是決定自願前往法國參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些在法國的美國飛行員申請組建他們自己的中隊,並命名為「美國飛行分隊」。1916年5月13日,這個飛行分隊首次執行任務。其中的凱芬·洛克威爾九九藏書擊落了一架德軍偵察機,取得了飛行分隊的首次勝利。後來有38位志願者想要學會開著夢想之翼在天空翱翔,他們組成了一支頗具傳奇色彩的特別空軍飛行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拉斐特飛行小隊」,最終德軍抗議協約國使用這個美國人組成的飛行分隊,因為美國是中立國。1917年4月6日,在威爾遜的要求下,國會通過了對德宣戰的議案。國會批准了6·4億美元的預算用於空軍培訓和製造飛機,這在當時是最大的單筆軍事撥款。通信兵部隊司令官喬治·斯奎爾少將幫助策劃了這一撥款法案,在他的任期內,航空處擴大到1·2萬名軍官和14萬名士兵。

美軍士兵駕駛雷諾FT-17型坦克,前去發動默茲-阿爾貢攻勢。
在1918年5月發動的埃訥河攻勢中,德軍深入協約國軍前線達12公里,圍殲了協約國4個師的防禦部隊,另外4個師倉皇潰散。第二天,德國人的攻勢絲毫不減。魯登道夫敦促後續部隊繼續推進,進攻的鋒芒直指巴黎,企圖以此奪取戰爭的勝利。但魯登道夫這個想法實際上是無益的,因為即使攻佔了巴黎,也並不代表戰爭就會結束。但不管怎麼說,這場攻勢還是給協約國造成了相當大的混亂。5月20日下午,德軍佔領了距離巴黎不到40公里的馬恩河,慌亂中的法國政府再度準備撤離到波爾多,法國陷入一片恐慌之中。為了抵禦德軍勢如潮水的攻勢,法國第四、第五和第六集團軍採取了縱深梯次配置以組織防禦,拖延德軍進軍的速度,並準備在適當的時候轉入反攻。7月15日,法軍出其不意地對即將發起進攻的德軍實施猛烈的炮火反攻,當日凌晨,德軍的第一和第三集團軍經3個多小時的彈幕攻擊后,在蘭斯以東發起進攻,突破了法軍第一道陣地,但在第二道陣地前被猛烈炮火所阻。

八、最後的戰役——默茲-阿爾貢攻勢

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到第五個年頭,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已相當吃力。1918年夏天,協約國準備發動總攻,作戰的突破口選在德軍防線的亞眠。參戰的兵力,英法美澳加等總計21個師、2000多門火炮、1000多架飛機。面對的德軍是其第二集團軍,其防禦陣地的工事十分薄弱,只有840門火炮和106架飛機。8月8日凌晨,亞眠一帶起了大霧,濃霧中,2000多門火炮齊鳴,幾百輛坦克率領10萬步兵,排山倒海向德軍防線衝去。至日落前,已向德軍防禦陣地縱深推進11公里,一天之內,德軍傷亡達2·8萬人,損失火炮400多門。在這次戰役中,協約國還調集了近600輛坦克和裝甲車輛。這種新式武器,1916年在索姆河首次使用,只有十多輛,1917年的康布雷會戰則出動了近400輛,取得較大戰果,如今,協約國首腦又把坦克作為撕開德軍防線的利器。濃霧中出現的坦克,依然給德軍帶來了巨大壓力。坦克裝備的輕型火炮和機槍並沒有殺傷多少德軍,但許多坦克不懼槍彈、勢不可擋衝來的氣勢卻讓德軍膽戰心驚,在英軍的強大攻勢下,駐守該地的德軍六七個師紛紛逃跑。
米切爾是20世紀初美國著名的軍事思想家、戰略家、美國空軍的倡導者,一生共寫了6部著作,其中《空中國防論》是他的代表作,這也是西方空權理論的主要著作之一。《空中國防論》一書全面闡述了米切爾有關空軍的思想。米切爾認為,空中力量和馬漢的海上力量一樣,關係到國家未來的生存、發展、繁榮和安全,所以應以空軍作為新的國防戰略的基礎。不過當時全世界的飛機還處於原始狀態,人們還沒有充分認識到飛機的重要作用,米切爾這個美國的「飛機狂」卻一天到晚不停地叫喊「空軍第一、空軍最好、空軍無敵」,結果導致海軍討厭他,陸軍反感他,並由此導致他被降職、被審判、被拋棄,不過令人欣慰的是,美國軍方最終還是認識到了空軍的重要性,在米切爾去世十年後,美國國會向這位空軍倡導人追授了特殊勳章,他也被尊為世界空軍三大先驅之一。
第二次馬恩河戰役或稱雷姆斯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發生於1918年7月15日至8月6日的戰役,戰役初始德軍使用了胡蒂爾的「突擊群戰術」,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使英法聯軍遭到了沉重的打擊,但在英、法、美軍隊的聯手反擊下,後繼無力的德軍遭到了決定性的失敗,從此一蹶不振,再也無力發動大規模的進功了,所以說這次戰役是西線中德軍最後一次發動大規模攻擊的戰役。
美國第一批參戰的是一支空軍志願大隊,即成立於1916年的拉斐特大隊。1918年8月聖米耶爾戰役時,美國航空兵前線指揮官米切爾集中大約1500架飛機,用500架支援地面作戰,其餘用於突擊德軍後方交通要道,有力地配合了地面進攻戰役。截至戰爭結束,在前線服役的美國航空兵共有45個中隊,近800名飛行員和700多架飛機。1918年2月,美國吸納前拉斐特飛行小分隊的飛機、設施和飛行員,組建了第103航空中隊。由於它在參戰時聽命於法國的指揮,從而當之無愧地成為美國第一支參与空戰的飛行小分隊。拉斐特飛行小分隊使用的是法國設計的「斯帕德七」號戰鬥機,這種飛機可以高速俯衝,這是躲避攻擊的一招絕技。利用這種飛機,小分隊擊落57架敵機及其9名飛行員。
安東尼·福克研製的「福克」飛機是「一戰」中德國空軍使用最多的戰鬥機,它的最大特點是槍彈能夠穿過前方螺旋槳的旋轉面,因而提高了射擊的精確度,它的機槍裝在機頭上部,易於瞄準射擊,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名的戰鬥機,給協約國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歷史上稱為「福克災難」。為了對抗「福克」飛機,儘管沒有射擊同步協調器,英法還是想了許多辦法。由於戰爭的需要,使參戰各國加速了作戰飛機的研製和生產,先後推出了許多性能良好的戰鬥機,這些飛機的陸續投入使用,使協約國的空中勢力得到了加強,逐漸恢復了空中主動權,直到「一戰」結束。
此時的飛機已不僅僅是陸軍的「眼睛」了,它還是一種有效的作戰武器。飛機上安裝了劉易斯式輕機槍,這種機槍是美國人艾薩克·劉易斯上校於20世紀初設計的一種輕型氣冷式機槍,它輕便實用,法軍飛行員約瑟夫·弗朗茨和機械員兼觀察員路易·凱諾中士駕駛一架瓦贊飛機在己方陣地上空巡邏時,就第一次用這種機槍進行了空戰,並成功擊落了一架德國飛機。美國陸軍通信兵航空處在這段迅猛發展的日子里,設立了過分樂觀的目標,這些目標設立的基礎是由陸軍航空兵高級飛行官員福洛伊斯少校領導的一個小組所提出的建議,這個小組建議組建350支飛行中隊,包括2·3萬架飛機。這種輕率的作風在協約國中很快蔓延開來,英國軍需部長溫斯頓·丘吉爾承諾要用武器代替人員作戰,用他的話說,就是「飛機之多要遮雲蔽日」,而事實上這些想法不過是空中樓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飛機開始被廣泛運用於空地協同作戰。在1917年底進行的康布雷戰役中,英軍派出了1000餘架飛機參戰,這些飛機以低空盤旋的噪音來掩蓋坦克開進的隆隆聲,以對地轟炸和機槍掃射來支援地面部隊的行動,還轟炸了德軍的炮兵和指揮部。
魯登道夫的不斷進攻拖垮了整個德國軍隊,並把它帶到瀕於崩潰的邊緣。與此同時,協約國的實力卻由於幾十萬美軍的到來而迅速加強。8月8日,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英聯邦部隊在大量英國坦克的支援下,對阿米恩斯附近毫無準備的德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坦克掩護步兵穿過死亡地帶,德軍有6個師被殲,魯登道夫在戰後承認,8月8日對德國軍隊來說,是「開戰以來最倒霉的日子」。第二次馬恩河戰役,協約國軍隊損失14萬人,但德軍損失要大於協約國,約有17萬人被殲,並且戰線最終被協約國軍隊推進了40公里,協約國達成了戰役目的,並由此完全掌握戰略主動權。德軍這次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兵力和物資不足,後繼無力,並且他們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協約國方面自美國參戰後力量大大加強,逐漸掌握絕對優勢。

五、最後衝刺——蘭斯戰役

在「一戰」中,飛機先是用於偵察,為陸軍部隊做耳目,繼而裝上機槍,專門進行空中格鬥,後來又帶上炸彈,去轟炸敵方的地面陣地,還有的飛機專門執行對地面部隊攻擊的任務,這樣在大戰的硝煙中,便誕生了一群「鐵鳥」——偵察機、戰鬥機、轟炸機、強擊機和教練機。

七、壓垮駱駝的一根重要稻草——亞眠戰役

9月,美軍和法軍決定在法國聖米耶爾附近地區對德軍實施戰略進攻,以消除1914年9月德軍進攻凡爾登以南地區時形成的聖米耶爾突出部,確保巴黎-凡爾登-南錫鐵路暢通,為爾後進攻德軍控制的梅斯-色當鐵路和布里埃鐵礦盆地提供前進基地,這也是美軍赴歐洲后第一次執行獨立作戰。早在1914年9月,德軍在對凡爾登要塞的圍攻中,佔領了聖米耶爾。這個突出部的存在嚴重阻礙了巴黎與法國東部前線的鐵路交通。法軍在1915年曾發動了一次小規模的攻擊,試圖拔掉這個釘子,但被擊退了。潘興向聯軍高層承諾,美軍將在法國聖米耶爾發動攻勢,把德軍在聯軍戰線上佔據的這個突出部消除。潘興堅持讓一支獨立的美軍在自己指定的戰線上實施作戰,對此,福煦不太情願地表示接受,拔除聖米耶爾突出部便成為美軍的第一項任務。8月底,配屬了法國第二軍的美軍第一軍團接管了與聖米耶勒相對的防區,福煦考慮以協約國的全力發動一次攻勢,為此他試圖改變潘興的計劃,將部分美軍部隊配屬給法軍第二和第四軍團。經過激烈爭論,福煦接受了潘興的立場,而潘興也同意一俟聖米耶爾的作戰結束,立即調動美軍和法軍一起進攻阿爾貢森林。
在蘭斯西面,德軍聚集了6個師,以強大的優勢兵力,突破了義大利第八師的防線,並迅速把他們逼到第二道防線去,進展較為順利。上午9點30分,情況發生了變化。德軍以人海戰術,把從馬恩河畔的多爾芒到蘭斯高地的協約國防線,往後擠壓成一個十分危險的楔子形。但這僅僅是暫時的,不大九*九*藏*書一會兒,有軍官報告說,他們的部隊在第二道防線前面受到協約國軍隊的猛烈阻擊。蘭斯以東大約80公里處,美國彩虹師參謀長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正站在主要防線上密切地注視著這場戰鬥。在德軍向已被放棄了的前線戰壕猛撲過來的時候,他們看見美軍的炮火像雪崩一樣向他們壓過來,但是他們還是繼續前進,因為他們在輕而易舉地攻佔了頭幾道戰壕以後,膽子變得更大了。到了下午,戰鬥異常激烈,整條馬恩河都被鮮血染紅了,德軍總司令魯登道夫仍督促將士發起進攻,為佔領蘭斯投下最後一注。德軍發瘋了,似乎都不怕死,前邊一批批倒下,後面又涌了上來,但靠這樣的人海戰術,到傍晚時分才前進了不到5公里。而協約國的炮兵則以逸待勞,整整一天都在接連不斷地炮擊河對面的德軍後備部隊,這樣前擊后炸,處處開花,眼見德軍攻勢漸漸削弱。
9月12日,轟擊從突出部的南邊開始,協約國的900門大炮一齊開火,轟擊了4個小時之後開始進攻。德軍統帥部在獲悉美軍即將進攻后,於9月8日命令一線守軍撤退,但是直到美軍進攻前夕撤退仍未結束。9月12日5時,經4小時炮火準備后,突出部南面的美軍步兵在坦克支援下率先發起進攻,8時,西面的美軍也開始進攻。德軍因大部分炮兵已後撤,只能進行微弱抵抗。中午,德軍主力撤離突出部,13日,美軍左右兩翼部隊在維尼厄勒村會師,肅清突出部殘餘德軍。在這次戰役中,美軍共抓獲了1·5萬名俘虜,繳獲250門火炮,美軍傷亡7000人。這次勝利在戰略上意義重大,因為自1914年以來,聖米耶勒突出部一直被德軍佔領,並對協約國軍在香檳的一切機動都構成了威脅。此外,美國第一軍團也用此役向朋友和敵人證明,自己是有能力的戰鬥集體,此役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首次由美軍組織實施的大規模進攻戰役。隨後美軍在摩澤爾河以西繼續進攻,但進展甚微。16日,美法軍隊進抵德軍既設陣地后停止進攻。經過這次進攻,協約國軍隊戰線縮短24公里,但未達成圍殲德軍集團的戰役目的。
面對這些堅固的防禦體系,潘興還是決心用美軍來拔除聖米耶爾突出部,以此作為聯軍結束戰爭的一系列攻勢的開端。此時,潘興手裡沒有掌握任何空中力量,不過他知道奪取制空權至關重要,於是把這項工作交給了米切爾上校。米切爾計劃在戰役中全面出擊,摧毀敵人的空中力量,突擊敵人的地面部隊,為己方空中和地面的有生力量提供安全保障,他最終爭取到了1500架飛機的指揮權。
而德軍防守聖米耶爾突出部的飛機不足300架。戰役開始兩天,大部分飛機因天氣惡劣不能起飛,9月14日,天氣好轉,米切爾指揮約500架偵察機和戰鬥機支援地面部隊作戰。10月9日,協約國航空部隊200架轟炸機轟炸德軍集結地,投彈30餘噸,並空襲了德軍防線後方的交通要道和軍事設施等目標,有效地配合了地面部隊的進攻行動。在過去的四年裡,德軍在整個突出部地域用戰壕、鐵絲網和混凝土碉堡構築了前沿陣地,並在後面構築了與之類似的第二道防線。即便聯軍突破了所有這些防禦陣地,他們也還將面對一個由重重壕溝和堅固的地下掩體組成的強大防禦體系,那就是德國人精心構築的興登堡防線。在興登堡防線的後面,隱藏著可怕的梅斯和蒂永維爾要塞群。德軍在聖米耶爾突出部設置了8個師和2個旅,還有5個師的後備力量,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奧匈帝國軍隊。儘管潘興採取了極其嚴密的保密措施,德軍還是漸漸感覺到協約國部隊和物資的集中預示著將開展一次進攻。
戰場上最可怕的德國「哥達」轟炸機可以攜帶半噸炸彈,它的個頭是「駱駝」的兩倍不止,但在「駱駝」的打擊下幾乎無還手之力,幾個月之內,這種笨拙的轟炸機就只能去有限地執行夜襲任務了。在一次戰役中,美國空軍遭遇了德國一號空中殺手——被稱為「紅男爵」的馮·里希特霍芬和他的「里希特霍芬飛行特技隊」,在戰鬥中,里希特霍芬被擊落。在隨後的聖米耶爾戰役中,米切爾指揮1500架飛機配合地面作戰,其中就包括了在法國的全部美國飛行員。協約國航空部隊轟炸了德軍集結地,投彈30餘噸,並空襲了德軍防線後方的交通要道和軍事設施等目標,有效地配合了地面部隊的進攻行動。這種聯合行動開了戰略轟炸學說之先河,此戰後榮升為準將的米切爾的麾下集結了戰鬥中最為優秀的空中部隊,這其中以26支來自美國、61支來自法國以及3支來自義大利的飛行中隊作為主力,以9支來自英國的飛行中隊作助攻,其飛機總數達到了1500架,這一戰術確保了協約國在戰場上的空中優勢。
這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近尾聲,在這之後不久,協約國指揮部根據戰局的發展決定轉入總攻,美國遠征軍再次在默茲河-阿爾貢戰役中獲得決定性勝利,遠征軍第一集團軍和法國第四集團軍在默茲河西岸實施主要突擊,最終突破了興登堡防線,徹底粉碎了德軍的計劃,佔領了色當一線。由於原先站在同盟國一邊的保加利亞、土耳其等國紛紛退出戰爭和奧匈帝國宣布無條件投降,加之德國國內爆發了十一月革命,德國在此次世界大戰中已難以逃脫最終失敗的命運。
雖然德軍現在已經在多爾芒的兩邊搶佔了馬恩河對岸許多橋頭堡,但是皇儲威廉還不滿意。他看到報告說,敵人已按計劃撤出防線,法軍的計劃是避開我們的打擊,因此,我們的準備性炮擊所摧毀的戰壕幾乎是完全沒人的戰壕,而且戰事沒有取得什麼進展。部隊在敵人的第二道防線前面受阻了,皇儲下令準備再次炮擊敵人的第二道防線。到了這種地步,魯登道夫只得下令皇儲的第六集團軍補充戰鬥力,準備把這支後備力量投到前線。但是皇儲沒有接到命令,眼見大勢將去,只得於當晚停止了衝過馬恩河的行動,並且還停止了蘭斯東面的攻擊。這下魯登道夫只得靠馬恩河和蘭斯之間的兩個軍準備第二天重新發起攻擊。魯登道夫仍然希望可以突破敵人的防線,他對手下一個軍官說:「如果對蘭斯的進攻現在就可以獲得成功,那麼這場戰爭我們就打贏了。」他對被阻止在蘭斯東面的第三集團軍的進展情況感到不滿,便打電話給這個集團軍的參謀長,他大聲問道:「你們的進攻為什麼毫無進展?」馮·克勒維茨中校沉著地回答說:「集團軍司令下令停止進攻,因為法國人已經把他們的炮兵撤走很遠了,法國人正在嘲笑我們的毀滅性炮火。」就在這時,在蘭斯附近的茫茫森林中,24個整編師的協約國部隊正集結待命,準備來日向德軍發起全面進攻,而此時的德軍,不僅在數量上少於對方,在士氣上更是低沉,而且這些後備力量多數是從東線調過來的,疲軍西進早已力竭,更是不堪一擊。協約國則讓英勇善戰的摩洛哥師擔任主攻,右側是美國第一師,左側是第二師,可謂全是精兵強將,裝備精良。
「一戰」爆發之初,長期主宰戰場的是歐洲各國的陸軍和海軍,他們對那些用木頭和布料製成的歪歪扭扭的空中怪物並沒多大的興趣,而當時的飛機的確也不是專為軍用而設計的。那時的飛機大多數是雙翼機,飛機的機身全都用木頭製造,機身和機翼上覆蓋著塗上膠的布料,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在法國戰壕的上空,協約國的飛行員可以自由地報告敵方編隊情況、軍需倉庫位置以及增援部隊的動向。有些飛行小分隊利用投下大捆沉重的包裹和地面聯繫,還有些通過飛機隊形變化自創信號系統。直到1915年,在飛機的標準設計中才包括了傳遞信息的無線電報裝置。這些設備使飛機得以飛得更低,也就成為更容易被襲擊的目標,因此開始有了負責護衛的護航戰鬥機,當空中格鬥為戰鬥所需時,殲擊機便應運而生了。在這之前,英國和德國的飛行員們在空中相遇時,彼此並不交戰,而是專心致志於各自的偵察任務,頂多揮揮拳頭以示敵對。由於飛機上沒有專門的攻擊性武器,所以飛行員和偵察員們在執行任務時往往帶一支手槍或一支卡賓槍。但並非人人都帶,也不是每次都帶。
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造出了一個約有12馬力的四缸發動機,他們將助推器安裝在機翼後方作為推力,製成了人類史上的第一架飛機。12月17日,奧維爾做了試飛,儘管他只成功地飛行了12秒,飛行距離也只有37米,但這畢竟是飛機的首次成功飛行,人類從此向飛行邁出了意義重大的一步。但萊特兄弟的成功試驗,在當時的美國並沒引起人們的重視,在飛機出現后的前十幾年中,飛機基本上是一種娛樂的工具,主要用於競賽和表演,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這個「會飛的機器」才逐漸被派上了用場。
被停職后的米切爾退居弗吉尼亞州的米德爾堡,在那裡繼續發表演講和撰寫文章為其觀點辯護,併為建立獨立空軍進行遊說。隨著米切爾從全局來認識飛機的潛力,他開始認識到目前美國缺乏系統的理論來指導空軍的建設,於是他開始致力於填補這一空白理論的研究工作。不久后,米切爾的《空中國防論》出版了。在《空中國防論》中,米切爾從國防的角度詳細地分析了空軍的戰略地位、空軍的建設、戰略轟炸、空軍同其他軍種的協同作戰、空軍在世界範圍的作用等,這些思想為美國空軍的興起和發展奠定了基礎,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得到充分證明。1936年2月19日米切爾逝世,終年57歲。直到米切爾去世十年後,美國國會才終於批准向米切爾追授特殊勳章,承認其「作為美國軍事航空領域的傑出先驅者所作的貢獻和遠見卓識」。1947年,美國空軍終於誕生了,1948年3月27日,米切爾的兒子小威廉·米切爾從美國空軍第一任參謀長卡爾·斯帕茨將軍手裡接過這枚獎章,許多政府高級官員出席了這一儀式。
戰鬥中,協約國曾想用坦克和騎兵配合作戰,事實證明這是個敗筆。因為當時騎兵的速度比坦克快,但面臨機槍掃射時,騎兵又不敢跟著坦克上前。在戰鬥中,兩個不同兵種根本無法配合。相反,一輛在行動中與騎兵失去了聯繫的坦克,得以自由發揮,先消滅了一個德軍炮兵陣地,接著協助友軍殺傷60名敵軍,後來又連續擊毀了幾個敵軍運輸縱隊,充分說明了裝甲部隊單獨行動所展現的強大威力。聯軍雖然這時已打得筋疲力盡,但因美國新增89萬部隊的參戰和大量物資補充,聯軍戰鬥力大大加強。九*九*藏*書而德軍則因連續作戰且得不到多少補給,戰鬥力迅速衰退。聯軍瞅準時機,於12日清晨組織了對德軍強有力的攻勢。德軍頑強抵抗,但終因實力懸殊而漸漸不支。至黃昏時分,德軍不得不退出亞眠,撤至阿爾貝爾、佩龍納及索姆河上游一線以東的地區。在澳大利亞軍攻佔了利翁后,大約正午時,德軍首先發出沉重的炮聲,接著就在達莫里和弗克斯庫爾之間發動了一連串堅決反攻,雖然被擊退了,但這卻是會戰即將結束的確實訊號。到此時,黑格已經明白,全線的攻勢都已接近尾聲。為了結束進攻和在更北面的地方重新展開攻勢,黑格命令停止攻擊,12日,騎兵軍也撤回充當預備隊,這樣,亞眠會戰正式結束。9月,德軍撤至德法邊境上的「興登堡防線」。
在這場決定性的戰役中,為了對付協約國的部隊,德軍只能集結起200個師,其中直接用於一線的只有120個師,80個師被用作後備軍。現在的德軍和剛開戰時已是大不相同了,除兵力的嚴重缺額外,來自國內飢餓的傳聞,已加劇了部隊自身日益增長的厭戰情緒。
威廉·米切爾是威斯康星州米切爾家族的後裔,他於1879年12月29日在法國里維拉出生的時候,正是米切爾家族在金融和政治上都取得成功的時期。他在法國住了3年,成長成一位充滿活力、富有天才的年輕人,具備士兵和飛行員的素質。1898年美國向西班牙宣戰,18歲的米切爾中途輟學,果斷地應徵入伍,成為一名通信連的少尉軍官,1901年他接受了通信兵正規軍中尉的任命,後來成為通信學校的一名教官。
在當時的美國,人們對飛行的安全還普遍懷有恐懼,在最初的48名飛行員中,兩年中就有12名死於飛行事故。1916年,美國航空隊參加墨西哥邊界的衝突行動,6架飛機沒有一架完成任務。有一架還被一位騎著馬的墨西哥人用獵槍打了下來,飛行員也被活捉入獄。這樣高的風險率,使陸軍感到它是一個負擔,個別人甚至建議把航空隊從通信兵團分出去,但飛行員們卻怕失去依靠,堅持認為航空力量還沒有發展到可以單獨作為一個獨立兵種的程度。這時的歐洲戰場上,交戰各國中沒有人真正想到飛機是一種作戰的武器,只是把它作為陸軍或海軍的眼睛而用於偵察,雙方的飛行員每天都要在前線上空拍攝敵情。1914年8月22日,德軍大舉進攻法國,偵察機提供的情報使英國遠征軍得以組織撤退,因而挽救了無數人的性命。一周后,當德國人轉攻巴黎時,法國空中偵察機提供情報,使得法國軍隊及時部署兵力攻擊德軍側翼,遂使第一次馬恩河戰役告捷,將德軍阻截在距離巴黎40公里之外。
在協約國發起這場進攻之前,魯登道夫就已認識到,在協約國的快速猛攻下,他的部隊根本不可能指望有秩序地通過列日那擁擠的隘道撤退,為了能夠減緩協約國進軍的速度,德軍對已經戒備森嚴的默茲-阿爾貢地區繼續加強防備,每一個樹林和村莊都變成了敵軍進軍的障礙物,並且在前方陣地的後面又修建了好幾道防線,以用於對敵人的步步阻擊。這次分派給美軍負責進攻的德軍防區里,鐵路線比較靠近前線,面對該防區,德軍已經構築了縱深十多里的塹壕防禦系統。美軍的作戰地帶必須橫跨默茲河谷,包括左側的阿爾貢森林、艾爾河谷和默茲河兩側的高地。防守該地區的德軍部隊,東邊是加爾維茨的集團軍,西邊是德國皇儲的部隊,德軍巧妙地利用崎嶇不平、植被茂密的地形構築了三道嚴密的防線。
美國對德宣戰時,當時航空處只有130多名軍官、1000多名士兵、55架飛機和一個成建制的作戰中隊。為了適應戰爭需要,航空處在組織結構上做了一些相應的變革,將航空處從通信兵團分離出來,成立兩個獨立的機構——飛機生產管理局和軍用航空處。前者負責管理飛機、發動機及航空器材的生產,後者負責訓練和作戰,同年5月24日陸軍部又將兩個機構合併組成陸軍航空局。在法國,未經實戰檢驗的美國飛行中隊被派往圖爾北部經受戰鬥洗禮。德軍派出16支飛行中隊在法國圖爾迎戰剛剛到達的對手。1918年4月,溫斯洛中尉和坎貝爾中尉各自擊落了一架德國戰鬥機,成就了美國第一個屬於空軍的勝利。兩位飛行員都凱旋而歸,安全返航。像他們兩個這樣的飛行員,都是在實踐中才真正學會了空戰中的生存技巧,從而將自己接受的大多數培訓臨場發揮出來。戰前人們誰也不會料到飛機會在這次戰爭中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然而事實卻向人們證明,空中作戰的許多樣式是在這場戰爭中播下的種子,從此以後,空中作戰思想就開始縈繞在世人的腦海中,並進而改變了整個戰爭的面貌。
「興登堡防線」更直、更短,築有更多的防禦工事,當尼韋爾的軍隊躍出壕溝發動攻擊時遭受了巨大的失敗。這條防線使得協約國蒙受了40萬人的傷亡,而德國只有25萬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戰爭的特點是防禦性的武器優於進攻性武器,傳統的進攻方式是大批步兵在炮火掩護下發起衝鋒,但是這種衝鋒在深壕溝、巧布的地雷和機槍掩體相結合的防禦設施面前沒有多大效果。現在,協約國計劃在9月發動一場攻勢,打算奪取或切斷德軍賴以調動部隊和補給的鐵路線,只要使德軍喪失了它的運輸系統,那麼前線上已經削弱的德軍的戰鬥力勢必進一步被削弱。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後幾天,美軍工兵在清理德軍遺留下來的鐵絲網。

1918年末,一名美國士兵在阿爾貢之戰期間操作一部戰地電話。
為這場戰爭的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德軍消耗重大,使原本士氣低落的德軍更加疲憊不堪。雖然在戰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這場戰役幾乎耗掉了德軍所有的人力,孤注一擲的魯登道夫仍瞄準著蘭斯,打算實施他的最後打擊,他始終確信,他能夠依靠一場大規模的攻勢打垮美軍。他給這場箭在弦上的進攻一個代號——「友好風暴攻勢」。由於再次預先得到警告,協約國最終完成了縱深防禦的準備,德軍的最後一次進攻比1917年對法國人發動的里維爾春季攻勢遭到了更大的損失。7月18日清晨,法第十和第六集團軍在徐進彈幕射擊掩護下,未經炮火準備即在貝洛至豐特努瓦60公里正面上向德軍發起反攻,當日推進8公里。19日,法軍第九和第五集團軍從東面發起反攻。傷亡慘重的德軍被迫於21日向馬恩河北岸撤退。8月2日,協約國軍隊收復甦瓦松,至8月4日,協約國的軍隊肅清了馬恩河突出部的德軍,雙方的戰線在埃訥河和韋勒河地區暫時趨於穩定。

三、橫空出世——航空兵的誕生

二、從無到有——「一戰」中的美國空軍


1918年中期,在西線戰場運動戰復甦的過程中,美軍在使用155毫米口徑野戰炮。
1918年8月,潘興把16個美國師編為美國第一集團軍,並得到了一個法國軍團的補充。每個美國師的人員編製大致相當於兩個法國師或德國師,但是美軍缺少火炮和坦克,不得不從盟友那裡借取。所幸的是,潘興並不缺少可以倚重的良將,這些初露鋒芒的軍人在未來的「二戰」中都將成為一代名將。馬歇爾上校負責協助潘興制定作戰計劃,麥克阿瑟准將在第四十二師擔任旅長,巴頓上校則指揮著第三零四坦克旅。事實上,自從踏上法國土地那一刻起,眾多美國軍官儘管在不熟悉的地點同不熟悉的敵人即將打一場不熟悉的戰爭,但他們邊干邊學,很快就適應了環境,進入了角色,許多人逐漸成為獨當一面的行家裡手,在他們的指揮和帶動下,整個美國陸軍成為一支任何人都不可小視的生力軍。1918年下半年,戰爭主動權轉向協約國方面。在8月,協約國軍隊很容易地突破馬恩突出部防線,揭示了德軍的困境,大為沮喪的魯登道夫終於認識到不可能獲勝了,甚至有利的和平也不再行得通了。這位將軍不再輕視美軍了,承認形勢隨著更多的美軍參加進來,必然會愈來愈不利。8月8日,英軍開始攻擊亞眠。黃昏時,英軍越過德軍防線15公里。這是協約國在西線一天之內向前推進距離最遠的記錄、戰事傷亡最小的戰役。德軍參謀長魯登道夫將8月8日定為德軍黑色的一天,這一天共有3萬德軍士兵被俘。

四、德軍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攻擊——第二次馬恩河戰役


從法國撤退的德軍士兵拋棄了他們從1914年起就佔為己有的陣地。
從聖米耶爾起,突出部的西邊一直延伸到默茲河東的樹木茂密的高地,南邊一直延伸到摩澤爾河橫切河兩岸的高地。潘興要求參戰部隊同時向兩邊推進,進攻的重點是在南邊。與此同時還要對突出部的頂端發起佯攻。為了保證此次戰鬥的勝利,潘興集結了55萬美軍和11萬法軍。但是,參加這次作戰的美國遠征軍中,超過三分之二的部隊都無戰鬥經驗。
威廉·米切爾作為美國空軍的創始人而被譽為「美國空軍之父」,與義大利的朱里奧·杜黑和英國的休·特倫查德齊名,是世界空軍學術界最著名的三位思想家之一,其理論對許多國家的空軍建設和作戰理論產生過重要影響。相對於系統闡述空軍理論的杜黑而言,米切爾所起的作用並不是一位有創見的思想家的作用,而是一位行動家和實踐家的作用。他懂得如何掌握運用空軍的基本原理,並使這些原理髮揮作用。米切爾的《空中國防論》一書被認為是西方空權理論的主要著作之一,然而這位本應受人尊敬的空權理論先驅生前並不得志,曾https://read•99csw.com由准將降為上校,並被軍事法庭判處停止軍職的處罰,他的理論也是在他去世十年後才被認可的。
在1914年,空中士兵的生活是愉快的,飛越敵區是愉快的插曲,那時敵對的駕駛員相互會輕快地招招手,哪一方都沒有能力做更多別的事情。9月的一天,一位駕駛員認識到戰爭是殘酷的遊戲,拔出他的手槍,向一架飛過去的敵機射擊,而不是招招手。此後不久,雙座飛機的法國觀測員開始攜帶步槍,甚至用磚塊去扔對方的螺旋槳和駕駛員。很快,飛機上的射擊武器由手槍、步槍發展為機槍,由偶然的相互射擊發展為空中格鬥,轟炸武器由手投炮彈、手榴彈發展成由投彈架投放的專用航空炸彈,機上開始裝備無線電、各種儀錶,併為飛行員配備降落傘,作戰飛機的飛行速度、高度、航程等性能都有很大提高,裝備飛機的數量大大增加。1915年9月,德國空戰能手殷麥曼駕駛「福克」戰鬥機首次擊落一架偷襲杜埃機場的英國轟炸機,這是軍用機向爭奪制空權邁出的頭一步!從此,飛機不只用於擊落偵察氣球,也用於擊落敵方飛機。不久「福克」戰鬥機開始大量擊落協約國的飛機,空戰形勢發生了有利於德國的呈一邊倒的變化。英軍於1916年驚呼:「如今,我們須用三架飛機為一架偵察機保駕護航,才能完成既定的作戰任務。」
對於德軍來勢洶洶的攻勢,法軍總參謀長貝當始終保持著鎮定,戰鬥開始的第一天,他就調了16個師開往馬恩河,他要自己的部下和政治家們明白,英法軍隊必須堅持數月以等待美國援軍的到來。事實上,美國已經開始向其處境艱難的盟友提供大量的有效援助。6月4日,美軍在法軍的支援下,在沙托蒂也里打了一場漂亮的阻擊戰,遏止了德軍的進攻。儘管美軍在戰術上還顯得不夠成熟,但他們高昂的士氣和充沛的精力極大地鼓舞了法國人的鬥志。德第七集團軍在若爾戈訥、聖埃弗雷茲地段突破法第五、第六集團軍防線,推進約8公里,並強渡馬恩河。法軍航空兵和炮兵轟炸馬恩河各渡口和橋樑,遲滯德軍前進。協約國軍隊在防禦過程中增調部隊準備反攻。聯軍總司令福煦決心由法軍第十和第六集團軍從馬恩河突出部西側對當面德軍實施主攻,法第九和第五集團軍從突出部東側實施助攻,以解除德軍對巴黎的威脅。
美國空軍的前身是陸軍航空兵,1907年8月,美國在陸軍通信兵團內設立了最初只有3個人的航空科,這就是美國最早的空軍機構。隨著航空技術的不斷發展,陸軍通信兵團航空科於1914年7月18日正式擴充為航空處。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美國航空兵的發展水平遠遠落後于歐洲,在1917年4月美國對德國宣戰時,只有一個成建制的作戰中隊和50多架飛機。出於戰爭的需要,美國陸軍開始擴編它的航空處,並對它進行現代化改建,1916年「珍妮」號在改造后被重新命名為「JN-4」號。通信兵部隊開始定製「JN-4」號,主要用於飛行培訓,其中一些還安裝了機關槍和炸彈架,用於高級培訓。儘管有了作戰意識,但美軍航空部門也只有131名軍官、1000多名現役人員和不到300架的飛機,這在軍事航空的各個方面都落後德軍至少兩年,根本不適宜歐洲戰場上的空戰。
米切爾是個陸軍通信兵,但對地上的活動興趣不大,整天琢磨著往天上跑,對當時新興的飛機有著極大的興趣。在他37歲那年,利用周六周日等休息日自費花了1000多美元到航空學院接受飛行訓練,終於成了一名合格的校級飛行軍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美國軍方打算派人到歐洲去考察英法等國的航空兵的發展使用情況,米切爾因為懂得飛行而得到這個差事。歐洲之行使米切爾大開眼界,他親眼目睹英國航空隊去轟炸德國,而且還有幸結識了「英國皇家空軍之父」特倫查德。

在阿爾貢地區作戰的美軍使用的是法制37毫米口徑塹壕炮。
當飛機在歐洲上空大顯身手時,美國的飛機製造卻由於糾纏于專利糾紛而延後了許多年。需要數以千計的零件組裝而成的飛機可遠非組裝汽車那麼容易,不過美國的確生產出了擁有400馬力的十二缸自由式發動機,性能強於所有同類產品,美國也採用了雙人駕駛的英式「德哈維蘭-4」號飛機的設計。這種「DH-4」號飛機有一個綽號,叫「燃燒的棺材」,這是因為此種飛機的燃料箱安裝在兩個座艙中間,很容易被敵軍火力擊中。歐戰爆發時,因為歐洲的空軍發展得很快,美軍曾派米切爾上校到歐洲考查英法等國的航空兵的發展使用情況,通過觀察和學習,米切爾的觀點逐步形成,向美國遠征軍司令潘興上將提出了建立航空隊以爭取制空權的建議。米切爾的建議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並最後成了美國遠征部隊空軍的正式計劃,米切爾也因此擔任了美國第一集團軍的空軍指揮官。
在整個「一戰」中,參戰的美國空軍大約進行了150次轟炸突擊任務,投擲140噸炸彈。據美國統計,總共擊落敵機近800架、氣球70多個,湧現王牌飛行員不下70名;自己損失飛機300架、氣球50個,犧牲官兵237名。11月10日,第94飛行中隊的麥克斯韋爾·科爾比少校擊落了一架福克爾戰鬥機,這是美軍在「一戰」中最後一次殲敵。第二天停戰條約正式開始生效,美國這場「為結束戰爭而進行的戰爭」結束了。美國空軍轉而接受了在和平時期的任務,並在和平年代得到了飛速發展。在20年後發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的空軍已經成為了一隻強大的獨立軍種,並在戰爭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1917年9月,第一個派往歐洲的美國飛行小分隊到達法國,福洛伊斯被委任為美國遠征軍航空兵司令。雖然更多的飛行中隊陸續抵達,但他們全是生手,都需要培訓。這些初出茅廬者駕駛的是法國設計製造的「布萊格特」轟炸機,也駕駛另一種法國的「紐波特28」號戰鬥機。「紐波特」很易操作,但是它在垂直俯衝時有裂開的趨勢,即使機翼沒有折斷,機體表面構造也會剝離出去,所以這是一種很危險的飛機。在這一時期,德國人在飛機配合陸軍作戰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他們專門生產了有裝甲的J級飛機和輕型CL級飛機用於攻擊地面目標。德國的J級「容克」式飛機是現代強擊機的雛形,它的機身全部用鋁合金製造,飛機腹部裝有下射機槍,座艙周圍裝有5毫米厚的鋼板,飛機攜帶有集束手榴彈和手拋輕型炸彈,可有效地執行對地攻擊的任務。1917年冬,約2500名美國飛行員接受了高級培訓,其中有65人留在了義大利,和義大利飛行員並肩作戰,擔任執行美國空中部隊戰鬥轟炸機的首批作戰任務,包括偵察機和戰鬥機在內的所有類型的飛機都用來轟炸。但是義大利的「卡普洛尼」轟炸機的射程非常遠,可以確保穿透敵軍的防禦,預防空中襲擊,從後方輸送炸彈。這種復翼飛機有3個發動機,可以負載545千克的重量飛行4小時之久。
這個計劃是由英國遠征軍司令黑格元帥提出來的,在英國遠征軍勝利的鼓舞下,黑格建議對德軍形成一個巨大的包圍圈。包圍圈的一翼為英國遠征軍,向東橫掃比利時和法國北部;另一翼將是美第一集團軍和法國軍隊,向北穿過默茲河和阿爾貢森林區。如果協約國的第一右翼部隊能突破德軍的五道防線,就能切斷色當和梅濟耶爾的德軍主要鐵路供應幹線,迫使德軍沿崎嶇的阿登地區兩側後撤。法國的福煦元帥採納了黑格的建議,準備在9月底發動默茲-阿爾貢攻勢。
魯登道夫被這突如其來的失敗驚得目瞪口呆,在統帥部里,他沮喪地大嚷道:「8月8日是德軍在這次大戰史上最黑暗的一天。」為了做最後的抵抗,魯登道夫立即下達一道嚴厲的命令,要求前線德軍不惜一切代價死守陣地。同時,他還從其他地段調來6個預備隊師,緊急增援亞眠守軍,另外7個整編師也奉命前去增援。8月8日這一戰對聯軍而言也是馬恩河會戰之後的最偉大勝利。攻方所付出的代價總共為1·2萬人,但卻殺傷了德軍1·3萬人,俘虜了1·5萬人和火炮400門,並且突破了敵軍正面。現在聯軍所要做的,就是對他們的初步成功加以猛烈擴張。但因坦克損耗較大,進攻力度也漸漸減弱,進展緩慢,逐漸變為局部性戰鬥。黑格知道等德國的援軍趕到亞眠后,進攻就要困難許多,因此,他於10日親自趕到前線,指揮聯軍向德軍發起頑強的攻擊。黑格一面下令投入更多的後備兵力,英軍、法軍、加拿大軍、澳洲軍一律參加戰鬥,一面下令加寬進攻正面,將全部兵力集結在從阿爾貝爾到瓦茲河長達75公里的戰線上,以增加德軍防守的難度並減弱其抵抗力。
自從興登堡防線被突破后,德軍最高指揮部陷入一片恐慌。此時德國國內反戰呼聲越來越高,已經陷入了混亂的狀態之中,魯登道夫確信,他被人從「背後插了一刀」。德國領導人開始考慮停火,向美國總統威爾遜尋求和平談判,但威爾遜聲稱自己絕不會跟一個軍事獨裁國家談判。英軍則在10月份繼續加強進攻,突破了德軍在塞爾河的防線。10月27日,魯登道夫辭職。兩天後,德國公海艦隊發生叛亂,德國人的不滿終於爆發,最終使德國在11月11日簽約停火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而告終,這其中,亞眠的坦克戰無疑是壓垮駱駝的一根重要稻草。
對於美軍來說,這次攻勢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發起攻擊的部隊中僅有4個師進行了激烈戰鬥,還有4個師根本沒有與炮兵密切合作。雖然在右翼的進攻完成了大部分任務,但中路和左翼的部隊很快就被困在密林和深谷之中,或者在開闊的丘陵地帶受到機槍和密集炮火的猛烈射擊。經過兩天的艱苦進攻,美軍未能攻到德軍防禦的主陣地前。與此同時,魯登道夫將8個師的德軍緊急調到了防線上。德軍的有利條件,在於默茲-阿爾貢地形是天然適合防禦的,在默茲河的東面,是陡峭高地,這是優良的炮兵射擊陣地,並且是進攻者幾乎攻不破的障礙;阿爾貢的峭壁和有很深裂縫的山丘,由在防線之間來回迂迴的幾公里長的有刺鐵絲、混凝土機槍掩體、重機槍和各式各樣障礙物連成了一個極難攻破的防禦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