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下篇 專題解說 第二章 諜光秘影

下篇 專題解說

第二章 諜光秘影

1922年2月,契卡被改組為蘇聯國家政治保衛局,再後來被「克格勃」所取代。在「冷戰」期間,克格勃的職能過大,涉及國內所有領域,凌駕于蘇聯黨和政府之上,在國際上也成為紅色恐怖的代名詞。自蘇聯解體后,克格勃的力量大為削弱。克格勃標誌上原本是盾牌和劍,盾象徵著捍衛革命,而劍則象徵與敵鬥爭,但到了現在,克格勃標誌上只剩下盾的圖形。但它的工作人員領取工資的日期沒變,仍然是在每月20號,似乎仍以此來紀念肅反委員會的誕生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的情報工作堪稱世界各國情報界的榜樣,德國總參謀部所轄的軍事情報局已經完成了從初生到成熟的過程。它獲取情報的方法和手段越來越多,花樣層出不窮,涉及各個領域。直到「二戰」之前,德國的情報部門主要是由號稱「間諜工作管理之王」的瓦爾特·尼古拉少校領導,在尼古拉的手下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天才能力的間諜,其中最著名的是以「諜海女王」聞名於世的瑪塔·哈麗,她的名字在後來的間諜史中,幾乎成為了間諜的代名詞。但在當時,大名鼎鼎的瑪塔·哈麗其實還排不上德國間諜的榜首,並且在整個的歐洲的上層社會,她所受到的並不是尊重。儘管她曾受到很多很多人的歡迎,但在她的詮釋之下,女間諜差不多等同於妓|女,以至於當德法兩國都需要一個替罪羊時,就選她當了犧牲品。
社會革命黨在整個俄羅斯社會中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也具有很大的影響,27歲的卡普蘭開始用「多拉」這個化名參加革命者圈子裡的各種活動。不過在十多年的苦役生活中,卡普蘭的健康受到了極大的損傷,特別是她的視力幾乎接近失明的狀態。就在當年,俄國緊接著又爆發了震驚世界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列寧所領導的布爾什維克執掌了俄國的政權。在蘇維埃政權中,社會革命黨的政治主張和布爾什維克發生了尖銳的對立。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了行刺列寧的事件,並且身為社會革命黨成員的卡普蘭又在現場附近被抓獲,這無異於攪起了一場巨大的政治旋渦,卡普蘭也被確定為對列寧行刺的兇手。
戰後的德國,黨派眾多,主張紛紜,卡納里斯認為只有希特勒的納粹黨執政才能重振德國,因此積极參加德國國內的納粹黨活動,並結識了納粹黨的二號人物戈林,通過戈林的舉薦,希特勒認識了他。從此,卡納里斯利用自己手中關於德國軍隊情況的情報資源,全力支持希特勒上台。野心萬丈的希特勒執政后,一心要把德國的情報機構辦成世界最優秀的,1935年,希特勒任命卡納里斯為德國軍事諜報局局長,並授予他海軍上將的軍銜。同時在經濟上給予卡納里斯全力的支持,而卡納里斯果然不負重託,在他的領導下,德國軍事諜報局神速地發展壯大,迅速成為了一個神通廣大的情報機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天賦的間諜能力和戰火紛飛的歷史環境,使卡納里斯終於成了納粹德國的一代諜王。
西德尼·賴利是歷史上最有名的間諜之一,他本是俄屬波蘭公民,後來去了英國倫敦。在那裡,他以「精通數種語言、自信而無畏」的特長而成為英國軍情六處的特殊間諜。後來,有人為他寫了本傳記,作者對他的評價相當高,「沒有第二個間諜能擁有賴利那樣的影響力」。書中還說,賴利是個擅長搞暗殺的行家,通曉下毒、刺殺、槍殺等各種手段,並且此人天性多情,擁有很多的妻子。在間諜史中,有著各種各樣的傳奇人物,西德尼·賴利就是其中的一個。在名分上,西德尼·賴利是屬於英國的軍情六處,可實際上他到底是在為誰服務,這個問題就像他本人一樣,誰也搞不清楚。
1907年,退休的海軍情報局局長查爾斯·奧特利被任命為英國的防務委員會秘書,他的助手莫里斯·漢基在調查全國諜報機構時,驚奇地發現,整個歐洲連一個英國特工人員也沒有。這種令人吃驚的事態一直保密,以至於大多數國家還以為英國在世界上擁有最廣泛、最複雜的情報機構。1909年8月,在防務委員會的支持下,奧特利建議成立一個秘密情報局,負責情報搜集的一切事宜,這個建議得到了內閣的批准。它把秘密情報局分為兩個部分,分別負責國外和國內兩個相同領域的工作。國外部分決定由皇家海軍上校曼斯菲爾德·卡明領導,后擴展為英國陸軍情報六局。儘管卡明的背景看起來不是特別適合從事秘密情報工作,但他無疑步入了這一工作領域,而且肯定一開始就被它的前景吸引住了。卡明得到的承諾是,對支付給該單位的活動經費不做任何限制。這項工作太誘人了,卡明「非常樂意承擔」這項工作。而這個任命,使卡明後來成為了赫赫有名的英國「情報之父」。英國陸軍情報六局又稱軍情六處,卡明給自己取的代號是「C」,他喜歡使用綠色的墨水,所以軍情六處的許多文件上都有個用綠墨水簽的一個「C」字,從此以後軍情六處一直被外界稱為神秘的「C」。
曼納海姆出生在芬蘭,後進入聖彼得堡的尼古拉騎兵學校學習,畢業后在俄軍服役,參加過日俄戰爭,由於在奉天戰役中表現勇敢而提前晉陞上校軍銜。曼納海姆精明強幹,是俄軍中小有名氣的「中國通」,更重要的是,他持芬蘭護照,不容易引起中方懷疑。為方便與中國人溝通,他還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字「馬達漢」。按俄軍總參謀部的旨意,曼納海姆要對中國做全面的軍事和社會考察,他要探明從喀什經過蘭州直達北京的最佳軍事路線,弄清中國在當地的軍事實力,以及政治狀態、民間習俗等,總之是在為俄國進一步侵略中國做好探路的準備。在為期兩年的實地考察活動中,曼納海姆橫跨了中國西北邊疆8個省份,行程達1·4萬公里,收集了大量重要情報。他撰寫了一份詳細的考察報告,並親自向沙皇進行了彙報。按照他的建議,俄軍應該佔領新疆和甘肅兩個重要省份,從而將中國一分為二。這份報告於1909年印刷出版,作為正式情報資料在俄軍內部廣為傳閱。
自從俄國退出了戰爭后,義大利成了英國最不穩定的盟友,為了加強在義大利的輿論力度,從1917年秋天開始,英國的情報部門軍情五處就物色上了在義大利有一定影響力的墨索里尼,以每個星期100英鎊的薪水雇傭墨索里尼為英國情報部門工作,給墨索里尼的工作任務是幫助英國在義大利開展維繫戰爭的工作,換句話說,就是要他在義大利做有利於戰爭的宣傳。雖說在「二戰」期間墨索里尼與英國勢不兩立,但在「一戰」中,英國卻是墨索里尼的盟友,當時,義大利是站在協約國一方的,也就是說,義大利的利益與英國的勝利是息息相關的。在主觀願望上,墨索里尼是極力支持這場戰爭的,戰爭勝利了那是義大利的福,戰爭若是失敗了,那對義大利必定是一個災難,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墨索里尼在他所創辦的法西斯報紙《義大利人民報》上極力勸說義大利繼續站在協約國一邊戰鬥,甚至支持政府派人驅散那些要求和平的民間抗議者。
「政治和外交活動是他的強項。他善於與外國人打交道,而且能立即贏得他們的信任。如果分配他做此類工作,他是不會有什麼困難的。沒有哪個區域對他來說是禁區,他可以出入任何地方,接觸所需接觸的人,然後以驚人的速度展開工作,而且還能以一副天真無邪的面孔出現。」威廉·弗朗茨·卡納里斯的上司曾這樣評價他。
在隨後的戰爭日子中,卡納里斯所服役的德國海軍再沒有什麼大的作為,直到「一戰」結束。但在巴黎和會上所簽訂的和平條約卻激怒了每一名德國人,屈辱萬分的和約深深地刺|激了德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像每一個想要改變德國現狀以使德國從恥辱中解脫出來的人一樣,卡納里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戰後德國復興的活動之中。戰爭結束時,為了防止德國再次強大,《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軍隊作出了種種限制,首先在人數上就作了嚴格的規定,戰後德國新成立的魏瑪共和軍手上一共只有約4000名額,為了使德國能有一批未來重振軍備的「種子」,戰後德國國防軍所要留用的,都必須是在戰時表現出卓越才幹的軍官。由於卡納里斯在「一戰」期間的良好表現,他成為了其中之一,在新組建的國防部中擔任德國陸軍部長的副官一職。
當時法國在戰場上連連失利,為了給數萬名士兵的喪生一個說法,為了挽救法國情報機構的名譽,法國二局決心犧牲哈麗。在哈麗受審期間,負責反間諜工作的拉杜上尉刻意誇大這位紅舞星為德國充當間諜刺探法國情報的罪行,卻隻字不提自1916年以來,哈麗充當雙料間諜,反過來向法國提供德軍情報的真相。她被多方利用,又被多方拋棄,就這樣,最終瑪塔·哈麗成了法國軍方的替罪羊。
「一戰」結束后,墨索里尼迅速走上政治崛起之路,1922年,墨索里尼的「黑衫黨」運動在10月28日「向羅馬進軍」時達到高潮。11月25日,國王和議會在武力壓迫下,授予墨索里尼獨裁權力。在隨後的兩年中,墨索里尼的權力得以鞏固,義大利進入法西斯恐怖統治時期,「二戰」爆發后,墨索里尼加入了軸心國一方,成為「二戰」的三元兇之一,1945年4月27日,墨索里尼在逃亡途中被義大利抵抗運動的游擊隊俘虜后,墨索里尼和他的情人一同被槍決,他們的屍體被憤怒的群眾倒吊起來示眾,落得了一個可悲的下場。

這種偽裝獵潛艇是英國為了將潛艇誘上海面而設計的。
此後曼納海姆的仕途一帆風順,回國后調任華沙騎兵團團長,1910年,他被升為少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同德軍激戰在波蘭戰場上,歷任騎兵師長、軍長等職,因戰功卓著被晉陞為中將。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爆發,仇視革命的曼納海姆于當年9月辭職回到自己的家鄉芬蘭。1917年沙皇政府垮台後,曼納海姆回到芬蘭,當時芬蘭乘俄國內亂,正在興起獨立運動,在芬蘭的內戰中,曼納海姆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曼納海姆擔任了白衛軍總司令,在他的領導下,鎮壓了由蘇聯支持的工人武裝發動的起義,使芬蘭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得以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芬蘭抵禦蘇聯入侵的戰爭中,曼納海姆的軍事才能又一次得到體現。弱小的芬蘭面對龐大的蘇聯,這是一次矮子與巨人的戰爭,戰爭初期,芬蘭的抵禦簡直是蘇軍無法想象的,芬蘭在芬蘇邊境建築了長達100多公里的「曼納海姆防線」,每個芬蘭的軍人都會越野滑雪,另外還有一批神槍手,一場冬季戰役下來,芬蘭以死亡900人傷1700人的代價,殲滅了蘇軍的兩個整編師近3萬人,還俘虜了1300多人,這一戰震驚了世界,足以讓曼納海姆名垂青史了。1944年,芬蘭總統里提因病辭職,77歲的曼納海姆接任了總統,從這個意義上講,他應該是在中國新疆活動過的級別最高的間諜。

十四、英雄難過美人關——使德軍兵敗馬恩河的美婦

在蘇聯建立初期,為蘇維埃政權的鞏固和國家建設,契卡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它掃除了白俄時期充斥的黑幫、流氓、娼妓等社會醜惡現象,鎮壓了多起城市武裝叛亂。契卡實際上的附屬機構國家政治保安總局,負責保衛包括列寧在內的蘇聯領導人的人身安全,甚至包括修復被戰爭破壞的鐵路線,改善貧困城市工人的生活,設立孤兒救助機構,救助戰亂和飢荒造成的孤兒等等。到捷爾任斯基晚期,國家安全機關更力圖控制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了,如他下令對每一個知識分子都建立專案卷宗,每一份材料都應該由「在行的同志全面研究」,「材料應經過各方面的核實,以使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準確無誤和不可更改的」。這些都為後來的更為殘酷的肅反和黨內鬥爭開了不好的先河,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蘇聯黨內民主的建設進程,成為評價捷爾任斯基功績的負面因素。捷爾任斯基曾歷任蘇聯內務人民委員、西南方面軍後勤部長、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改善兒童生活委員會主席、改善莫斯科工人生活委員會主席、交通人民委員、全俄肅反委員會主席、蘇聯人民委員會國家政治保安總局局務委員會主席、蘇聯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主席、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等職務。
費利克斯·捷爾任斯基,原蘇聯黨和國家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曾任聯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全俄肅反委員會主席、蘇聯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主席等職,蘇聯克格勃的創始人。1917年12月6日,蘇維埃俄國人民委員會在聽取了「關於全俄規模怠工的可能性」問題的報告后,決定委託捷爾任斯基組建一個特別委員會,以制定鎮壓罪惡怠工行為的辦法,12月20日,以捷爾任斯基為主席的契卡就這樣誕生了。契卡成立之初,其主要任務是同怠工作鬥爭,調查和肅清反革命陰謀活動,把怠工者和反革命分子送交革命法庭審判。當年的契卡曾經令反革命心驚膽寒。費利克斯·捷爾任斯基作為契卡的創始人,有「鐵腕費利克斯」的綽號。
勞倫斯負傷32次,多次死裡逃生,但從不居功自傲。他嚴格遵守阿拉伯人的風俗習慣,與他們同吃同住,並肩作戰,勝利后總是把功勞歸於各位酋長或部落領袖。戰友評價他說:「他的話不多,但他注意研究周圍的人。當爭論結束,他提出行動計劃時,往往能使每個人都滿意。」在回憶錄中勞倫斯寫道:「我將散落在阿拉伯人中間的火花聚成一團熊熊大火。」1916年10月16日,勞倫斯從英軍中東總司令部所在地伊斯梅利亞乘船抵達吉達港,在那裡與海珊的次子阿卜杜拉進行了會晤,不久又見到了長子阿里和三子費薩爾,很快成為費薩爾的摯友和軍事顧問。在勞倫斯的建議下,阿拉伯起義軍北上奔襲奧斯曼帝國腹地,破壞漢志鐵路,佔領了延布、瓦季、亞喀巴等城市。當同盟國與協約國在歐洲戰場陷入僵局時,勞倫斯率領的非正規部落軍卻在阿拉伯半島書寫了傳奇而浪漫的勝利詩篇,讓敵軍聞風喪膽。1918年,勞倫斯與費薩爾率軍攻入大馬士革,使他的軍事成就達到頂點。1918年9月30日,費薩爾的阿拉伯軍先頭部隊進入大馬士革,費薩爾在這裏宣布自己為敘利亞國王。
在剛開始使用無線電密碼時,它們完全是用人工編製的出來的,對於這個異常繁瑣的工作來說,手工編碼效率極其低下,而過於簡單的加密是很容易被別人破譯的,許多保密強度高的密碼因為它的編製難度太高而在實際中無法應用。在「一戰」中,由於德國人破譯了俄軍的密碼,使得在東線作戰的俄軍屢遭敗績,德軍完全掌握了戰場上的主動權,而在西線則正好相反,英國人破譯了德軍的密碼,致使德國海軍的幾次行動都遭到了失敗。因此人們需要找到一種既安全可靠而又簡便實用的編碼設備。
在由美軍主攻的聖米耶爾戰役中,諾蘭精心組建的情報機構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決策者們所發出的每一項攻擊命令的背後,都有著明確而可靠的情報支持,這些情報被運用到作戰計劃的制定中,當進攻發動后,美軍的行動都在明確情況後行動,從而使整個戰役得以在預計範圍內順利進行。對情報細節的關注尤為重要,這可以說已經成為美軍情報工作的特點。在聖米耶爾的戰鬥中,美國指揮官對德軍了解精確,甚至可以確定德軍每部電台的位置以及德軍每個炮兵陣地的情況。在戰役中,不僅使美軍及時避開了德軍炮火的打擊,而且還能夠及時防禦德國的反擊。可以說,丹尼斯·諾蘭是美國陸軍的情報機構的始祖,他不僅僅是設計和建立了這個機構,並且使它不斷發展壯大。他把這些成就的取得歸功於這個部門中的每一個工作人員的勤奮努力,是大家協作的結果,當然,最終他自己的努力,也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同。
關於究竟是誰對列寧開的槍,當時並沒有人親眼目睹,而卡普蘭也並非是在第一現場被抓,根據有關檔案記載,卡普蘭並不是在向列寧開槍后被抓獲的,而是在廠區之外的謝爾普霍夫大街被拘捕的,當時的她一隻手拿著個破皮包,另一隻手攥著把雨傘,搜她身時也沒有找到任何可疑的東西。但周圍並沒有別的人,於是她被憤怒的人們抓了起來,混亂中是沒法把一切搞清楚的,更何況當時在人們問是不是她開的槍時,卡普蘭保持了沉默——沉默是可以被視為默認的。對於卡普蘭是否就是刺殺列寧的真兇這個問題,在後來的俄羅斯歷史學界具有著爭議。如今俄羅斯絕大多數歷史研究學家都認為,卡普蘭就是刺殺列寧的真兇,是右翼社會革命黨委派的恐怖分子。還有一種說法是,卡普蘭是受命于協約國的特務,行刺列寧是為了推翻他們所反對的蘇維埃新生政權。
1900年,捷爾任斯基成為了波蘭和立陶宛社會民主黨的創始人之一,繼續他的革命生涯。他的革命生涯真是多災多難,不管是在沙皇俄國還是在波蘭,從未有過連續三年不被捕的時候。在經過了20年的囚禁、流放、飄泊和三次逃跑之後,獲得了自由的捷爾任斯基加入了俄國的布爾什維克黨。在1917年的俄國「十月革命」中,他負責斯莫爾尼宮與起義軍的通訊聯絡,積极參加了攻打冬宮的組織工作,並負責領導佔領郵局和電報局的行動。在全俄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他被選為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在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的會議上又被選為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團委員。「十月革命」勝利后,國內的反動勢力號召舉行全俄規模的怠工。為了對待這件事,捷爾任斯基建立了一個向反革命進行革命清算的機構。捷爾任斯基的建議得到了列寧的支持,一個旨在全俄肅清反革命和怠工的特設委員會成立了。這就是「全俄肅反委員會」,其全稱是「全俄肅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員會」,俄文縮寫的音譯是「契卡」。契卡的成員都是來自工人和士兵中那些布爾什維克黨的堅決擁護者。
洛克哈特過後寫道:在彼得斯的天性中有很大一部分多愁善感的東西,然而他是一個有著狂熱信仰的人,他致力於實現布爾什維克的目標,認為這是自己的職責。而這種思想感情是不允許有憐憫之心的,這個奇怪的人不知為什麼對我感興趣,他決心向我證明在一些小事上布爾什維克也可以像資產階級那樣具有騎士風度。在這一天,在全城的大搜捕中,契卡一共逮捕了20多名外國間諜,在契卡暴風驟雨般的打擊之下,英國特工在俄國的活動暫時停止了,被釋放后的洛克哈特也被從俄國驅逐出境。回到自己的國家后,洛克哈特默默無聞地度過了後半生,而那個賴利則因為行刺列寧案有功而被英國授予了英國功績勳章。蘇維埃俄國在審判這起外國間諜案時,洛克哈特和西德尼·賴利都被缺席判為死刑。在這次打擊外國間諜的行動中,契卡收穫頗豐,並將其當成自己最高的榮耀。蘇維埃政權認為這是其肅反工作的一次大勝利。在這次行動中,那兩位打入洛克哈特組織內部的契卡間諜立了很大的功勞,並使蘇俄的肅反工作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這為後來克格勃的間諜傳奇描畫了一個堅實的底調。1918年,行動十分巧妙的密探們幫助捷爾任斯基消滅了西方國家在蘇維埃俄國的情報網。

十六、紅色衛士——契卡

1904年,孤身一人的德·瑪格麗特·澤勒不名一文地來到了巴黎,為了生計,她不惜在一位巴黎劇院經理面前表演起了脫衣艷舞。在那個年頭,很少有人的表演如此大胆出位,劇院經理立即被她這種「帶有神秘東方氣息的婆羅門藝術」給震住了,當即拍板將她錄用,並且還給她起了個藝名——「瑪塔·哈麗」,意即「馬來人的太陽」。1905年4月的一天傍晚,瑪塔·哈麗在巴黎登台亮相,性感的肚皮,撩人的舞姿,神秘莫測、奧妙無窮的「印度婆羅門藝術」舞蹈,令人眼花繚亂的手部動作,最後幻化成一個充滿東方色彩的魅力漩渦,把見多識廣的巴黎人迅速地卷了進去。大廳內外擠滿了觀眾,如醉如痴,如癲如狂,整個巴黎都拜倒在她迷人的舞裙和風姿下。人們紛紛四處打聽這個艷麗無比的尤|物的名字。
自從無線電和摩爾斯電碼問世之後,人類通訊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無線電通訊被應用於每一個地方,尤其是應用在軍事領域。但是使用無線電通訊有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那就是它完全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任何一方都能接收到傳播的電文,因此在使用無線電的過程中,密碼也就同時應運而生。
剛進入間諜界時的巴龍·施盧加才20歲出頭,受過良好教育的他風度翩翩,具有一種貴族般的氣質。他出生於匈牙利的茲索爾納,學生年代曾就讀於維也納工業大學,畢業read.99csw.com后報名參軍,參加了奧地利的步兵團,雖然在戰場上他表現得非常勇敢,但還是以要結婚並經營自己的地產為借口而離開了部隊。離開部隊后不久,巴龍·施盧加投考了奧地利軍官學校,並得到了該校的畢業證書。這個證書對他今後的間諜生涯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使他能夠以軍事新聞記者的身份出入奧軍司令部,從而獲得他後來向柏林所提供的情報。巴龍·施盧加在普法戰爭之前就開始向普魯士駐巴黎武官提供情報,德國參謀總部的情報部門給他取的代號是「17號特務」。普法戰爭結束以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在這漫長的40年的歲月中,德國參謀總部的情報部門基本上把巴龍·施盧加打入了「冷宮」,情報部門每年只是同他談一次話,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巴龍·施盧加不被他人懷疑,以達到更好的潛伏目的。
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也稱「阿拉伯的勞倫斯」,因在1916年的阿拉伯大起義中作為英國聯絡官的角色而出名。許多阿拉伯人將他看成民間英雄,推動了他們從奧斯曼帝國和歐洲的統治中獲得自由的理想。同樣,許多英國人也將他看成戰爭英雄之一。在他去世70周年之際,英國作家萊格提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觀點:勞倫斯是被英國特工暗殺,而非死於一般車禍。萊格稱,英國軍情部門因擔心丘吉爾讓勞倫斯領導一個具有超級權力的新情報機構,所以謀殺了他,他稱有證據表明勞倫斯出車禍前一直遭軍情部門監視。不管萊格的說法是否有根據,勞倫斯這位軍事史上的神奇人物已留下了太多的謎團。
馬爾塔·里捨出于生法國,是一名法國騎兵上尉的女兒。她與別的女孩很不一樣,從小就喜愛舞刀弄劍、騎馬射擊,顯示出了特殊的體育才能,就是男孩子都不如她。長大以後的馬爾塔·里舍更是一鳴驚人,又迷戀上了飛行,要知道那時候的飛機和現在的可不一樣,10個飛行員中就得有不少於4個是掉下來摔死的,在「一戰」中上天飛行的人中,還真沒有一個女性,而她居然成為了法國第二個上天的飛行員,可見她的性格確實與眾不同。1914年,馬爾塔·里舍嫁給了苦苦追求她多年的亨利·里舍,兩個人的感情很好,可新婚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她的丈夫亨利·里舍應徵入伍,並隨軍開上了戰場。要知道「一戰」時的戰場是無比殘酷的,傷亡率高得驚人,馬爾塔·里舍的丈夫未能倖免,兩年後,從前方傳來了她丈夫在戰鬥中陣亡的消息。丈夫的死訊使馬爾塔悲痛欲絕,她決心要為丈夫報仇,於是主動去找一個她所認識的拉杜上尉,要求立即為她分配任務。這位拉杜上尉可不是一般的軍人,他所從事的是間諜工作,屬於法國軍事情報處的,看著美麗而又勇氣非凡的馬爾塔·里舍,權衡再三,這位拉杜上尉決定把她派往中立國西班牙,並給她起了一個動聽的代號——「雲雀」,不過這隻「雲雀」誰都不知道,政府中也沒她的檔案,她只與拉杜上尉保持單線聯繫。
卡納里斯由一名德國海軍的軍官變成了一名隸屬於德國海軍的軍事間諜,他的第一個間諜任務是在當地德國軍官的指導下負責監視直布羅陀海峽中協約國軍艦的活動情況,並從中搜集敵國海軍的相關情報。當時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表面上是中立國,但它們暗中是傾向德國的,德國的潛艇常常在它們的港口補充供給。德國情報機構要卡納里斯完成的這個任務,其實是對他的一次實習考核。沒過多久,卡納里斯就接到通知,他在西班牙的使命結束了,馬上返回德國海軍部接受新的任務,卡納里斯於是踏上了去往德國的火車。很不幸,在途經瑞士和義大利交界處時,他被義大利人給扣留了。義大利人認定他是一名德國特工,準備把他轉交給法國當局。義大利人雖然認定他是德國特工,但也沒當他是一個什麼重要人物,所以對他的看管並不是很緊,卡納里斯不愧有間諜的天賦,義大利人一不留神,泥鰍一樣的卡納里斯就從他們的指縫間溜走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硝煙還未散盡,英國就把情報工作的重點從德國轉向了布爾什維克,因為那段時間它一直視蘇俄為頭號威脅。軍情六處很快就加強了對蘇俄及其周邊地區的情報收集,誰也無法知道英國軍情六處在沙俄以及蘇聯時代,在俄國境內安插了多少情報人員。軍情六處同蘇聯的情報戰非常殘酷,並且接連遭受了幾次挫折,這使得卡明的軍情六處陷入了令人沮喪的窘境。丘吉爾擔任首相后,情報機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而大量才華出眾和有獻身精神的年輕人,從大學、商業界、知識界紛紛應|召加入秘密情報組織。在「二戰」中孟席斯任局長期間,由於他的出色工作和他與丘吉爾的良好關係以及軍情六處的共同努力,迎來了軍情六處最輝煌的時期。
還在美國陸軍第一師開始抵達法國之前三個星期,從墨西哥邊境調回來的潘興將軍征塵未洗,便遠渡重洋,來到法國籌建駐歐美軍總部,搜集有關情報,以便估算派到法國的陸軍需要多少兵力。潘興在同法英兩方進行協商並觀察了他們部隊的現狀之後,於1917年7月提出了一個總編製設計方案,他建議派往法國的美軍人數,遠遠超過了威爾遜發表關於運用美國全部力量的戰爭咨文時的設想,要求在1918年底以前向法國派出110萬人。開赴歐洲戰場的美軍,這時候才感覺到現在急缺一個情報機構,美國赴歐洲遠征軍司令潘興認為,在參戰前必須要有對敵人完整可靠的情報,這是減少不必要損失的基礎,也是成功的必要的保障。但此時,他的情報機構還處於一片空白的狀態下。對於潘興來說,當務之急是要儘快建立起一個能滿足戰爭需要的軍事情報結構。潘興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一個叫丹尼斯·諾蘭的小夥子,在隨後的戰爭過程中,證明了潘興的用人是正確的,丹尼斯·諾蘭的確是做這項工作最合適的人選。

一輛後座方向盤損毀的馬克I型坦克。索姆河會戰之初,坦克的投放數量偏少,這導致它們的整體作戰效力被大大降低。
契卡的重要職能之一是開展對外情報工作,情報官以外交人員身份為掩護派駐外國的做法,從捷爾任斯基時期就開始了。1917年底,捷爾任斯基嘗試進行了一系列的對外情報收集工作,他選中了一個叫菲利波夫的偵察員,讓他以商人和記者的身份前往芬蘭執行情報任務,主要收集芬蘭政府與德國交往的情況以及對蘇俄內部叛亂分子的態度。事實上,捷爾任斯基本人並不是一個獨裁者,更不殘忍好殺,他堅定地信仰共產主義,是一個自製、善良而仁慈的人,他的綽號「鋼鐵般的費利克斯」正是這一點的最好寫照。參加過「十月革命」的很多他的同志這樣評價捷爾任斯基:「他生活下去只需要三樣東西:工作、麵包和清水。」捷爾任斯基從不看戲或看電影,他甚至沒有自己的家,只有辦公室。和列寧一樣,捷爾任斯基也是一個非常正直、特別能工作的人,為了革命理想,他既會犧牲自我也會犧牲他人。在生前的最後一次講話中,捷爾任斯基說道:「我從未顧惜過自己,這也是我的力量所在。」在擔任肅反委員會主席一職的第一年,捷爾任斯基工作、吃、住都在盧比揚卡自己的辦公室,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嚴於律已的作風而出名。
在19世紀的日俄戰爭中,反旅順口之戰日軍就戰死了5萬多人,在隨後的奉天之戰中,僅僅十余天,日軍又戰死了7萬餘人,戰況之慘烈,可謂罕見。但比起在其後不久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慘烈的日俄之戰,充其量只算是它的綵排。1914年,歐洲的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明爭暗鬥因薩拉熱窩事件而演變成為了一場世界規模的戰爭,歐洲事件給身處大洋彼岸的美國決策者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美軍中的許多人開始考慮美國參戰的可能性。直到大戰進行到了第三個年頭,一直保持中立的美國才姍姍加入了戰爭,可直到這時,它的軍隊還處在動員和演習階段,許多戰爭準備仍未完成。
捷爾任斯基以個人風格,將契卡塑造為紀律嚴明的黨的戰鬥機構,它不僅打擊反革命,也像名字一樣,打擊投機倒把、消極怠工、小偷小摸。在列寧和最高蘇維埃的授權下,契卡擁有不經審訊就地槍決罪犯和抓捕人質以威懾反動勢力的權力。布爾什維克認為,整個西方資本主義世界都起來極力反對他們,因此肅反工作人員不無自豪地說,正是他們在保衛年輕的蘇維埃國家,在反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及其秘密機構陰謀的鬥爭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1921年,列寧高度評價了肅反工作人員的工作,稱他們是「反對來自那些比我們強大得多的敵人企圖顛覆蘇維埃政權的鬥爭的有力武器」。1921年,蘇維埃政權基本在全俄各地運行起來,國內鬥爭形式趨於好轉,捷爾任斯基簽發了這樣的命令:「蘇維埃不應把那些從事小偷小摸和投機倒把的工人直接送到監獄,而應留在工廠被好人感化;除非從事恐怖和公開的暴力活動,政治犯不再立即槍決。」1922年蘇聯建立,捷爾任斯基削減了契卡的一半成員,改組為國家政治保安總局。
洛克哈特在莫斯科過得相當快樂,他的大部分時間用來陪伴他著名的情婦穆拉·布登培格。洛克哈特曾經十分有趣地描繪了全俄肅反委員會主席捷爾任斯基的形象。他寫道:「捷爾任斯基的舉止無懈可擊,言談也很得體,只是沒有絲毫的幽默感。最奇妙的是他的眼睛,那雙深陷的眼睛閃爍著狂熱信仰的冰冷的光芒。他從來都不眨眼,似乎他的眼皮是癱瘓的。」

三、「克格勃之父」——捷爾任斯基

經過一翻運作,洛克哈特聯繫上了在莫斯科與白軍有聯繫的一個反布爾什維克的組織,將1000萬盧布轉交給他們作為活動資金。洛克哈特還以為他的所作所為天衣無縫,可他哪裡知道,契卡早就盯上他很久了。捷爾任斯基派了兩個契卡人員打進了他們的隊伍,這兩個人假裝成對革命感到失望的紅軍軍官,向他們建議暗殺列寧和托洛茨基。這兩名契卡人員很快就取得了洛克哈特的信任,洛克哈特安排的人給了那兩個人120萬盧布做起義經費,當然這筆錢很快就被轉到了契卡總部。就在這時,發生了一件大事,打亂了洛克哈特的行動計劃——8月30日,賴利導演了一場行刺列寧的行動,一名叫卡普蘭的社會革命黨人對列寧行刺,引起了契卡的大搜捕,而賴利僥倖逃脫,逃回了英國。
為此,英國海軍部命令孟席斯領導的駐馬德裡間諜小組嚴密監視卡納里斯的動向,以便及時掌握他登艇的時間和地點,只有這樣才能對前來接他的潛艇進行攔截。接到英國海軍部命令的孟席斯立即安排手下的特工緊密監控卡納里斯的行蹤,但英國人這一次的勞師動眾又徒勞了一場,卡納里斯雖然不知道英國人正在對他撒下一張網,要像撈魚一樣把他和接他的德國潛艇一網撈住,但間諜的天性使他的行蹤披上了神出鬼沒的色彩,化了裝的卡納里斯乘一艘小漁船溜出了港口,在外海踏上了接他的德國潛艇揚長而去了。孟席斯在與卡納里斯的首次交手中,卡納里斯先得一分。
按照明石大佐的安排,西德尼·賴利在做生意的同時,充分發揮上天賦予他的聰明才智,利用自己俄國商人的身份與當地的俄國軍政官員往來,然後把套來的情報賣給日本人。當時日本與俄國為爭奪在中國的利益,關係異常緊張,大戰一觸即發,在西德尼·賴利的心中,可從來也不曾有過俄國是自己半個祖國的概念,儘管他生在俄國,長在俄國。與他往來的那些俄國軍官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嗜酒如命,酒杯一端就什麼也不管了,西德尼·賴利很容易就把一份俄國海軍的「旅順港防務計劃」搞到了手,然後用它在日本人那裡換成了錢。在日俄戰爭中,知道了「旅順港防務計劃」的日本海軍以迂迴的方式繞過了俄國海軍為保護海港而布置的水雷區,對俄國海軍艦隊發起了突然襲擊,把在旅順港內的俄國艦隊打得措手不及,踉蹌大敗。吃了虧的俄國人開始找原因了,活躍在俄國軍官中的西德尼·賴利自然引起了俄國人的注意,他自己沒察覺到危險,但一直在他身後觀察的明石大佐卻是旁觀者清,他找了個機會暗示西德尼·賴利趕緊離開,並引薦他為日本服務。形勢危急,賴利讓他的妻子返回倫敦,自己則去了日本。去到日本的西德尼·賴利成了一名為日本服務的情報員,對於英國、俄國和日本,賴利並沒有把自己算在哪一方,應該說他只是一名情報販子,他搞情報,然後賣給願意出錢買的人。他在日本的這段時間,又搜集了許多有關日本和俄國的情報,不久后都賣給了英國。看來他的確具有商人的頭腦。

圖為墨索里尼(身披肩帶者)在1922年「進軍羅馬」運動中的場景,當時的他已經在義大利執掌了大權。
這天黃昏,在海濱浴場暢遊了一下午的馮·科爾貝格男爵又興緻勃勃地來到了跑馬場,準備騎著他的「雷帝」好好地儘儘興,可讓他感到意外的是,今天的「雷帝」沒閑在馬廄里,原來它被一位叫「貝蒂·費爾特」的小姐騎走了。老馬夫對這位小姐的騎術稱讚有加,認為她是他所見過的騎士中最棒的。「貝蒂·費爾特」是一個德國姑娘的名字,科爾貝格男爵一時半晌也想不起來在西班牙他所認識的德國僑民中哪位姑娘叫這個名字。不過老馬夫的這一番話還是叫馮·科爾貝格男爵好奇之心頓生,他倒是要好好地見識一下這位「貝蒂·費爾特」小姐的騎術。科爾貝格男爵來到跑馬場的觀看席上,把目光投到了跑馬場中。眼前的一幕把科爾貝格男爵深深地吸引住了,只見「雷帝」在夕陽的照耀下,宛如一團賓士的烈火,一位周身棕色打扮、身姿優美的姑娘正揚鞭策馬,整個人同坐騎渾然一體,簡直就是希臘神話中的女神。科爾貝格男爵的魂一下子就被這位美女騎士勾住了,這個容貌出眾、氣質超凡的女子是他從來不曾見到過的類型。

十一、是她行刺了列寧?——芬妮·卡普蘭

卡納里斯的間諜天賦這時發揮作用了,他居然設法從島上逃上了智利本土,身無分文的他搞到了一匹馬,騎著它狂奔了數百公里,接著又拿出了登山運動員的本事翻越了高不可攀的安第斯山脈,從而逃進了親德國的阿根廷境內。在阿根廷的首都,卡納里斯混上了中立國荷蘭的海輪,自打他從那個荒島上逃出來算起,經過兩個月的輾轉奔波,他終於傳奇般地又返回到了自己的國家德國。當他最終回到柏林的時候,他這一段萬里逃脫的經歷引起了他所隸屬的德國海軍情報部門的極大注意。當年5月,卡納里斯被晉陞為海軍上尉,出任德國海軍部的聯絡官,年底受命前往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當時西班牙是歐洲的一個中立國家,協約國和同盟國在西班牙的諜報戰異常激烈,為了加強在那裡的力量,德國海軍部派卡納里斯去西班牙進行諜報工作。
在倫敦站住腳的西德尼·賴利很快就結識了一位年輕而富有的英國寡婦,1899年,他與這位有錢的寡婦結了婚。因為西德尼·賴利對俄國很熟,所以英國情報局把他派往俄國卧底,於是他帶著在英國娶的妻子一同回到了俄國。這時的他早和以前不同了,他以一個有身價的商人的身份住進了俄國的首都聖彼得堡,以此為掩護,為英國收集有關俄國的情報。每天出入社會名流圈子的西德尼·賴利很快就結識了一個被稱為明石大佐的日本人,這個明石大佐的公開身份是日本派駐俄國的大使館武官,實際上是一個日本間諜。與西德尼·賴利一樣,他們都是為收集情報而來的。在交往中,生性狡詐、具有超人的說謊本領和高超的應變能力的西德尼·賴利一眼就被明石大佐相中了,他發現西德尼·賴利對俄國並沒有什麼感情,正是一塊當間諜的好材料,決定利用他為自己搞情報,於是建議賴利到中國的旅順口做生意,並表示為其提供必要的幫助。按理來說,受雇於英國情報部門的西德尼·賴利任務在身,是不可以隨便亂跑的,可他本來就是無賴出身,凡事只從自身利益考慮,眼下見有利可圖,也就把他的英國主子拋到九霄雲外了,立馬帶著自己的妻子,乘上開往西伯利亞的火車,然後經中國的滿洲里,一口氣跑到了中國的旅順口,停住腳后,和妻子一起在那裡開了個木材公司。對於英國人來說,他是突然失蹤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主要的情報機構是陸軍總參謀部軍事情報局,由瓦爾特·尼古拉少校領導,在軍事情報局之下,是它的下屬機構——設立在各大軍區中的秘密情報站。到1917年時,由瓦爾特·尼古拉上校指揮的情報軍官已經有150多名。這些人中許多是在總司令部直接受他的領導,乘余的那些人分佈在柏林和各軍區情報站,或者是在前線戰區司令部里工作。大部分特務由各個軍區軍事情報站直接領導。當時德國軍事情報局的活動經費除俄國外,在歐洲首屈一指。瓦爾特·尼古拉擔任德國軍事情報局的領導工作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之後六天。
捷爾任斯基是一名猶太人,他出生於俄屬波蘭王國維爾諾省奧希米揚內縣,他的父親是捷爾任諾沃小莊園里的一個小地主,捷爾任斯基幼年時的志向是成為一名大主教。但是在中學時他就迷上了馬克思主義,並在1895年加入了立陶宛社會民主黨。第二年捷爾任斯基從維爾諾中學自願退學,從此走上了職業革命家的道路。據他自己說,他很快成了一個「能接近普通大眾的宣傳家」,並稱自己是「民族主義者的死敵」。1897年3月,捷爾任斯基從維爾諾轉移到科夫諾從事革命工作,出版第一期波蘭文地下報紙《科夫諾工人報》,並領導了阿列克索特的罷工鬥爭。7月,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判處三年流放。但兩年後,捷爾任斯基就從流放地維特亞卡省秘密逃回維爾諾,後來到華沙繼續從事工人運動。
自從契卡成立以後,它以極高的效率,鎮壓了新生政權大量的敵對分子,成為了布爾什維克黨的紅色衛士。在他們所破獲的大量案件中,使他們最為自豪的,就是成功挫敗了由英國外交官和秘密間諜參与的「洛克哈特陰謀」案。「十月革命」成功后,俄國的政權落入了由列寧所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手中,新建立的蘇維埃政權要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場帝國主義之間的不義戰爭。為了讓俄國能夠繼續協助協約國對德國作戰,英國政府派出年輕自負的羅伯特·布魯斯·洛克哈特前往俄國,同剛建立的蘇維埃政權進行聯繫。這個洛克哈特一向自以為能力超群,但這一次卻是失敗而歸,因為儘管德國提出的條件萬分苛刻,但蘇維埃俄國還是與德國簽訂了停戰協議,俄國就此退出了戰爭。在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之後,人們都已明白蘇俄不會再同德國作戰了,此時協約國就下定決心要推翻布爾什維克,讓一個能繼續與德國打仗的新的俄國政府上台執政。
1917年11月7日,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通過武裝起義推翻了俄國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由此,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了。1918年8月30日,這一天被俄國被歷史學家稱為「俄羅斯歷史上致命的一天」,因為在那一天,發生了行刺列寧的事件。那天,俄國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領袖列寧在位於莫斯科列茨基區的米海爾松工廠舉行的工人集會上發表講演,講演結束后,在離開這家工廠大門口走向他的汽車時,有人向他開了四槍,其中有兩發擊中了列寧。事發后,列寧的司機希爾把列寧抱上車,向克里姆林宮疾馳而去。醫生診斷後確定,子彈擊中列寧的頸部,但沒有生命危險。負責治療的醫生奧布赫寫道:「子彈若是偏離一毫米,弗拉基米爾·伊里奇肯定就沒命了。」遇刺后的列寧經過治療得以生還。行刺列寧的兇手被當場抓獲,是一個叫作芬妮·卡普蘭的社會革命黨的黨徒。
西方情報界把軍情六處看成是英國情報機關的「開山祖師」,從開創初期至今,它和它的前身都是嚴格保密的。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它一直是在處於極度機密的情況下進行工作,不受政府領導,政府部門的名單上沒有它的名字。軍情六處的總部設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橋南邊一幢20層樓內,對外稱「政府電信局」,該處由外交部控制。英國軍情六處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在國內外搜集政治、經濟和軍事情報,從事間諜情報和國外反間諜活動。它招收間諜有著傳統標準——理想的間諜是一個出身於上層社九_九_藏_書會、有經濟收入、性格開朗的年輕人,他必須受過高等教育,英俊、勇敢,比較冷靜和客觀,因此,英國的間諜機構歷來都重視從牛津和劍橋這兩所世界名牌大學中招收間諜。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軍情六處一直在陸軍部、海軍部、外交部之間調來調去,雖然不利的因素很多,但它還是在荷蘭、德國、埃及建立了情報站,安插了許多特工人員,與其他的情報機構進行有效的聯繫,積極指揮反間活動、審訊俘虜,從敵占區搜集情報,協助組織和安排流亡者和戰俘的逃亡路線,直到1915年以後,才逐漸成為英國最主要的情報機構。卡明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針對德國,他認為,在德國的主要軍港他都應該有能夠得到充分信任並向其報告異常活動的特工,所選特工的素質和身份必須可靠,而且將依據所作貢獻獲得報酬。
盧比揚卡廣場位於克格勃大樓前方,蘇聯時期稱捷爾任斯基廣場,因廣場中央坐落著一尊捷爾任斯基雕像而得名。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后,俄國的「民主派」們推倒了捷爾任斯基的雕像。2004年9月11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盧比揚卡廣場上舉行了一場不同尋常的雕像安放儀式,相隔13年之後捷爾任斯基雕像又重新被立了起來,這足以說明捷爾任斯基的功勞至今仍然深入人心,令人難以忘懷。

九、傳奇諜王——卡納里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巴龍·施盧加向德國軍隊提供了一份最有分量的情報,這份情報向德軍參謀部提供了關於法國在進行戰爭動員后第五天時部分軍隊部署的情況。這對於德軍統帥部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份情報為德國在後來所爆發的對法戰爭中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一開始德國的指揮官對巴龍·施盧加所提供的情報還是持保留態度的,對情報的內容不敢完全相信,這讓為這份情報做出了很多努力的巴龍·施盧加非常失望。巴龍·施盧加為德國服務是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而並不是為了酬勞。這時的巴龍·施盧加已是73歲的高齡,這個重大的打擊使他的健康情況受到了影響,於是他返回德國休養了一段時間。不久之後,待不住的他又回到了巴黎,繼續投入到他的諜報生涯中為德國效力,一直堅持到自己去世的前一年。回到巴黎的巴龍·施盧加,利用法國和瑞士間邊境上的漏洞,每隔兩天就給德國送來一次情報,真不知道他這麼多的情報都是怎麼搞到的,這一點就連德國的情報部門也不知道,但他們知道,這些情報是極有分量和價值的,這些情報通常是在兩天之內就被送到大本營設在瑞士的南方情報搜集站,並由情報搜集站傳到德軍參謀總部。巴龍·施盧加的情報在參謀部受到很高的重視,當時的陸軍參謀總長法金漢堅持親自看他的報告,不僅把它們當作參考情報,同時也把它們當作決定性的情報來看待。1916年,年已75歲的巴龍·施盧加在發出最後一份情報后回到了德國,在德國參謀總部領取了退休金,僅過了一年便因病去世了。德國的軍事情報部認為他是「間諜史上空前傑出的間諜」。

在比利時伊普雷城外被俘虜的法國士兵。
芬妮·卡普蘭出身於烏克蘭一個優裕的猶太人家庭,她之所以加入社會革命黨,完全是由於一個偶然的事情。1906年,年僅16歲的她住進基輔的一家旅店,不想就此惹禍上身。當時一個叫維克多·卡爾斯基的無政府主義者,正在那家旅店製作炸藥,密謀要刺殺基輔的行政長官。結果出現了意外,炸藥爆炸了,維克多·卡爾斯基跑掉了,而芬妮·卡普蘭卻在爆炸中受了傷,結果她被認定是製造爆炸事件的恐怖分子,因而被判服11年的苦役。年紀輕輕的卡普蘭過早就開始品嘗鐵窗生涯的沉重和痛苦,在服刑期間,卡普蘭結識了俄國著名的右翼社會革命黨活動家瑪利亞·斯別里多諾瓦婭,受她的影響,卡普蘭開始接受社會革命黨人的觀點,在服了11年的苦役之後,她被獲釋出獄。那年是1917年,俄國已發生了「二月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的臨時政府。
丹尼斯·諾蘭到達歐洲的首次任務是觀察戰地軍事情報部門的組建及應用,這次觀察使他認識到,美國這時還缺少經過技術訓練的情報人員。他要求新招收的情報人員在實際工作前先到法國去參加相關的課程訓練,以使他們可以快速實現對戰場的了解。為了訓練這些情報人員,美國遠征軍在法國建立了它的陸軍情報學校,情報人員可以在這所學校中得到全面系統的學習。1917年7月,美國遠征軍的軍事情報部門正式成立了,潘興拜訪了諾蘭少校指揮下的這個情報機構,發現它組織非常完備。在諾蘭的的努力下,美國遠征軍的情報組織從營部開始,各團、各旅、各師、各軍,一直建到集團軍。營的情報機構由30人組成,他們分別是情報人員、偵察人員、觀察人員和狙擊手。他們進行戰場偵察,將所得的情報逐層向上反映,這樣就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情報組織機構。
默茲-阿拉貢是德軍精心準備好的一個防禦陣地,也是德軍最後的一道防線,這個戰役可說是美軍投入大戰中所經歷的一場最為激烈的戰鬥。在幽暗的森林中,美軍的進攻受到了德軍猛烈的打擊,如同陷入了地獄之中。在美軍受到德軍炮火猛烈打擊之時,諾蘭親自率領自己的部隊衝進入了炮火紛飛的戰場,並親自帶頭衝鋒,極大地鼓舞了士氣。由於丹尼斯·諾蘭在美國遠征軍情報部門的傑出貢獻,他獲得了美國突出貢獻獎章,潘興認為諾蘭所領導的軍事情報部門對美國遠征軍來說其價值難以估量。大戰結束后,諾蘭曾被派去協助處理與德國簽定條約的工作,返回美國后,在美國的戰爭學院任教,成為了一名培養陸軍研究生的導師。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按照預定的「施利芬計劃」,德軍在兩天之內攻佔了比利時的軍事要塞列日,如同一股洶湧的洪水,漫過比利時,卷向了法國。在法國的邊境上,經過四場惡戰,大敗英法聯軍,在德軍勢如破竹的攻勢下,英法聯軍陷於全面潰敗之中。德軍沖在最前面的前鋒,是德國的第一集團軍,它由5個軍近30萬德軍所組成,是德軍最精銳的部隊。第一集團軍的司令官是德國老將馮·克盧克,他雖然年近古稀,但老當益壯,有一副魁偉健壯的身軀,看上去仍然充滿著無窮的精力,此刻他正一馬當先地統率所部,拿下了法國東北部的軍事重鎮蒙斯,下一個目標就是法國的首都巴黎。
為什麼會給他如此之高的讚譽呢?這個嘉許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就巴龍·施盧加個人來說,他的一生極其忠誠于自己的國家和情報事業,從情報活動在德國還沒有受到重視的時候,他就自願投入到這項工作當中,並取得了十分出色的成績,一直堅持到老邁蒼蒼,基本是生命的最後一刻,為德國的情報工作事業默默無聞地奉獻了一生。他的這種選擇,既是出自對情報事業的熱愛,也是對德國情報工作的貢獻。其次是巴龍·施盧加的情報工作基本上是十分成功的,在他所獲取的情報中,有許多是有重大價值的,比如在「一戰」剛剛開始時他對法國軍隊布置情況的情報。巴龍·施盧加在把握法國政治、經濟形勢和人們的心理狀態方面具有非凡的能力,並送出了大量異常準確的情報。再就是巴龍·施盧加的老練和智慧,他具有超常的間諜天賦和能力,和瑪塔·哈麗完全不同。瑪塔·哈麗一直活躍在敵方情報部門懷疑的目光之下,而巴龍·施盧加則極善於掩藏自己的身份,從來也沒引起過對手的注意,他從事情報搜集工作時間是那樣長久,並且一生都居於敵國之中,但他平穩地得以善終,在眾多的間諜中,能做到這一點是極其難能可貴的。當然,這位事業成功的間諜也不是沒有遺憾的,每當他所努力獲取的有分量的情報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或者並沒有發揮出他所想象的作用時,他都會因此而感到極為沮喪,甚至有時都影響到他的健康。但綜觀他的一生來看,可以說他是間諜史上一位空前傑出的間諜。

十二、「級別最高」的間諜——卡爾·曼納海姆

但是捷爾任斯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在非常緊張的形勢下,契卡的主要任務就是對敵對勢力實現無產階級專政,而不能局限於對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理解。正如他所說的「現在是你死我活的戰爭,不需要公道」。也就是說,為了使契卡成為一個高效能的革命組織,就必須節省掉法律上的程序,契卡必須要有處決權。換言之,契卡將以革命的名義,掌有生殺之權。1918年初,為了促使俄國及早退出戰爭,德國重新發起了對俄國的軍事進攻,蘇維埃政權面臨著極大的危機。新政權把首都從彼得堡遷到了莫斯科,為了動員全國的一切力量投入保衛祖國的戰爭,列寧為此頒布了《社會主義祖國在危急中》的法令。該法令規定:「資產階級中有勞動能力的男女,均應編入挖壕營,受赤衛隊監視,反抗者槍斃。所有敵方姦細、投機商人、暴徒、流氓、反革命煽動者、德國間諜,一律就地槍決。」這項法令的公布,無疑是賦予了契卡巨大的權力,在戰爭的催促下,契卡擁有了不經審判便可執行槍決的恐怖權力。從後來的檔案中反映出,當時的契卡在與「反革命」的鬥爭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契卡從此成為了布爾什維克政權手中的一把利劍,在它成立后的19個月里,它使用殘酷的暴力手段,對蘇維埃國家的一切敵對勢力給予了毀滅性的打擊,契卡的成員不無自豪地自稱為「紅色衛士」。
當那個女騎士從馬上下來時,科爾貝格男爵彬彬有禮地向他心中的女神做了自我介紹,當那位美麗超俗的女子聽說眼前是德國駐西班牙大使館的海軍武官時,也顯得特別激動,如同見到了親人一般,她告訴科爾貝格男爵自己是比利時的德國僑民,她的父親是一位馬術教練,在戰爭爆發后不久就被法國人抓走了,孤身一人的她為了躲避戰火來到了西班牙,可至今也沒有找到一個固定的工作和居所,她希望德國使館對她伸出幫助之手。
對於這個已經成為了世界強國並有著扭轉戰局能力的美國,任何一種對它的忽視都將是致命錯誤。德國的軍事情報局恰恰忽視了美國的存在。據資料記載,在美國已經參戰了幾個月之後,德國軍事情報局甚至才開始準備對這個新的敵人展開間諜活動。但一直到最後,負責搜集美國情報工作的只有7個間諜,這個數目是那樣微不足道,顯然是難以和美國的重要性相匹配的,由此可見,相對於幾年之後那種遍布全球的諜報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情報工作還只是停留在它的創建階段。可以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德國情報工作還是比較膚淺的,即便是對於德國的主要敵手,德國軍事情報局的工作成果也是漏洞百出的,它居然沒有事先察覺和報告在戰場上出現的一種劃時代的可怕的新式武器——坦克,當這個龐然大物在索姆河戰役中突然出現,轟隆作響地壓向德軍戰線時,導致了德軍的目瞪口呆和驚慌逃竄,給德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這件事對瓦爾特·尼古拉來說,真是個莫大的諷刺。
1917年10月15日早晨是瑪塔·哈麗與這個曾帶給她花天酒地的生活、恣意縱情的狂歡的世界訣別的時候了。她仔細梳理了頭髮,化了淡妝,乘上一輛帶蓬卡車,從監獄被帶到文森射擊場——她的刑場。劊子手們開始瞄準射擊,她面對11個行刑隊員的槍口,笑著對行刑的軍官說:「這是第一次有人肯付12法郎佔有我。」(在法語中,「法郎」和「子彈」是同一詞彙)。瑪塔·哈麗被處決了,她被多方所利用,又最終被多方所拋棄,從某一角度來講,瑪塔·哈麗也是戰爭的犧牲品。
間諜,這個鬥智斗勇的領域,也是適合女性大展身手的場所,女性的特長在這個領域中真可謂如魚得水,能在征服男人的同時,順手撈走她們想要的情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諜戰戰場中,就湧現出了許多影響了戰局的女間諜,德國方面出現了一位名傳後世的「間諜女王」瑪塔·哈麗,而法國則有一個與瑪塔·哈麗相匹敵的,代號為「雲雀」的女間諜馬爾塔·里舍。她為協約國所作的貢獻,絲毫不亞於瑪塔·哈麗為德國工作的成績。
卡明爵士執掌軍情六處的20世紀初,很少有人知道軍情六處這個秘密情報機構的存在,更少有人知道卡明是這個機構的首腦。直到30年代一個英國作家的回憶錄中提到英國情報機構的重要人物會在看文件時用綠色墨水簽下一個字母C,而C恰恰是卡明的姓氏首個字母,於是首任掌門在身死將近十年後才被驗明正身。軍情六處氣急敗壞地認為這本回憶錄泄了軍情六處的機密,看來作家真的是情報機構的天敵。「一戰」后,英國外交部接收了秘密情報局,此後,又接收了電碼密碼學校,校長由軍情六處的局長擔任。這個校長的到來為爾後軍情六處的發展帶來無限生機,軍情六處以後能在密碼的破譯上成為世界的頂尖高手正是得益於此,這期間軍情六處的組織機構也逐漸健全。因為卡明與「首領」在英文中都是C開頭,或許是出於對卡明的尊敬,此後軍情六處的歷任掌門都被稱為「代號C」,軍情六處內部對這個機構的初創者充滿懷念,看來冷血的特工們有時也是蠻有人情味的。
戰後諾蘭在對這些在戰爭中得到的教訓加以總結,指出要想減少不必要的損失,使軍事行動得以成功展開,關於敵人完整可靠的情報是必要的前提,為達此目的,就必須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情報系統,從而使這些情報能夠用於軍事決策的制定。對於這個系統來說,擁有一大批受到過良好訓練的情報專業人員就顯得尤為重要。
有一次科爾貝格男爵到摩洛哥進行秘密活動時,把馬爾塔·里舍也帶去陪他同行,這使得馬爾塔·里舍有機會了解到德國人正意圖挑起當地的摩洛哥部落與法國殖民當局的矛盾,從而發動武裝暴動,以達到牽製法國軍隊的目的。馬爾塔·里舍馬上將這一情報通知了拉杜上尉,並把德國人為摩洛哥部落運送武器的船隻航線也一併報了上去。不用說,運武器的船隻被法國人給截了,沒按時得到德國說好的武器的摩洛哥部落的起事被法國當局給鎮壓了。正當馬爾塔·里舍工作順利之時,沒想到後院起火,她與法國政府間的單線聯繫人、也是她的頂頭上司拉杜上尉遭人陷害,被指控為德國間諜而被關入了監獄。馬爾塔·里舍一時間成了斷線的風箏,不知如何是好,即便有了情報,也不知該傳送給誰。也許她的好運走到頭了,偏偏在這個時候她又在一場車禍中斷了一條腿,心灰意冷的馬爾塔·里舍感到自己的間諜工作已然走到頭了,她想結束自己的間諜生涯了,但是她想在臨走之前再給德國來一次打擊。拄著雙拐的馬爾塔·里舍來到德國駐西班牙大使館,在見到德國駐西班牙大使拉第波爾親王時,馬爾塔·里舍對拉第波爾親王說,作為科爾貝格男爵的情婦,她已掌握了德國在西班牙進行間諜活動的全部材料,並把德國在西班牙的間諜名單通知了西班牙政府。當馬爾塔·里舍看到拉第波爾親王半信半疑的表情時,就向德國大使列舉了一些證據,這些證據使德國大使無法不相信她所說的話,此刻的拉第波爾親王已經沒功夫去處理科爾貝格男爵了,他現在急於做的,是怎樣採取補救措施。
極其重視保密的卡明爵士不贊成屬下們將自己的秘密工作內容寫成書告訴大眾,在一次交通堵塞中,卡明對自己的管家說:「我也要出版一本回憶錄,四開的,封面用大紅字寫著標題『秘密情報局長的輕率言行』,有400頁厚,頁頁都是空白!」作為一個獨腿的海軍軍官,卡明有著許多怪癖,對於間諜活動也許這種怪癖是必要的,那就是神秘兮兮的。因而他所締造的軍情六處也就籠罩在那種昏暗、神秘的氣氛中。他喜歡擺弄一個金框單片眼鏡,愛使用綠墨水寫字。為使自己的身份像其他組織工作一樣保密,卡明用他名字的首個字母C給自己起了一個代號。早年間在軍情六處做過事的人,可能會被一個場景嚇得噩夢連連——軍情六處的首位掌門人卡明爵士,可能會在會議中突然攥住鋼筆或開信刀猛扎自己的腿——當然,那是假肢。關於他的腿,曾有一段傳奇。1914年,他在法國遭遇了嚴重的車禍,為了從撞毀變形的車中脫身,他竟然用軍情六處特製的秘密武器「鋼筆刀」割斷了自己的左腿。當然,這也是杜撰的,其實他的左腿是在車禍一天之後才被截肢的。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后,軍情六處的重點活動是搜集蘇聯的有關情報,支持白俄。利用流亡的白俄團體,秘密情報局獲取了大量的蘇聯情報,但其中有些是過時的和錯誤的。而此時德國日益強盛,開始不遵守凡爾賽和平條約,軍情六處得自德國的情報卻越來越少。
從那以後,他就開始認真地準備起行刺列寧的陰謀來了,在他的精心策劃和安排下,在一次群眾性的集會上,當演講完的列寧走向汽車時,女刺客芬尼·卡普蘭近距離向列寧射了三槍,致使列寧傷勢嚴重。行刺后的卡普蘭被當場逮捕,三天後即遭處決。她的屍體被塞進一個鐵桶里,然後澆上汽油燒掉。契卡全體出動,僅在彼得格勒就抓了1000個反動分子。在製造了這場轟動世界的列寧刺殺案后,西德尼·賴利立即逃回了英國。此行刺殺列寧的目的雖然沒有完全達到,但是他在蘇聯造成的影響甚大,回到英國后被授予了英國的軍功勳章。在這之後,西德尼·賴利又參与了幾次在蘇聯的間諜活動。1925年,當他由芬蘭越境再次進入蘇聯之後就下落不明了,這回他可是徹底失蹤了,從此再沒出現。有情報說他被蘇聯的契卡槍決了,也有情報說他已投靠了蘇聯,總之,關於他的傳聞五花八門,蘇聯政府對此事聽之任之,就像從來就沒有過這個人似的。如同他的身世一樣,他神秘地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最後又神秘地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實際的情況是,西德尼·賴利中了契卡的計,契卡設了一個圈套,把西德尼·賴利誘騙到了蘇聯。當他一越過蘇聯邊境,便立即被捕了。他供出了所有要他提供的證詞后,契卡並未對他進行開庭審判,就在國家政治保安局設在盧比揚卡的內部監獄的院子里處死了他,並將其就地埋在了院中的地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德國的軍隊被改編成為魏瑪共和國的國防軍,儘管戰勝國為了防止德國的東山再起,對德國的軍事復興作了各種限制,然而對於德國的這個不算太起眼的情報部門卻沒放在眼中,德國的情報部門並沒有受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和束縛,為了對付當時德國內部的紛亂局面,特別是為了對付傾向於蘇聯的人民革命,德國陸軍參謀總部被保留了下來,因為它對於穩定德國的軍隊是能發揮巨大作用的,畢竟它還是德軍傳統上的最高指揮部,雖然賦予它權力的德皇已被推翻了,但無論哪一派勢力,也還仍然承認它的權力並樂於和它打交道。這個改了稱呼的德國參謀總部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設計逐步恢復了德國的軍事情報機構——軍事情報局。

十五、近乎白紙——「一戰」前的美國軍事情報機構

就在特工們驚訝萬分的時候,機警的列德爾也發現了情況不對,憑著多年的間諜經驗,他立即明白自己已陷入了危險的境地,他在離開郵局后,先是把身上帶著的幾張能暴露身份的紙撕得粉碎,並把它們分撒在路上,然後向俄國駐布拉格的大使館急步走去,但此時的他已不可能擺脫掉周圍的特工了,當他看到前面的路上出現了大群的警察后,不得已躲進了路旁一家不起眼的旅店,這家旅店馬上就被警察和特工們團團包圍了。特工們敲開了列德爾的房門,奧匈帝國反間諜機關在當地的負責人走了進去,並把他所撕碎撒丟后又被特工們複原的紙放到了列德爾的面前。此時列德爾的情況早已上報到了最高層的斐迪南大公和康拉德男爵那了,他們的決定很快就下來了,此時的列德爾面前只有兩條路好走了——自殺或是被軍事法庭絞死。列德爾選擇了前者,至少這還是一種體面的死法,之所以給他留一個這樣的死法,主要是奧匈帝國的高層也不想造成過大的影響。奧匈帝國的軍方為了減少不好的影響,在列德爾自殺后一直隱瞞了他的死因。後來消息不知怎麼被透露了出去,人們這才明白了列德爾的真正死因。
1887年的第一天,卡納里斯出生於德國北部多特蒙德市郊的一個十分富有、有權有勢的資產階級家庭,1905年,年僅18歲的他考進了德國海軍的搖籃——基爾海軍學院,在那裡,卡納里斯顯示出他那出眾的智力,除了學業出色外,超凡的語言天賦是他的強項。他流利九-九-藏-書地掌握了英語、法語、義大利語,還有俄語。在一次遠航南美的時候,在短短的時間內,他又學會了西班牙語。他的這些語言能力,為他後來從事間諜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基爾海軍學院的畢業證,把卡納里斯送進了德意志帝國的海軍,他被分配到「德累斯頓」號輕巡洋艦上服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卡納里斯先是被任命為艦上的情報官,不久又被升任副艦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卡納里斯所服役的「德累斯頓」號輕巡洋艦隨同由德國海軍中將馮·施佩率領的德國海軍東亞分艦隊在太平洋海域作戰,雖然他們一度取得過可喜可賀的勝利,但這些勝利也終於給他們帶來了滅頂之災。為了消除心頭之患,英國海軍派來了幾艘戰列艦對付他們,在1914年底的福克蘭群島之戰中,英國海軍擊沉了除「德累斯頓」號之外德國東亞分艦隊的所有戰艦。但卡納里斯的好運並未維持多久,第二年3月,幸免於難的「德累斯頓」號在智利領海被英國巡洋艦「格拉斯哥」號和「肯特」號撞見,短暫交火后重創自沉,最終也沒能免於被擊沉的命運。卡納里斯和所有的船員被俘后被關押在智利的一個人跡罕至的海島上。
此時的西班牙政府對外宣布的是中立,為此西班牙政府曾對外聲明,無論是哪個國家,不管它屬於交戰中的哪一方,只要是在西班牙從事間諜活動,都將被視為是對西班牙中立國地位的嚴重侵犯。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正在交戰中的兩大軍事集團不想使自己失去西班牙這個重要而又特殊的國家,所以他們在西班牙的間諜活動都是在暗中進行的。其實對於這種情況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只要沒證據,大夥也就睜隻眼閉隻眼過去了,但現在不同了,眼前這個女人要把這麼多的證據捅到明面上去,到時西班牙政府不好辦,協約國也定然會因此而大做文章,將會使德國處於十分不利的局面。德國大使不能讓這種對德國不利的局面出現,他必須要趕快行動,在那些證據公開之前,要儘快讓德國的間諜網路消失。從拉第波爾親王的表情中,馬爾塔·里舍已經明白德國大使在想什麼了,她知道自己又一次成功了,於是轉身從大使館從容地離去。西班牙與法國是接壤的,機警的馬爾塔·里舍平安地回到了法國,她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正如馬爾塔·里舍所預料的那樣,在西班牙的德國間諜們被緊急撤離了,而她的情人科爾貝格男爵在回國的途中自殺。科爾貝格男爵被色所迷,害了自己,也害了國家。
瑪塔·哈麗原名德·瑪格麗特·澤勒,間諜代號H21。她出生於荷蘭,為荷蘭和印度尼西亞血統的混血兒。1904年只身前往巴黎,開始職業舞|女的生涯,並以出位的裸舞表演迅速走紅,1914年被招募為德國間諜,1916年又被招募為法國間諜。瑪塔·哈麗是一個雙料間諜,她同時服務於德法兩國的情報部門,法國也從哈麗的情報中獲益。據有關記載,在那次審判中,瑪塔·哈麗曾極力為自己進行辯護,但沒人相信她的話,也沒人替她辯護,1917年10月,在法國被以「間諜罪」和「賣國罪」判處死刑。
儘管瑪塔·哈麗在有關自己的身世上編造了不少的謊言,但她在舞蹈藝術上的確取得了不小的成功,當時,由於通訊手段的局限性,很多身份都難以被查證,許多人都會給自己添加一個高貴的身份,以便於自己成名。成了職業舞娘的哈麗從此越跳越紅,成了當時巴黎紅得發紫的舞星。1905年的《巴黎人報》如此評價道:「只要她一出場,台下的觀眾便如痴如狂。」瑪塔·哈麗一舉成名,幾乎所有的報紙都毫不吝嗇地給了她最搶眼的版面並配以巨幅艷照,她成了轟動一時的人物,開始頻頻出現在最時髦的遊樂場、貴族沙龍和大企業主的私人聚會等場合。除卻美艷之外,瑪塔·哈麗還顯露出天生的非凡智慧。她的影響漸漸向整個歐洲擴展,上流社會競相吹噓自己和瑪塔·哈麗有私交,名門望族之後、政治家、百萬富豪紛紛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在戰爭爆發前夕,瑪塔·哈麗正在德國巡迴表演。德軍統帥部的軍官米爾巴赫在看到哈麗為幾個工業巨頭做即興表演時,感到這是一塊難覓的間諜好料,於是私下出價兩萬法郎誘她下水。在與權貴的交際中,她常常會聽到一些「大新聞」,但多數時候,她只是用它們來炫耀自己,用消息來賺錢未嘗不是個好買賣,於是她答應了德國人的要求。
成立之初的契卡總部設在彼得格勒霍瓦亞大街2號,1918年蘇俄政府遷都莫斯科后,契卡總部遷到了莫斯科克里姆林宮附近的盧比揚卡廣場11號,後來,它的創始人捷爾任斯基的雕像就一直矗立在它的門前。12月28日,捷爾任斯基號召全俄各級地方蘇維埃政府成立契卡的下屬分支機構——肅反委員會,並賦予它很大權力——可以逮捕一切反革命分子。契卡由工人和士兵中的先進分子所組成,他們都是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堅決擁護者,在捷爾仁斯基的領導下,契卡為鞏固布爾什維克的政權,開始逮捕、囚禁或處決新政權的反對者。隨著國內外敵對勢力對新生政權威脅的日益加劇,契卡對敵對勢力的堅決鎮壓在1918年後期達到高潮,契卡迅速發展成為新生的布爾什維克政權對敵鬥爭的最主要機構。毫無疑問,契卡是一個暴力的機構,事實上列寧原本並沒有想要建立這樣的機構來保衛蘇維埃政權。列寧在他的著作《國家與革命》中曾說過將來不會有警察局的存在,秘密警察局就更不必說了。列寧主張建立「由人民根據需要自己主持的階級法庭」。但蘇維埃政權所面臨的困難處境是無法用那種理想的方式來解決的,暴力手段成為了不可避免的選擇。剛開始時,列寧擔心這個機構會成為像沙皇時代的秘密警察那樣讓人痛恨的組織,所以對契卡的職權還是作了一些嚴格的限制。例如限定契卡的鬥爭手段只限於沒收財產、遷移、吊銷供應證、公布人民敵人的名單等。過後雖然也賦予了它有逮捕權,但同時規定在逮捕之後,契卡只能對敵人進行預審,真正的裁決權必須要交給革命法庭。
當時正是歐洲上空陰雲密布的日子,瑪塔·哈麗接受了一項任務——利用她超凡脫俗的魅力,為德意志帝國服務。1916年,她被派到離瑞士邊境不遠的勒拉赫一所特別偵察學校接受了幾個月的培訓,從此,她的人生步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這也給她充滿傳奇的人生注入了更多令人唏噓的神秘光環。瑪塔·哈麗的生活態度也如她的舞蹈一般隨意放縱,她也藉此逐漸接近了許多富人階層。她充滿誘惑的氣質、性感嫵媚的形象,使她得以以交際花的身份周旋於法國、德國和俄國等國家軍政顯要之間。在「一戰」前,瑪塔·哈麗還經常被世人認為是放蕩不羈的舞蹈藝術家,常以驚世駭俗的表現聞名於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名聲越來越差,很多時候已成了名副其實的妓|女。
在「二戰」中,德軍所有的部隊都使用了恩尼格瑪密碼機,這種編碼機械被視為萬無一失的編碼設備,可結果卻由於盟軍的密碼專家們最終大量破譯了由這種機器加密的信息,其名聲變得每況愈下,漸漸不被重用了。
1922年8月,在一些地位很高的朋友的幫助下,勞倫斯以「約翰·休·羅斯」的假名加入英國皇家空軍,兩星期後由於被記者發現真實身份而被迫退出空軍。不久他又化名「托馬斯·愛德華·肖」加入英國陸軍,在此期間完成了有關阿拉伯戰爭的回憶錄——《智慧的七柱》。在這本書中,記錄了他在中東地區的作戰經歷,被稱為「描寫阿拉伯起義的史詩性作品」,「阿拉伯的勞倫斯」這個稱呼從此流傳開來。這時對生活感到厭倦的勞倫斯迷上了騎摩托車,他曾說「速度是人性中第二種古老的獸|欲」,但對速度的瘋狂追求要了他的命,1935年5月13日,他出了車禍,在醫院昏迷了6天後離開了這個世界。

五、謎一樣的人生——傳奇人物勞倫斯

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一條大街上,矗立著一座高大的花崗岩雕像。一位身著戎裝的威武軍人騎在一匹高頭大馬上,目光炯炯地望著前方。他就是芬蘭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傳奇人物、芬蘭獨立運動的民族英雄、芬蘭元帥、芬蘭共和國第六位總統卡爾·古斯塔夫·曼納海姆。
在1918年5月的馬恩河戰役中,諾蘭的情報部門及時向法國方面發出了德軍將要在馬恩河方面進攻法國的警告,當然諾蘭也知道,法國對他所提出來的警告是不會加以重視的,因為這時的法國人對美國人的用意從根本上來說還是不完全信任的,簡單地說就是各懷鬼胎,總以為對方有什麼別的企圖。事情果然如此,在德軍迅速的攻擊之下,法軍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從這點上看來,當時要想做到協約國各國之間情報的共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貝蒂·費爾特」小姐的希望正合科爾貝格男爵之意,他告訴這位美麗動人的小姐,只要她願意的話,可以到德國使館去擔任女秘書的工作。其實科爾貝格男爵真正的用意是要把這位美麗不俗的小姐拉進自己的諜報網,並能讓她成為自己的情人。對於科爾貝格男爵這種雪中送炭般的援助,「貝蒂·費爾特」小姐真是感激萬分,第二天她就到了德國駐西班牙的大使館,順利地成為了德使館中的一名女秘書,不久她又被科爾貝格男爵介紹加入了德國在西班牙的間諜機構。自然而然,「貝蒂·費爾特」小姐成為了科爾貝格男爵的情人。科爾貝格男爵如願以償了,他得到了「貝蒂·費爾特」小姐,而馬爾塔·里舍也如願以償,她鑽進了德國在西班牙的諜報網中。科爾貝格男爵給他的「貝蒂·費爾特」小姐買下一座樓房,男爵此舉並不僅僅是為了自己與情人相會方便,他希望能把這裏建成德國在西班牙的一個間諜聯絡站。科爾貝格男爵在那座樓房中辦起了一家美容院,而美容院的女老闆就是「貝蒂·費爾特」。從那時起,在西班牙的德國間諜們就開始頻繁地上門光顧了,而女老闆「貝蒂·費爾特」迎來送往,對自己的這份德國間諜的工作,幹得十分努力,當然,有關德國的各種情報,從那時起,也就開始源源不斷地流到了拉杜上尉的手中。
身居德國在西班牙間諜網中樞的馬爾塔·里舍,很輕鬆地就掌握了一些德國間諜的活動情況,她及時地把這些情況都傳送給了拉杜上尉。當時有一名德國間諜在法國十分活躍,對法國危害很大,馬爾塔·里舍查出了這個人是西班牙人霍爾第斯,他受雇於德國情報機構,常以販魚為掩護,觀察法國港口艦隊的調動情況,當這個情報傳給拉杜上尉后,那個霍爾第斯不久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霍爾第斯的音信皆無,使科爾貝格男爵氣急敗壞,他想不出到底是什麼地方出現了問題。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了最後階段,德軍瘋狂進攻,法國軍隊節節敗退。而就在這個法軍潰敗的夏天,一場秘密而特別的審訊正在法國的杜萊斯宮悄悄進行。被告是巴黎紅極一時的舞星瑪塔·哈麗。兩天後,瑪塔·哈麗因叛國罪被執行槍決。一場決定生死的審判,只進行了不到兩天,結果是瑪塔·哈麗結束了她年僅41歲的生命,瑪塔·哈麗這個名字也從此寫入世界超級間諜的史冊,甚至被後人稱作「諜海女王」。
在密碼學史中,恩尼格瑪密碼機又稱為啞謎機,它是一種用於加密與解密文件的機械,準確地說,恩尼格瑪機是一系列相似的轉子機械的統稱。在「一戰」期間,德國軍事情報機構除了將之前的間諜活動方式發揚光大外,更是不斷翻新,恩尼格瑪密碼機就是其中的一個。
出身於奧地利一中產階級家庭的列德爾從事諜報工作僅僅十多年,但由於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成績,曾使他多次博得奧匈帝國情報機關首腦——奧匈帝國的皇儲斐迪南大公——的嘉獎,所以提升得很快。就是這樣一個被奧國情報人員視為楷模的人物,在奧匈帝國原本就不平靜的民意中又製造出了新的爆發點。奧匈帝國的民眾對此一片冷嘲熱諷,他們以「豬玀」來稱呼國家的情報人員,並把奧匈帝國的情報部門稱之為「世界第一養豬場」。列德爾間諜案發生后,奧軍的總參謀長康拉德男爵向皇帝約瑟夫一世上了一道謝罪書,以表自己的失察之過,許多高級將領也因受到列德爾間諜案的牽連而丟了職務,奧匈帝國的情報工作信譽受損,遭到了異常沉重的打擊。事情發生后,人們開始關注,列德爾是怎樣成為俄國間諜的,而他俄國間諜的身份又是如何暴露的?原來這個列德爾是個同性戀者,因出入同性戀場所被俄國間諜抓住了把柄,在十多年前就受到了俄國間諜機關的控制。在這十幾年中,他被迫給俄國送去了關於奧軍的大量情報。作為酬勞,俄國的間諜機構也給了列德爾數十萬奧地利克朗的巨額酬金。

十七、「翻雲覆雨的靈掌」——恩尼格瑪密碼機

瓦爾特·尼古拉所領導的德國軍事情報局雖然沒有被凡爾賽條約所終結,然而卻被他的競爭對手所吞併。軍事情報局在被轉交給柏林的陸軍參謀總部以後,已無力再維持昔日的規模,它被縮小為情報組,並被歸屬於參謀總部下屬的外國軍隊處,它的職能和職權顯然已大大降低了,處於了一個不顯眼的位置。取代瓦爾特·尼古拉位置擔任情報組組長的是昔日情報局中老資格的弗里德里希·格姆普少校,為了避開凡爾賽條約的限制,處心積慮的德國為自己的軍事機構披上了許多偽裝,參謀總部被改稱為軍部,外國軍隊處則變成了軍部三處,情報組也隨之變成了軍部三處的諜報組,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不從名字上引起戰勝國的懷疑和注意。大戰結束后,瓦爾特·尼古拉仍然留在了德國的情報部門,1935年,他被晉陞上校軍銜,擔任希特勒的情報顧問。
這一年的5月7日,回到蘇俄的西德尼·賴利大搖大擺地走到克里姆林宮門口,自稱是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的特使,要求同列寧本人見面,他的這種膽量恐怕連保衛列寧的契卡都望塵莫及。儘管那時的列寧可以接見一個到訪的工人或農民,但對這個來自西方的政客卻沒那麼客氣,只是安排了一個助手去接待他。大感失望的西德尼·賴利只聊了幾句就起身告辭了。西德尼·賴利走後不久,契卡即向英國駐俄國大使洛克哈特打電話,詢問英國首相是否派來了一個特使,洛克哈特回答說根本就不知道有這樣一個人。這一次賴利是走運的,倘若這個電話早一點打的話,只怕他的使命也就要就此終結了。接到契卡電話后的洛克哈特勃然大怒,他把賴利叫到他的大使館中狠狠訓斥了一通,並對他說如果他再這樣亂來,將不得不打發他馬上回去。挨了訓斥的賴利只好保證以後絕不再這樣魯莽行事。
面對著戰場局勢的驟然劇變,身陷險境的克盧克不得不下令第一集團軍全線後撤,幸虧當時英軍為保存實力進展緩慢,使得霞飛的合圍圈上出現了一個缺口,這才使得克盧克得以全身而退。克盧克是跑出去了,但德軍的全部作戰計劃也隨之泡了湯,以至於德軍的總參謀長小毛奇在接到前線撤退的消息后,不禁仰天長嘆,對德皇威廉二世說:「陛下,我們已經輸掉了這場戰爭!」小毛奇因此被撤掉了總參謀長的職務,德軍從此陷入了曠日持久的戰爭泥潭中,直到耗盡了它的全部戰爭資源,最後戰敗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馬恩河戰役,成為了協約國徹底粉碎德國入侵的最關鍵的一次戰役。在這次戰役中,法軍總司令霞飛巧設美人計,由此掌握了德軍的戰略部署,並將計就計布下了圈套,成為了最後打敗德軍的關鍵,美婦路易斯對此戰功不可沒。
據官方資料稱,卡普蘭在最開始的審訊中就承認了是她向列寧開的槍,並且她宣稱,她之所以刺殺列寧,就是因為她堅決反對「十月革命」,刺殺計劃是1918年2月她在辛菲羅波里療養的時候,立憲議會的領導人與她談話之後制訂好的,但這個未經任何審判的一面之詞又有多大的可信度呢?它完全可以是一個政治鬥爭的產物。卡普蘭在被逮捕后僅僅三天就遭到了槍決,一個如此重要的人物,如此匆匆地就被處決,這本身就透露著重大的疑問。據說行刑的現場就在克里姆林宮內,被處決的卡普蘭被塞進一個鐵桶里澆上汽油焚燒了。第二天,在布爾什維克主辦的《紅色報》上登出了布爾什維克黨《對白色恐怖的回答》的文章,隨後就展開了對敵對勢力的大鎮壓,全俄肅反委員會的成員全體出動,僅在彼得格勒就抓了1000名反動分子。
德國人發出了兩封電報,那兩封電報均被法國二局的反間諜部門破譯了。這不是因為他們高明,而是德國情報機構的有意安排,他們故意使用了已經被協約國破譯了的密電碼發報,是想讓法國處置她,德國情報部門決定將瑪塔·哈麗送上絕路。德國的許多政要包括情報部長本人都曾經是瑪塔·哈麗的風流情人,然而在國家利益面前,這些德意志的高官顯貴不得不忍痛割愛。對於德國和法國兩國的情報機關來說,身份已然暴露的瑪塔·哈麗已失去了利用價值,現在雙方都要拋棄她了,她的最後一點貢獻就是作為替罪羊和犧牲品再被利用一次。1917年2月13日清晨,瑪塔·哈麗醒得比較早,她有一種不祥的預感,那就是自己多重的詭秘身份遲早會帶來災禍。為了平靜自己的心緒,她在牛奶浴池中浸泡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她以為是最近的新情人克魯內律師帶來了什麼新消息,但來的是一位警長和他的五名下屬。
在軍校時,丹尼斯·諾蘭是個體育愛好者,軍校畢業后,丹尼斯·諾蘭以一名志願兵的身份參加了哥倫比亞的戰鬥,並且獲得了軍功獎章,1899年,他被派到菲律賓擔任一支騎兵部隊的少校中隊長,在此期間丹尼斯·諾蘭表現出了他對軍事情報卓越的運用才能。1893年,丹尼斯·諾蘭開始負責軍事情報工作,不斷的進取心和出色的判斷能力,使他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情報軍官。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丹尼斯·諾蘭被調到美國陸軍總參謀部擔任情報部門的主管。雖然美軍那時還沒有介入戰爭之中,但他已全面研究了英法等國的情報部門的組成及其活動。隨著科技的發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許多的新式武器被投入戰鬥中,這就要求戰地指揮官們必須要能接收到更多的戰地信息。在大戰爆發后,為了搜集有關敵人方方面面的情報,英國軍事情報部門從剛開始時的十多人迅速擴大到數萬人。正因為如此,美國參戰後,丹尼斯·諾蘭成為了最早抵達歐洲的成員之一。
1916年3月,卡納里斯又被派往西班牙,這一次,他和日後的死對頭、英國王牌間諜斯圖爾特·孟席斯開始了第一次針鋒相對的較量,這時他們兩人還只不過是德國和英國在西班牙的普通間諜——十多年後,他們兩人則分別成為了德國和英國各自的情報部門首領,在「二戰」中,這一對冤家對頭明爭暗鬥,打過無數次交道。而這次在西班牙,初露頭角的他倆展開的是一場兵與兵的交鋒。這件事的起因是一封被英國人所截獲的德國電報,這封電報是德國海軍駐馬德里諜報站發給德國海軍部的,原來卡納里斯剛到西班牙不久就身患重病,馬德里的德國諜報站要求派一艘潛艇來把卡納里斯接回國治療。截獲了這份電報的英國海軍部大喜過望,命令兩艘正在這一海域活動的英國潛艇做好出擊準備,只等前來接卡納里斯的德國潛艇一到,便把它就地擊沉。
墨索里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可是個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是義大利的政治家、獨裁者和法西斯主義的創始人,在「二戰」時墨索里尼的所作所為可謂臭名昭著。可是在「一戰」時,他在做什麼呢?在「一戰」中,希特勒是在前線戰壕中的一名下士,而墨索里尼所處的環境要比希特勒強多了,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墨索里尼是一名社會黨領袖,兼任黨機關報《前進報》的編輯。但「一戰」爆發后,墨索里尼的觀點改變了,他在米蘭創建右翼報紙《義大利人民報》,從極左變成了極右。由於社會黨在「一戰」中號召反戰,主張和平建國,墨索里尼在第二年退出了義大利社會黨,成為了一名堅決鼓吹戰爭的狂熱分子。
西班牙是一個位於歐洲西南部的國家,它西鄰葡萄牙,北瀕比斯開灣,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東北部與法國接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王朝統治下的西班牙政府宣布中立,雖然它在暗地裡執行的是親德的政策,但在表面上是不介入歐洲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爭鬥。於是各交戰國的名流顯貴,都把西班牙當成了「安全島」,紛紛雲集而來。因為這裏聚集了各國各界有頭有臉的人物,在政治上又是寬鬆的,所以兩大軍事集團都把西班牙當成進行間諜活動的理想場所。他們充分利用西班牙的中立地位,彼此都在這裏布下了龐大的諜報網,表面上風平浪靜,暗地裡卻是刀光劍影,爭鬥不休。長期以來,在這場暗中較勁九*九*藏*書的諜報戰中,一直是同盟國方面佔據上風,而協約國的諜報機構則屢遭敗北,情急之下的拉杜上尉,把馬爾塔·里舍派到西班牙,就是希望她能夠打入德國在西班牙的間諜網,一舉扭轉協約國諜報機構的不利局面——有時候,靠一個女人之力,也是能改天換地的,至少這個拉杜上尉就是抱了這樣的希望的,他希望這個既勇敢又美麗的女人能在那裡建功立業。
諾蘭還強調了團級情報部門的積極作用,它們是收集情報的基層單位,每一個團都設立了專門的情報部門,並配置了專業的情報人員,它不僅僅要整合各營送上來的情報,還要主動到第一線去收集情報。每個層次上的情報搜集都可以有他們自己的結論,然後上傳到上一層的情報網路中,通過聯絡官,所有的情報都能得到及時的傳遞,從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情報網路。在整個巨大的情報網路中,丹尼斯·諾蘭認為聯絡系統是非常重要的,就單個的情報來說,它們的價值可能是有限的,但如果把所有的情報彼此聯合在一起,就可以對決策人員形成極為有用的情報,因此各情報部門之間的合作是至關重要的。為了能夠及時地把那些分散的情報組合在一起,諾蘭建立了聯絡官制度,把下至各營的情報,上至盟軍各國的情報,及時地整合在一起,以供指揮員用於戰場上的決策。
在與比蘇維埃政權強大得多的敵人的鬥爭中,契卡成為了蘇維埃政權最有力的武器,對於契卡的成就,列寧給予了高度的肯定,並說道:「俄國和國外的資本家先生們,我們知道,你們是不可能喜歡這個組織的,而確實也是不可能的。在你們扼殺我們、圍困我們之時,在你們策動內部陰謀,為破壞我們的和平勞動而不惜犯下任何罪行的時候,它比任何人更能對付你們的陰謀,對付你們的蓄意破壞。」當然,在契卡雷厲風行地行使革命的暴力手段無情地鎮壓一切敵對勢力時,的確也是殘忍的,可以說,它已經在革命的名義下造成了一種紅色的恐怖。若是以法制的觀點看,它的確是大大地過分的,然而在那個特定的時代,也只能是不得已而為之。在莫斯科,第一個成為契卡展示恐怖手段的犧牲者是當時著名的馬戲團丑角比姆·博姆,此人由於對共產黨沒有什麼好的印象,所以常常在舞台上以小丑的身份對共產黨人進行譏諷與嘲笑。當契卡在舞台上要帶他走時,見勢不妙的他扭頭就跑,契卡沒客氣地給了他一槍——僅僅因為譏諷,就可以要他的命。
就在那些特工撤走沒幾天,郵局關於那三封信的報告就送到了奧匈帝國的反間諜機關,報告說有一個人前來領取那三封信件,奧匈帝國的特工急爭忙忙趕到郵局,可那個人早已經坐計程車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幸好郵局的工作人員記下了那輛計程車的牌號,就在特工們準備返回時,那輛計程車恰巧又出現在郵局的門前,特工們攔住了計程車,從開車的司機口中多少了解了一些關於取信人的情況。就在這時,一名特工在汽車的後座上看到了一隻刀鞘,這可不是普通的刀鞘,它鑲著鑽石,做工精美,特工們斷定,這一定是那個取信人的心愛之物,於是決定用這隻珍貴的刀鞘為釣餌,引那個取信人上鉤。特工們讓郵局的工作人員在門前貼上了一張招領失物的告示,並在郵局中布置下許多特工,就等著有人前來上鉤。一天過去了,就在郵局即將下班的時候,特工們要等的人終於出現了,在他領取刀鞘時,周圍的特工們都傻眼了,來的人是一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那就是奧匈帝國情報界的英雄——列德爾上校!
「一戰」結束后,勞倫斯作為英國代表出席了巴黎和會,他身穿阿拉伯長袍,竭力為阿拉伯國家爭取利益,但英法等國只顧瓜分中東,根本無意履行給中東國家自由的承諾,勞倫斯憤而離席。由於他戰功卓著,政府授予他「特殊貢獻」勳章,但他不滿英國政府背信棄義而拂袖離去,頒獎的英王喬治五世無奈地說:「我捧著獎盒,他卻拂袖而去。」由於感覺自己爭取阿拉伯獨立的事業被政治家出賣,勞倫斯在戰後拒絕出任總督等職位,而是選擇隱居生活。
在1918年8月所發生的一件大事,把契卡的紅色恐怖推向了高潮。8月30日,列寧在莫斯科米海爾松工廠演講時,受到一個叫卡普蘭的社會革命黨黨徒的行刺,列寧被兩顆子彈擊中。列寧遭槍擊的事件發生后,布爾什維克採取了強硬措施。在彼得格勒被逮捕的人就達1000多名,其中大部分人當然是受到槍決。布爾什維克就此事在《紅色報》上發表了文章,標題是:《對白色恐怖的回答》。到了當年的10月份,契卡向列寧彙報時說,有800多名反革命分子被槍決,還有6000多名被監禁。當然,這還只是小數目。有數據表明,在契卡成立后的三年中,死在他們手裡的人大概有25萬。契卡成員都是些蘇聯十月革命的堅決擁護者,他們一直認為,為美好未來而奮鬥的人,必須對敵人毫不留情,那些竭力保護窮苦大眾的人,必須硬起心腸,放棄憐憫而冷酷無情。當然,列寧和捷爾任斯基對契卡某些過度的暴力也進行過一些糾正,但戰爭的機器一經發動,就有了它自己的生命和規律,許多的事就不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了,身處和平環境中的人們是無法對其中的一些事妄加指責的。

十、被鑽石刀鞘絆倒的「情報英雄」——阿爾弗雷德·列德爾

到日本沒過多久,西德尼·賴利突然又從日本蒸發了,這次他跑得很遠,一直跑到了中國陝西的西安,棲身在當地的一座很少有人光顧的寺廟裡。誰也不知道他要在那裡幹什麼,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決不會是去念佛的,他是商人,所作所為只能從利益上判斷。果不其然,這時的他又和俄國人牽上手了,接了俄國人的單,為俄國情報機構搜集中國西部的情報。還別說,凡是西德尼·賴利出手的情報,都是有些水準的,俄國情報機構的專家巴德米耶夫對他所提供的東西就大加賞識。1905年秋,西德尼·賴利在中國待夠了,想去英國的妻子那裡,在從中國去英國的路上,要借道俄國,聽說他要到了,俄國情報機構的專家巴德米耶夫還親自約見了他一次。見面時,巴德米耶夫對他的諜報天才大加稱讚,並建議他回到英國后,再重點搞些有關德國的情報,這樣他就可以一箭雙鵰,一份情報可以賣給兩家,既為俄國服務又為英國服務。巴德米耶夫的這個建議,倒是很符合西德尼·賴利的心意,他自然是一口應允。在聖彼得堡花天酒地地玩了幾天後,西德尼·賴利回到了英國倫敦。

十三、展翅雲雀——馬爾塔·里舍

勞倫斯出生在英國威爾士,是大地主托馬斯與女管家勞倫斯的私生子。勞倫斯很小就知道了身世,意識到夢想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來實現。他雖然身高只有1·65米,卻勇於向自己發出挑戰。他不僅練就了強健的體魄,而且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為日後的軍旅生涯打下了基礎。他曾隨考古隊到過敘利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還在阿拉伯世界進行旅行,學會了阿拉伯語,並迷上了阿拉伯文化。1909年6月18日,勞倫斯前往中東,獨自徒步考察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境內的十字軍古堡遺迹。回到了牛津大學后,將他在中東的考察記錄、草圖、照片都寫入了他的畢業論文《12世紀末十字軍運動對歐洲軍事建築風格的影響》中,這篇論文使他以牛津的一等優秀成績畢業。「一戰」爆發后,勞倫斯報名參軍,到英軍設在開羅的軍事情報部任職。他不喜歡坐辦公室,並很快等到了機會。1916年沙烏地阿拉伯西部哈桑王族的酋長謝里夫發動革命,反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奧斯曼帝國當時是英國的敵國,勞倫斯建議英國抓住機會與那些希望取得獨立的阿拉伯部落聯盟共同對付奧斯曼帝國。他的建議得到了英國軍方的支持,同年12月,勞倫斯被派往吉達,出任阿拉伯軍隊首領費薩爾的聯絡官。1914年10月,土耳其作為德國的盟友宣布參戰。11月4日,奧斯曼蘇丹對協約國宣戰。土耳其參戰後,中近東戰線出現了對英國不利的形勢。到1915年下半年,土耳其軍隊進攻埃及,圍困了亞丁保護地,英軍在美索不達米亞和達達尼爾海峽相繼失利,在阿曼、蘇丹和波斯灣地區還面臨一些酋長發動的戰爭。
俄國退出了戰爭這一現實,使英國大為惱怒,英國的情報局把它最負盛名的特工西德尼·賴利介紹給了洛克哈特。這個西德尼·賴利出生在俄國,也算是個俄國人,他對俄國非常熟悉,更重要的是他自信而無畏,又是個搞暗殺的行家。這次西德尼·賴利配合洛克哈特去俄國搞破壞活動,主要是在俄國製造叛亂和行刺列寧。洛克哈特在得到西德尼·賴利的幫助后,以英國外交官的身份去了俄國,奉命到莫斯科與布爾什維克黨建立非正式聯繫。他同首任外交人民委員托洛茨基及其副手格奧爾基·瓦西里耶維奇·奇切林相處得都不錯。1918年5月,洛克哈特分別與俄國社會革命黨中的恐怖分子鮑里斯·薩溫科夫和英國的秘密情報機構駐俄國的總頭目埃內斯特·博伊斯建立了聯繫,然後一同策劃收買莫斯科守衛部隊中的一些軍官的,準備在莫斯科搞武裝暴動。而賴利則在此同時,謀劃了一場行刺列寧的行動。西德尼·賴利是一個冒險家,也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家,1918年5月7日,這個賴利居然大搖大擺地走到克里姆林宮門口,自稱是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的特使,要求同列寧本人見面。但這次並沒能見到列寧本人,賴利不但白跑了一趟,還引起了契卡的懷疑。
西班牙瀕臨比斯開灣的聖塞瓦斯蒂安,有著「歐洲最漂亮的沙灘」,海邊的山頂上有著16世紀的古堡。聖塞瓦斯蒂安一直是西班牙的療養勝地,而聖塞瓦斯蒂安的跑馬場,是德國駐西班牙使館的海軍武官馮·科爾貝格男爵時常光顧的地方,這個馮·科爾貝格男爵出手闊氣,揮金如土,在跑馬場是個大有名氣的人物。騎術精湛的馮·科爾貝格男爵自視甚高,常以「歐洲第一騎士」自封。為了迎合這位闊氣的主顧,跑馬場的老闆特地為他準備了一匹稱作「雷帝」的烈馬。這是一匹純種的土耳其馬,周身火紅,性如烈火,除了科爾貝格男爵,跑馬場中很少有人敢一試身手,如果科爾貝格男爵不光顧跑馬場的話,「雷帝」平時都被閑置在馬廄里。拉杜上尉早已得到情報,知道這位跑馬場上的常客馮·科爾貝格男爵名義上是德國駐西班牙使館的海軍武官,實際上卻是德國在西班牙情報活動的總負責人,拉杜上尉決定,派化名貝蒂·費爾特的馬爾塔·里舍前去勾引他,好利用他打入德國情報網的內部。1916年8月,馬爾塔·里舍按照拉杜上尉的精心安排,孤身一人來到了西班牙的聖塞瓦斯蒂安。
在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軍事情報部門的特工中被譽為最傑出間諜的不是美貌機智的瑪塔·哈麗,也不是統領間諜學校和多個情報站的那個因待人嚴厲、講求效率而被稱為「博士小姐」的埃爾斯貝特·施拉格米勒,而是一個不為人所知的,被稱為「17號特務」的巴龍·施盧加。巴龍·施盧加一生從事間諜工作,他從事間諜活動的時間不但長久,最難得的是他至死沒有被敵人發現,直到死後若干年還不為人所知。這當然應該歸功於他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當然與他不張揚的性格也是有關的。據說就連對德國的最高情報機關來說,他的為人都有些神秘。德國的情報部門從來都不知道他的情報來源,也不知道他另外還有些什麼活動。他是住在法國巴黎的,但德國情報部門對他在巴黎的情況一無所知。巴龍·施盧加第一次引起德國情報部門的注意是在普奧戰爭爆發前,當時德意志尚未統一,巴龍·施盧加向當時的普魯士陸軍參謀總長老毛奇提供了奧地利軍隊的戰鬥序列情報和奧地利軍隊中比較重要的指揮官的資料。這些情報對老毛奇起了很大的幫助作用,結果老毛奇只用了7個星期就打敗了奧地利,取得了這場「七周戰爭」的勝利。自從這件事後,毛奇開始了對情報部門的的重視,因而把德國陸軍參謀總部中的情報處改為常設機構,並且由他自己直接管轄。「一戰」前這個情報處改稱為軍事情報局,由瓦爾特·尼古拉少校領導。
在捷爾任斯基死後,人們對他的頌揚,令人感到他好像是一幅中世紀受難的聖像。克格勃對捷爾任斯基的崇拜是在1926年他去世之後立刻興起的,捷爾任斯基的聲望總是很純潔的,雖然在斯大林的光輝中稍顯黯淡了。1937年12月慶祝肅反委員會成立20周年之時,捷爾任斯基被稱為「不知疲倦的布爾什維克,不屈的革命勇士」,在他的領導下,克格勃曾經數次消除了年輕的蘇維埃共和國所遭到的極大威脅。早年的監獄生活和多年的緊張工作,使捷爾任斯基的健康受到嚴重損害。1926年7月20日,正當他在中央全會上發言時,突然支持不住,從此一病不起,沒過幾天就去世了。他忠誠于共產主義理想,保衛人民,打擊敵人,哪怕是他的敵人,也不能不承認他是一把真正的紅色懲戒之劍。
就是這位芬蘭的大人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曾被沙俄派往中國執行間諜任務。1906年,法國科學家保羅·佩里埃特向沙俄政府提出申請,希望進行一項科學考察,路線是塔什干-喀什-羅布泊-蘭州-大同-北京,俄軍總參謀部很快注意到這項申請,沙俄一直對中國西北部地區垂涎三尺,但由於對當地情況不甚了解,其戰略野心受到很大制約。佩里埃特的考察無疑是刺探中國軍事情報的絕好機會,俄軍總參謀部因此決定在考察隊中秘密安插一名俄國軍官從事間諜活動。1906年3月,俄軍總參謀部交給了當時任俄軍駐中國滿洲里的第五十二龍騎兵團曼納海姆上校一項秘密任務,要他混進法國科學家保羅·佩里埃特率領的考察隊,潛入中國進行間諜活動。
大戰爆發后,英國也不太平了,德國人的大飛艇時不時地要在倫敦上空投下點什麼,而且戰時的英國物資供應十分緊張,賴利可不想留下吃那份苦,於是坐船去了美國,在紐約又找了一個妻子,過上了享受的生活。對於英國的情報部門來說,這是賴利的再次不告而別,但也沒關係,英國人早已習慣了他的失蹤。在美國的賴利也並沒閑著,他利用自己在俄國的舊關係,搖身一變成為了俄國政府購買軍火的代表,在北美為俄國購置了大量軍火,從中牟取暴利。1917年底,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但這也沒影響賴利的生意,在俄國隨後發生的內戰中,他又為白軍的高爾察克聯繫了大批的軍火。那時的賴利,偶爾也去蘇俄走上一趟,也許他是想實地了解蘇俄的真實狀況吧,當時的蘇俄真的是很混亂,各地的組織經常集會,回到此地的賴利憑他的本事,居然混進了當地的蘇維埃組織,博得了人們的信任。賴利的表演能力是十分出色的,在一次群眾集會中,有人遞上一張條子,指控賴利是間諜,可賴利表現得泰然自若,反而義正詞嚴地大聲指責遞字條的人是外國的特務,目的是為了搞跨忠心支持布爾什維克的人。賴利的表演博得了眾人的信任,而那個遞字條的人卻被憤怒的人們抓了起來,由此可見賴利的心理素質真是不一般。1918年春天,賴利接到英國情報局給他的一個大生意,這筆買賣可是實在大得驚人,那就是要他前往俄國去刺殺列寧!這簡直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這個西德尼·賴利就是個瘋子,他居然欣然而往。
經過連日激戰,法國的蒙斯城已是滿目瘡痍,到處是斷壁殘垣。但蒙斯城外的小樹林邊倒是別有一番景色,在那裡微風習習,鳥語花香,彷彿是這場戰爭中的世外桃源。正走在林中小道上的克盧克在那裡遇到了一個中|年|美|婦,只見這個婦人風姿綽約,雍容華貴,正對著克盧克笑靨如花,原來這個貴婦人是克盧克的一位舊日熟人路易斯。多年不見,在此偶遇,克盧克實在禁不住這位美婦的誘惑,三言兩語后便被邀到了她的家中,在美色和美酒的雙重進攻下,醉意朦朧的克盧克,很快就倒在了美婦路易斯的床上,數十萬大軍的統帥,沒用吹灰之力,就被一個婦人解除了武裝。就在克盧克呼呼沉睡之際,路易斯打開了克盧克的公文包,察看了其中的作戰地圖和記事本,然後又從從容容把它們原樣放回。第二天清晨,從夢中醒來的克盧克見身邊的美婦人還在沉睡中,為了不打擾她,便悄然而去。當克盧克離開后,路易斯馬上就踏上了火車,不久就出現在了法軍總指揮霞飛的指揮部中,就這樣,克盧克的進軍路線和下一步的計劃,已落入了霞飛的掌握之中。在了解了德軍的意圖之後,法軍總司令霞飛精心設計了一個陷阱,有意讓法軍撤退,引誘克盧克孤軍深入,當克盧克的德國第一集團軍深入到巴黎附近的馬恩河一帶時,霞飛的百萬大軍對克盧克的合圍開始了。

七、最善潛伏的傑出的間諜——巴龍·施盧加

1917年7月,「公牛」艾倫比會見勞倫斯,接受了他的建議,把亞喀巴變成一個重要基地,提供裝備和黃金,以實現阿拉伯人向敘利亞的北進。艾倫比把勞倫斯提升為少校,命令費薩爾的部隊組成英軍部隊的右翼,從而把勞倫斯和費薩爾直接置於自己的麾下。勞倫斯對漢志地區的鐵路展開打了就跑的襲擊,實質上切斷了該條鐵路,使駐麥地那的土耳其部隊朝不保夕。在勞倫斯的策劃下,阿拉伯起義軍多次深入敵軍後方,炸毀鐵路與橋樑,使土軍的運輸瀕於癱瘓,阿拉伯人因此稱他為「爆破先生」。攻佔紅海沿岸重要港口亞喀巴港一役,更使勞倫斯成為英國軍界的知名人物,也讓英法等殖民主義大國第一次真正重視阿拉伯起義軍的力量。勞倫斯在回憶錄中寫道:「在攻克亞喀巴之後,我不再是一個旁觀者了,而是成為起義的領導者之一。」1916年6月5日,1500名阿拉伯騎士在麥地那對空鳴槍,宣布阿拉伯獨立。6月10日,海珊的長子阿里和費薩爾聯合指揮的漢志戰士包圍了聖城麥加,土耳其的漢志總督加裡布帕夏帶著親軍逃往漢志山脈中的避暑勝地塔伊夫,經過20多天的圍困,麥加守軍向漢志軍隊投降。
這時的法國仍處於戰爭之中,沒有人理會馬爾塔·里舍的出現,況且唯一知道她情況的拉杜上尉此時還在牢中,但馬爾塔·里舍的心很平靜,她做了自己應該做的,至於人們怎麼看待她,那都無所謂。當大戰結束后,拉杜上尉被無罪釋放,並被提升為上校。後來在拉杜的回憶錄中提到了這位「雲雀」,人們這才開始知道了她的傳奇以及她在大戰中為法國所作的傑出貢獻。1933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15年後,法國政府才承認了馬爾塔·里舍的貢獻,她因在情報工作中的傑出成績而榮獲了政府勳章。
這期間發生的雅各布間諜案,真是讓瓦爾特·尼古拉眼界大開,當時有一個名叫伯爾托德·雅各布的新聞記者出版了一本小冊子,在這本書中詳細透露了當時正在重新武裝的德軍情況,其中包括德軍的各級組織結構、人員分佈情況以及各個軍區的內情,並列舉出了168名德軍指揮官的姓名和他們的簡歷等等,內容之詳細,足以讓德國的情報部門目瞪口呆,這對於正在暗中擴軍備戰的德國來說,無疑是天機外泄。這本冊子引起了希特勒的震怒,瓦爾特·尼古拉被勒令徹底清查此事。接受任務的瓦爾特·尼古拉寢食難安,他精心設計了一個計劃,派遣一名特工人員冒充德國的出版商,以商談出版事宜為名,把雅各布從英國騙到了德國,並把他綁架到了德國的秘密警察總部。

列寧在1920年發表演講。雖然俄國的大部分地區都遭受到戰爭的蹂躪,但布爾什維克領袖的決定和力量極大地促進了革命的發展。
勞倫斯對於阿拉伯民族主義解放事業的貢獻被大多數人所承認和接受,但也有觀點認為,他是為英國效力的情報軍官及間諜,其工作是為了使英國從奧斯曼帝國手中接管阿拉伯世界的統治權。勞倫斯的事迹經過史詩化之後已經成為英國軍事歷史上的著名傳奇之一,希特勒對勞倫斯十分敬佩,日本特務機關頭目土肥原賢二也因別人稱其為「遠東的勞倫斯」而自得。在勞倫斯一生中充滿了矛盾:他曾渴望名譽,但當它到來時他卻感到恐懼;他希望被人接受,同時又是一個堅定的個人主義者;他有數不清的朋友,內心深處卻極其孤獨;他的初衷是文學寫作,命運卻安排他戎馬一生,馳騁大漠。也許正因如此,他的人生才變得精彩。
1917年10月25日,俄國爆發了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的政權——工農蘇維埃政府。蘇維埃政權從它誕生之日起,就處於https://read•99csw•com敵對勢力的圍攻之中。被推翻的舊勢力互相勾結起來,在帝國主義外國勢力的支持下,從事各種破壞和顛覆活動,意欲將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扼殺在搖籃中。當時列寧所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所控制的區域只有彼得格勒、莫斯科附近方圓500多公里的地區,而整個俄國其他廣大的地方則處於混亂之中。
1918年9月3日,卡普蘭未經任何審判便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大院內的一個角落裡被執行了槍決。死刑執行得太快了,關於她的秘密再也不會被世人所知曉了,但她在被逮捕后迅速遭到處決的原因一直在敲打著後人:卡普蘭與俄羅斯那一段歷史究竟有什麼內在的聯繫?

圖為在使用戰地電話的美國通信兵。對他們來說,修複電話線是每日必修的功課。
這個委員會的標誌上有盾牌和劍的圖形,盾象徵著捍衛革命,而劍則象徵與敵鬥爭。契卡的成員在每月的20號領取工資,因為這一天正是該委員會的成立日,直到克格勃時代仍舊如此。其總部設在莫斯科盧比揚卡街11號,捷爾任斯基成為了該委員會的首任主席。捷爾任斯基及其領導的肅反委員會,同反革命鬥爭的主要手段是1917年12月20日經人民委員會認可的,即「沒收財產、遷移、吊銷供應證、公布人民敵人的名單」等,而恐怖手段則成了肅反委員會的主要武器。列寧沒有想到革命后他所面對的反對勢力的規模會如此之大,他很快便意識到,為了實現無產階級專政,必須建立一個「有組織的專門暴力體系」。契卡是為保衛和鞏固政權而建立的鎮壓機關,主要職責是對內的,反間諜以及情報工作只是它的一小部分職能。捷爾任斯基形容它是「一個用革命的手段來對付反革命的機構」,所謂反革命是用來稱呼所有布爾什維克的反對派和「階級敵人」的名稱。他還特彆強調:「契卡工作人員是革命的士兵,他們用不著做什麼偵察或暗探的工作,對契卡來說,有槍決犯人的權力是無比重要的。」捷爾任斯基在致蘇維埃政府的報告中闡述了自己的理念:「別以為我會尋求革命的公道途徑。我們現在不需要公道,現在是面對面的戰爭,是你死我活的戰爭。」12月28日,捷爾任斯基號召各級地方蘇維埃成立肅反委員會。1918年,蘇維埃政府在運輸部門、軍隊和邊境地區成立了專門的肅反機構,它擁有很大權力,可以逮捕一切反革命分子。
就在列寧被刺后的第二天,契卡工作人員闖進了洛克哈特的住處逮捕了洛克哈特,一併帶走了他的情婦穆拉·布登培格,當時她正躺在洛克哈特的床上。這位出生在沙俄貴族家庭的穆拉·布登培格年輕性感,是莫斯科有名的美人,她被捕后被送到了契卡總部,但只關了幾天便被放了出去,據說她是通過與當時契卡的副主席雅科夫·彼得斯上床換來了自由。負責審訊洛克哈特的是當時全俄肅反委員會的副主席揚·赫里斯托弗洛維奇·彼得斯,他給這位英國人看了自己的指甲,說明他在革命前的監牢里受過怎樣的酷刑。洛克哈特寫道,雖然一般人都認為彼得斯是個毫無人性的惡魔,然而在他的性格中卻看不出這種特徵。彼得斯告訴洛克哈特,每簽署一份死刑判決書,都會使他感到生理上的疼痛。
1918年夏,在莫斯科揭發出了所謂的「大使們的陰謀」,雖然當時在莫斯科並沒有什麼大使——全世界尚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承認蘇維埃俄國。主要的陰謀策劃者被認為是英國外交官羅伯特·布魯斯·洛克哈特。

四、「諜海女王」——瑪塔·哈麗

西德尼·賴利是賣情報的,回到倫敦后的他又找到了英國情報機關這個從前的主顧。英國情報機關可是正規的國家機構,是有嚴格規定的,像他這樣不受約束的市井無賴按理是要受到拒絕的,但世界是現實的,在利益面前一切都是可以商量的,西德尼·賴利能搞到別人搞不來的情報,就憑這一點,英國情報局就會對他寬容有加。對於他來說,一切都是交易,英國情報部門怎麼想的他是不會介意的,他又沒指望在那裡撈個一官半職的。這個時候,第一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根據有關情報,英國人得知德國人的一家工廠正在生產一種新式武器,英國當局想要知道德國人生產的這種武器的生產情況,於是把西德尼·賴利派了出去,要他打入這家工廠。賴利按計劃去了德國,經過改名換姓后,以電焊工的身份混進了這家工廠。經過西德尼·賴利的努力,查明原來德國人在這裏所生產的新式武器是一種毒氣彈,在後來的伊普雷戰場上德國人所使用的毒氣彈就是在那裡生產出來的。賴利的情報使英國人大為緊張,英國情報局要求賴利趕快搞一份這家工廠的生產計劃。對於賴利來說,這可不是一個可以輕鬆完成的任務,因為工廠的生產計劃是放在保密室的保險柜中的,而且在那個保密室的門前還有兩個警衛,賴利只是一個搞情報的,而不是戰鬥人員。但賴利居然在一個深夜,孤身一人幹掉了那兩個警衛,並打開了保險柜偷出了那份生產計劃。看來他還真是個天生的特工人才。拿到生產計劃后的賴利連夜逃出了德國。
但德國人不知道的是,哈麗已經被英國情報部門跟蹤,瑪塔·哈麗的行為也已引起了法國反間諜機關的注意,緊接著,她被監視起來。法國人發現,瑪塔·哈麗每個月定期到巴黎去一到兩次,每次到巴黎,她必定要去拜訪荷蘭、瑞典和西班牙駐法國的大使。法國著名的反間諜第二局秘密攔截並搜查了三國大使的郵件,結果讓他們大吃一驚:每位外交信使的公文包里都有幾封瑪塔·哈麗發往國外的信件。法國反間諜機構決定將計就計,招募哈麗為雙料間諜。1916年,瑪塔·哈麗與法國間諜頭目拉杜見了面,她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前往中立國西班牙,引誘德國特使卡倫上校。哈麗果然沒有讓人失望,在不久之後她便引誘了一名德軍上校上鉤,並從其口中偷到了重要情報,此後,德國方面的情報通過瑪塔·哈麗源源不斷地從西班牙傳回法國。瑪塔·哈麗以德國間諜的身份為掩護秘密為法國服務,德軍在蒙受重大損失后,在處置了那名泄密上校后,又順藤摸瓜地懷疑到與其有染的哈麗身上。

英國炮兵在準備毒氣彈的彈殼。
然而這種簡單而實用的編碼機一開始並沒被人們所看重,謝爾比烏斯在1918年為恩尼格瑪密碼機申請了專利,並投入生產,但由於成本太高而沒人過問,而且這時還有另外兩個人也在研發這個項目,不過這三個人的處境都不是太好。其中荷蘭人亞歷山大·科赫最終因為無法使這種設備商業化而迫不得已轉讓了這個專利,而瑞典人阿維德·達姆則更是可嘆,他籌集了近40萬美元投入生產,可是只賣出去十多台,收入僅1000多元,結果因被控而坐牢。就在恩尼格瑪機瀕於困境之時,完全是出於一個偶然的原因引起了德國人對它的注意,1923年,英國人在它所公布的報告中提到了在戰爭期間通過破譯德國無線電密碼所取得的許多勝利時,引起了德國人的思考,於是恩尼格瑪密碼機一下子就備受歡迎,從此成為了德國最重要的編碼機械。

二、神秘莫測的天生特工——西德尼·賴利


貝都因部落的酋長在等著與「阿拉伯的勞倫斯」及其他阿拉伯領導人會面。
瓦爾特·尼古拉上校親自主審,希望能從雅各布的口中掏出驚天秘密,看看到底是哪些人向雅各布泄露了國家機密,但審訊的結果卻讓瓦爾特·尼古拉大為震驚,雅各布告訴他,他所有的信息都是從德國的報紙中獲取的,他的武器只是卡片、剪刀和糨糊瓶。出於對雅各布間諜天分的欽佩,瓦爾特·尼古拉沒有難為他,很禮遇地送他離開了德國。但這件事給了瓦爾特·尼古拉一個啟發,原來間諜工作還可以這樣做,從此在他所負責的部門中出現了一個專門小組——從一個國家正常的刊物中去收集情報。這種方法要看是誰來用,「二戰」時英國有個著名間諜就是選用這個方法,得到了希特勒和英國同時授予的兩個最高勳章。
1918年,德國發明家謝爾比烏斯設想利用現代化的電氣技術來取代以往的手工編碼方法,他發明了一種能夠自動編碼的機器,就是一種用於加密與解密文件的自動編碼機,謝爾比烏斯給自己所發明的電氣編碼機械取名「恩尼格瑪機」。這種恩尼格瑪機由三部分組成:鍵盤、轉子和顯示器。由於恩尼格瑪機的出現,使密碼的編製和解碼變得很簡單而實用。
在列德爾成為奧匈帝國的情報官員后,他又向俄國的反間諜機構出賣了奧匈帝國在俄國活動的所有的間諜,導致了奧匈帝國對俄國的情報完全失聰,而俄國對奧軍的情況卻一清二楚,這就使得大戰爆發后,奧軍在戰場上頻頻失利,而俄軍卻因此而屢屢獲勝。至於列德爾俄國間諜身份的敗露,完全是一個偶然。奧匈帝國的反間諜機關在一次例行檢查信件時偶然發現了三封寄給同一人的信,信中有著大量的郵票和高額的支票。這不能不引起奧匈帝國反間諜機關的懷疑,雖然不能因此確定收信的人一定是間諜,但至少也是個可疑人物,於是奧匈帝國的反間諜機關就在郵局秘密安排了監控人員,用守株待兔的辦法來等待前來取信的人。一連等了60多天,這三封信件就如無主之物一樣,根本就無人過問。懷疑自己是不是判斷錯了的奧匈帝國的反間諜機關撤回了守候在郵局的特工。

一、德國間諜管理之王——瓦爾特·尼古拉少校


用來掩埋馬恩河戰役中8000名死亡士兵的大型合葬墓。
事實證明,德國情報機構果然眼光獨到。1915年,英軍一種新型坦克正在秘密研製中,德國方面得知,一份這種坦克的設計圖紙就放在法軍統帥部高級機要官莫爾根將軍家的保險柜中。瑪塔·哈麗奉命竊取這份圖紙,在一次家庭舞會上,她藉機與莫爾根相識,並很快在莫爾根家中找到了藏在油畫後面的保險柜。但密碼是什麼?情急之下,瑪塔·哈麗發現牆上的掛鐘早已停止走動,指針停在21點35分15秒,於是瑪塔·哈麗就用這個數字為密碼打開了保險柜,後人則把她的急中生智稱為「哈麗機智」。
西德尼·賴利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就顯得神秘莫測:首先是他的身世,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他出生在愛爾蘭的蒂珀雷里,他的父親是一個愛爾蘭的船長。但事實卻完全是另一回事,事實上他的父親是維也納的一個猶太醫生,他的母親是一位普通的俄國婦人,他是這個猶太醫生和俄國婦人的私生子,他的出生地也不是在愛爾蘭的蒂珀雷里,而是在俄國敖德薩附近的一個小鎮,可以說他算得上是半個俄國人。這樣的身世是西德尼·賴利絕對不願意對人提及的。也許是因為具有猶太人血統的原因,西德尼·賴利很早就離開了家鄉外出經商。思想開放的他游遍了俄國后又隨著移民船到了南美洲的巴西,貧窮的巴西不是他施展抱負的地方,於是沒多久他又從巴西前往在世界上比較發達的英國。剛到倫敦的他人生地不熟,處境十分艱難,無奈中,他在報上看到有一政府部門要招募員工,落魄潦倒的他前去碰碰運氣,還好他那週遊世界的經歷幫上了忙,見多識廣、口才流利的西德尼·賴利被錄用了。這時他才知道,自己將要為之服務的是英國的情報部門,雖然與他經商的宿願不搭邊,但那種冒險刺|激的生涯倒也適合於他。多年的飄泊,早已使當時的西德尼·賴利練就了心狠手辣、說謊正常的一副「好心態」。
洛克哈特是英國使館的外交官員,契卡雖然知道他有外交豁免權,但還是對他進行了突擊審訊,契卡希望查出洛克哈特與發生在前一天的列寧被刺案件有關聯。他們問洛克哈特是否認識一個叫卡普蘭的女人,契卡的這一問可把洛克哈特給嚇壞了,這個英國外交官大概以為契卡是要指控他謀殺了列寧,儘管他根本不認識那個女人,但在驚恐萬分之下,洛克哈特連自己的外交證件都忘了拿出來,看來對此事他的心裏也是有鬼的。凌晨6點鐘,契卡把刺殺列寧的卡普蘭帶到了洛克哈特面前,想從中觀察出她與洛克哈特之間有什麼關係,可是那個卡普蘭只是平靜地站在那裡一動不動,她那雙原本視力就極差的眼睛茫然地望著窗外,好像任憑命運的擺布,直到契卡進來將她帶走。持續了6個小時的審問,契卡沒有找到什麼有利的證據,只好釋放了有外交豁免權的洛克哈特。
被譽為「諜海女王」的瑪塔·哈麗絕對是世界間諜史上最神秘也最輝煌的人物,她的名字在間諜小說和傳奇故事里,已經成為以美貌勾引男子、刺探軍事情報的成功女間諜的代名詞。有關她的傳聞充滿了陰謀、淫慾。在特別偵察學校培訓后,瑪塔·哈麗更多地出入法國、比利時、荷蘭等地的聲色場,每到一處,總能引起轟動。當然,瑪塔·哈麗在巴黎獨宅的歡宴也常常通宵達旦。黎明時分,就在來賓們醉意朦朧的時候,瑪塔·哈麗便在似乎無意間聊開了政治。這些談話的內容會被呈送到德國總參謀部。基於對談話內容的分析,德國人對法國同行的意圖有了一個相當完整的概念,這就是「一九一七戰略方案」,即法國在戰爭條件下將會進行防禦,而不是進攻。有了德國諜報機關的金錢支持,瑪塔·哈麗打扮得更為艷麗。她俘獲了法國政府的高官和軍事將領,從他們口中源源不斷地套取情報。這些要員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在酒桌上、枕頭邊說的話,會讓身邊這個艷星泄露出去。馬恩河戰役前夕,瑪塔·哈麗從一名即將奔赴戰場的法國將軍那裡套取了情報,德國就利用瑪塔·哈麗提供的情報,取得了戰場上的主動。

六、失敗的計劃——洛克哈特陰謀

在這個時期,馬爾塔·里舍注意到德國潛艇在西班牙海岸的活動情況,經過她的判斷,對協約國發出了有關德國潛艇活動的情報。1916年結束時,德國在陸上的進攻已難以取勝,鑒於戰爭的需要,德國正準備對協約國發起無限制潛艇戰,用以加大對英國的打擊力度,由於馬爾塔·里舍發出的警告,使協約國加大了對這件事的注意,協約國及時採取了預防措施,大大降低了德國潛艇戰的收效。當時德國情報機構所發明製造的密寫劑的技術是很難破解的,協約國為此大傷腦筋,法國反間諜機構經常截獲德國間諜的密寫情報,但苦於不了解密寫劑的成分而無法破譯,於是拉杜上尉就把這活交給了馬爾塔·里舍,要她利用身份之便,把這種密寫劑偷些出來。馬爾塔·里舍不辱使命,很快就完成了拉杜上尉的任務,得到密寫劑的法國情報機構通過分析密寫劑的化學成分,不久就找到了它的破解秘方,從而使德國所寫的密信在法國人眼中已是無密可言了。
瓦爾特·尼古拉是一個作風嚴謹、對自己和部下要求嚴格的人,從他的性格特點來看,他更像是一位嚴格執行命令、嚴格進行機構管理的普魯士軍官,比起在他之前和之後的兩位赫赫有名的同行,他似乎顯得過於謹慎或外行。但是在他的手下薈萃了一批縱橫諜海的天才間諜,比如被後人一直稱為「諜海女王」的瑪塔·哈麗、最傑出的特工巴龍·施盧加和施拉格米勒等。瑪塔·哈麗成了間諜的代名詞,而巴龍·施盧加被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最成功的德國特務,施拉格米勒則為歷代間諜學校樹立了教材。當然,瓦爾特·尼古拉所領導下的情報機構也存在著許多缺點,尤其是在對於美國情報的搜集上,更是出現了大的失誤。由於瓦爾特·尼古拉是傳統的普魯士軍官,而非職業情報人員出身,所以在他的身上有著普魯士軍官忠於職守但視野閉塞的特點,他的情報對象始終關注和集中在德國的傳統對手英、法等歐洲的國家上,卻忽略了新生的美國,在當時的德國,還沒有哪位軍隊的將領能預料到美國會捲入到這場戰爭中來,並且成為了德國最致命的對手。

八、英國情報機關的「開山祖師」——軍情六處

時過境遷,一些歷史學者對這一行刺列寧的案件提出了質疑,根據他們掌握的歷史資料和有效證據看,卡普蘭並未直接參加刺殺列寧的行動,因為當時她患有眼疾,視力很差,根本無法正常開槍射擊。他們認為即便那些組織要派出殺手,也不至於要派一個患有眼疾,視力極差的人,這個半瞎的女人是否真的就是刺殺列寧的槍手很值得商榷。但是這些提出質疑的人畢竟也拿不出什麼有利的證據,而在莫斯科海爾松工廠原址的列寧紀念館里,卻是完好地保存著原蘇維埃契卡人員對卡普蘭和其他一些社會革命黨人的審訊資料和照片。這些資料顯示,卡普蘭是在汽車旁邊朝列寧開槍的,當時卡普蘭的位置距離列寧很近,因此偵查人員認為,即使她是一個高度近視的人,在這麼近的距離開槍也不可能不命中目標!
1913年,歐洲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那就是以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為一方的同盟國和以英國、法國、俄國為另一方的協約國,這兩個軍事集團在爭奪殖民地、重新劃分勢力範圍等問題上的矛盾日益激化,都在瘋狂地擴軍備戰,整個歐洲都充滿了火藥味,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爭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作為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奧匈帝國雖然處於日益沒落之中,但在當時的歐洲它還是一個疆域遼闊的帝國,而當時的捷克是屬於這個古老而龐大的帝國的一部分。1913年5月,一條關於已故奧軍前布拉格軍團參謀長阿爾弗雷德·列德爾上校的消息引起了軒然大|波:這位名聲顯赫的列德爾上校長期以來一直是奧匈帝國的楷模,他不僅是布拉格軍團的參謀長,而且還身兼奧匈帝國對俄國情報工作的負責人,可以說是身負要職,而他居然成為了俄國的間諜,這不能不在奧匈帝國國內引起強烈的震撼。
但據英國披露的解密材料顯示,墨索里尼在「一戰」時曾為英國工作過,他曾在「一戰」結束的前一年中拿著英國情報部門的錢,為英國人效勞。其實這件事也是極為正常的,1917年,對於協約國來說,是一個危機重重的的年頭,俄國的退出以及英、法內部的反戰情緒漸漸抬頭,法國軍隊甚至發生了拒絕上戰場的事件,而後加入協約國一方的義大利軍隊在經過卡波雷托慘敗之後,士氣極為低落,反戰呼聲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英國的情報部門有意要在義大利尋找代言人來為他們做戰爭鼓動工作,英國人的目光,很自然地投到了當時在義大利宣傳部門極為活躍的墨索里尼的身上。別看當時的墨索里尼只是個三十齣頭的記者,但他的活動能量是非常大的,不然也不會在「一戰」結束后迅速崛起,成為義大利第一大黨派的創始人。

十八、曾為英國情報部門工作——墨索里尼

英國人對墨索里尼的要求與墨索里尼的自我選項從根本上來說是一致的,所以墨索里尼欣然接受了英國的這筆薪水,那時的100英鎊相當於現在的6000英鎊,每周100英鎊的薪水對於貧困中的墨索里尼可以算是相當豐厚的,甚至可以成為他從事政治活動的資本。當時34歲的墨索里尼曾向英國情報部門承諾,表示願意在自己的報紙上為協約國的戰爭做正面宣傳,繼續鼓勵義大利站在協約國一方共同作戰。墨索里尼為英國情報部門工作的時間不算太長,僅僅1年左右,隨著1918年「一戰」的結束,這種雇傭關係也就結束了。
當年年底,意圖顛覆新生政權的敵對勢力開始在全俄鼓動怠工,列寧為此事找到布爾什維克黨的中堅分子捷爾任斯基,要他建立一個專門機構,通過最有力的革命措施來同罷工一類現象做鬥爭。接受了任務的捷爾任斯基認為,現在是你死我活的戰爭,不需要公道,他建議建立一個類似於「政治警察」的國家安全保衛機構,來對反革命進行革命的清算。捷爾任斯基的建議得到了通過,彼得格勒軍事革命委員會於1917年12月4日通過了《關於建立肅反委員會的決議》。12月20日,設立以捷爾任斯基為主席的「全俄肅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員會」,簡稱「全俄肅反委員會」,這個委員會俄文縮寫的音譯就是——契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