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章 關係一生的教育

第二章 關係一生的教育

但是僅僅知道這個還不夠,僅了解生命的定律說明我們還沒有真正進入心理學的領域,這樣我們很難在這個領域里走得更遠。幼齡兒童心理髮展的知識應該得到廣泛宣傳,只有這樣,教育才能注入新的聲音,並且向世界做出權威宣布:「生命的規律便是如此這般,它們不容忽視。人們應該根據這些定律行動。它們就是人類的『人權宣言』,是普遍適用的。」如果社會認為實行義務教育是必需的,也就是說人類都應該接受教育,而我們一旦認可了「教育是從出生就開始的」這一觀點,那麼了解人類發展規律就成了最重要的事情。與教育被社會看作無足輕重不同,權威機構應該在社會中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社會機制應該滿足「生命關係一生的教育應得到捍衛」這一全新概念的固有需求,呼籲每個人獻出自己的力量。父母應履行他們的責任,如果家庭沒有履行責任,那麼社會就得作出應有的回應,不僅要給出必要的指導,還應該將嬰兒撫育成人。
假如一個大學生感染了肺結核后死亡,在他生病的時候,大學——這個他生活的圈子沒有給予他關心,也沒為他的遭遇感到難過,而這些情緒在他的葬禮上突然出現,這不會讓人感到奇怪和悲哀嗎?①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進入社會後惶恐不安,不僅不能自力更生,甚至還成了朋友和家庭的負擔。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指望教育機構里的人能認識到這一點,他們這種無所謂的態度九-九-藏-書。①二戰過後,只有少部分國家努力改善這一境況。比如,荷蘭就為學生設立了休養院,還有在寄宿制學校設立的教育機制。但在更多類似的「寄宿制學校」,這些制度的實行是以犧牲學生的自由為代價的。
然而,以上所說沒有一項真正是母親教的,相反它們是孩子自己的成就。母親創造了一個嬰兒,而正是嬰兒造就了一個成人。即便母親去世了,嬰兒依舊會成長,並且完成他長大成人的所有工作。假如把一個印度嬰兒帶到美國去,交由美國人來撫養,那麼他長大后說的就是英語而非印度語。因此,兒童的語言並非來自母親,而是他自己學來的,正像他從周圍的人和物那裡學習各種習慣和傳統一樣。因此,兒童學到的這些東西和遺傳毫無關係,是他自己從周圍的環境中吸取、學習的,他用這些塑造了未來的成人。
可選擇性的。而大學也僅僅被當作整個教育的最後一個階段。一些社會科學,比如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已經認識到了這種隔離帶來的弊病,但他們的研究尚未進入學校。所以說,目前還沒有一個可以為人的發展提供真正幫助的系統。如read•99csw•com我所說,教育有助於人的發展不是一種新的概念,但這個概念在社會結構中依舊沒什麼地位。
兒童並不是一個毫無生氣的、處處需要我們幫助的個體,並不是一個需要我們填充的空瓶子。相反,正是兒童造就了成人,沒有人能不經過兒童時期就獨立地成了人。
承認兒童這種非凡的能力並不代表要降低父母的權威。只有當父母承認自己不是一切的創造者,而只是這個過程中的一部分,那麼他們就能更好地履行他們的職責了。這樣,從廣義角度來說,他們的幫助就更有價值了。幫助得當,兒童就能更好地成長。所以父母真正的權威和尊。
如果教育意味著對個體的保護,如果家庭不能履行責任,而社會又認識到了這一點,那麼社會有責任向他們提供幫助。政府永遠不能遺棄兒童。教育應該是社會必須履行的責任,而不應該和以前一樣,把教育和社會隔絕開來。如果社會應該對人類個體進行有益的管理,而教育又確確實實有利於人類發展的話,那麼這種管理就不應該受到抑制和壓迫,社會應該提供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社會要做的步就是為教育提供更多的資金。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需求已經被研究過了,研究結果也已經出版。而今,社會作為一個整體就應該恪盡職守地履行起對教育的責任,而在這一過程中受益的教育也應該努力回報社會。確實,教育不應該僅僅是兒童和家長關注的事,也應該得到政府九*九*藏*書和國際社會的關注。教育可以激起世界每一個地方的改變,是社會進步的最重要因素。而如今,還有什麼能比教育更加保守和滯后呢?如果一個國家需要縮減開支,那麼首先被縮減的便是投在教育上的資金。如果問一個政府官員對教育的看法,他會說教育與他無關,他已經把撫養孩子的任務交由妻子來完成,而妻子又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學校。只要我們努力實踐,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政府官員對這一問題將再也不會這樣回答,也不會再對教育如此熟視無睹了。從心理學家對兒童幼年時期的研究報告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什麼?沒有人會否認,如果兒童獲得適當的關心和幫助,他會更剛強,心理更平衡,他的精力也會更充沛。我們不應該任其自然發展,而應該在這一時期給予兒童科學的關心和重視。這不單是指生理健康上的措施,就像保護他們,使其身體不受傷害一樣,我們也應該保護他們的心理健康,讓他們的精神和心靈免受傷害。
人類文明應該儘快採取下一步措施,而接下來的所有步驟都已經規劃完畢。批評家輕易就能指出我們現在所處環境的不足,研究人員也已經非常清楚人生的不同階段都需要採取怎樣的措施。因此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們要做的便是逐步填滿這些空缺。現在的研究成果正像一塊塊從採石場采來的石頭,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它們堆放到需要的地點,為人類文明築起一座新的房子。以人為本的教育https://read.99csw.com理念推翻了所有上述觀點。
關於嬰兒出生后最開始的那些日子,科學還有其他的發現,新生嬰兒精神之強大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嬰兒剛出生時什麼都不能做,不僅在心理上,生理上也不能做出平衡的動作。那時候他的四肢對他毫無幫助,而且他的所見所聞都不能通過嘴巴表達出來。是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能走能說了,慢慢地一樣一樣地都學會了,直到最後長成了一個生理、心理都健全的真正的人。這些都證明了一個既定的事實:兒童並不是一個毫無生氣的、處處需要我們幫助的個體,並不是一個需要我們填充的空瓶子。相反,正是兒童造就了成人,沒有人能不經過兒童時期就獨立地成了人。兒童的創造性能力我們已經談了很多,科學家也正儘力對其進行研究,至今為止,很多人認為這一能力與母親的關係非常大。我們經常說正是母親造就了一個人,因為是母親教會了他行走、說話等等。
教育不應該僅僅把重心放在課程表和時間表上,而應該與人的實際生活聯繫起來。遵循這一理念,對新生兒的教育才會突然變得重要起來。但新生嬰兒尚未有任何行動能力,按照常理來說,我們也不能對他們進行教授。他們僅僅是個觀察對象,通過觀察我們才知道他們基本的需求。觀察的目的便是找出生命的定律,因為我們要為生命提供幫助,這就要求我們先要找出是怎樣的定律在主導生命。
哪一種是注重人出生之後本身的教九九藏書育,並對他的發展進行保護的。而今,教育被認為是脫離了生物學以及社會生活而獨立存在的。所有受教育的人都與社會隔離開來。大學的學生被要求遵守學校校規,還要遵循當局制訂的教學大綱進行學習。
直到現在,可以說,教育依然沒有將學生的物質環境和社會需求考慮在內。如果一個學生吃不飽,或者視力下降、聽力有問題,從而影響了他的能力,那麼他只能得低分。縱然現在學生的生理缺陷已經得到關注,但也僅限於衛生保健方面。沒有人關心不健全以及不合理的教育方法是否會對兒童的心理造成威脅和損害。克萊帕瑞德領導的如火如荼的「新教育」運動已經對課程設置的數量是否合適,進行了深入調查,並且在努力減少課程數量,以減輕學生的大腦疲勞。但是這一運動並未涉及兒童為何可以毫不費力地吸收文化這一問題。大部分政府教育機構只關心教學大綱的實施和完成。若是有大學畢業生對社會的不公正或是對自己深有感悟的某些社會真相做出反應,那麼當局就會發出命令,稱年輕人不應該涉足政治問題,而應該專註于學習。接下來就是這些思想受到禁錮的年輕人在離開學校的時候已經失去了他們自己的個性,根本不能對他們所處的時代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教學制度逐漸偏離了社會生活,看起來好像社會生活里的問題與學生毫無關係。教育的世界就像一座孤島,好似這裏生活的人已經完全與世隔絕,並且準備就這樣一輩子隔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