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章 胚胎與行為

第六章 胚胎與行為

這一事例說明,人類出生后可以毫不費力、無意識地達成各種奇迹。
所以,如果我們像生物學家那樣對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進行研究,並且通過對其施加影響,以使其變成另外的一種形態,那麼我們就會發現,人類在地球上的存在還有另外的一種意義。那就是,人類變成了改造宇宙的一股偉大的力量。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們已經有目共睹,它們延續了造物的進程。就像赫胥黎說的,好像人類被派到這裏來的任務就是利用這一力量,進而加快造物過程。人類通過對生命自身的控制,使其達到最好的形態。因此,對胚胎學的研究不再是抽象而毫無結果的了。我們想象一下,人類既然今天可以創造出新型的、比其原態更高級的新物種,那麼以後同樣也可以對人類的心理信息進行控制和改變。
這種對外界特徵的吸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現象,這不禁讓我們想到生物學中的模仿行為。這種特徵雖然比較少見,但也並非如我們所想的那樣罕見。生活中我們可以遇到很多這樣的例子,柏林的動物植物館還對此進行了收集,並對外展覽。
這些聯繫不應該被當作簡單的例證手段,而是與整個世界環境有關的最終目標。這個目標便是自然達到某種統一。之後,所有生物才可以從中獲取其生存所必需的所有條件。因此,生命的功能應該與地球有聯繫這一觀點已經為19世紀的地理學家所認識。比如與達爾文同一時代的萊耶爾。他向我們展示了不同地理時期、不同階段的不同生物有怎樣不同的生命模式。通過對不同地質層中的生物化石進行研究,他證實了世界上不同的生物所生存的時代。但自他之後,其他科學家表明動物行為對地球表面的建設也有影響。一位叫弗里德里奇·拉策爾的德國地質學家曾在20世紀初發表了一篇論文——《地球與生命》,該論文在義大利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力。隨後的一些其他出版物也涉及了不少發現和推理。開始時,人們對於在喜馬拉雅山和阿爾卑斯山高高的岩層中發現的成果的每一部分都可以讓我們對生命有更深的了解。我們能夠觀察到的事實,可以給我們提供實際的、有價值的引導。所有像我們一樣想通過教育對生命提供幫助的人都應該意識到,像研究其他生物那樣研究兒童的成長過程是很有必要的。這就會讓我們想到,人類的嬰兒時期在生物學乃至在所有生物的世界里究竟算什麼。舊有的進化理念僅僅想通過生物的適應性、遺傳性以及其自身的完善慾望來進行解釋,這遠遠不夠。因為還存在著另一種力量,這種力量並非是生存的慾望,而是所有生物為了共同的目read.99csw•com標一起努力以達到和諧的力量。
這一說法對我們的觀點造成了很大的衝擊!從這一全新的角度看,生命的意義似乎與環境對我們的要求有更大的關係。甚至看起來生命只是個造物的代理過程。每一個生命都有其特定的任務,就好比一個大房子里的僕人或者工廠里的僱員。地球表面的自然和諧是無數生物共同努力的結果,每一種生命都擔負著自己的職責。這也便是我們觀察到的生物的行為模式。他們的行為不僅僅是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
兒童的發展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這就是說,嬰兒出生之時不僅沒有心理個性,也沒有先天建立起來的行為能力。但是,他卻有巨大的潛能,這種潛能決定著他的發展。
模仿可以說是一種保護現象,其中包括把對周圍環境的印象吸收到大腦中。這種現象隨處可見,比如北極熊的白毛,蝴蝶身上葉狀的翅膀,一些昆蟲的與綠色的樹莖極其相似的身體,某些魚類扁平的綴滿小點的身子,等等。這種對周圍環境的模仿與這種特徵的歷史毫無關聯,也不依賴於生物對周圍環境無意識地理解。有些動物僅僅看到了周邊環境的方方面面,而有些則把這些吸收到了自己身上。雖然有關其他生命類型的例子和兒童的心理髮展有著本質的區別,但它們有助於我們對兒童心理髮展的認識和研究。
把一個物種與另一個物種的胚胎混淆。胚胎形態最後一點被認為是動物按照「適者生存」的原則進行不同程度演化的最清楚的證據。因此,人類被認為是由猿類進化而來,哺乳動物和鳥類則是從爬行動物演化而來,爬行動物又是從兩棲動物演化而來,而兩棲動物則是從魚類演化而來,如此類推,一直到了生物的最簡單形式,也就是單細胞生物。因為遺傳的緣故,每一個胚胎都要經歷其祖先經歷過的所有階段。這樣,每一個胚胎都繼承並累積了這個物種到此前的所有演化基因。這一現象又叫作復演論,通過這一過程,個體發育重複系統發育的步驟。正是由於這一原因,胚胎學被吸收進達爾文理論中。而達爾文理論是最有信服力的理論。但不久之後,德弗雷斯有了新的發現,這一胚胎與行為發現讓人們認識到,如果想對生物進行解釋,那麼胚胎學應該擴充它的範圍。現在先從突變理論開始講。德https://read.99csw.com弗雷斯對從同一母體發育出來的不同種類的植物進行了研究。通過研究他發現,突變過程是在不受任何外界干擾的情況下進行的,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自然演化。如果引起這些變化的因素並非來自外界,那麼其演化的因素只能是由於胚胎內部起了變化。這就意味著,僅在胚胎里是可以發生快速變化的。因此,我們還應該關注其他的可能性,而不應僅局限於達爾文的「適應—變化」這一理論上。根據達爾文的這一理論,植物的演化過程是非常漫長的,這就使得研究者可以自由地在其他方面尋求答案,考慮其他可能的各種因素。實際上,顯微鏡觀察到的胚胎髮育只是一個機械的過程,因為各種動物並非只是各個器官為了達到共同目的而形成的一個集合體。讓人感到神奇的是,高級動物發展的過程是一樣的,但是有的發展成了爬行動物,有的發展成了鳥類,有的發展成了哺乳動物,而有的則發展成了人。動物最主要的區別是它們最後形態上的差別,如四肢、身體、牙齒等等,但是這些差別的發生並非取決於他們的胚胎,更多的則是取決於他們在生活環境中的行為。這一點要涉及自然界的一條建設性規律了。這就如同人類建造房子一樣,這些各種各樣的房子,不管簡單還是複雜,都要經過從收集建築材料、搬運石頭和磚塊開始,直到砌成牆。但為何這些建築的形狀和裝潢還是有差異呢?這並非因為建築材料不同,而是最開始建造的目的和設計方向就不一樣。不過,拋開這些來講,真正重要的是胚胎學已經脫離最初抽象的理論階段,轉而進入實際運用階段。胚胎學並非給我們提供一些新的想法,而是為實驗性研究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我們已經通過實際應用在這條路上取得了很大進步。
因此,對於兒童來說,除了其自身成長以及完善的力量之外,他們的存在應該還有另一個目標,那就是為了人類和諧而努力,為所有人類服務。讀者也許現在已經出現了疑問:「那麼,兒童存在的真正意義到底是什麼?」如果我們不先回答這個問題,那麼我們就不能自信地進行科學教育。兒童肩負著雙重責任,如果我們只考慮其中的一面,也就是他們的成長,那麼他們最大的潛能就會被埋沒。我們已經發現,兒童剛生下來的時候很可能已經具備了創造力。這種創造力將會在他適應周圍環境的過程中釋放出來。
並非每一種都貫穿整個發展過程。只有在創造一種心理「器官」的時候,某一種感覺是存在的,一旦完成,它就隨之消失了。但是在一個「器官」的形成過程中,對應的https://read.99csw•com這種感覺會產生讓我們難以置信的能量,而一旦這個過程結束,我們便再也記不起來它曾經存在過。當所有「器官」都成形后,它們便共同構成了一個心理組合。這種感覺的短暫閃現與在昆蟲身上發現的一樣。對突變理論作了闡述的德弗雷斯向我們展示了這些短暫的感覺在昆蟲出生併發生了一系列變化之後,是怎樣發揮引導作用的。這些感覺對昆蟲本身的生存和發展都是很重要的。自從德弗雷斯提出了他的這個發現之後,科學家開始對其他的動物進行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研究。這些研究引出了大量的理論,同時也興起了各種各樣的學派。直到一位美國心理學家懷特森從這些混亂的假說中開闢出了一條新的路徑。
羅絲·本尼迪克特博士在《文化類型》(1948年版)一書中寫到,一個來自法國、研究現代民族學的傳教團體來到了巴塔哥尼亞,在那裡他們發現了一個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他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習慣還處於石器時代。這些人見到白人後,驚恐萬狀地逃開。在他們匆忙逃散的過程中,留下了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巴塔哥尼亞女嬰。傳教士把她救了下來,而今這個女孩已經長成了一位聰慧的年輕女士,會說兩門歐洲國家的語言,生活習慣都是西方的,信奉天主教,在大學里攻讀生物學。在這18年間,她從石器時代直接跨越到了原子時代。
人類的心理髮展同身體發展一樣,似乎都遵循同樣的形成規則。就是說,因為人類的身體是從同一個母體細胞發展而來的,這一過程與其他物種的發展沒有明顯差別,所以,人類的心理應該也是按照從無到有(或者看起來是從無到有)的規則發展的。就像人類的原始細胞里本來沒有人那樣,嬰兒出生之時,他的心理人格應該也是一片空白。
「讓我們拋開那些無法驗證的東西吧,」他說,「請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我們可以證明的東西上。現在只有一樣我們可以確認,那就是動物的行為,這一點是我們通過觀察確認的。因此,讓我們以此為基礎,在研究方法上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吧。」他從我們能看得見的動物的外部行為著手研究。可以確信的是,這些行為能夠指導我們加深對生命的研究。隨後他將目標轉向人類的行為和兒童的心理上,似乎這些是我們可以直接理解的東西。但他很快就發現,剛出生的嬰兒根本沒有建立某些行為能力的跡象。同時,他確定了兒童沒有本能的反應以及心理上的遺傳。他認為,人類的行為都是出自一系列的「條件反射」。這些行為在一系列的平台上慢慢疊加,直到達到更高的水平。隨後他便提出了「行九*九*藏*書為主義」①一說,這種說法當時在美國非常流行,但是在其他國家卻遭到反對和批判,他們認為這樣的說法是不成熟且膚淺的。但是,他的提議卻引起了兩位美國研究者的興趣,他們決定通過實驗的方法對行為進行探索和研究。他們就是考格希爾和蓋澤爾。考格希爾抱著要闡明人類行為中的問題的目標對胚胎學進行研究。而蓋澤爾則對兒童的發展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並創立了一個著名的心理實驗室,從而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費城的考格希爾用好幾年的時間對同一種類型生物的胚胎髮展進行了研究,他研究的這種動物尚未完全進化成兩棲動物。這種動物結構簡單,對研究來講非常適合且方便。考格希爾研究所得出的結論一直到1929年才發表②。他耗費了這麼長的時間才發表,只因為他的研究結果與當時的生物學家們根深蒂固的想法格格不入。雖然他一次又一次準確地重複他的實驗,他還是發現大腦的神經中樞先於接受其指令的器官繼續生存下去。「生存力量」好像不只是一個對一系列連續的生命形態不斷完善的過程。生命的真正意義並非在於對生命本身的完善。
我們發現,最初的時候人類的心理只是對材料的收集,這一過程通過我所說的「有吸收力的心靈」來完成。心理髮展的過程中,在處於「感覺」中心的那些點的周圍漸漸形成了心理器官。這個過程進行得如此精密,以至於成年人根本不能將其再現,且再也想不起來這一過程是怎麼發生的。嬰兒的學習過程正是如此。不是心靈自身創造了感覺,而是他的那些「器官」。同樣,在這個過程里,所有「器官」的發展都是相互獨立的。比如說,在語言發展的同時,對距離的判斷以及處理事情的能力也在同時單獨發展。兩隻腳的平衡和協調能力也是獨立發展的。以上所述的這些不同的能力起著不同的作用,同時,不同的感覺也引導生物做出一系列不同的動作。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在科學界立足這麼久的進化論又該何去何從?它會逐步走向沒落嗎?不是,進化論得到了擴充。而今,對進化論的研究視野變得更加廣闊,它已經發展到了更寬廣的領域。這些領域中包括各種或遠或近的聯繫,把各類不同生命形態的行為聯繫起來。
實際上,胚胎可能會受到影響,這些影響足以讓其發生改變。也就是說,人類可以對胚胎進行影響實驗,這樣就能改變生物的生活進程。這一實驗已經有人做過。通過改變蔬菜或動物的基因以及組合,我們可以干涉它們的遺傳特徵,使其取得最有效的基因。這廣闊而充滿了趣味的新領域已經向我們敞開了大門,它不僅是理論上的read•99csw.com,而且在實踐中也有用處。但重要的一點是,只有在胚胎還沒有發育完整之前,外力才可以更容易地對其施加影響,使其發生改變。目前,人類已經掌握了這些秘密。數年前,美國首次在胚胎學領域申請到了專利。那時候可以培育出沒有刺的蜜蜂,這些蜜蜂採集到的蜂蜜比普通的蜜蜂要多得多。同樣的,各種各樣的植物也可以結出更多的果實,或者長出沒有刺的莖。有些植物可以長出更多的有食用價值的根莖,而某些植物的毒性也可以降低。最為眾所周知的是,通過這些方法可以改變花的品種。另外,也許很多人還不了解,人類已經將目光從陸地上的動植物轉移到了海里的生物。因此,我們可以說,人類利用智慧,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和豐富。
讓我們驚奇的是,嬰兒來到這個世上后,他並沒有向身邊的人索取物資,也沒有跟他的家庭索取,所有需要的東西都是他自己創造出來的。世界上所有地方的嬰兒都是如此,並不是說在相對較原始、人口稀疏的地方,這種狀況就少一些,而在高度文明的地方就要多一些。每一個嬰兒出生時的狀態都一樣,沒有情緒、沒有個性,而且毫無用處。但是,在這個一無所有的個體里存在著一股偉大的力量,這是一種創造人類的本能,他可以把自己塑造成能適應他這個時代和文明的有用人才。利用他所具備的這種吸收本能,他遵循著整個人類的發展規律進行創造工作。嬰兒的任務是認識到當今社會的演化狀態,這個社會之前已經過去成千上萬年,而後還有無數年的路要走。他要了解的是當今的社會,跟過去和將來都沒有關係。對成年人和兒童在這一特殊現象中起到的作用進行恰當的劃分並不容易,對這種性格特徵的遺傳過程加以區別也很困難。
兒童對於從周圍環境中學習、吸收知識保持一種淡然的態度,這種對人類整體性的證明讓每個人都感到震驚。特別是最近幾年,這一令人震驚的事實激起了人們對原始部落進行研究的興趣。人們試圖從這些群體中發現可以證明人類整體性的證據。
兒童的發展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這就是說,嬰兒出生之時不僅沒有心理個性,也沒有先天建立起來的行為能力。但是,他卻有巨大的潛能,這種潛能決定著他的發展,使他在適應周圍環境時獲得自身的性格。這種新生兒的「一無所有」可以比作生殖細胞的「一無所有」。當然,這種觀點不能讓人輕易接受。沃爾夫向世人展示了生物體的成長過程,這給與他同時代的人帶來了巨大震撼。他認為剛出生的嬰兒是一無所有的,然後自己完成了創造工作。他的這一觀點對於之前的哲學家來說太過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