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章 日本原來在西方的西方 日本「七夕」——「乞巧節」成兒童節

第四章 日本原來在西方的西方

日本「七夕」
——「乞巧節」成兒童節

最後說一句,我為什麼歷年沒有注意過日本的「七夕」。原因是這個節日是屬於孩子的,薩早已過了可以在兒童節放假的年齡,與我無關自然高高掛起,偶爾在商店看到柳樹和飛鳥結,還以為是什麼新鮮的促銷活動呢。然而,每年,小小魔女也會有自己的願望吧,如今的「七夕」,不能像過去那樣過了。

小小魔女和她的得意畫作
好在,傳到民間以後,「七夕」變成了孩子們的節日,也就沒有了這樣多的煩瑣。不過,仔細看看,就會發現日本的牛郎織女傳說和中國的雖然相似,卻微妙地反映了兩國文化特色的不同。
日本的「七夕」還有一個習慣,就是人們會到商店購買黏米做的小點心來吃。這個小魔女每年也會買來給全家吃。吃這個小點心是有講究的,一來是喜鵲搭的橋怕不結實,為了保障牛郎織女的交通安全,要弄些黏的東西來把橋粘得結實點兒;二來牛郎織女好久不見,難免有些情不自禁的情節,喜鵲們看在眼裡,不免亂說,為了避免影響安定團結,也要弄些黏的東西把廝鳥們的嘴巴粘起來。
他想這樣你也不得https://read.99csw•com不揭竿而起了吧?結果,那日本學者苦苦思索了半晌,道:「那我們只好一起跪到櫻田門外痛哭,希望他悔悟吧……」
1.盂蘭盆節在南方還是有很多人過的,我奶奶就把它當成一個大節,當然我們都已經不知道是什麼節了。在中國香港應當是一個大節日,會派「平安米」,很多老人家排隊等派米。
中國的傳說中,牛郎是窮苦放牛娃,受到老牛的指點,偷了下凡洗澡的織女的衣服,從此做了夫妻。只是王母娘娘震怒,划簪為河,將兩人分隔銀河兩邊,兩人在喜鵲相助下得以每年相會。這個故事帶有的中國特色不少——老牛代表老年人的智慧——在中國很受重視,放牛娃得美妻反映了下層人民的美好願望,而王母娘娘代表了昏庸兇惡的上層惡勢力。人們多多少少地期待著下層人民的代表牛郎能夠打敗王母娘娘,表現了對於反抗和自由的追求。
然而,日本的「七夕」的確熱鬧,這裏的「七夕」,並不是給情人們的,而是孩子的節日。這個時候,大商店往往擺開兩棵象徵性的柳樹,並給孩子們免費提供彩色的紙條。孩子們將自己的願望在紙條上寫好,再折成鳥雀的形狀穿在柳枝上。穿的紙條多了,一串串遠遠地望去,就真有點兒喜鵲搭橋的味道。
今天世界各國都使用公read.99csw•com曆,中國人不再過「七夕」,也和「七夕」是農曆,每年的節日日期計算不便有些關係。日本對此採取了非常現實的「一刀切」處理,乾脆改成了公曆7月7日(有些地方設為8月7日)。說起來「七夕」定為農曆七月七日本來有科學的道理,因為農曆這一日月明星稀,銀河正在天頂,人們晚上眺望銀河,便可想象牛郎織女的相會了。變成公曆7月7日,則銀河在哪兒就不那麼好找了,畢竟月亮什麼時候多大是不跟著你的曆法走的。日本的七夕,估計下界頗為熱鬧,上面的牛郎織女只怕對此還有些莫名其妙——喜鵲們還在路上,這就去天河相會,真正要望河興嘆了。
這一段充分反映了日本的社會思想:上面總是沒有錯的,有錯的肯定在下面;自由戀愛是不好的,個人幸福不能超越工作需要;懲罰是必要的,每年能見一面要感謝領導仁慈……
回家,偶然和小魔女說起「七夕牛郎會織女」,才吃驚地發現這個節日在日本居然相當受重視。
根據調查,小孩子寫在紙條上的願望五花八門。比如有個電視記者採訪的時候,就看到有個孩子的請求是「希望天王寺動物園的大象到我家來」。感動于孩子有一顆保護動物的美好心靈,記者採訪了這個小傢伙。結果問道為什麼有這個請求,孩子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九九藏書「大象的屁股很大,如果坐在我的門口,爸爸就不能進我的房間來檢查學習進度了。」吃驚的記者接著問:「那要是你爸爸賴著不走,等大象不小心的時候偷偷進來呢?」「那我就加上一句,讓大象看到我爸爸就放一個大屁……」
這實在是一個讓人頭疼又歡喜的變化。
以我國而言,「七夕」即農曆七月七日,傳說喜鵲會在銀河上架橋,供被王母娘娘棒打鴛鴦散的牛郎和織女相會,很有一點兒東方「情人節」的味道。然而,隨著西方情人節的傳入,「七夕」在中國留下的僅僅是一個傳說,把它當做一個節日來過的已經少而又少。
之所以有這樣的習俗,原因在於最初孩子們是利用這個節日向織女祈求一雙巧手。傳說中的織女心靈手巧,「七夕」的時候她夫妻相會,心情自然很好,這時候向她祈求,自然被允準的可能性很大。中國古代也有同樣的習俗,因此「七夕」又稱為「七巧節」或者「乞巧節」。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的織女責任越來越大,已經不但要賜給孩子們巧手,而且要負責滿足他們的各種願望。
朋友評論
真是文化不同啊,就是可惜了牛郎織女的好故事。
由此可見,日本的「七夕」和中國一樣,都是來自牛郎織女的傳說。日本古書《古今要覽稿》、《古事類苑九九藏書》等中,對這一點都有記述,按照這些資料記載,「七夕」在日本盛于奈良時代,最初是宮廷節日,叫做「七日盆」,用於祈求婚姻美滿,儀式相當複雜,充分顯示了日本人慣於製造麻煩的特點,要求一天吃七頓飯、洗七次澡……
2.我以前還早晨跑步,那天突然注意到未名湖邊隨處唧唧喳喳的喜鵲怎麼都不見了,我一起跑步的同學笑說,你不知道今天七月七,喜鵲都搭鵲橋去了,我聽了真吃一驚,不過到現在也不知真的還是假的。
我想起了一個外國學者和一個日本學者討論社會問題,日本學者對其他國家的一次次農民起義非常不理解,外國學者覺得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嘛,於是啟發他:「如果你們的天皇昏庸無道,做盡殘暴勾當,你們會怎麼樣呢?」
但是小魔告訴我,在日本,「七夕」至今還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節日。說起來,日本文化受中國影響極大,又沒有經過「文化大革命」一類運動的洗劫,所以有些中國已經走進歷史的節日,在日本依然出乎意料地長壽和受到重視,比如春分、秋分,日本居然定為國家假日,讓人想起楊振華先生在相聲中形容矇事的私塾先生,「二十四節氣,放假」。而佛教經中國傳入日本的盂蘭盆節,日本當做「夏天的春節」來過,大多數中國人對這個節日則完全沒有概念,僅存的蛛絲馬跡,大九*九*藏*書概就要到《西遊記》裏面去找了。只不過,這些節日到了日本,多少都要發生一些變異,受到「日化」的改造,「七夕」也不例外。
日本的傳說就是另外一個味道了:織女不叫織女而叫織姬,翻譯過來就是「織公主」的意思;牛郎有了個日本名字叫夏彥,身份是天上的牽牛星,玉帝的畜牧場場長。這首先就把兩人的地位交代了,門當戶對。牛郎織女日久生情,玉皇大帝知道了。日本傳說中沒王母娘娘什麼事,因為他們雖然歷史上不得已出現過女天皇,總的來說女子的地位還是低下得多,日本人無法忍受玉皇大帝身邊有一位神通廣大、富有權力的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的反應令人吃驚:他幫著牛郎織女辦喜事了!如果這故事在中國或者歐洲,下面就沒法講了,「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快樂的日子」,但在日本還是有辦法講的。結婚以後牛郎織女如膠似漆,於是怠慢了本職工作,牛郎的牛跑了,織女的布也質量下降,於是玉帝大怒之下,將兩人分開勞動改造,並且仁慈地允許他們每年一次相互探視……
從這個角度說,織女成了天界的「鞠萍姐姐」,只是年年看這種願望,大概織女會頭痛死。
3.日本的「七夕」是公曆7月7日。那天經過寮門口的時候,看到綁滿五顏六色紙條的柳樹,心情很複雜,很多年前的7月7日,日本發動了盧溝橋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