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我們心裏都有病 就好像全世界都與你為敵

第一章 我們心裏都有病

就好像全世界都與你為敵

你演出的逼真又賣力,可惜沒人給你頒發奧斯卡。
當你覺得一切都是別人的錯,而只有你自己正確的話,這會讓你感覺不錯,好像眾人皆醉你獨醒,全世界就你最行。
不用去承擔重擔。
有個哥們兒最愛的論調是懷才不遇,每次說起工作,他都跺腳罵娘。不是領導有眼無珠,就是同事搶他風頭,總之這幾年換了好幾份工作,都不適合他。他總掛在嘴邊的話是,不是我不行,是周圍人總是排擠打壓他。
在團友王燦幾次激怒和點醒下,她終於意識到,儘管境遇險惡,人心難測,根源問題還是自己的缺陷。就像她給自己起的筆名「羽蒙」,是《山海經》里的人形怪獸,它雖然有一雙翅膀,可是卻飛不遠。不怪那風,不怨那山,只恨自己翅膀太短。
當然,你遲遲不肯行動,還因為受害者心態給你帶來了很多好處。
你會一直感覺別人對你不錯,因為他們會關注並想幫助你,因為他們也覺得你是弱者,你可憐。
畢竟這樣做的成本很低,既不必承認別人有什麼長處,也不必找機會提高自己,只需要在原地發脾氣就可以了。看似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了我們遇到不公平的問題,反正都是別人的錯,我們只是在被虐待。於是你成了一個受虐狂。
當然,我並不認為這個世界上時刻有公平和正義存在,就連比爾·蓋茨這號富二代加世界富豪給青年人read.99csw.com的10條忠告中第一條都是:Life is not fair,get used to it(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適應它)。
請不要再糾纏于這個問題而拖垮自己。
在這種自憐狀態下,會覺得整個世界都與自己對立,陷入僵局。不採取行動,人就會迷失在憂鬱和自憐的恐懼中。
我知道那些多年積攢的受害者思維方式讓你感到親切又熟悉,但回頭看看,它們究竟給你帶來了什麼呢?除了不停在你前進的道路上拖後腿,只會讓你更加顧影自憐,在每個深夜不停反芻發生的一切,並捶胸頓足問蒼天,為什麼受傷的總是你?
這是心理防禦機制過度所產生的必然的惡性結果——退縮行為,我們在困難面前不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而是選擇退縮,怨天尤人是唯一的回應。
生活中總有一類人,他們過得不太好,一定是別人的錯,他們沒有過得更好,都是被人迫害。社會有問題,他人是地獄,就好像所有人生下來的使命都是給他使絆子,就好像全世界都與他為敵。
這種心態簡直是這個世界上最常見又最難根治的婦科病、男性病之一,可以統稱為受害者症候群。
但這樣的救助不會持續太長時間,久了人們會厭倦。跟救急不救窮道理類似。
心理防禦機制是指,在面臨挫折或衝突的緊急狀況時九_九_藏_書,我們的內部心理活動會產生一種適應性傾向——自覺或不自覺地解脫煩惱,減輕內心不安,以恢復心理的平衡與穩定。
人必先自辱,而後人辱之。若不是你把自己投擲於一個受害者的位置,別人也不會爭先恐後來迫害於你。
讓你感覺良好。
如果你還有一點點野心追求成就的動機,請從現在開始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如果你不能嘗試用這些思維填滿你的頭腦,那麼我一點辦法都沒有。
可惜這一切都短暫易逝,長期處在受害者狀態里,會讓我們越來越難以自省自身的問題,何談改進?我們會越來越容易怪罪別人,抱怨人生,用負能量影響周遭;它還會侵蝕你的人際關係,因為沒有任何一種關係不需要你維繫和經營,只等待別人改變。
一般情況下,他們最愛在生活中傾情出演受害者、弱者等類似苦情角色,並且入戲太深,培育並陷入了荒誕的邏輯之中。
「工資不高是因為這個行業工資水平低。」
而這種適應的方式是消極抑或積極,決定權就在你自己手裡。
這就是你給自己設定的惡性心理遊戲:受到傷害——別人的錯——我是受害者——我可憐自己——被動迎接傷害——不作為。
你會得到幫助。
不如問問自己:我做什麼能克服或解決這個狀況?誰能幫助我?我能從哪兒得到能幫助我解決這個問題的信息?通過九九藏書這些變得更富有建設性的想法,你就不會陷入受害心理的囚籠,而是開始朝著解決的方向發展,這種感覺很好,而整個事情運轉得也會更好。沒準兒你也會搖身一變從受害者變成拯救者,你拯救的是自己的生活。
只要你不原諒那個人,你就和那個人有關聯。你將一遍一遍想起那個冤枉你的人以及他/她做過的事。你們兩人之間這種情感連接是那麼強烈,你和你身邊的其他人,會因為你內心的混亂,承受很多痛苦。
以一種實際的方式去寬恕。「當你對另一個人抱有怨恨時,你必然要與那個人或環境,保持一種比鋼還要堅實的情感聯繫。寬恕是消解這種關聯獲得自由的唯一方法。」這段凱瑟琳·龐德的話中,你會找到寬恕的最好原因之一。
為自己的生活負責是個很艱難的事,有時,你會因為它太沉重而想要撂挑子不幹。而如果把問題都理解成是別人的責任,那麼多輕鬆,你不必痛苦地為自己的錯誤負責。
還有一個姐們兒,戀愛經驗豐富,坦白講是分手經驗豐富。每一次分手都要把前任數落個狗血淋頭,不體貼、不上進、控制欲強等,說到底,都是對方的不好,她慘哭全中國13億人口。她最愛說的是,要不是這些渣前任把自己耽誤了,現在早就嫁人生子了。
如果我們認為從來就不是我們的錯,我們就不需要為它負責,如果我們不需要為它九九藏書負責,我們就始終是受害者,永遠無法翻身。
其實,經歷不公對待或生活打擊之後,你本只會受到100點傷害,但因為你的心態,你把這種傷害也擴大了,最終的感受可能是1000點。
總之,別讓受害者心態離間了你自己和更好的生活。現在改變,一切都來得及。
他們的現狀一定是慘烈的。是的,我沒有想讓誰在悲戚生活中掩耳盜鈴,我切實能看到這些人過得不如意,何止是不如意,簡直是不能更差。可是,然後呢?
把問題統統扔給別人,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這樣就真的大丈夫嗎?作為最關鍵的當事人,真的能置身事外,揮一揮衣袖卻不沾一片雲彩嗎?
「我沒晉陞,同事升了,還不是因為同事靠關係嘛!」
工作不順是不是僅僅因為環境惡劣、領導勢利?那個看似有心機的同事,是不是確實有一些你不具備的能力?
女友棄你而去真的是因為她嫌貧愛富?還是因為對你的不求上進感到失望?
這就是你給自己設定的惡性心理遊戲:受到傷害——別人的錯——我是受害者——我可憐自己——被動迎接傷害——不作為。
當你想做個受害者時,你會傾向於不採取行動,也就不用面對拒絕和失敗。畢竟承認自己的失敗會讓我們更難過,而採取行動就有新的風險面臨困境。
「談戀愛總吵架,都怪男朋友不爭氣。」
生活里這樣的例子遍地開九_九_藏_書花。
看過一部電影叫《等風來》,女主角程羽蒙在公司處處感到不公,原本借工作之便準備踏上托斯卡納風光之旅,卻最終被流放到髒亂差的尼泊爾靜心老年團,可是就連這趟旅行也處處因團友的奇葩行為受阻,她一路都像個受氣包,就好像全世界只有她最無辜,要不是社會不公、他人牽累,她並不至於陰差陽錯走到今天這步田地。
你不用面臨風險。
因為任何的心理創傷,都必須有所謂受傷害者的「配合」才能夠完成。你越是把自己故步自封成受害者的角色,這種傷害就愈發猛烈,就像用顯微鏡在盯著自己的傷口,你的眼中容不下其他。受害者的姿態還會讓你不斷地顧影自憐,John W.Gardner說過:「自憐很容易成為最具破壞性的非藥物性麻醉。人會上癮,將事件中受害的部分剝離出來,以得到短暫的安慰。」
懷揣著受害者心態,你將會逐漸在內心之中擴大自己所遭受的不公平,讓自己真正成為一個受害者,每天生活在抱怨之中。而這種看似不理性又有很多壞處的心態的出現,最開始是因為它能夠給我們暫時的保護,這種保護就是心理防禦機制之一。
當我們在遇到問題時,如果把責任都歸咎於別人,這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減輕自己的內疚,也會避免了無力感所帶來的自卑。
當你寬恕時,不只釋放了對方,也將自己從那個痛苦中整個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