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甜嘴兒的灶王爺

甜嘴兒的灶王爺

看任祥老師在《傳家》里寫小年兒,北方的臘月二十三,南方的臘月二十四,各地都有很多習俗。那時的童謠是這麼唱的: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鬧一宿。雖然現在的中國年味兒已經淡了很多,大家也沒有時間早早大張旗鼓殺豬宰羊地準備,很多地方特性的傳統習俗早已消失,但到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兒這天,大家還是很高興,畢竟,意味著春節越來越近了,在外務工人員也都開始陸陸續續返鄉了。大家興高采烈,拖著行囊,提著特製大紅包裝的年貨,結隊的鄉鄰,帶小孩兒的夫妻,一路擁擠奔波,倒也十分熱鬧喜慶。
有一天,人們把他送走了,卻再沒迎回來。
中國人的骨子裡,有一種叫作「藏」的品性,或者說是審美,酒香藏於深巷,梅香藏於冬雪,劍氣藏於空袖,道高藏於深山……那些尋常日子的小希冀、小願望,便藏在給灶王爺的供品里——上天言好話,下界保平安。
那時候我爺爺才五十多歲,尚算壯年,馱著我騎七里地去趕集。其實也沒有什麼可買,因為家中向來準備充足,熟食生肉魚蝦之類,在當地菜市場就可以買,無非買些糖果零食。更多的,我爺爺怕我寒假在家憋悶,便帶著我出去遛。
https://read.99csw.com此種種,說來容易,可是想想我們的老祖宗當時為了積攢儲備食材過冬,該是想了多少辦法,嘗試了多少方式,做了多少努力,這裏面便是尋常人家的智慧。這樣想來,吃食當然是一種文化,而且必須是一種文化。
比如,你的領導要找你的同事,而他剛好不在,眼看領導正要發火,你怎麼做?你是說同事剛因公事外出了,還是說不知道,抑或看似無心地撇一句我來了也一直沒看見他。這便是為人處世的哲學。
再有就是,從這天開始,人們也開始陸陸續續趕集辦年貨了。那時候沒有順豐,沒有淘寶,沒有京東,甚至在鄉下,除了郵政,再沒什麼快遞,人們採辦年貨要自己騎著單車或摩托車到鎮上的集市去。記得當時的趕集是分單雙日子,我小時候沒少跟爺爺姑姑趕過集,等到妹妹們的童年時期,家家都遷至城裡,只有商業街,再無趕集之說。
我是很喜歡給灶王爺行禮的,也喜歡看著母親給灶王爺備供。那時候家裡還沒有信佛,唯一準備的供品就是給灶王爺的了。對於小孩子,早早就感覺到要過年了,便歡天喜地起來,到了小年兒這一天,年味兒就正式開始有了。如童謠中所唱「二十三,糖瓜粘」,灶糖是必不可少的,作為小朋友便開心得很,因為所有小孩小時候都被管束少吃糖,尤其灶糖這種特別甜又黏牙的read•99csw.com,平時家裡大人是很少縱容讓吃的。
我小時候,家裡在外屋西牆的高處是供了灶王爺的,雖然那時候我不明白為什麼要供他,但他就像我的一個老朋友,每年小年兒這天都要打上個招呼。母親會點香,並準備供品,然後踩到凳子上擺上去,小孩再依次行禮。那時候我不知道他是幹嗎的,只知道他叫灶王爺,意思應該跟壽星老差不多。
按我的意思,春節的假期便是應該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放,一直放到正月十五,也就是大家熱熱鬧鬧把這個中國年過完整,該回家回家,該採買採買,該團聚團聚,把要見的人都見到,把想念的人都見到,而不是行色匆匆,恨不得只一桌飯局了事。
大了以後,我才知道,原來這灶糖不是為了粘住小孩兒的嘴,而是為了粘住灶王爺的嘴。灶神——掌管一家福禍的神,被百姓們非常友善地尊為「一家之主」,這友善里,有尊敬,有喜愛,更有討好之嫌,就像小孩子嘴巴甜討大人的賞。人們對待灶神也是如此,因為灶神負責監視考察家家戶戶,然後年終上天庭去如實回稟,天庭聽完灶神的報告后開始在來年賞罰。居家過日子,都會有些小打小鬧、夫妻失和孩童頑劣老來糊塗之類。人們怕這些不好的事會傳到天庭去,便在灶神上天前,給灶神美美餞行賄賂一番。供上供品,抹上灶糖,甚至有的還灌酒,讓灶神吃飽了喝美了暈乎https://read.99csw.com乎地上天去,便不會計較那些小賬,更會替家家戶戶美言。
時下,爺爺家便遷到了兒時趕集的鎮上。當初露天的集市,早就蓋得跟商場差不多,但年關將至時,還是熙熙攘攘,因為住附近鄉下的人依然會一臉熱鬧地來採買,如我們當初一樣。前幾日我在電話里特意叮囑我爺爺,我說你不要自己辦年貨啊,你等我回去跟你一起去。我爺爺說好啊,我等你回來一起去。
記憶里,我小時候家裡供的灶神像是灶神本尊,沒有他的美嬌娘。我好像從來沒有仔細端詳過他,只知道跟財神爺什麼的一樣,也是花花綠綠、珠光寶氣。記得小時候每逢年關將至,平日乞討為生的人便會批發一大沓財神爺的像,然後挨家挨戶送去。財神爺的像倒不會有誰家拒絕,為了討個吉利,大伙兒也都紛紛掏錢收下,給送財神像的乞丐們五毛一塊的算作答謝。所以幾乎每家最後都會收到好幾張財神爺的像,遇到好心的人家,比如我爺爺,還會去倉房給乞丐的搪瓷缸里淘上滿滿一缸子米。那時候民風淳樸,但凡家中條件尚可的,都不會對乞丐們冷眼相拒。我奶奶說,她年輕時與大姑娘小媳婦們出去做買賣賣衣服,經常走在路上就被當地人叫去家裡歇歇,還給準備飯菜。我奶奶時常感慨,說那時候的人真好。
這是中國人為人處世的哲學,所謂老好人,便是如此。我們有太多這樣的諺語流傳下來,比如九-九-藏-書「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之類,說的都是這個意思。仔細想來,也頗有道理。
灶王爺臘月二十三這天上天之後,家家更應謹言慎行,因為相當於鎮守家中的守護神臨時離崗,大鬼小鬼凶神鬼煞便容易闖進門來,所以人們處處小心。除了全心準備辭舊迎新外,其他外事幾乎都停了,避免不小心招致不吉利。直到除夕夜,灶王爺以及諸神再度下凡返回各家各戶,大家才又喜氣熱鬧起來,終於有了天兵福將庇佑,心底便有了依靠。
想必灶王爺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哪怕他知道人們「賄賂」他的本意,但他還是樂呵呵地照單全收了,這樣來年家家才都會有好事發生,人們才會高興。
這是千年來農業社會的傳統,老祖宗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將一切美好寄望交給眾神,與其說是封建迷信,我倒覺得甚是美好溫馨。人神共處,守著一家家的團圓喜樂,怎不是美事一樁?
灶王爺本名當然不叫灶王爺,一說姓張名單,還有說姓蘇名吉利,也有種說法是灶王爺其實就是火神祝融。不管哪種說法,都有相通之處,總之是位穿紅衣的美男子,據說,非常美!鑒於大家對灶王的形象想象塑造得如此之美,可見,灶王在民間是深受愛戴的,人們甚至非常體貼地給他娶了媳婦。所以,百姓家供的灶神像,也有是供灶神夫妻的。
可惜,這樣一位俊美親切的老好人已經於我們家戶中絕跡。我還記得最後一次送灶神九_九_藏_書上天,母親取下舊的灶神像燒掉,卻沒有貼新的上去。我問她為什麼燒掉,為什麼不貼新的了,母親說你已經長大了,不需要他再庇護你了。我沒有提出異議,但時至今日我仍記得當時內心的傷感,我不需要他保護我,不需要他庇佑我,不需要他為我做任何事情,他就像個老朋友一樣在我家裡住了那麼多年,也在其他人家裡住了那麼多年,有一天,人們把他送走了,卻再沒迎回來。因為,人們用不到他了。
南方進了臘月會腌制臘肉臘腸火腿醬板鴨之類;在東北,這些都沒有,如果說算得上地方特色的,便是家家腌制酸菜。過去交通不便,很少有外來蔬菜,再加上每到冬天東北就天寒地凍寸草不生,家家冬天時幾乎沒有什麼新鮮蔬菜可吃,便要靠冬白菜來腌制酸菜。家家腌制滿滿一大陶缸,把老葉子去掉,一棵棵白白凈凈擺放整齊,一層層碼放在缸里,再一層層撒料,最後上面還要壓塊超重的石頭,這樣便於把腌制過程中的水積壓出來。腌制好后,一冬天,便是酸菜五花肉、酸菜粉條、酸菜排骨、酸菜血腸、酸菜餃子、酸菜餡餅之類的熱氣騰騰地吃上一冬,好像百吃不膩。現在各地的超市裡都有袋裝的酸菜賣,如果你吃過東北當地的,你就知道那跟正宗的味道壓根兒不能比。
小時候這一天除了必吃灶糖,又甜、又香、又脆、又黏牙,再就是家家會包餃子。在北方,但凡節歲,人們普遍的慶祝就是包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