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吃顆湯圓年將了

吃顆湯圓年將了

窗外時有爆竹聲。
我身邊喜歡吃湯圓的人並不多,因為北方人對於這種甜膩的口感不大習慣。我由於一向嗜甜,倒是不排斥,平日冰箱里也會放兩袋湯圓。相比煮湯圓,其實我更喜歡炸的,炸出來的湯圓更香脆,便減了糯米皮煮后的黏稠,吃起來不會那麼膩。小時候總覺得母親炸湯圓的技術一流,今年過年應我之邀,母親又炸了一次,簡直炸得四分五裂,母親說我湯圓買錯了,而我則認為,或許是記憶欺騙了我,事實也許是母親炸湯圓的手藝一直不怎麼樣。
過完正月十五,年才算真真正正地了了。中國人骨子裡有這種傳統,愛熱鬧,愛喜慶,愛儀式感,所有節都分出來,不管中外古今,通通攬過來過一番。有情侶的約會,有朋友的約飯。金星在《金星秀》里說,年輕的情侶們除了清明節不當情人節過,其餘的所有節日都拿來當情人節過。自然,這正月十五也不會例外。
對於這種沒餡的小湯圓,我尤其偏愛,直白點就是糯米糰子。無論是熱食做主料或配料,還是冷食放在甜品里冷飲里,我都喜歡得很。相比那些有餡的湯圓,我覺得這些簡簡單單的小糰子口感彈性更好,且不會膩。
中國人自古以來對生活中的常見事物都寄予寓意,以此來預兆福禍。雖然今時今日大家read.99csw.com已經不再迷信,但倘若有人早起打碎杯子、扣子掉了、鞋跟斷了,還是頗為惱火,暗暗覺得這一天都會不順。無論人類再怎樣進化發展,這種本性上的心理暗示還是會像基因一樣頑固地傳衍下去,無一例外。我們通過後天的練習可以讓自己忽視這種本能的暗示以及讓其對己不產生作用,但不能抑制或改變本能本身。
燈會的盛行是從唐朝開始的,雖然之前也有,但規模都不大,也不夠隆重。到唐朝時,由於國力興盛,據說當時連鄉野小鎮都有熱鬧的燈會舉辦,人們自然歡喜。自唐起,元宵節的燈會便正式沿襲了下來,直至今日。去年的元宵節,與妹妹一起去哈爾濱趕了場冰燈,不得不感嘆匠師們的智慧和手藝,那些晶瑩剔透下的蝕骨寒意也可想而知。在北方城市,正月十五多有冰燈,但這冰燈並非本地而制,大多由更北的松花江運來。雕冰燈最關鍵也是最基礎的就是取材,也就是什麼樣的冰——堅固、不易碎、易雕琢成型,又晶瑩剔透。北方很多城市雖然冬日溫度也在零下十幾攝氏度,也能結冰,但冰的質地是做不了冰燈的。
待到去潭柘寺看蠟梅,
已經是正月十五,
我母親做的唯一讓我覺得味read.99csw.com美的一道菜其實也是湯圓——湯圓水果羹,就是那種沒有餡的小湯圓,與水果罐頭同煮,極其簡單,只要掌握好火候,不把小湯圓熬化了便好。小時候覺得好神奇啊,最主要的是別家媽媽都不會做,別家小孩都沒有吃過,更覺得母親會做這個很是給自己長臉。用現在的話講,在當時那個年代尤其是鄉下,那是很高端大氣上檔次的。
關於元宵節的兩處暗示,最為經典的便首推《紅樓夢》里的兩度元宵節。第一度是元妃省親,當時賈府正處於鼎盛,第二年的元宵節雖也浮華熱鬧,但已現「盛極而衰」之象。《紅樓夢》最讓我感慨的不是寶黛二人的愛情,也不是十二釵的命運,而是開篇這句「好防佳節元宵后,便是煙消火滅時」。無論是個人、家庭、家族甚至國家、民族、歷史,無一不是這樣的起落開合。只是,我們人生短短几十載,更容易見證的是個人以及家庭、家族的變遷而已。
隔著花燈,站了兩個人,一陣風過,花燈晃了晃。
兩者的區別其實在於餡和皮的工序。北方的元宵是先有餡,然後一層一層掛粉,最後滾成外皮。而湯圓的做法就像包餃子,皮是現成的,只需把餡裹進去。現在的湯圓或元宵大多是買的,所以到底怎麼做,或者具體叫什麼,其九_九_藏_書實也都無所謂了。
湯圓向來象徵團圓和美之意,所以圓鼓鼓地飽滿,但也有湯圓偏不是圓的,而是三角體,像粽子,想來發明這種湯圓的人必定是個有意思的人。
除了極具東北特色的冰燈,更常見的,南北城市都可有的,便是林林總總的花燈。現在大家賞燈不甚講究,大多只是圖個熱鬧,但在古時,準備元宵節的花燈對於匠人們來說,可謂是頗費心血。要美觀好看,又要有新意,除此之外,更要有好的寓意。大家耳熟能詳的《燈賦》里「一團和氣燈,二龍戲珠燈,三星高照燈,四季平安燈,五子奪魁燈,六連順風燈,七子團圓燈,八仙過海燈,九節連環燈,十全富貴燈」說的便全是吉祥話,也是人們對於生活最美好的願景。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極多,南北方也大有不同,時至今日沿襲下來且舉國流行的就是賞燈和吃湯圓(或元宵)。南方叫湯圓,北方叫元宵。也有人試圖區分湯圓和元宵,我曾聽人說小的叫湯圓,大的就叫元宵,這種解釋也真是毫無說服力。
生在人世,這便是好寄願。
我還會一首賣湯圓的兒歌,小時候小姑教的「賣湯圓賣湯圓,小二哥的湯圓甜又圓,一碗湯圓滿又滿,三毛錢呀買一碗……」放在現在,三毛錢恐怕連一顆湯圓都買不到了。而且湯圓、月餅、粽子這些傳統食物都與時俱進read.99csw.com,花樣翻新,除了傳統老式的湯圓,更翻新了各種口味和外皮,桂花、玫瑰、紅豆沙、黑芝麻、花生、棗泥、鮮肉、五仁、果味兒……諸如此類,外皮也是赤橙黃綠青藍紫各種顏色。
能撞上的概率,怕是只有在元宵節這天的夜晚最高。大姑娘小媳婦都出了門,想想一年才上街那麼幾次,必定是精心上妝,點了胭脂撲了粉,一個個香噴噴的。男女老少眾人賞燈,行人如鯽,一不小心撞上了,一轉身,電光石火。或者隔著花燈,站了兩個人,一陣風過,花燈晃了晃,便露出對面的桃花面來,想想便覺得美。當然,得站的是桃花面,否則驚喜就變驚悚了。
有一個故事說,當年屈原在被流放的路上遇見位姑娘,上前問路,姑娘不應。屈原說明來意表明自己的身份,姑娘聽說是屈原才開口相告,結果是姑娘轉頭就自盡了。這隻是個故事,不管真偽,充分說明了中國古代女子與外界相隔的鐵壁。當然不會像電視劇里演的那樣扯著花,天真爛漫傻姑一樣滿街跑,然後跟英俊倜儻的真命天子撞個滿懷。
但願佳節過後,燈火依然。春回大地,萬物始發,生命蓬勃。
傍晚到家煮了湯圓兒,
也有人說,元宵節其實就相當於古代的情人節。那時候,不管出閣的婦女還是未出閣的姑娘,大姑娘小媳婦老媽子https://read•99csw.com大多都是終日在宅院門戶里,哪像現在的古裝劇里演的一群姑娘花枝招展打打鬧鬧地到街上,正經人家的女兒是不會這樣的。
元宵節自古就是盛大節日,從古典文學作品中,或者從影視劇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來,相傳是漢文帝為了紀念「平呂」而設。而燃燈之說,則是眾說紛紜,有說來自佛教,也有說來自道教,其實曲意相通,都是敬神(佛)祈福的意思。想想那時候沒有路燈,也沒有霓虹閃爍,一到日落整個世界都烏漆墨黑的,忽然街上出了那麼多花燈,「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那一片光明閃耀去處,自是極喜人的。
花色|欲殘但香氣不減。
我在其他文中寫過,說我母親做菜手藝一般,看似精心,實則沒什麼滋味。我母親精於擺盤,小時候但凡家裡有客人,或者重要點的節日,母親都會精心擺盤,整齊又好看。可是我總站在一旁嘟囔,你擺來擺去搞得都不新鮮了。母親便懊惱地趕走我說:「一邊玩去,少搗亂。」
有燈,便要有燈謎。燈謎遊戲現在依然流行,舊時人們習古文更風雅一點,不僅有燈謎,還有燈聯。現在能猜燈謎者眾,但能出像樣的燈聯以及對燈聯的人恐怕就不多了。這也是為什麼燈聯沒有被沿襲下來的原因,從文化上講,越大眾的、門檻越低的越易於傳播和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