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十九章 蠻族的入侵,羅馬帝國的東、西瓦解

第三十九章 蠻族的入侵,羅馬帝國的東、西瓦解

公元379年至395年,羅馬帝國處於狄奧多西大帝統治之下。雖然此時的羅馬帝國在形式上還是統一的整體,但義大利軍隊和潘諾尼亞軍隊的統帥權都已經掌握在汪達爾人斯底利哥手中,而巴爾幹半島的軍隊則由哥特人阿拉列統率。公元4世紀末,狄奧多西去世,留下了兩個兒子。在君士坦丁堡,阿拉列擁立狄奧多西的長子阿卡丟為皇帝;而在義大利,斯底利哥則將狄奧多西的次子霍諾留推上了皇帝寶座。換言之,阿拉列和斯底利哥以兩位皇位繼承人為掩護,展開了對羅馬帝國的實際掌控權的爭奪。在這場爭鬥中,阿拉列大舉發兵義大利,圍攻羅馬,並於公元410年攻佔了羅馬城。
農村的生活也不如從前。羅馬帝國漸漸衰退,到處都是凋敝的景象。有些地方,由於受到戰爭的洗劫、瘟疫的蔓延,變得荒無人煙;有些地方,還出現多次攔路搶劫的盜匪。野蠻民族入侵這些地方是輕而易舉的。後來,他們讓自己的首領為統治者,還冠以羅馬帝國的官銜。倘若侵略者是半開化的民族,他們通常會對被征服地區較為寬容。當他們佔領城市之後,就開始和當地百姓交往、結婚,還學會了帶有口音的拉丁語。但入侵羅馬的還有些農耕民族,如盎格魯人、撒克遜人以及朱特人,對於這些農耕民族而言https://read•99csw.com,城市沒什麼用處,他們幾乎將所有的羅馬化的居民驅逐出城,並在征服地推行自己的語言條頓土語,而不用原居民的語言。時間一久,這種條頓土語便演變成了英語。
汪達爾人的故事,不過是諸多同類侵略故事中的一個。隨後,匈奴人和韃靼人——和先前的入侵者沒有絲毫親緣關係的民族,席捲而來。與以往的征服者比起來,這些黃種民族更加兇猛彪悍,更富有活力和戰鬥力。至此,西方世界還從來沒與他們交鋒過。
在君士坦丁大帝執政的晚期,曾發生過一件很奇特的事件:受哥特人奴役的汪達爾人,請求羅馬帝國同意他們遷入其境內,他們的要求得到君士坦丁大帝允許,並賜予他們一片土地——潘諾尼亞地區,即今多瑙河西岸匈牙利的一片土地。這樣,汪達爾人的士兵在名義上就成了羅馬軍人,但他們依然歸自己的軍官指揮,羅馬未能整編他們。
德意志東部地區是汪達爾人首次登上歷史舞台的地方。我們在前面提到,汪達爾人曾定居在潘諾尼亞。公元425年左右,他們經長途跋涉而來到了西班牙,結果發現這裏已經有——南俄羅斯的西哥特人和其他一些日耳曼部族建立的王國和貴族階層了。於是公元429年,金塞里克又九-九-藏-書帶領著汪達爾人從西班牙出發,漂洋過海到了北非,並於公元439年攻佔了迦太基,還創建了自己的艦隊。從此,汪達爾人掌控了海上霸權。公元455年,汪達爾人攻陷並洗劫了羅馬城,而此時的羅馬城還沒有從半個世紀前的阿拉列的強佔和掠奪中緩過勁兒來。不久,汪達爾人便掌控著西西里、撒丁、科西嘉以及地中海西部諸多島嶼。
君士坦丁大帝花費畢生的精力和心血用於重振羅馬帝國,最終在勞碌中離開了人世。沒過多久,羅馬帝國的邊境防線再次被撕裂,西哥特人幾乎就要攻到君士坦丁堡了。他們在艾德里安堡擊潰了羅馬皇帝瓦林斯,然後仿效汪達爾人在潘諾尼亞的做法,在今天的保加利亞建立自己的定居點。雖然他們看起來像是羅馬帝國的市民,但事實上他們卻是征服者。
在亞洲,羅馬帝國則受到了來自再次崛起的波斯帝國的巨大壓力,羅馬的疆界越縮越小。新波斯帝國在薩桑王朝的統治下朝氣蓬勃。在此後的300年裡,波斯帝國一直是羅馬帝國在亞洲最厲害的對手。
實際上,從疆域層面來看,汪達爾人所建立的海上帝國,與700年前的迦太基人所建立的海上帝國,已經十分接近了。至公元477年,汪達爾人的勢力達到了頂峰,然而他們不過是統治著這一個https://read.99csw.com廣大地區的人數極少的征服者。直到一個世紀之後,統治者查士丁尼一世將這個海上帝國一度推上了更加輝煌的位置,但這種輝煌只是曇花一現。很快,它的整個海上帝國,幾乎都被君士坦丁堡帝國給奪走了。
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逐漸走向衰微,社會道德處於崩潰邊緣。與此同時,它又面臨著野蠻民族的侵略。這一時期的羅馬皇帝都是崇尚武力的軍事獨裁者,為了達到自己的軍事目的,他們經常遷都。所以,羅馬帝國的首都有時設在義大利的北部城市米蘭,有時又設在今塞爾維亞的西爾敏或尼什,有時還可能設在小亞細亞的尼科米堤亞。
到公元5世紀的前50年,羅馬帝國的整個歐洲板塊,幾乎成了那些掠奪成性的野蠻民族的軍隊的爭搶目標。關於當時的世界局勢,想要將其清晰地描述出來是極其困難的。在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和巴爾幹半島等地,那些在帝國早期曾繁榮興盛的大城市,此時依然還在,但當地的百姓卻過著窮苦、單調和擔驚受怕的生活。由於入侵者頻繁造訪,這些地方遭到了嚴重的踐踏和蹂躪,人口數量銳減,一派蕭條衰敗的景象。由於天高皇帝遠,許多地方官員便盜用皇帝之名,在當地耀武揚威,高壓控制百姓,為惡一方。此時,教會仍繼續運作,但是充當神職九九藏書人員的大多是一些不學無術的傢伙,他們不怎麼讀書,腦海中裝著的儘是迷信和恐懼。不過,在那些未遭受劫掠的地方,依舊可以發現大量的書籍、繪畫、雕刻及其他藝術作品。
當時的羅馬城位於義大利的中部地區,遠離帝國的中心而不適宜再做帝國首都,此後羅馬開始走下坡路。帝國大部分的疆域依然很祥和安寧;掌管大權的仍是軍隊。帝王們憑藉著手中掌控的軍隊力量,對人民的專制統治愈發嚴酷,羅馬帝國這種日漸嚴酷的專制,與波斯和東方其他的君主制國家越來越相近了,戴克里先大帝也戴上了皇冠,披上東方的皇袍。
受篇幅所限,我們不能詳述那些日耳曼和斯拉夫各部族為爭奪財富和尋找舒適家園,趁羅馬帝國四分五裂之際而轉戰南北的情景。在這裏,我們只能介紹其中的汪達爾人這一個例子,讓大家對整個戰局有所理解。
假如此時的羅馬帝國依然國力昌盛的話,那麼它完全有能力用武力奪回達契亞,然而此時的它已經不再像從前那般強大了。雖然君士坦丁大帝是一代明君,他的確驅逐了入侵羅馬要害巴爾幹地區的哥特人,但要將羅馬的勢力擴張到多瑙河的對岸,他也沒有足夠的力量。君士坦丁大帝將他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於整頓帝國內部的弱點了,他想盡一切辦法來挽救日漸衰亡的帝國精神,甚至試圖藉九_九_藏_書助基督教的道德力量和凝聚力團結臣民。此外,他還下令在達達尼爾海峽附近的拜占庭修建一座新首都,作為羅馬帝國永久性的首都。為了歌頌他的功績,後人便以他的名字為該城命名,稱其為君士坦丁堡。事實上,君士坦丁堡是在君士坦丁大帝過世之後才建成的。
羅馬帝國的北部邊境線大致上是沿著多瑙河以及萊茵河而設的。此時,敵人的大軍已經逼近了。法蘭克人和其他日耳曼民族入侵萊茵河。汪達爾人襲擾匈牙利北部;西哥特人侵擾達契亞(即今羅馬尼亞)地區;而東哥特人則駐紮在南俄羅斯;再往後,阿蘭人駐守於伏爾加河流域。與此同時,匈奴軍隊也不斷向歐洲方向推進。由於受到匈奴人的脅迫,被逼進貢,東哥特人和阿蘭人不得不向西方遷徙。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瀏覽一下當時的歐洲地圖,就可以發現羅馬帝國版圖有著很明顯的薄弱環節:多瑙河在今天的塞爾維亞和波斯尼亞地區往南拐了個彎,呈現出一個U字形,亞得里亞海離這裏只有200英里。此前,羅馬人從來沒有管理過海上交通,而這200英里寬的地方是個重要的交通樞紐,它就是連接西方拉丁語世界和東方希臘語世界的地方。也正是這個原因,野蠻民族為了獲得這一U形地區的控制權,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如果他們的進攻成功了,羅馬帝國勢必一分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