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大元王朝 四、兼并南宋

第三章 大元王朝

四、兼并南宋

問題只在從哪裡下手。
降將們面紅耳赤,無言以對。
就連被後人罵作奸臣的賈似道也不是投降派。賈似道是南宋晚期的三朝元老,終其一生與蒙古滅宋息息相關。由於度宗皇帝待以「師相」且言聽計從,賈似道自己也排除異己獨攬朝政,因此一般都認為他對南宋之亡負有責任。
降將們說:因為賈似道重文輕武,臣等憤憤不平。
那就只好開戰。
忽必烈當然沒有興趣跟他們繼續討論這個問題。在成功地將蒙古草原與中華大地連為一體之後,他的目光又投向了海洋。畢竟,成吉思汗的子孫都是世界的征服者,在撞到南牆之前是不會停下腳步,也不會收斂野心的。
襄樊就是襄陽和樊城。這是兩座在漢水中游隔江而建的連體城市,也是通往長江中游盆地的最後要塞。南宋在那裡修建了幾乎堅不可摧的防禦工事,當年鐵木哥的孫子塔察兒就曾經在襄樊碰了釘子。因此劉整的方案提出后,便遭到眾多蒙古官員和將領的反對,認為結果一定是勞而無功。
持續將近五年的襄樊之戰宣告結束。
不過賈似道只是權臣而非奸臣。他並沒有通敵,也沒有賣國,更沒有投降。相反,為了修建防禦工事,他捐出了自己的私產;鄂州保衛戰,他親臨前線與士兵同甘共苦;襄樊被圍后,他多次要求奔赴戰場擔任總指揮,而且在宋蒙的最後一戰還真的上了前線,只不過打敗了。難怪忽必烈會感嘆地說:上哪兒去找賈似道這樣的人來為我所用呢?https://read•99csw•com
南宋軍民的抗戰可歌可泣。
一個名叫劉整的漢族人幫了大忙。此人原本是南宋重要將領,鎮守過荊楚也鎮守過四川,由於在官場受到排擠險遭殺害,被逼降元。忽必烈聞訊大喜過望,立即派兵接應並降詔嘉獎,對南宋防禦系統了如指掌的劉整也知無不言。
之後,釣魚城投降。
四十多年的宋蒙戰爭結束了。這在蒙古人的戰爭史上是時間最長的,遭遇的抵抗也是最頑強的。樊城城破時,守將范天順仰天長嘆:生為宋臣,死為宋鬼。竟自縊而死。部將牛富率領死士百人巷戰,傷痕纍纍觸柱不死,又衝進燃燒的街道自焚而死。下級軍官王福看見,長嘆一聲說:將軍死於國事,我又豈能苟活?也衝進了火海之中。
於是,忽必烈調兵遣將,任命阿術為蒙古都元帥,劉整為漢軍都元帥,率領大軍奔赴襄樊前線。阿術是名將速不台的孫子、兀良合台的兒子,也是一員悍將。在進行了試探性的火力偵察之後,阿術同意劉整「急攻緩取」的謀略,決定在襄樊戰場打持久戰。他們圍繞襄陽和樊城修建了方圓百里的巨大環城,忽必烈也源源不斷地抽調兵力前來增援,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襄樊圍得嚴嚴實實,水泄不通。
那好,就這麼干!
開戰有利害兩方面的原因。九九藏書一方面,儘管南宋朝廷長期偏安一隅,也有不少人安於現狀,但收復中原重歸一統仍然是政治正確和道德高尚,念念不忘「但悲不見九州同」的並不是個別人。那麼誰能肯定,南宋就一定不會用武力將蒙古帝國的中華部分奪回去呢?這可是忽必烈難以接受的。
何況南宋還是一隻肥羊。肥沃的土地可以提供大量穀物和其他農副產品,繁榮的貿易則無異於搖錢樹。從長期接觸的穆斯林商人那裡,蒙古人已經知道了做生意的好處,也知道南宋建立的海外貿易圈有什麼意義。既有潛在危險,又有利益驅動,那刀子也就非拔出不可了。
重力式投石機

蒙古軍隊在征服中網羅了各個國家的能工巧匠,分配到軍營中製造兵甲器械。這些工匠對蒙古的投石機結構做出了極大的改進。更先進和高效的重力式投石機替代了以往的人力和畜力投石機。
襄樊終於變成孤島。
蒙古人卻如虎添翼。應忽必烈的要求,遠在中東的伊利汗國送來了兩位穆斯林工程師。他們架起了能夠遠距離發射石頭的投石機,對樊城進行密集轟炸。據說,這種機器啟動之時聲音驚天動地https://read.99csw.com,所有被擊中的東西都立即粉碎。蒙古軍則在城破之後蜂擁而入,守將以身殉國,樊城淪陷。
反倒是原本應該保家衛國的武將紛紛倒戈,忽必烈對此大為不解。臨安淪陷第二年,南宋皇帝和文武百官被帶到元上都等待發落。忽必烈問:你們為什麼投降得那麼快呀?
他給出的方案是先拿下襄樊。
事實證明忽必烈是正確的,因為這位希望兼任中華皇帝的蒙古大汗不但要戰績,更要人心。只要戰績,劉整行,阿術更行。還要人心,就非伯顏不可。伯顏陛辭時,忽必烈就像當年姚樞那樣,給他講了曹彬和平進入金陵的故事,然後對他說:你如果能做到不妄殺一人,那就是我的曹彬。
下一步自然是陷鄂州,下揚州,逼臨安,忽必烈卻更換了指揮官。他任命丞相伯顏為統帥,阿術為副帥,新投降的呂文煥也隨軍行動,劉整則被安排去打江淮。自以為建立了奇功的劉整不能參加渡江,大失所望,竟抑鬱而死。
忽必烈卻拍案叫好。他很清楚,南下伐宋無非三條路線三個突破口:破蜀入江、佔領荊楚和直搗江淮。但是蒙哥的失敗已經證明先取川東並非良策,長江下游水鄉之地也不是最好的戰場。相反,如果拿下襄樊,就可以順漢水而下攻陷鄂州。鄂州亡,江淮也不存;臨安九_九_藏_書降,重慶又算什麼?
忽必烈說:就算如此,那也是他一人之罪,趙官家並沒虧待你們。你們這樣說話,活該被賈似道看不起。
後面的故事在《風流南宋》中講過:至元十三年(1276)三月,恭帝和兩宮皇太後向蒙古軍統帥伯顏投降,南宋實質上滅亡。三年後,張世傑兵敗崖山墮水溺死,陸秀夫背負小皇帝趙昺(讀如丙)跳海自盡,南宋徹底滅亡。
對於蒙古人來說,征服南宋並不是容易的事,因為那裡的自然條件與歐亞草原大相徑庭。早在釣魚城下,他們就領教過南方氣候和瘟疫的殺傷力,有著眾多湖泊和丘陵的複雜地形也不利於騎兵的縱橫馳騁。相反,他們需要學習和掌握的新技術也太多,比如水戰和攻城,以及如何對付寄生蟲和蚊子,還有濕熱。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問題。
南宋當局萬萬沒有想到蒙古人會一反常規,採取這樣與過去風格迥異的戰術,急忙竭盡全力進行增援。可惜蒙古軍圍得實在太緊,只有少數運輸部隊完成了任務,其他則被堵截殲滅在外,以至於宋人傾全國之財而不能救一州。
所以,忽必烈最早的選擇,是希望像當年契丹人那樣跟南宋簽訂類似於「澶淵之盟」的協議。他在跟阿里不哥內戰時曾經派出使者,表示只要南宋承認自己是天子,就能換取實質上的自治,並藉助相互的貿易獲得繁榮。可惜這些想法被證明是一廂情願,忽必烈的橄欖枝停在了空中。
伯顏也不負厚望。他和阿術率領二十萬大軍順漢水而下渡過長江,鄂州不戰而降。伯顏兌現諾言優待俘虜,不但不濫殺無辜,而且南宋降將一律原職留用。被委以重任的呂文煥也起到重要作用,因為長江沿線守將大多數不是他的親屬就是他的部屬。結果蒙古軍越來越發展壯大,南宋軍越來越士氣低落,以至於伯顏的進攻差不多變成了行軍。九*九*藏*書
現在輪到襄陽。
這樣的戰士是連敵人都要敬重的。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淪陷后,代理知州趙卯發夫妻同時自縊,在案几上留下遺言:國不可背,城不可降。夫婦同死,節義成雙。伯顏看了肅然起敬,下令以禮安葬在永明寺旁。
襄陽守將是劉整的仇人呂文煥,因此劉整極力主張按照拒降慣例將襄陽夷平。忽必烈卻沒有聽他的,而是改派畏兀兒人阿裏海牙擔任前線總指揮。阿裏海牙先是調集火炮轟塌了襄陽城樓,然後親自到城下招安。為了表示誠意,他甚至四次折斷箭桿指天發誓,呂文煥也終於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