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八章 怎樣教育孩子 運動是兒童的使命

第八章 怎樣教育孩子

運動是兒童的使命

生命不息,運動不止,一切機體活動都與運動息息相關。兒童的成長不僅倚賴心理髮展,也依靠機體運動。運動能夠健康體魄,健全心理,從而形成不可忽略的影響。運動對於兒童不可或缺,它是運用於功能的創造性力量,是人類達到人種完善的先決。
兒童通過運動改善外界環境,履行自己改造世界的使命。運動不僅是人類機體存續的必需,也是人類的智力發展的必需,人若想與外界現實建立聯繫,唯一途徑只有運動。
然而有時成人不僅不重視兒童的運動,相反還予以阻止。
儘管如此,讓人們接受「身體運動對於人類道德及https://read.99csw.com智力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個思想,仍然具有很大難度。與聾盲者相比,由於運動器官不被充分運用而發育受阻的兒童,他們的「智慧媒介」更為匱乏。行動受限的人遭受的痛苦比聾盲人更為明顯及嚴重。聾盲人無法接觸某些環境所造成的空乏,可在一段適應過程後由其他感官的敏銳部分來彌補。但身體運動卻是無可替代的,不運動的人不僅是某種意義上的自我傷害,也會漸漸遠離生活。
鍛煉身體可使兒童肌肉保持健康、強健有力,以使生命不致衰弱。而兒童在運動中自主九-九-藏-書控制、運用運動器官以實現意志,則是他們智慧成果的外在展現。
當我們提到這些智力發展的優良裝備時,並不把它們機械化對待,而是當作思考自我的媒介。我們通過這些奇妙而有活力的工具建立自我與世界的聯繫,滿足自我的心理需要。朝暉夕霞、山水風光、藝術名作、優美歌聲都是自然之美,這正是持續多樣的感官印象所致的心靈源泉和養料。
如果自我得不到這個必要條件,必然遭到整體性破壞,自我的本能將遊離于不斷生長的身體之外,變得難以捉摸。
人類的眼耳活動同樣遵循物理學的規律。如果說眼睛是https://read.99csw.com結構奧妙的「逼真的照相機」,那麼耳朵就是擁有振動弦鍵的爵士樂隊。
毋庸置疑,有些科學家和教育家未能意識到運動對於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倘若「動物」這個詞包含有「活動」或「運動」的意思,植物和動物之間的區別便在於,植物只是紮根土壤,動物卻能四處活動。那麼我們制止兒童運動的做法,是不是有些可笑?
人們談及「肌肉」,通常認為它是身體的某個器官。這種邏輯與我們關於精神的概念相左,精神脫離物質,就像脫離了所有機制,僵死一般。運動或身體活動對心理及智力發展的推動作用,比通過聽覺和視https://read•99csw•com覺獲得的更有價值。對一些流行的觀念來說,這構成一種挑戰。
人的內心存有不可思議的盲目,心理分析家弗洛伊德認為人類潛意識中存在「心理盲點」,其程度令人難以置信。科學雖能發現人類潛意識的奧秘,但還不能揭示它。
感官對於心理髮展十分重要,這一點不言自明。眼耳乃心靈之窗,有「智慧媒介」之譽,從而聾盲者的心理髮展較為困難。雖則聾盲是一種不利條件,聾盲者的智商低於常人,但這並不影響身體健康。如若盲目地人為剝奪聾盲兒童的視聽,認為他們由此能獲得更高水平的文化知識和社會道德,就太荒謬可笑了。
人的潛https://read.99csw.com意識接受著讚美兒童的語言。比如:兒童是「幼小的花朵」,這就是說他應該文靜的;兒童是「小天使」,就是說他應該是活躍的。被人類認為的兒童世界和兒童好像沒有關係。
感官的唯一主宰和感覺媒介是自我,如果自我感受不到各種形式的美,就失去了其存在價值。視覺或聽覺本身無足輕重,關鍵在於通過看和聽使自我達到更高目的。
同樣,自我與運動之間的關係也能依此類推,即使運動所需的各種器官不像鼓膜或晶狀體那樣高度專門化。這就產生了人類生活和教育的基本問題,即如何激勵和引導兒童的運動器官,才能使他們的行動比本能感知的東西更具指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