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章 胡康谷口

第五章 胡康谷口

壓制住日軍炮兵后,遠征軍開始對日軍在「李家寨」周圍的陣地發動攻擊。在這裏,日軍最主要的陣地是大龍河上的渡口于邦,只要攻佔于邦,日軍圍攻「李家寨」的五個中隊就成了被掐斷的瓜蔓。
廖耀湘怎麼會出現在腰班卡呢?這的確是有點兒令人奇怪。
老實說,從於邦到腰班卡,只有40英里,遠征軍卻打了將近兩個月,應該說戰績實在不能算好。孫立人那個不太好聽的外號「慢慢地」,就是從這時候叫起來的,意思是他的進攻作戰總是進展緩慢。
日軍在於邦的陣地與李克己的「李家寨」很相似,也是依託叢林中的大樹配置兵力,在樹上設置被稱做「鳥巢工事」的機槍陣地,一棵大樹就可以控制周圍幾百平方米的範圍。說起來,李克己設計出「李家寨」防禦體系,可能還參考了于邦日軍陣地的模式。這是因為,于邦是日軍常備設防陣地,早就修有工事。根據《大公報》隨軍記者煦東記錄,10月底的進攻中,李克己曾經指揮所部試攻過於邦,遠征軍對於邦敵軍的陣地印象深刻,稱「敵人的工事做得意外新奇,那戰壕有兩米多深,外面卻沒有一點積土,而壕底的兩邊,入口很小,壕內有寬敞的橫洞,當我們的士兵沖入壕溝時,敵人便一個個都鑽進洞里去了。這時候那些滿布在樹上的敵軍輕機槍巢便用猛烈的火力,向我們這些沖入壕溝的士兵射擊,洞里的敵人也用手榴彈向外面亂扔」。結果,第112團陣亡了兩個排長也沒有拿下來。
相對來說,北線道路條件稍好。但孫立人用了兩個月,才逼近腰班卡。

反攻的道路也讓人感慨萬千,因為這條路也是當年中國遠征軍從緬甸敗退到印度的道路。這是遠征軍中的一名美軍顧問在檢查路邊遺棄的一批武器,這門4英寸野炮,當年就屬於第一批遠征軍。
要說日軍對緬甸戰場的後勤支援,可說不遺餘力。按照豐臣秀吉先取中國后取印度的戰略,緬甸是日軍大陸戰線的箭頭。與德軍會師于幼發拉底河分割世界,也是日軍少壯派將領一直在叫囂的理想。日軍在南洋和印度支那的勝利,取得了當地豐富的石油、橡膠、金屬礦藏,也取得了西方國家在當地建立的工業設施。緬甸本身也是稻米產區,因此,緬甸日軍的供給,一直和關東軍一樣讓人羡慕。緬甸的日軍在中國遠征軍反攻之前,一人發三身帶細長翻領白色襯衫的細布夏季軍服,享受著每天飽餐白米飯,飯後熱帶水果的優厚待遇,這樣的好日子在日本本土都難以想象。
在胡康河谷一線,由於日軍預料到中國遠征軍的反擊即將開始,因此,在胡康—孟拱河谷的孟關、瓦魯班、加邁、孟拱四大據點,囤積了大量彈藥物資。中國軍隊攻佔日軍據點后通常繳獲甚豐。然而,從孟關到新平洋前線,物資就很難運上去了。無論是胡康河谷的南入口打洛,還是北入口于邦,到孟關都沒有像樣的道路。過長的補給線彷彿一根拉得失去了彈性的皮筋,很難支撐兩個聯隊日軍在前線的戰鬥。
遠征軍這一戰,在國內被作為「于邦大捷」廣泛宣傳。
此外,日軍在叢林中大量部署的狙擊手再次奏效。兩個月中,遠征軍傷亡的連長級軍官就達55個。
遭到日軍圍攻的時候,李克己布置的「李家寨」,和于邦敵軍陣地頗有些神似。應該說這種陣地在叢林戰中十分適合,日軍步兵很難接近「李家寨」。
攻佔于邦的同時,遠征軍新一軍的另一個主力師——廖耀湘的新22師也到達了新平洋。這時候,新一軍軍長鄭洞國並沒有實際的指揮權,史迪威與孫、廖兩師長商議后,決定部隊分兵兩路,打開胡康河谷,奪取日軍18師團前線指揮部所在地孟關。
其實孫立人對潘德輝頗為嚴厲。一次,潘德輝遇到一批曾燒殺搶掠過華僑的地方武裝,當場將為首者處死,孫立人不了解情況,曾當即把潘抓起來,差點兒槍斃。
孫立人所作的第二件事https://read.99csw•com,就是對戰術進行了總結,並認定單純依靠美軍的標準戰術,即便有充足的火力兵力,在叢林中作戰也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孫決定在戰術上重拾東方兵法的精要——對敵軍實施大範圍、遠縱深的迂迴,來瓦解日軍的築壘抵抗。
攻克這種陣地,如果使用戰車還是比較有把握的。日軍進攻馬來亞的時候,英軍的指揮官柏西瓦爾將軍和遠征軍參謀長柏特諾,頗有些相似的教條主義精神,按照教科書得出了熱帶叢林戰中無法使用戰車的結論,於是把所有戰車部隊調離戰區。偏偏日軍這方面的書本教育不夠徹底,於是山下奉文將軍的部隊在戰車開路的情況下,接連擊破和繞過英軍七道防線,直抵英軍老巢新加坡,橫掃整個馬來半島。事後,軍事家分析日軍的戰車無論設計還是機械性能,在熱帶叢林中都是一種糟糕的武器,故障率極高。但是,哪怕少數幾輛戰車,在進攻戰鬥中,在防守一方缺乏重武器的情況下,也可以取得很好的突破效果。到了二戰後期,美軍在謝爾曼坦克上裝備火焰噴射器,這種噴火坦克簡直是太平洋諸島日軍守備部隊的夢魘。
但是,這樣一來,進展自然就慢些。
事實上,腰班卡還不是被孫立人所部新38師獨立打下來的,守在此處的是日軍第55聯隊一部,在正面和新38師交手時,側翼突然遭到廖耀湘率領新22師的迂迴攻擊,兩面受敵的日軍招架不住,才放棄腰班卡向孟關敗退。
打入新平洋的遠征軍先頭部隊如同一根魚刺,日軍動用了兩個步兵聯隊和一個炮兵大隊的主力,鏖戰兩個月,仍然無法將這根魚刺拔掉。12月底,當新38師和新22師先後投入戰場之後,日軍的日子越發不好過起來。
戰鬥一開始,中國軍隊竟然用P-51式野馬戰鬥機進行火力準備,隨即使用炮兵猛烈攻擊大龍河東岸的日軍炮陣地。這陣突如其來的立體式攻擊異常兇猛,讓日軍大為驚訝。「李家寨」的地點在大龍河西岸的叢林中,日軍在胡康河谷最前方的大本營是孟關,第18師團前線指揮部和補給物資都集中在那裡,日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藉助簡易公路勉強把大炮從孟關拖到大龍河東岸,就再也沒法向前移動了。而且,由於道路泥濘,又經常被雨水沖壞,日軍的炮彈很難送得上來,大炮一直處於吃不飽的狀態,很難發揮火力。所以,儘管日軍的炮兵對第112團防守陣地的威脅很大,但情況並沒有孫立人預料的那樣嚴重,因為日軍的進攻主要還是依靠步兵。李克己的迫擊炮和衝鋒槍,雖然打日軍的山炮不是對手,但收拾起扛著比人還長的三八大蓋的日軍步兵,卻是遊刃有餘。「李家寨」就是一個依託大樹建立的環形步兵防禦陣地,儘管飛機不斷空投物資彈藥,但不可能連鋼筋混凝土一起投下來,因此當地根本無法建造堅固的永備工事陣地。假如讓日軍像孫立人那樣用炮,那十個「李家寨」也早拿下來了。
日軍的炮陣地儘管被連續命中,但始終沒有發生彈藥的殉爆。日軍的炮兵被打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彈藥不足,吃虧在沒有那麼多的炮彈。如果有充足的彈藥,號稱「叢林戰之王」的18師團所屬炮兵身經百戰,也絕對不是好惹的。
潘德輝的加入,使遠征軍對於爭取克欽族的工作前進了一步,不僅局限於組織騷擾性的敵後攻擊,而且利用克欽族可以輕易深入日軍腹地的特點,收集了大量有用情報。這些情報,對遠征軍此後多次對敵後進行的迂迴作戰起到了重要作用。
1月中旬,孫立人命令所部第113團從於邦向左側行軍30英里,從日軍陣地左翼遠方繞過其防守地域,直插日軍背後的補給中心——太白家。
說起來,這也可以算是孫立人個人的復讎之戰。在淞滬戰役中,孫立人曾被日軍炮兵擊傷,險些喪命,其負傷詳情,直到晚年才得以大白。原來,當時孫率領稅警總團第2團堅守蘊藻浜陣地,由於日軍炮兵佔據壓倒優勢,給中國軍隊造成了重大殺傷,稅警總團官兵即在炮彈不斷爆炸中頑強抵抗。一天,後方送來一批地雷,孫立人聽說后前去九*九*藏*書驗看,正低頭看時,一顆日軍炮彈在頭頂爆炸,彈片如雨,當即將孫將軍和幾名隨員擊倒,孫背部負傷13處,由宋子文親自安排送往香港動手術治療才得以生還。
然而,如果看真實的戰史,于邦周圍的戰鬥,遠征軍打得並不像新聞報道那樣精彩。此戰,日軍參戰的步兵第56聯隊第三大隊傷亡較大,戰鬥減員較多,但傷員大部後送收治,戰死者不多,骨幹仍在,仍保存較強的實力。而真正在於邦周圍的日軍遺體,不到兩百具。遠征軍新38師師史中提供的材料稱:「是役,計斃敵經查明者,有管尾隊長以下軍官11員,士兵173名,均遺屍于陣內」。這個數字與國內宣傳的戰果「斃敵2500人」相去甚遠。
如同李向陽的好槍法是子彈喂出來的一樣,這種用炮彈喂出來的炮兵果然身手不凡,這一仗孫立人派出了一個完整的山炮營攻擊日軍炮陣地,雙方的炮戰在短時間內就成了遠征軍的射擊表演。

中美官兵在一起觀看繳獲的日軍旗幟
其實孫立人的增援部隊趕到,日軍早已得到情報。此時由於日軍的宣傳和那嘎工作隊的努力,當地相當一部分「山頭人」,也就是緬甸少數民族克欽人,對日軍態度比較友好,所以中國遠征軍的行動經常由於他們的通風報信而暴露。只是日軍低估了中美工兵的施工能力,不相信遠征軍能夠這樣快組織起攜帶重武器的大部隊翻越野人山來增援,認為這隻是一支試圖與包圍圈中李克己部進行聯絡的偵察部隊。12月14日,遠征軍第114團一部曾試圖發動解圍之戰,但由於沒有重武器,在優勢日軍面前吃了敗仗,連長許炳新陣亡。有這次戰鬥的經驗,日軍對再次來援的遠征軍部隊沒有加以足夠的重視。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步兵對步兵打近戰,遠征軍未必能占太多的優勢。
事實上,孫立人的思維很是超前,直到越南戰爭期間,美軍依然死抱著依靠火力平推的戰術打叢林戰,結果在胡志明面前磕碰得鼻青臉腫。
如同前面敘述的,由於兩個師瓜分了相當於三個美軍師的裝備,遠征軍駐印軍的炮兵部隊達到了變態的地步。孫立人部新38師居然轄有三個炮兵營(國民黨美械師正常情況下只轄一個),其使用的美國M1式75毫米山炮是專門為山地作戰設計的,平常用吉普車拖著也能賓士如飛,而它的射程遠遠超過日軍裝備的四一式75毫米山炮。新38師有27個步兵連,卻有九個炮兵連,其炮兵訓練時間短,四個星期就算培訓完畢,戰鬥力卻很強,其原因讓國內的炮兵們既羡慕又嫉妒。在蘭姆伽訓練中心,中國的炮兵學會開炮以後,美軍顧問就會讓官兵們開車拖著大炮到野外去,用實彈射擊代替訓練,幾次拉練下來,無論射擊的準頭,還是相互配合的各個環節,都得到了最好的鍛煉。這種訓練方法曾有很多遠征軍老兵回憶過,純粹是用炮彈喂出來的,還真是難以效仿。
這支部隊就是廖耀湘的新22師。
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呢?孫立人率領新38師投入戰鬥的這塊地域,西側是遠征軍在胡康河穀穀口的大本營新平洋,東側是日軍依託左側的萬塔格險峰和右側的大龍、大奈兩條河流構築的一片大縱深防禦陣地,形狀如同一把蒲扇。在日軍的地圖上,于邦正位於扇柄的位置,幾乎就在日軍第18師團司令部孟關的前沿;而中方的地圖上,于邦位於很靠近新平洋的地方,在大龍河西岸,與日軍標出的于邦隔了大龍、大奈兩條河流。
這一次迂迴的成功,使孫立人信心大增。此後的日子里,孫立人將這種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幾成經典。不過,他的部隊到達腰班卡的時候,看到的並不是日軍——另一支遠征軍的部隊已經佔領此地多時了。
第一件事,他與史迪威商議利用美軍控制的克欽族游擊隊,開展對緬北日軍的諜報工作。史迪威接受了孫立人的建議,任命原搜索營指揮read.99csw.com官潘德輝為克欽族突擊隊副總指揮,負責廣泛收集日軍在緬北的布防、後勤等情報。
這隻能說是緬北血戰中結下的生死情誼了。
第18師團直屬部隊有一支使用九七式戰車的裝甲部隊,參謀長片岡衷少將也考慮過使用這支部隊攻擊進佔新平洋的中國遠征軍。不過,緬甸雨季的洪水摧毀了日軍在胡康河谷簡易公路上的橋樑,日本工兵僅僅來得及搭起簡易的浮橋,勉強可以通行空載的卡車。日軍向前線增援的時候,遇到橋樑,需要車載的步兵下車才能通行,而且公路也只能通到孟關,再向前方就需要用人力、獨木舟乃至大象完成運輸了。在這種情況下,四噸半的九七式裝甲車雖然被稱做「豆戰車」,但要想運到前線還是天方夜譚。無奈之下,片岡衷只好把這支裝甲部隊留作師團前線指揮部的警衛部隊。這個部署無心插柳卻起到了重大作用,這支部隊在3月8日遠征軍突襲孟關日軍司令部的時候,與遠征軍坦克第一營發生激戰,儘管全軍覆沒,但如果不是他們的阻擊,第18師團師團長田中新一中將可能就被趙振華營長抓俘虜了。

克欽族「山頭人」
實際上,這隻是雙方音譯的一個不同而已。中方所說的于邦,英文名為「Yupbang Ga」;日方所說于邦,英文名為「Yaungbang Ga」,發音十分相似,均為緬北的小村落(有資料稱是無人的林空,但丁滌勛等的回憶中有日軍燒當地老百姓房子的內容,因此顯然並非無人區)。日方所說的「于邦」,中方稱為「腰班卡」,在於邦東北40英里處,的確是2月下旬才打下來的。
解圍「李家寨」的遠征軍部隊也沒有戰車,如果單純使用步兵進攻或許還不如日軍。這是因為,當時新38師並不是搜索營那樣的突擊部隊,全軍的步兵武器還達不到人手一支衝鋒槍的水平,普通步兵使用的是,美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使用的迦蘭德式步槍。遠征軍的老兵回憶,「我們新38師源自老稅警總團,在稅警總團時代,我們配備的武器裝備是比當時其他國軍來得先進,使用捷克制的步槍和機關槍。我們到了蘭姆伽整訓后,美軍就把我們的裝備換裝成美製。在國內的人不知道,以為美式的裝備一定比原來的好,其實不然!因為美國給我們中國駐印軍的裝備,都是美國打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庫存貨,原是美軍已經不要了,是要報廢的武器。我們在實彈射擊練習時,都發現用美援的步槍,在射擊時往往打不準!因為槍的準星和儀錶針都鬆掉了!但是美軍的後勤能力很好,美軍把槍發給我們以後,美軍的後勤人員經常開著一部車,它好比等於一個小型兵工廠,他們到駐印軍各單位來,若是武器有缺失,他們馬上為我們維修。」
由於中美方面能夠提供更多的物質利益,並廣泛宣傳日寇的殘暴,使日軍在當地克欽族人中的影響漸漸衰微,可說是斷去了日軍一臂。戰爭後期,當地的克欽人基本都成了中國軍隊的耳目。
孫立人是怎樣用炮的呢?中國遠征軍在「李家寨」反擊戰的第一陣排炮,就隔著大龍河把日軍的炮陣地點著了。因為在「李家寨」的戰鬥已經打了幾十天,日軍知道李克己手中並沒有遠程大炮,所以其炮兵根本沒有轉移陣地的習慣,在中國軍隊的炮火面前只好倉促就地還擊。但是,中國炮兵的火力明顯大大超過日軍,幾個回合,日軍的大炮就成了啞巴。
12月26日,孫立人親自指揮新38師主力發動為「李家寨」守軍的解圍之戰。這一仗打得乾脆利落,僅僅四個小時,在「李家寨」外圍駐壘圍困李克己部的日軍就敗退下去。

M1式75毫米山炮,中國遠征軍山地戰的利器。
read•99csw.com
胡康河谷西口被萬塔格山分為南北兩路。史迪威的作戰計劃是由孫立人指揮部隊攻擊北路日軍,從於邦向前突破日軍築壘陣地,攻取其後方要點腰班卡和太白家,爾後向孟關前進,當面之敵主力為日軍第56聯隊。廖耀湘指揮部隊攻擊南路日軍,首先解拉加蘇之圍,而後攻佔日軍要點打洛鎮,以控制打洛盆地,當面之敵主力為日軍第55聯隊。

第18師團參謀長片岡衷少將
這段時間,可算是孫立人在緬北作戰中最為沉悶的一段了。
之所以孫立人直接指揮的解圍戰鬥取得這樣的成果,其原因主要有二。首先,圍攻「李家寨」的日軍彈藥食糧皆不足,而且在此前的戰鬥中,雖然想盡辦法,仍然拿這支中國孤軍沒有辦法。此時看到遠征軍的大隊援軍到達,日軍士氣為之低落,因此戰鬥意志不夠堅定;其次,這支中國軍隊打仗的法子有些古怪,實在讓日軍難以適應。
火力對日軍並沒有佔到絕對優勢。第18師團拚命將炮彈從孟關總部送到前方,這個師團從四聯隊普通師團改為三聯隊山地師團的時候,最主要的改進就是增強了炮兵配置,因此與新38師的炮戰雖然處於下風並不是無力還手。而日軍步兵經過新平洋、于邦兩戰,也領教了遠征軍強大的正面攻擊力,於是採取了新的方法對抗這種美式作戰方法,這就是完全的分散布陣,大縱深防禦,最大幅度地減少每個陣地的守軍人數,同時最大幅度地增多支撐點的數量。日軍在散兵坑和隱蔽部里頑強組織抵抗。每當某個單獨的火力點的機槍手被打死後,另外一個士兵就會從叢林里衝過去代替他操縱機槍。第18師團的軍事素養和頑強的確有驕橫的本錢,在於邦周圍,經過一個星期的連續攻擊,新38師才把他們所包圍的每一個地段里的日軍肅清掉。
克欽族又名山頭人,是緬北地區最重要的少數民族之一,民風彪悍,尚處於原始社會。史迪威對這些土著民族的作用一直很是重視,1942年曾派出一名叫做凱夫勒的上尉軍官負責組織克欽族的敵後游擊隊,稱為「Kachin Ranger」。由於美軍採用了懸賞重金的方式鼓勵克欽人襲擊日軍,克欽族游擊隊曾在日軍背後造成極大影響。
但是克欽族原始的社會形態使他們對這些20世紀「文明人」的戰爭不明所已,而日軍也在努力爭取克欽族人的支持。因此,經常有克欽族人同時攻擊遠征軍也攻擊日軍,而後分別到雙方領賞的現象,讓雙方都頭痛不已。

圖中下方為于邦前線被擊斃的日軍。雖然初戰戰果並非十分豐碩,但對遠征軍來說,卻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沒有了炮兵的掩護,日軍步兵只能趴在地上挨打。等到日軍發現即便對只有一個狙擊兵據守的陣地,遠征軍也會砸過去幾百發迫擊炮彈,這種最初的詫異就變成崩潰的感覺了。
但進攻的中國兵根本就沒有靠近日軍陣地的企圖,他們採用的戰術是用炮彈將日軍陣地周圍的植被炸光,然後用迫擊炮將暴露出來的日軍工事摧毀。如果日軍逃跑,則中國步兵的機槍子彈和手榴彈正等著他們。

潘德輝部下的克欽游擊隊,給日軍後方以沉重打擊。
不過,也正是在這個階段中,孫立人完成了兩件事,對此後遠征軍的作戰起到了脫胎換骨的作用。
孫立人在於邦戰役之後最初的打法,就是這樣的平推戰術。面對日軍預設陣地,先擺開大炮轟擊,轟完觀察,如果還有活的九-九-藏-書,再轟。真輪到步兵衝鋒再碰上鬼子,那屬於事故。
值得一提的是,潘德輝也是個很有個性的人物。他在孫立人軍中本來地位超然,屬於軍統局派來的監軍之流人物,卻專心於對日作戰,完全沒有起到監視孫立人的作用。實際上,從後來的情況看,潘德輝簡直就是孫立人最核心的嫡系,從軍統局的角度來說,他們的工作完全失敗。1955年,孫立人因郭廷亮兵變案被軟禁,老部下紛紛被捕。從現在披露的檔案來看,這一兵變案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目的無非在於徹底消除孫立人在國民黨軍中的影響,以便蔣介石更好地控制軍權。因此,審問中主要的內容就是誘供。潘德輝當時也在被捕之列,審問他的是「國防部」高級法官毛惕園。毛惕園與潘德輝同出軍統,認為他不會死保孫立人,因此對潘軟語道:「你與總裁乃是同鄉(潘與蔣介石都是浙江人),你自然知道應該跟著哪邊走。」不料,潘冷笑道:「這樣說來,貴同宗現在北京做國家主席(指毛澤東主席),你也自然知道應該跟著哪邊走。」把毛惕園氣得暴跳如雷,當即將潘德輝關了小號。
這一仗,中國軍隊在叢林中穿行近百英里,貌似捨近求遠,但戰果輝煌。猝不及防的日軍被迫放棄太白家,遠征軍在此處繳獲大量日軍輜重。接著,新38師繼續向敵後猛插,直取日軍這個扇形陣地的總樞紐——腰班卡。日軍在腰班卡和于邦之間的防禦陣地至此失去了意義,日軍紛紛穿越新38師的迂迴路線向東撤逃,退回孟關,以免被中國軍隊包圍。
這倒也不是完全的調侃,在印度經過訓練的遠征軍部隊,作戰常常通過完善的火力準備摧毀對方工事,然後有條不紊地控制各個要點,有鮮明的美式部隊風格。這樣做,傷亡小,把握大,但美軍有的毛病也很明顯地表現出來。對後勤依賴嚴重,消耗大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總是把架勢拉開再打,很容易和對方打成「頂牛」,即便擊敗敵軍也很難打出殲滅戰來。抗戰末期,日軍發動雪峰山之戰,洞口要隘失守,中國方面緊急調動新6軍從緬甸空運湖南增援,但是最後把反攻的主力還是定為了18軍,而以新6軍為預備隊。原因在於四方面軍參謀長邱維達認為按照新6軍的作戰計劃實施,結果很可能就是平推過去,將日軍「推」回進攻陣地而已,收復失地沒有問題,戰果卻不會很大。結果,第18軍翻山迂迴,突然出現在日軍背後,與正面節節抵抗的第74軍形成錘砧之勢,在新6軍和其他部隊的配合下,殲滅來犯日軍26000餘人,史稱「芷江大捷」,這也是中國抗日戰場上最後一次大會戰。

大龍河于邦渡口
孫立人是弗吉尼亞軍校的高材生,美國軍事教育的特點就是用火力代替人力,孫將軍的老師們可以安心了。而遠征軍也確實有這樣打的底氣——中美聯合工兵部隊信守諾言,他們在遠征軍步兵身後迅速展開修路工程,保證公路通車「到前線不超過一天路程」的地方,史迪威並動用運輸機為孫立人運輸彈藥。因此,新38師在和日軍的戰鬥中毫不吝惜炮彈。
現在,輪到孫立人可以用絕對優勢的炮火「蹂躪」日軍了,真是風水輪流轉。
他的老部下曾經評價過,說孫立人素來愛護部下,不喜歡打人員傷亡大的仗,是真正的「小兵之父」。
而且,戰後日本軍方曾形容此戰中方對外宣傳的戰果為「白髮三千丈」,即想象誇大甚多。其原因是據日軍自己的記錄,直到2月中旬,于邦仍然在日軍手中。
中日兩軍的戰線,依然膠著在胡康河谷西口。

中國工兵在緬北建設前線機場,他們保障了前線物資的供應,堪稱無名英雄。
那還用問嗎?也是迂迴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