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篇 說法 十

第二篇 說法

慧能繼續解釋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什麼是般若呢?就是智慧。無論何時,自己的一切心念都遠離愚昧,永遠表現出智慧,這就叫修習般若正行。哪怕只有一個愚昧的念頭出現,般若就會斷絕;如果有一個智慧的念頭出現,般若就會產生。總有些人自心常常處在愚昧的狀態卻自稱修習般若,好像般若是外在的什麼東西,其實呢,般若沒有形象,人的智慧本心就是般若。
於是,為了獲得可以「飢來吃飯、困來即眠」的先決條件,你就不得不「百種需索,千般計較」。
慧海說:「他們該吃飯的時候不吃,百種需索;該睡覺的時候不睡,千般計較。這就是我們的不同之處呀。」
既然一闡提都能成佛,資質差的人也是有佛性的,先天也具有般若智慧,和資質好的人沒有差別。但為什麼資質差的人就開悟不了呢,因為他們貪念太重、執著太強。我們可以想想我們自己,想想我們身邊的人,凡是那些在小學就爭當三好生的人,那些在中學立志報考名校的人,在大學忙著準備 GRE 的人,在求職的時候挑三揀四的人,在工作崗位上積極努力的人,全都符合資質差的標準。如果你就是這樣的人,你應該自卑一下;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你心裏應該平衡了。
況且,別看頓悟之說聽起來簡單,在分類上它是該被歸入般若解脫一類法門的,也就是說,它是讓你「明白了」才達到正果,而要想明白就必然得動腦筋,一要動腦筋就馬上站到了人民群眾的對立面上。大眾心理喜歡接受結論,而懶於思考問題;喜歡接受強權領導,而怯於自己當家作主,喜歡推卸責任,不敢為自己的一切選擇負責。從此而來的另一個推論是:很多人信佛是給自己找靠山的,他們並不想自己能修行成什麼什麼樣子,只是覺得身後有一大群佛爺、菩薩、羅漢作靠山,心裏比較塌實而已。所以在宗教史上,他力信仰永遠大大強於自力信仰,慧能讓大家向自心求佛,讓大家修佛靠自己,這也是違背大眾心理的一種思想,所以發展不了多久就必然要遭到世俗化的修正。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歷史洪流。
善知識!若欲入甚深法界,入般若三昧者,直修般若波羅蜜行。但持《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即得見性,入般若三昧。當知此人功德無量,經中分明讚歎,不能具說。
這段話,如果你是個修行者,應該天天誦讀,以堅定信心;如果你只是想了解一下,那就別太當真。佛教各種派別儘是這樣的話,誰都說自己才是最高法門,是最尊貴的、至高無上的、第一位的。
時間又過了兩年,你工作得非常努力,全家人已經可以基本過上「飢來吃飯、困來即眠」的神仙日子了,這時候你就可以不再有「百種需索,千般計較」了嗎?——還不行,你會擔心等哪天你干不動了,或者又失業了,或者家裡有誰生了一場大病,那九_九_藏_書不又得回到解放前么?這種未雨綢繆的考慮使你絲毫不敢鬆懈,繼續早出晚歸,餓了不能吃,困了不敢睡。注意哦,這就是貪念和執著。試問,你能克服得了嗎?
《壇經》接下來的內容很多都是車軲轆話來回說,我這裏就避免重複,擇其要點了。
貪婪是人的本能,甚至是生物的本能。駱駝喝一次水會喝很多,因為未來的日子里可能很多天也找不到水源;獅子一頓可以吃到肚子貼地,因為它很難保證每天都能打到獵物。人類的身體儲存脂肪的能力也是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這麼發展出來的,只是現在社會發達了,這種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大大提高了人類生存機會的重要能力反倒變成了一種負擔,人們開始減肥了。
話是這麼說,但如果你只是孤身一身,事情總會好辦得多,父母子女挨餓生病不能不管,自己挨餓生病倒不妨順其自然。修行者要出家,要反對結婚生子,這都是很有道理的。修道就像混黑社會,親人往往會稱為拖累,你至少要經常擔心他們被敵對幫派抓作人質來要挾你,被命運抓作人質就更讓人難過了。
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莫起誑妄,即自是真如性。用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舍,即見性成佛道。
現在,你這個拖家帶口的流浪漢終於找到了一份零工,老闆要求早晨五點上班,晚上十點下班,遲到一分鐘就扣一天的薪水,加班很頻繁還沒有加班費。你從早晨五點干到晚上吃午飯的時候,你心裏能沒有「百種需索」嗎?從早晨干到晚上,實在是困得不行了,你敢睡嗎,你心裏能沒有「千般計較」嗎?
此是最上乘法,為大智上根人說。小根智人若聞法,心不生信。何以故?譬如大龍,若下大雨,雨于閻浮提,如漂草葉;若下大雨,雨放大海,不增不減。若大乘者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觀照,不假文字。
慧海大師說的可比我有哲理多了。看,修行就是這麼簡單,成佛就是這麼簡單。
小根之人,聞說此頓教,猶如草木根性自小者,若被大雨一沃,悉皆自倒,不能增長。小根之人,亦復如是,有般若之智,與大智之人亦無差別,因何聞法即不悟?緣邪見障重,煩惱根深。猶如大雲覆蓋于日,不得風吹,日無能現。般若之智,亦無大小。為一切眾生自有迷心,外修覓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人。聞其頓教,不信外修,但于自心令自本性常起正見;煩惱塵勞眾生,當時盡悟。猶如大海納于眾流,小水、大水合為一體,即是見性,內外不住,來去自由,能除執心,通達無礙。
但慧海大師的這個境界,如果從我們普通人的視角來看總覺得不易理解,雖然很現實的唯物主義也有這樣的講法——馬克思的理想人生就是: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畜牧,晚上研究哲學,每一個特定的時間都在做自己自然要做的、也九-九-藏-書碰巧喜歡的事情。這是一種偉大而簡單的生活呀。
那麼,佛教是怎麼解決這些問題的呢?中國歷史上的很多時期,寺院都是很富很富的,皇室有賞賜,百姓有捐獻,寺院擁有大量的田產、佃農和奴婢。神秀號稱「兩京法主,三帝國師」,走得也是這個路線。後來為什麼神秀這派一蹶不振,慧能南宗發揚光大,除了神會的努力和教義的差異之外,一個現實的因素是:唐武宗會昌滅法,斷了和尚們的生路,大多數寺院都是靠供養來維生的,生活一無著,也就別談什麼弘法的事了,但慧能那裡主張自力更生——不僅是修習佛法上要「自性自度」,生活上也不大依賴供養,而是自耕自養,靠那麼一畝三分地自己養活自己。慧能這派之所以被稱作農民禪就有這個意思在:完全是小農意識,無論佛法還是生活全都自給自足。於是,平時看上去這些山林里的和尚還得辛辛苦苦地種地收割,一群泥腿子而已,哪像其他教派過得風光,但一遇到大災大難,慧能他們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慧能說:「各位,煩惱也就是菩提。如果前一個心念是迷妄的,那他就是凡夫俗子;如果后一個心念是覺悟的,那他就是佛。」
這樣很難嗎?按慧能的說法是一點都不難的,因為我們的心本來就是河流,只不過我們整日整夜地忙於樹堤立壩,忙於攔河蓄水,忙於圍河造田,於是我們離世間越近,離佛越遠,於是我們離苦難越近,離解脫越遠。
那應該怎麼做呢?慧能講得很清楚,要讓心念自然流轉,對外界的一切事物既不貪圖、也不執著。——這是純理論的說法,如果拿到實際操作的層面,可以歸納成這樣一句人生格言:「餓了就吃,困了就睡,什麼事都無所謂。」
這絕對不是我胡亂髮揮,確實這就是禪宗真諦,只是讓我拿粗俗的話一說就失去了原先的神秘光環了。同樣的道理,我們還是聽聽禪師的解釋。馬祖道一的學生慧海有一段著名的對話錄:這一天,有個律師來找慧海,問……
善知識!即煩惱是菩提,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
譬如其雨水,不從無有,元是龍王于江海中,將身引此水,令一切眾生,一切草木,一切有情無情,悉皆蒙潤。諸水眾流卻入大海,海納眾水,合為一體。眾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復如是。
律師問:「怎麼個不一樣法?」
故知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若悟,即眾生是佛。故知一切萬法盡在自身心中,何不從於自心,頓現真如本性!《菩薩戒經》雲:戒本源自性清凈。識心見性,自成佛道。即時豁然,還得本心。
真的這麼簡單嗎?不一定哦。慧海大師並沒有解答出一個前提問題:餓了就吃,沒吃的怎麼辦?困了就睡,沒睡的地方怎麼辦?(也許這就是馬克思比慧海更具進步性的地方。 )
真的這麼簡單嗎?如果從修行境界角度來談,慧海大師的該吃就吃、該睡就https://read.99csw.com睡,雖然和普通人一樣,甚至和豬一樣,但境界大有不同。普通人該吃就吃、該睡就睡,這就是禪法修為里最初階段的「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後來一修行,事情就複雜了,於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是第二階段,等修行到了慧海大師這種程度,由繁入簡,返璞歸真,似乎又回到該吃就吃、該睡就睡的第一階段了,但這隻是貌似而已,境界卻已經大不相同了。就像前邊講過孫悟空的例子,孫猴子沒有緊箍咒,斗戰勝佛也沒有緊箍咒,但斗戰勝佛和孫猴子的境界可是兩重天呀。
「般若智慧是人生而有之的,就像剛剛說過的雨水,難道它是天上所有的嗎?不是的,這些雨水原本都是大海里的水,只不過被龍王吸到天上而已,終究還是會流歸大海的。大海不加分別地容納著所有的水,成為一體,眾生本性中的般若智慧也是這樣。」
律師問:「那您是怎麼用功的?」
慧能的意思是:凡夫與佛只在一念之間。煩惱即菩提也是這個道理,心還是那顆心,煩惱和菩提也只是一念之間的差距而已。對這一點我們前邊已經講過一些,慧能後文還會再講。

怎樣到彼岸,逝者如斯夫

看,要說簡單,就是這麼簡單。《維摩經》說:「即時豁然,還得本心」,開悟只在一瞬間。
何名般若?般若是智慧。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名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心中常愚,自言我修。般若無形相,智慧性即是。
所以慧海這兩條標準看似簡單,其實是要有前提的:一要有錢,二要有閑,總之是餓了能有東西吃,困了能有地方睡。
慧能一再給大家講頓悟成佛不是夢,聽上去也很有道理,不過這樣的佛肯定距離人民群眾的嚮往太遠——只不過是覺悟了而已,一點神通都沒有。但原始佛教里的佛陀就是這個樣子的,所謂燒出來的舍利也不過是火化技術不發達而留下來的遺骨罷了,並不像現在一些高僧們的舍利那樣光芒萬丈、變化無窮。慧能這個革命者這回倒有點兒回歸傳統了。
「什麼叫波羅蜜呢?這是梵文的音譯,漢語的意思叫『到彼岸』,也就是『脫離生死輪迴』的意思。怎樣才能到彼岸、才能脫離生死輪迴呢?如果一個人對外界事物有所執著,就會生起生滅之心,就像水的波浪拍岸,永遠停留在此岸;如果自心能夠遠離外物、不執著于外物,就像河水永遠在奔流,這就是『到彼岸』。
比如你已經失業很久了,除了西北風什麼也吃不著,這該怎麼辦?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個月的孩兒,眼看就要餓死了,這該怎麼辦?房子已經賣掉了,全家人露宿街頭,馬上就到冬天了,這該怎麼辦?
如果你沒有什麼拖累,又是孤身一人,解脫成佛應該不難,只要一瞬間就可以了。慧能說:「未開悟時,佛就是凡夫俗子;開悟了之後,凡夫俗子https://read.99csw.com就是佛。」
因為念佛而生起的執著又是什麼樣子呢?就像我們努力使一條河流向大海,為了這個目的,我們不辭勞苦地忙於樹堤立壩,忙於攔河蓄水,殊不知這正是南轅北轍。只要我們可以放棄執念,只要我們可以順其自然,河水便會「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的。
心修此行,即與《般若波羅蜜經》本無差別。一切經書及文字,小大二乘,十二部經,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故能建立。若無世人,一切萬法本無不有,故知萬法本從人興,一切經書因人說有。緣在人中有愚有智,愚為小故,智為大人。迷人問于智者,智人與愚人說法,令使愚者悟解心開。迷人若悟心開,與大智人無別。
歸根結底,第一,貪慾是生物的本能,人類也不例外,和本能作對是困難的;第二,有飯吃、有房子住是先決條件,如果飢來沒飯、困來沒床,那就麻煩了。
慧海說:「餓了就吃,困了就誰。(飢來吃飯,困來即眠。)」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第一!無住無去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將大智慧到彼岸,打破五陰煩惱塵勞。最尊最上第一,贊最上乘法,修行定成佛。無去無住無來,是定慧等,不染一切法。三世諸佛從中,變三毒為戒定慧。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中出八萬四千智慧。何以故?為世有八萬四千塵勞,若無塵勞,般若常在,不離自性。
慧能說:「誰要想掌握終極真理,就應該直接修習般若波羅蜜法,只要把《金剛經》的精神領會好了,就可以認識到自身的佛性,進入般若三昧的境界,功德無可限量。」——慧能在這裏明確地捧出了 《金剛經》為終極經典,和達摩以來的楞伽師風格愈行愈遠了。
慧能這段話非常巧妙,首先就把反對意見給拒之門外了——如果有誰反對,有誰表示不理解,那就說明他是個資質很差的人。這和皇帝的新衣是同一種邏輯,當然慧能的新衣也許是真的。
慧能講得很動聽,但為什麼他這個理念終於無法流行,因為他的目標還是印度傳統佛學的目標,是要脫離生死輪迴,而這與中國強大的現實主義是不合拍的。大家念佛、拜佛,有哪一個心中沒有執念呢?就算不是為了升官發財、消災祈福,至少也是為了給不平衡的心理找些平衡,為了有一個更好的心態來面對這個險惡的人生,為了能在受傷的時候有一處心靈港灣。所以慧能面臨著這樣一個難以調解的矛盾:樂天知命的人不會有多少參禪修佛的慾望,現實主義的芸芸眾生之所以會參禪修佛無不是為了心中的「有所求」,也就是「有所執著」。於是,前者最有可能修成正果卻沒必要修佛,後者渴望修佛卻沒可能修成正果。
何名波羅蜜?此是西國梵音,唐言彼岸到。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是於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永長流,即名到彼岸,故名波羅蜜。
律師被搞糊塗了,問道:「只要是個https://read•99csw•com人,誰不是餓了就吃,困了就睡呢?難道他們這也叫用功修行么?」
迷人口念,智者心行。當念時有妄,有妄即非真性;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悟般若法,修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法身等佛。
在印度,佛教的早期,這個問題就簡單得多。熱帶地區本來就容易吃飽,那裡還很有共產主義的社會風氣,只要討飯,就有人給,只要在玉米生長的地方,就沒有討不到飯的人。事到如今,你如果還想作這種修行,大概在歐美一些福利國家還能行得通。
我先解釋一下,律師這個稱呼古來就有,但不是搞法律的,這個律是佛教經、律、論三藏典籍中的律,這方面的專家就叫做律師,到現代社會我們就把這個詞轉義來用了。

餓了就吃,困了就睡,什麼事都無所謂

慧海回答說:「用功呀。」
河流的比喻頗有一些詩意。我們的心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應該像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水,既不為岸邊最美麗的風景停留,也不為河底最難纏的水草駐足,永遠是自然而然,奔流而去,縱然被石頭擊起水花,這水花也只是應境而起、過境而滅。如果你的心念也能像這樣的一條河水一樣,你就可以擺脫生死輪迴,徹底從苦難的人世間解脫出去。
「愚昧的人只會口頭念佛,智者則善於內心體認。愚昧的人在念佛的時候,心中必然存在某種執著,一有執著也就離佛遠了。只有一切心念都合於般若才是真正的念佛。各位,你們要體認自心的般若呀,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你們就永遠只是凡夫俗子,永遠擺脫不了生死輪迴。般若境界並不難達到,只要心中有一個念頭契合般若境界,這一刻你就是佛。」
話說回來,這位律師來找慧海,問道:「您現在修行還用功嗎?」
慧能接著說:「這是最高的佛法,是專為資質極佳的人準備的,如果是資質差的人聽了是生不出什麼信仰的。這就好像龍王降雨,大雨落到城鎮村莊里,一切都像草葉一般飄飄搖搖,但大雨若是落到大海里,海水卻不增不減,依然固我。如果是真有大智慧的人,一聽《金剛經》就會頓時領悟解脫,可見人的本性之中本來就具有般若智慧,自己只要運用這般若智慧就不必藉助于語言文字。
慧海說:「其他人吃飯睡覺和我的吃飯睡覺那是大不一樣的。」
慧能接著作總結:「各位,所謂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最尊貴的,是至高無上的,是第一位的,它的特點是無住、無去、無來,而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諸佛都是從這裏產生的。為什麼說它是最尊貴的、至高無上的、第一位的呢?因為運用摩訶般若波羅蜜,就能破除五蘊中的一切煩惱;如果各位能讚頌這一最上乘的佛法並依此修行,就一定能夠成佛。所謂無住、無去、無來,這就是集定與慧於一身,不為一切事物所染著。三世諸佛正是通過摩訶般若波羅蜜才把貪、嗔、痴這三毒變成了戒、定、慧三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