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家世 三

第一章 家世

若換作以往的時代,讀書人至少可以不求仕進,以隱逸生涯優遊卒歲,朝廷一般並不刁難這些「非暴力不合作」分子,要麼給以禮聘,要麼給以優容,因為隱逸——借用江淹《建平王聘隱逸教》一文中的名言——「斯乃王教之助,古人之意焉」。但強橫的明太祖只奉行簡單粗暴的鬥爭哲學:凡不肯歸附我的,都是我的敵人。
王彥達這種避官場如避水火的態度其實有違儒家孝道。
在孝道傳統里,讀書人如果家貧親老,那麼為了奉養父母,哪怕身處亂世,也有義務出來做官。《世德記》僅僅將王彥達的反常舉動解釋為「痛父之死」,實情當然不止於此。九_九_藏_書https://read.99csw•com
在仕途險惡的時代,退歸林泉可以避禍全身,儒生們卻必須面對這個嶄新局面:縱使莊子復生,怕也做不九*九*藏*書了那隻特立獨行的豬,在遠離塵囂的泥潭裡自由打滾了。
仕途是刀山,林泉是火海,除此更無第三條路可走,人生至此,何去何從?
在明代初年,做官非但是第一等的高危職業,並且侮辱時刻與殺機相伴。明太祖朱元璋出身於社會最底層,在反元戰爭中以幫派手段統御軍隊,於是使明代的政治風氣充滿了幫派色彩,士大夫形同黑幫馬仔,其地位與尊嚴至此降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點。
把握「幫派風九*九*藏*書格」實為我們理解明史的第一塊基石,幸而幫派風格大有平民社會的意味,比起周代的封建格局、漢代的貴族習氣、唐代的門閥傳統更容易被今天的讀者接受,甚至親近感也更多些。
於是,讀書人的仕進與否忽然不再是一個單純的人生觀意義上的取捨偏好問題,而變成一個嚴峻的、事關政治站隊的生死攸關的問題;隱士們非但不再是「王教之助」,甚至連「非暴力不合作分子」都算不得,而變身為徹頭徹尾的「反九_九_藏_書動派」。進步的洪流有十足的道德理由或將他們裹挾而去,甚至將他們碾為齏粉。譬如蘇州有姚潤、王謨被征不至,貴溪有夏伯啟叔侄斷指以明不仕的決心,下場皆是人頭落地,家產籍沒。罪名堂而皇之地見諸太祖欽定的法律條文:「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誅其身而沒其家,不為之過。」(《大誥三編》)這難免不讓天下讀書人惴惴不安,思忖著這樣一場改朝換代看來真有一點史無前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