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三章 宸濠之亂 十

第十三章 宸濠之亂

邵廷采與何良俊的記載有可能各自道出了一部分真相:絕大部分書信都被焚毀了,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為王守仁精心挑選出來,通過武宗的親信宦官呈報上去。這既避免了一場血腥的清洗,又使主犯——尤其是深得武宗寵信的錢寧和陸完——受到制裁。
赦免誰或不赦免誰,猜忌誰或不猜忌誰,這是皇帝斟酌的事情。也許王守仁顧慮這些書信必將牽連出一場大獄,不知幾千幾萬人會受此牽連,於是本著一顆儒者之心擅做主張了吧。
這位婁妃便是前文所述的大儒婁諒之女,與王守仁也算有些淵源。邵廷采《明儒王子陽明先生傳》卻把寧王寫得狼狽,說他不是乘馬,而是被囚車解入南昌的,向王守仁大呼道:「我願盡削護衛,降為庶人,不知可以嗎?」王守仁只簡略答道:「有國法在。」
寧王的前鋒在鄱陽湖上遭遇了王守仁精心部署的九*九*藏*書截擊,一戰而潰。寧王此刻當真孤注一擲了,他厚賞勇士,盡數徵調九江、南康的守軍,而王守仁恰恰在這時候分兵兩路,趁虛收復了九江、南康。寧王的大軍失去了最後的據點,當真淪為流寇了。
這做法對於熟悉歷史的讀者而言絕不陌生,然而問題在於,這種視以大度、安定人心的手段一般不是王守仁這個位置的人會做的,換言之,這樣的做法等於僭越了皇權。
也許寧王還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覺悟,在鄱陽湖上發動了一場聲勢駭人的總攻。明軍承受不住壓力,稍有退卻,而伍文定堅毅地立於銃炮之間,任炮火燎去須髯而無動於衷。銃炮擊中寧王副舟,局勢迅速逆轉。這一戰,王守仁勝得不易。
這應該就是世人最想從陽明心學里學到的東西吧,其實說來不難,只要義所當為便放手為之,不計得失榮辱九九藏書即可。在價值一元化的社會裡,做道德選擇其實遠比做利害選擇來得容易,譬如買這支股票還是買那支股票,這是一種利害選擇,總會讓人糾結不定,而遵紀守法還是作姦犯科,這是一種道德選擇,一瞬間便曉得怎樣做才合乎道德。而合乎道德的事是否對自己有利,就不是真正的儒者應當掛懷的事情了。
寧王退守樵舍,連舟為方陣,盡出金銀激勵士卒,王守仁則坐鎮南昌,秘密籌辦火攻用具,重做調度安排。翌日清晨,寧王召集群臣,斥責不用命者,準備殺人以明軍紀。正在他們爭議未決的時候,明軍忽然掩殺過來。士氣決定了成敗,叛軍一觸即潰,寧王妃嬪紛紛投水自盡,寧王被擒。明軍窮追寧王殘部,不幾日便徹底肅清了這一場叛亂。寧王從起事到被俘,只有四十二天。
寧王就擒之後,《年譜》記有他不失風度的一面。當https://read•99csw•com他以戰俘身份乘馬入南昌,望見遠近街衢軍容整肅,不禁笑道:「這是我的家事,何勞你們如此費心?」一見王守仁,便有託付道:「婁妃是一位賢妃,一直對我苦諫,適才投水而死,希望能妥善安葬她。」
但如果何良俊的記載屬實的話,我們會看到以王守仁此時的修養竟然還會焦慮到一連幾夜失眠的程度,最終亦不是以「心之所安」或「物來順應」而是以處心積慮的權謀度劫,這總不免會在那些單純讀者的心裏激起一波疑惑的漣漪。
邵廷采另有一條記錄很值得玩味:王守仁戰勝之後,將寧王與朝廷內外大小臣僚的往來書信一概焚毀。
《年譜》記載,王守仁入南昌之後,每天坐在都察院衙門裡,開啟中門,使前後貫通可見,對門人弟子講學不輟。凡有軍情文書,即刻登堂處理。有報之伍文定焚須的情狀,王守仁便暫入側席,發出事關生殺的令牌,待還坐之後,門人弟子變顏變色,詢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王守仁道:「剛剛得知前線有小小的敗退,這是兵家常事,不足介意。」後來接到寧王被擒的戰報,王守仁問清情況,安排賞賜,事了之後又坐回講學的座位。門人弟子紛紛驚喜地詢問詳情,王守仁道:「適聞寧王已經被擒,想來消息不假,只可惜死的人太多!」然後接著剛剛中斷的內容繼續講學,語氣一如平常,旁觀者皆服其學。read.99csw.com
設身處地來想,既然在寧王府邸查獲了這些書信,怎樣處置還真是一件難事,無論怎麼做,無論做與不做,都有可能招致滅頂之災。所以,任何做法本質上都是在賭運氣。何良俊《四友齋叢說》給出了另一個版本,說是「陽明自言」,宸濠之亂既定,武宗卻「御駕親征」。上意叵測,王守仁一連失眠了幾個晚上。某日有兩名宦官抵達浙江,王守仁在鎮海樓設宴款待。在酒宴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王守仁使人撤去樓梯,將寧王府查獲的那些書信盡數呈上,宦官與寧王勾結的證據盡在其中。兩名宦官感激不已,後來王守仁正是因為有這兩名宦官的力保才免於一場災禍。何良俊還評論說,倘若王守仁用這些書信來要挾宦官,一定會招致不測,而他如此推誠置腹,任何人都會被感動的。read.99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