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宿命論的宿命之爭 4

宿命論的宿命之爭

4

然而也有人同樣站在世道人心的角度批評袁了凡,這個人就是明末清初的大學者王夫之,當年我在他的《讀通鑒論》里猛然讀到袁黃這個名字,一怔之下,突然想到這不就是袁了凡嗎?
我有時也懷疑袁了凡是不是出於勸善的目的編造了自己的神奇生平,就像柏拉圖那種「高貴的謊言」一樣。人們若為了善良的目的而說謊,往往是會說得理直氣壯。我們看幾千年來陸續成書的那些汗牛充棟的佛經,開篇都說「如是我聞」,哪可能都是真的呢?
今天恐怕有許多「心無之義」我們已經辨不清真偽了,不過,當然很多人會說,只要有補於世道人心就好,《了凡四訓》總歸是勸人向善的,還是信以為真的好。
王夫之可算得上中國思想史上頂尖的人物,他那段文字是討論陰德的,我簡略翻譯一下:
https://read.99csw.com天我們會覺得王夫之的道德標杆設得太高,畢竟做好事不求回報這可不是普通人能達到的境界,而且現實世界如果真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還能報應不爽的話,所有人都會趨善去惡的,這會是一個多麼宜居的社會啊。
近世吳江有個叫袁黃的人,又用這套歪理惑亂天下,而蠢人們也真的被他迷惑住了。袁黃可知道王賀滅族的事情嗎?(《讀通鑒論》卷三)
最有意思的是,人們算命都是為了預知未來以趨吉避凶。好比你丟了一頭牛,去找算命先生起一卦,看在哪裡可以找到。如果算命的結果都像袁了凡這樣,那就談不上什麼趨吉避凶了;若算到未來哪一天大難臨頭,而你又知道註定躲不過去,心裏真不知道該是什麼滋味九_九_藏_書
所以,《了凡四訓》一版再版,卻從來沒有人把斯賓諾莎的故事編成心靈雞湯讀物,以教導人們「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看來心靈雞湯和勵志讀物其實是一體的兩面,一個人只要覺得自己還有追名逐利的機會,那就勵志;覺得沒什麼機會了,但還是心有不甘,那就雞湯。這兩種讀物真的可以把一個凡夫俗子的一生一網打盡了,真正像斯賓諾莎那樣平和寧靜根本就不是人們想要的,圖書策劃人們比誰都更清楚這一點。
記得《世說新語》里有一則掌故,說東晉時期,愍度和尚與一位北方僧人做伴,準備渡江南下。兩人商量:到南方以後,咱們要是照原來的教義講,恐怕混不到飯吃。怎麼辦呢?於是兩人就發明了一種主張「心無」的新學說。結果北方僧人耽擱下來沒走,九九藏書愍度和尚一個人到了南方,開講新說,效果不錯,一講就是很多年。後來北方有人來找愍度和尚,說:「當年那位北方和尚讓我轉告您:『心無』之義怎麼可能成立呢!當初咱們那麼編,只是權宜之計,為了混口飯吃而已。現在既然吃上飯了,就別再講這些了,不要違背了佛祖呀!」
陰德之說後來被佛教利用以勸誘蠢人,希望能制止他們作惡,但在佛教的說辭中,竟然說救活一隻昆蟲,施捨一點食物,就能得到無窮的好處,等到人們臨死而再也沒有僥倖期待的時候,又讓他們寄希望于來生。無論愚民還是君子,都受了這種論調的影響,大道便在人們心中徹底喪失了。
不過王夫之倒也說中了一點,袁了凡確實不是真正的心境平和,那看上去的平和只是對命運感到無九*九*藏*書可奈何罷了,一旦出現機會,他馬上就唯恐不及地追名逐利去了。如果換作斯賓諾莎,肯定不會這麼做的。
我早年讀《了凡四訓》,最感到好奇的是孔老先生神乎其技的占卜技術。袁了凡說那是邵子皇極數,也就是邵康節的《皇極經世》。我找來那本書看,發現完全不是講占卜的,仔細查查資料,才知道邵康節和諸葛亮、劉伯溫相似,本身只是一位宋代大儒,是民間傳說把他打扮成了神神道道的樣子。坊間流傳的各種版本的邵子神算不過如同《周公解夢》和《推背圖》一樣,都是鑒別讀者智商的利器。
考察歷史,在東漢以前,佛教還沒有傳入中國的時候,王賀就是陰德之說的始作俑者。王賀治理盜匪的時候放過了很多人,他說:「我救活了上萬人,我的後代可以興盛了吧?」本來做官執法就應該公正廉明,無罪的人當然不能殺,可王賀是為了私利而枉法,居然還沾沾自喜,真是淺薄透頂。王莽的奸詐正是傳自王賀的,所以王氏一族不但沒有興盛,反而被誅滅凈盡。九九藏書
行善的人不是為了得到好處才行善的,君王以獎賞來鼓勵善行,志士得到賞賜卻覺得羞恥。小人則會為了得到賞賜而偽裝行善,於是虛偽越發盛行,賞賜也越來越濫了。於是世俗又流行開了陰德的說法,說這可以勸天下人向善,但他們拿自己的善行向鬼神求福,這種淺薄的風俗真是不可救藥啊。
袁了凡的生平事迹實在令人匪夷所思,但這都是他親筆所記,語言摯誠,況且是寫來教育兒子的,總不該說謊才對。世人正是因為他的這番摯誠,紛紛信以為真,有樣學樣,希望能靠積德行善給自己修來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