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美國人的性格 1 美國在旅程的盡頭

美國人的性格

1 美國在旅程的盡頭

在土香土色的小區域住過一段時間,那些移民或是移民們的子女開始向美國社會侵入。他們搬家了,搬到了大城市的郊外和附近的小鎮上去住。這些人和隔壁鄰舍並不發生親密的感情,對於所住的房屋更說不上依戀。可是這是他們在社會生活上進入美國的第一步。這一步是走得很孤單的:在人緣上,他們不再日常聽見從小學會的語言了;在生命的經歷上,是斷鏈的。他們不但不能從過去的生活里得到有助於當前、展開將來的資本,反而是束縛、阻礙;所以他在生命上要划斷,要另起爐灶。這一步卻又踏上了一個一時一代所走不完的旅程。在美國早年,向西去,象徵著這遙遠的前途。各人走著各人的路。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從一個社會地位上升或下降到另一個地位。「家鄉」是指這條長長的旅程上所停留過的站。
美國人主要的社會關聯不是血統,而是那些名目繁多的「社」。這種兄弟會之類的組織在中國留美的學生中也極盛行,而且一度也成了中國政治中的重要勢力。這一套是「美國式」的,是一個永遠在攀登、在流動的社會中的產物。
他們要求的安慰是這一代比上一代更近了這理想一步。他們既然說不出理想的內容是什麼,於是只有在他們生活的周圍看到不斷的按年按月的變化。1947的汽車不同於1946,正如時裝的袖子九_九_藏_書今年又比去年短了或長了一寸。
美國人的家鄉並不是現實的團體,而是個人歷史上的紀念品,記憶中的標識。他們是流動的人民,最初從別的大陸移到這地方。許多從一個地方來的人住在一起,說他們的土話,吃他們的土味,跳他們的土風舞——於是形成了「小西西里」「羅宋鎮」「波蘭街」等各大城市裡有名的土香土色的小區域。在這些人,只有祖國沒有家鄉。而祖國在他們的腦中並不是個將來死了還要把棺材運回去葬在那裡的地方。大多是代表著窮困,壓迫,不自由的陳屍。不但如此,「祖國」是他們在新大陸上發展的障礙。人似乎是都很勢利的:祖宗不成為靠山,沒有餘蔭的話,子孫們不易常常為了過去的劬勞之恩,而對他們念念不忘的;一旦祖宗的名字阻擋了他們發展的機會,對於他們的出身和來源很容易發生反感了。
Mead女士曾記著這一件事:「從澳洲到舊金山的船上有許多旅客:肯薩斯的工廠老闆,雪德萊的看護,印度回來的牧師,英國的商人。他們在一個桌子上吃飯,一同跳舞,一同上岸,在碼頭上分手了,一毫也沒有惜別之感。出於這位英國朋友意料之外的,他開始接到肯薩斯工廠老闆的信了,告訴他這個偶然湊合的團體里每一個人的情況。他和這些朋友顯然老是保持著通信——這些在海上read•99csw•com一同享過毫無可紀念的三個星期的朋友們。」
第二代的美國人的心理是矛盾的。他不敢正視門外的父母,他深怕自己結果像他父母一般被他們所渴望而進不去的美國社會所拒絕。凡是他父母失敗的原因,他自己得很小心地予以避免,於是發生了美國孤立主義的心理基礎。避免、疏遠、藐視一切使他們父母失敗的因素——也就是從歐洲祖國所帶來的一切,甚至是祖國的名字。
孤單的社會旅途中,他們舉目無「親」。血緣的關係聯結不住不斷移動的人。勞燕分飛的結果,手足之誼不免落了空。我們託人情的時候找親戚,要攀登的時候拉裙帶。美國人卻沒有這麼許多表兄弟。他們社會的連鎖是什麼呢?
美國是怎樣的?或者怎樣才是美國?這問題並不能正面地答覆,只有反面的答案,反面的答案就是「不像父母」。於是他們不能停,一代一代地推著,向著一個望得見達不到的目標走。人生成了一個旅程,拋棄了父母,本鄉,走呀走。他們在尋找美國,一個還不是他們的,更正確一點,自己還沒有資格被接受的愛人。你不能指責這愛人,若是這個還沒有入門的天堂是不完全的話,走呀走,不是就失去了意義了么?為了要使自己的努力有成就的希望,要使他們的父母的犧牲有價值,他們必須把「美國」推得很遠,近於理想。哪一個美read.99csw•com國人能告訴你「美國是這樣的」?
「你的家鄉在哪裡?」並不是要發現對方和自己是否屬於同一的鄉土團體,而是要找出兩個人的人生旅程上是否到過相同的地方。這一點就夠作人情的基礎了。美國人要提拔的是「同路人」。Mead又說:「一位常擋住來向她上司討差使的秘書,一旦知道來者是從那極小的德可他大學里出身的,就不再擋駕了,因為她的上司就是這個大學畢業的。」
我們很多已經不太自覺其意義的客套和口頭禪,時常能表示我們文化最深的一層里隱藏著的原則。尤其是兩個素來不太相識的人,想在三言兩語中,建立起社會關係時所用的那些已經成為習慣的客套,最足令人尋味。譬如說,我們傳統社會中,見了個陌生的客人,開頭幾句里就要請問對方的年齡。我在《初訪美國》里說過,這正表示了我們社會中尊卑的劃分時常是以年齡做標準的。
在美國,兩個不太熟悉的人,除非他們不願相識,見面不久總會問到對方「你的家鄉(Home town)在哪裡?」他們所謂家鄉和我們的家鄉性質不同。我們說的家鄉是和我們現在生活上還是發生重要關係的地方。我們的親人在家鄉,我們的支持來自家鄉。家鄉也就是一大群關心我們的人,所以衣錦了要還鄉。這是我們感得到榮辱的團體。我們攀同鄉是因為我們屬於一個親密https://read.99csw.com的團體。美國人所謂家鄉並不如此。
每個美國人都想超過他們自己的父母,更接近「美國」一步,他們要購買一輛比父母所有的更新型的汽車,他們要穿著更時髦的衣服。他們不能恭維一個父母所賞識的明星。和父母一般,就表示了一樣的沒有出息。做父母的要子女們向前走,不是普通的所謂「前進」,而是更近於「華盛頓、傑斐遜、林肯」這些美國的象徵。象徵著個人的成功;成功是指他們更離開他們的祖國,成功是指和他們父母不一樣,成功是指「上升,上升」。
初入美國的移民們所記得的祖國是一個他們想求解放、想拋棄的過去。他們的父母在他們心理上是強項的,可怕的,不可親的,甚至是可恨的。可是他們自己的子女對他們卻不同了。他們並不是他可恨的壓迫者,而是個可憐的失敗者。他們是在美國社會門外徘徊的賤民。
攀登成了美國人特有的性格;上升,上升,不肯停留在一個地方或是一個地位上。這個性格反映著美國的歷史,這是一部移民的歷史。一個初到美國的新客不但在社會和經濟上都處在極低的地位,在心理上也充分地被「自卑意識」所支配。現在的美國人大多是這些第一代、第二代或第三代的新客的子女。這些父母所希望於他們子女的是離開他們,他們自己是代表了沒有成功的例子。他們希望子女成功,要他們的子女在美read.99csw.com國社會裡佔一個可觀的地位,他們的子女就不能像他們一般說話帶著土音,不能承繼他們所有較低的職業。他們自己不過是把子女送入美國社會的一個墊腳石。子女決不應該像父母一般。應該變一些,上升一步。
各人的社會旅程是孤單的,但是當他停留的時候,他們遇著許多停留在同一站上的過客。過客之間是陌生的,只是偶然的湊合,無情義可說。時候到了,各人又照著各人的方向移動了。可是當他們在第二次偶然湊合的時候,卻不同了。他們在當時的許多陌生過客中可以見到了一些有過相同經驗的人了。這是美國人情的來源。
祖先崇拜絕不會在這種社會裡發生。但是為什麼他們這樣念念不忘華盛頓、傑斐遜、林肯呢?有些心理分析家說,美國人想用這些「國父」來補償他們沒有個可以敬崇的父親的缺憾。可是我們應當知道華盛頓並不是一般崇拜他的人的祖宗。他並不是一個屬於自己的「過去」,更不是屬於自己的光榮。華盛頓是代表著一個他們想加入而尚沒有完全接受他們的「美國社會」,一個前程的地址。華盛頓是成功者的祖宗。別人的祖宗成了自己的憧憬,這是美國保守心理的結症。「美國」在大多數的美國人是一個理想,一個目的,不是一個現實。「美國」在哪裡呢?在旅程的盡頭。旅程的盡頭是怎麼樣的呢?他們指著華府的三個紀念堂,華盛頓、傑斐遜、林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