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美國人的性格 2 在記錄與起碼之間流動著

美國人的性格

2 在記錄與起碼之間流動著

美國人的社會地位是比出來的。你沒有汽車,我有汽車,我的地位比你高。你有汽車,我有比你更新的汽車,我的地位比你高。如果大家有一輛當年最新式的汽車,汽車也就不成為表示社會地位的標誌了。這一點顯然又是和層次性質未脫的英國不同。在英國作為上等人標誌的特色是富有獨佔性的。譬如說話腔調根本不容易半路出家,即使要學習也得天天和說這腔調的人接觸,換一句話說,得先加入了上等人的社會集團才有學習的機會。層次相當嚴格的社會裡,這是不太容易做到的事。美國的社會結構像個梯子,大家在上邊攀登,速度快,所以不能採用那些富於文化性的標誌,於是他們只有在汽車、衣著、住宅、浴室等物質條件上去爭強了。這些物質條件頓時成了每個想要面子,想要被人看得起的人所追求的對象了。一個原來不容易得到的物質條件,一旦因為經濟的開發,而大家可以得到時,這項條件也就成了必需品,失去了社會上高下之分的標記。如果一時想不出新花樣,他們只能在數目上比了。以汽車說,在戰前美國已到了每家平均都有一輛的程度,於是只能一面講款式,一面講數目。你有一輛,我有兩輛;你有兩輛,我有三輛。新花樣難想,數量上比較倒不必費心思,於是美國社會地位的比較多少成了量的競賽,和英國社會地位偏重質的差別,大異其趣了。我們局外人看美國,他們似乎有一點數目狂。這種狂是狂得有社會背景的。而且由社會身份變為物質表現,由質變為量,也有他們的長處。他們物質享受的增進確是世無其匹。美國人以浴室read•99csw.com數目來表示住宅的高貴,多少是可以鼓勵他們清潔的習慣;英國太忽略了社會身份的物質體現,到現在還是不太喜歡洗澡,也不能說是個足以驕傲的特點。
封建制度退化了的歐洲,產生了一種中間人物,德國的Mittelstand,法國的Petit Bourgeoisie,我們常在翻譯書中看到的「布爾喬亞」者(即「資產階級」——編者)便是。我說他們是中間人,因為這輩人是一個流動的,可上可下,不成一個固定的層次。上貴下賤是高低兩層,大夫之子恆為大夫,工人之子恆為工人——層次分明,生來如是。中間那些商人富農們,卻很可以爬上去成為新貴,也可以掉下去成為難以翻身的無產工人。他們不是一個固定的層次,也不成一個集團,而是在一個梯子上正在上下流動的一批人。層次間一旦發生流動,這個社會也就從層次社會變成梯階的社會了。歐洲中世紀的封建社會進入了初期的資本主義社會。
我咬文嚼字了一番,目的是要說明美國的社會很少「工之子恆為工,商之子恆為商」的分層情形,他們的社會結構是梯階性的。他們所用Social Class這個詞其實就是指社會階梯的各級。
印度是個層次的社會,也是個幾千年來物質享受最不進步的社會。英國在兩端的層次里發生了個中間梯階,現代的工業的發展就是這些中間人搞出來的。有人說民主、資本主義、科學等現代化的特徵,是中間人的貢獻,我也覺得這說法也有點道理。美國社會整個結構是個梯階。上下兩極端,一是記https://read.99csw•com錄,一是起碼,都不過是個記號,形不成社會集團。他們另有一功,因為他們的社會結構是梯階性質,在記錄和起碼之間流動著的人們並不容易團結為一個共同層次而成為爭鬥的團體。他們不必去打倒在上的層次,因為每個人都有希望,或是相信有希望,有一天會攀登進去的。每一級都是通門達戶、接近記錄的石階,美國工人們缺乏「階級意識」,多少是由於這個原因。他們記著的是福特、洛克菲勒都是工人出身,如果取消了這些記錄,他們努力的目標不是同時失去了么?
Social Class在中文中總是翻譯成「社會階級」。這個翻譯業已習慣,用的時候也不太細究了。美國人心目中這個詞有它獨特的意義,和我們所了解的頗有出入。我不知道Class這個詞是怎樣望文生義地譯成「階級」的,細細想來確是有點問題。「階」和「級」這兩個字都是指由低而高,斜面上分划的步驟。「晉身之階」「拾級而登」——都是指通門達戶的一條攀登的道路。我們若說「小資產階級」「工人階級」「工商階級」以及「長衫階級」等是不是說這些是像學校里一串相聯的「年級」么?在「工之子恆為工,商之子恆為商」的社會裡,工和商顯然並不相聯續在一個斜面上,直通「目標」道路上的「階」或是「級」了。除非我們說這兩個意義類同的字一加起來就失去各個字原來的意思則罷,否則「階級」一詞其實只能指社會地位上升或蛻化的段落。如果我們願意這樣限制這個字的意義,凡是一個社會裡劃分著的各個大體上不相九-九-藏-書逾越,而在價值上又分高下的團體,我們就不能說是「社會階級」了。這些有上下等級分別的團體只能說是社會層次。如果有人覺得這樣未免把用慣的字重加限制之後,用起來不方便,那麼我們也可以爽性用社會梯階來指可以攀登的層次,留「階級」一詞來指另外一種社會實體。
社會梯階的發生不但改變了社會結構的性質,同時也發生了一種新的精神。這精神可說是「攀登上進」的精神。還沒有登高到頂的人,總是有一種不斷上升的奔頭。他們必然要否定運命,否定社會地位是上帝安排下的崗位。在他們,好漢得靠自己,要白手起家,不稀罕祖宗餘蔭,不講究天生麗質;有本領的要從努力里見顏色。他們不會安分,他們要到處找墊腳石,有機會不肯放鬆,百變不離其宗地要達到「上去呀!」的目的。生活有計劃,講經濟,談話得考慮考慮,吞吞吐吐,看人顏色,一切行為都是有作用的,是手段。是非好惡之情,有害無益。緊張,疑慮,晚上多夢,白天也會見鬼,神經衰弱是他們的通病。
這種性格和一個生於斯,死於斯,身份地位改變不了的人不會一樣。在層次里生活的,既然改變不了,只有安之若素。譬如一個矮子,長不長,他不會成天照鏡子,比尺度。天也,命也,不痛快的也忍了。命運自有幸與不幸,但是安於其位是一樣的。他們無從緊張,不必努力。
美國是不是能永遠使工人中不斷地有福特、洛克菲勒這等人物出現?他們能不能使他們的社會梯階永遠開放,每個努力的人都能向上爬?這些是美國人所關心的問題,因為假如梯子一折斷,他們也是九_九_藏_書會變成層次性的社會了。
生活在這種社會結構里的美國人,一說Social Class就會想到學校里一年升一級的體制。這是一個梯階,只要你用功,考試及格,就能升級。這和我們所了解的「社會階級」顯然是不同的。
在英國,社會金字塔頂上的貴族們是有封號的,生來就是尊貴的。美國沒有這一套。他們沒有像英國一般一聽就知道這人出身的說話腔調,一看就知道這人地位的舉動禮貌。美國人並不在這些上邊表示分化。要在說話腔調、舉動禮貌上表示分化,每個人在他所處的地位上必須停留得相當久,而且一定得從小就生在這地位。像說話腔調那種富於習慣性的肌肉動作,長大了是不容易改的;即使改了,也很難自然,在別人聽來特別刺耳。美國人沒有人願意長久停留在任何地位上,於是這套附著于社會層次的各種文化特徵也就培植不起來了。
美國社會地位既然是要比較才顯得出來,兩極端也就很少,而且沒有多大意義的了。爬到了最高層,除非到外國去,他就變了一個尺度上的記錄,本身固然是榮耀,但到了這地步也就空虛了。美國人崇拜造記錄。什麼都有個記錄,甚至繼續不斷跳舞的時間,喝啤酒的洪量,在高樓架空鐵絲上站立的長久,全有最高記錄。這些造記錄的人是值得推崇的,因為他們給了美國人許多生活的目標,刺|激生命的活力。在以比較來規定社會地位的美國,不能沒有引誘人向前的記錄。美國社會是個梯子,不是平常的梯子,而是愈走愈長的梯子。有時在我們看來確是沒有什麼道理,但是這個活力卻推動了他們物質的享受。這一點我們九-九-藏-書也不該忽視。
在英國,一個出身高貴的人是掩藏不了他的社會地位的。我在印度旅館里遠遠地聽見走廊里有人問掌柜的某人在不在,這個腔調一聽就知道這位先生是牛津大學念過書的。交談三句之後,他的來歷,他所認識的朋友和盤托出了。英國似乎是個很小的國家。在美國這種情形是不會發生的,而剛剛相反,只要你借得著漂亮的汽車,時髦的行頭,任何人都可以在最高貴的旅館里出入,在說話、舉動、禮貌上不會露馬腳。如果一個地位相當高的人,沒有留心他的行裝,譬如說,他忘了在胸前掛上一個某某學會的金鑰匙,沒有在名片上刻上某某工廠的經理,他又穿得不太體面時,很可能被大旅館門前站著的那種穿著禮服的僕歐們冷眼看上幾眼。
美國這個社會,從這角度看去,是很別緻的,大體說來它是早年截去了兩頭的層次,只剩下了個中間梯階的結構。我說這是別緻的,因為梯階是發生在兩端之間的,沒有兩端也就沒有梯階了。其實美國的兩端不在美國,它是個移民的社區,是從歐洲中間梯階里爬橫了,到了這新大陸,結果保持這梯階的精神,永沒有頂地往上爬。
層次性的社會和梯階性的社會很不相同。印度是層次社會的極端形式。生為婆羅門,衣食住行全得在這一層里,死了也要葬得像個婆羅門。一生在一個層次里生活,既走不出這層次,人家也進不進來。這極端形式叫作Caste,有人譯作「種姓」。歐洲中古的封建社會分層分得沒有那樣細密和劃得那麼嚴格,但是貴族和平民是層次之分,平民在普通情形下不能攀登到貴族層里去的,其間沒有梯子,而是一條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