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訪美國 17 余筆

初訪美國

17 余筆

世界真是小得很了。我聽見朋友說過一件事:紐約百樂大道的咖啡館裏面有一群客人正在談論轟炸柏林。大家嘻嘻哈哈地好像是在說《山海經》,遠得在另外半個地球上的事。說到一半,旁邊桌上兩個英國空軍移座過來。「柏林的火焰真高,」他們插口說,「氣流急得像大風暴,飛機逃得不快,會吸進去似的。」旁邊的人問道:「兩位參加過么?」「是的,昨天晚上那次最凶了。」——大家瞠目結舌,不相信他們是活人。他們忘記了紐約離開倫敦不過十幾小時了。
寫完了以上十六章,從頭又看了一遍,雖則名稱是《初訪美國》,可是寫下的既不是遊記,又不是論文,至多不過是我個人在美國的一年所搜羅來的一些零星的感想。在一年裡想從這複雜的文化中去找出一個頭緒來,其實已經是奢望,何況,我在美的一年大部分的時間又是用在寫作上,觀察和閱讀的機會實在太少。在離美碼頭上,我曾對送我上船的慶堃說:「我抱了要認識認識美國的心愿來此,結果,我比剛到美國時更糊塗了,人家若問我美國是怎樣的,叫我怎樣回答?我真有一點心慌。」這擔心的事,果真碰著了,我本來打算免得盲人騎瞎馬,爽性拒絕回答這類問題為是。可是,看到了國內對於友邦既這樣隔膜,同時和友邦事實上的接觸卻又這樣密切,這距離確使我寒心。似乎有一種責任心推著我,要我做著我自己覺得並不能勝任的事。我終於寫下一些介紹美國的文章,分散在各報紙和各雜誌上九_九_藏_書發表了。在這暑假里,有幾天閑工夫,把它們又整理了一下,成了這本略有系統的《初訪美國》。
嚴格講來,做介紹文化工作的事並不是容易的。介紹文化不是宣傳,而是分析。宣傳所引起的是感情,愛好或憎惡,可是分析所引起的是理解,超出了愛惡,而入于欣賞。分析所要根據的是全盤事實,決不是短期的觀光者所能勝任的。以目前的學術傳統說,實在還沒有培養這種人才的科目。我在美國曾參加過幾個大學里為軍隊所特設的區域訓練班。在這裏不妨介紹一下。美國政府明白這次戰爭是全球性的,美國將在世界各地進行戰爭,而且現代的戰爭不能缺少當地人民的合作,為軍事上的需要,作戰的部隊必須對於戰區的人民有較深的了解。而且他們也知道軍事勝利之後,對於解放區的種種設施,都得根據當地的民情來擘劃,來推行,所以召集了各種專門人才設立區域訓練班。譬如,他們對於日本,對於朝鮮等區域,早就得預備下行政人員。在區域訓練班裡,地理、歷史、文化各方面全得顧到。於是專家之間得互相配合,貢獻他們各人的專門知識,來完成對某一區域的介紹。這就是我心目中所想的文化介紹工作。
我們以往並不是沒有關於中西文化的討論,可是所討論的卻偏於原則的問題。討論的內容不能不限於原則的原因,就在於我們還沒有先做一步基本的,也是必須的工作:詳細地、有系統地介紹西洋文化。因為沒有這步基本工https://read•99csw.com作,所以結果發生了「全盤西化」等說法。我們要不要西化的判斷是必鬚根據我們對於西方文化的認識。全盤西化也就必須全盤了解西方文化。試問,在中國有誰敢自己承認了解了全盤西方文化呢?什麼時候我們才能根據事實來討論怎樣去接受西方文化呢?
我怎能不心急呢!我們這一代處在這一代歷史的考驗里!
1945年8月8日于雲南呈貢
我想,經過了這次戰爭,大概沒有多少人會覺得還能閉關自守,也大概不致再有人會因怕家醜外揚而有意阻礙國際間相互的了解了。可是,一直到現在為止,卻還沒有任何專門的機關和專門的人來擔負分析文化和促進文化間相互認識的責任。我們到現在還只是靠一些旅行者偶然得來的印象來溝通民族間的了解。我這本小書就是一個例子。這顯然是不夠的。有時甚至是會曲解,反而增加誤會。可是在沒有有計劃和有系統地介紹各國文化之前,也只能靠這些不完全的印象來擔負這責任了。我希望從這小書的缺點里能引起負有溝通各國文化責任的機關和人員的反感,而促進他們在這方面更完善的工作。
我這次旅行回來,我知道我的性子變得更急了,人家看我這匆忙的神色,為我擔心,做學問的念書人連一點悠閑的味兒都沒有了,像什麼,書怎麼念得好?我怎麼不知道,又怎麼不想優哉游哉一些,可是我一想起了這世界,我心神真https://read.99csw.com是閑不下來。世界變得太快了!
威爾基周遊全球回去寫了一本《天下一家》。地球這樣小!那是每個空中旅行過的人的同感。地球上任何一點到任何別一點,以現在的飛機速度論,不能超過60小時。飛機速率還在加速,一年之後,又不知快到什麼程度了。在這門戶洞開、瞬息可至的小天地里,人們的生活自然會密切得像在一個家裡一般:痛癢相關,休戚相系。像密支那、片馬,那些蠻荒之區,已成了世界最熱鬧的空運站,兩三年前誰敢作此預言?不知這些地方的人民,仰頭看見那和蜻蜓一般多的飛機會作何感想!
若是我們在這時發覺為什麼中美接觸了這麼久,竟其沒有一本解釋美國的書流傳在中國讀者間,我們不應當認為這是出於疏忽,真正的原因是在我們還沒有這種人才。要有一個對於中美文化都有了解的人,必須加以特殊培養的。以往,以及現在,我們並沒有培養這種人才,怎能希望有這種書問世呢?
我參加這些訓練班之後的感想很多,其中有一點值得在這裏提及的,就是凡是有關於文化方面的分析困難很多。譬如你若為一個美國朋友解釋中國文化,你時常會發現他們會發生種種你從來沒有注意過的問題。有很多我們覺得極平常的,可是在他們卻正是最不能了解的地方。原來,我們所謂文化介紹,其實是在用自己文化來和別人的文化相對照。所以要介紹美國文化給中國人,介紹人不但要明白美國文化,而且還要能明白中國文化。為美國人解釋中read.99csw.com國,我們中國人自己反而有時不及美國人。要有這種貫通兩國文化的人才實在不容易。
這次戰爭是快結束了,戰爭給我們明明白白看到的就是我們對於怎樣毀滅的知識長進得實在太快。當我寫這余筆時,報紙又送來了原子炸彈的消息。原子力的運用已產生了人類整個毀滅的可能性,要避免這可能性的實現(這應當毫無問題的是人類共同的目標),我們實在只有用同樣的努力去發展可以促進人類合作的知識。若是溝通文化是可以消弭國際誤會的話,這無疑是我們不應再事延緩的工作了。
美國朋友們或是熟悉美國的朋友們看了這本小書也許會覺得我並沒有了解美國。這正是我想要以這本書來引起的批評。我想藉此和美國朋友或熟悉美國的朋友們說,中國人對美國還是缺乏了解,連那些在大學里教書的,甚至到過美國去的,對美國也是隔膜得很。這本書若被用來例證這句話,我心裏很滿足,因為我自覺這句話確是不錯的。若是我這本書果然引起了這批評,我希望作此批評的朋友們不要就停住在這裏,而能進一步想想:中國人對於美國不了解,不認識,或是美國人對於中國不了解,不認識,會有什麼結果?為什麼中美有了這樣長的接觸,有不少人到過美國,或來過中國,而兩國還是這樣陌生?若是我們認為缺乏了解並不是一件好事情,我們應當怎樣才能增加一點相互的認識?我願意在這本小書的結尾,提出這些問題來說一說,也所以說明為什麼我願冒著別人的指責而發表這種印象性質的九_九_藏_書介紹文字。
世界縮小得太快,快到我們心理上竟趕不上有此準備。不要說密支那、片馬那些偏僻之區,或是我們內地這類被國事和政治封鎖了相當久的地方,就是像美國那種交通便利、新聞自由的國家,離開海岸一兩天的內地,同樣還有「孤立主義」的遺老,他們一生沒有見過沖繩人,沒有聽見過塞班島,而他們的孩子卻在這些名字都說不準的地方衝鋒陷陣,為的卻又是要去解放一些沒有見過的人民。在他們看來,怎能不是荒唐?我們又怎能盼望他們不主張「莫管閑事」?我們自己也何嘗不是這樣?天下一家是個外形,內里住著的還是小門牆隔開著,各自起爐子的多房媳婦。我們傳統的大家庭很有點像這時代世界的縮影。身世不同,互不了解的妯娌們,偏偏要住在一個家裡,經營共同生活,於是誤會、口角、罵街都是免不了的日常事務了。大家庭還可以分家,兄弟鬩牆,至多也不過是斷絕往來。這個天下一家卻分無可分,逃無可逃,因之更麻煩了。
假定缺乏互相了解的人民間自己承認對別國人民不太了解,情形也就好得多。「不知為不知」,然後可以知。若是對方有一種行為或是一種意見,看來或聽來,不太合自己的脾胃時,先假定自己可能誤會別人,正可慢一慢激動自己意氣,平心靜氣地想一想,很多無謂的爭執也就可以免除了。可是普通人卻並不如此。在一種傳統里長大的人不容易承認世界上還有其他不同的活法。自己是這樣,別人也不能不是這樣。於是不同文化的人碰面時,問題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