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藏書

搜尋標籤文革,結果共21筆

  • 1966-1976的地下文學

    1966-1976的地下文學

    文學——社會思潮的風向標。「文革」十年,文藝界一片蕭殺。但是在地表的高壓和蕭殺下,卻生髮和涌動著激情澎湃的思想岩漿。包括紅衛兵文藝、新詩歌運動、知情歌曲、知青文學、手抄本、民間口頭文學等,在城市的街道上,在農村的穀場上,甚至是幹校和監獄里,到處都有地下文學的聲音。《1966~1976的地下文學》對「文革」十年的地下文學進行全面的梳理,原汁原味地呈現大動亂年月的民間文學思潮。

  • 1978:我親歷的那次歷史大轉折

    1978:我親歷的那次歷史大轉折

    《1978:我親歷的那次歷史大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台前幕後》解密京西賓館原定20天的會議何以延長到36天,華國鋒定框框,原定的三個議題何以被突破,「只進不出」,人事調整,陳雲進常委,「宜粗不宜細」,指名道姓批評汪東興、華國鋒作檢討,真理與「凡是」的正面交鋒,胡耀邦四次發言,極言「黨內有黨,法外有法」,小平的手稿被「發現」,揭示轉折時期的最大謎底,二胡「胡耀邦、胡喬木」之爭,農業文件的藏頭藏尾。

  • 一個紅衛兵的自白

    一個紅衛兵的自白

    本書是一部紀實性的長篇小說,真實再現了文章那個令人傷心、痛苦而又荒唐的特殊年代,表現了作者在特定情境中對人的靈魂的自我叩問。

  • 亡魂鳥

    亡魂鳥

    其實,亡魂鳥誰也沒見過,鳥都是天黑了才出來。據說,荊都北湖的亡魂鳥是湖裡淹死的人變的,是人的亡魂。

    《亡魂鳥》一書,敘述的是一個漂亮女人的離奇命運。書中的主人公維娜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女知青,她愛上了農場的才子,高大英俊的鄭秋輪,厄運便也就開始了,他們倆雙親雙愛。他們雙雙在工作之餘,到湖邊鉤魚及到別的農場串門,都不知危險也在一步步地向他們迫近。場長郭浩然要拆散鴛鴦。他一言九鼎,鄭秋輪遭到了報復,被定為重點改造對象。這是北湖農場的政策,郭浩然發明的。他將那些政策上有污點的,調皮的,得罪了領導的定為重點,集中由場里派工。鄭秋輪被扣上了一個又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受到場里批判鬥爭,維娜委屈求全,她為了庇護自...

  • 借我一生

    借我一生

    《借我一生》是余秋雨對中國文化界的告別之作,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諸多不為人知的經歷,還描繪了記憶中文革時大揭發、大批判的整人模式……從前輩到自己,作者以平實、真實的記憶組成一部文學作品。我歷來不贊成處於創造過程中的藝術家太激動,但寫這本書,常常淚流不止。

    《借我一生》是秋雨先生的生命之旅, 是他蔑視災難、不斷突破的精神歷程,是以散文筆調貫通成的一部家族史詩。他獨創的文體交糅了體驗與論述、激情與冷靜、宏觀與細節等諸多對立性因素,呈現全方位的表現力度。

  • 兄弟(上)

    兄弟(上)

    《兄弟》講述了江南小鎮兩兄弟李光頭和宋鋼的人生,它通過一個重新組合的家庭在文革劫難中的崩潰過程,展示了個人命運與權力意志之間不可抗衡的災難性景象,也凸顯了人性之愛與活著之間的堅實關係。它從特定的歷史苦難中發現了愛的寬廣、無私與無畏。我們的故事將從最精彩處開始……

  • 兄弟(下)

    兄弟(下)

    作為去年中國最會製造懸念的小說家―――余華,去年7月出版18萬字的《兄弟》上部之後,今年2月下旬完成了《兄弟》下部33萬字的創作。余華最長的一部作品由此誕生。

    《兄弟》是余華第一次在寫作時用到尾聲的作品,下部包括尾聲在內共有51章,前面有兩三章寫兩兄弟自己有工資以後的幸福而平靜的生活。接下來,有七章寫了兄弟倆和林紅之間的三角關係,長達六萬多字。

    《兄弟》上部中,有人說于華從宋鋼父親宋凡平之死就開始烹調死亡的盛宴。在下部裏面,他不會繼續烹調死亡盛宴―――除了宋鋼自殺是非正常死亡外,別的人,譬如宋鋼爺爺、老關剪刀、張裁縫等,都是再正常不過的生老病死。

    宋鋼在下部裏面遭遇的命運是他所在的工廠破產...

  • 北京教父

    北京教父

    從「文革年代」的衚衕里殺出來的京城大亨成長史。1967年,父親因內部鬥爭自殺,母親被監管,為了養活三個妹妹,陳成踏入江湖,與各派流氓廝殺混戰,製造血案無數,迅速成長為京城流氓頭子,在各種傳聞中被誇張渲染為凶神惡煞的殺人惡魔,市民聞之色變。

    而那時,他不過是一個年僅17歲的少年。此後數十年間,文革、武鬥、下放當知青、返城上大學、當組織部副部長、辭職、經商、行賄、盜竊、詐騙、倒賣煤炭、闖海南、搞房地產、搞信託投資,跌蕩起伏,幾度生死,陳成一直在時代的刀尖上舔血生存。

    當他離市民的傳說越來越遠,身影逐漸模糊,幾乎就要被遺忘的時候,人們已經注意不到,在報紙、雜誌、電視、網路的各種財經新聞中,一直隱藏著...

  • 吃蜘蛛的人

    吃蜘蛛的人

    許多歷史的教訓,都是用極大的犧牲換來的。譬如吃東西罷,某種是毒物不能吃,我們好像全慣了,很平常了。不過,這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道的。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蜘蛛一定也有人吃過,不過不好吃,所以後人不吃了。像這種人我們當極端感激的。

      ——魯迅

  • 啟蒙時代

    啟蒙時代

    《啟蒙時代》是一部描寫一代人心靈成長的小說。20世紀60年代中期,文革狂飆突至,把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的青年人拋到了一處。從高級幹部公寓和從市井裡弄走出來的男女主人公們,帶著青春的熱情、敏感、躁動和迷茫,頑強而莽撞地為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尋找理由。可以說,這是一部老三屆的精神成長史,作者書寫了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從來不需要想起也永遠不會忘記的一段歷史。

    在《啟蒙時代》中,王安憶以理性、精緻、綿密的筆觸,解剖和描述了60年代中後期,在上海,南昌、陳卓然、海鷗、阿明等幾個年輕人的成長。在小說中,年輕人狂熱迷戀馬克思的著作和各式各樣的革命理論,甚至可以大段地背誦那些歐式的華麗詞句。他們燃燒激情,理想膨...

  • 幹校六記

    幹校六記

    幹校,本來是對公務人員和事業單位人員進行培訓的地方,但在「文革」中,卻賦予了它新的定語——「五七」,新的含義——對上述人員中的大多數進行「勞改」。

    《幹校六記》為楊絳先生的散文名作,記述了1970-1972年間作者夫婦在河南幹校的種種「瑣細的舊聞和飄忽的感受」,雖說是「大背景的小點綴,大故事的小穿插」,但作者用溫婉淡然、近乎白描的手法為那個時代畫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剪影。當年胡喬木曾托錢鍾書轉達他對此書的十六字評價:「悱惻纏綿,哀而不傷,怨而不怒,句句真話。」范用先生則言,「(本書)並非歷史,但是當事者的實錄,也可看作歷史的證言或歷史的側記。……這類作品,作者對它有感情,對後人,對了解歷史多少有些...

  • 康生傳

    康生傳

    本書深刻描繪了康生的生平與性格,特別著力于剖析其深層的雙重人格:他推崇中國嚴苛的禁慾傳統,卻耽溺於鴉片與色情;他頗具文化素養,擅長書畫、嫺熟文史,卻一手創建中共的秘密警察制度,主控殘酷的文革鬥爭,號稱「閻羅王」。

    約翰·拜倫(John Byron),資深的中國問題專家,長年鑽研中國歷史與文化,著有Portrait of a Chinese Paradise、The China Lovers等書。他也是一名資深的外交官,曾於香港、台灣等地從事研究,在印度擔任記者,並曾任駐北京的外交官。

    羅伯特·帕克(Robert Pack),資深記者,著作甚豐,包括與前任白宮發言人賴利·史畢克斯(Larry S...

  • 把綿羊和山羊分開

    把綿羊和山羊分開

    一個人稱小侉子的女孩,十二歲那年,做了知青,又因教育回潮,做了知青身份的中學生。她淘氣、頑劣、嘻嘻哈哈,但又聰慧、善良、純真可愛。鮮明而獨特的性格風貌,使她成為當代文學畫廊里一個具有典型意味的嶄新形象。

    小侉子與江遠瀾的愛情故事令人感嘆啼噓,讓你想起《洛麗塔》和杜拉斯的《情人》,但它不靠殘忍的激情與絕望的憂傷令人沉醉,而是讓人物的命運因為對時代生活的豐富含藏和清晰折射而引人深思。

    懿翎的這部小說里,有燃燒的激情,快意的幽默,尖銳的反諷。高貴的蔑視,溫柔的憐憫,有趣的知識,豐饒的意味,以及會呼吸的語言。它的出現不僅為知青文學寫作增添了新異的樣態,而且還將改變中國女性寫作甚至中國當代小說寫作的風格...

  • 桑那高地的太陽

    桑那高地的太陽

    假如白的是雪,那麼,黑的呢? 到擦黑那會兒,他說什麼也要往回顛兒了。幹部股張股長勸不住,只得由他走;一頭綿綿地笑著,一頭鼓起籠在藍舊棉襖袖筒里的手,指指他那身稀髒的黃棉襖褲,問:「這一身走夜路怕不中吧?待我上家去給你取件皮大衣……」 這是一個蒼茫的故事。超級名家陸天明成名巨著!堅定不移的精神信仰!重現激情燃燒的歲月!熱血青年在西部邊疆奮起與反思的精神革命。!

    本書是一個蒼茫的故事。一個朝氣蓬勃的、不諳任何巨人利害關係的熱血青年,來到艱苦的西北邊疆,對那片土地竭盡所能奉獻赤誠,卻一次又一次地被他信賴所熱愛的人們打倒在地,踩進泥濘中。他崇高的精神信仰漸漸地幻化成荊棘編成的桂冠,刺穿了他的頭顱。這個...

  • 洗澡

    洗澡

    《洗澡》不是由一個主角貫連全部的小說,而是借一個政治運動作背景,寫那個時期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所以是個橫斷面;既沒有史詩性的結構,也沒有主角。本書第一部寫新中國不拘一格收羅的人才,人物一一出場。第二部寫這些人確實需要洗澡。第三部寫運動中這群人各自不同的表現。洗澡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原因是誰都沒有自覺自愿。假如說,人是有靈性、有良知的動物,那麼,人生一世,無非是認識自己,洗鍊自己,自覺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與禽獸無異。但是這又談何容易呢?這部小說里,只有一兩人自覺自愿地試圖超拔自己。讀者出於喜愛,往往把他們看作主角。

  • 流行性婚變

    流行性婚變

    楊偉和葉笙楠,在文革中相戀,他們的結合帶有濃重的歷史色彩。小家庭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經歷了種種或有益、或無益的社會風潮。楊偉與妻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出現了巨大的差異,二人最終分手。然而,他們始終在牽挂彼此,在人生奮鬥的道路上相互幫助。他們發現,無論是寒冷的失望,還是溫暖的幸福,都是他們共同擁有的閃亮回憶。於是,在洗盡鉛華之後,他們重又走到了一起……小說通過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式婚變揭示了中國特色的情感變化、社會變革,和婚姻問題。這部最新情場力作全書情節扣人心弦,讓你不由的沉浸在其中。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