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面之屬 福州面

面之屬

福州面

在臉書上貼文,臉友回應:是的,在大馬離我家數十公裡外的一個城鎮——實兆遠,是多數福州人居住的地區,老闆煮的「福州面」讓外籍人士吃了稱佳。記得面是比麵線粗些,湯水是由江魚仔等熬成,混合著淡紅色彩,一般是添加自製天然紅酒染成的,有濃厚的甜酒香辣味感,以及配有水煮或煎蛋、魚丸等配料,非常的棒!
這是台灣的風味小吃,福州並無此味;我數次在福州街頭尋覓,全無相似的麵食。那是一種在地融合的移民食物,一種鄉愁的想象食物,其發展應是一九五〇年代,跟隨國民黨來台的老兵退伍后,在台北小南門附近擺起麵攤營生,因是福州人,麵湯中又有福州魚丸,遂立號福州面。
不唯福州面,任何麵湯都應老https://read.99csw•com老實實用大骨熬制,我欣賞台北市南機場社區「福州伯古早味福州面」完全不使用味精。點食干拌面,店家會附一碗湯,我習慣連扒幾大口麵條,再一口熱呼呼的面,一口水嫩荷包蛋。蛋黃最美的時候是流質狀態時,邂逅了熱氣騰騰的面,恰似青春年華時邂逅了戀人。
此面是狂餓時的食物,不夠飢餓大約不會選擇干拌面吃,從前發育中的建中學生就常翻牆出去吃「林家乾麵」。麵條煮熟后,僅加上蔥花及豬油、蝦油,面上可能會擱些葉菜,不另加其他澆頭或調味料,上桌后食客再依喜好隨意添加烏醋、辣油、辣渣。
這段回應很有意思,馬來西亞竟存在另一種福州面。

九*九*藏*書

傻瓜干拌面需自行酌增調味料,店家會提供烏醋、辣渣、辣油、辣醬在桌上任憑取用。辣醬或辣油以自制為佳,我嗜辣,數十年來不曾經驗差堪入口的工廠辣醬,那些大量生產的罐頭辣醬除了顏色紅和死咸,了無辣度和香味。吾人面對陌生的麵店,只要看一眼它的辣醬即知其斤兩。
福州面表現為樸素美學,所謂「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樸素美是一種單純的美感,摒除一切多餘的東西,它讓累贅和啰唆顯得庸俗。福州面的樸素是一種自然美,帶著謙遜、低調的性格,潛沉中似乎有幾分孤獨感,又彷彿透露出淡薄人事而親近自然的感悟。
逯耀東教授還是窮學生時,有一天身上剩下五毛錢,搭公交車九_九_藏_書到小南門,找正在醫院實習的女朋友救濟:「今天是我生日,你得請我吃碗面。」他們就在醫院門口的麵攤吃面:
福州面使用白細面,現在稱陽春麵;陽春麵傳自江南,取陽春白雪之意,即所謂的光面。福州面分湯麵、干拌面兩種,湯麵中有水煮荷包蛋、福州魚丸、貢丸各一;干拌面的標準配湯亦是水煮荷包蛋、福州魚丸、貢丸各一。
逯耀東餓壞了,那天連吃了三碗面才抬起頭看著女友,說:「大概可以了。」一面之恩,她後來成了逯師母,兩人相依相伴數十載。以上引文旁證了福州面的濫觴和美學精神,也是最早的福州面文獻。此面的外在形象雖簡單,卻馬虎不得,面出鍋一甩,意在甩盡湯水,令麵條保留彈性和清爽,也不致稀釋read•99csw•com醬汁。此外,麵湯或魚丸湯也有講究。
相對於閩南移民,當年從唐山過台灣的福州人較少;然則福州的三把刀:裁縫的剪刀、理髮的剃刀、廚師的菜刀影響了台灣社會生活。歷史的偶然,使干拌面融合了魚丸湯,融於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福州干拌面在台灣又稱傻瓜乾麵。據說是這種面過於簡單又缺少裝飾,有人遂戲稱愛吃這種面的人就像傻瓜,故名傻瓜乾麵。另有一說:早期顧客叫老闆「煠些乾麵」來吃。「煠」,音「扎」,意為食物入滾湯或沸油里煮熟。如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素食》:「當時隨食者取,即湯煠去腥氣」;蘇軾《十二時中偈》:「百袞油鐺里,恣把心肝煠。」由於閩南語「煠些」和普通話「傻瓜」諧音,久而久之,這種乾麵就叫九-九-藏-書傻瓜乾麵。
那個小麵攤開在小南門旁的榕樹下,依偎著榕樹搭建的違章建築,是對福州夫婦開的,賣的是干拌面和福州魚丸湯。雖然這小麵攤不起眼,日後流行的福州傻瓜干拌面便源於此。但福州傻瓜面和這小攤子的干拌面相較,是不可以道里計的。福州干拌面的好與否,就在面出鍋時的一甩,將麵湯甩盡,然後以豬油蔥花蝦油拌之,臨上桌時滴烏醋數滴,然後和拌之,麵條互不黏連,條條入味,軟硬恰到好處,入口爽滑香膩,且有蝦油鮮味,烏醋更能提味。現在的傻瓜面采現代化經營,雖然面也是臨吃下鍋,鍋內的湯混濁如漿,鍋旁的面碗堆得像金字塔,面出鍋那裡還有工夫一甩,我在灶上看過,也在堂里吃過,真的是恨不見替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