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肉之屬 客家小炒

肉之屬

客家小炒

客家小炒是台灣的客家女人的發明。
表現在飲食生活中,輒帶著一種封閉的特質,相對完整地保存飲食習慣,乃形成特殊的飲食文化景觀,例如出現了許多既是菜肴又是主食的食品,形成了較具客家特色的野、粗、雜的傳統吃法。
政客擅於操弄意識形態,歷經幾次大型選舉,台灣社會已經被撕裂為兩極化,彼此如水火般難容,這種現象非常卡通。搞到現在恐怕只剩下飲食可以融合兩極化的族群了,不管什麼陣營何種顏色,他們都信奉美食。例如蔣經國迷戀過名廚李阿樹的「紅燒下巴」,李登輝讚賞他的「清蒸牛腩」,宋楚瑜著迷「棗泥核桃糕」,林柏榕傾心「醬爆青蟹」,連蘇聯文豪索爾仁尼琴也深愛他烹制的北京烤鴨……
客家人的三牲和閩南人不同,閩南人用來拜土地公的三牲,除了煮熟的雞和豬肉,多以魚奉獻。台灣民間信仰中的祭祀牲禮可粗分為生食、熟食,供奉生食表示關係九-九-藏-書較疏遠,熟食則代表關係較熟稔。准此,則客家小炒的前身,帶著親切的意思。
「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客家南遷后,不僅僻居山區,連到台灣也慢半拍,「後到為客」,好地方多被閩南人捷足先登了;適宜耕種的土地既狹,逼得人要更勤儉、更簡樸地過生活。地理上的大山屏障,形成文化邊界,形塑族群性格。客家精神內涵非常豐富,團結,奮進,都是客家人的核心文化。
有一天和「飲食文學專題」課堂上的研究生討論客家小炒的經驗,廖純瑜說她嬸嬸的客家小炒最好吃,秘訣是用米酒代替水來泡魷魚,炒制時用滷肉汁代替醬油。是的,滷肉汁當然比醬油香,用米酒泡發的魷魚也肯定比水泡的美味。
這菜肴關係著祭祀。客家人祭拜神明準備的三牲,大抵是煠過的雞、豬肉和干魷魚,宴請的神明既多,準備的食材就不能寒酸。客家婦女遂將拜拜read.99csw.com后吃剩的豬肉切絲,魷魚泡軟后也切絲,加上自家種的青蔥,添入醬油,快火爆炒成咸香下飯的美食。
這是一道很親切的家常菜,台灣的客家餐館都吃得到。客家人自然不會把自家這道專屬的菜肴叫「客家小炒」,而且南北稱謂不同,南部客家人稱「炒魷魚」,可見以魷魚為主,豬肉絲僅是點綴,可有可無;北部客家人則喚「炒肉」或「小炒」,自然以豬肉為主角。後來,客家小炒逐漸演變,添加豆腐乾、芹菜、辣椒、蒜苗、九層塔、蝦米,展現不同的風貌。
苗栗銅鑼鄉「福欣園」的客家小炒例先切除豬肉的皮和魷魚、蔥段、辣椒、蝦米齊炒,那魷魚泡得十分準確,充滿嚼勁,卻不會硬得咬斷假牙,我猜想泡魷魚的水可能加了米酒,不然怎麼如此香。比較特別的就是加了蝦米,幾種食材通力合作,將咸、香、油表現得可圈可點。是的,油,吃完了這道客家名餚read•99csw.com,盤底猶汪著一層厚油。
桃園平鎮市「釀香居」的客家小炒,豆乾很嫩,魷魚的嚼勁足,卻絲毫不柴硬,魷魚味跟肉絲將蒜、蔥、九層塔、辣椒的香味表現得淋漓盡致。釀香居是一家標榜懷舊的客家餐館,無論擺飾、裝潢都透露濃濃的懷舊味:掛在牆上的古老蓑衣、年代湮遠的電影海報、古董傢具、復古櫥櫃、裝飯的木桶……
我頗欣賞三峽「牧童遙指客家村」的「苗栗小炒」,因掌勺的頭家娘是苗栗人,於是她的小炒加了地名。這道客家名餚主角是豬肉片,魷魚只是配角;可那魷魚發得實在了得,香味完全釋放,關鍵可能在於肉切成長薄片,有效吸收了所有調料和配角的香味,口感非常精彩,迥異於一般店家的小炒切成肉絲。
苗栗公館鄉「鶴山飯館」的客家小炒在爆炒豬肉時,亦先切掉豬皮。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去除豬皮求其口感和諧;留下豬皮,其嚼勁可和魷魚彼此唱和。像「釀香居」https://read.99csw.com就留下豬皮,仍然好吃。
富岡火車站前「信義飲食店」的客家小炒好吃的秘方是祖傳香蔥油,其香味不是一般用醬油調味所能比擬。此店最特別的名菜是薑絲炒粉腸,炒制的時間長,將粉腸炒得又干又香,迥異於一般的薑絲炒大腸。
台灣客家菜開始受重視是在一九八〇年代之後,特別到了選舉時,台灣的政治人物紛紛說自己是客家人,歡喜吃客家菜,號召族群認同的企圖昭然若揭。
客家小炒的油咸香之美,很能表現客家味,嚴格說,其主角是五花肉和干魷魚,配角則是豆乾、蒜苗、辣椒、芹菜。干魷魚要選肉厚、體型較大者,泡軟后剪成小段。最難的工序就在泡魷魚,泡得太軟,嚼勁全失;泡的時間太短,又明顯歧視牙齒欠佳者。此外,切豬肉絲還有一點講究:切的時候,豬皮要向著自己,不可向外。炒制時不可太省油,雖則重油爆炒有礙健康;油水不夠卻不免乏味,我建議起鍋時,多餘的油水不要裝九-九-藏-書盤。
英國人歐德里在《客家人種志略》中斷言:客家婦女是中國最優秀的勞動婦女典型……客家民族,是牛奶上方乳酪,這光輝至少有百分之七十,是應該屬於客家婦女的。
客家先民從唐宋起,大量輾轉南遷,先在閩粵贛交界地區聚居,之後繼續向南方及海外播衍,目前已有數千萬客家人分佈在世界各地,可謂有海水處即有客家人。
「首烏客家小館」有好幾家分店,平鎮市的店第一招牌自然還是何首烏雞湯,超過預期的是客家小炒毫不含糊,其他像封肉、燜鯽魚、煎豆腐都令人吮指回味;此外,家鄉麵疙瘩可謂鹹湯圓的變奏,創意佳,滋味贊。
北部客家小炒常加芹菜,南部則不加芹菜,僅加蒜苗。受到閩南人影響,很多客家小炒竟加了糖炒制,那甜味,其實背離了客家小炒的初衷。
台北華陰街「廣東客家小館」的客家小炒整體味道偏甜。豆乾炸過,添入酥脆口感。魷魚顯得硬,肉絲也有點柴,使芹菜、蔥段的表現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