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章 自然與造作 8、再說順應自然

第二章 自然與造作

8、再說順應自然

對於死亡的過度恐懼表明恐懼者還心中有「私」。他們把自己的生命體驗作為自己的一種私有財產,因此想死死抓住自己的生命不放。有佔有的慾望就有害怕失去的憂慮,有「私」有「欲」就不可能「漸近自然」,就不可能平靜坦然地面對死亡。要超脫死亡的束縛就得讓自己從自我佔有中解脫出來,讓自己與宇宙大化融為一體,只有「縱浪大化中」才能「不喜亦不懼」。對生死明智的態度是任其自然,當生命該完結時就讓它自然地完結,這樣才能達到一種無掛無礙、不沾不滯的精神境界。他在《歸去來兮辭》中也說:「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read.99csw.com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委心」是聽任內在的自然,「委運」是聽任外在的自然。可見,他完全是以「任其自然」的方式對待死亡,認為個人生命是自然大化的一部分,死亡不過是「回歸自然」罷了,「去去欲何之,南山有舊宅」。返回自然便與自然和同一氣,「縱浪大化」便隨大化而永存。
同樣他也將個人的生死看作自然的事情。「既來孰不去,人理固有終」,「運生會歸盡,終古謂之然。世間有松喬,於今定何間?」他一百多首詩歌中幾乎有一半講到生死,https://read.99csw.com每次提到死時態度總是那麼平靜,語調尤為安詳。他說那些一聽說死就嚇得面如土灰的人不明自然之理。生死對於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從三皇五帝到平民百姓,從白髮老翁到黃毛孺子,每個人都要從出生走向墳墓,他在《形影神》一詩中寫道:
寫了《自祭文》后不久,他又接著寫《擬輓歌辭三首》,一下筆就說:



「因任自然」的原則可用於治國也可用來治身,用於治國則國無不治,用於治身則身心坦然。
(參見原第51、64章)
三皇大聖人,今復在何處?九九藏書
陶淵明是東晉深受老莊影響的大詩人,為人與為詩都達到了一種最高的境界:自然。前人稱其詩「淳真高古」,贊其詩「質樸自然」。他說自己特別喜歡飲酒,可「家貧不能常得」,親戚和朋友知其如此,有的特地買酒招他去家裡飲酒做客,每次做客總要把酒瓶喝得底朝天,不醉不算,醉了便搖搖晃晃地回來。他在《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一文中闡釋了酒中妙趣:暢飲能讓人融然遠寄任真自得,在酒中可以使人「漸近自然」。
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read•99csw.com

詩中提到的彭祖是傳說中的高壽翁,據說他一生經歷了夏、殷、周三個朝代,共活了八百多歲。這樣的大壽星也免不了一死,三皇大聖和彭祖如今都在哪裡呢?既然每個人都難免一死,那麼我們要如何面對死亡呢?還是來聽聽詩人在同一首詩中是怎麼說的:
只有以「任其自然」的態度對待死亡,我們才能死得豁達坦然;只有死得豁達坦然,我們才能活得洒脫大度。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
他臨死前兩個月寫一篇《自祭文》,說自己活了六十多歲死去「九_九_藏_書可以無恨」,「從老得終」是人之常理,自己一生都「樂天委分」,現在死去還有什麼割捨不下的呢?
有生就必然有死,生死屬於天理自然,對此他倒沒有什麼顧慮和憂傷的,唯一的遺憾就是:「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老少同一死,賢愚無複數。
死倒沒有什麼值得悲哀的,只是生前沒有把酒飲足有點遺憾,真是幽默而又豁達。

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