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無為與有為 6、無為而無不為

第三章 無為與有為

6、無為而無不為

「道」「無為而無不為」這一特性,用康德的話來說就是「無目的而合目的」。「無為」是指其無所目的,它與基督教中的上帝截然不同。《舊約·創世記》中上帝是有意識地創造天、地、人的。「道」卻全然無意于天地,天地也全然無心於萬物。「大道」的運行是無目的、無意識的。不過,正是它「無目的」使它能「合目的」——無用而後能用之,無為而後能為之,大道無為而天地以成,天地無心而萬物以生。
(參見原第37章)
要「無為」首先就得「無欲」,慾壑難填就會驅使人們胡作非為。在原始氏族社會崩潰后的奴隸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有了極大的發展,但伴隨著文明的進程又出現了大量的罪惡、驚人的殘酷九*九*藏*書和無所不在的虛偽,與之相應的是代表人類文明的法律、禮教、典章、制度。於是,一邊是對仁義、道德、忠孝、禮義的推崇,一邊是陰謀、奸詐、虛偽、凶暴的橫行,原始社會中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被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誠信消失了,上層社會物慾橫流,下層百姓饑寒交迫。統治者的貪得無厭和殘暴邪惡,最後又導致他們自身走向滅亡。正是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的貪婪慾望,才從事種種違反自然的活動,這正是一切罪惡現象的主要根源。制止罪惡的唯一辦法便是以「道」的真朴來消除人們的慾望,一旦返樸歸真就會以「無為」代替「有為」,這樣人與自然又重歸於和諧,人與人又可能重歸於真誠。
「道」不屬於任何一類或一種事物,它無形、無名、無聲https://read•99csw•com、無臭,因而「無」也就成了「道」的別名。作為潛在無限可能性的「無」,不斷地生成萬物實現萬有,萬事萬物這些具體的「有」來源於無形無名的「無」。萬有總處於生生滅滅的過程之中,而「無」則超越時間與空間永恆不變。世上所有的生物都不免一死,而孕育生命的「道」卻未有了時;物體所呈現的形狀可觸可見,而形成這些物體的「道」卻沒有任何可感的形象;聲音發出的音響誰都能聽到,而產生這些聲音的「道」卻不曾有聲;色彩所表現的畫面是那麼顯眼,而形成這些色彩的「道」從未顯現。「道」何曾有意去孕育生命、形成物體、製造色彩和產生聲音,可一切生命、物體、色彩、聲音無一不來源於「道」,這一匪夷所思的現象是由「道」「無為https://read.99csw.com而無不為」的特性所決定的。
人們早已明白「道法自然」的至理,自然的境界是我們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達到自然之境就必須「無為」,因為「有為」或妄為必定破壞自然。當然,「無為」並不是消極地無所作為,不是叫人們躺在沙發上什麼也不幹,或者把兩手插在褲兜里四處閑逛,千萬不能將「無為」等同於「不為」,它反對的只是違背自然的妄為,要求不以個人主觀私慾來破壞自然的發展,所以人們常把「自然」與「無為」連用,把二者合稱為「自然無為」。只有「無為」才有「自然」,同時「無為」本身也就是「自然」。因而,對於我們大家來說,「無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既是生活態度又是人生境界。
前人的正反經驗早已證明,淡然無為而無不為,恬然無治而無https://read•99csw.com不治。所謂「無為」就是不先於萬物而妄為,所謂「無不為」就是因物之所為而成事,所謂「無治」是指不違反自然憑主觀意志辦事,所謂「無不治」是指順應歷史潮流實現天下大治——這就是「無為而治」的本質。
每一次社會的大動亂過後,新上台的統治者鑒於前朝覆滅的慘痛教訓,暫時克制自己,不胡作非為,以免引起社會的震蕩和人民的不滿,他們採取「無為而治」的治國方略,以「無為」來實現「無不為」,以「無治」來達到天下大治。漢文帝和漢景帝父子就是用「無為」的方式,最終造就了史家所盛稱的「文景之治」。
「道」雖然總是自然無為,可沒有一件事不是它所為——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無為而無不為」。
君主治國應效法大道的「無為」,用「無為」的方式去應對一切世事,處處按九-九-藏-書自然的規律行事,輔助自然萬物的發展而不人為地干擾它,不背離自然去追求個人的私利,不違背民意以滿足個人的私慾,這樣反而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反而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無為而無不為」的原則同樣適用於政治。
通過「無為」來實現「無不為」,以取消人們主觀努力的辦法來實現人們的主觀目的,這聽起來真的荒唐極了!但正是在這看似荒唐的言辭後面,包含著豐富而又深刻的智慧。自然中一切事物的生長都是無目的、無意識的,但結果又無一不合目的;大自然從不有意識去追求什麼,但無形中卻實現了一切。水流花開,鷹飛魚躍,這一切都是無目的的,然而又是那樣妙不可言;它們並沒有想到要實現什麼,可沒有哪一樣沒有完滿地實現。
為什麼「無為」卻又「無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