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八章 仕與隱 3、再說功成身退

第八章 仕與隱

3、再說功成身退

顧名思義,「功成身退」是先要「功成」然後才能「身退」,不僅不反對建功立業,反而十分崇尚個人的豐功偉業。如果沒有崇高的社會責任感,沒有救世濟民的宏偉抱負,那不過是渾渾噩噩隨波逐流,無所謂仕進也無所謂退隱。「身退」是以「功成」為其先決條件,「隱居」是以「出仕」為其邏輯前提,沒有積極進取的志向還談什麼退隱林泉的幽情?沒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襟懷又哪來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雅韻?
諸葛亮當年在南陽躬耕隴畝時,「每自比管仲、樂毅」,也就是以春秋時幫齊桓公建立霸業的名相管仲自期,以戰國時率燕、趙、韓、魏、楚五國大軍打敗齊國的名將樂毅自許,雖然他自己總是謙稱為「山人九-九-藏-書」和「野老」,可時人都將他視為隆中「卧龍」。看看他在「隆中對」縱論天下大勢時的風采,聽聽他對時局走向的精僻分析,就知道他對國家興亡是何等關切,對蒼生禍福是何等掛懷。假如孔明真的只是一位「苟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的「散淡人」,任你曹劉怎樣龍爭虎鬥,不管國家如何四分五裂,都無妨他隆中高卧、抱膝長吟,自然他也不會贏得一代又一代人的景仰。正是他那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正是他那「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壯,才有「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千古流芳。
陶淵明如果只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超曠瀟洒,沒有「刑天九-九-藏-書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剛烈慷慨,沒有「丈夫志四海」或「猛志逸四海」的雄心壯懷,他肯定不會成為歷代文人詠嘆的典範,詩人們也不會謳歌「陶潛酷似卧龍豪,萬古潯陽松菊高」,「種豆南山下」的農夫多的是,何苦偏偏要去讚美陶淵明呢?
這與我們所說的「功成身退」風馬牛不相及,莊子只求個人的自在洒脫,全不顧及國家的安危,毫不在乎百姓的冷暖,而我們主張大丈夫的出處應取法於「道」——生成萬物卻不佔有萬物,撫育萬物但不自恃有功,全心全意「愛民治國」(10章),大功告成后便悄然隱去,這種既積極有為又坦蕩無私的生命境界,又豈是「逍遙遊」的精神所能比擬的?
https://read•99csw•com真是天大的誤會。
世人無功時尚且邀功受祿,立功后更是要誇功請賞,很少有人願意效法「道」來為人處世,所以我們反覆強調「功成而弗居」(2章)、「功成而不處」(77章)、「功成而不有」(34章)、「功成身退」(9章),其用心是要大家像「道」那樣繁衍萬物但不據為己有,養育萬物但不自逞其能,萬物長成而不居功誇耀。想不到這給人造成一種錯覺,以為《老子》只談退隱而不講進取,只看重個人的超然而輕視社會責任,只鼓勵人們逍遙出世而反對人們積極入世。
假如范蠡沒有和越王勾踐一起卧薪嘗膽,在吳越之戰中為國立下赫赫武功,一輩子只是蕩舟五湖撒網度日,那他就像太湖邊read.99csw.com的無數漁父一樣草草一生,斷然不會有人還能記起他的名字,更不會博得無數後人的讚歎和欽敬。
(參見原第34章)
我們並不一味提倡人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不管是在朝為官還是遁跡江湖,「愛民治國」是一個人人格的精神支柱,為貪圖私利而做官固然可恥,為個人清高而隱居也不值得推崇,還是李白說得好:「苟無濟代心,獨善亦何益!」
大家常常將老、庄相提並論,往往忽略了二者價值取向的差異性。莊子主張放棄社會義務而「任其性命之情」,鄙薄那些「以天下為事」的入世行為,終極取向是解脫社會束縛以求得精神的逍遙。據說一次莊子在濮水邊垂釣九-九-藏-書,楚威王派兩個大臣來看望他。見莊子釣魚那般悠閑自得的神情,使者便十分謙恭地傳達楚王的旨意說:「大王想把楚國的大事託付給您,煩您出仕和他一起治理國家。」莊子手持釣竿頭也不回,好像全然沒有聽見似的,過了好半天才不緊不慢地答道:「聽說楚國有隻神龜,活了三千歲才死。國王把它用錦緞裹著放在竹盒裡,然後藏在廟堂之上。我想請教二位:假如你們是這隻神龜,是願意死掉后留下一把骨頭被供奉在廟堂之上讓人敬奉瞻仰呢,還是願意活著拖條尾巴在泥里來回爬?」那兩個大臣毫不猶豫地說:「當然願意拖著尾巴在泥里爬啰。」莊子笑著接過話說:「那就請你們回去告訴大王吧,我也願意拖著條尾巴在泥里爬,那樣要多自在有多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