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九章 治與亂 4、想民之所想

第九章 治與亂

4、想民之所想

再說,體「道」之士也深深懂得「食者民之本,民者國之本,國者君之本」的道理,人民才真正是國家的主人,儒家的聖人孔子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它的「亞聖」孟子同樣也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百姓安樂天下才太平,百姓富裕國家才強盛。兩千多年前的有若就懂得這個理:「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論語·顏淵》)老百姓都富裕了,國家能不富裕嗎?老百姓都一貧如洗,國家又能富裕到哪裡去呢?在這一點上可以說君民一體,民富則君不至於獨貧,民貧則君也很難獨富。
俗話說:「足寒傷心,民勞傷國。」衰世暴君https://read.99csw.com才不重民意不惜民命,竭百姓之財以供一人的淫樂,傾全國之力以滿足一人的貪心。人民一旦赤貧勞悴,國破君亡的日子還會遠嗎?
有「道」之君富有天下,擁有萬民,但他們絲毫不會放縱自己的私慾,百姓傾耳目以注其上,君主無私無欲也使百姓返本歸真,君心與民心都同乎無私無欲,全社會的民風民俗就歸於淳厚渾樸,人民又回到無思無慮的稚子狀態,每個人都是那樣快樂、質樸而又純真。
有「道」之君與民同呼吸共命運,國有饑民則食不兼味,路有凍者則衣不披裘。素鱗駝羹的滋味不是不美,可當百姓連糟糠也吃不https://read•99csw•com上的時候,再美的佳肴明君也不能下咽;高台樓榭飛閣雕甍不是不壯麗,可當百姓連庇身的茅屋也沒有的時候,再壯麗的宮殿明君也住不舒心;華床柔席並不是不舒適,可當邊塞烽火連天,士卒在衝鋒陷陣的時候,再舒適的床席明君也睡不安神。
(參見原第49章)
憑什麼能讓體「道」者「以百姓之心為心」呢?
現代社會中國家領導人尊重民意受法律的制約,他們不敢不按民意施政;古代社會裡君主是否重視民意和體察民情,則完全取決於他們個人的道德修養和認識水平。
時下的政九九藏書治家們十分注意民意調查,通過調查的統計數據來看民心的喜怒向背,並以此作出相應的政策調整。重大的國策還要直接由民意來決定,如2002年歐洲中立國瑞士政府申請加入聯合國,就是在公民投票有54.6%人贊成加入后的結果。十幾年前該國政府就想加入聯合國,還就此舉行過一次全國性公民投票,那次反對加入的人超過了半數,政府不敢違背民意而採取行動。在民主社會裡上至國家最高領導人下至一般基層公務員,他們的權力基礎來於民意,喪失了民意支持就喪失了職位和權力,所以他們在公開場合的一舉一動都得順從乃至迎合民意。
首先是由於體「道」之士無思read.99csw.com無慮、無為無欲,他們從政不是為了撈取私利,也不是為了滿足貪慾,更不是為了獲得更大權力,而是為了救民於水火,為了人民能按自己本性自由自在地生活,因而他們完全以人民的意志為依歸,以人民的心愿為出發點,這樣,他們就能與人民息息相關、心心相印。
因而,有「道」之士都特別注意傾聽人民的心聲,周武王在伐紂的誓詞中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在他看來天意與民意二者是統一的,老天所見到的來自老百姓所見到的,老天所聽到的也就是老百姓所聽到的。他認為「惟天惠民,惟辟奉天」,也就是說,上天永遠惠愛百姓,國君永遠奉承天意,而要奉承天意就read•99csw•com要順從民心,這樣也就順理成章地得出了如下的結論:一國之君不得有個人私心,而必須以百姓之心為心。
明白「民者國之本」的道理,有「道」之君就不會輕棄其民,對天下所有的百姓就會有一種一體同仁的關愛。就像太陽普照禾苗與稗草,雨露普潤鮮花與毒刺一樣,英明的君主既無棄物更無棄人。善良的人固然以善待他,不善良的人也照樣以善待他,這樣就使得天下人人都向善;誠信的人固然以誠待他,不誠信的人也照樣以誠待他,這樣就使得天下人人都歸於誠信,邪惡和姦詐就找不到容身之地。
體「道」的聖人治理國家,常常沒有自己的意見而以百姓的意見為意見,沒有個人的私心而以百姓之心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