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九章 治與亂 10、上不欺,下不詐

第九章 治與亂

10、上不欺,下不詐

我們的先民早就說過:「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牧民》)貧窮則生姦邪,饑寒便無廉恥,這是古代政治家們的共識。
日聞紅粟腐,寒待翠華春。
馬驚敢觸猛虎,鴿爭敢啄鷙鷹,人窮敢於冒險。
統治者的窮奢極欲使得國庫空虛,國庫空虛便要加重征斂。因而,一邊是「朱門酒肉臭」,一邊九-九-藏-書是「路有凍死骨」,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要激起強烈的仇恨。貪官們明目張胆地「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人民自然要咬牙切齒地罵他們是「虐人」的「豺狼」,稱他們是「竊國」的「大盜」。等到拋妻棄子無以為生的時候,他們就不顧一切,鋌而走險,或打家劫舍,或聚眾生事,或暴動起義。偉大詩人杜甫對這一社會現象曾深有感觸,他在《有感五首》之三read•99csw•com中說:
莫取金湯固,長令宇宙新。
洛下舟車入,天中貢賦均。
不過行儉德,盜賊本王臣。
統治者恬淡寡慾便政簡事省,政簡事省便賦輕刑寬,賦輕刑寬便國安read•99csw.com民富,而要做到這些就非得「無為而治」不可:上無為而民自化,上無欲而民自朴,上無事而民自足。
(參見原第75章)


此詩寫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秋。詩人說國庫中的糧食大批大批地爛掉,饑寒交迫的百姓日夜盼望著皇帝開恩賑濟貧民;國家長治久安不能憑藉地勢險要和武九九藏書力強大,關鍵在於革新政治以安定民心;只要皇帝能躬行儉德,只要不過分盤剝壓榨,只要讓人民安居樂業,誰願意提著腦袋去「鬧事」呢?那些現在正在「暴動」的「盜賊」,原本是皇上安分守己的臣民呵!李商隱在《行次西郊作一百韻》中也寫到了晚唐官逼民反的現象:「兒孫生未孩,棄之無慘顏。不複議所適,但求死山間。爾來又三歲,甘澤不及春。盜賊亭午起,問誰多窮民。」將親生骨肉「棄read•99csw.com之無慘顏」,為躲避征役賦稅「但求死山間」,可見他們完全被逼向了生活的絕境,身陷絕境的「窮民」最後才變成了「盜賊」。
百姓之所以忍飢挨餓,就是由於統治者吞食的賦稅太多;百姓之所以不服從統治,就是由於統治者胡作非為;百姓之所以冒險輕生,就是由於統治者奉養過分奢厚。
官不逼民不反,上不欺下不詐,統治者的壓迫、欺侮和盤剝,在給人民帶來深重苦難的同時,也在給他們自己挖掘墳墓。